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嵯峨浩《流浪的王妃》庄士8号敦《紫禁城的黄昏》《末代国舅润麒》《末代太监孙耀庭传》TxT或pdf在线均可

溥仪研究回顾及相关书籍
&&&&要对溥仪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知道溥仪研究的以往和现状。&&&
一、八十年代以前的溥仪研究回顾&&&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关于溥仪生平的出版物已经出现。主要有:&&&
英文版的《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著)&&&
《亨利溥仪传》(德龄著)&&&
《清宫琐记》(裕容龄)&&&
日文版的《满洲国皇帝陛下》(和泉诚一著)&&&
《满洲国皇帝――新帝国创建秘史》(中保与作著)&&&
《满洲国皇帝圣谕》(渡边龙策著)&&&
《扈从访日恭纪》(林出贤次郎著)&&&
以及当时拍摄的&&&
《皇帝陛下御访日》&&&
《皇帝陛下到各地御巡狩》&&&
《溥仪与婉容的后宫生活》 等纪录影片,保存了一批资料,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1945年8月伪满垮台,出了《裕仁与溥仪》的小册子,站在痛斥汉奸的立场上评说溥仪。&&&
《满宫残照记》(秦翰才),(这是一本比较珍贵的书)&&&
《末代皇帝传奇》(潘际垌)作者曾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访问溥仪, 写的一本访问记&&&
《流浪的王妃》(嵯峨浩)58年日本文艺春秋社出版&&&
60年代初,《皇帝溥仪》(山田清一郎)在日本出版,&&&
《悲剧皇帝溥仪》(亨利?马克利伯)在英国出版,作者没见过溥仪,也不曾访问或考察,其书并无新资料。&&&
1961年日本人摄制了《皇帝与庶人》,稍后由前东德人在北京拍摄溥仪特赦后的生活的纪录短片等。&&&
1964年3月,《我的前半生》在北京出版,并陆续以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一时成为被广泛引用的溥仪经历的权威著作。&&&
日文版《工藤忠回忆录》七十年代初,日本出版。此人伪满期间一直给溥仪当侍卫官长。他在回忆录中叙述的耳闻目睹的溥仪,是真实的,生动的&&&
中国新闻社在1963年至1965年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在伯力收容所》溥杰等&&&
以上基本是这一时期的大概情况。&&&
二、八十年代的溥仪研究领域概况&&&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溥仪研究进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而王庆祥同志始终是这一领域的领先人物。他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创作严肃,他的作品真正是“史学家的严谨治史精神,文学家娓娓动人的文笔。”&&&
王庆祥是一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溥仪生平研究的首席权威专家。1943年生于沈阳,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政协委员。承担过国家等各级课题10余项,获奖30余项。&&&
一九七九年八月初,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战线》历史编辑王庆祥同志受杂志的委派,出席在呼和浩特举行的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途中曾在北京停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黄振华同志建议顺便拜访一下李淑贤同志,也可约她为杂志撰写回忆文章。于是,籍助黄振华与李淑贤的老关系,王庆祥与黄振华共同走访了她。&&&
在北新桥李淑贤的原住所(东城北小街草原胡同23号),王庆祥受到了主人十分盛情的接待。她那年55岁,丈夫去世也有12年了,在简陋的小屋里,王庆祥惊奇地发现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大量日记、文章、发言稿等亲笔手稿,以及反映溥仪后半生生活的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些原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真实再现了溥仪先生作为公民的后半生生涯,真是宝贵之至。这些资料足以显示溥仪先生后半生中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场面,如果再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辅以必要的调查,是完全有可能写出关于他后半生的传记的。&&&
