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依法治国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这篇论文的提纲该怎么列

当前位置: >
浅谈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性善教育
  【摘要】 早期家庭教育、学校道德与人性善的教育的不完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近年高校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学在关注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和加强道德和人性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自救,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共同促进的效果,减少大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大学生;犯罪原因;道德教育;人性善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国家和社会对他们有很大的期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和社会整体综合力量不断变迁,~些不良因素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导致他们心理失控,行为出现冲动,并导致犯罪。由于他们的大学生身份,再加上他们处理普通事件的方式叫人匪夷所思,给原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蒙上了道德缺失和人性扭曲的阴影。大学生犯罪问题也因此弓I起了社会的震惊和热议。
  几起类似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反映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和人性教育不足或缺失,再加上一些社会不良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原本在家庭教育环节就出问题的学生在大学校园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导致了他们心理扭曲,责任感缺失,甚至道德和人性的沦丧。
  这些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和成长中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法制教育不充分的问题,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恶性犯罪频发的原因分析
  1、早期家庭教育不够充分完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人格的起点。而目前很多家长过多地寄希望于学校教育,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灵和成长内化的嵌入式影响。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地位、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在比较富有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父母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比较充分的早期教育,但由于方式不同,可能导致孩子在性格中缺少独立自主和坚毅勤奋的性格特质。而贫困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投入的精力较少,甚至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产生内向型性格,再加上各种影响因素,使这些孩子整体思想意识上都隐藏着局限性和落后性,往往缺乏变通能力,容易走极端。由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学校缺少对学生道德和人性善的教育教育和后天的努力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社会流动的阶梯,是迄今为止人类借以达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手段 j。大学教育除了对学生在知识方面进行深化教授,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进行道德重塑和灵魂美化。因为中小学教育属于封闭式纯知识性的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完成对社会生活的基本认知了解,人与人在情感方面的交流和接触较少,缺乏对社会复杂事件的认知能力,没有避免社会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大学教育正有这方面的功能,它能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正负平衡中寻找道德和人,性的逻辑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体系和做人做事方式。但是,如果在大学阶段这种教育缺失,一个人可能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完善自我教育,就容易出现由于过失,冲动,心理扭曲而发生的恶性犯罪事件。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正缺少这方面的专门教育,才使得大学生犯罪频发。
  3、社会整体的道德力不高和法制力度不强促发了青少年犯罪社会整体的道德力是由社会合力形成的,而目前层出不穷的恶性犯罪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和自身的责任感,道德感,甚至出现了轻视法律的犯罪侥幸心理。许多恶性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审判,甚至明明清晰的恶性事件,呈现出对犯罪者同情和支持的怪相。使得人们所接收到的媒介为社会提供的拟态环境不能很好地引导社会大众的认知,使得处于认知体系不稳定状态的青少年失去分辨力,一些学生开始进行不经思考的简单行为模仿,根本没有考虑到此后会产生的恶劣影响和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我国法律体系对恶性事件的处理缺乏力度也是促成犯罪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养成性教育,同时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减少青年大学生的犯罪。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性善方面的教育
  1、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道德是渗透在一个人内在的特质,它是一个人品德、良好性格和高尚思想境界的综合体现。高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缓慢的过程,它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一个人的道德教育也是长期和艰难的过程。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要从生活的细微做起,而且要分阶段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他乐观的性格特质和行为习惯,配合学校教育,将处于困顿中的青少年引向正确的成长道路。这就要求学校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冷静思考的行为习惯,严格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大学生,更要注重道德提升和高尚情操的培养,将其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使大学生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坚持自强和奋斗的信念。
  2、人性善的教育应被广泛重视从哲学上看,善历来是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课题。从先秦时代开始,人性的善恶问题就成为中国哲人不断争论的大问题。但大多数学派一致肯定人应该按照伦理道德的原则去处理他与别人的关系,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家庭教育作为性善教育的起点,应使孩子从小有爱心和善心。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懂得真诚友善地对待他人,让他们了解和体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换位思考,从而认识生活的本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教师应当时常认可,鼓励,赞扬学生,并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因为人性本善的教育是一种 扬长&的教育,他不压抑学生的个性,不控制学生,不刻意地批评挑剔学生,这也是最具有人情味的教育,也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最适合人性的教育。
  3、改进和完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应当有别于中小学单纯的知识的教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意志品格,思维情感的提高和升华。大学期间人的行为和思想都进入了相对独立的状态,但经济上的不独立使他们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加上课程和时间的相对宽松,使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社会,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认知体系和道德情感都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大学要开设相关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强化大学生已有的道德方面的优良因素,并最终使之成为稳定的人格。可以说,好的大学教育能够矫正学生因各方面因素而形成的不良品格,但是如果大学教育缺少了对道德和人性的教育,就有可能放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良品格和道德方面的缺点,并最终成为犯罪事件发生的隐患。
  四、结语
  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法律的约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时刻注意慎独自律。我们应该练就自己稳定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很多教育极端事件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偶然性的暴力事件,而是成长过程的某些方面教育缺失加上负面情绪的极端发泄而造成的。从前几年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伤熊事件 ,到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 ,再到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案&等,我们应该进行深入思考,是什么使这些优秀的大学生走向了生命和道德的极点。
