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都是三频均衡耳机的代表耳机,W40和DT880谁优谁略?

有耳机发烧友么。。。求详细对比拜亚动力 dt880 pro 与 dt770 pro,都是250欧,谢谢_百度知道
有耳机发烧友么。。。求详细对比拜亚动力 dt880 pro 与 dt770 pro,都是250欧,谢谢
听感风格取向三频什么的,多谢了,如果回答够具体会有加分
提问者采纳
DT770 pro 偏向人声监听,DT880pro 中性一点,三频均衡。具体还要看你需要的监听环境来选择。个人偏爱880多些。
提问者评价
没人来阿都,那就你好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不了解 拜亚动力啊
我的全是森海塞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耳机网 |& |&
◇耳放资料:|||||
◇认证商家:
上海唐鼎电子|
◇行业会员: | ||
您尚未  &
Pages: ( 1/9 total )
本页主题: 飞机X1搭配对比指南—-与HD650 DT880 D600 L1等对比及不同平台的搭配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飞机X1搭配对比指南—-与HD650 DT880 D600 L1等对比及不同平台的搭配
=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9.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3.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7.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本文中使用的器材如下:播放器:IMODD50数字转盘:X5A解码:声擎audioengine D1PICO DACDA-P1台式耳放:山韵301PProvigny关于301P这个耳放可以搜索论坛中鬼版的翻译文和雷版的详评帖子,引用总评:微暖透明。低频弹跳性与冲击力达到良好平衡,中频微暖略润很迷人,高频延伸不错空气感良好,声场开阔。这个耳放不是控制力强大的路子,也不是味道机,而是两者的平衡。推从k701到hd650都有均衡良好的表现,活泼不死板。 =&
关于Provigny这个耳放可以搜索论坛中鬼版的详评帖子,引用总评:奢侈的用料,出众的低频,强大的控制力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我想,这不是终点,我期待着下一个以名琴命名的放大器继续令音符闪耀在我的夜晚。=目录前言:1.易推吗?2.关于随身3.佩戴与隔音1.飞利浦X1、森海塞尔HD650的前世今生2.直推下的X1与HD6503.台式耳放下HD650、X1的对比3.1、HD650、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301P搭配下的声音对比3.2、HD650、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PROVIGNY搭配下的声音对比1.飞利浦X1、拜亚动力DT880的前世今生2.直推下的DT8803.台式耳放下DT880、X1的对比:3.1、DT880、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301P搭配下的声音对比3.2、DT880、X1在PC HIHI组合PICO DAC与台式耳放PROVIGNY搭配下的声音对比1.D502.IMOD 3.当X1遇上X11.D50捆绑3062.imod捆绑3063.D50捆绑新锐DA-P14.imod捆绑飞傲E07K1.声擎audioengine D1+provigny+X12.pico DAC+provigny+X13.DA-P1+301P+X1[ 此贴被wangcz-04-16 02:3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威望:+20(耳机大家坛)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一、飞利浦Fidelio X1外观及配件& & 飞利浦Fidelio X1包装盒与L1的风格很类似,同样是黑色背景的硬纸盒,FIDELIO X1的包装看起来非常大气,色调以黑色为主,正面是耳机的实物图。左上角白色区域标注了品牌、系列和型号,over-ear indoor headphones等字样,表明X1定位于室内用头戴耳机,而其6.5MM的插口也说明了其定位。=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3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包装背面分别用多国语言说明了耳机的特性,但是并没有中文介绍。如开放式设计,50mm单元振膜以及舒适的佩戴体验。=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3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飞利浦Fidelio X1侧面包装。=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9.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飞利浦Fidelio X1包装正面特写。=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8.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打开包装,飞利浦Fidelio X1就呈现在眼前了,盒子里的内衬海绵对耳机的保护有一定的作用,确保运输中耳机不会受到挤压和晃动。说明书固定在盒子内侧。=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7.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在耳机下面的位置,摆放着X1的转换插头、6.3mm插头和耳机线夹。3M长的耳机线插头是6.3mm的,个人对金灿灿的转换器非常喜欢。=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6.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飞利浦Fidelio X1的外壳部分采用亚光黑色处理,质感出色。单元处采用黑色的金属编织网覆盖,是新版渔网的设计,开个玩笑,话说DT880也是渔网设计。=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5.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新版渔网。=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4.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银色金属圈上标注着PHILIPS Fidelio X1和High DEFINITION的标志,表明高清晰度,意思就是解析力很强,文字看起来应该是激光蚀刻上去的,反正用手没有刮掉。=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3.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飞利浦Fidelio X1的头梁采用小牛皮包裹,用料十分下血本。在头梁顶部有钢印的PHILIPS品牌logo。头梁下方的自调节松软吊带具有3D网格,可以很好贴合头部,并保持很好的透气性,不至于佩戴过久而导致头部发热出汗。铆钉上可以看到L和R的标志,用于区分左右。飞利浦Fidelio X1采用单边进线设计。=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9.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线材以及插头处特写。=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6.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漂亮的转换插头。=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3.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飞利浦Fidelio X1采用了可换线设计,插头为3.5mm镀金插头。=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9.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说明书=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二、飞利浦Fidelio X1的一些结论与个人理解=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易推吗?& &