王庆祥当即提出三条意见:&&&
一是请她把家中现存的全部溥仪遗稿集中起来以备整理;&&&
二是请她细细地回忆与溥仪共同生活的经历,准备撰写回忆录;&&&
三是整理遗稿和撰写回忆录的工作由她和《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合作进行,并将在此基础上合作撰写《溥仪的后半生》。&&&
李淑贤对此完全赞同,愿意立即着手准备。一方面集中溥仪遗稿,一方面开始回忆与溥仪共同生活的片断。并说,因为身体不好,写文章比较困难,但答应为王庆祥搞点回忆资料,她说,以前还不知道这批资料的价值,只是当作纪念品留下来的,现在,她表示愿意与《社会科学战线》合作,整理并出版这批珍贵资料。后来,组织上又把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交给了王庆祥同志。由王庆祥同志全面负责这一课题。王庆祥与李淑贤由此建立起以弘扬溥仪的后半生生活为主题的合作关系。&&&
回到长春不久,1979年10月,王庆祥又给李淑贤寄去一份提纲,希望她围绕如下范围回忆与溥仪共同生活的经历:&&&
一是特赦后到结婚,结婚场面及感想;&&&
二是植物园劳动;&&&
三是南方参观过程及细节;&&&
四是写文史资料和回忆录;&&&
五是国家领导人等接见情况,参加政协活动情况;&&&
六是会见外宾情况(每次一忆);&&&
七是与旧军政人员李宗仁、杜聿明等及皇族溥杰等的接触;&&&
八是平日生活(家庭、闲谈、衣食住行等);&&&
九是去世前后。&&&
此后她正是按照这个提纲回忆的,频繁的通信也从这时开始了。&&&
月间,王庆祥和《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主任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几名同志一起来北京,根据当时的写作需要,李淑贤把溥仪的全部资料移交给了他们,并一一开列了清单,由编辑部出具了单位证明。这一切都是由组织出面进行的工作,而非个人行为。回长春后,王庆祥立即向本院院长等领导汇报了全部有关情况,并根据领导安排开始整理溥仪的遗稿和李淑贤的回忆录,撰写《溥仪的后半生》。&&&
到1980年10月前后,王庆祥根据领导的安排,写完了《溥仪的后半生》(23万字)的初稿,以及李淑贤的回忆录《溥仪与我》(10万字)初稿,同时着手编辑《溥仪手稿选编》(30万字)一书。同年10月31日,王庆祥在团结湖李淑贤新居,与她正式签订了《关于溥仪遗稿的整理与出版有关事宜的协议》和《关于(和溥仪共同生活〖李淑贤回忆录暂用名〗)一书的协议》经编辑部盖章生效。已经完成的两部书稿均按协议交给有关出版社,并列入选题。 &&&
1984年2月,在得到了李淑贤的赞同下,由李淑贤口述、王庆祥整理的回忆录《溥仪与我》终于在《长春文史资料》第六辑(内部刊物)出版发行,立即引起了轰动性的连锁反应。同年10月连同《溥仪与我》、李玉琴的《坎坷三十年》及王庆祥撰写的其他几篇传记一起汇集《末代皇后和皇妃》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印数达60万册。《溥仪与我》分别出了单行本并又汇入《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一书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在1985年1月公开出版,前后数月之间各地报刊100多家纷纷连载、选载。&&&
1985年7月由李淑贤提供资料、王庆祥编著的《溥仪的后半生》也在《吉林文史资料》内部发表了,李淑贤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一股强劲的“溥仪热”在中国大地上升腾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1984年,香港导演李翰祥找到了李淑贤及王庆祥合作拍摄了反映了溥仪的后半生生活的电影《火龙》,1986年长影又与王庆祥合作拍摄了电影《末代皇后》。&&&
风风雨雨历经10年波折,由李淑贤提供资料、王庆祥编著的《溥仪的后半生》(42万字)终于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在1988年11月正式出版了,此书荣获第四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一等奖,1989年上海市振兴中华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以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从天子到公民的奇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溥仪,一个真实的溥仪。&&&
