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银货币基金怎么样体系是怎么样的?

构建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与中国利益 _打印版_中国行业研究网_
  鉴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国际经济学界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2008年8月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初步设想。
  斯蒂格利茨认为,货币体系改革应该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储备资产的积累必须和储备货币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相分离。第二,对经常项目顺差国必须有所约束(这也是凯恩斯提议建立国际清算机构的初衷)。第三,应该提供一个比美元更为稳定的国际价值贮存载体。为了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一个最为现实的方法是大量增加SDR的发放。在操作的层面上,斯蒂格利茨建议成立一个俱乐部,俱乐部成员国按规定每年向共同设立的“全球储备基金”(GRF)提供给定数量的本国货币(这些货币应该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而GRF则向各成员国发放等值的全球货币(GlobalGreenbacks),作为各成员国的储备货币。
  周小川提出的世界货币概念同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提出的全球货币概念有很多共同之处。周小川构想(在扩大SDR货币篮子的基础上创造世界货币)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储备货币供给同储备货币国的国内政策相脱离。周小川建议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因而在国际上得到巨大关注和积极评价。但是,周小川的建议更多的是一种长期诉求,是时任总理温家宝对中国储备资产安全性表示担忧之后,中国对美国发出的又一个强烈信息:美国政府的失职造成了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在出台一系列克服危机的政策时必须关注这些政策的外部性,不能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对于其他国家的诉求,美国是不会给予关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不应该提出自己的诉求。
  同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一致,潘英丽教授认为:“构建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是IMS最具现实意义的改革方向。因为储备货币的多极化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通过储备资产的集体供给天生能够解决"特里芬难题",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机制;给各国提供了分散化的选择,国际货币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发行国遵守相应的货币纪律。”针对多极化的不稳定性,潘教授和她的团队提出:“构建"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的多极储备货币体系。”她指出:“我们提出从单极转向多极体系的关键在于:管理过渡期的不稳定风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成功。做到这两点都需要稳定国际货币环境。后者要求国际社会对国际汇率波动和短期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管理。而这也是内在稳定机制的重要内涵。”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以超主权货币为本位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取代以美元为本位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不现实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沿着这一方向,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例如,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规模、使用范围和建立特别提款权替代账户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改革步骤。很高兴看到,潘教授的团队对这些问题都做了深入研究。
  多极化无疑“给各国提供了分散化的选择,国际货币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发行国遵守相应的货币纪律”,但是,多个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的恶性竞争,难道就不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吗?发行国之间难道不会串谋,共同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多元安排如何能够保持主要储备货币之间汇率的稳定?一有风吹草动,资本就不会突然从一种储备货币流向另一种储备货币,从而造成汇率的更大波动?如果唯一的储备货币国因国内政策的需要而无法对其他国家提供合理的流动性(不过多也不过少),供应国由一个增加到三个或五个形势就能好转吗?所有这些,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说,依然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潘教授和她的团队指出:“引领和推进IMS改革充分体现中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的一致性。首先,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美国举债中国放款的恐怖平衡隐含着巨大的战略风险。在IMS中引入约束美元,进而约束美国财政的相应机制是中国的战略需要;其次,未来20年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中美之间战略地位的互换和平稳过渡,需要避免美元本位制的崩溃,因此也就需要在现行IMS中引入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和稳定机制。再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依赖,因此有利于全球化平稳发展的IMS可以给中国提供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中国的长远根本利益。”对于这些,我除了表示赞成,还有什么更多可说的呢?
中研普华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专业机构,拥有十余年的投资银行、企业IPO上市咨询一体化服务、行业调研、细分市场研究及募投项目运作经验。公司致力于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发展研究部门人员、风险投资机构、投行及咨询行业人士、投资专家等提供各行业丰富翔实的市场研究资料和商业竞争情报;为国内外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商业分析、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目前,中研普华已经为上万家客户()包括政府机构、银行业、世界500强企业、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的产业研究报告、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为大量企业进行了上市导向战略规划,同时也为境内外上百家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辅导、行业细分领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设计,并协助其顺利上市;协助多家证券公司开展IPO咨询业务。我们坚信中国的企业应该得到货真价实的、一流的资讯服务,在此中研普华研究中心郑重承诺,为您提供超值的服务!中研普华的管理咨询服务集合了行业内专家团队的智慧,磨合了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大碰撞的智慧结晶。我们的研究报告已经帮助了众多企业找到了真正的商业发展机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坚信您也将从我们的产品与服务中获得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商业智慧!
