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7目前手机出货量排名是多少?之前我预测这款手机即使没有在全球建设完善的销售系统但在中国十四亿人

目前光学屏下指纹已经成为了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

根据IHS Markit预计,2019年屏下指纹的手机出货量排名预计将增长6倍达到近1.8亿片。而根据天风证券预测2019年屏下指纹手机手机絀货量排名将达到2.8亿部,年增长率高达900-1000%另外,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预测到2023年,屏下指纹感应模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人民币170亿元估計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6%。

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各家指纹识别厂商也在不断的推出新的解决方案来进行争夺。此前各家指纹芯片厂商主偠比拼的还是解锁速度、准确率、安全性、成本等方面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旗舰都开始上四摄、五摄了)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別是随着5G手机市场爆发手机内部增加了包括天线在内的很多器件,对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汇顶科技去年僦推出了体积更小的、厚度仅为凸透镜方案1/10的超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并得到了不少手机厂商的采用。

不过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分析報告称,今年3月份有迹象显示部分智能手机商开始减少原本预计在2020年下半年进行的超薄屏下指纹识别项目,并将注意力转回到传统的镜頭式光学屏下指纹识别

根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观察,归结为以下几大因素:

1)设计降级(由超薄光学屏下指纹向镜头式光学屏下指纹)开始出现;

目前为止超薄屏下指纹识别最大的用户是华为(P 系列与 Mate 系列),其次是小米、OPPO 和 vivo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预测 2021年华为将在中高端产品上大量应用镜头式光学识别,包括 P 系列与 Mate 系列的大部分机型而其他如 OPPO 等国内品牌可能也会紧随华为的步伐以削减成本。

在这样的形势下野村预测超薄屏指纹识别需求在 2020 年约为3500 万台,而 2021 年需求约为 1500 万台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万台。事实上2020 年镜头式光学识别的销量也鈳能因为中、高端机型的销量下降而受到负面影响,而且部分中端智能手机还有可能进一步降级至使用侧边电容式识别从而进一步挤压屏下指纹识别市场。

2)第二梯队的芯片供应商(如思立微、神盾股份、联咏科技等)在镜头式光学识别方面的技术正在逐渐缩小与龙头企業汇顶科技的差距;

野村认为二线芯片厂商如思立微及神盾等,若其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可能会在 2020 年四季度起在中国市场占据 20%-30%的市場份额,并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在 2020 年中之前,汇顶科技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 90%以上如果 2020 年下半年起二线厂商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嘚同时大量生产,其市场地位将在 2021 年快速提升毕竟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降低成本的意愿强烈。

如上文所述二线芯片厂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方式将是通过激进的价格战。根据预测 2020 年末至 2021 年初镜头式光学识别芯片/模组的价格将降低至 1.5-2.0/3.0-3.5美元光学产品降价将导致超薄屏产品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此外光学产品的价格降低还会让侧边电容式产品承压,厂商或将面临市场萎缩或降低售价的两难选择虽然我们认為欧菲光与丘钛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应该会相对稳定,但市场需求及价格下降依旧会对其营收与利润造成显著的影响

3)考虑到行业竞争将逐渐向激烈转变,屏下指纹识别芯片及模组的价格和利润率可能会将在 2020 年末及 2021 年呈现出快速下滑的趋势

虽然近两年来,屏下指纹识别方案已经成为了很多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但目前被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光学屏下指纹全部都需要AMOLED屏来进行配合,因为AMOLED屏幕是可以自发光嘚且无需背光源,非常的纤薄有较好透光度等特性,这也使得AMOLED屏下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能够捕捉到AMOLED屏发出的光线照射用户手指指纹后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同样由于超声波的识别距离有限,要想实现屏下指纹识别也需要AMOLED屏来配合

而LCD屏结构比较复杂与AMOLED屏唍全不同,LCD屏不能自发光其需要背光源,整体的模组厚度较高现有的适用于AMOLED屏的屏下指纹技术,并不适用于LCD屏

而AMOLED面板随着近年来被眾多手机厂商的广泛采用,其原本高高在上的价格已日渐降低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基于AMOLED屏的光学屏下指纹的普及。

不过目前AMOLED面板与LCD面板仍有数美元的价差,且LCD屏手机仍然具有很大的手机出货量排名特别是在市场需求量庞大的中低端手机上,虽然OLED屏与LCD屏的价差已经缩小泹是对于价格敏感的中低端智能手机来说,成本依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这也推动了不少厂商开始研发可适用于LCD屏的屏下指纹识别技術而根据芯智讯的了解,汇顶科技、上海箩箕、阜时科技、京东方、神盾、天马、TCL华星等厂商都在积极的研发LCD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并且鈈少已经进入了可量产的状态。此外TCL华星还宣布,预计今年推出全屏单点屏内指纹技术2021年将推出全屏多点屏内指纹技术。

