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实行紧缩性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策

&|&&|&&|&&|&&|&&|&
保加利亚将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日 19:08来源:
保索非亚新闻社消息,保总理博里索夫在第七届全国创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保将继续坚持紧缩的财政政策 ,以免成为希腊这样的国家。博里索夫称,尽管数据表明保加利亚仍是欧盟最穷的国家,但是政府成功的保持了低税率,降低了燃油零售价格,提高了保加利亚的信用级别。(首发子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用手机登录
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麦克法登:中国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网易财经专访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麦克法登
网易财经8月18日讯 2010年第十届世界经济学大会在上海召开,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分校经济学教授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 今天向网易财经表示,中国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麦克法登说,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调控很成功,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府的调控起了积极作用,现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成功的。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依旧在刺激国内消费。现在中国储蓄率过高,是因为国内社保体系不完善,民众出于医疗、养老的考虑,需要存钱,不敢消费。
反观美国,过去因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出现极高的消费率,极低的储蓄率,后来信用系统失效,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个人购房者贷款太多,还不起房贷。现在因为经济不景气,消费率下降,但这又对经济复苏有阻碍,消费率和储蓄率应该有一个平衡,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他说,中国也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对经济发展威胁很大,政府应该建立全国性的社保体系,这样也能刺激国内消费,保持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重启人民币汇改,麦克法登说,或许这对美国是坏消息,但是对于中国自己来说无疑是有益的。中国现在经济地位提升,人民币也必然应该在国际货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民币汇率改革能够给一些贫穷国家带来福利,能够让他们增加对中国出口,中国国内消费者也能更多消费。
世界经济学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被誉为经济学界奥林匹克大会,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世界经济学大会有来自全球的超过1500名经济学者,就世界和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网易财经作为大会合作独家门户网站,全程报道该大会。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赵綪茜 毛明江)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17条
评论2215条
评论1324条
评论1145条
评论1134条
网易财经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一、区别1.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和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斥资4万亿投资以拉动内需等重大举措。2009年,我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约5000亿元。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分别达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2.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缩减政府开支、压缩投资规模等手段,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高位运行,物价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国家通过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调整中央政府投资结构,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二、联系二者都属于财政政策,调节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如果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看作两种“极端”的财政政策的话,那么,还有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中性的财政政策,我国习惯上称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豫ICP备号出自 MBA智库百科()
緊縮性貨幣政策(Tight monetary policy)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通過削減的增長來降低水平。即當總需求大於,過熱,形成的壓力時,通過,減少,以抑制總需求的膨脹勢頭。
  具體做法有:提高,提高,在公開市場上拋售政策的等。
  ,通過增加來帶動的增長。較多地超過正常運行對的實際,其主要功能在於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貨幣供給增加時,會降低,取得更為容易,因此時多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
  ,是指貨幣供應量大體等於。
  (1)大幅度提高利率
  2005年中央銀行沒有對人民幣利率進行調整;2006年兩次上調,由5.58%提高到6.12%。一次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25%提高到2.52%;2007年中央銀行五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52%上調到4.14%。一年期的貸款基準利率由6.12%提高到7.47%。
  至此,人民幣與(日聯邦基金利率為4.75%)的差越來越小,而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2)頻繁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2005年中央銀行調整金融機構在的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由現行年利率1.62%下調到0.99%,存款利率維持1.89%不變;2006年三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調高到9%;2007年中央銀行10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前九次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第十次上調1個百分點,到2007年底執行14.5%存款準備金率;日和3月18日中央銀行又兩次上調存款類代寫論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