  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全都上升到道德层面,严厉挞伐,而是应当关注造成这些事件背后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负面因素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自救,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共同促进的效果,减少大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社会学精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2] 朱力,肖萍,翟进.社会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增订舍编本&下)[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一篇: 上一篇:
最新发表论文浅谈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 浅谈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浅谈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 本文就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提出了采取点面结合、拓宽途径、以案说法、注重实效等措施,并逐步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推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科学知识的同时,真正掌握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法律知识,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造就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依法办事的&四有&人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培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朝气和活力的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思想道德、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决定着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讲,重视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培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造就&四有&合格人才的需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认识,包括对现行法律和人们各种法律行为的理解、感觉与评价。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 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
  国家从实施&一五&普法规划起,教育部就要求各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它是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必修课,是&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校大学生都比较系统地接受了普法教育。近几年来,纵观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漠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碰到具体问题时其行为表现出对法律知识的无知,有的学生不知法、不懂法; 有的学生违法后,并不认为是违法; 有的学生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遇事缺乏理性,致使自身受到法律制裁。
  例如,武汉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向港商敲诈勒索3 亿港元案件、云南某高校学生马加爵杀害同舍同学案件、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某某在动物园用&硫酸泼熊&案件、2005 年7 月5 日沈阳某高校学生朱某某与同学发生争执,持折叠刀伤人,导致同学一名死亡两名重伤案件,这些典型案件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种种现象表明,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来指导其立身行事。为此,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把大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培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这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向较高层次的法治社会迈进。在法治建设中,人是法治的主体,也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才能切实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我国每年都有四百余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推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早日实现。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高校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的合格人才,切实使大学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命,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促进法制建设
  在新时期,我国正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迈进,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已成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此,高校应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扫除其视野的盲区,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养成依法行为、崇尚法律的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 两课&教育中应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学生通过对&两课&中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学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不断增强其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 一是依法办事的理念,不仅个人自觉遵纪守法,而且要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二是权利与义务观念,要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所维护的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三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人们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保障。在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法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需要学校有意识地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意识的提高,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也有文化知识的成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完善。将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合格人才,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深化《法律基础》课教学,拓展法学选修的范围法制教育是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应进一步深化对大学《法律基础》
  课的教学,拓展法学选修课的范围,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一是在教学安排上应适当增加课时,使教师能够将有关内容讲深讲透,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二是引进法律专门人才,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有重点地对法学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深入介绍; 四是在教学中应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以案说法,运用典型案例与学生展开讨论形成互动,帮助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以达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3.学校应深入普及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主要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法学作为一门科学体系,浩如烟海。学校应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和主要法律规范。法制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结合形势开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著作权法》、《专利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通过必要的法律知识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
