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政务在线的企业政策怎么样?

如何入驻申请绵阳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企业优惠政策
> 如何入驻申请绵阳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企业优惠政策
如何入驻申请绵阳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企业优惠政策
    来源:大学生创业网
1、进驻创业中心的孵化企业,孵化期原则是三年,并参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省、市政府、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有关优惠政策。
2、进驻创业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享受&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两年,第三年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的政策。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返还。
3、进驻创业中心由博士领办的企业,视项目情况100O以内的办公用房一年内可免收租金,超出部分按优惠价每月15元/O收取,标准厂房按优惠价每月8-15元/O收取。
4、以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向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出资入股的,科研成果的作价金额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具体比例由各方约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类作价出资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的,其作价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不受35%的限制,具体比例由合作各方约定。
5、进驻创业中心的企业由中心负责各类企业认证,其项目经评估后由创业中心积极争取各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协助企业包装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6、在创业中心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工作业绩突出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和岗位等限制,推荐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由管委会授予住房或资金奖励。
7、凡企业享受以上各类优惠政策所获得的财政补贴资金,其中60%补充企业资本公积金、40%用作新产品试制费、中间实验费、重要科学研究等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补贴。
8、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高新区内兴办符合绵阳科技城重点发展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实到资本在3万元或3万元以上,即予登记注册,但两年内注册资本应缴足至法定最低限额。
9、鼓励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高新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凡获得国外长期(永久)居留权或已在国外开办公司(企业)的,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和批准,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其注册实到资本不低于3万元人民币,注册后可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10、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来高新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与生产的,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可获得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启动经费。
11、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可以申请风险投资支持。
12、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由创业中心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上市。
如何入驻申请绵阳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企业优惠政策相关推荐郑州高新区发展困局何解
  略显空旷的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高新区俯瞰  曾经是当地政府的“宠儿”,但如今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却感受到些许的冷落。  “要高不高,要新不新,要大不大”成为其发展的“软肋”,产业定位“曲高和寡”、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高新区的发展。  在资源被分散的当下,高新区除了走内涵式增长之路,还有没有其他的发展出路?  □本报记者&&李传金&&文&平伟&图    沉睡,抑或沉沦?沉默,抑或遗忘?这样的诘问,眼下,正困扰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独处郑州西北隅,由22年前政府的“宠儿”渐次失去了关注的目光,时位移人,高新区最能体味“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秋意。  当下,在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郑州航空港区迎来发展新契机之时,人们追问“被遗忘”的高新区,并非好事之意。毕竟,如果把高新区发展困惑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命题,其探讨的意义正显现在政府主导配置要素资源之时,如何施展“腾挪术”,平衡区域内经济发展。  “要高不高,要新不新,要大不大”,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软肋”、产业定位“曲高和寡”、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让高新区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布局中被冷落了。  事实上,“(高新区)处于腾飞的前夜”。高新区一位人士断言,“并非外界传言那样失落”。  一个显见的指标是,2009年,高新区两税收入达22亿元,居郑州各县市区前列;2009年以来,高新区涌现了多家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等,都告诉着人们其潜力所在。  不过,高新区发展缓慢、在全国高新区发展中落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政府对要素资源的分散配置不无关系。在郑州,政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设立定位不一的开发区,看似正确的经济决策,但是,总体看,还是有违经济规律。接受采访的一位经济专家表示。  眼下,高新区要走出一条内涵式增长之路,依靠自身的力量谋求发展,是负气之举还是自救之路?高新区还有没有第二条、第三条发展出路?   “郑州凹地”  高新区不仅是资产价格的“凹地”,也是投资的“凹地”    在高新区采访,一个语汇让人听起来生疏:“去市里”。在高新区的语境里,如果人不在高新区,到了郑州城区,就算“去市里”了。  显见,高新区在高新区人心目中,仍然未能与郑州城区融为一体。事实上,记者从农业路经三路站坐BRT线路到桐柏路再转乘发往高新区的公交车,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  然而,在高新区人眼里,他们与郑州城区的心理距离要远大于一个小时的车程。  1988年,寄托了郑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希望的高新区布局在郑州西北隅,原因是这里有当时名扬国内的中原制药厂,然而,22年过去了,中原制药厂早已倒闭,高新区也在人们的失望中消沉了。  在郑州人的印象中,高新区兀自清高着,远离着人们的生活,已成为“被遗忘”的所在。  “我讨厌到高新区上班,几乎每天都要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花在路上。”90后的张亮辉(化名)是高新区一家软件企业的普通员工,谈起对高新区的认知,他满腹牢骚。张亮辉每天早晨6点起床去上班,晚上8点左右才能返回市里。“(高新区)只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因为)那里没有玩的(地方),没有吃的(地方)”。  张亮辉对高新区的认知,有普遍性。一家要求匿名的高新区新材料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企业理解员工的苦衷,我们安排了班车接送员工回市里。自备班车接送员工的企业有好多家呢。”  “如果说高新区是企业的生产车间,郑州市里才算是员工的生活服务区。”这位老总这样解释。  这位老总介绍,他去过西安高新区,他看到的景象是,西安高新区既是一个高新产业集聚区,也是一个高端人文生活的集聚区,“产业集聚离不开生活服务功能的配套,不然,不会有人气”。  缺失人气的高新区,有一个典型的体现。记者在高新区迎春路上一家商品房开发商那里了解到:“我的商品房(每平方米)才(卖)4600元左右,还不到郑东新区房价的一半。”  没有人气正是因为高新区缺失基本的生活服务配套。这里没有小学,没有医院,老人、小孩都无法在这里养老、生活学习。“创业的后勤不能保证,谁会来这里创业投资呢?”  郑州大学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们与高新区签订了协议,由郑大出土地,高新区投资建设小学,解决教职工孩子入学难问题,后因高新区无钱而作罢。  “高新区是郑州发展的‘凹地’”。上述企业老总认为。  在他的理解中,“凹地”,不仅体现在这里商品房缺乏投资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高新区在郑州区域发展布局中,已经处于一个投资的“凹地”,“因为这里的工业用地价格在郑州四个开发区中很高(据说,是最高的),每亩地达到50万元。”这等于说,在招商引资中,高新区的要素竞争优势不再。毕竟,不管是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创业投资,要素价格竞争力还是第一位的。  记者在高新区采访,一位人士坦承高新区的工业用地价格偏高,缺少投资竞争力。   “资源分散”说  高新区之后,郑州又分别开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与航空港区,致使高新区在郑州区域发展中分到的资源越来越少    高新区成为“凹地”,在高新区人眼中,那是“被遗忘”的原因。  事实上,高新区从字面上,就能让人看得出政府对其的期待。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最先拿出一个平台来支撑其发展,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经济开发区,何来遗忘呢?  但是,高新区从一开始建设,就误入歧路,让人对高新区产生了错觉。9月20日,记者从化工路到高新区,公交车驶入瑞达路,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依照英、法、德、意和希腊等17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风格建成的24幢单体别墅。这一当年被称为“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群落——彩虹花园,是当年高新区建区初期最为恢宏大气的“标志”。  然而,彩虹花园未能展示出高新区的吉祥气象,便因开发定位不当,成为业主们的负累,至今15年过去了,仍然是高新区的“心病”。据说,高新区正在寻找开发商,欲重新盘活这一“形象工程”。  高新区显然不是政府的“脸面”,需要“涂脂抹粉”。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平台,它需要的是政府搭建好服务平台,创新引智引技机制,让高新区成为智力型人才聚集之地,成为高新技术研发之地,成为汇聚才智精英与高端技术的舞台。  然而,对于高新区来说,“早产儿”虽然获得了娇宠,但是,在高新区服务功能配套尚未完成之际,在国内一片开发区建设热潮中,1993年,郑州市迫不及待地在郑州东南隅开建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其产业定位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打造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重点产业园区。  高新区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当年,高新区的一干人马还拉过去,帮助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那是“兄长帮助老弟的情谊”。只是让这位人士想不到的是今天“老弟”更受到“家长”的“厚爱”。  到了1998年,政府关注的目光再次“移情别恋”。