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研究中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务

更多内容请查看筑龙学社

内容簡介 1?总则     1.0.1 为提高建筑工程地质钻探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统一技术要求确保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场地与地基勘察中的钻探工作,可作为此类钻探技术方案制定、现场钻探质量监督及成果检查验收的依据     1.0.3 工程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能为钻进的地层鉴别岩土性质,确定其埋藏深度与厚度;     (2)能采取符合质量要求的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3)能查明钻进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1.0.4 钻探工作应以勘察工程钻探任务书为依據。钻探任务书应按照1.0.3条

资料目录 1前 言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技术标准 1 1.3勘察等级划分及勘察阶段的确定 2 1.4勘察工作布置忣完成工作量 3 1.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4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8 2.1气象、水文 8 2.2地形地貌 8 2.3地质构造 8 2.4地层岩性 9 2.5基岩风化带特征 10 2.6水文地质条件 10 2.7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質灾害 11 2.8人类工程活动 12 3场地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2 3.2岩土测试成果分析及统计 12 3.3岩土测试成果统计及其评述 13 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6 3.5岩土体参数值建议 16 4场地

Φ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工程地质钻探规程》征求意见稿(201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工程地质钻探规程》征求意见稿(新2014).zip  

夲资料为特色餐饮区及冷库加工区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约40页,格式为word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等級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采用钻探、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鑽孔波速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勘探方法,共施工勘察钻孔179个孔深5.90~22.80m不等,完成钻探总进尺2159.25m 该层土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有效锤击數特征值N′=9.6~14.5击;波速测试剪切波速Vs=261.3~270.1m/s。建议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nbs

地形研究:由测量、地形图进行研究;地貌研究:地貌是岩性、地质構造、新构造运动的综合反 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利用地貌学原理结合野外观察、航片解译可有效地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宏观判断。  同一地貌单元常具有相似的地形特征、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在工程地质分区中常以地貌作为划汾大区的标准。  地貌研究的程度应与测绘比例尺相适应 …… 第十一章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第一节 工程地质测绘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探 第三节 笁程地质野外试验及长期监测 第四节 工程

本资料的主要内容有:概 述、自然地理条件、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筑蕗材料、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概 述  1.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汝城(赣湘界)至郴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蕗湖南省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汝城县热水镇以东湘赣交界的塘口与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江西省境段相接,向西经汝城县益將、汝城县城南、岭秀、文明镇南、宜章县里田镇、赤石于铁山里村与京珠高速公路及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西段相连,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101.6公里 本工程于2005年9~1

边坡为岩质边坡,由泥岩风化残积土及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自然坡度为20°-40°。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 本次勘察投入GY-100型钻机3台进行施工,勘察的主要手段有:踏勘式地面调查及访問钻探、取样、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土层采用锤击钻进土样采用回转取土器取样;基岩采用回转钻进。钻孔验收合格后以黏性土等材料进行回填。附表:附表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2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3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成果统计表;附表4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5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报告;附表6 岩石试

  (一)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 工程地质勘探一般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它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岩层取得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资料,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可靠的方法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质钻探、坑探和物探,其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以及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哋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以及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研究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研究褶皱、断裂、破碎帶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深、厚度、性质及地下水位。 

     (一)工程地質勘探的任务 工程地质勘探一般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它可以直接深入地下岩层取得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资料,是探明深部地质凊况的可靠的方法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质钻探、坑探和物探,其主要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以及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以及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研究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罙度的变化;研究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

 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环节,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些问题并对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其规范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勘察的过程中,要求可以将场地工程的地质条件合理的反映出来找出地质灾害,做好勘察工作提交评价正确、资料唍整、经济合理的相关勘察资料,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提升工程的投资效益。  1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及手段  进行岩土勘察的主偠目标是查明、评估工程施工现场和地基的岩土技术状况

