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态的特征有哪些

凤凰网和博客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你和我。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汪亚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汪亚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在北京召开。从发布的公告看,中央对经济的形势有很深刻的认识,很接地气。报告用平实和逻辑清晰的语言和结构基于新常态观念和理念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明晰的战略部署和安排。 & 相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能够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让2015年的经济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结合公报的内容我想重点谈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会表现出哪些新特点? & 我认为,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的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也就是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 &毋庸讳言,尽管今年GDP7.5%的目标值能够实现,但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复杂局面和国内因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导致,消费、投资、出现的暂时困难,使得稳增长遇到了很大的困局。有些企业运行困难,社会消费不振,投资趋缓,外贸增长有限,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低谷的时期,有下行的风险。 & 因此,明年的经济发展依然是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应有效控制经济下行的趋势和风险,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 & 在经济处于危机和低谷的非常时期,不能迷信那些在经济正常时期的规则和原理,应在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四平八稳会贻误战机。宏观政策应以量化宽松、刺激救急为主,该下猛药出组合拳就得不迟疑地出手。 &预计,适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是主题。央行将会综合采用降息、降准等综合措施,财政部会提出给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费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 &当然,为刺激消费,个人所得税应税门槛也可能进一步提高,税率有可能调整优化。通过量化宽松,定点、精准货币刺激来促进经济发展将是明年经济的一个主题。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民营银行会有很大的发展。 & 预计,房地产管制政策会进一步放松,改善性住房需求会得到鼓励。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没有改变,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预计,明年GDP指标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实事求是的调整到7%左右。 & 第二个特点是,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 & &投资拉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只是,政策导向会更加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 因此,互联网产业、新媒体行业、太阳能利用产业、电动汽车行业高铁、核电、风电、、节能产业、环保产业都有很大的机会。 & 国家通过航天、航空、航海的技术攻关,如探月工程、航母、大飞机以及导弹和卫星定位等军工产业的技术攻关,会带动出现一批尖端、高新技术,民用化后可以促进许多行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发展。这些行业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如果出口,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 第三个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 &中国经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东部和中西部,沿海和内陆发展的不平衡。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调整来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 &具体来讲的是通过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带的引领,加上之前提出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工业区振兴等经济路和带以及区的发展规划、计划的落实,通过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拉动经济上行。第四个特点是,通过自贸区的实践,来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上海自贸区已经在积累这方面的经验,预计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将在天津和沿海、延边的重要城市区域逐步地推广实施。第五个特点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缩小城乡差距。预计在试点的基础上会形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中央会积极稳妥的推进。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城镇化过程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好产业和服务业规划以产业化和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带动城镇化,不能单纯靠发展房地产业盲目建城,而忽略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就可能变成海市蜃楼。城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难点需要破题,就是农村土地的确权和市场自由交易的问题,必须让农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成为土地出让收益的最大受益者。应让农民自主决定是持有土地继续当农民还是出让土地成为市民,避免户籍游戏,一夜让农民变市民,那样的城镇化会留下后患。第六个特点是,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适应汽车时代的变化。由于需求的变化以及美国等国的页岩油产出,油品的价格在2015年很大的几率将会在低位运行,这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油价低位运行会促进经济复苏,会带动汽车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城市道路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完善路网,搞好城市规划,鼓励民营资本进行停车场建设以适应汽车时代到来的新情况。城铁、地铁、公交也会有大的投资建设和完善,方便中低收入群体出行。不能简单粗暴的采用侵害公民财产权利的尾号限行和限购的措施去限制汽车消费的需求,阻碍经济的发展。第七个特点是,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民生的改善和发展,就是走偏的发展,民众不能在发展中获益,自然就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应完善养老和医疗养老、保险制度,规范教育收费。把因公款消费节约下来的钱,去充实保险账户,稳定民众的消费信心,提振民众的消费预期。让民众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消费提振必然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新常态下,一系列的民生工程会让民众获益。比如医疗卫生行业、养老行业的发展会解决民众就医难、养老难的局面得以缓解。比如,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会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的问题。比如,对贫困群体的救助会更加的成为常态,为竞争失败者和劳动能力丧失者提供兜底的保障。还有一个特点经济发展的微观行为会更加多的交由市场去决定。政府会适应这个新常态,不断的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负面清单制度会成为常态,政府的审批项目会逐步减少,对市场的公平竞争会更关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会更给力。不论什么形态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鼓励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也会是新常态的应有之义。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曾在国企,现在海里。做事和赚钱道理相通,学会做人再做事。诚信,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八五期间”全国厂矿科协优秀干部,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本博文章除注明为转贴外均为原创,本博原创文章允许网络转载,但需说明出处和作者;如需纸质媒体出版,请发消息与本博联系。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及理念-经济频道A06:封面报道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经济发展新常态”首次明确九大特征
