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戴上耳机可以听见轻敲键盘的声音不戴耳机就蓝牙耳机听不到微信,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手机上的耳机听不到音乐声,但是却能听见按键声_百度知道
为什么手机上的耳机听不到音乐声,但是却能听见按键声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坏了,但坏的不彻底。2、你设置调开了吧,调下设置就好了
去提示音设置里面看看吧
手机那播放机的声音没开
具体说说什么牌子型号的手机 哪个播放器?
摩托罗拉XT535,天天动听,原来能用,在电脑上夜能听,但突然就不响了,查到手机上就只能听见按键声
应该不是耳机的毛病
本机带的音乐器能听吗
如果能 把天天卸了
再下一遍试试
哈哈,我调好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耳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好耳机和差耳机的差别在哪?
1、信噪比 2、频响曲线
3、做工与用料 4、使用寿命 5、售后服务只有这五点区别。
按投票排序
153 个回答
我觉得这张图很好的表达图片出自耳机吧
你听惯了差耳机再听好耳机,可能暗想:贵几百上千元也不过如此嘛…但是你听惯了好耳机再去听差耳机,心中就会暗骂:卧操,这尼玛也配称为耳机?
在合适(乱搭配的不行)的前端(播放器直推或者播放器+耳放或者转盘+解码+耳放)下:差耳机:声音挤在一起,三频分不开(人声跟器乐声混成一团;本该悠扬的竖琴声却混在低低的贝司声中死气沉沉,有的器材甚至连贝司声都听不到);高低频延展性不佳(高频暗淡无光,张靓颖的海豚音成了奶牛牟牟声;低频硬邦邦,《太极琴侠》的开场大鼓像饭盒敲在桌子上);细节少,解析差(本该展现的乐曲细节却直接消失,比如歌手的口水声- -);结像虚,定位虚、声音散(歌手的声音空洞无物,弥散在整个声场中,飘忽不定);声场差(整个声音不能营造一个声场的感觉,声音几乎是从一个团里发出来的);声音干冷硬(戴佩妮的小女人听上去就像容嬷嬷的哀悼词,听了一会儿便兴趣索然);好耳机:声音分离度好(10点钟方向有一把吉他,1点钟方向的歌手正在唱歌);三频延展性好(高频悠扬,许美静的想与你乘着流逝的时光,不管是沙漠或海洋唱起时,你的鼓膜被她嘹亮的高音震动,想一起去看海洋;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一响起,你的整个嘴巴都张起,跟着一去嗡嗡);细节多,解析好(从没听到过如此丰富的细节,你发现原来这首曲子的乐器原来这么多);结像解释、定位准、声音凝聚(魔鬼的颤音里那把小提琴一想起,你会赫然发掘,啊,小提琴在11点钟方向,对,就是在那儿)声场大(GD的light it up开始播放,鼓声从2点钟方向的最远处传来,5秒钟后,钢琴在身边的左前方弹起,20秒后,人声在正前方响起---声音有远有近,有距离感)声音温润有感情(听着梁静茹的good night,声音婉转动听,口水声间或传来,你被歌曲中梁静茹表达的跟爱人道晚安时的欣喜幸福之情所感染,无他,唯单循N遍耳)空气感、泛音丰富(听地中海留情大提琴,你会听到整个空气都跟着提琴弦弹弹的震动)耐听(耐听的耳机不像有的耳机一耳朵听上去很惊艳,这种耳机多半是三频失衡,比如低频轰的你眼冒金星,高频挑的你直上云霄,中频腻的你都湿了。耐听的耳机三频分布均衡,你可以戴好几个小时都不累、都不愿意摘下来)==========================================================================两年了,不少赞,说几句:耳听为实!建议去当地的耳机店自己试听,否则可能买来之后大失所望(少数人认为自己木耳就此罢手,多数人认为器材不合适或者器材不够好再次入坑)鉴定器材的最好试音曲是古典大编制,听流行歌曲的话没有必要买多高班的器材。请搜刘汉盛榜单100碟,无论是个人欣赏还是测试器材,这些都是真正的发烧天碟。建议收二手,省钱:)==========================================================================很多人私信求推荐耳机,这里说下个人的建议:前端是IPHONE的,耳塞的话要么earpods,要么定制耳塞(想便宜些的可以future sonics m5去淘宝大力店铺改模,想贵些的可以EM定制 MG6PRO,再贵的耳塞随您喜欢... );耳挂耳机IPHONE直推的话,要么iGrado(有点夹头),要么一律建议PHILIPS FIDELIO系列(情调奇特的可以买淘宝M38,或者基点MC2)。