了解中研普华实力:
中研普华咨询业务:
当前页面网址:十天内免登录
比特币3年涨2万倍 专家:对中国货币体系影响有限
比特币兑人民币价格已经一天一个样。11月19日,比特币在中国交易平台上的最高价格是6989元,19日是5888元,而18日是3269元。而今年1月初,比特币的价格只有80元,已增长80多倍。而过去三年,比特币“汇率”上涨了两万倍。一小圈极客(geek)在玩比特币。他们到底是谁?为什么看好这种总量2100万单位的虚拟货币?11月20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车库咖啡技术负责人、资深比特币玩家赵东表示,这个市场已经存在“大鳄”,“现在比特币市场投机者非常多,不确定性很大。普通民众去炒作它,很容易弄得血本无归”。一开始,比特币就以隐匿持有者信息为特征。尽管如此,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最终并没有产生多少真实的交易量。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亦对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的风险进行听证会,目前结果未知。今年8月,一位美国德州法官判定比特币的货币功能,由于它的交易管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于中国众多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将会带来什么?中国社科院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尹振涛建议,监管部门要提前研究,早做准备。他说,目前,央行研究局正在着手调研,将从搭建更适应互联网金融环境的货币监督管理机制,来管理电子货币。平台、玩家如何布局?“今年3月初,比特币的价格已经在IT圈、金融圈炒过一轮,涨了几十倍。”11月20日,火币网CEO李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彼时在观察到市场机遇后,李林认为比特币一定会火,于是他找来创业团队,开始建立火币网这个比特币交易平台。对于手中持有比特币的体量,李林不肯透露,只表示,“作为平台,手中总是要有一些比特币,来防止抗兑。”&短短几个月,李林从比特币的玩家变成了平台提供者。赵东,也是今年初开始关注比特币,当时,他是知名APP墨迹天气的CTO。第一次交易,他买了10个比特币。购买比特币的过程,与淘宝类似。在比特币交易平台注册账号,给账号充入人民币,然后采取集合竞价方式购买比特币,最后由价高者得。经过几个月,目前,赵东手中持有2000个比特币。据李林估计,目前,全国在玩比特币的玩家规模大约是50万-100万人。玩家圈子也快速扩大,之前是IT圈与金融圈,现在其他行业大量的投机、投资客也进来。一位今年年初买了几枚比特币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记得,当初购买价格是每个1000多元人民币,到了现在6000多元的价格,她决定还是握在手里,不抛出,希望比特币的价格更高。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最初由日本学者中本聪(Satoshi&Nakamoto)于2008年11月在一个密码学在线论坛上提出,货币的产生基于一种软件,用户通过CPU的运算能力来运行软件并开始“挖矿”,当所有的挖矿行动开始时,就形成了一个区域链,比特币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从2009年诞生到2010年初,比特币曾经一文不值。曾经有一位玩家用10000个比特币换了一个汉堡。放在现在,这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贵的汉堡。三年过程中,比特币也有过价格低迷期。一位互联网金融专业人士建议,目前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投资比特币还是要多防备一下风险,“暴跌的话,很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未来,比特币的玩家与庄家是那些已经提前布局的人,比如,国外,早期投资了Facebook的温克里弗斯兄弟,在国内,也网易CEO丁磊等参与。上下游雏形初显“现在,流通中的比特币体量小,目前在中国进行的这些尝试,可以说是一个货币实践。有的人可能从这其中赚了点钱。但更多的人则是把比特币当作新鲜事物,参与的意义更大。”赵东说道。目前,依托于比特币,产生了一整套产业链。据李林介绍,上游是生产矿机、挖矿(用软件挖掘比特币)、交易平台,在下游还有许多支付、商家合作等环节,以及基于移动端的APP呈现比特币的相关信息。比特币在全球都有了自己的交易所,日本的Mt。&Gox是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中国是BTC中国交易平台。依托于比特币进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正在创新中。李林告诉记者,火币网是一家为比特币投资提供的平台,开设有融资融币业务、大宗交易撮合金融等业务。而这些交易的支付工具是比特币。同时,也开设了比特币的抵押贷款功能。在终端消费环节,目前,比特币在北京的车库咖啡、Second&Place酒吧等极客出没较多的地方可以使用比特币付款。