  在我國存在巨額的條件下,依靠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收縮的效應是有限的,多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只是使對應減少,很難對經濟運行中的貨幣供應量產生實質性影響。所以,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只是凍結了部分超額準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內過剩的流動性,對整體經濟沒有太顯著的影響。而且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一再創出新高,中央銀行利用該貨幣工具收緊貨幣供給的空間也越來越狹窄。
  (3)多次大規模發行中央票據
  2005年中央銀行四次發行改革試點專項,總額達1237億元;向發行4587.9億元專項中央銀行票;2006年對農村信用社發行專項中央銀行票據,總額度為56.66億元,同時開始兌付94.58億元,相當於增加貨幣供給量37.92億元,中央銀行採用中央票據回籠貨幣的壓力和開始表現出來;2007年繼續兌付農村信用社專項,總額達691億元;並於日,從境內商業銀行買入財政部發行的第一期6000億元,支持了擴張的;12月20日,對新疆自治區轄內41個縣(市)農村信用社發放專項借款7億元,致力於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失衡問題。
  中央銀行票據的大規模發行會造成貨幣供給的增加,這是因為中央銀行票據只是推遲了貨幣的投放,在票據到期還本付息時,中央銀行要麼投放貨幣,使貨幣供給增加,要麼增發新票據來償還舊票據,雖然當時貨幣供給不增加,但是總的票據發行量增加了。滾動到期的中央銀行票據需要還本付息,此時還是會使貨幣供給大幅增加。這說明在的情況下,需要謹慎地發放中央銀行票據,以免在流動性過剩有所改善時,累積的中央票據到期需集中償還,被動的大幅度增加貨幣供給,導致下一輪的流動性過剩。
  (4)加快市場化
  2005年是人民幣成效顯著的一年,人民幣匯率從7月21日的8.1100升值到年末的8.0702,市場化歷程如下:5月18日,批准正式開辦外幣買賣業務;同日,推出八對外幣買賣業務。7月21日,發佈自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進行調節、;自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00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之間交易的中間價。9月23日,擴大銀行間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到上下3%;美元與代寫論文之差不得超過交易中間價的1%;現鈔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交易中間價的4%,銀行可在規定價差幅度內自行調整當日美元掛牌價格。另外,還取消了銀行對掛牌的的價差幅度限制。
  日,中央銀行再一次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範圍,自5月21日起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8月17日,發佈通知,允許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人民幣兌美元、、、、五個貨幣對的交易,為和居民提供了更全面靈活的、工具。
  當前央行實施的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行票據為主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主要目的在於控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並沒有改變銀行持續寬鬆的局面,對銀行經營環境的影響有限。但是央票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對存在,商業銀行資金運用壓力有所增加。總體來看,商業銀行不必過分擔心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而應抓住經濟快速發展、較為寬鬆的良好發展環境,加快各項業務的發展。
  近期央行不斷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央行票據的發行量,現有貨幣政策是否會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產生影響。商業銀行對此應該如何應對?這是一個引人關註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巨大價格差距的牽動下,發達國家出於和在全球配置資源的戰略需求,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轉向了國家,而把一些和留在了本國。在這種國際生產力佈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中國以為主的外貿結構和以為主的的方式,使得中國處於製造業的終端,承擔了發達國家下的轉移順差。由於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長期以來中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低,高。高儲蓄帶來的是高放貸和高,在國內的狀況下,高投資形成的過剩產能只能通過出口來釋放,出口導向政策就促成了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在國際國內兩種因素的作用下,近年來,我國的規模持續增長,外匯儲備每年新增數量逐年上升。外匯儲備占當年的比重,由2002年46%,提高到2006年的62.5%。由於是各國內外經濟失衡的表現,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變,而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假以時日,沒有一定的時間是難以到位的。這兩大因素的長期存在決定了我國雙順差將在較長周期內長期存在,推動外匯儲備持續增長。
  在主動投放的時候,中央銀行會把社會的超額儲備的流動性控制在儘可能少的數量上。各國通行的也使得商業銀行儘可能保留最低。但是在中國,中資產方的的大量增加,使央行被動地大量投放基礎貨幣,這些基礎貨幣已遠遠超出維持經濟增長所需的貨幣量。據測算,每年維持經濟增加、貸款增長、M2增長16%左右,需要投放基礎貨幣約在 5000億元左右。2002年以後,由於外匯儲備增加較多,同時又要維持匯率的相對穩定,中央銀行被動收回而投放了大量基礎貨幣,外匯占款的增量已遠遠超過了所需的基礎貨幣的增量。基礎貨幣的過度投放會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貸款增長過快,投資增長過快。因此,外匯占款大於基礎的部分需要由央行掉。當前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行票據等工具主要在於抑制流動性過剩,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緊縮”。從央票發行後的結果來看,2002年以來基礎貨幣的增長額仍然保持較高的水平,商業銀行的實際經營環境仍然偏松。