前端是国砖的,想必您知道的肯定不比我少:)想在家里听大耳机的:听古典的话建议电脑---何庆华NFB一体机---HD600改平衡(有信仰的、不差钱的、有情怀的请买三小强解码+正品SOLO超线性耳放或者正品莱曼耳放或者正品Earmax Silver Edition耳放),二手全套4500;人声古典双修的话建议电脑---何庆华NFB一体机---HE500加单晶铜平衡线,二手全套5500;这里只是个人的经验建议,大耳机这块儿器材无数,如果致力于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搭配,请蹭听;有钱的可以直接去耳机俱乐部发帖,格式请参考:“预算5万/10万,大编女声摇滚哥特金属灵歌全修求搭配”想在家里听书架箱的:电脑桌上建议基点MC12,桌子上再大尺寸的不建议。嫌便宜的可以买大厂名牌,比如真力劲浪等等都有3寸桌面箱。书房客厅建议买监听用途的5寸或者6.5寸的箱子+好点的低音炮(别扯炮不HIFI,你要知道你听的很多歌曲都是有N个炮的studio里混出来的),具体参考叉烧网飞飞的评分总结:。国外箱子是一分钱一分货,要相信科学,愿意相信良心或者性价比的请买惠威。关于无源被动箱,没钱没时间没房间的,就不要折腾了。另外,高烧的非要买SM9什么的,建议先换别墅。
从小,我妈从不给我买高于"低端"的产品,同时坚持能用就凑合着用的观念,所以我用的耳机一直是15块的地摊货和各种山寨产品的随机耳机,用的时间最长的是诺基亚的耳机(为了兼容普通mp3,我甚至动用了15块一把的电烙铁自己改接线)。反正这么多年听下来了,也没感觉有什么问题嘛,调调还是那个调调,人声也能听清楚。后来终于搞到钱去以被我妈说是败家的代价买了个240元的Philips头戴式耳机。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低音。再后来花了50块私房钱搞了个二手的sony mh650入耳式,每天晚上听歌。听着听着突然有种感觉,以前听过无数遍的熟悉的歌曲中突然多出很多从来没听到过的鼓点之类,而且以前一直觉得好像被压着的某些段落听起来也正常了好多。还有别的变化,比如说有了声场的感觉,每个来自不同的方向的音的位置都能分辨清楚。于是我感叹曰:好耳机就是不一样。====================================================再给个当年某技术大神给的回答:只有有钱人的耳朵才听得出差别。这个答案至今记忆犹新。
我认为用一副好耳机更容易被感动。
其实其实,音质一直都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品味,都有自己喜欢的倾向,所以这事儿很难说。当我们开始需要选择一款耳机时,最多也就能看看网上牛人的测评,其中不免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商家的宣传等等,总之这个圈子不管是国内国外都存在着一个问题,枪手太多,不管是HEAD-FI还是耳坛。所以说当我们还没试听过一款耳机时,很容易被各种忽悠。但是各个厂商在发布新产品的时候,当然每个耳机都会有一些硬性的指标,测试时也当然不会是通过什么传说中的金耳朵在生产线的一头告诉老板是好是坏。所以客观的数据是存在的,只是要通过相当昂贵的测试仪器才能得到,所以这些数据可以说比什么测评听感之类的要客观很多,虽然他代表不了一切,但就像一个电视屏幕的分辨率一样,这些是硬性指标。测试工具在这里 ------第一步:选择1-4款准备测试或对比的耳机第二步:选择数据类型(频率响应,失真,阻抗,隔音/屏蔽,500Hz 方波响应或50Hz 方波响应‘),下边是说明,都是大白话,小白第一次看懂个八成一点问题没有。第三步:点击绘图按钮得到数据对比图现在来看看以下几种数据类型的主要用法一、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1.什么是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衡量耳机回放所有频率(20Hz~20kHz)的能力。简单而言,图中横坐标左边是低音,右边是高音;纵坐标是响度,用dB来衡量,曲线中某个点意义是在某一频率下的响度是多少。理论上,一只完美的耳机应该是在图表内0dB处拉出一条直线。如果曲线在左边拔高了,右边压低了,那么这个耳机会被认为是拥有强劲的低音。如果曲线在左边压低了,右边拔高了,这个耳机可能会拥有“明亮”的声音。2.如何测试频率响应?为了完成测试,会用同一电平下全频率扫描的声音来驱动耳机。然后,通过一组非常专业而且昂贵的模拟人头录音设备*来记录耳机的声音。