会议提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日 星期五 新京报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  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  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  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  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习近平一年五提“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29日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11月9日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说,新常态有三特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5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同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12月9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焦点  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表述”  “近年来,中国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转方式’这一重要命题的新表述,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角度的再调整,说到底,还是要转方式、调结构”,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的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对新京报记者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赵弘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经济领域也形成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比如两个方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一个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依靠‘土地财政’、资本投入带动的城镇化,一直在财富分配、流通这两个环节做文章,并没有解决财富创造的问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一个是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一定程度遏制了实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很多企业受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的暴力诱惑,不会潜心从事科研和创新。”  赵弘认为,正是基于经济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时,提出了“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等要求。  赵弘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预计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调整完善过程”。  “经济发展新常态”会带来哪些变化?  “经济增速下降但就业岗位增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赵弘表示,“我国的GDP增速从几年前的两位数增长逐步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去除‘泡沫’。而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让位于经济增长质量;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追求高质量的中高速增长”。  今年前九个月经济增速为7.4%,但新增就业1082万人,“经济增速下降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这是一般经济规律。但今年前9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没有减少就业机会,这表明转方式、调结构有所成效,结构优化了,就业增加了”,经济学家常修泽说。  常修泽强调,上述现象明年还会继续“放大”,“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分类。服务业‘领跑’,一方面会提高公共服务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常修泽表示,“过去经济发展主要靠资本投入、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还有环境代价。今后经济发展动力主要靠‘创新’,‘创新’需要所有人的智慧,这同时会为百姓提供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  ■&纵深  “新常态”成决策层治国理政重要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进一步明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前提下,会议确立了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并把“稳定增长”置于首位。  最大亮点为“调结构”  会议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工作将围绕“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五大任务展开。  此间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是中共第一次站在“新常态”的角度对全年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会议关于新常态的总体判断,体现了中国决策层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思路。  “这五大任务分配是对中国全面实现公平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性部署。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结构上来,并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同步发展。”迟福林说。  专家指出,会议在提出稳增长为第一大任务后,第二大任务就强调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明年经济工作将是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更是实现经济新常态需求。  今年5月首提“新常态”  从今年5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到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对“新常态”做出具体阐述,直至不久前的政治局强调“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九个方面,详细剖析、对比了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进而得出结论: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实际是从经济趋势变化的角度阐释了新常态的成因,是对新常态的总体研判,为在新常态的指导下部署具体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据新华社电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首席记者&王姝<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11月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第一次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读。这是继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之后,时隔半年,对新常态的特点以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的全面解读,于各界正确理解、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应该指出,新一代领导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按照&新常态&在战略上审慎选择中国的宏观政策,绝非简单制造新的政策词汇,而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之后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但是,对中国经济的下滑、风险的凸显以及红利的转换究竟受外部因素影响,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和过去不同的阶段,各界争论和分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站在最高决策者的角度,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中国宏观战略的高度,在解决纷争的同时,对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政策大方向做出了战略性的选择。而且,选择在APEC会议这个国际场合,全面阐述新常态,对新常态进行定调,对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政策和应对全面解读,一方面有利于&定分止争&,消除对中国经济未来看法的各种分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际社会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的种种表现。对新常态,习近平阐述了三个方面的主题:
  首先,习近平阐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不同于过去三十年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确,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无论是经济的基本面,还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经济从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小的经济体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短缺经济体成为过剩经济体,从工业小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一个温饱经济体正在嬗变为小康经济,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仅发生了量的巨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用过去的思维思考中国经济既不准确,也不现实。以经济速度而言,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经济增速将在8%以下,7%以上运行。以中国经济前三季度7.4%的速度而言,由于很多人不能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减速的趋势,就想当然地认为7.4%的增长是一个很差的速度,认为应该通过政策刺激,让经济增速再回到8%以上的高速轨道上去。这种高速依赖症,恰恰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的这种巨变所致。正如习近平在演讲中精辟指出的:&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次,习近平论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在很多人看来,既然中国经济要减速,这意味着新常态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更多的是挑战而非机遇。事实上,在5月份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时候,首先明确的是&中国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常态只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是意味着速度要下一个台阶,而不是意味着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事实上,如果中国经济顺利完成增长驱动力的转换,增速虽然下滑,但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总体的含金量都会高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期。就产业业态而言,面对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中国未来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弥补服务业的短板;面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之后外需的下滑,中国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扩大内需,实现从投资拉动到内需拉动的转换;在增长的目的方面,中国可以真正实现包容式的增长,让更多民众享受改革成果。