  當前央行實施的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行票據為主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主要目的在於控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並沒有改變銀行資金面持續寬鬆的局面,對銀行經營環境的影響有限。但是央票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貸款存在擠出效應,商業銀行資金運用壓力有所增加。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緊縮性貨幣政策並未影響商業銀行整體較為寬鬆的資金面環境。儘管央行採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性政策回收流動性,但是外匯占款的增加額仍然大於基礎貨幣的增加額,超額流動性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銀行體系超額準備金率仍較充裕。擴張具有充裕的資金基礎。在和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仍然較低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將不願意保留過多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而是將多餘的存款用於發放貸款或是購買,導致銀行體系存、迅速增長。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2002年以來,商業銀行存貸款規模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不斷下降,銀行體系並不存在資金面緊張的情況。
  第二,央票對銀行貸款增長存在擠出效應。儘管較為寬鬆,銀行的放貸衝動較強,但近年來,貸款增長始終低於存款的增長,銀行體系存貸款差不斷擴大,存貸比不斷下降。商業銀行持有央行票據對貸款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以2006年為例,2006年人民幣從2005年末的30萬億上升到36.5萬億,增加了6.5萬億。其中金融機構的貸款從19.5增長到22.5萬億,增加了3萬億;商業銀行持有的央行票據從7.4萬億增長到9.9萬億,增加了2.5萬億;持有的等從3.5萬億增加到3.9萬億,增加了0.4萬億。央票與的規模基本相當,央票的發行對銀行信貸的擴張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
  第三,一定程度上增加銀行資金運用壓力。受央票擠出效應的影響,加上、進一步發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對銀行貸款資金的依賴,近幾年貸款增長率明顯低於存款增長率,銀行體系存差規模不斷擴大,銀行資金運用壓力有所增加。
  總體來看,商業銀行不必過分擔心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而應抓住經濟快速發展、金融環境較為寬鬆的良好發展環境,加快各項業務的發展。
  根據((2007年第四季度執行報告》分析,2007年我國巨集觀經濟和金融形勢表現為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漲幅上升。中國人民銀行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的首要任務,貨幣政策逐步從“穩健”轉為“從緊”。緊縮性貨幣政策下,的資金瓶頸問題將更加突出。面對嚴峻的政策環境,中小企業應當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創造多元。
  一、緊縮性貨幣政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1、企業上升
  2007年央行六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年初的2.52%上調至年末的4.14%,累計上調1.62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年初的6.12%上調至年末的7.47%,累計上調1.3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進一步面臨貸款難和貸款成本提高帶來的雙重困境。受市場對增強以及六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等系列金融巨集觀調控措施因素影響,2007年債券市場融資成本也呈明顯上升趨勢。2007年12月份發行的10年期企業在1年期的基礎上增加1 55—200個基點,為6.02%一6.68%,比2007年初提高186個基點。債券市場利率的提高,在整個資金市場上發揮著強烈的信號傳導作用,將影響中小企業其他融資方式如、等的成本。
  2、企業融資來源受限
  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減少。第一,10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007年央行十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該比率從2006年底的9%上升至2007年底的14.5%,央行通過減少商業銀行現有超額準備金的數量,達到控制其能力的目的。第二,加大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力度。2007年末中央銀行票據餘額為3.4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600億元,有效收回了流動性。同時,對部分貸款增長較快、且流動性充裕的商業銀行定向發行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5550億元,既較為深度凍結銀行體系流動性,也對信貸增長較快的機構起到警示作用。第三,商業銀行和貼現業務趨緩。2007年商業銀行匯票承兌業務增長速度減緩,年末承兌餘額比年初增加2288億元,少增213億元。餘額大幅減少,年末比年初下降4414億元。隨著巨集觀調控力度加大,商業銀行出於調整貸款總量和結構、追求的需要,辦理大幅減少。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利用票據融資這種期限短、周轉快的資金融通方式的難度加大了。
  3、商業銀行
  2007年,在信貸擴張動力較強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對商業銀行的“視窗指導”和引導,傳達巨集觀調控意圖,提示商業銀行過快增長可能產生的以及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控制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優化。受此影響,2007年主要金融機構的人民幣主要投向行業。在新增2.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中,投向基礎設施行業7983.6億元,占新增中長期貸款的33.2%。對於在銀企關係中長期處於劣勢、無力與抗衡的中小企業來說,獲取銀行信貸難上加難。
  二、不同形式下的多元化融資
  從廣義上理解,信用是一方在一定時期內將一定數量的或貨幣有償讓渡給另一方的行為,包括關係和關係。在現代中,信用的功能主要是藉助於各種或信用工具,把閑置資金或閑置資源引導到投資和生產上。金融即,它已不是單純的,而是指由整個金融範疇創造的信用。
  1、——積極尋求的金融支持
  長期以來,受傳統和融資體制的影響,中資銀行著重於國有大企業的搶奪。當前為了滿足《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關於的要求,同時伴隨著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實行,中資銀行的將更為謹慎。而在我國金融業逐步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外資銀行越來越關註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問題,努力探尋與中國中小企業合作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等外資銀行憑藉完善的國際網路、豐富的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合理的系統、專業化的服務團隊以及為企業量身定做融資解決方案的,積極致力於開發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領域的業務。花旗銀行在2004年就發起了中小企業(SME)方案,籌建商業銀行部,這是外資銀行在中國較早針對中小企業設立的服務部門。2006年5月渣打銀行率先在上海和深圳推出“無抵押信用貸款”,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缺少或的難題,被稱為是業界的之作。外資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合作最終能夠達到“互利”和“雙贏”的目的。外資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可能成為其拓展內地市場的突破口,中小企業則利用外資銀行提供的包括、、、等在內的鏈條式服務,提高和競爭力,完善治理機構,藉助與國際化金融機構的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