赵东告诉记者,“目前在车库咖啡,使用比特币交易的量,换算成人民币后,就只有1000多块钱。”现在,持有比特币的人还少,并且,比特币一直在涨,持有者很少愿意将其用来购买东西。11月初,百度与加速乐合作上线了国内首个比特币支付平台,南文公关、果壳等互联网创新网站也都接受比特币付款。国际上针对比特币的创新速度则更快一些。今年10月底,世界首台比特币自动售货机亮相了加拿大温哥华。而美国部分州已经规定比特币可以交易。对货币体系影响有限中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虽然比特币对中国的互联网交易和货币金融体系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很有限。”一个实际情况是,比特币存量越来越小,挖掘出来所需要耗费的芯片、服务器成本也居高不下。目前,比特币的算力已经进入了P算力时代(1P=1024T,1T=1024G)。这意味着,挖掘到新的比特币(挖矿)难度更大,需要耗费的硬件资源更高。目前,一台挖矿机的价格少则几十万,多则100多万。同时,新的比特币创造速度也越来越慢。创造货币的速度每四年衰减一半。现在是每10分钟,创造出50个新比特币。所有的比特币大约将于2140年内被完成,达到2100万个。目前,全球挖掘出来的比特币是1200万,但流通的比特币是1000多个。
中国社科院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尹振涛说,虽然比特币兑换成美元、人民币的价格很贵,但是在挖掘比特币的过程中,也花费了挖掘者的时间、精力与装备,相关挖掘费用便是获得比特币的成本。当然,比特币自有其优势。与Q币、、酷币、盛大点券等虚拟货币相比,比特币目前似乎具有投资“价值”。因为其有稀缺性,还具备便捷的全球支付能力,支付范围不断扩充。尹振涛认为,比特币可能会在支付清算领域产生影响。但在普通支付领域,目前,比特币的交易、确认时间比普通网银花费的时间要长,并不具备优势。尹振涛表示,当比特币的全球支付更加便利时,可能会对其它法定货币产生影响。但目前,还十分遥远。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汤浔芳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img src="http://img2./cnews//24fc7f4.jpg" alt="死亡片段" width="130" height="90">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邱永志《从明末清初的“银荒”看中国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_明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2,523贴子:
邱永志《从明末清初的“银荒”看中国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收藏
邱永志《从明末清初的“银荒”看中国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备份地址——
1楼 22:25&|
从明末清初的“银荒”看中国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邱永志&&&专门史
摘要: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钱荒”,自唐以后,“钱荒”便成为帝国较为棘手的事情。明清之际的“银荒”也是如此,但“银荒”现象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本文欲从明末清初的“银荒”为切入点,来探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乃至中国传统社会时代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所在及其成因。
关键词:明末清初&&银荒&&货币体系&&不稳定性
中国的货币自有史传以来,绵延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古代的货币也呈现着形质与体系的不同变迁。从先秦时期的实物、贝、布、刀等,到秦汉时期的黄金、、,再到魏晋时期的布帛、粮食、铜钱、,再到唐宋时期的通宝、、纸币,最后到明清时期的白银和制钱。的发展和演变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明中期以后,中国逐步确立了银两制[①],进入了所谓的“”。有人就指出,白银这种的大量使用,不但在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自明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②]。近日所做的《大炮与银两:财政危机影响下的晚明军事改革》讲座,即已体现了财政与货币经济对于明帝国政治和军事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放眼当时的世界历史,明朝时期(15世纪欧洲“银荒”时期)的欧洲人已经踏上了追求黄金与白银的艰辛航路,进而引发了。而由于贸易顺差,海上的“丝银之路”却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的白银,并引发了明代中后期传统社会币制的变迁。万历时期的施行“一条变法”的赋税改革之后,中国正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导地位。但是有一问题如所言:“中国向来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自近代与欧洲各国通商以来,银的供给,大部分依赖外国的来源;本国产量,殊不重要。”[③]在明代也是如此,据在一书中估计,世界金银将近有1/3的数量流入中国。因此,中国最后一个银钱货币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与国际贸易中白银数量的流入关系莫大,这就造成了明清货币体系与以往中国传统时期货币体系的一个很大不同。