  第三,习近平坦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本身已经换上了&另一个轨道&,顾客会出现&晕车&等各种&不适应&这很正常。如何认识这种风险,如何转换思维,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的确非常关键。事实上,新常态下面,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就是各界无法忘记过去,存在高速增长和投资依赖症。这种风险起码有四:一是刺激依赖症,无法走出一下滑就刺激,一刺激就见效,刺激完了又下滑的&周期律&;二是不改革的风险。尽管三中全会确立了宏大的改革计划,但民间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是否因此而恢复,取决于改革的执行力;三是过去刺激政策导致的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四是房地产全面调整带来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是继续人为刺激带来好看的数据,还是痛下决心,通过改革和创新带领中国经济走过激流险滩,这是攸关中国经济前途和命运的选择。习近平在演讲中再一次强调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通过改革和创新战胜风险的决心。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债务、产能过剩、创新不足以及杠杆过高和金融改革的滞后,都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风险。从中长期周期而言,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海外投行期待的&崩盘&,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系统风险却随时可能爆发。而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一再延误改革时机、一再采用不当的刺激政策所致。身体虚弱,正气不旺,皆在于此。解决这些风险,不是以毒攻毒,再次采用刺激政策,而是痛下决心放弃刺激,重回改革正途。
  面对新常态,能否用新的思维调整中国的宏观政策,是能否抓住战略性机遇的关键。这种机遇能否兑现,取决于我们能否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对经济减速保持宽容,对调整中的风险不再回避和拖延。比如,中国能否在宏观政策层面不再强调经济增长目标,而是用更综合更多元的指标来规划中国经济的未来;能否构建一个真正的创新型的政策框架,提高中国经济的创新力;能否让企业家真正感受到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对于中国的未来而言,都重而又重。笔者一直坚持认为,新常态下的中国仍然处在极为珍贵的战略机遇期。下一个三十年,仍然属于中国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的增长方式将更加合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将更加包容,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将更为深刻和全面。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关键词:习近平 中国经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8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
>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
&#160;&#160;&#160;&#160;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 要: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非常态&向&常态&转变,即&计划经济常态&经过&市场化转型的市场经济非常态&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是&旧常态D非常态D新常态&的转换,其核心在于形成新的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机制以及新的市场结构与模式,并持续演进。在国别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常态&进入&新常态&,是&在改革中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放松政府管制中发展,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创新中自主发展&,与美国等&去杠杆化、强化政府管制&的&新常态&具有本质区别。在发展阶段和环境语境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当然,还可以从不同的区域、产业,甚至城市、企业等视角来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市场经济常态;市场经济非常态;市场配置资源;去杠杆化;政府干预经济;市场化改革;产能过剩;经济发展转型;资源环境约束;创新驱动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进入了以长期结构性调整转型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减速期,似乎每个国家都未能独善其身,中国也未能例外。2009年4万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进行强刺激的措施,虽然避免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同步震荡下行,但2011年以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呈持续下滑趋势。来自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共同塑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李扬,2014)。国内对于&新常态&的高度关注是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开始的,当时习近平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被认为是中国高层领导首次用&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2014年8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多篇关于经济&新常态&的特别报道和评论员文章,提出了&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DD&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认为&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适应&新常态&,意味着&不搞强刺激、大调整&。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9个方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释。
  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
  但是,目前国内对&新常态&的理解差别巨大习近平总书记使用&新常态&一词以后,国内学者立即进行各自理解的诠释,国内各大媒体也迅速诠释和宣传,甚至把中国经济&新常态&解释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低成本发展等理想状态,大有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叫好欢呼之意。显然,这些解释似乎偏离了习近平总书记当时使用&新常态&的本意。我的理解是,其本意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面临相当多的困难,鼓励大家要有信心,并非是说中国经济进入了&理想状态&。无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关于&新常态&的讲话背景看,还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对&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宣示内容看,都不是从理论和实证上论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而是针对因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引致的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作为国家最高领导面向世界宣示的国家决心和政策主张与取向。 。有人认为&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是经过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后经济发展阶段的趋势性转变。也有人对&新常态&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解释,认为&新常态&下,就业将更充分,收入将更均衡,社保将更完善,增长将更平稳,物价将更稳定,质量将更提升,总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似乎&新常态&是一种我们期待已久的理想经济发展状态。然而,国内许多专家对&新常态&的理解与国际上首先提出&新常态&的初衷和内涵相差甚远,&新常态&显然被一些中国学者&中国化了&。&新常态&一词,绝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经济,也绝不仅仅适用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新常态&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首先需要明确其&语境&。
  二、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常态&&非常态&与&新常态&
  张慧莲和汪红驹(2014)曾撰文指出,&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那么,什么是经济&常态&?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是不同的。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应由市场竞争及竞争主体依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即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一般只是短暂的;在竞争和自由价格机制下,供给平衡和短缺都是&非常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常态&。而按照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说法,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常态&是&短缺&。也就是说,&短缺经济&是计划经济的&常态&,但又是市场经济的&非常态&。因此,当我们用&常态&&非常态&以及&新常态&来描述经济发展的状态时,首先要明确话语的经济体制和运行环境。虽然中国还不是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仍然处于向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但市场经济构架已基本健全,因此,当前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理所当然是在市场经济语境中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发展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