飞利浦X1定位于低阻,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 &
答案是很容易推动,拿imod推,60-70%音量已经推得有模有样了,同样D50只需3格到4格音量,连vivo X1手机都可以推得有鼻子有眼的。& & & 但是好推和推好不是一个概念的,大家关注的是在好推的情景下,& & & 在这些前端下直推,X1声场很开阔,声音很均衡,低频量感与力量感很足,整体很通透。一耳朵给人的感觉是大耳机的效果,出色的声音密度,不错的分析力,并没有直推HD650、DT880时的沉闷感和声音的收缩感.X1在台机下控制力、动态会更好,作为两用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关于随身&
X1这款耳机拥有30欧姆,线长3M,单元尺寸很大,和HD650、DT880一个级别的尺寸。&
个人认为:&
X1随身行走听不太现实,一是尺寸大容易被围观,二是较重行走时舒适度不佳,三是隔音效果太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随身携带在旅途上欣赏音乐(如飞机上,火车上),或者带到户外坐下来边欣赏风景边听歌(沙滩或者公园),这些都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3.佩戴与隔音& & X1这款耳机佩戴很舒适,耳机的头梁处的网格设计很舒服。夏天还可以透气可以减少闷热感。&
X1采用开放式设计,其隔音能力不如封闭式设计的T70P、D600,隔音效果一般,戴上后不开音乐,也能听见外面很大的声音。同样欣赏音乐的时候对于外界的影响也较大,这就是开放式耳机的特点.[ 此贴被wangcz-04-16 01:28重新编辑 ]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三、飞利浦X1与高阻耳机HD650的全面对比=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飞利浦X1、森海塞尔HD650的前世今生& &
PK前的出场介绍:飞利浦X1只有30欧的阻抗,直推起来很容易,但是直推容易不代表出好声,而飞利浦X1直推后发出的声音同样也很令人惊喜。本部分对比的耳机是HD650,对于HD650这款耳机,相信很多烧友都很熟悉了,但其阻抗足足是X1的10倍,达到了300欧姆。一个是低阻一个是高祖,怎么对比啊?本人尝试了几种搭配,有D50直推,有PCHIFI,有数字转盘等搭配,这些搭配会使两支耳机的对比更丰富一些。首先从外观 做工开始。& & 耳机整体外观:飞利浦X1头梁处采用的是牛皮设计,牛皮啊!不过手感很硬,头梁处有钢印的英文LOGO的设计,可以看出飞利浦为了这款耳机很下血本,而HD650的头梁处采用的合成塑料材质,上面印刻着森海塞尔的英文LOGO。x1与HD650单元的形状也完全不同,X1是标准的圆形单元,而HD650的单元则是椭圆形,和耳朵的形状很吻合。两者的耳罩材质很类似,都有很强的毛茸感。而X1的大小调节通过类似于护翼的网状海绵进行,这个描述有些邪恶,不过我也实在拿不出更形象的比喻了,而HD650通过两侧的金属伸缩杆进行调节。总体来讲,X1的外形更有现代感,而HD650的造型更古朴。& &
体积 重量:飞利浦X1体积相比HD650差不多,但还是稍微大一些,X1的横向尺寸要大HD650很多,而纵向尺寸HD650稍稍长一些。在重量上飞利浦X1要沉一些.& & 接口 线材 插头:HD650的耳机接口采用双线插拔式,可以为后期换线提供便利,为喜欢折腾换线改平衡的烧友提供了方便,线材较普通,胶皮感很强。而飞利浦X1却采用了单边入线的设计,线材采用的是尼龙线设计,线材质感比HD650更结实耐用。两者都采用了6.5mm的大插头设计,个人感觉X1的插头处的弹簧加金属套管的设计更好看更耐用些。2.直推下的X1与HD650& &
D50直推下的X1,基本音量在3格到4格之间就能达到很不错的效果了,D50搭配X1的特点是整体偏冷,声音的形体感很锐利,如刀刻般的精准线条,换句话说这个搭配声音很骨感。这个搭配声音细节丰富,整体声音很开阔,乐器的分离度和声音的层次感都很出色,低频的下潜很深,X1低频相比HD650要硬气一些,而HD650的低频更松散一些。在人声的齿音上这个组合也火气不小,齿音有些HOLD不住,尤其梁妹妹的声音,口水与齿音交织一起,喜欢的人会欲罢不能,不喜的人会觉得太过刺耳。在高频区域,小提琴声音明亮但总感觉缺少些染色,显得过于直白,锐利感充足但柔美感感觉欠缺一些。& &
而D50搭配HD650能明显感觉到收缩感,声音总是感觉只用了一半力量就草草的收回去了,声音也发闷,软绵绵的低频,感觉很多乐器压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听着听着自己也有些喘不过气来,也无心去分析三频、解析、声场瞬态等因素。总之,HD650不是便携玩的转的耳机,还是在台式耳放下比较更合理准确。3.台式耳放下HD650、X1的对比:& & &
为了更好发挥HD650的实力,也为了公平竞赛原则,这部分都是台式耳放为主角的部分了,这里先介绍下使用中的两款耳放。分别是山韵301P和provigny,数字转盘aune X5A,解码pico DAC等器材.&
[color=deepskyblue]关于301P这个耳放可以搜索论坛中鬼版的翻译文和雷版的详评帖子,引用总评:[color=deepskyblue]微暖透明。低频弹跳性与冲击力达到良好平衡,中频微暖略润很迷人,高频延伸不错空气感良好,声场开阔。这个耳放不是控制力强大的路子,也不是味道机,而是两者的平衡。推从[color=deepskyblue]k701到hd650都有均衡良好的表现,活泼不死板。 [color=deepskyblue]=&
关于Provigny这个耳放可以搜索论坛中鬼版的详评帖子,引用总评:奢侈的用料,出众的低频,强大的控制力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我想,这不是终点,我期待着下一个以名琴命名的放大器继续令音符闪耀在我的夜晚。[color=deepskyblue]==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X1在直推时就有很不错的声音表现,但是上了台式耳放后提升也十分明显,个人把玩过的拜亚动力T70P、天龙D600都有此方面的优势,都是易推且上耳放提升明显的耳机,作为两用耳机很不错,但拜亚动力T70P、天龙D600都属于封闭式设计,出街不会扰民,如果挂个X1出街,音量开得过大也有移动音箱的效果,被围观也有很高的概率。封闭与开放各有优势,本评测也会有X1与D600的完全对比。言归正传,X1在台式耳放下的表现令人惊喜,X1上耳放后声音更加开阔通透,声音厚度有所加强,在层次感与控制力上也有明显的提升,对于多种类型的音乐都有很好的表现,属于较杂食的类型。3.1、HD650、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301P搭配下的声音对比低频:在低频上,X1表现的很爷们,很硬气,犹如一个年轻的小伙,朝气蓬勃。而HD650相比会松散大气一些,犹如一位绅士,虽然不如小伙那样富有力量感,却把握着不错的尺度,速度感与松散感之间兼有。在低频的下潜上,X1更好一些,在层次感上,感觉HD650更出色些,许多低频细节的东西在HD650表现的时间更久更多一些,在密度上,个人认为X1更好更凝聚,而HD650的低频密度感稍差于X1,犹如两个物体掉落,密度高的不易发生变形,而松散的则很容易形变,这个比喻前者是X1,后者就是HD650。中频:HD650的人声很醇厚很有韵味,而X1的人声相比HD650则显得干净通透也薄一些。人声距离上,HD650更贴近听者,而X1的人声相比HD650要远一些。在人声的结像上,HD650的人声口型很大,但齿音口水很少。而X1人声的口型较小,在部分女声上有齿音明显多于HD650的情况。HD650的人声特点就是醇厚且富有温暖感,蔡大妈的声音HD650会表现的非常有历史沧桑之感,不过某些情况下,HD650的人声表现的不够亮丽通透,两者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至于喜好看各位的口味了。