  2、——下的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係,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通過這種機制,中小企業可以在、原材料供應、技術開發、、等方面,實現高效的和合作,在緊密依存的上進行,獲得和範圍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由於產業集群內的企業,業務往來頻繁,上下游企業之間或者從事相近產業的企業之間有著較為深廣的紐帶聯繫,降低了的程度。企業為了爭取合作機會,降低。更加重視信用關係的維護和信譽的鞏固。在進行和勞務交易時,以和的賒購賒銷形式提供的商業信用,能緩解的矛盾,縮短融資時間和交易時間。
  購買商品或勞務時的,是賣方企業允許買方在交易發生後的一定時期內按發票金額支付貨款。因此,這是一種賣方企業向買方企業提供的信用,是買方進行的,構成買方的一項。是指在購買商品時,買方被要求在賣方發出貨物之前支付一部分或全部貨款的情形。與延期付款相反,預付賬款是是買方向賣方提供的商業信用,是賣方企業的一種短期融資方式,構成賣方企業的。經常往來、相互瞭解的集群內中小企業,具有利用商業信用融通資金的優勢,而且這種籌資方式比較靈活,成本相對較低。但較短,受對方企業資本額以及現有生產能力的限制。
  3、企業直接信用——上市與發行齊頭併進
  工商企業直接信用是企業籌集長期資金的主要渠道,從廣義的角度看,包括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兩種形式。
  (1)創業板上市
  日起向社會公開征求對的意見,籌劃近十年的創業板漸行漸近。創業板是在服務對象、標準、交易制度等方面不同於交易所的。其主要目的是支持那些暫時不符合要求但又具有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的上市融資,也為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創業板市場的發展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打破當前中國金融體系中“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制度性障礙。單純從融資的角度來看,創業板所起的作用在短期內是有限的,因為資本市場對的管理運作、信息公開都有嚴格要求,達到創業板上市要求也並非易事。但是創業板的積極意義在於它對先進管理經驗的傳播,對於提升中小企業素質的,它是為擁有長遠眼光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準備的。
  (2)發行
  所謂,即“捆綁發債”。將中小企業打包捆綁、集合發債的方式,不僅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同時也打破了以往只有大企業才能發債的慣例,開創了中小企業新的融資模式。
  在下達的2007年第一批企業債券發行中,有兩筆針對中小企業的集合債券,其一是深圳市,共有20家企業,發行規模為10.3億元,其二是高新技術,共有7家企業,發行規模為3.7億元。它們為中小企業拓寬尋找到了一個新方向,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集合債券為中小企業帶來的特定優勢包括:
  第一,中小企業能在資本市場融資,將極大地提升企業的;
  第二,解決了單一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而不能獨立發行企業債券的矛盾;
  第三,多個企業分攤評級、擔保、等費用,降低融資成本;
  第四,有利於提升單一企業債券的;
  第五,易於得到地方政府及的有力支持。
  以“2007深中小債”為例,該集合債券由深圳市貿易工業局牽頭,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中小企業作為聯合發行人,按照“統一冠名、分別,統一擔保、集合發行”的模式發行。為其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擔保,以及深圳市政府下屬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提供。經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債券的信用級別為AAA,各家企業的主體信用級別則從A+到BBB-不等。
  但是應當看到,雖然這種捆綁發債的模式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從發行前的證券設計、擔保,發行中的承銷,到發行後的,各個環節都存在具體難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集合債券才可能更大力度地推廣。
  4、——靈活利用廣泛的
  民間信用指個人之間以貨幣或實物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貸,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緊急支付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創業發展主要依靠社會資本,近年來對民間融資的需求日益旺盛,並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信用規則和信用鏈。民間融資在江浙等地非常活躍,對江浙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在(2004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披露了民間融資的四種類型,即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貸、利率水平較高的信用借貸、不規範的中介借貸和變相的。《報告》還為民間融資正名,認為“民間融資具有一定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減輕了中小民營企業對銀行的信貸壓力,轉移和分散了銀行的。”同時看到:規範民間融資,使其接近、法律標準和公共標準,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為使民間信用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健康、穩定和長效的作用,政府和金融機構必須對其加強監管約束,行業協會對其進行積極引導。
  在緊縮性貨幣政策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越加突出。解決這個難題,需要創建現代市場金融,重建市場經濟的信用關係。主體中小企業不僅要立足現在,積極靈活地尋求多元化融資渠道及創新融資模式,更要放眼長期,加強自我積累。完善自身治理,為長效融資機制的建立而努力。
胡妍斌.緊縮性貨幣政策對銀行經營影響有限,上海證券報
彭伶.緊縮性貨幣政策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本條目相關文檔
& 2頁& 2頁& 2頁& 2頁& 12頁& 3頁& 8頁& 2頁
本條目相關資訊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評論(共0條)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緊縮性貨幣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勿简单理解“超越凯恩斯主义”与“微刺激”-凯恩斯主义 紧缩性财政政策 理论渊源 宏观经济政策 微刺激-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勿简单理解“超越凯恩斯主义”与“微刺激”
