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是灭绝师太研究卤鸡肉写论文,怎么就不对味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推荐链接: |  |  |  |  |  |  | 
推荐阅读: |  |  |  |  |  |  | 
查看: 663|回复: 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53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5精华0积分13908帖子
上尉, 积分 139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93 积分
发表于 5&天前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女博士孙灵霞的答辩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火了。原因是,网友在原本应充满书香气的论文中闻到了饭菜味。大家认为用8万多字的博士论文来研究一种菜品,并且还通过了答辩,实在“太扯”。
  “卤鸡肉味”把舌尖导演陈晓卿也吸引过来——@刘春: @陈晓卿 @小宽胖 @沈宏非 @大董大懂 @诗人大厨二毛,你们看看。
  @三体针眼画师:她的专业叫“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烧硬菜”。
  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论文“接地气”,实实在在对生活有用。
  媒体齐为女博士点赞
  出乎意料,媒体都集体为“卤鸡肉”论文点赞。
  @央视新闻:为“最美味论文”点赞。
  虽然被赞为“最美味”,但这篇文章根本不是讲一道菜,或者厨艺指导手册。@于赓哲教授的改名揭开了这篇论文的真相——《甲基黑椒酚、反式茴脑、大茴香醛、雪松烯、2-甲基丁酸异丁香酚酯等对高温下动物软组织烃脂挥发的影响》。把大白话翻译成术语后,网友瞬间感到“不明觉厉”了。
  孙灵霞的博士导师解释,论文写作期间,经过了大量的实验,数据量也很大,孙灵霞计划花很长时间把这一块做起来,通过研究使得工业化生产的风味尽量达到传统的味道,以便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
  华西都市报称,看看孙灵霞研究这个“小问题”的目的,谁还能说她的研究很无聊呢?
  对待真正的学术研究要心存敬畏,不论是研究导弹还是茶叶蛋。三峡晚报认为这是孙灵霞的可敬之处。
  前几年有个数字说明垃圾论文的数量高达95%,南方都市报阐述自己的理由:之所以认同这种论文,还在于它的原创性。现在很多论文为写而写,抄袭更是有燎原之势。
  是谁让女博士一开始成为了笑柄?
  北京晨报认为,这个论文方向应该并不特别奇怪,之所以引发关注,其背景一个是我国的公众总体科学素养不高,另一个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的乱象给公众带来的坏印象。
  研究题材无需“高大上”
  最初的科学技术就是从解决人的生活小事开始的,而科技的终极目的也就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媒体一致认为小切口、接地气的研究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河南商报称,正如那句网络语,“无聊也是生产力”。我们对题材研究“高大上”的喜好,导致了长时间以来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浮躁,好像小选题、小角度的论文不值得研究一样。实际上,以严肃的治学态度来说,从来不曾有小或者低级课题的说法。
  孙灵霞的这个小切口就很有实际意义,并有转为生产力的可能。
  新京报“沸腾”评论认为,如果说以往有些科研工作被外界误解和批评,理由常常是“没有实用价值”,那么孙灵霞就太冤了。因为她的研究相当实用,与工厂只有几公里了。连这么接地气的研究都要被吐槽,那些做基础研究的童鞋们岂不是要分分钟切腹自尽才能对得起人民?
  钱江晚报的看法是,卤鸡肉里暗藏的科学道理太多了,把流传千年的秘方古法从经验转化成科学,这就是这项看似不靠谱的研究对传统文化最大的贡献。
  京华时报称,中国式“味觉密码”也需“破译”,孙博士的基础性研究不应被嘲讽,某些人“少见多怪”恰恰印证了相关研究的稀缺与不足。
  三峡晚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中国厨师做菜,一把刀一口锅一个勺子走天下,换个厨师甚至换个地方,你就有可能做不出那个味。而你去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吃到的汉堡包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前者还龟缩在厨房里,死守着传帮带的老传统,而后者已经走遍全球。
  这些年大家都在问,我们啥时候在科技领域能拿一个诺贝尔奖?但在谈诺贝尔奖之前,有多少人理解并认可“搞笑诺贝尔奖”的价值呢?其评委中有很多人是诺贝尔奖得主,甚至还有搞笑诺奖的得主后来成为了真正的诺奖获得者。新文化报倡议,对于“八角对卤鸡肉影响”之类的科研论文,我们或许还需要更多的好奇心和耐心。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 戴熙婷
文明传播志愿者
文明传播志愿者
广州亚运金牌火炬手
广州亚运金牌火炬手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推荐链接: |  |  |  |  |  |  | 
推荐阅读: |  |  |  |  |  |  | 
文化、生活论坛
南方论坛微信全责交通事故动画演示(最新版,全国通用)初冬的景色江门万达开业又让江门人现形。。
热门话题24小时排行
最新主题帖
文化、生活论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卤鸡肉博士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