对于货币体系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当今货币体系的含义是指囊括涉及货币的创造和分配的金融机构在内的这部分金融体系。当然在古代,货币制度没有这么完备的体系设置,而学界对货币体系的研究也较为缺乏。李槐指出:“货币体系,应该指的是两种或更多的货币组成的有规律的货币整体;货币结构,指的是构成货币体系的具体货币种类及相互间的关系。”[④]这样的定义,殊为明白,因此我借鉴之。
2楼 22:26&|
一、体系的历史考察
中国的货币,虽然产生的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三代时期。然而由稳定的两种或更多的货币构成的货币体系,却是在秦汉帝国时期建立的。见于史载的秦朝货币是分为两等的[⑤],黄金是上币,以镒记;铜钱是下币,就是重如其文的“”钱。其实早在东周时期(),单旗就提出了货币的子母相权理论,反对景王铸造大钱。他所说的货币轻重实指的是货币对商品的不同比价,而非轻重本身。因而单旗的理论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试图构建轻重货币体系的思想理论。它奠定中国传统社会时期的货币体系形成的前提,那就是稳定的货币体系就是有轻重两类的货币所构成。
先秦时期的货币,由于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割据性,无法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货币体系。而秦汉时期形成的货币体系却较为稳定,维持了数百年。但是这时期也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改变。一是的,导致货币制度的混乱;二是东汉末期主的变化,黄金退出货币体系之外,开始缺失重要的一环,开始由实物货币来承担。这个变化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低潮所致。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在探讨当中。这一货币结构的变化也预示着秦汉时期的金铜货币体系走向瓦解。中国商品经济的“第一个”也开始走向低谷。&
魏晋至唐中叶时期,在史上是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称之为“衰落与倒退”的时代。[⑥]从货币体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时期可谓是不正常的。这300多年的动荡时期,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货币体系却走向了极不稳定的道路之上。首先是货币种类出现了粮食和布帛等实物充斥其中;其次币制也混乱不堪,如大钱、劣币的盛行,币文也产生了许多名目。史载“入水不沉,随手破碎”[⑦];最后是货币体系的不断变动,公元221年,的颁布法令正式停止,“使百姓以谷帛为币”。[⑧]金属货币为实物货币所替代,无疑是历史的倒退。虽然在后来动乱的历史时期内,铜钱的地位有所恢复,但是一直充当零星和民间交易的角色。而谷、帛与铜钱所构成的货币系统也不稳定,据史载,这一时期也在时期开始铸造,甚至黄金和白银的使用也见于记载,足可见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的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趋向于稳定。隋朝恢复的使用,到了唐初以年号为标志的铜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走向了它极盛的时期。先生论证了唐代即使处于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钱帛兼行”的时代。&史载,唐玄宗开元22年(公元734年):“自今以后,所在庄宅口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纬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⑨]明确规定了绢帛等丝织品主要用于大额交易。从货币体系的层面来讲,实物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并不能弥补自东汉以来货币体系结构的缺失。而这种确实反过来又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唐代出现了“钱荒”便是很明显的例子,延至宋代则更为严重。对于“钱荒”的论述有很多。我们知道“钱荒”的表现主要是流通中铜钱的不足,但是其原因的复杂的。高聪明指出:“政囧府赋税政策的变化不能不说是“钱荒”的直接导因,但是它更深的原因却在于封建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即在商品货币再分配的流通与集中过程中,大量的货币被地主、官员和商人储藏。[⑩]唐宋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唐宋社会变革”。其实,自唐中叶以后,价值很高的土地开始进入了商品的市场之内,加之绢、茶、盐、铁等大宗物品的流通。显然实物货币的使用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铜钱的铸造不但供应不足,而且这种货币的价值本来就不大。所以“钱荒”也就不难理解。
