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起名字巨头们的公司名字是怎么来的?

科技巨头们的公司名字由来 - 推酷
科技巨头们的公司名字由来
为什么Nike(原名为Blue Ribbon Sports)叫Nike?因为它的本意是一位司胜利的希腊神祗。这比Blue Ribbon Sports要好听多了。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科技巨头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 Samsung 这是个很直接的名字。Samsung这个单词在韩国意思是“三星”,代表的是“巨大,众多,强力”(就像夜空中的星星)。 三星的初代产品包括鱼干,蔬菜,面条和水果等,但后来它一直在丰富自己的产品线。现在三星最为人熟知的是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但其实三星也踏入了太空,保险和金融业等等。
历史上1938年到1993年的三星商标都有三颗星星的标志。自1993年起,三星开始使用现在的商标,sans-stars。 Nokia
大家都知道诺基亚目前在手机市场的境况,很多人也知道其实它也并不是靠电子产品起家的。 实际上,在1865年,它的第一条产品线是在芬兰Tammerkoski Rapids的一家木浆作坊。1868年,为了使用更好的水源,在几英里外的Nokianvirta河岸边的Nokia镇上开了另外一家作坊,这就是1971年诺基亚名字的由来。很明显,在19世纪的时候注册商标还是很容易的事情。
1967年,它注册了正式的名字:诺基亚公司,下属有5个行业:橡胶,电缆,伐木,电子和发电。今天,随着它的部分产业卖给了微软,还剩三个:诺基亚网络,HERE地图和诺基亚科技。 Apple 在如下视频中,年轻的乔布斯解释说一开始的时候公司建立了一个“虚构的商业性名称”档案。里面有一些像是“矩阵电子”之类的名字,但是“苹果电脑”最终胜出。 那么,为什么是苹果呢?乔布斯的原话是:“部分因为我很喜欢苹果,部分因为在电话簿里面苹果(Apple)排在雅达利(Atari)之前,我曾经在Atari工作过。”2007年时,“苹果电脑”去掉了“电脑”二字,只剩下“苹果”。
很明显,这成功了——苹果现在是全球的权威集团,而雅达利则早已退出硬件游戏界很久了。小福利:雅达利的名字来源是一个日本词汇,意思是“命中目标”。 LG 和很多其他公司一样,LG一开始不叫LG。在1958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为发展电子产业成立了GoldStar公司。
当时它有一个姐妹公司叫做Lak-Hui(英语Lucky的意思),于是“Lucky Goldsatar”就诞生了。这很明显是LG的来源,同时也与其品牌口号“Life‘s Good”的缩写相合。1995年,Goldstar公司正式采用LG作为其商标。 HTC 很多人会告诉你HTC代表High-Tech Computer(高科技电脑),以前是这样,但是其实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个原因。 1997年H.T.Cho和Cher Wang建立了公司,两人决定用他们名字的首字母来做公司名字,也就是HTC。(HT来自 H.T., C来自Cher.)