之后,会使用一种音频修正曲线(audio correction curve)用来去头部相关传输函数**的影响(译注:我理解是将耳廓绕射和耳道频率振动等等的影响去掉),最后得到精确的产品频率响应数据。3.如何解释这条曲线?一个“声音自然”的耳机应该在40Hz到500Hz之间的低音处有稍微的增强(大概是3到4dB)。这种补偿的原因在于,耳机不会像音箱那样让你体会到声波的物理冲击。所以,为了达到自然的声音,需要对低音进行补偿。同时,耳机也要在高音进行截断,用来降低单元过于靠近耳朵所带来的影响,曲线最好是从1kHz到20kHz拉出一条向下平缓的曲线(降低8-10dB)。你会看到图表在高频会出现很多锯齿状的起伏(波峰和波谷),这种情况完全正常,这可能由于外耳道对声音的影响。在理想状态下,这种频率响的起伏应该小而平均。如果在3kHz左右出现大的起伏通常意味着耳机的响应比较差,或者是看作一种音染。实际上,在2kHz到8kHz出现小幅的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二、失真(Distortion Products)1.什么是失真? 比如说播放500Hz的单音时,应该只能够听到单个的音调,但是如果耳机表现是“非线性”的,就会在其他频率做出响应(出现了波峰),这个情况就叫做失真。这种失真会出现在多个基准音测试之中,如图所示,在500Hz的基准音之下,除了明显的主信号外,还出现了3个依次递减的波峰,这些就是谐波失真。2.如何解释这条曲线?理论上,一个完美的线性耳机应该是没有谐波的,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一般意义而言,只要谐波强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少的话,就不会对听音带来干扰。 总的来说,一只声音干净、解析力高的耳机只有少量的谐波失真。当耳机听起来很温润(lush)时,一般认为是偶次谐波(even harmonics)造成的;当出现奇次谐波(odd harmonics)时,声音就会变硬;当带有很多谐波的时候,声音就带有颗粒感。如何区分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偶次谐波是指频率为基波频率偶数倍的谐波。案例中,基波频率是500Hz,那么500Hz的偶数倍谐波(2、4、8...倍),比如1000Hz,2000Hz就是偶次谐波。如果是奇数倍(3、5、7...倍)的谐波,就是奇次谐波,比如1500Hz,2500Hz就是奇次谐波。 在经验上,就算是一些非常优秀的耳机都会出现明显的谐波失真,所以并非说有谐波失真的话声音就会不好(译注:实际上谐波失真被认为可能是每只耳机的“个性”所在)。在这个层面完全是“耳朵收货”。三、阻抗(Impedance)1.什么是阻抗?耳机的阻抗是用单位欧姆来衡量耳机在整个频率响应范围内的动态电阻。如图所示,横坐标是频率,也就是常说的20Hz~20kHz;纵坐标是电阻值。2.如何测量阻抗?通过精确测量耳机在不同频率下电压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耳机的阻抗。3.如何解释这条曲线?曲线的平均高度所对应的阻值就是耳机的阻抗,其中出现一个大的波峰时,通常预示着发生单元共振(driver resonance)的地方。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是耳机的阻抗逐渐降低。一般而言,越低的抗阻表示越容易到达高的音量。但是,如果耳机的阻抗低于20欧姆,可能就需要大量的电流来驱动,反而会变得难推。(译注:存疑,市面上有很多便携耳机/耳塞是16欧姆的阻抗)四、隔音/屏蔽(Isolation)1.什么是隔音?隔音用来衡量耳机隔绝外部环境噪音的能力。如果耳机不能削弱噪音的的话,这条曲线应该是平直的。如果耳机能够削弱噪音的话,曲线的数值会在不同的频率之下有不同程度的削弱。2.如何测量隔音水平?首先,在模拟人头1米距离外播放粉红噪音,然后模拟人头戴上耳机,测量声谱。最后记录戴耳机与不戴耳机的情况下,在各个频率的声音变化,得出隔音水平。3.如何解释这条曲线?就算是开放式耳机也可以对稍微阻隔3kHz的噪音。大多数密封式的可以在几百Hz处显著地削弱噪音。主动降噪的耳机有时甚至能够削弱低于100Hz的噪音。入耳式耳塞则拥有最好的隔音效果,尤其是舒尔和音特美的产品。五、500Hz 方波响应(500 Hz