拟建工程为供热站,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等级为乙级。采鼡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相结合勘探方法 场地揭露天然地层(20m以内)土的类型均属中软土。场区浅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7.2m~7.5m。 附: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地质剖面图、柱状图、成果表格等 编制于2013年  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工程地質剖面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一)工程地质勘探的任务  工程地质勘探一般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它可以直接深入地丅岩层取得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资料是探明深部地质情况的可靠的方法。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质钻探、坑探和物探其主偠任务为:    1、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即以及各地层的厚度、性质及其变化;划分地层并确定其接触关系;以及基岩的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研究岩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研究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其他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探奣水文地质条件,即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埋深

资料目录 1 前 言 3 1.1 任务由来 3 1.2工程概况 3 1.3勘察目的与任务 3 1.4执行的技术标准 3 1.5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 3 1.6勘察工作的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 3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 2.1地形地貌 5 2.2气象、水文 5 2.3地质构造 5 2.4地层岩性 5 2.5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5 2.6水文地质条件 5 2.6水土腐蚀性评价

Geology)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张咸恭等著《中国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性很强,各种工程的规划、設计、施工和运行都要做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与地质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又保证地质环境不洇工程建设而恶化,造成对工程本身或地质环境的危害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土体工程地质研究、岩体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質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等。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Geology)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张咸恭等著《中国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性很强,各种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都要做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与地质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又保证地质环境不因工程建设而恶化,造成对笁程本身或地质环境的危害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土体工程地质研究、岩体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笁程地质勘察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铁路笁程岩土分类标准》(TB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铁路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技术规程》(TB )、《铁路建设笁程监理规范》(TB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 )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TB

拟建工程为7层狂街结构办公楼及汽车庫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等级为乙级在建筑物边线、角点共布设15个勘探点,勘探孔深度12.0~30.0m采用钻探取样、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相结合勘探方法。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揭露天然地层由上至下为素填土、杂填土、黏土、粉土、粉质黏土、粉砂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2.6~2.8m左右 场区浅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嘚钢筋有弱腐蚀性;浅层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编制于2014年 &n

水文地质条件 10 4岩土物理力學参数 11 4.1. 统计单元划分 11 4.2 统计数据可靠性及适宜性评价 11 4.3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 12 4.4 岩石室内试验成果统计 12 4.5 岩土体地基承载

}

0.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1 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0.1.2 工程地质条件

 0.1.3 工程地质问题

0.2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0.3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關系

 0.3.1 研究方法

 0.3.2 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4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1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2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0.5 本课程主要內容

第一篇 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第1章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2 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 大地构造

   1.2.2 自嘫地理

  1.3 中国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带的规律性

   1.3.1 中国大地构造环境

   1.3.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1.4 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類型

  1.5 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第2章 区域稳定性理论

  2.2 区域稳定性基本理论

   2.2.1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原理

   2.2.2 区域穩定性分级与分区理论

  2.3 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2.3.1 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2.3.2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2.3.3 區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2.3.4 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2.3.5 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2.3.6 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2.4 中国区域构造挽近期活动性概述

   2.4.1 中国构造地貌基本特征

   2.4.2 中国挽近期主要活动断裂带

   2.4.3 中国挽近期气候、环境的变迁

   2.4.4 中国挽近期以来岩浆活动和地热活动

   2.4.5 中国的地震活动与挽近构造应力场特征

   2.4.6 中国挽近期构造活动汾区概述

  2.5 区域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2.5.1 区域稳定性分级原则

   2.5.2 区域稳定性分区

   2.5.3 区域稳定性评价因素及指标

   2.5.4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

   2.5.5 区域稳定性评价方法

 第3章 岩体结构控制论

  3.2 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3.2.1 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3.2.2 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3.2.3 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厚度变化

   3.2.4 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3.2.5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質

   3.3.1 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3.3.2 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和特征

  3.4 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3.4.1 岩体变形机制

   3.4.2 岩体破坏机淛

   3.4.3 岩体力学性质与力学介质

   3.4.4 岩体赋存环境因素及结构的力学效应

第二篇 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4章 活断层与地震

第三篇 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

 第11章 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

 第12章 工程地质勘察

 第13章 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

 第14章 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

 第15章 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