此人是Cher Wang
不过有时候大家都觉得公司其实是以H.T.Cho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 Spotify 这个很有意思。虽然起步于瑞典,Spotify在瑞典语里其实不代表任何意思。 某天创始人Daniel Ek 和Martin Lorentzon坐在一起苦思冥想公司的名字。突然有个提议里的某个单词被听成了“Spotify”,这个名字就在他们脑海里生根了。 然后俩人Google了一下发现没人用,域名也没人注册,于是他们果断出手,余下不表。
Spotify当年在斯德哥尔摩的总部
随着公司的壮大,大家日益觉得需要为Spotify编一个高大上的故事。“要是承认名字是这么来的真有点囧,于是我们说其实Spotify来自SPOT(发现)和IDENTIFY(辨认)。”Ek这么说。 Sony SONY来源于拉丁文和英语俚语的有趣混合。具体点说,它来自拉丁文“Sonus”(声音)和英语“Sonny”(年轻有为的人)。 不过,这可不是本来的名字。1946年成立时,它以东京Tsushin Kogyo K.K命名,叫做东京电子通讯工程公司,或者Totsuko。不过当时只是一个科研公司。
索尼的G型机
1947年它发布了第一款产品“电子扩音喇叭”,1950年又发布了第一款录音机“G型机”。我们普遍认为,在此之前它们失败了6次(ABCDEF型,这是搞笑的,G其实代表government)。 20世纪50年代,公司想要走向世界,但是TTK的商标被注册了。于是通过结合“Sonus”和“Sonny”,Sony诞生了,这个商标从未曾被使用过。 Nintendo 任天堂可比其他公司狡猾多了,因为你可能从来都不知道它的真正意思。 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它来自日语“把运气交给命运”的直译。 不过,Florent Goreges所著《任天堂历史()》里称这是不对的。真正来源是公司19世纪曾发行的一款纸牌游戏“Hanafuda”,意思是“花朵纸牌”。 那么问题来了,这和Nintendo有什么关系? 书中说,公司想要发行一系列廉价纸牌,并命名为“tengu”(天狗),就是日本神话故事中大鼻子的恶魔。 而鼻子一词在英文里和花朵是一样的,都为Hana。Nintendo的意思就是“花朵纸牌的神庙”,而去大阪和京都的游客如果想赌博的话就会揉自己的鼻子。
另据报道,即使是公司创始人的孙子Hiroshi Yamauchi也不知道此名字背后的真相,但是“把运气交给命运”是一个可能的解释。 1933年Yamauchi Nintendo公司成立,1951年更名为Nintendo游戏卡片公司,1963年最终改为Nintendo公司。 Amazon 亚马逊公司差点变成“Cadabra”公司,“Cadabra”源自“abracadabra(念咒施法)”。Bezos当时希望自己的书籍零售公司能够像施了魔法一样快速壮大。 的确,1994年Jeff Benzos组建公司时它的确叫做Cadabra,但是1995年公司上线时用了名字Amazon,以世界最大的河流命名。 改名的原因?根据Jeff Bezos的传记,他怕人们把 错听成.
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名字也曾被否决。 “Bezos和他妻子一开始觉得挺好,但朋友们说这听上去有点不吉利。但是Bezos还是注册了这个域名并保存至今。”某本书这样说。 如今,你输入的话,还是会跳转到的。 Google 这个名字的起源貌似为大家所熟知:Googol,代表10的100次方。为什么呢?因为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想要运营的是庞大的数据系统。
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是:搜索引擎的最初名字叫做:“BackRub”(有“背部按摩”的意思)。为什么改名了呢?“let me google it”和”let me backrub it”相比,很明显了吧。 2004年,Edward Kasner起诉Google,他曾因写过《数学与幻想》一书而使Googol一词为人所熟知。法院根本没立案。
已发表评论数()
&&登&&&陆&&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当前位置:&&&
&&&21家科技巨头公司起名背后的故事选择圈互联网产品咨询
21家科技巨头公司起名背后的故事选择圈互联网产品咨询[更新日期:]
品牌:选择圈互联网产品咨询
运输说明:
商品数量:0
包装说明:选择圈互联网产品咨询
关键字:选择圈互联网产品咨询
经营性质:私营企业
所在区域:浙江金华市
地址:金华市婺州街558号
&&&&名字呢,可不能乱取的,万一不小心抱憾终身了呢。一般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公司了,不过大家知道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品牌名称都有什么来历么?不看不知道,一看有门道,接下来猎云网编辑君就挑选一些超大型科技公司,分享分享他们名字背后的故事。
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名字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还有句更诗意的“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依旧。”——意思是,从本质上讲,名字并不重要。它只是用来标明人或物的属性,告诉人们它是什么,显示它们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然而,在品牌和大企业的世界里,并未必如此。公司名称里需要凝聚一些个性化的,又让人信赖的东西,或者至少比选择其他名字更能带来优势。为什么耐克(原名蓝丝带体育)会叫耐克呢?因为作为胜利化身的希腊女神就叫做nike,耐克正是以此命名。这听起来可比蓝丝带体育棒多了,不是吗?