Square Wave Response)1.什么是方波?方波是一种集合很多频率的信号,它的图形表现拥有“平缓”的波峰与波谷,但是波峰与波谷的变换非常快速,因此看起来像方形。方波由无数个正弦波组成的(为基频的奇次谐波),方波测试结果不仅可以测试幅频响应还可以反映出相频响应和瞬态性。(译注,上面的看不懂的话,下面是正宗的“方波”,耳机的频响曲线越接近方波,就越好)2.如何解释这条曲线?虽然频率响应图可以看出耳机在每种频率下的表现如何,但是它不能看出耳机在不同的频率组合下面的回放表现。音频信号在高低频之间过渡时间要相等,耳机才能发出连贯而且自然的声音。500Hz的方波很容易揭示出耳机的缺陷,如果测试出的图形参差不齐,说明耳机响应不好。这里,图形越平滑,越接近方波越好。六、50Hz 方波响应(50 Hz
Square Wave Response)1.什么是50Hz方波?和500Hz的方波图测试差不多,50Hz方波图的测试耳机在低频的表现。2.如何解释这条曲线?观察曲线在顶部与底部保持直线的距离,就可反映出耳机重现低频声音的能力。当驱动单元较小,或者是耳罩漏音的时候,耳机很难获得好看的曲线。从例子上看,舒尔SE530展现了良好的低音表现;天龙AH-D2000展现了一个典型而优秀的耳机的曲线;Koss Port-Pro则说明很多耳机难以做到优秀的低音(译注:好委婉)。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一款耳机拥有真正平直的曲线,但是入耳式耳塞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因为入耳式耳机只用驱动耳道内小量而密闭的空气,低音容易控制。有时会在这种图看到很多边缘噪音,但是对比于500Hz方波来说,并不十分重要。----*模拟人头录音设备(Head Acoustics microphone)在 HeadRoom会依照行业标准,利用模拟人头录音系统去测量耳机表现。这个系统在HeadRoom被称为Wolfgang(译注:莫扎特中间的名字),这个模拟人头拥有像人一样的外耳和耳道,整体使用的材料和人类的皮肤与骨头一样拥有同样的声学表现。耳道的底部是一个经过校准的麦克风,这种麦克风和一般的人的听力相当。
首先的首先,说明一下本文不涉及任何专业词汇,完全大白话哦~首先先说说什么叫HI-FI和HI-END。就是用各种电子设备将生活中的声音收录成各种奇奇怪怪的文件,然后再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将这些奇奇怪怪的文件还原,再变成声音播放到你的耳朵里。所以所谓的HI-XX就是给了人类一个能听到地球某个角落最真实的声音的一套电子设备。回到楼主的问题,好耳机和差耳机差在哪里?根据开头所给的HI-XX的定义,好耳机能播放出更为真实的声音。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声音?这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仅针对音乐来说:1:人声2:器乐人声:每个人大概都听到过清唱(就算碰巧你没听过,以后也很容易就能找到听别人清唱的机会。),在听人清唱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歌者的曲调,歌词,情感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说好没有专业词汇)。当所有的一切都配合的恰到好处的时候呢,你就会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好听!同样的奇奇怪怪的文件,用好耳机播放的时候,你会觉得“艾玛!这是耳机里出来的声儿,还是前面站个人儿给我唱歌儿捏?”用差耳机则不会有这种感受。好耳机会原封不动(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地将歌者的声音传达给你。那么稍微差一点儿的耳机呢,就好比唱歌儿的人和你之间隔了一道海绵。厄,为什么是隔了海绵?因为海绵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会吸收一部分的声波(说好的没有专业词汇呢。。。),让原来的声音失去那么一点儿点儿信息,可能是失去的一个颤音的小尾巴,或者是一声至关重要的呼吸,又或者是一地情绪激动的吐沫星子。。。总之,你听到的声音将不那么充实。再差一点儿的耳机,可能唱歌儿的人躲到了厕所里。他唱的歌儿自然就少了一分动人,可能听起来闷闷的,混混沌沌的,有的时候可能是高音不痛快,有的时候是低音太压抑,有的时候会不小心听到冲厕所的声音。。。。。总是,你听到的声音失去了很多东西。器乐: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场听到过器乐演奏,我猜在知乎应该人数不少哈哈。器乐演奏听的是什么呢?