高频:打个比喻,X1的高频如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鲜活亮丽且富有清新之感,令人心情澎湃。而HD650更像夕阳的光芒,虽然亮度不够,但其柔美,高频染色唯美,让人心平气和。X1的高频无疑给人一种明亮通透之感,但高频的厚度与HD650有一定的差距,X1高频可以比喻为薄如蝉翼,只是相比HD650而言,而HD650高频很厚实。解析:在信息量上,X1更突显细节,有人会想到DT880那种碎铁片连绵不绝于耳的感觉,X1基本也是这种细节的表现方式,虽然第一感觉X1在信息量上更丰富些,但这种信息量建立在突出细节上面,对比发现,HD650的信息量丝毫不少,只不是不如X1那样凸显,同样HD650的该有的也都有,只不过不像X1表现的那么明显罢了,HD650把精力更集中在整体的表现上。声场/层次感:一开始还不相信,经过多次比较X1在声场上要比HD650开阔一些,主要在横向声场上,X1要比HD650开阔很多,而HD650的声场相比X1会感觉,HD650的声场类似于椭圆形或者鸡蛋型,横向窄纵向深。在层次上,主要测试了在大编制上差异,X1层次分明,而HD650在某些低频乐器与其他乐器一起响起的时候,虽然气势很雄厚,但感觉高频的细节有被遮挡的情况,层次稍弱于X1,但在大编制上也会感觉X1的问题,声音不够浑厚,有些单薄,气势上逊色于HD650.3.2、HD650、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PROVIGNY搭配下的声音对比低频: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PROVIGNY搭配下的低频表现的略松散些了,当然这个对比是基于上篇中提到的301P组合下,低频持续的时间更久点,低频的火气也少了些,低频不在发僵发硬,低频的层次感更清晰了。下潜与301P组合下相当,但数量上稍有收敛。而HD650搭配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PROVIGNY的低频很自然舒缓,不强调速度感,更强调质感,尤其在大提琴的声音表现上,低沉浑厚感俱佳,这种感觉是在X1中找不到,X1虽然硬素质足够,但是在大提琴的演绎上缺些韵味,而HD650很有人情味,如同在讲一段往事。而在鼓声乐器中,X1依旧对速度感强的音乐表现的更好,如阿姆的现场演唱会,HD650更适合温暖舒缓的鼓声,如王若琳的迷宫这首歌。中频:HD650在PROVIGNY耳放下的的人声更加细腻、柔和,声音的过度更加平滑,相比301P声音不在浓的的化不开,声音的清晰度增强了很多,而X1搭配PROVIGNY耳放下的人声相比301p下通透感更强了些,但人声的厚度下降了很多,听蔡大妈的声音会感觉沧桑感不足,而梁妹妹的声音更合适。同样在人声距离上,与301P相同,HD650更贴近听者,而X1的人声相比HD650要稍远一些。高频:HD650在PROVIGNY耳放下的小提琴稍显纤细,但并不软弱,柔美感更足一些,而X1在PROVIGNY耳放下的小提琴染色很漂亮,稍有些但不过分,坚韧度更好些,有人可能感觉HD650高频不够明亮通透,那么X1在PROVIGNY耳放下的小提琴就具有了HD650不具有的声音,当然可能有烧友会说X1高频缺少韵味,但是声音的细节绝对不缺的。解析:在信息量上,X1这次细节更柔和内敛了些,细节的数量没有减少只是风格表现变了,而HD650声音细节相比301P表现的更突出些,虽然不会狂风暴雨、淋漓尽致但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很喜欢HD650在乐器细节上的展现,虽然不抢眼,但那种自然不加修饰的感觉令人深刻。声场/层次感:声场上X1更开阔些,但相比301P下X1与HD650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了,横向声场上,HD650搭配PROVIGNY耳放比301P开阔很多,声音整体有被撑开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PROVIGNY耳放由于专为HD800调音,还是很适合森海的声音,这次的HD650的声场与层次感有很明显的进步.四、飞利浦X1与高阻耳机HD650的全面对比=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飞利浦X1、拜亚动力DT880的前世今生=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PK前的出场介绍:本部分对比的耳机是DT880,我称DT880为渔网或者筛网耳机,主要是其单元外壳也太像筛网了,虽然看起来有些缺乏美感,但是不得不佩服白牙的做工,很结实耐用。而拜亚动力DT990则十分像百叶窗,这个DT880是250欧的,相比只有30欧的阻抗的飞利浦X1 ,直推起来较费劲,同样本次对比本人也尝试了几种搭配,有直推, PCHIFI,有数字转盘等搭配。&
耳机整体外观:拜亚动力DT880头梁处的设计绝对是一缺陷,漏液是很常见的毛病,有些年头的DT880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本人的DT880的衬垫弹性也不足了,导致佩戴的舒适感不如以前了,这个和X1对比起来,会感到X1在舒适度上的全面超越,当然也不知道X1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出现什么问题,只是就目前而言。DT880的耳罩材质也有些发黄了,DT880也是通过两侧的金属伸缩杆进行调节。&
体积 重量:飞利浦X1体积相比DT880要稍微大一点点,主要是单元外壳大一小圈,头梁高度不可调,只能通过衬垫调节。在重量上二者相当,主要也是DT880和X1整体材质大部分以金属为主,而HD650则大部分塑料为主。& & 接口 线材 插头:DT880的耳机接口为固定入线,不能拆卸,与X1相同的是也是单边入线,但DT880的插头采用的是3.5mm ,上台机需要6.5MM的转换插头,DT880的线材较普通,胶皮感很强。2.直推下的DT880& & D50直推下的X1,在上文已经提到,在此就不多讨论了。而D50搭配DT880最主要的问题出现在低频,下潜不够,鼓声打不下去,立体感很差,很多乐器压缩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高频上基本维持了DT880干净且解析高的优点。3.台式耳放下DT880、X1的对比:& & & 为了更好发挥DT880的实力,这部分都是台式耳放为主角的部分了,这部分使用了两套平台进行测试,一组是数字转盘与山韵301P耳放的搭配,一组是PCHIFI的搭配,为PICO DAC与PROVIGNY.=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5.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3.1、DT880、X1在数字转盘X5A与台式耳放301P搭配下的声音对比低频:在大提琴的表现上,DT880缺少厚度与韵味,感觉还不如X1表现的好,最起码X1有不错的质感,而DT880表现的声音不够饱满发瘪,如同气球没有充满气一样。在鼓声的表现上,X1富有力量感,DT880的鼓声达不到直逼胸口的震撼,却对宽松很注重。在低频的下潜上,X1更好一些,在层次感上,两者平分秋色,在密度上,X1更好更凝聚。中频:DT880的人声表现与X1相类似,都是干净通透类型,声音的厚度都偏薄一些。这不是说二者的人声就完全一样了,最大的区别是人声距离,DT880更贴近听者,而X1的人声相比HDT880要远一些。在人声的结像上,二者都属于小结像类型,不过由于远近的问题,会稍微感觉到DT880的结像更大。高频:X1的高频的解析离DT880还有一些距离,DT880将提琴的泛音展现的很全面完整,犹如高清影像那样,细节展现的凌厉。而DT880的提琴展现的很飘逸,相比DT880,X1的高频就显得缺些灵动的感觉了。解析:在信息量上,X1在高频以及中频上无疑占据上风,如换气 颤音的展现上,DT880会给你更多,而低频部分,个人觉得由于DT880软散的风格,使其低频细节不够丰富。声场/层次感:X1在声场和层次感无疑是出色的,这个对比依旧是X1更好一些,DT880在声场的劣势相比X1更大,在层次感上DT880不见得差多少。同样在大编制上也会感觉X1与DT880共同的问题,声音不够浑厚,有些单薄,这种单薄感DT880更强,导致大编制气势上欠缺.[backcolor=rgb(228,248,240)]& 3.2、DT880、X1在PC HIHI组合PICO DAC与台式耳放PROVIGNY搭配下的声音对比播放界面:foobar 2000解码:pico DAC台式耳放:PROVIGNY 低频:这个组合下二者共同点是低频的数量都少了许多,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PICO的风格问题,PICO的低频都是点到为止的表达方式,而原本松散的低频都表现的很结实紧凑了,低频会有很干净的感觉,但最大的问题是在大编制气势不够,那种磅礴大气的感觉在这个组合下很难找到。