考虑到这一点,接下来跟随猎云网编辑君来看一看一些超大型科技品牌以及他们品牌名称的来由和意义。也许,这能给正在为自己的创业公司的名字苦思冥想的你,带来一些启示。
samsung(三星)
这是一个相当直接的命名方式。在韩国“samsung”这个词的意思是“三颗星”,这个词被用来代表“大,多,强”等等优点(就像传说中夜空中的星宿)。
三星最开始的业务主要是出口干鱼、蔬菜、面条和水果到中国,后来它把业务扩展到各种不同的行业。今天,它最为人熟知的是智能手机和家用电子产品,但这些年来三星还进入了航空、保险和金融等行业。1987年,samung创始人李秉哲去世,新总裁(李秉哲的儿子李健熙)定下了电子制造商前五强的宏大目标。
从1938年到1993年,每个三星logo上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三颗星。自1993年起,三星开始使用目前的logo:sans-stars。
nokia(诺基亚)
尽管令人遗憾的是,诺基亚最近宣布退出智能手机市场,但是其实很多人也知道,它并不是在电子产品领域起家的。
事实上,在1865年,它还只是芬兰tammerkoski rapids的一家木浆作坊。1868年,为了寻求更好的水源,它在几英里外nokia镇的nokianvirta河畔开了另外一家作坊。这就是1871年nokia名字的由来。很显然,19世纪后期注册品牌商标还是很容易的。
1967年,它注册了正式名称:nokia coporation(诺基亚公司),下属五个不同的行业: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随着部分行业出售给了微软,目前只剩下三个:诺基亚网络、here地图和诺基亚科技。
apple(苹果)
现在作为全球超大型科技公司,苹果显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但它也是有过一段默默无闻的岁月的。
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当时还很年轻的乔布斯解释说,一开始的时候,公司公开征集公司名称,有人推荐了“矩阵电子”之类的名字。但是“苹果电脑”最终在待选名称中脱颖而出,公司给出但书:在征集截止日期前,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苹果电脑”这个名字将成为正式名称。
那么,为什么是苹果呢?乔布斯的原话是:“一部分原因是我很喜欢苹果,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在电话簿里面苹果(apple)排在雅达利(atari)之前,我曾经在atari工作过。”2007年时,“苹果电脑”去掉了“电脑”二字,只剩下“苹果”。
很明显,这成功了——苹果现在是世界级大集团,而雅达利则早已退出了硬件游戏界。顺便说一句,雅达利的名字源自一个日本词汇,意思是“命中目标”,对于一个游戏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名字。
现在你明白了吧,这就是那些超级企业背后的故事,有没有遗漏你喜爱的公司呢?如果有,不妨告诉我们,以及那些名字背后的故事。猎云网编辑君衷心希望可以给创始人,在公司起名字的时候一些有益的借鉴。
以上内容来自于 选择圈电子商务
,选择圈电子商务行业信息发布、网站推广、网站建设、网站优化、淘宝咨询……等服务。
商家产品系列:
推荐热门产品:
同类产品推荐
好运来 先生 ()
电话: 86-6
手机: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享全网最低价!
地址: 金华市婺州街558号
选择圈互联网产品咨询相关搜索
&&&&&&&&&&&&&&&&&&&&
还没找到您需要的商机?立即发布您的求购意向,让主动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搜了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我们|疑难解答||||
|意见反馈|招贤纳士|||公司起名的学问:科技巨头名字背后的故事 _搜我们
公司起名的学问:科技巨头名字背后的故事
公司起名的学问:科技巨头名字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
&┊& 时间: 07:57:04 (7天前)
11月7日报道 (编译:Jasmine)
名字呢,可不能乱取的,万一不小心抱憾终身了呢。一般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公司了,不过大家知道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品牌名称都有什么来历么?不看不知道,一看有门道,接下来猎云网编辑君就挑选一些超大型科技公司,分享分享他们名字背后的故事,
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名字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还有句更诗意的“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依旧。”——意思是,从本质上讲,名字并不重要。它只是用来标明人或物的属性,告诉人们它是什么,显示它们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然而,在品牌和大企业的世界里,并未必如此。公司名称里需要凝聚一些个性化的,又让人信赖的东西,或者至少比选择其他名字更能带来优势。为什么耐克(原名蓝丝带体育)会叫耐克呢?因为作为胜利化身的希腊女神就叫做Nike,耐克正是以此命名。这听起来可比蓝丝带体育棒多了,不是吗?