  4.认真贯彻依法治校,建立维护大学生权利申诉机制学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权责平等,守法、用法、护法理念,形成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人权保障、正当程序、权利限制等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良好氛围。&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校规校纪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必须保持与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相一致,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依法治校,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二是要建立健全申诉委员会,其成员应由校领导、纪委、宣传、工会、学生、教务、团委、保卫等职能部门组成。被管理者对学校职能部门或工作人员做出的决定不服,或认为其有关具体行为侵犯了自身合法权益,职能部门要受理他们的申诉请求。学校应依照有关规程进行审查处理,公正、合理、有效地把各种问题、纠纷化解在校内,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和谐校园。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制定科学的法制教育计划和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1.依靠课堂,点面结合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要发挥法律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接受法律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中的公共必修课《法律基础》进行的。要重点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授课内容制作成课件,使教师图文并茂地对教学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突出介绍法治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基本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法律知识; 在法制宣传教育上要点面结合,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从总体上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2.拓宽途径,整体提高加强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育的关键,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建立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必须从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入手,对学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法律意识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对法律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对法律条文的死记硬背。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例如: 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比赛、专题讨论会、法律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增加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的育人氛围,以此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应把法制教育活动渗透到校园的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法制教育得以深入持久,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3.以案说法,注重实效要从新生入校抓起,把法制教育贯穿到大学时期的各个阶段。在发挥《法律基础》课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使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做到:
  一是法制教育与校规校纪相结合; 二是专业学习和法律基础教育相结合; 三是集中专题的法律基础教育和经常性的系统教育相结合; 四是法律基础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学校应结合法制教育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使学生通过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更加深刻地了解一些法律诉讼程序。总之,学校应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接触法律的机会,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化进程息息相关,学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培养。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还应注意发挥&两课&和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在注重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在思想上增强法律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四有&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求。
  [1]王太贤,艾明.法制的理念和方略[M].北京: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2]王任魁.大学生安全的基本问题[J].保卫学研究,2006( 2) .
  [3]谢敏贤.依法治校与创建和谐校园[J].中国建设教育,2006( 6) .
  [4]刘家增.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 4) .
浅谈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相关推荐作者:& 作者本人请参看
导师姓名:&
学位授予单位:&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年度:2014
关键词:&&&&
摘要:(该内容经过伪原创处理,请直接查看目录)在社会法制赓续完美和社会赓续提高的实际前提下,党中心增强了对年夜先生法制教导的存眷。邓小平、江泽平易近和胡锦涛都前后对我公法制扶植做出了指导。邓小平指出,青少年犯法频率较高的缘由重要是由于青少年受教导水平比拟低,是以必需增强青少年法制教导。江泽平易近指出,部门黉舍和教员过于看重文明课程的教导,疏忽了先生法制本质的教导和进步,招致先生的思惟品德教导请求比拟低,同时先生对校外生涯的懂得缺乏,这对先生综合本质的进步是相当晦气的。所以国度各个部分和黉舍高低都要看重先生的品德教导和法制教导,不克不及疏忽这方面的教导,不克不及有涓滴抓紧和懒惰。胡锦涛在2007年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年夜会中提出,我国要加速法治国度的扶植,同时还针对这一任务做出了详细安排。这些方针和政策都为年夜先生法制教导的成长供给了支撑。今朝我国年夜先生广泛存在司法认识软弱,先生犯法现频发的景象,是以,要持续看重年夜先生法制教导。现今社会是法治社会,年夜先生若不克不及对司法有加倍深刻的懂得,不克不及依照司法做人干事,就会对将来的生涯和进修形成异常晦气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度的扶植也长短常晦气的。现代年夜先生司法认识完善,对司法常识熟悉不敷,相当一部门年夜先生没有充足熟悉到司法常识对小我综合本质的主要性。部门年夜先生不理解若何应用司法兵器来掩护本身,不晓得如何保护本身的正当好处,很轻易在有意当中做出违背国度司法的工作,国际前后产生了马家爵、药家鑫等严重案件,固然案件的产生也有其他方面的缘由,然则基本缘由照样年夜先生司法常识的匮乏,这也直接反响了我国年夜先生司法教导不完美的成绩。这些成绩都充足解释各年夜高校应增强对年夜先生的法制教导。年夜先生是故国将来成长的动力,是平易近族中兴的愿望,是巨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交班人,加强年夜先生的司法认识对社会主义扶植和成长具有异常主要的感化。年夜先生司法常识的积聚和法治认识的高下直接影响着我国将来的法制扶植,对社会主义成长有主要意义。法制教导是高校政治教导的症结部门,可以有用加强年夜先生的司法认识,赞助年夜先生建立准确的人生不雅和法制不雅念。我国高校的法制教导曾经展开20多年了,在20多年的成长中积聚了必定的经历,法制教导课程取得了必定的成长,跟着法制教导运动的赓续展开,年夜先生的司法认识和素养均获得了很年夜的进步,先生根本熟悉到司法常识的主要性,对国度法治扶植也愈来愈存眷。但是,我国高校法制教导虽获得了必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成绩,特别是年夜先生的熟悉水平不平衡,许多先生知行纷歧,缺少需要的自发性,缺少司法认识,乃至缺少司法崇奉。固然我国曾经将司法基本常识课程列入年夜先生课程筹划中,然则教授教养后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末显著。所以应当对若何进步年夜先生法制教导效力、加强法制教导的实效性等成绩停止研讨,这也是亟需处理的成绩。本课题拔取河北八所年夜学的在校先生为例停止调研,分离为河北经贸年夜学、河北师范年夜学、河北科技年夜学、河北医科年夜学、河北行政学院、石家庄铁道年夜学和石家庄经济学院,调研办法包含实地调研、问卷查询拜访和文献研讨法等,本文对年夜先生法制教导的近况和高校法制教导中存在的成绩停止研讨,寻觅形成这类成绩的缘由,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全文共有四个部门:第一章,重点剖析高校年夜先生的法制教导概念等基本成绩,对增强年夜先生法制教导的需要性和主要性停止剖析;第二章从年夜先生法制教导情形动手,停止查询拜访研讨,对年夜先生法制教导中存在的成绩停止商量;第三章从先生自己、黉舍外部和社会等分歧方面剖析了形成成绩的缘由。第四章从思惟教导的方面动手,为河北省年夜先生法制教导提出对策和建议。愿望经由过程本文的研讨,可以或许为河北省高校甚至全国一切高校展开法制教导供给自创与参考。