不过两支耳机还是有区别的,X1相比DT880低频量感稍多点,速度感更强些,大提琴的声音表现上,X1的低沉浑厚感更好些。中频:PICO是以高中频华丽著称的,如果你想改变下风格,那么PICO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人声的处理上,不得不说PICO的华丽特性,原本较中性偏直白的X1在PIOC与PROVIGNY下的人声如同抹上了油,声音亮丽且在人声部分的解析很厉害,歌者的换气声、颤音等处理的淋漓尽致。距离听者也更近了些。而DT880在PIOC与PROVIGNY下的人声齿音多了起来,对于喜欢齿音的烧友来讲,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厌恶齿音的烧友,一定是噩梦。高频:X1在PIOC与PROVIGNY下的小提琴染色较多,声音有种华丽丽的感觉,这个感觉有DT880的味道。那么DT880又会怎样呢?答案是声音修饰的过度,某些地方虽然亮丽,但并不耐听,久听耳朵会很累。韧度是足够了,但柔美感欠缺了些。同样二者的细节与通透感都很不错。解析:在信息量上,X1细节与中高频处理的方式一样,都是爱好于表现的风格,第一耳朵惊艳,久听会被细节牵走,从而导致喧宾夺主的感觉。而DT880的碎铁片的细节表现方式更加凌厉了,细节的声音更硬气且金属味有点多。这种修饰太多的声音细节还是欠缺些耐听度。声场/层次感:声场上依旧是X1更开阔些,虽然开阔但并不空旷,没有那种所谓的山洞音,而DT880在PIOC与PROVIGNY下声场对于大编制烧友吃力,当然这是基于X1的对比上,对于弦乐这个搭配还是很适合DT880发挥其延展的优势的,DT880在细节的延展上要强于X1一些。[ 此贴被wangcz-04-16 01:40重新编辑 ]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五、飞利浦X1与低阻耳机天龙D600的全面对比=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8.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飞利浦X1与天龙D600的配件外观对比=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7.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包装:天龙D600与飞利浦X1的包装都很巨大,二者可谓在包装上花费了很多心血,飞利浦X1的包装以黑色调为主,二者的第一感觉都是包装盒子很大,而天龙D600盒子上的印刷也颇有些老美的风格,包装盒子的信息很丰富,包括配件图片,与手机的搭配,线控的使用方法等等。耳机整体外观:X1的耳罩采用的是类似于天鹅绒的材质,D600的耳罩采用的是皮质,D600摸上去手感也非常好。同样D600在头梁处也采用了皮质,同样也很柔软,而D600的单元外壳形状也是类似于椭圆形的,和HD650设计相仿和耳朵的形状很吻合,而X1则是完全圆形的单元外壳。体积重量:天龙D600体积相比X1要小一些,在重量上二者差不多.接口;天龙D600的耳机接口采用双线插拔式,可以为后期换线提供便利,而且D600随机自带了两条线材,一条用于打接电话专用,一条很粗壮的线材用于音乐欣赏专用,X1只有一条线材,无电话专用线材,二者都可以插拔,所以在携带上也更加方便收纳。线材:D600随机自带了两条线材,一种是发烧友最爱的,很结实粗壮,用料很舍得,相比而言,X1的线材就比较单薄,没有D600那样的粗壮,但二者却不约而同采用了尼龙外包线材,不知道这是不是将来的一个趋势?另一种天龙D600的线材是细的,供给iPod、iPhone、iPad控制用,节操啊,现在很多耳机都有此方面的倾斜,试着与水果拉上各种关系。=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6.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2.直推比较:& & 无论是X1还是天龙D600,都很容易被D50推出不错的声音,二者都定位于低阻且倾向于便携使用,但我想说的是这两的尺寸真的有点太大,反正对于我来说不一定合适外出携带。天龙D600搭配D50的特点是细节丰富,但是对比X1后,感觉X1在细节的清晰度以及丰富性上更好一些。天龙D600搭配D50整体声音很浓厚,声音偏中性,不冷不暖之间。而X1搭配D50整体声音相比偏薄些,声音偏中性偏冷,声音整体的通透性好于D600。在低频上D600的量感与气势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小提琴声音偏暗,不会像X1有那么高的亮度。& & VIVO X1直推下的天龙D600个人觉得70%的音量就已经本人的听音了。这个搭配的整体感觉倒是很干净,声音厚度也不及D50搭配下的D600,这样造成的音乐细节表现的更加轻盈,整体声音干净,而女声的表现很平淡,没有抓耳感,给人一种不冷不热的感觉,低频还是很出色的,又有力度,并不是那种软绵绵的感觉,一开始以为会产生软绵绵的低频,但是x1的推力还是不错的。x1素质倒是不错,但是缺点个性.3.台式耳放下X1与D600的对比:[color=darkslategray]& 为了更好发挥D600的实力,决定上耳放301P试试,关于301P的这个耳放可以搜索论坛中的翻译文和akg版主的详评帖子。& & 个人觉得D600是个两用的耳机,上耳放后在层次感与控制力上提升很大,其素质值得肯定,而且大编制上丝毫不逊色于HD650,这点让人十分欣喜,而其风格与DT880(250欧)却表现出相反的风格,D600整体声音很厚,而DT880则更通透,声音也偏薄。个人认为,D600加入耳放后很值得一试。低频:在低频上,采用开放式设计的X1的低频厚度与气势虽然赶不上D600,但在低频的层次感与质感上更富有结实的力量感,而天龙D600由于采用封闭式的设计,还导致了一个问题,气流在有限的空间里导致的冲击感很强,感觉单元也跟着震动,颇有些立体的感觉,但其低频虽然数量与气势足够,但是低频部分的细节还原的不够好。X1的低频干净,层次感强,D600的低频厚度与气势很出色。中频:X1的人声很干净通透,而天龙D600的中频则更注重厚度,对于蔡大妈的声音表现非常有韵味,沧桑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在一些清丽的女声上,D600的声音则表现的不够通透干净,而通透干净就是X1所擅长的了。高频:X1的高频与中频的表现方式相类似,都属于干净明亮通透之风格,而D600的高频声音偏暗,在很多时候都很平淡,不会给你直上云霄之感,但D600的高频厚度要好于X1好多,声音不单薄充满韧性与柔美感,两者的高频表现可谓截然相反,各位烧友可以根据喜欢选择喜欢的高频表现了。解析:在信息量上,X1的细节声音更丰富些,在这点上很像拜亚动力DT880,这种信息量表现在突出细节上面,D600的信息量就稍少了些。声场/层次感:X1的声场毫无疑问的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个也是开放式耳机的最大优势,而封闭式耳机天龙D600声场就比较窄了。D600在大编制上的层次感稍逊色于X1,会有些浑浊,但这种浑浊个人理解不是素质上的,而是低频的过度抢眼导致的,但自己很喜欢D600的低频气势,也喜欢X1的声场,但二者不可兼得,有点小失望,层次感上X1凭借在声场上的优势,更出色些。结论:1.X1在声场、通透感上要明显高于D600.2.D600在低频与整体声音厚度上优于X1.3.X1素质稍优秀于D600。4.二者都是不错的两用机。5..X1的隔音效果差于D600很多。& & & 六、飞利浦X1与低阻耳机DT1350的全面对比=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9.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拜亚动力DT1350可以称之为T50P的升级加强版,二者的单元外壳十分相似,只不过是DT1350是T50P失散多年的非洲兄弟,我经常这样形容DT1350,因为在此之前玩过T50P,T50P给我的感觉是开声十分糙,声音冷冰冰,素质上看不出其符合身价,但几百小时的使用,T50P就变得脱胎换骨了。貌似白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次干脆来个不需慢慢煲机就能达到效果的T50P,直接一步到位,才有了DT1350。DT1350的声音比T50P更加平衡、开阔、自然,对声音细节的揭示力更强。