李淑贤当时心情十分激动,“提供资料”,这多么不容易啊!不禁想起了“文革”时期“破四旧”的狂潮中,溥仪把家中的藏书一本本烧掉的情景:溥仪说,文化革命嘛,这些书都不用留了。说着,他竟动手一本本地撕开来,然后和李一起一筐筐抬到房后小院内,就在这个僻静的小角落点火焚烧起来。书籍烧的差不多了,溥仪又让李帮助他把一大筐书法作品也拎出来烧掉。&&&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更让人揪心的是溥仪又要烧他的笔记本、日记本、诗文册一类东西了。是李想办法把溥仪支开,才从火堆里抢救出一些日记和手稿,使之得以保存到今天,李把她从火堆中抢救出来的这批资料称作“末代皇帝的最后遗产”。(溥仪的这部分日记、笔记、会议记录、学习体会、思想总结、发言草稿、书信、照片、接待外宾的谈话记录等亲笔资料的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990年10月,由李淑贤和王庆祥合作编著的《爱新觉罗?溥仪画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集权威性、完整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用照片资料反映历史人物生平的专著,全书以800多幅照片和6万字的篇幅,体现了合作上的力度,所录照片内容丰富,是从溥仪研究首席权威专家王庆祥近20年搜集的2000多幅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它向人们展示了溥仪从皇帝到汉奸再到公民的完整一生,反映了中国纷繁杂的时代特征,史料价值极高。&&&
三、王庆祥在溥仪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成果&&&
王庆祥同志除了前面提到的《溥仪与我》、《溥仪的后半生》、《末代皇后和皇妃》、电影《火龙》、《末代皇后》及《爱新觉罗?溥仪画传》外,九十年代以来又有大量作品问世,使溥仪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写出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 截止到2001年,王庆祥在国内国外一共出版了37部著作,参与创作了15部电视专题片。王庆祥在学术界声名鹊起。当然,这些成绩背后浸透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又包含了多少默默无闻的劳作,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数得清!&&&
以下就是王庆祥的一些主要著作:&&&
《溥仪与我》(王庆祥、李淑贤)1984年长春市政协的《长春文史资料》&&&
《末代皇后和皇妃》(王庆祥、李淑贤)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电影《火龙》(李翰祥导演)(王庆祥编剧)潘虹和梁家辉主演&&&
《溥仪的后半生》(王庆祥、李淑贤)1985年7月在《吉林文史资料》内部出版,1988年1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末代皇后》(剧作家张笑天和导演陈家林)(王庆祥原著)姜文饰演溥仪、潘虹饰演婉容&&&
《伪帝宫内幕》王庆祥撰写 1986年2月, &&&
《淑妃文绣》王庆祥编著,1987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最后一个“皇妃”》(李玉琴口述、王庆祥整理并执笔)&&&
《法庭上的皇帝》(王庆祥)1985年7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溥仪宫廷活动录》1987年12月,吉林省档案馆编选档案出版社&&&
《八?一五这一天》王季平(收录有王庆祥多篇文章)&&&
《伴驾生涯》(王庆祥、李国雄)1989年8月工人出版社&&&
《爱新觉罗?溥仪画传》王庆祥编著1990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王庆祥编著1993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末代皇帝溥仪专辑》1994年8月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录制的4集系列专题片&&&
日文版《溥仪日记》(李淑贤提供、王庆祥整理注释)东京日本学生社1994年10月,注释溥仪的日记,等于编一部溥仪辞典。&&&
日文版《溥仪,从战犯到去世》王庆祥撰写1995年10月,日本学生社&&&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96年4月,日本NTV电视公司录制的两集系列电视专题片&&&
《爱新觉罗?溥仪日记》(李淑贤提供、王庆祥整理注释)1996年6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末代皇族》王庆祥撰写1991年6月&&&