考虑到这一点,接下来跟随猎云网编辑君来看一看一些超大型科技品牌以及他们品牌名称的来由和意义。也许,这能给正在为自己的公司的名字苦思冥想的你,带来一些启示。
这是一个相当直接的命名方式。在韩国“Samsung”这个词的意思是“三颗星”,这个词被用来代表“大,多,强”等等优点(就像传说中夜空中的星宿)。
三星最开始的业务主要是出口干鱼、蔬菜、面条和水果到中国,后来它把业务扩展到各种不同的行业。今天,它最为人熟知的是智能手机和家用电子产品,但这些年来三星还进入了航空、保险和金融等行业。1987年,Samung创始人李秉哲去世,新总裁(李秉哲的儿子)定下了电子制造商前五强的宏大目标。
从1938年到1993年,每个三星logo上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三颗星。自1993年起,三星开始使用目前的logo:sans-stars。
尽管令人遗憾的是,诺基亚最近宣布退出智能手机市场,但是其实很多人也知道,它并不是在电子产品领域起家的。
事实上,在1865年,它还只是芬兰Tammerkoski Rapids的一家木浆作坊。1868年,为了寻求更好的水源,它在几英里外Nokia镇的Nokianvirta河畔开了另外一家作坊。这就是1871年Nokia名字的由来。很显然,19世纪后期注册品牌商标还是很容易的。
1967年,它注册了正式名称:Nokia Coporation(诺基亚公司),下属五个不同的行业: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随着部分行业出售给了,目前只剩下三个:诺基亚网络、HERE地图和诺基亚科技。
现在作为全球超大型科技公司,苹果显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但它也是有过一段默默无闻的岁月的。
在一段采访视频中,当时还很年轻的解释说,一开始的时候,公司公开征集公司名称,有人推荐了“矩阵电子”之类的名字。但是“苹果电脑”最终在待选名称中脱颖而出,公司给出但书:在征集截止日期前,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苹果电脑”这个名字将成为正式名称。
那么,为什么是苹果呢?乔布斯的原话是:“一部分原因是我很喜欢苹果,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在电话簿里面苹果(Apple)排在雅达利(Atari)之前,我曾经在Atari工作过。”2007年时,“苹果电脑”去掉了“电脑”二字,只剩下“苹果”。
很明显,这成功了——苹果现在是世界级大集团,而雅达利则早已退出了硬件游戏界。顺便说一句,雅达利的名字源自一个日本词汇,意思是“命中目标”,对于一个游戏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名字。
和本篇介绍的很多其他公司一样,LG一开始也不叫LG。1958年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出于发展电子产业的需要,成立了GoldStar公司。
当时它的姐妹公司叫做Lak-Hui(英语Lucky的发音),于是“Lucky Goldsatar”就诞生了。这显然就是今天LG这个名字的来源,同时也暗合“Life‘s Good”(美好生活)这个口号。1995年,Goldstar公司正式采用LG作为商标。
现在,该公司表示,只有LG能代表公司,而不是“Life‘s Good”或“Lucky Goldsatar”。
宏达国际电子
很多人会告诉你HTC代表High-Tech Computer(高科技电脑),以前是这样没错,但是其实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个由来。
1997年卓火土先生(h.t. cho)与女士(cher wang)联合创办了公司,决定用二人姓名的首字母结合命名公司,也就是HTC。
尽管有时候大家都觉得公司其实是以H.T.Cho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并且深信不疑。但有趣的是,一次会面中,HTC某个主管在提到王雪红时,也说道:“HTC中的C,就是她名字的缩写”。
Spotify就比较有趣了,虽然是在瑞典起家,但是Spotify在瑞典语里没有任何意思。(尽管翻译依旧把它归类为瑞典语。)
某天创始人Daniel Ek 和Martin Lorentzon坐在一起纠结公司的名字。突然有个提议里的某个单词被误听成了“Spotify”,偏巧这个名字叫他们大为心动。俩人于是Google了一下,发现没有搜索结果,域名也没人注册,于是他们果断先下手为强,Spotify就此诞生。
随着公司的发展,Spotify日益普及,大家也就越来越觉得需要给“Spotify”编一个像样点的出处。Ek写道:“要承认名字是这么来的真不是一点半点的囧,于是我们编瞎话说Spotify来自SPOT(发现)和IDENTIFY(辨认)。”