比如小提琴,听到的是弓弦之间摩擦带给你的或是激动,或是忧愁,拉不是提琴,还可能是寂寞哦。不管什么器乐,现场听起来总是很厉害的样子,演奏者通过多年的练习,才能让听众有不明觉厉的感觉。记得一次在学校听一个同学拉二胡,居然就那么哭出来了,cao,太另我意外了,我明明是冷血动物来着,明明不会那么多愁善感的,啧啧,一个大老爷们儿,就这样。。哭了。为什么会哭?因为在现场听音乐,声音的内容更加丰富,很多细节从比如声音的强弱对比,节奏的控制,到某些乐段呼吸的调整,音色的调整,再到演奏者本身情绪的表达,都通过其精湛的记忆完美的呈现出来。音乐通过耳机表达的时候轻轻松松就失去了现场的很多细节。为啥?收录的声音在无数次信号处理之后会损失一些内容,好比我们做题的时候省略几位小数一样,虽然无伤大雅,但是对于挑剔的人类的耳朵来说,总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在听交响乐的时候,现场的感受则与耳机的听感有较大的对比。因为交响乐要有好多好多人演奏,每个演奏者都分布在空间的某另一片空间中,然后他们手中的乐器会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的频率波长强度都大不相同,但是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它们没有耳朵那么牛逼闪闪的识别功能,偶尔会丢掉一些,偶尔会搞错一点儿。对于信号处理设备而言,它们也没有大脑那么屌的处理功能。所以,在从耳机出来以前,这些声音已经变质了。再说耳机,对于这么复杂的声音,耳机无外乎是通过磁铁使几圈儿铁丝带着个薄膜振动几下,或者是电容带着薄膜振动几下来发出声音。随便想想就知道,这么简单的东西,不可能一五一十的把交响乐现场的声音还原出来。好一点的耳机么,各种做工完美,可能原本现场距离你30米的鼓响了一下,到耳机里觉得是20米那里有个鼓;原本二胡拉了30秒,你听到了29秒;原本是在一个上千平米的演奏厅,从耳机里听着是999平米的;原本小提琴的高音清脆透亮,耳机放出来就剩下脆了,不清,也不透了;原本小号的声音激昂高亢,结果光能听到声音高亢,听不到激动了;原本小军鼓的声响憾动心脾,结果听着疲软了;原本在现场能听到琴弓碰触琴弦,还没有拉动的声音,结果耳机一放,听不到了。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损失,但是这所有的因素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变化是非常具体可以感知的。如果用再差一点的耳机,感受可能就是脑袋上套了个塑料袋在听交响乐。再差一点儿,那干脆就是没买票的童鞋在偷听咯。效果可想而知。========================================================================看到前面有的网友写的东西,感觉,我擦!好NB!三频,声场,结像,控制,神马神马的。看起来都好牛逼好牛逼啊!五体投地,我就不懂这么多的专业词汇。只能是献丑写这么一篇看起来似乎不装逼的答案。========================================================================多说一句,很多人会在网上问啊,这个这个什么耳机怎么怎么样啊,什么什么耳机三频怎么怎么均匀啊,什么什么声场大啊,什么什么结像准确啊,什么什么高音有穿透力啊,圆润啊,饱满啊,什么低音有深度不浑浊啊。。。。。。。。。。。。。。。。都特么扯淡。。。。。。。。这么写会不会犯众怒啊昂?似乎很小心地骂了一大票人啊。。。。耳机这东西,你想买的时候问谁都不如自己拿着自己平时用的放音设备去试试,别问价格,就傻逼呵呵地试,听着那个开心就买那个,不要被心里暗示,蒙蔽了本来理智的消费观,不要为了装逼而装逼,要为了不装逼而装逼。看了文章生气的人看看马伊琍就好了祝看了此文的耳机爱好者早日挑选到心仪耳机,祝没钱买耳机的童鞋早点攒够钱,祝学生朋友期末好成绩,祝上班的兄弟姐妹早日把老板的头。。。。祝看到此文的富二代分一点钱给像我一样的劳苦大众。。。。。祝国家兴旺发展,祝我党。。也兴旺吧。。。。========================================================================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的赞啊,谢谢大家,欢迎跟我讨论关于音乐的话题。