同时DT1350是很易驱动的耳机,推力偏大的D50在二格到三格音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测试对比耳机:X1、DT1350测试耳放:平衡版PROVIGNY解码:美产PICO DAC数字转盘:X5A前端:D50 IMOD经过不同组合的搭配与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易驱动性:DT1350好于X1很多,基本DT1350在推力偏大的D50在二格到三格音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X1需要三格到四格音量才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频表现:拜亚把DT1350定位于监听耳机,其声音也是染色较少的特点。同样X1也是中性微暖的声音。表现上很冷静,不会热情似火,而X1基本风格和DT1350类似,但人声厚度上X1更具有优势。高频延伸方面X1稍稍优越于DT1350,亮度以及通透上二者风格接近。DT1350的低频凝聚而不混不拖沓,量感适中,并不突出,但是低频的量感以及下潜就完全是X1的天下了,这也是开放式耳机的优势,这并不代表DT1350不够好,只是说DT1350在封闭式耳机中出类拔萃的,但是和开放式耳机的差距也是明显的。解析、声场、层次感:的素质不错,细节丰富,声场也够开阔,但是相比X1,DT1350在声场的劣势很大,层次感上在大编制的表现上DT1350的差距才会被放大,在普通流行音乐等差距并不那么明显。结论:1.DT1350比X1更适合携带出街,也更易驱动。2.X1的素质以及声音表现强于DT1350.3.在做工配件上X1更好些。4.性价比X1更好些。七、X1与T70P DT990& B&W(宝华)P5&
K701的听感对比& & & 以上几支耳机都是曾经拥有的型号,使用的时间也很久,对其声音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与前几支现有的耳机对比相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够精准,但个人认为比一耳朵听感更靠谱些,至于试听会蹭听的就不写了,因为试听曲目与时间有限,不能全面正确得出其声音特点,记得在鬼版家里听HD800,但只是几首小提琴与一首大编制,仅凭这些很难得出一个全面正确的结论,就不误导大家了。1.T70P=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T70P这支耳机我是非常熟悉的,本人在大家谈的第一篇精华帖子就是写T70P的,T70P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解析力瞬态反应(和特斯拉单元有些关系)声音还原真实准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高中低频比较均衡。X1相比T70P的优势在声场上,通透感以及高频延展上,个人认为X1没有T70P的低频好。2.B&W P5=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说起宝华,我会想到鹦鹉螺这个天价箱子,对于宝华大家无不如雷贯耳,宝华在音箱界的地位以及名声早已深入人心,而宝华P5个人更多的认为是一款定位于时尚元素的产品,B&W P5是一款注重音乐味的耳机,它的素质并不见长,但箱子味道的低频很有感觉,对于慢歌的低频表现的很到位。而且其所需求的推力也不高,出街外带会带来很不错的音质体验,与X1相比,只能说P5性价比很低了.X1在素质上完胜P5.3.DT990(250欧)=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DT990的低频要比DT880扎实厚重了许多,DT990听大编制是一个好的选择,DT990在低频的气势上完全好于X1.& & 而X1在通透感上要好于DT990,虽然在气势上X1没有DT990那么霸气。在解析上,X1对于细节声音的展现更加彻底,而DT990更注重的是整体,对于细节部分的表现不够凸显,x1的小提琴声音干净、透明感强,DT990听大编制时动态十足,而X1则缺一些气势。声场上依旧X1有优势。4.K702& & & AKG K702定位于专业监听,声音特点是高解析,通透干净。与X1的整体风格很像。K702在大编制上层次感以及结像都很出色,声音的线条感很强烈,但缺乏染色,声音有些干冷,而X1相比K702会多一点染色,这多出的一点会感觉声音更加自然。K702的低频细节较为丰富,中频偏冷偏薄薄,这点上也不如X1有音乐味。5. K701& & & & X1与K701相比,X1的中频厚度要薄一些,在女声的表达上,X1通透干净的感觉很足,而K701温润厚实感更足。两者的声音风格完全不同,K701的声音醇厚,人声感情丰厚,染色相比X1也要多一些。而X1声音较干净,人声直白,整个声音的背景也要通透干净于K701.尤其在弦乐的表现上,X1声音更清亮,空气感更强.在声场上X1要强于K701,K701与X1的低频也明显的不同,一个温暖蓬松,一个干净利索。[ 此贴被wangcz-04-16 01:55重新编辑 ]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八、几个有代表性的直推搭配& &
如果你是直推党,本部分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飞利浦X1只有30欧姆,厂商定位于低阻随身系列,本文选取了几件富有代表性的器材与X1进行了搭配,包括板砖D50、移动硬盘式播放器imod、每人必备的手机,这里测试的是vivo X1。先给出推力结论:飞利浦X1是一款很易驱动的耳机,这三种类型的前端,都很容易就把X1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了。=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D50& &
D50原本是索尼的一款专业录音笔,不知道是哪位好事者,将其拿来听歌用,随后犹如发现新大陆一样,D50成了一代名机。整体来说,D50还是定位于专业领域,D50是偏监听、音乐味偏少的声音,所说的干冷硬基本的代表就是D50。当然D50也不是浪得虚名,素质比较高的偏监听口味的PO和素质极高的LO给众多烧友一个更丰富的玩法,随身直推党和捆绑党都可以搭配使用,D50也提供了一般随身播放器罕有提供的光纤输出口,与耳放搭配成系统,但这个玩法至今不多。& & & & & &
D50直推下的X1,基本音量在3格到4格之间就能达到很不错的效果了,D50搭配X1的特点是整体偏冷,声音的形体感很锐利,如刀刻般的精准线条,换句话说这个搭配声音很骨感。这个搭配声音细节丰富,整体声音很开阔,乐器的分离度和声音的层次感都很出色,低频的下潜很深,X1低频要硬气一些,在人声的齿音上这个组合也火气不小,齿音有些HOLD不住,尤其梁妹妹的声音,口水与齿音交织一起,喜欢的人会欲罢不能,不喜的人会觉得太过刺耳。在高频区域,小提琴声音明亮但总感觉缺少些染色,显得过于直白,锐利感充足但柔美感感觉欠缺一些。结论:1.D50搭配X1声音通透干净偏冷,素质高,但声音缺乏润色,声音棱角感十足。2.D50搭配X1在素质与听感之间,更偏重素质,对于喜欢温暖宽松声音的人来讲不建议购入。3.D50搭配X1如果想要外出携带,需要一个很大的背包,可以称之为随身扛。& & & 2.IMOD &
& & 这台ipv是DC同学的作品,总体上感觉超越ipc不成任何问题,与D50相比声音暖和,人声耐听,mod过的PO,人声有点妖艳,素质上稍差于D50.& & 最著名的imod是外国的rwa(Red Wine Audio)。价格在1100美元,与alo合作.非常贵啊.比砖头们都贵很多,而imod在国内著名的有玉米 binbin 锋少 音乐的天堂mh,据道听途说,由于某些原因,binbin 锋少的imod已经不做了。[backcolor=rgb(255,255,255)]imod by DC,DC让我想到了直流电,还想起了AC DC这个乐队,还想起了.....&