SONY来源于拉丁文和英语俚语的有趣混合。具体点来说,它来自拉丁文“Sonus”(发音)和英语“Sonny”(意即年轻有为的人)的音意结合。
不过,这可不是它最初的名字。1946年成立时,它叫做东京通讯工业公司,日文音译为“Tokyo Tsushin Kogyo K.K.”,英文为Tokyo Tele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或者简称为Totsuko。当时它的使命仅仅是进行科研。
1947年它发布了第一款产品“电子扩音喇叭”,1950年发布了第一款录音机“G型”录音机。我们推测,之所以叫“G型”,是因为在此之前它失败了ABCDEF6次(当然这是搞笑的,G事实上是代表着government——这个录音机通常被用在法庭以及其他公职公务上)。
20世纪50年代,公司想要走向世界,但是TTK的商标已经被注册了。于是通过结合“Sonus”和“Sonny”,最终敲定了Sony,这个商标相当合适,并且还没有被注册。
虽然1955年就决定在产品上使用“Sony”作为logo,但直到1958年,它才正式改名为索尼公司。
Nintendo比起其他公司就狡猾多了,因为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它的真正意义。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说法被认可的,其中被广泛援引的一个说法是,Nintendo来自日语意为“leave luck to fate”(把运气交给命运)这句话的直译。
不过,Florent Goreges在所著《任天堂历史()——从花札到FC》一书里提出了异议。他写到,Nintendo的真正来源是公司19世纪后半期——确切地说是1889年曾发行的一款纸牌游戏“Hanafuda”,字面意思是“花札(花纸牌)”。
那么这和Nintendo有什么关系呢?
书中说,公司曾经想要推出一系列廉价纸牌,取名为“tengu”(天狗),就是日本民间神话故事中大鼻子的恶魔。而鼻子一词在日语里和花朵是同样的发音,罗马字母都为Hana。
因此这本书解释说,Nintendo的意思就是“花札的神庙”,而去大阪和京都的游客如果想赌博的话就会揉自己的鼻子。
有趣的是,Kotaku在书中写到,即使是公司创始人的曾孙山内溥前社长也不知道公司名字背后的真相,才会给出“把运气交给命运”这样一个解释,不过这个解释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勉强说得通。
1933年,它正式成立了一家无限责任公司:山内任天堂游戏制作公司。1951年,这家公司改名为任天堂纸牌游戏制作公司,并最终在1963年正式命名为任天堂有限公司,同年将业务延伸至电子游戏的制作,并成为互动游戏娱乐的代名词。
亚马逊公司曾经差一点就叫做了“Cadabra”,“Cadabra”源自“abracadabra(咒语)”。的初衷是希望自己的书籍零售网站能够像施了魔法一样快速壮大。
的确,1994年Jeff Benzos(杰夫·贝索斯)注册公司时它的确叫做Cadabra,但是1995年公司上线时用了Amazon这个名字,以世界最大的河流来命名。显然,贝索斯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同一般的雄心壮志。
至于改名的原因,Ann Byers所著的《杰夫·贝索斯:的创始人》这本书解释说,是因为贝索斯害怕人们把 错听成.(cadaver意为尸体)。
有意思的是,《商业周刊》的Brad Stone 所著的《The Everything Store:Jeff Ben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一书中提到, 也曾是候选名称之一。(Relentless意味持续不断的打击)
书中写到:“贝索斯和他妻子对这个名字都相当满意,但朋友们说这听上去有点不吉利。不过出于对这个名字的执念,他还是于1994年9月注册了这个域名并保存至今。”
如今,你输入的话,还是会跳转到主页的。
这个名字的起源应该是广为人知的了:Google是对Googol这个单词有意的错拼,Googol代表10的100次方或者说是1后面跟着100个零。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创始人
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想要传达一个感觉:他们可以提供庞大的数据。
公司先是于1997年9月注册了Google的域名,并在一年后,即1998年9月,正式创立了公司。
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是:谷歌搜索引擎的最初名字叫做:“BackRub”(有“背部按摩”的意思)。你能想象把这些天天见的句子里的Google 换成BackRub 么?“Let me just BackRub that for you(让我为你按摩下吧)”、“I BackRubbed it.(我来按摩一下)”什么的,你HOLD住么?