Abstract:In social legal system is ceaseless and perfect society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ctual condition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enhanced to teach Mr. big legal concern. Deng Xiaoping, Jiang Ze plain and Hu Jintao both have made a guide to the legal system of our company. Deng Xiaoping pointed out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high frequency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due to the low level of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education of young people. Ezawa, plain near pointed out that departments, schools and teachers too much emphasis on civilization course teaching, neglect Mr. legal nature of teaching and progress, lead to Mr.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request is relatively low,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of the school career know lack, which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nature is quite the mishap. So each country and schools level to value, moral education and law education, cannot neglect this aspect of teaching, cannot have trickle down relaxed and lazy. Hu Jintao in 2007,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a,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but also for the task to make a detailed arrangement. These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have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growth of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a wide range of judicial awareness of the weak, the crime is a frequent phenomenon, is to continue to value the law of the university. In today's society is a society ruled by law, Mr. big if cannot of justice have doubl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can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judicial person director will of future career and learning formation abnormal adverse effe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also is the length of the unlucky. Modern university, the judici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judicial common sense is not enough,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general nature of the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 main. Nianye sector Mr. don't understand how to use legal weapons to protect itself, don't know how to protect their legitimate interests, very easily in the intentional which make against the national judicial work,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duced Ma Jiajue, Yao Jia Xin and other serious cases, although cases also have other reasons, however the fundamental reason still Nianye Mr. judicial common sense of lack, this is a direct response to the imperfect achievement of China's University Mr. justice teaches. These results are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university should enhance the leg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Mr. Big is motherland future growth momentum, is plain near family, ZTE's desire, the shift of the great socialist cause, strengthen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justic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which has a major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Legal education is the crux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can be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judicial recognition of the University. Going through the legal system of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20 years in the growth of more than 20 years accumulation inevitable, legal education has made certain development, follow the legal education movement ceaselessly expand, Mr. Big's judicial awareness and literacy were obtained very big step, Mr. basic knowledge to the judicial common sense, to the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is also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 Bu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law education although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Mr. Big familiar level is not balanced, many students knowledge, divergent, lack of need of spontaneou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judicial and lack of judicial belief.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once included the basic common sense of justice in the curriculum plan of the eve of the course, b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rofessor's education is not as obvious as that. So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so on. This topic to choose Hebei eight year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research, separation for the Hebei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Hebe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Shijiazhuang railway and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field survey, questionnaire, visit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etc., this paper for Mr. big law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legal teaching achievement research, look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eason of this kind of achiev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zes the reason of forming performance, the full text of a total of four departments: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Mr. law education concept and basic performance,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aw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to c 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 legal teaching case hands-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chievement of Mr. big law education in the presenc the third chapter from his own, hon homes outside society and other differences. The fourth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legal system of Hebei provi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process, it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Hebei province university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to start the legal system to teach. ...