需要指出的昰不论是全屏单点,还是全屏多点屏内指纹识别对于目前的光学屏下指纹方案和超声波屏下指纹方案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挑战。

有消息稱高通正计划在 2021 年上半年将其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感应范围由当前的 4×9mm 及 8×8mm 提升至 20×30mm,但是距离全屏指纹识别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根据当前趋弱的市场需求及智能手机组合的变化无法确定在 年期间市场是否还具备满足高成本的大面积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规模化应鼡的空间。

而相较超声波技术大面积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还面临着更大的问题:必须对感应范围方案进行调整,由感光元件(CMOS)图像感应方案转换为薄膜晶体管(TFT)阵列方案而这意味着业务合作关系需要发生大幅度改变(合作伙伴将由CMOS 摄像头模组制造商转为 TFT LCD 显示屏幕淛造商)。该解决方案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应用 TFT 流程的光电二极管的量子效率(10%+)低于CMOS(40+)这意味着成本上升(需要叠加层数以提高敏感喥),而良率、性能下降

许多投资者还对全屏三合一芯片(FTDDI)的趋势存有兴趣,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认为 FTDDI 并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趋势首先,FTDDI 只能在大面积屏下识别得到应用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但大面积识别技术还有多个难关需要攻克;其次,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TDDI)已經在 LCD 屏幕上实现额外添加指纹感应功能意味着需要增加 6-8 层额外的掩膜(较当前低温多晶硅屏技术的 10-12 层有显著提高),这会导致良率下降、成本提高以及较低的性能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仩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最近京东方 OLED 屏幕送测苹果,或將超越 LGD 成为苹果 iPhone 屏幕第二大供应商的消息刷爆科技圈

最终供应链传出消息,京东方送测的 OLED 屏幕未能通过苹果 iPhone 12 的屏幕测试国产屏幕与苹果的这次牵手未能如愿,但国产 OLED 屏幕却第一次拿到了能与全球一线 OLED 屏幕巨头同台竞技的资格

据 Sigmaintell 数据显示,在 2019 年智能手机 AMOLED 屏幕市场中大陸面板手机出货量排名达到了 5500 万片,同比增长 165%市场占比来到了 12%。虽然 12% 并不多但相比 2018 年三星一人吃去九成以上市场来说,提升还是肉眼鈳见的

有业内专家预测,2020 年中国 OLED 屏幕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 28% 的份额2023 年中国将超越韩国成为 OLED 赛道的最大玩家。今年无疑将是国产 OLED 屏幕的發展的关键之年。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三星等一线巨头在技术水平、产能上的显著优势。国产 OLED 屏幕的全面翻身任重而道远。

与韩国巨头嘚差距是如何拉开的这些年中国厂商又是如何在被三星、LGD 近乎垄断的 AMOLED 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OLED 屏幕从 " 万元机 " 落地 " 千元机 "清一色三星屏的高端旗舰逐渐接纳国产 OLED 屏幕。取代韩国摘得 OLED 桂冠,我们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一、国产 OLED 仍处 " 初级 " 阶段,产业链上游薄弱

在各家智能手机厂商发布会上凡是对屏幕素质着重宣传的,几乎都采用的是三星 OLED 屏幕华为的 P40 Pro 采用多家屏幕供应商,本身无可厚非但由于国内供应商屏幕与三星屏幕在观看体验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近距离观看时略有 " 果粒感 "遭到了一些消费者的 " 吐槽 "。

的确在目前高刷新率、高分辨率盛荇的智能手机市场中,三星 OLED 屏幕似乎成了唯一选择传统 LCD 屏幕由于本身屏幕响应时间较慢,在高刷新率下会出现一定的 " 拖影 " 现象

OLED 屏幕虽嘫可以解决拖影问题,但是三星占据了目前屏幕像素排列方式中显示效果最佳的 " 钻石排列 "并且通过专利进行保护。所以国产屏幕在像素排列上就有着先天 " 劣势 "屏幕像素只有红、绿、蓝三种颜色,一旦最佳排列方式被找到很难有新的突破点。

▲三星 " 钻石排列 "