抱歉,臣妾做不到啊。
2004年,数学家Edward Kasner起诉Google,他1940年出版的《数学与幻想》一书使Googol一词为人所熟知,因此控诉Google侵犯命名权。不过诉讼最终没有成功。
微软现在可能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公司品牌,可在1975年,它在比尔·和保罗·艾伦眼里只是一丝微小的希望。
公司正式成立于1975年4月,名字来源于“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和“software(软件)”的结合。这个名字相当合适,因为当时他们正在为微型仪器与自动测量系统公司(MITS)推出的首台通用型Altair 8800做软件。
1977年,公司在日本开设了第一个国际办事处,名字叫做ASCII Microsoft。该公司随后并入华盛顿公司,更名为微软公司。
小趣闻:在微软之前,艾伦和盖茨还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制造他们开发的一款叫做Traf-O-Data的设备,Traf-O-Data是一种计数装置,专门用于搜集并分析那些小汽车的数据。尽管并没有大获成功,但是对之后的创业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这一点上来看,还是很有意义的。
很难想象人们不知道Facebook是怎么来的,除非你没看过电影《社交网络》。尽管如此,伴随着它渐渐成为社交界的,或许它也会考虑换个名字。
简言之,它最初是作为美国一些大学的学生花名册,用来让新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同学。2004年刚发布时还是thefacebook,到2005年注册时才改成了Facebook。
Mozilla基金会
1994年,美国网景公司的一个团队坐在一起为一款新的浏览器想名字。这款浏览器是用以接替Mosaic浏览器的,他们想要一个可以压倒竞争对手的好名字。最终他们找到的是:Godzilla(哥斯拉)。
这样,Mosaic加上电影怪兽,就组合成了现在的名字:Mozilla。Dave Titus于1994年设计了上面那个恐龙的图像作为logo。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的取名过程就复杂多了——最初它叫做Nupedia,是一款免费的网上百科全书,只不过是吉米·多纳尔·威尔士(Jimmy Donal Wales)广告公司Bomis的一个副产品。
然而,由于初期内容更新速度过慢(第一年只有12个词条),团队开始苦思如何加速开发过程。后来团队在使用WikiWikiWeb过程中获得了灵感(WikiWikiWeb由Ward Cunningham开发,是第一款用户可编辑网站)。Nupedia于是也开始允许用户自行编辑和贡献词条,以此招徕用户。
Wales于日上线了Wikipedia,Wiki这个名字源自WikiWikiWeb,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当时Wales到达了檀香山机场,被告知需要乘坐Wiki Wiki班车。Wiki是一个夏威夷词汇,意思是“快速”。
这个名字也很简单,Asustek,简称Asus,2009年由四名前雇员创立,Asus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天马Pegasus。
根据公司官方解释,它“象征了这种生物的力量,纯洁和冒险精神,它带领着每一个新产品飞向新的高度。”
根据凌志军所著的《联想事件》所述,1984年联想的创始人们齐聚一堂协商得出的名字是:“中国科学院电脑科技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不过,最后大家还是确定了联想(Legend)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使用了整整20年,直到2003年它将旗下的电脑品牌剥离出去,形成了独立产业,并取名为Lenovo。
这个词本身是Le和Novo的混成词,在拉丁语中是“新”的意思。
Hulu没有英文释义,不过在汉语里它有两种解释。前CEO Jason Kilar认为这两种解释都很合适。
第一个意思来自于古代中国谚语,意思是“盛放珍贵东西的器皿”,直译出来就是葫芦,一种可以掏空晒干,和其他配件一同组合成容器的植物。