目录:摘要4-6Abstract6-8引言11-17&&&&(一) 研究背景、意义11-12&&&&&&&&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1-12&&&&(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1. 国内研究现状12-15&&&&&&&&2.国外研究现状15&&&&(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5-16&&&&&&&&1.研究思路15-16&&&&&&&&2.研究方法16&&&&(四) 主要创新点16-17一、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概述17-23&&&&(一) 相关概念的阐述17-18&&&&&&&&1.法制17&&&&&&&&2.法制教育17-18&&&&&&&&3.高校法制教育18&&&&(二)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18-21&&&&&&&&1.提高法律意识18-19&&&&&&&&2.树立法律观念19-20&&&&&&&&3.传授法律知识20-21&&&&(三) 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21-23&&&&&&&&1. 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1&&&&&&&&2. 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1-22&&&&&&&&3.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22-23二、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3-32&&&&(一)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23-25&&&&&&&&1. 河北省高校法制教育已普遍开展23&&&&&&&&2. 河北省部分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丰富23-24&&&&&&&&3. 大学生法律素质明显提高24-25&&&&(二)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5-32&&&&&&&&1.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25-26&&&&&&&&2. 法制教育定位不明晰,没有形成完整体系26-28&&&&&&&&3. 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28&&&&&&&&4. 师资力量专业性程度不高28-29&&&&&&&&5. 学生法律知识匮乏29-30&&&&&&&&6. 学生法律情感冷漠30-32三、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32-36&&&&(一) 过于追求专业课成绩,忽略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32&&&&(二) 法制教育独立性缺失32-33&&&&(三) 教师队伍法律素养匮乏33&&&&(四) 课堂灌输完成日常教学33&&&&(五) 大学生层面的因素33-36&&&&&&&&1. 对法制教育的抵触33-34&&&&&&&&2. 素质教育的道德意识制约瓶颈34-36四、 改进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36-45&&&&(一)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视程度的强化36-37&&&&&&&&1. 加强重视,提高认识36-37&&&&&&&&2.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监督管理机制37&&&&(二) 确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完善教育体系37-39&&&&&&&&1. 确立法制教育独立地位37-38&&&&&&&&2. 完善法律教育体系38-39&&&&(三) 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队伍建设39-41&&&&(四) 法制教育应与其他教育相结合41-42&&&&&&&&1. 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41&&&&&&&&2. 法制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41&&&&&&&&3. 法制教育与性教育相结合41-42&&&&(五) 拓宽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42&&&&(六)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育效果42-45&&&&&&&&1. 建立专门进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地42-43&&&&&&&&2. 组织学生形成法律相关的社团43&&&&&&&&3. 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法律教育活动43&&&&&&&&4. 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法律文化活动43-45结论45-46参考文献46-49附录一49-50附录二50-53后记53-54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4
原价:¥20.00元折价:¥1.00元
[1].卢勇. [D]. 南昌大学.
2014[2].王慧慧. [D].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4[3].孙梅霞. [D]. 福建农林大学.
2014[4].徐芬芬. [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5].岑翼. [D]. 北京邮电大学.
2014[6].王凤华. [D]. 北京邮电大学.
2014[7].尹俊. [D]. 浙江大学.
2015[8].蔡莉青. [D]. 东北大学.
2012[9].王昱. [D]. 东北大学.
2011[10].王文凤. [D]. 东北大学.
2012[11].白天. [D]. 南京大学.
2013[12].高芳. [D]. 北京邮电大学.
2014[13].王磊. [D]. 安徽大学.
2014[14].刘波. [D]. 天津大学.
2014[15].李峰. [D]. 东北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安全法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