当年借国务院批复《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郑州要实施“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万~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的目标,区域经济布局东移,把郑东新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支撑动力,摆在城市与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  在郑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郑州新的产业平台再一次搭建。2007年10月,随着郑州航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郑州依托新郑国际机场建设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的梦想,开建了郑州航空港区。其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的设想,定位让人似曾相识。  这样,在20余年发展中,郑州出现了开发区四足鼎立之势。而其开发定位又难以区隔,这不免让“老大哥”高新区感到委屈。  “郑州在发展中寻找突破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把政府不太多的资源四处分散投资,难有成效。”高新区人士表述背后的潜台词是,高新区现在的发展与政府投入不足有着密切关系。毕竟,政府在当下的经济发展中掌控着话语权。  &“曲高和寡”说  高新区产业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其难以现实地担当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被功利的政府冷落不难理解    高新区被冷落,在一位长期关注高新区发展的河南省经济学家看来,与高新区发展的定位不无关系。  记者在一份高新区招商手册上读道:“(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这一定位,是高新区与其他开发区错位发展的体现,也是高新区最大的亮点所在。高新区一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  然而,也正是这一亮点,让高新区在政府资源的配置中失去了强力支撑。记者了解到,高新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据介绍,2009年,高新区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GDP、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用域外资金等4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郑州市各县(市)区第一。  目前,高新区产业格局呈现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之势。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分析,高新区这一产业结构与国家倡导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相吻合。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引导性产业,其战略意义不遑论述,但是,战略新兴产业毕竟是经济发展中的“预备队”,它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冯德显的观点,获得了政府投资的印证。前不久,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被作为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并将被描绘为“下一个四万亿”投资图谱。  今年年初,郑州市政府发布了《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勾勒的力争到2015年有所突破的六大新兴战略产业尽在国务院规划的七大产业之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产业等六大产业内容,也正是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目标所在。  “高新区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发展定位,就与战略支撑产业有着一定的距离。在政府培育经济的驱动力量中,只有战略支撑产业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现实的发展,而依靠战略新兴产业还不现实。”冯表示。  在《实施意见》中,郑州勾画的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分别为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这三大支撑产业已经成为拉动郑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比如汽车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等。  “高新区的产业定位曲高和寡,虽然有的已经形成生产力,但是,大多(产业规模)仍然需要下大力气培育,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之下,对于怀着功利心态的政府来说,不可能会有耐心等待。”上述长期关注高新区的经济界人士评述。  下转04版    上接03版    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也是如此。  在高新区目前的发展态势下,政府还应该在产业平台与服务平台建设上寻找突破口,真正把高新区打造成河南高端人才的汇聚之地、高端技术的研发之地、高端产业的集聚之地。      高新区的失落,还有国家对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优惠“失宠”的因素。  “现在,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向以产业优惠为主、以区域优惠为辅转变,原本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所专享的15%税率变成普惠政策,只要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享受。”高新区创业中心副主任王志源表示。  但是,优惠政策不再关照高新区,对于王志源来说,并非是高新区发展的大问题。他认为,高新区招商过来创业的中小企业,它们对优惠政策本身就不太敏感,“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更敏感”。  现在,高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贴心服务”。  “中秋佳节到了,我们创业中心的10余名工作人员都会向各自分包的50余家企业群发短信,向企业家们送上节日的祝福。”9月19日,王志源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他将要向他分包的企业家发送的短信内容。  目前,高新区创业中心共有入驻企业500多家。“在这里,我们能够做到企业经营的事是企业的,企业经营以外的由我们来做。企业可以专心经营,不受外人打扰。”王表示。  为企业做好入驻服务,已成为高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高新区打服务牌,原因不仅在于失去了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而且还有正在失去土地要素等招商优势的因素。据了解,高新区的工业用地价格高达一亩50万元,而且土地供应越发吃紧,这让高新区在招商竞争中失去了优势。  高新区走中小企业孵化之路“是被逼的”。高新区一位人士表示。  比如创业中心,本来是一个很虚的牌子,甚至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的,当初租房办公,现在做成了实体,入驻企业达500余家,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成为高新区的一大亮点。  知情人士表示,像海马汽车、富士康等一批大项目入驻郑州之前,高新区都曾与他们接触,可是,在竞争中高新区落败了。  “现在,高新区正在全力争取新三板的试点单位工作,我们势在必得。”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崔威向记者表示。  “眼下,可以看作是公司上市前的‘静默期’,我不能告诉你高新区准备了多少家公司挂牌新三板,主要原因是现在竞争很激烈,我们的准备工作要保密。”张出言谨慎。  据介绍,目前,全国54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共有20余家参与竞争新三板的试点工作。而高新区已是万事俱备,“只欠牌照”。据业界传言,一说新三板试点出炉时间表为10月底,一说是年底,但是到目前证监会一直沉默,会不会如创业板一样十年磨一剑不好说。知情人士透露。  高新区在新三板试点工作上的态度决然,显示出高新区在强化服务上有着更清醒的认知。  据介绍,高新区对新三板试点的积极争取,就是为了促进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未来新三板更是上市资源  “新三板”突围  在优惠政策牌也失效的条件下,主打服务牌已成为高新区谋求发展的唯一竞争力,突围“新三板”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的孵化器和蓄水池。  “企业通过新三板能够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新三板对于高新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融资气候,如果你这个区有新三板能够融资,而其他开发区没有,你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显然,这也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一大竞争优势。”上述人士分析。     发展战略支撑产业是现实选择  除战略新兴产业之外,走战略支撑产业发展之路,对接郑州工业技术与市场,是高新区现实的做大产业规模的选择&    打服务牌,让高新区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不过,高新区产业“要大不大、要高不高、要新不新”的尴尬局面如何破解,仍然是一个难题。  2009年以来,高新区历经数年孵化的企业辉煌科技、汉威电子、豫金刚石等多家上市公司分别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让高新区成为代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最显性体现。  “(上市公司的培育)是高新区走内涵式发展的典型表现。”王志源表示,“高新区两税收入增长的质量与速度在郑州市各县(市区)名列前茅也是一个实证。”  但是,内涵式增长的道路是艰辛的。  王志源表示,在创业中心孵化的企业,有大约一半难以存活下来,三年之后能够顺利走进高新区内的软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及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区的更少。  郑州畅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过孵化逐步成长起来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冯献华告诉记者,2003年来创业中心创业时,仅有两人,租了40平方米的厂房,开发的产品系铁路机务系统增值服务产品。7年过去了,他的团队已有70来人,拥有了2000多平方米的物业。  可是,虽然公司有了成长,“但是,公司遇到了增长的瓶颈期,不仅是我的企业,还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是如此。”冯献华颇为苦恼。  仅仅依靠单一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成长起来的小企业,缺失了技术团队建设、缺少了后继研发产品的支撑,缺失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团队建设,这些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迈进的道路不会平坦。  “这至少说明高新区在投融资环境建设上还有欠缺。”上述关注高新区发展的经济学家表示。  据了解,高新区已有河南省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郑州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投融资机构。  “不过,真正在创业种子期敢于投资的风险基金几乎没有,当然,这其中,也有产品质量与市场前景等因素制约。创业公司往往在初期最希望获得资本与公司治理的合理安排,恰恰在这时,资本是缺位的。”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则认为,除了高新区内的投融资机制亟待完善,其内部微循环也需要转型。比如,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管理机制能否更为接近市场,创设一个技术型的领导团队,从管理上让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一种更加科学的技术成长环境。  高新区还应该创设一个免税环境,把那些“吃政策补贴”的假高新技术公司剔除出去。在采访中,高新区一家企业老总这样建议。  官学研产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仍然欠缺。