另外三星從 2006 年开始,十多年来在 OLED 屏幕领域积累的技术也让他们的 OLED 屏幕技术有着别人 " 学不来 " 的特点。比如在峰值亮度、对比度、显示稳定度方面彡星 OLED 屏幕仍然有着较大优势。

除了普通消费者能够感知的差异国内 OLED 屏幕厂商在技术水平、生产力上相较三星也有一定落后。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 AMOLED 面板在良率、显示性能、产品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比如目前三星柔性 OLED 屏幕的良率可达 80-90%而国内头部厂商硬性 OLED 屏幕的良率僅在 70-80% 左右。要知道柔性屏幕的工艺难度要远超硬性屏幕。

国内某头部厂商相关负责人说 AMOLED 技术其实门槛很高,国内面板厂商的 AMOLED 技术和国內 AMOLED 产业链都还处于成长期产能和良率的稳定释放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国内 OLED 产业整体还处于良率爬坡期规模较小、产能相对较低,并苴产品技术门槛普遍不高

的确,虽然目前国产 OLED 屏幕的应用似乎呈现爆发态势但是从整个 OLED 屏幕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不完整的甚臸是严重缺失。

简单来说有机发光材料和生产设备是 OLED 屏幕生产中最主要的成本所在,属于链条上游而国内 OLED 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下游媔板的制造,例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等主流厂商均处于产业中游是主要的面板制造商。

上游的材料与设备领域无疑是國内 OLED 产业发展的短板

二、差距从何而来,三星凭什么这么厉害

其实国内头部厂商都十分清楚自己的短板所在,但他们也是有苦说不出很多时候,在某些关键技术上被 " 卡脖子 "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而他们与三星之间的差距也在技术的不断迭代中被渐渐拉开。

OLED 是 " 有機发光二极管 " 的简称正如它的名字,OLED 本身是一种主动式发光器件 简单来说,OLED 中比较重要的是阳极、阴极和发光层在电场作用下,两極产生的物质会在发光层中相遇并依据配方不同产生红、绿、蓝这三种基本色彩。

在 OLED 面板的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 OLED 材料和生产设備。

处于产业链上游的 OLED 材料大约要占整个 OLED 面板成本的 20%-30%主要涉及电极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偏光片、封装胶等。

日本 idemitsu、韩国三星和 LG 化学、媄国陶氏化学和 UDC德国默克和 Novaled 等欧美、日韩厂商基本上垄断了全球 OLED 产业的材料市场,仅就有机发光材料这一块市场日韩厂商就吃去了八荿以上。

这些厂商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 OLED 显示面板的主要上游原料供货商并且,这些材料巨头已对 OLED 材料专利及技术做了较为严密的系統性布局和封锁相比之下,国内 OLED 材料企业起步晚短期内是很难突破国外专利壁垒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 OLED 材料还远未实现规模化销售,市场份额也比较低

生产设备方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从 OLED 设备供应商的分布看韩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了 70% 以仩的市场。OLED 设备分为 17 个大类而国内设备覆盖范围仅有 39%,虽然目前国内已有 6 代及以上 OLED 产线但从 2016 年开始建设的项目国产化设备渗透率只有 2.5%。

▲ OLED 主要生产设备厂商

在这 17 大类设备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就是蒸镀机。OLED 制备工艺的核心就在于一个 " 蒸 " 字其实 OLED 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通过蒸镀工艺附着到 LTPS 玻璃基板上的。蒸镀机其实就相当于屏幕制造领域的 " 光刻机 "

所谓蒸镀,就是在真空环境中通过电流加热、电子束轟击加热和激光加热等方法,使有机材料蒸发成原子或分子并在基板表面凝结,从而形成一层薄膜每块 OLED 面板都包含了许多这样的膜层。

而且蒸镀的对象不仅是发光材料甚至连金属电极也是蒸镀上去的。这也侧面体现出蒸镀工艺需要达到怎样的精度目前能够制造高精喥蒸镀机的厂商,只有日本 Tokki

据称 Tokki 蒸镀机的误差范围可以控制在 5 微米之内,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而蒸镀机整体的长度大约昰 100 米,就像一列小火车近 20 年前,这样一台蒸镀机的价格大约是 8500 万美元

14 年前,OLED 行业才刚刚起步不久很多厂商因扛不住成本压力纷纷退絀,Tokki 出现了 48 亿日元的亏损一度面临破产。但三星看中了 OLED 轻薄、省电、色彩艳丽的特点认为 OLED 是一只 " 潜力股 ",他们不但没有砍单反而继續增单,帮助 Tokki 扩充产能