《溥仪交往录》王庆祥撰写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随侍溥仪纪实》王庆祥撰写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王庆祥撰写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我的丈夫溥仪》(王庆祥、李淑贤)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王庆祥撰写,东方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60万字)&&&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再解“密”》王庆祥撰写,东方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24万字)&&&
《李玉琴自述》王庆祥撰写(增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40万字)&&&
《非常公民》(溥仪轶史)王庆祥撰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40万字)&&&
《揭开末代皇帝尘封的传奇》王庆祥撰写,湖北人民出版社&&&
《皇帝成了公民以后》(王庆祥、李淑贤)中文版、英文版和德文版,1985年出版&&&
《末代皇后哀史》王庆祥编著1989年,台湾《传记文学》分两期刊载&&&
《末代皇后》王庆祥编著 在日本出版1991年&&&
《中国最后一个“皇妃”――李玉琴自述》王庆祥编著 台湾跃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的中文繁体字版本,在海外华人地区发行&&&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的后半生生涯和爱情》王庆祥编著 韩国电波科学出版社出版&&&
自1988年起,王庆祥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与溥仪有关的皇族中重要人士的文章,如《醇贤亲王》、《溥仪的祖母》、《摄政王载沣及其福晋》、《同治和光绪的遗孀们》、《溥仪和最早的伴读毓崇》、《瓜尔佳氏之死》、《从恭王府说到国画大师溥儒和溥仪》、《画家溥涤脘咭恰贰朵咭怯脘呓堋贰吨泄┐首濉返取&&&
四、这一时期其他作者的作品&&&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溥仪及皇族的一些生活情况,主要有:&&&
《伪满宫廷杂忆》。周君适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吕长赋、纪红民、俞兴茂&&&
《淑妃传》冰迅、王震中&&&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略》刘惠吾、刘学照&&&
《八?一五这一天》王季平等&&&
《伪满人物》高玉琨&&&
《溥仪和他的妹妹们》冼济华、高进贤&&&
《逊清皇室轶事》(秦国经)1985年8月,紫禁城出版社&&&
《中国末代皇帝》爱德华?贝尔 (靳革、黄群飞译,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年版)(老虎评:这本书中有多处失实的地方,作者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乱下结论。李淑贤向作者提出不满,作者向李淑贤表示谦意。)&&&
《中国末代皇弟溥杰》戴明久&&&
《末代皇弟溥杰传》(船木繁、战宪斌译)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老虎评:这本书失误处更多,作者和译者不具备溥仪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由皇帝到公民》于友发著&&&
《悲剧皇帝溥仪》周君适著&&&
《晚年的溥仪》沈醉著&&&
《我这三十年》沈醉著(老虎评:本书只有一章“溥仪之死”,记述作者与溥仪之间的一些事情。)&&&
《我在溥仪身边二十六年》爱新觉罗?毓&&&
《溥杰诗词选》王世敏、郭招金选编&&&
《爱新觉罗?载沣》凌冰&&&
《爱新觉罗?韫欢》凌冰&&&
《从皇叔到人民代表》辛芳据载涛夫人王乃文口述整理&&&
《末代皇叔载涛沉浮录》郑怀义、张建设&&&
《国舅?驸马?学者――郭布罗?润麒传》钱立言&&&
《末代皇后婉容》安龙祯等著,华夏出版社1994年出版,(老虎评:这本书错别字较多,在写婉容的书中不算是最好的。但书中关于婉容的史料较全。)&&&
《我从台湾归来――赵琪[忆往录》陈宗舜&&&
《末代皇朝的子孙》郭招金&&&
《溥杰自传》叶祖孚编审1994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老虎评:在反映溥杰的书中,这本书应是不错的,看了这本书,别的写溥杰的书可以不用看了。)&&&
《末代皇帝的二十年――爱新觉罗?毓E回忆录》,爱新觉罗?毓E&&&
《皇帝与新凤霞》新凤霞著(老虎评:本书文笔一般,所写的事也一般。)&&&
另外,还有一些文学性的作品,它们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溥仪的生活,虽说它们没有什么史料价值,但也可一读。如:&&&