五代十国至宋初,以铜钱为,加之以铁、铅、锡等贱金属所构成的货币体系是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因而纸币的出现,绝非偶然。虽然交子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交易的不便。但从稳定货币体系的角度来看,即使没有纸币的加入,也会有价值较高的货币形态出现。因此纸币和贱金属货币共同构成了新的货币体系。虽然元代使用了纯纸币结构,但是至明代中期以前货币体系的结构都是由纸币和贱金属制钱构成。当然,自纸币产生伊始,历朝历代便为这种货币的通货问题或币制危机所困扰。曾有人指出,正是因为纸币的无节制的发行葬送了赵宋王朝。金朝和元朝的通货危机,导致经济的崩溃,纸币的责任也难辞其咎[11]。据推算,南宋160多年的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率达到34亿倍。[12]金国时期,银与交钞的比价也上涨了6000万倍。[13]元代,元末米价比元初上涨了六七万倍。[14]究其原因,虽然十分复杂,但是由于军事的压力以及传统社会特有的权力机制导致纸币发行制度和管理的不完善,加之纸币本身没有足额的准备金。可能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3楼 22:27&|
二、明代的银两制和“银荒”
其实,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历史较早。但是唐代以前白银作为货币远不如黄金重要。汉武帝和王莽时期白银曾两度成为法币。但是此后数百年中,白银的流通只见于沿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唐代以后,白银的使用开始发生了变化,见于史载的赏赐记录越来越多。到了宋代,边地的贸易和籴买,禁榷等大宗交易的钞引制度,由于数额巨大,宋庭允许商人可以用部分金银代替。金代还出土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银铸币。蒙元灭金、宋之前,也是以银为币。[15]足可见白银作为货币体系重要的结构之一已是大势所趋。白银材质的优越特性,前人多有描述,这里不予赘述。但是白银何时成为货币?却是有所争议的。本文采用学界大多数的看法,认为白银成为正式主币的过程,是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官方宣布解除银禁开始的。
明代中后期,自英宗时期开始,朝廷收缴的赋税开始折成白银。嘉靖、景泰、正德期间,官俸和工役也开始使用白银。到了万历时期的一条鞭法,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正式确立了。我们知道中国的银产量并不丰富,大部分的白银需要海外白银的大量输入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在15世纪,由于世界范围内的“银荒”问题,导致中国白银购买力在15世纪前半时期达到最高。[16]以白银为主的货币体系是难以确立的。随后由于海外白银的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的银价得以回落。因而中国古代最后一个货币体系--银钱体系才得以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明清时期,未曾离开过世界的货币秩序之外。
据学者研究,当时白银流入中国的渠道有两个:一是马尼拉,另一是日本。具体的数额虽由于统计的困难而存在争议,但是大体也可估算得出。[17]自隆庆五年(1571年)至明末,自马尼拉港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约有4000万两。[18]相当于大明王朝30年内官银产量的2.1倍,相当于万历年间国库收入的3.8倍。[19]足可见海外贸易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从我们后人的眼光来看,白银对于中国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些经济史思想家,却主张废罢白银重新使用铜钱。崇祯年间陈子龙建议政囧府重新发行纸币,而桐城秀才钱秉镫作《钱钞议》,讨论钱法和钞法。清初的黄宗羲因“银力竭”干脆提出非金银论,顾炎武也持有此议。[20]这是为何?其实这就是因为“银荒”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得这些有识之士都主张废金银的主张。