这个问题我必须回答。初中的时候开始特别特别喜欢听音乐,终于有了一个音乐手机,往里面灌各种喜欢听的音乐,后来发现了用不同的耳机听效果好像差异很大,有的耳机听起来轰隆隆的,有的耳机又清脆到刺耳,但还是对手机附带那副耳机颇为满意(带给我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动是我后来用高档耳机所不能及的,这里后面再说)。再后来通过杂志了解到一些好的耳机设备售价高达几千上万,我也就越来越关注耳机,去刻意了解一些专业性的概念:高中低频,声场,声音结像,分离度,解析,三频衔接,调音取向等等等等,然后慢慢地一发不可收拾的买了一副又一副,一副一副贵的耳塞或是耳机。不可否认的是从几百到几千,几乎每副耳机都能刷新我对这些概念的认识,有的甚至优秀到上面所说那些专业性的概念统统好的让人过耳难忘。播放器里的音乐也越来越多,各种煲鸡音乐,稀缺唱片,hifi经典和人头唱。我忘了我听的东西慢慢地从音乐本身变成了音质和音效,我忘了以前听戴耳机是为了想听音乐,现在戴耳机是为了想听音质。去年的一天,闲得无聊我听上了收音机,那天天气很好冬天里久违的太阳照进了我在学校附近租的公寓,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通过收音机听到了一首特别喜欢但又很久没听的邮差,王菲唱的。收音机出来的声音没什么声场结像解析可言反而背景中还带着FM信号吱吱的低噪,但却着实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这几年我用好几千元的耳机设备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动。无可厚非好的耳机从音质和音效上能带来更完整的对音乐的聆听和体会,所以我自己留了两个还算不错的耳机,但真正又有多少所谓发烧友是用这么好的设备在享受音乐本身。我接触到的唱歌唱得好的,或者对某个乐器特别精通的,他们大多数都是整天抱着iphone戴着小白,一有空就是掏出手机耳机听音乐。我认为earpods就是很好的耳机,我从不担心他会一屁股做坏掉,不害怕磨花,不需要收纳袋随便往包包里扔,最重要的是它音质还很不错。随时随地无拘无束的享受音乐,我觉得这才是耳机该带来的。并没有任何反器材的意思,只是觉得爱好什么就去忠于本身吧。耳机只是工具,没必要太贵当然天桥货也还是算了。爱摇滚的人视乐器为情人,一个marshall音箱就足够让他陶醉到半死。爱光影的人,一个50MM定焦,一台二手胶片机就足以让他拍出区别于器材党全幅传感器昂贵红圈下的花花草草。ps:喜欢音效还是把钱用去听现场吧。
我是一路从5块钱的耳机用到15块的然后到100的然后到500的然后到1500然后到2800的,现在很多初烧都喜欢一上来就上旗舰级的(见过论坛有个伙计从小白直接换了ue18,插在手机上用),当然这也不是说这样不好。直接上旗舰你应该能听出来好,却不一定能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好的,好在哪里。我忘不了每次升级耳机带给我的震撼,那是如此美好的回忆。不过耳机和所有东西一样,刚开始是一分钱一分货,再高级一点就是两分钱一分货,最后就十块钱半分货…中低端拼素质解析,高端拼的是风格,要在这投入多少就看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欣赏水平了(其实还有装13的欲望),至于什么声音结象低频下潜高频延展这样话我也不想多说了,一句话:耳朵收货。————更新————————————前几天入了ie800感觉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暂时退烧,ie800真的太赞了。入ie800也是试听了瞬间爱上的,没被枪文影响,感觉800比k3003和ue18 pro听起来都好多了。
某大神说 想再经历从20元档到200元档的明显提升感,大概要从200到2000元档才能明显感知。还没有机会体验后半句,但是前半句倒是印象深刻。作为喜欢音乐的穷学生,攒了钱脱离20元档入一条200的时候,第一次感受了听惯的曲子其实有丰富的细节层次,瞬间觉得美妙无比,习惯了之后再也不想用回20元的。但是老爸只要耳朵里塞着东西听着跟着哼两句就一样很开心。所以其实自己听了开心舒服就好。怎么适合怎么来。
从开始意识到烧耳机之后,我发现再也没有最初听磁带机的那种感动了
在我看来,好耳机与差耳机的差别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细节,空间感,空气感。这是给我直观上最大的差别。下面我就随便举几首我正在听的歌曲为例,讲解一下我的感受。——————————————————正文分割线————————————————-——
听一首歌,就如同欣赏一幅画。有的人匆匆扫过,只记住了耕作的农夫,却未曾看见画面远处正静静看着自己丈夫的农妇,却忽视了画面右下角那只正沐浴在阳光中睡觉的小狗,也全然未察觉到远方正在嬉戏的孩童,以及天边那一抹美丽的彩霞。