《兰花幽梦》岳骞&&&
《末代皇帝外史》田布衣&&&
《宣统皇帝》刘德桂&&&
《少年溥仪》李文达&&&
《圈龙溥仪》李文达&&&
《穿龙袍的奴仆》徐亚力、于志强等&&&
《末代皇妃》(写李玉琴)张一虹著&&&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
原文发表于溥仪研究回顾及相关书籍(老虎)_末代皇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24贴子:
溥仪研究回顾及相关书籍(老虎)收藏
要对溥仪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知道溥仪研究的以往和现状。
一、八十年代以前的溥仪研究回顾
早在本世纪30年代,关于溥仪生平的出版物已经出现。主要有:
英文版的《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著)
《亨利溥仪传》(德龄著)
《清宫琐记》(裕容龄)
日文版的《满洲国皇帝陛下》(和泉诚一著)
《满洲国皇帝——新帝国创建秘史》(中保与作著)
《满洲国皇帝圣谕》(渡边龙策著)
《扈从访日恭纪》(林出贤次郎著)
以及当时拍摄的
《皇帝陛下御访日》
《皇帝陛下到各地御巡狩》
《溥仪与婉容的后宫生活》&等纪录影片,保存了一批资料,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1945年8月伪满垮台,出了《裕仁与溥仪》的小册子,站在痛斥汉奸的立场上评说溥仪。
《满宫残照记》(秦翰才),(这是一本比较珍贵的书)
《末代皇帝传奇》(潘际垌)作者曾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访问溥仪,&写的一本访问记
《流浪的王妃》(嵯峨浩)58年日本文艺春秋社出版
60年代初,《皇帝溥仪》(山田清一郎)在日本出版,
《悲剧皇帝溥仪》(亨利·马克利伯)在英国出版,作者没见过溥仪,也不曾访问或考察,其书并无新资料。
1961年日本人摄制了《皇帝与庶人》,稍后由前东德人在北京拍摄溥仪特赦后的生活的纪录短片等。
1964年3月,《我的前半生》在北京出版,并陆续以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一时成为被广泛引用的溥仪经历的权威著作。
日文版《工藤忠回忆录》七十年代初,日本出版。此人伪满期间一直给溥仪当侍卫官长。他在回忆录中叙述的耳闻目睹的溥仪,是真实的,生动的
中国新闻社在1963年至1965年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中国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在伯力收容所》溥杰等
以上基本是这一时期的大概情况。
二、八十年代的溥仪研究领域概况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溥仪研究进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而王庆祥同志始终是这一领域的领先人物。他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创作严肃,他的作品真正是“史学家的严谨治史精神,文学家娓娓动人的文笔。”
王庆祥是一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溥仪生平研究的首席权威专家。1943年生于沈阳,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政协委员。承担过国家等各级课题10余项,获奖30余项。
一九七九年八月初,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战线》历史编辑王庆祥同志受杂志的委派,出席在呼和浩特举行的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途中曾在北京停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黄振华同志建议顺便拜访一下李淑贤同志,也可约她为杂志撰写回忆文章。于是,籍助黄振华与李淑贤的老关系,王庆祥与黄振华共同走访了她。
在北新桥李淑贤的原住所(东城北小街草原胡同23号),王庆祥受到了主人十分盛情的接待。她那年55岁,丈夫去世也有12年了,在简陋的小屋里,王庆祥惊奇地发现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大量日记、文章、发言稿等亲笔手稿,以及反映溥仪后半生生活的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些原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真实再现了溥仪先生作为公民的后半生生涯,真是宝贵之至。这些资料足以显示溥仪先生后半生中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场面,如果再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辅以必要的调查,是完全有可能写出关于他后半生的传记的。