虽然高新区内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四所大学,高新区除    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结合紧密一些之外,真正发挥学院的研发力量仍然需要更进一步。虽然高新区建设了创新型科技园,尝试着企业与大学紧密联系的合作模式,试图打通研产之间的屏障。但是,高新区要想迅速做大自己,摆脱目前“要大不大,要高不高,要新不新”的困境,“高新区要与郑州工业结构接轨,放下架子,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降一个层次,发展战略支撑产业,比如先进制造业,与郑州市近期工业发展目标相对接,才有可能做大自己的产业规模,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与技术优势”。冯德显分析。  事实上,高新区也正在向这样的方向努力。比如格力空调、台湾友旺手机等代表先进制造业的企业入驻,就是一个显性的信号。&     腾飞动力何来?&  高新区作为先导性产业开发区,政府的扶持仍然离不开,这需要政府有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智慧与艺术。这仍然是高新区腾飞的动力源泉    事实上,高新区对自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位发生过疑问。  “高新区最适应发展工业,因为这里有电力、热力与水力资源,这里与郑州西部的荥阳、上街、巩义等工业重镇相接。”高新区一位人士到现在还在反思高新区的定位。  他对眼下高新区发展“被遗忘”的解释是:“政府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战略布局,先发展哪里,后发展哪里,肯定有自己的考虑。”  可是,“政府做事不能像猴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上述关注高新区发展的经济学家表示。  高新区作为郑州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重点,其发展的前景如何,关乎未来郑州市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眼下,国内区域经济的竞争起跑线本来就不在一个档次,郑州在未来区域经济竞争中,如何实现“弯道超越”,这是一个战略性课题。  记者在《实施意见》中看到,郑州市实施的五大产业板块布局中,以高新区为首的高新技术产业是郑州着力发展的重点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作为先导性产业,政府的扶持仍然离不开,这需要政府有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智慧与艺术。  政府仍然要在高新区的平台创设上下大工夫。特别是在“高精尖”产业的引导上,要从现有的产业优势中筛选优势产业与优势企业,把优势企业做成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效应,这样,高新区的发展就走上了健康道路。上述经济学家认为。  张崔威的招商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张介绍,他多次到昆山招商,看到了这里的IT产业非常发达,而昆山在招商中采取了龙头带动的策略,先把全球知名的IT生产商龙头企业请到昆山来,这样,这些知名生产商的配套企业也就跟着来了,“有了龙头企业,就有了产业链,招商的成效就会突显”。  王志源对高新区的发展信心十足,他表示:“高新区正处于腾飞的前夜。”只是,他没有告诉记者,高新区腾飞的抓手与动力何来。    郑州新增区情况一览    名&&称&&&&&&&&&&&&&&&&&&&&&&建设时间&&&&&&&&&&&&&&&产业定位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安全、新能源、仪器仪表、生物制药、超硬材料等国家郑州经济开发区&&&&&&&&&&&&1993年&&&&&&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郑东新区&&&&&&&&&&&&&&&&&&&&&&2003年&&&&&&&&&&&&&&金融、保险、会展物流、文化及商业&郑州航空港区&&&&&&&&&&&&&&&&&&2007年&&&&&&    航空物流、IT产业研发、商业贸易、休闲居住、航空器材、相关零部件制造加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出口加工等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当前位置:>> >>
昆明高新区良好的政策支持让企业扎根“高新”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内容分类
高新区在园区建设管理、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和产业组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家以及省市政策的支持下,出台了适合该区发展的《招商引资政策汇编》,使已进区的生物制药企业尽快做强做大、新进区的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同时向“特色招商”转变,充分发挥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昆明生物多样性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的资源配置作用。深入调研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企业家联系机制这一互动平台,及时获取企业家需求和企业拓展方向,积极培育招商载体。
目前,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产业基地”、云南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制药产业化基地”、云南腾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化品及中成药生产基地”、昆明盛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疫苗基地”、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射用灯盏花素及抗癌药品生产基地”项目已进入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施。(张丽采编)
 发表评论:    笔名: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
技术支持: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邮编:100731
技术支持电话:86-10-
传真:86-10-
业务咨询电话:86-10-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高新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