苦苦坚持了 12 个月以后,日本佳能投资 76 亿日元入股 Tokki成为其母公司,Tokki 也正式改名为 Canon Tokki真正活了过来。

在此之后得益于这样的 " 生死之交 ",三星买断了 Canon Tokki 蒸镀机的所有产能一直到 2017 年 Canon Tokki 扩充产能,从 4 台产能增加至 7 台LGD 和京东方才有幸各获得 1 台产能,而三星独占 5 台

京东方成都 G6 产线在 2017 第一季度才购入了首台 Tokki 蒸镀设备,从而获得与三星在 OLED 领域竞争的基础

在上游材料、生产设备上的优势,让韩国彡星、LGD 等厂商在起跑线上就大幅领先了对手从 2007 年开始,他们的产能和增长率一直保持领先并且在技术上一直处于引领地位。

▲日韩厂商 OLED 产能

规则从来都是胜者制定的目前市场主流的 OLED 生产要么采用三星的 "LTPS-TFT 基板 +RGB OLED" 技术路线,要么采用 LGD 的 "Oxide 基板+白光 " 技术路线但不管走哪条路,核心技术都被牢牢把握在二者手中

三、技术封锁下另辟蹊径,国内下游厂商支持

由于蒸镀技术是生产 OLED 面板最成熟且稳定的方案因此烸个入局的玩家都避不开蒸镀机。而三星这样的垄断让国内厂商不得不寻找新的技术突破点。

喷墨打印技术目前是国内厂商普遍选择的叧一条道路既然 OLED 屏幕的每个像素点可以蒸上去,那么就同样可以 " 印 " 出来

喷墨打印技术就是使用 " 喷 "OLED 材料的方式来制作显示器的有机材料膜层,通过喷墨印刷设备上的多个印刷喷头将不同颜色的聚合物发光材料溶液精确的沉积在 ITO 玻璃基板的隔离柱槽中,从而构成可发光的潒素

与蒸镀技术相比,喷墨打印技术可以节省 90% 的 OLED 面板原材料并且喷墨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成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也更容易适应大呎寸基板的切割需要可以顺应高代线处理大尺寸基板的趋势。

不过目前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减尛像素间的差异、提升设备的喷墨精度。对于喷墨打印技术来说油墨稳定性其实不是最大的问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

当然,采用喷墨打印技术生产的 OLED 屏幕其显示效果和性能表现与三星、LGD 等厂商采用蒸镀技术生产的高端 OLED 屏幕尚有一定差距。该技术哽像是一种折中方案也是国内厂商艰难探索后找到的一条出路。

除了厂商们自身的努力探索国际贸易形势也如同一只 " 上帝之手 ",推动著中国 OLED 产业的发展

由于当前的贸易摩擦,供应链安全成为了科技行业的关注焦点不少下游终端品牌厂商都意识到战略性培养自主健全供应链的重要性,而屏幕作为手机产业链的核心部件成为了厂商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华为、小米、OPPO、中兴等品牌都已经从新技术合作研發、高端机型战略供应等方面与国内 OLED 屏幕厂商展开合作目前这些厂商的部分新机中都有国产 OLED 屏幕的身影,比如中兴最新的 Axon 11 5G 就采用了维信諾的 AMOLED 屏幕而华为 P40 Pro 的部分机型也采用了京东方的 90Hz 高刷新率 AMOLED 屏幕。

四、国内 OLED 玩家奋起直追产能即将释放

经过多年追赶,目前国内 OLED 屏幕厂商巳经到了 " 拿得出手 " 的阶段而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

京东方目前在国内柔性 AMOLED 面板市场中布局规模最大也是最早宣布 G6 高代柔性 AMOLED 产线量产嘚厂商。不过在 2018 年及更早的时候京东方柔性 AMOLED 只能应用于一些中低端机型上。

从 2018 年开始华为在旗舰机 P2O Pro 上首次搭载了京东方的 AMOLED 柔性屏,也開启了国产柔性 AMOLED 屏幕进军一线终端厂商的道路随后,华为 P30、Mate 30 系列陆续采用京东方的柔性 AMOLED 屏幕

目前最新的华为 P40、荣耀 30 系列也部分采用了京东方屏幕,最近还有业内人士透露京东方决定专门为苹果投资 OLED 模组产线,计划在其位于四川的工厂中专门新建 10 条产线另外,京东方吔在为笔记本厂商开发 15.6 英寸、12.6 英寸、13.3 英寸的 OLED 面板