王庆祥当即提出三条意见:
一是请她把家中现存的全部溥仪遗稿集中起来以备整理;
二是请她细细地回忆与溥仪共同生活的经历,准备撰写回忆录;
三是整理遗稿和撰写回忆录的工作由她和《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合作进行,并将在此基础上合作撰写《溥仪的后半生》。
李淑贤对此完全赞同,愿意立即着手准备。一方面集中溥仪遗稿,一方面开始回忆与溥仪共同生活的片断。并说,因为身体不好,写文章比较困难,但答应为王庆祥搞点回忆资料,她说,以前还不知道这批资料的价值,只是当作纪念品留下来的,现在,她表示愿意与《社会科学战线》合作,整理并出版这批珍贵资料。后来,组织上又把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交给了王庆祥同志。由王庆祥同志全面负责这一课题。王庆祥与李淑贤由此建立起以弘扬溥仪的后半生生活为主题的合作关系。
回到长春不久,1979年10月,王庆祥又给李淑贤寄去一份提纲,希望她围绕如下范围回忆与溥仪共同生活的经历:
一是特赦后到结婚,结婚场面及感想;
二是植物园劳动;
三是南方参观过程及细节;
四是写文史资料和回忆录;
五是国家领导人等接见情况,参加政协活动情况;
六是会见外宾情况(每次一忆);
七是与旧军政人员李宗仁、杜聿明等及皇族溥杰等的接触;
八是平日生活(家庭、闲谈、衣食住行等);
九是去世前后。
此后她正是按照这个提纲回忆的,频繁的通信也从这时开始了。
月间,王庆祥和《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主任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几名同志一起来北京,根据当时的写作需要,李淑贤把溥仪的全部资料移交给了他们,并一一开列了清单,由编辑部出具了单位证明。这一切都是由组织出面进行的工作,而非个人行为。回长春后,王庆祥立即向本院院长等领导汇报了全部有关情况,并根据领导安排开始整理溥仪的遗稿和李淑贤的回忆录,撰写《溥仪的后半生》。
到1980年10月前后,王庆祥根据领导的安排,写完了《溥仪的后半生》(23万字)的初稿,以及李淑贤的回忆录《溥仪与我》(10万字)初稿,同时着手编辑《溥仪手稿选编》(30万字)一书。同年10月31日,王庆祥在团结湖李淑贤新居,与她正式签订了《关于溥仪遗稿的整理与出版有关事宜的协议》和《关于(和溥仪共同生活〖李淑贤回忆录暂用名〗)一书的协议》经编辑部盖章生效。已经完成的两部书稿均按协议交给有关出版社,并列入选题。&
1984年2月,在得到了李淑贤的赞同下,由李淑贤口述、王庆祥整理的回忆录《溥仪与我》终于在《长春文史资料》第六辑(内部刊物)出版发行,立即引起了轰动性的连锁反应。同年10月连同《溥仪与我》、李玉琴的《坎坷三十年》及王庆祥撰写的其他几篇传记一起汇集《末代皇后和皇妃》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印数达60万册。《溥仪与我》分别出了单行本并又汇入《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一书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在1985年1月公开出版,前后数月之间各地报刊100多家纷纷连载、选载。
1985年7月由李淑贤提供资料、王庆祥编著的《溥仪的后半生》也在《吉林文史资料》内部发表了,李淑贤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一股强劲的“溥仪热”在中国大地上升腾起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1984年,香港导演李翰祥找到了李淑贤及王庆祥合作拍摄了反映了溥仪的后半生生活的电影《火龙》,1986年长影又与王庆祥合作拍摄了电影《末代皇后》。
风风雨雨历经10年波折,由李淑贤提供资料、王庆祥编著的《溥仪的后半生》(42万字)终于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在1988年11月正式出版了,此书荣获第四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一等奖,1989年上海市振兴中华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认为该书以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从天子到公民的奇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溥仪,一个真实的溥仪。
李淑贤当时心情十分激动,“提供资料”,这多么不容易啊!不禁想起了“XX”时期“破四旧”的狂潮中,溥仪把家中的藏书一本本烧掉的情景:溥仪说,文化革命嘛,这些书都不用留了。说着,他竟动手一本本地撕开来,然后和李一起一筐筐抬到房后小院内,就在这个僻静的小角落点火焚烧起来。书籍烧的差不多了,溥仪又让李帮助他把一大筐书法作品也拎出来烧掉。