imod搭配X1是一个听感很不错的组合,imod by DC是一个双改机,PO口[backcolor=rgb(255,255,255)]的人声也可以有妖艳的感觉,相比于ipc白开水的风格,imod人声好听了很多, imod搭配X1人声的距离感适中,没有贴脸的无法解脱的感觉,低频的下潜很深, imod by DC推力不错,imod搭配X1声场很开阔.在乐器分离度上,每样乐器都表达的清清楚楚,不会有互相掩盖的现象,在解析上,很多微小的声音都表达的很清晰,如掉擦的伴奏,与低音鼓分离的相当出色.高频纤细,延伸和亮度都很出色.结论:1.imod搭配X1在听感素质之间更注重听感。2.这个搭配很适合人声的表达。3.对于随身党,imod 240G的容量是一个好选择。3.当X1遇上X1& & 手机现在已经变为每人必备的通信工具了,手机听歌是大部分人的选择,现在喜欢听歌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会问,有没有哪款手机音质好,vivo X1就是面向这部分的用户群体,而不是面向游戏控,硬件控的。当X1遇上X1会有怎样的惊喜呢?=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27.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X1搭配vivo X1需要50%的音量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声音,这个组合音乐味也是欠缺一些,素质上很不错,毫不夸张的说,在手机里是一款名列前茅的组合了。vivo X1搭配X1在弦乐上非常给力,水润度、亮度、延伸以及丰富的细节都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在人声上会显得过于直白,感情不够丰富。另一个亮点就是这个搭配会产生丰富的音乐细节,对于细节声音的回放是非常出色的,建议喜欢弦乐的可以搭配此组合。但人声上,会觉得太过于干净,染色欠缺,不够耐听。结论:1.vivo X1搭配X1在弦乐的表达很出色。2.这个搭配对于人声的表达过于强调通透与干净,会感觉味道感不够。3.对于随身党,vivo X1是一个好选择。其素质出众,可以称之为手机中的战斗机。4.但vivo X1也有很多硬伤,不能扩展对音乐资源的储存是一个大问题。九、几个有代表性的捆绑=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4.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虽然X1很易驱动,对于捆绑党来讲,但前端的声音却不能改变,相比直推搭配通过耳机来调音来改变声音特性的话,imod D50 LO口通过不同风格的耳放进行捆绑,搭配出来的声音效果比直推明显得多,同时一些直推难以应付的高阻大耳机也可以有不错的声音提升。1.D50捆绑306&
X1加上山韵306耳放,声音的厚度得到了加强,齿音削减了很多,在大编制时,声音控制力不错,不会有部分塌陷的声音。X1的高频圆润了,不在像以前,较直白,染色也多了,整体厚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延伸也长了,将整个琴弦从响起到结束这个过程表达的很完整.在听蔡琴的歌时,醇厚充满磁性的声音包围感很足,歌曲的感情表现的很到位.在低频上,下潜相对于直推更深了,质感也更紧密了。x1加上306后,担心D50的信息量会被抹去很多,事实上,306不仅没有抹杀,而且在声音细节上表达的很清晰,声场得到了更好的加强.结论:1.喜欢改变D50干冷硬的风格的可以捆绑搭配,适用于喜欢厚声暖声的烧友。2.通透性有所降低,在大编制的控制力得到了加强.3.耳放虽是定位于随身,但体积只比板砖D50小一点,可以称之为捆绑炸弹。2.imod捆绑306=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3.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x1加上imod山韵306组合最明显的感觉声音密度加强了很多,质感更好了,整体风格和imodPO一致,没有出现完全不同类型的感觉。低频的速度感更强了,也感到量感增加了很多,数量上的增加并没有使低频发虚,质感同样很不错,声音的细节不在表现的过于突出。在听梁妹妹的歌声时,口型很清楚,齿音控制的很好,发声时的换气感非常强,人声表现恰到好处,不干不腻.高频圆润,亮度控制的不错,没有出现钢丝音,在听辛德勒名单中,小提琴表现的质感不错,韧性很强,很多耳放为了追求华丽的高频,用牺牲厚度的做法使高频变得华丽,此搭配没有此做法。结论:1.对于染色听感非常在意的人强烈推荐。2.这个组合下的X1通透感减弱,声音的肉感会加强,线条感有下降。3.对于摇滚 newage个人认为不赞同这种搭配。3.D50捆绑新锐DA-P1=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这套组合的搭配下的X1,中高频那种飘逸感十分出色,削薄了厚度,听感非常不错。但是低频只能用残废形容,新锐家的产品大多都是以消弱低频换取中高频的进步,同样新锐DA-P1搭配D50下的飞利浦X1在低频上表现下潜浅,量感少,低频硬,细节少。不过在泛音上,三角铁的声音延伸很长,亮度很出色同时有清新的染色,听感很不错。这个搭配下,在王若琳的声音风格上表达的不是很对路,懒散风格不突出,但是表现清新俏皮女声就很拿手了,这个组合的润色偏重于淡妆而不是浓妆.人声距离稍微靠前.吉他高音弦柔美且发亮,声场在几个搭配中是最小的.结论:1.这个搭配下的X1属于小清新风格,润色偏重于淡妆而不是浓妆.2.对于大编制等需要气势的音乐很不适合。3.耳放很小巧,很适合外出携带。4.imod捆绑飞傲E07K& &
飞傲E07K作为解码耳放一体机,加入了一块屏幕,这个设计在耳放解码中并不常见,而飞傲E07K的折腾性更多些,丰富的按键以及调整选项相比其他解码耳放一体机是不能比拟的。& &
飞傲E07K搭配imod下的X1可玩性很高,主要得益于飞傲E07K的操作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声音的三频分布量感。这个捆绑组合的低频部分量感、下潜还是低频的层次感与细节都是很出色的,低频是飞傲E07K耳放部分的优势。在人声上飞傲E07K下X1显得过于直白,且通透性有所下降,人声距离较近一些,但染色过少也是缺些韵味。结论:1.喜欢折腾的烧友可以入这套捆绑组合。2.性价比较高,飞傲E07K是一款解码耳放一体机,定价在六百左右,是捆绑器材里最便宜的了。3.声音亮点之处较少,对发挥X1的素质有限。[backcolor=rgb(255,255,255)]十、几个有代表性的PCHIFI搭配=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02.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声擎audioengine D1+provigny+X1& & 声擎audioengine D1声音方面属于较为均衡的,在风格上,声擎audioengine D1也比较杂食,像PICO、新锐DA-P1都是注重上半身的风格,对于女声、弦乐都是PICO、新锐DA-P1拿手的,如果比作以上两者是偏科生的话,那么声擎audioengine D1就属于比较全面但不是每科都拔尖的学生了。& &
声擎audioengine D1组合下X1高频柔和更多些,发现X1的通透感是骨子里的东西,整体声音干净。如果D50直推下X1的高频有晶晶亮的感觉,那么此套组合则更像那句巧克力广告:如丝般顺滑。这套组合亮度相比其他组合暗一些,人声染色较少,较为淡雅,微微有暖的感觉。低频较为紧凑,相比直推时低频的延展以及层次感更强一些。最令人欣喜的地方是在大编制时层次感、瞬态有了很好的提升。结论:1.这个搭配适合柔和味道的声音。2.X1在这个搭配下风格较为杂食。3.是小解码中大编制表现最好的搭配组合。2.pico DAC+provigny+X1=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关于pico大家很了解,女声表现的非常不错,价格也非常贵,在三千左右。记得某篇国外的翻译中,看到pico并列排名第三位,可见其实力是很强大的.首先说说pico这个解码,属于亮丽型的,尤其女声 弦乐表现非常不错.& & & 这套组合下X1的低频下潜和质感还不错,但是数量比较少,点到为止,包围感差了很多.[backcolor=rgb(255,255,255)]这套组合对于女声表达非常出色,尤其梁静茹 王菲这些,距离感很近,声音很水润,不发干不发燥,通透性有种爆棚的感觉,这套组合下的声音非常干净,歌者的口型,换气等都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是在男声上有点妖艳,厚度感不够.高频密度和面积有些消弱,声音很亮,声音的韧性控制的得当,过的话小提琴的柔美就缺失了。在瞬态上pico组合不如audioengine D1组合,声音的层次感以及细节分析力都很值得称赞。结论:1.这套组合适合华丽型声音,尤其在中高频方面,但低频的氛围感削弱了些。2.适合女声,男声会有些厚度不够。3.较为偏科的声音,不够全面,尤其在摇滚方面,声音太单薄。3.DA-P1+301P+X1&
新锐DA-P1是四款解码中,售价倒数第二便宜的,价格在千元上浮一点点,这个搭配与PICO组合有些类似,也是走中高频路线,但染色较为淡雅清新,不像pico那样浓艳。&