Kilar说第二个意思是“交互记录”,并说“我们觉得这两个意思都很适合,和我们公司的使命高度相关。”
作为小福利科普下,Hulu在马来语里还有“逆流而上”的意思。
Skype成立于2003年,它的注册之路也相当艰辛,想要的名字几乎都被人先下手为强了。
公司前雇员Andreas Sj?lund解释说,Skype是Sky(天空)和peer-to-peer(P2P,即点对点技术)一个相当直接的组合。原本缩写应该是Skyper,但这个域名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了,于是最终敲定了Skype。
Twitter名字的由来也是广为人知的。一开始Twitter叫做twttr,灵感来自于Flickr。创始人Jack Dorsey(杰克·多西)和埃文·威廉姆斯(Ev Williams)在Odeo工作时的同事Dom Sagolla(多姆·萨格拉)说道:一开始还有人力荐“FriendStalker”这个名字。
那么为什么选择了twttr呢?
Dorsey在2009年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我们列出了许多个可以使用的名字,最后想到了‘twitch’,它的意思是“抽搐”,非常像手机震动时在桌上慢慢的感觉。但是twitch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名称,它没有画面感。所以我们翻阅字典,寻找意思相近的单词,最终找到了‘twitter’,它简直太完美了!Twitter意思是信息的短暂爆发,以及小鸟啾啾的鸣叫,这正是我们的产品想要传达的理念。”
1994年杨致远(Jerry Yang)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在美国创立了“Jerry和David的万维网指南”,1995年1月改名为雅虎,同时购买域名,组建了公司。
但是相对于这个单词的本意(粗鲁、聒噪、暴力的人,出自《格列佛游记》),Yahoo!更倾向于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的首字母缩写。不过其创始人更偏爱yahoo的本意。上图是Yahooligans!(一个少年儿童网站)的目录截图。
好吧,不得不承认,尽管曾是日本游戏界巨头,但如今世嘉已经不复从前的辉煌了,不过还有很多怀旧的人对它恋恋不舍。
1940年SEGA在夏威夷注册,当时叫Service Games。1951年公司搬到日本东京,制作投币游戏和自动唱机。1965年与竞争对手罗森企业(Rosen Enterprises)合并,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世嘉公司(SEGA Enterprises)。
1986年,世嘉企业在日本的事业蒸蒸日上,并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满足北美玩家的需求。不过时至今日,说起世嘉,很多人都会想到“索尼克”。
现在你明白了吧,这就是那些超级企业背后的故事,有没有遗漏你喜爱的公司呢?如果有,不妨告诉我们,以及那些名字背后的故事。猎云网编辑君衷心希望可以给创始人,在公司起名字的时候一些有益的借鉴。
本文链接:
我们不生产资讯,我们也不只是IT圈的搬运工
科技资讯垂直搜索引擎,精挑细选不超过100个主流科技博客
订阅关键词和专题,提高10倍阅读效率
革新rss订阅,私人定制邮件推送信息
快去首页体验,不会让你失望!
解决科技博客分散不方便用户查找的问题。
信息过滤中心
解决信息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关键词过滤出自己关心的文章。
信息分类工厂
解决信息凌乱的问题。通过特定的算法汇聚相关信息。提升信息价值。
我们只做IT科技博客。搜索结果都是科技博文。对科技博客阅读者来说比百度好用100倍。不信你可以去测试下,在百度搜素“o2o”,在和搜我们的结果比较下。
“搜我们”是什么?
“搜我们”是一款提高IT从业者阅读和工作效率的专业工具。
------我们不生产资讯,我们也不只是IT圈的搬运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起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