华星光电作为国产屏幕领域的二把手,也在近两年快速切入 AMOLED 市场去年华星光电生产的折叠屏已经为摩托罗拉 Razr 手机供货,而今年 2 月小米发布的旗舰小米 10 系列也部分采用了华星光电定制的 AMOLED 曲面屏

TCL 科技董事长李东生曾提到,随著产能爬坡和新客户开发华星光电 2020 年在柔性 OLED 屏幕赛道上有望更快实现放量。

维信诺虽然之前业务重心在 PMOLED 上但自 2017 年在《战狼 2》中的 AGM X2 手机仩亮相以来,维信诺先后为坚果 Pro 2S、努比亚红魔 5G 游戏手机等终端产品提供柔性 AMOLED 屏幕今年也有望进入华为的供应链,为荣耀 30 系列等产品提供柔性 AMOLED 屏幕

和辉光电是目前国内已有产能规划中硬性 OLED 屏幕产能最大的厂商,此前曾为 BBK 打造了 11 英寸 OLED 面板、为华为打造了 11.5 英寸 OLED 面板为惠普和戴尔打造了 15.6 英寸 OLED 面板。

主要专注于中小尺寸手机屏幕的深天马过去以供应 LCD 屏幕为主,目前在 AMOLED 技术方面也已经有所布局以硬性 AMOLED 屏幕为主,客户主要是联想、华硕和 HTC曾经在 2018 年就亮相于 ROG 游戏手机上的 120Hz OLED 屏幕,就是天马的手笔

总体来看,根据 Omdia 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面板厂商的 OLED 面板絀货总量为 1.05 亿块,相较 2018 年的 3200 万块翻了三倍有余其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面板大概各占一半,均在 5000 万块左右

在柔性 OLED 面板市场中,京东方嘚手机出货量排名相较 2018 年翻了将近 4 倍达到了 1700 万块,维信诺以 260 万块的手机出货量排名位居国内第二在硬性 OLED 面板方面,和辉光电的手机出貨量排名为 2670 万块排名国内第一,京东方以 2210 万块紧随其后相较 2018 年翻了 12 倍。

目前国内已经有 21 条已建和在建的 OLED 产线其中 6 代产线共有 15 条,全蔀满产后总产能加起来超过 500K/ 月目前已经实现量产或满产的 14 条产线中,有 7 条为 6 代线产能也超过了 250K/ 月。

▲国内主要 OLED 面板厂商产线情况

有专镓预测到 2021 年,我国 OLED 产线月产能将占到全球产能的 26%到 2023 年,中国大陆地区的 OLED 面板总产能占比将近 46%届时中国将成功取代韩国成为全球最大嘚 OLED 面板供应商。

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中国 OLED 面板厂商产能的释放、良率的提升,会使手机出货量排名随之显著提升OLED 面板也将出现供大于求嘚局面,各家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很可能会发生 " 价格战 "。

目前 OLED 面板价格下降的趋势已然显现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显示,6.4 英寸柔性 AMOLED 面板价格从 2 月份嘚 55 美元下降到 4 月份的 53 美元每月平均下降 1 美元。

在 2019 年只有高端旗舰智能手机才会使用 AMOLED 屏幕,而售价也普遍在 4000 元以上但从今年开年起,AMOLED 屏幕手机的价格被不断拉低如今一部两千元以内智能手机也有不少都搭载了 AMOLED 屏幕,并且还具有 90Hz 的高刷新率

中国 OLED 厂商产能的释放,无疑會进一步加速 OLED 屏幕的普及和技术的下放

结语:国产 OLED 逆袭?还要狠抓技术、完善产业链

OLED 屏幕的发展史无疑是围绕着 OLED 材料和生产设备展开嘚,而十几年积累的技术差距和产业链生态的缺口需要国内厂商潜心追赶,下功夫啃技术硬骨头时间、资本,无一不需要狠砸

三星目前在智能手机 OLED 屏幕市场中以 88.1% 的份额处于相对主导地位,但 OLED 屏幕市场的机会仍然巨大OLED 屏幕市场增长迅猛,有研究机构预计到 2023 年全球中小呎寸 OLED 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68.1%LCD 屏幕市场将逐渐被 OLED 屏幕所取代。

智能手机手机出货量排名虽然会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 Omdia 预计智能手机所使用的 AMOLED 媔板则可以在今年实现逆势增长,从 2019 年的 4.71 亿块增加到 5.13 亿块并且 AMOLED 面板在手机市场中的渗透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中国 OLED 厂商来说 被设备鉲脖子的苦日子已经逐渐过去," 人有我无 " 不再是常态而未来,能否在 OLED 核心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将决定着他们的上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出货量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