& & 这个组合下x1低频受新锐DA-P1影响,也是较为单薄的类型,低频十分扎实,但量感不够,下潜可以,但是低频的层次与细节的展现还是欠缺些,也是由于速度感上新锐DA-P1 更快些,导致持续的时间不够久。这个组合下的X1在高频上通透感很出色,细节丰富,在小提琴的表现上十分光滑圆润,过度很自然,声音的棱角感被打磨的接近全无。在人声的表现上,原本301P是个厚声耳放,但这次基本厚度没有多大变化,声音微暖。结论:1.喜欢自然声音风格的可以选择此搭配,低频控勿入。2.此套组合较适合为小型PCHIFI,占地空间较小。[ 此贴被wangcz-04-16 02:03重新编辑 ]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十一、飞利浦的一家=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8.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无意中发现本人可以算是飞利浦党了,除了本次试听的X1外,手里还有L1和SHP8000,入手SHP8000是由于其给力的价格,到手才不到三百,但SHP8000并不代表现在的飞利浦声音,我称之为以前的飞利浦之声,而L1恰恰是这次新品的中端产品,做工依旧出色,不知道是不是飞利浦受衣服尺寸编号的启发,M1 L1 X1对应着M& L Xl的衣服,尺寸也是升级到越来越大。本部分谈谈这两款耳机的声音。=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5.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1.飞利浦SHP8000& &
SHP8000是一个低频浓重的耳机,这种浓重的低频有破坏整体声音的印象,SHP8000的整个声音的低频的量感很大,对于那些特喜欢轰隆隆低频的普通消费者很有杀伤力,这就是他们所要的。整体的声音厚度倒是很足,但解析力、动态不够好,整个声音层次感欠缺的很,人声变得发闷。其素质还是差了许多,如果是拿做电脑打游戏 看电影反而感觉很有气势,临场感很足,不知道飞利浦SHP8000是不是定位于此。2.PHILIPS L1& & &
PHILIPS L1是一款充满个性的耳机,充沛的低频以及良好的的解析能力是其招牌亮点,对于喜欢摇滚的朋友更适合些,而在流行音乐上,L1对于快歌的把握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在大编制上与X1相比差距明显,主要差距在层次感、乐器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声场也差距很多。其素质需要在控制力强的机器中才能更好地展现,相比X1,L1更吃前端,X 1基本器材都能出不错的声音,而L1需要推力与适合的前端。L1其贴耳的人声,丰富的信息量,速度感凝聚性强的低频却是其独特的性格。对于喜欢这种风格的烧友来说,是值得拥有的。十二、X1的回放与真实乐器的差距对比(万元Taylor琴)=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30.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很多人看到这张图时都会十分的疑惑,楼主拿出一把吉他,把D50和X1放在琴上,要做什么测试?其实是D50进行录音,X1进行监听对比与真实乐器的差别。但众所周知,D50作为专业录音笔有着其天生的优势,如果X1发出的声音表现与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完全两码事,什么分析力,瞬态,延伸,透明度都是浮云了,X1监听下的吉他高音弦有多亮?真实吉他亮度又是多少?低音弦有多厚,声音延续又是多久,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指标.使用的吉他:& &
首先介绍下这把琴,来自Taylor,做个比喻Taylor琴在吉他界的地位相当于汽车界的兰博基尼,有意思的是美国乡村音乐女创作歌手Taylor Swift 也使用的是Taylor琴,这把琴是Taylor琴的800系列,价格在万元以上。& & & 为了录制好弹琴的声音,将门窗以及可能制造杂音的音源都已经关紧锁死。进行录制:& & D50录制的揉弦声音完整,尾音慢慢散去,直至飘向远处.感觉D50录制后的泛音颗粒感比实际的要大些,难道D50比我听到的更加仔细,将细节也放大了,但是问题也出现了,柔美感消弱了,声音缺乏光泽,D50录制出来的声音更加直接,稍稍感到声音干,没有圆润的修饰。& & 回放:& & X1监听的Taylor琴高音弦的亮度很不错的,感觉比实际弹得声音更亮,延伸差不多,在滑弦方面表达的很完整,X1监听回放的扫弦干净利落,从低音弦到高音弦声音交代的很清楚.同时X1监听的低音弦厚度不错,但是延伸的时候共振的感觉少了.& & 总体来说X1在这个环节还是表现不错的,主要问题是整体的声音厚度与Taylor琴有偏差,其他方面都能比较准确的还原真实的琴声。十三、音乐分享以及搭配建议1.Green day ——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Green day乐队在美国另类乐坛的后nirvana 时期崛起,是继 pearl jam 之后最有影响的乐队。本质上,green day 是朋克复兴者,复活了急速而简练的3个和弦的朋克流行歌曲。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没有特别的创新,但他们用《dookie》将70 年代末的朋克带给新的年轻一代。& & & &
开场是吉他简单的和弦,声音力度感很强,颗粒感强.声音穿透力不错,X1将声音的亮度和量感的平衡处控制的不错,没有过度追求声音上的明亮感减弱其厚度.Armstrong的声音响起,齿音稍有一点点,但是并不多.人声表现的很到位,位置感适中,声音穿透力十分的不错,哀伤感很足,接着就是疯狂的演绎,人声的肆无忌惮表现的不错.架子鼓响起,量感适中,声音干净不拖泥带水,随后是一片金属感十足的掉擦声,这块演绎的不错,丝毫没有破坏整体,也没有混乱.bass的低沉感表现的不错,鼓点质量很高,中间一段solo,十分华丽.解析不错,细节不乱,整体风格清新明亮。声场完全满足这首歌.2.Come As You Are - Nirvana.wav将迈克尔.杰克逊拉下榜首  时间:日   “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在涅盘乐队的唱片《别介意》将迈克尔.杰克逊拉下榜首后,Geffen Records唱片的主席艾德.罗森布朗特(Ed Rosenblatt)得意洋洋地说,“我们从未想过这张专辑能登上公告牌排行榜,这毕竟是一张与人们的听觉习惯相左的唱片。”    日发行的这张唱片,仅仅被唱片公司期望实现金唱片销量即可,孰料刚一面世就冲上排行榜的144位。此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飞速上升,最终将占据榜首位置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危险》(Dangerous)拉了下来。《别介意》如此好的成绩固然有在全美四十大电台热播的原因,然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自身的超群品质。自此乐队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乐之王”,并最终成为20世纪90年代另类摇滚的最高.& & 相信很多喜欢摇滚乐的朋友都知道科特科本的大名,记得第一次听涅槃的歌还是初中的时候,对于当时思想保守的我简直是一次完全的大洗脑,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歌词可以这么直接(rape me),疯狂的怒吼不得不让我怀疑这是个精神病。其实最颓废粗暴的 声音是在演唱会上,发现他唱片里的声音真是收敛了很多.这深深的让我感到美国是个很危险的国家。疯子这么多,歌词这么赤裸居然还能出版.美国没有审查人员吗,原谅我当时的无知,阿门。现在才知道这是多么幸福的自由啊.时间久了发现,柯本的歌将人们那种内心的压抑,烦躁,不满,激情得到完全释放.& X1搭配D50很适合这首音乐。这些搭配下的声音棱角感十足,都属于冷声的风格,很符合这首歌的基调。同时X1搭配D50的乐器分离度表现的不错,各种乐器都有很好的位置感。 鼓声干净利落,细节丰富清晰。3.神思者——《故宫的记忆》& & & 首先这首歌属于干净偏冷的风格,所以推荐搭配的前端也要属于这一类型,而D50再次登场,D50在干净,声音的分离度上确实很不错。个人更加推荐X1搭配pico或者数字转盘组合听弦乐。如果用X1搭配D50会风铃声的颗粒感、层次感上都会有很优异的表现,整体声音明亮透彻,如同清泉的那种感觉,掉擦声倾泻而来的时候,更是非常过瘾,但是不耐听。4.