事情没有就此结束,更让人揪心的是溥仪又要烧他的笔记本、日记本、诗文册一类东西了。是李想办法把溥仪支开,才从火堆里抢救出一些日记和手稿,使之得以保存到今天,李把她从火堆中抢救出来的这批资料称作“末代皇帝的最后遗产”。(溥仪的这部分日记、笔记、会议记录、学习体会、思想总结、发言草稿、书信、照片、接待外宾的谈话记录等亲笔资料的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990年10月,由李淑贤和王庆祥合作编著的《爱新觉罗·溥仪画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集权威性、完整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用照片资料反映历史人物生平的专著,全书以800多幅照片和6万字的篇幅,体现了合作上的力度,所录照片内容丰富,是从溥仪研究首席权威专家王庆祥近20年搜集的2000多幅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它向人们展示了溥仪从皇帝到汉奸再到公民的完整一生,反映了中国纷繁杂的时代特征,史料价值极高。
三、王庆祥在溥仪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成果
王庆祥同志除了前面提到的《溥仪与我》、《溥仪的后半生》、《末代皇后和皇妃》、电影《火龙》、《末代皇后》及《爱新觉罗·溥仪画传》外,九十年代以来又有大量作品问世,使溥仪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写出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截止到2001年,王庆祥在国内国外一共出版了37部著作,参与创作了15部电视专题片。王庆祥在学术界声名鹊起。当然,这些成绩背后浸透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又包含了多少默默无闻的劳作,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数得清!
以下就是王庆祥的一些主要著作:
《溥仪与我》(王庆祥、李淑贤)1984年长春市政协的《长春文史资料》
《末代皇后和皇妃》(王庆祥、李淑贤)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电影《火龙》(李翰祥导演)(王庆祥编剧)潘虹和梁家辉主演
《溥仪的后半生》(王庆祥、李淑贤)1985年7月在《吉林文史资料》内部出版,1988年1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末代皇后》(剧作家张笑天和导演陈家林)(王庆祥原著)姜文饰演溥仪、潘虹饰演婉容
《伪帝宫内幕》王庆祥撰写&1986年2月,&
《淑妃文绣》王庆祥编著,1987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最后一个“皇妃”》(李玉琴口述、王庆祥整理并执笔)
《法庭上的皇帝》(王庆祥)1985年7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溥仪宫廷活动录》1987年12月,吉林省档案馆编选档案出版社
《八·一五这一天》王季平(收录有王庆祥多篇文章)
《伴驾生涯》(王庆祥、李国雄)1989年8月工人出版社
《爱新觉罗·溥仪画传》王庆祥编著1990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王庆祥编著1993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末代皇帝溥仪专辑》1994年8月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录制的4集系列专题片
日文版《溥仪日记》(李淑贤提供、王庆祥整理注释)东京日本学生社1994年10月,注释溥仪的日记,等于编一部溥仪辞典。
日文版《溥仪,从战犯到去世》王庆祥撰写1995年10月,日本学生社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96年4月,日本NTV电视公司录制的两集系列电视专题片
《爱新觉罗·溥仪日记》(李淑贤提供、王庆祥整理注释)1996年6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末代皇族》王庆祥撰写1991年6月