同样,有的人只记得主唱那动人的嗓音,却忽略了悠扬的提琴正婉婉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却遗漏了长笛阵阵催人归的情愫,也没有将急促吉他弹碎的满地伤心一一拾起。
好的耳机,就如同欣赏画作时的放大镜,不仅能将凝结的颜料一一收入眼底,还能将纸张的纹理一一梳理出来,顺着沟壑追寻作者当时的心情。
以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实为例,前奏刚一响起,我就听到了几种乐器。首先是咚咚的乐器声,清脆又不失柔和,阳刚中带着些许阴柔,继而如同出现了如同利斧劈开干柴般的干涩的声音,整个空气如同被切割开来一般,空气似乎也被带着震动,整个后脑勺也跟着轻微震荡起来,然后就是远方传来了悠扬的成串的音乐声,似乎在娓娓道来,然后就是莫文蔚清澈干净的嗓音“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
再以Stacey Kent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为例,在第29秒的这句歌词的结尾(and i think to myself)有一个吞咽口水的声音,你似乎能够感觉到唱歌者就在你耳边,这声音就如同一泓清泉流过山涧一般真实而干净,这种细节的存在偏偏是能够打动听者的存在。
而差的耳机,全然不能分辨出乐器的分类,就如同脑袋被人打蒙了一般,就如同声音被包裹起来了一般,不仅浑浊,而且缺乏细节。
听完好的耳机再听差的,你就感觉自己带着眼镜从冬天的室内走到室外,明明刚才还清晰的一切,马上就变成了模糊一片。
——————文艺派写着累,看着也累,下面是实用派——————————
在绘画中,讲求一个透视感,画家们喜欢用近大远小来表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在歌曲中,也有相应的声场来表现乐器间的强弱大小。
好的耳机,会让你仿佛置身于演唱会现场,夸张点儿说,你在听音乐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回头望一下,想确认一下后面是否真的有一个人在为你弹奏吉他。
一个很简单的检验方法就是乐器追踪法,简而言之就是你选中一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是吉他,也可以是小提琴等等,然后只听这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你能准确的听出它的旋律(解析好)和判断出它的位置(音场好),那么这款耳机应该是不错的。
给大家看个视频,戴上耳机可以感受一下这种空间感,嫌太长的可以只听1分14秒这段。
环绕3D音效,震撼你耳朵!(戴上耳机会让你震惊的)
/v_show/id_XMjM1NTYzODc2.html
所谓的空气感,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空气的共鸣,比如吉他声刚响起的时候你感受到的那种声音通过空气引起的震动,比如大提琴那种如同在切割空气一样的优雅的声音,比如在击打架子鼓的吊镲时,你感受到金属质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声音衰变的那个过程引起的空气震颤等等,这些很细微的变化都是需要好耳机作为支撑的。最后:本人未接受过任何声乐方面的专业训练,对乐器也不是特别熟悉,甚至都算不上耳机的发烧友,只不过因为机缘巧合,接触了一些还算不错的耳机,所以有了以上文字。纯属个人主观感受,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有错误,望海涵。
简单地说,就像高清画面之于普通电视画面,因为更接近真实,所以更能让人感动…
我不听歌,不唱歌,不懂音乐,某天突然觉得自己缺个大耳机,冲动下买了个铁三角es7,连我这么不懂的人,都听出来它和以前我用的有多么不同。能让不懂那些乱七八糟复杂原理的人都听出不同,我想这就是耳机好坏的区别~
刚接触耳机的朋友,一般会被低音所吸引(其它声音不是很能区分),感觉这个低音非常有劲(魔声)。但耳机远远不止低音那么简单,除了低音还有高音,有些耳机属于高音甜(铁三角)比如你听女声,在高音部分不是刺耳的,而是是甜美的(邓丽君)。有些耳机是听还原,能够听到当时录音时的环境空间感;有些耳机是听定位,能够听到每个乐器的位置....总结一下:越好的耳机需要越认真的去听,到那时候有可能不是在听歌了。是对比耳机和耳机的区别,是烧器材 。对于能够听出空间感和定位,需要好的器材配合(解码器+耳放+耳机)甚至一个电源线也要上万,一般对我们来说,听不出来区别是因为器材不够好,没有完全把声音表现出来。再好的耳机系统无非是还原现场的感受,如果有机会去听一听现场版的交响乐,选个好位子比用耳机听要强太多。还原再好的耳机系统也无法100%的还原。