王若琳 迷宫& & 个人觉得王若琳的声音需要一个温暖的前端,而D50是一个干冷的前端,喜欢用IMOD来搭配X1听王若琳的音乐,温暖、懒散又感性。不需要丰富的细节,只需将主体表现出来,坐在午后的阳台,边听王若琳的音乐,边喝着咖啡是非常惬意的事情,如同回到上世纪老上海的声音,怀旧的感觉,脑海里也全部都是往事的追忆。听听王若琳的歌,回忆一下过去,真的很有意思。5.王菲&陈奕迅& & 因为爱情& & 个人更喜欢D50捆绑306来听这首歌,吉他的和弦柔美感,声音的厚度,木吉他的声音延伸,吉他的声音光泽,都会在这个搭配下有着不错的表现。6.Adele ——Rolling In the Deep喜欢的搭配是X1与301P PCHIFI的组合(解码Audioengine D1),声音厚重不发飘,低频有现场演唱会的影子,会有种全身被音乐震动的感觉。人声的质感很不错。7.love the way you lie个人认为X1搭配前端低频出色的更适合这首歌,很富冲击力,而随身中IMOD捆绑306则表现的不错。[ 此贴被wangcz-04-16 02:05重新编辑 ]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700) window.open('/mypoco/myphoto//_014.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 飞利浦X1经过一段时间的搭配与对比,也有了深入的认识。虽然官方定价3499,但是实际购买价在2300左右,对于这个价格,个人认为是值得的,在与经典型号HD650、DT880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其素质与听感都很出众,而在与高出其价位的D600对比中,也得出X1素质更出色一些,但其开放式的设计,会对隔音造成一定麻烦,而封闭式耳机D600虽然声场不如X1开阔,但其隔音更出色些,试想如果出街,佩戴X1的话,犹如戴着一个移动音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二者都有优缺点,看个人需要进行选择了。& &
飞利浦X1声音中性偏监听,与DT880有些类似,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可以通过不同搭配改变声音,其素质完全符合其价位,作为两用机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个人认为,其体积不太适合外出携带,这个因人而异了。[ 此贴被wangcz-04-16 02:56重新编辑 ]
级别: 骑士
发帖: 3525
金钱: 3530
在线时间:996(小时)
感觉这一桌,就这键盘太烂~
wangcz1987
级别: 主题编辑
发帖: 1934
威望: 1282
金钱: 2902
耳机:AKG K3003、FX800等
音源:D50、C4
在线时间:2141(小时)
Quote:引用第7楼没有性格于 22:35发表的& :感觉这一桌,就这键盘太烂~嗯嗯,其实就是二十快钱地摊货
级别: 侠客
耳机:W4R&B&W C5&Z1000
音源:ZX1 & AK100
耳放:黑鸟71A
在线时间:383(小时)
群内帮顶~毒机 毒图啊~期待声音评测~只听过C4推出来X1 声音很不错~
级别: 禁止发言
发帖: 2026
金钱: 2058
耳机:X1 q701 x10
耳放:ampk pro
在线时间:1295(小时)
楼主去换个银线吧& 3米长的线用起来真心不舒服
沈阳小烧友
级别: 骑士
发帖: 2049
金钱: 1938
耳机:T1 x1 铜涡轮 exk
耳放:da8 nfb6
在线时间:2500(小时)
换碟太辛苦,追求数字音源
级别: 骑士
发帖: 2139
金钱: 2163
耳机:800\T1\W3K\D7K..
音源:欧博R7\HM901\PC
耳放:HA5KANV DAC202
在线时间:775(小时)
赛前预测:会输。
级别: 侠客
耳机: he400 RS1i
音源:c4 hm801
在线时间:608(小时)
很实在的比较啊~~围观~~
天行者lion
听着不同风格的声音是种享受
级别: 骑士
发帖: 3858
金钱: 3465
耳机:650DI1840
音源:REGA APOLLO C4 AK100
耳放:tf10x10H3莱曼小黑条
在线时间:6991(小时)
这耳机样子真古典,不知道线是不是OEM天龙的
whatsup1985
级别: 侠客
在线时间:3028(小时)
jaben听过c4接的大口,感觉底盘很大,中频又直白,听流行闹哄哄的感觉
耳朵已木 耳机退烧
级别: 骑士
发帖: 1436
金钱: 1502
耳机:W5000 DT880mod HD430
音源:PC+CD
耳放:HA5000
在线时间:1273(小时)
x1用家飘过
级别: 骑士
耳机:HD650 / DT250
音源:sd2.0
耳放:这是个问题
在线时间:2450(小时)
低频下潜是个小短板
会魔法的cast
烧烧更健康!
级别: 骑士
耳机:THE SPIRIT OF SOUND
音源:LE NOUVEAU SON
在线时间:174(小时)
照片实在太毒了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级别: 侠客
耳机:HD201,HD202,HD600
音源:iphones4S,ipad2
耳放:blaze-s1
在线时间:165(小时)
期待楼主对比测试之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共勉。
Pages: ( 1/9 total )
>> 行业资讯
&|- 行业信息
>> 耳机论坛
&|- 新手入门
&|- 耳机论坛
&|- 高端耳机系统讨论区
&|- 耳塞/随身听综合区
&|- 随身音频/视频播放器
&|- 耳机论坛精华区
>> 国际著名耳机品牌专区
&|- DENON天龙
&|- AKG爱科技
&|- SENNHEISER
&|-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 创新科技 CREATIVE
&|- V-MODA
&|- beyerdynamic 拜亚动力
&|- 先锋pioneer
&|- Fidelio
>> 行业品牌专区
&|- 头领科技(HIFIMAN)
&|- Zephone泽丰科技
&|- 钰龙韵电子 YULONG Audio
&|- 小不点 Little Dot
&|- 达音科 DUNU
&|- 七彩虹colorfly
&|- 享声音响
&|- SNM 瀛賽拉
&|- BRIMAR AUDIO LABS
&|- 台湾电光火石(FireStone Audio)
&|- MAGUS耳机
&|- KINGSOUND
&|- 节奏音频
&|- 丹娜弗瑞普斯
&|- 斯巴克音响
&|- MAGIC SNAKE 撒哈拉魔蛇
&|- 馨睿科电子 Shinrico
&|- 欧博Opera
&|- 新锐音响专区
>> 商业品牌专区
&|- Jaben中国
&|- 欣韵耳机专营店 SINYUN
&|- 【香港亦轩耳机/ 数码音响专门店】【香港亦轩全国推广耳机文化计划】
&|- 天津联动印象耳机俱乐部Linkimage
&|- 圆声带/Soundluck
&|- 雪马Man Show(男人秀)
&|- 香港恒源数码及LEAR品牌专区
&|- 上海知音堂
&|- 无锡百胜百BSB
&|- 重庆飞翔HIFI馆
&|- 狐狸糊涂发烧堂
&|- 北京三鼎创新
&|- 讯禾 écouteurs &我们喜欢耳机&
&|- 壹视听
&|- 北极声(HIFI 数字影音馆)
&|- 电脑音频
&|- 台式CD/音箱区
>> DIY精品区
&|- DIY及技术讨论区
&|- 家电维修
>> 音乐论坛
&|- 音乐综合区
&|- 古典音乐
&|- ACG音乐
&|- 二手交易与购买咨询区
&|- 杂货铺
&|- 音乐唱片交易区
&|- 二手交易中介区
&|- 商业信息区
&|- 耳放/DIY卖场
&|- 团购区
&|- 个人DIY卖场【未认证】
>> 谈天说地
&|- 休闲版[自动转到shui.erji.hk]
&|- 摄影/旅游
&|- 各地交流
>> 建议与投诉区
&|- 建议与投诉区
Powered by
网友所发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耳机大家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www.erji.net
深圳市恒之瑞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耳机大家坛成立于2002年&
《耳机大家坛》图形LOGO及文字均为注册商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40耳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