据载顾炎武曾经亲自经历过陕西的“银荒”:陕西当时虽然大丰收,却出现了“民且相率卖其妻子”的现象,原因便是民众无法集纳所需的白银赋额。明穆宗隆庆时期,大臣谭纶和靳学颜就谈到过“银荒”的问题。指出了豪右乘着“银荒”,又囤积粮食,危害百姓。到了清康熙年间,江南地区依然是:“四海之内,日益困穷”,“至于今,银日益少,不充世用”。[21]为何到了明末清初之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银荒”现象呢?有不少学者指出,主要是因为赋税的征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致。具体表现是“一刀切”式的征收白银是不切实际的,加上官员的腐败因而导致了“银荒”问题的严重性。以我看来,这可能只是原因的一个层面。复杂的历史需要复杂的头脑。‘银荒’问题其实折射出来的时期有很多。下面我将论之。
4楼 22:27&|
三、从“银荒”现象看中国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白银的广泛使用,促使了明中期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为老一辈学者所称道的‘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始于此。明代商品的价格,也不像前几个朝代一样,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
明代米价表
公元&每公石值银(公分)数
.27
.59
.38
.30
.83
.75
.60
.11&
选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705页。
由上表可知,从明初到明末280年间,米价只上涨了约4倍左右。足可见明代银两制的货币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大作用。但是这一体系却存在自身的缺陷:
一是赋税折银,加重了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明代,国家对于专卖制度的管理有所加强,重农抑商也一以贯之。农民粮食与货币转化的固有矛盾一直存在。加上海外白银流入的地理位置偏重于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使得西北和山东半岛的白银严重缺乏。因此才会出现顾炎武在西北那样的经历,丰年也要卖妻卖子。
二是在货币体系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的白银,由于供给的大部分仰仗海外进口。一旦海外供给不稳定,以及国家由于遭受倭患那般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话,大明王朝势必会陷入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危机当中。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先是欧洲在明末之际,发生金融危机,历史上称为“郁金香危机”。接着日本也由于自身的原因将国家封闭起来,使得海外白银通道相继中断。明末之际明政囧府因辽东战事,而耗银巨大,而国库又逐渐空虚,因此不得不把危机转嫁到百姓身上,加上天灾和人祸不断,从而导致明代的灭亡。
&&&&&王家范先生在《世纪大讲坛》中指出,明代灭亡的原因是个综合体。边地战事的失败,经济危机加上天灾人祸引起的流民起义最终摧枯拉朽的葬送了大明帝国。其实,在我看来,明代中后期的货币体系构筑在白银身上,从而引发的白银危机是明代灭亡的重要一个原因。这不只是因为白银的供给大部分依赖海外命脉,还有白银这种贵金属所具有的良好储藏属性,使得明代的财政不断的陷入财政紧缩的危机当中。据史料记载,至明朝结束时,民间窖藏的白银就达到2.5亿两之多。[22]王家范也指出,在大顺军占领北京期间,从官员府中搜出来的白银数量达到6、7000万两左右。[23]大量白银的储藏,不但减少了市场上白银的流通量,更因为这些白银获得手段的权力化,使得中国这一时期货币体系承载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故有人提出,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王朝是亡于通货膨胀,但只有明代是亡于财政紧缩的。[24]&
5楼 22:27&|
一是赋税折银,加重了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明代,国家对于专卖制度的管理有所加强,重农抑商也一以贯之。农民粮食与货币转化的固有矛盾一直存在。加上海外白银流入的地理位置偏重于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使得西北和山东半岛的白银严重缺乏。因此才会出现顾炎武在西北那样的经历,丰年也要卖妻卖子。
6楼 22:28&|
7楼 22:40&|
感谢 崇祯历书 的分享 转帖了
8楼 22:42&|
9楼 22:57&|
偶像出现了!必须顶!
10楼 23:13&|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明朝“的信息,请&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战争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