现在用AKG460、魔声gratitude以及iPhone原配耳机,听音乐体验前两者明显优于后者,听同一首歌有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一次我拿我的e808和朋友的ie8比哪个强,分别从1、信噪比 2、频响曲线 3、做工与用料 4、使用寿命 5、售后服务五个方面辩论,说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真的生气了,把e808当着他的面扯断了,问他“你行吗”,然后,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最终还是e808完胜!
前面的答案已经从物理性质上解释的很清楚了,耳机的质量确实会影响音乐的美感。但我还想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欣赏力。1W的耳机固然比1K的耳机解析度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之间的差别你感受到的又有多少?就像打羽毛球,好的球拍当然会让使用者发挥的更好,但使用者本身的水平也是与他对球拍的感受度直接相关的。如果是一个初学者,我想100的球拍和1K的球拍对他来说一定没什么区别。所以也不要盲目追求器材,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想想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欣赏力。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来说,1K以内的耳机都可以满足我们的欣赏力。我现在用的就是经典的一款:koss PP,三百多,感觉很好用,也很够用。
我想从比较好理解,或者是文艺逼的角度去描述一下不同耳机间的差别。百元内耳机大概指的就是手机自带的耳机,以及淘宝、店铺随处可见的耳机。这类耳机给人的听感,在于能发声,而且比自己唱的好听。外观出街不会像错戴了大妈的耳环。一般的流行歌曲也能听出一些小细节的感动。乐器只能听听曲调了。这类耳机我高中一直在听,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来说,不太建议用太高端的耳机。千元内耳机属于发烧入门的级别了,均衡的不多,但是一般各有特色,以我自己买过的创新in ear3为例,当时号称是底噪探测器。创新的特点就是调音过度,初听惊艳,久听无味,缺少真实感。没听过其他牌子的耳机,但是大同小异,基本这个价位买不到一个能让你满意的好耳机,但是对大部分人群已经足够了,毕竟耳机烧友本来就不算多。各品牌经典款/旗舰上到万元,下到两千,基本大牌子都会有几个撑场子的耳塞/大耳在此,听过的AKG比较多,感觉AKG的特点就是人声和钢琴,个人手里入的K3K3,当时打算是一步到位,然后也的确没后悔,但是不禁又勾起了我尝试其他牌子旗舰的冲动。以最了解的AKG K3K3来说,作为旗舰,首先外观做工有档次,连同包装在内满足了装逼的愿望,音质上,还原真实,很自然,温润。我听过的耳机比较少,但如果要把好耳机和普通耳机的特点作对比,可以这样说:(以下无节操,毁三观,小清新文艺范儿慎入)普通耳机就像是女屌丝,虽然没什么亮点,毕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需求,而且女人该有的也都有,最适合老百姓过日子;高一个档次的耳机像是浓妆艳抹的夜店女,有的胸大,有的腿长,基本活儿都不错,让男人惊艳,也不至于花太多钱,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大品牌的旗舰,就像出水芙蓉般的大家闺秀,内敛自然,不做作,但只有娶回家才能感受到这种乐趣。
这玩意只能说谁听谁知道。原来感觉50块买的二手飞利浦很好了,听了个三百多的铁三角以后硬是从同学那里抢了过来。结果前段时间听了半天1600块的拜亚动力,现在我在考虑到底要不要买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听不到人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