《溥仪交往录》王庆祥撰写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随侍溥仪纪实》王庆祥撰写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王庆祥撰写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我的丈夫溥仪》(王庆祥、李淑贤)1999年东方出版社(溥仪书系)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王庆祥撰写,东方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60万字)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再解“密”》王庆祥撰写,东方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24万字)
《李玉琴自述》王庆祥撰写(增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40万字)
《非常公民》(溥仪轶史)王庆祥撰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40万字)
《揭开末代皇帝尘封的传奇》王庆祥撰写,湖北人民出版社
《皇帝成了公民以后》(王庆祥、李淑贤)中文版、英文版和德文版,1985年出版
《末代皇后哀史》王庆祥编著1989年,台湾《传记文学》分两期刊载
《末代皇后》王庆祥编著&在日本出版1991年
《中国最后一个“皇妃”——李玉琴自述》王庆祥编著&台湾跃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的中文繁体字版本,在海外华人地区发行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的后半生生涯和爱情》王庆祥编著&韩国电波科学出版社出版
自1988年起,王庆祥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与溥仪有关的皇族中重要人士的文章,如《醇贤亲王》、《溥仪的祖母》、《摄政王载沣及其福晋》、《同治和光绪的遗孀们》、《溥仪和最早的伴读毓崇》、《瓜尔佳氏之死》、《从恭王府说到国画大师溥儒和溥仪》、《画家溥伒与溥仪》、《溥仪与溥杰》、《中国末代皇族》等。
四、这一时期其他作者的作品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溥仪及皇族的一些生活情况,主要有:
《伪满宫廷杂忆》。周君适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吕长赋、纪红民、俞兴茂
《淑妃传》冰迅、王震中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略》刘惠吾、刘学照
《八·一五这一天》王季平等
《伪满人物》高玉琨
《溥仪和他的妹妹们》冼济华、高进贤
《逊清皇室轶事》(秦国经)1985年8月,紫禁城出版社
《中国末代皇帝》爱德华·贝尔&(靳革、黄群飞译,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年版)(老虎评:这本书中有多处失实的地方,作者没有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乱下结论。李淑贤向作者提出不满,作者向李淑贤表示谦意。)
《中国末代皇弟溥杰》戴明久
《末代皇弟溥杰传》(船木繁、战宪斌译)民族出版社,1998年出版。(老虎评:这本书失误处更多,作者和译者不具备溥仪研究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由皇帝到公民》于友发著
《悲剧皇帝溥仪》周君适著
《晚年的溥仪》沈醉著
《我这三十年》沈醉著(老虎评:本书只有一章“溥仪之死”,记述作者与溥仪之间的一些事情。)
《我在溥仪身边二十六年》爱新觉罗·毓嵣
《溥杰诗词选》王世敏、郭招金选编
《爱新觉罗·载沣》凌冰
《爱新觉罗·韫欢》凌冰
《从皇叔到人民代表》辛芳据载涛夫人王乃文口述整理
《末代皇叔载涛沉浮录》郑怀义、张建设
《国舅·驸马·学者——郭布罗·润麒传》钱立言
《末代皇后婉容》安龙祯等著,华夏出版社1994年出版,(老虎评:这本书错别字较多,在写婉容的书中不算是最好的。但书中关于婉容的史料较全。)
《我从台湾归来——赵琪璠忆往录》陈宗舜
《末代皇朝的子孙》郭招金
《溥杰自传》叶祖孚编审1994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老虎评:在反映溥杰的书中,这本书应是不错的,看了这本书,别的写溥杰的书可以不用看了。)
《末代皇帝的二十年——爱新觉罗·毓嶦回忆录》,爱新觉罗·毓嶦
《皇帝与新凤霞》新凤霞著(老虎评:本书文笔一般,所写的事也一般。)
另外,还有一些文学性的作品,它们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溥仪的生活,虽说它们没有什么史料价值,但也可一读。
如:
《兰花幽梦》岳骞
《末代皇帝外史》田布衣
《宣统皇帝》刘德桂
《少年溥仪》李文达
《圈龙溥仪》李文达
《穿龙袍的奴仆》徐亚力、于志强等
《末代皇妃》(写李玉琴)张一虹著&&
&&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嵯峨浩 张学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