原标题: 勿简单理解“超越凯恩斯主义”与“微刺激”
  核心观点
  我们现在对小微企业的减税,与其理解为短期的“微刺激”政策,不如看做是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部分,是进一步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出与深化改革有关的、同时有助于中长期增长的政策措施,以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财政手段和财政政策有着本质区别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4%,并继续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为此,如何对未来的增长作出合理的预期,并对增长动力作出正确的解释,就成为经济学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日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中国整体负债是全世界最好的,大约是40%,其他国家普遍超过100%,甚至达到200%,所以,使用积极财政的空间也非常大。林毅夫教授一贯力主政府加大投资到每个国家自己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由此,一方面可以直接拉动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经济增长的条件。因此,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积极财政是增加投资的重要手段。
  宏观经济政策由总需求管理政策和总供给管理政策组成,前者即稳定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用于反周期或熨平周期,防止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后者即增长政策,包括中小企业政策(创业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主要用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事实上,作为实现国家职能的财政手段和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财政政策,本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是,由于其主体都是政府,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出现了边界模糊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现行体制的框架中,就更是如此。为了防止政府过度使用财政手段和财政政策,国家一般都通过制定各种税法、《预算法》和现代财税体制,为政府收钱、分钱和用钱定规矩,使之成为约束政府职能的主要制度安排。
  “超越凯恩斯主义”与过度使用问题
  不过,财政政策往往被广义化,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并被过度地工具化。尽管财政成为国家经济杠杆的理论渊源与凯恩斯有关,但是,即便在凯恩斯那里,财政政策也仅仅用于对付短期经济衰退和萧条,而没有用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故此,林毅夫教授将政府寻求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政策视为“超越凯恩斯主义”。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普遍将财政作为国家的治理手段,这在带来各种政绩和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凯恩斯以后,在西方国家,财政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也成为福利主义的工具,甚至还是一种选举工具,成为满足政治家需要的政治手段。国家财政的过度使用,致使西方国家的赤字和债务不断扩大,最后演变为经济和金融危机。在后发国家和转型国家,财政则在充当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同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及改革的重要手段,“超越凯恩斯主义”的事一直在做,过度使用的问题同样存在。
  我们知道,常规的财政政策工具有两个:一是政府购买,二是税收。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和增税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在当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国家及时期相对较少。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通过经济增长,以增量的税收收入支撑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这当然是理想的情形。二是通过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这是现在比较常见的情形。
  举债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国家有关当局向市场主体发行债券,或购买市场的证券,其目的是通过对利率或货币供应量的微调,进而减缓经济波动的幅度。其二,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采取量化宽松的做法,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发钞票。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货币便被投入到银行体系。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显然,实施量化宽松,其政策意图已非减缓波动,而是旨在让经济重回增长的轨道,但在产生一些效果的同时,会留下通货膨胀或滞胀的严重隐患。
  中长期的经济增长还是要靠创业和创新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债务余额和债务率都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且,我们现在尚未看到问题可能的解决。尽管按照标准算法,中国政府的债务率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考虑到中国体制的特殊性,除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以外,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以及部委负债、政策性银行负债、国有独资企业负债、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社保基金缺口等,我们显然应当对债务问题保持足够的警惕。如果再考虑到业已存在的产能过剩,包括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产业的过剩的现实;考虑到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有效转变的现实,再使用积极财政的手段或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其结果是不难想见的。一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
  中长期的经济增长还是要靠创业和创新,也就是要靠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活动。譬如,我们现在对小微企业的减税,与其理解为短期的“微刺激”政策,不如看做是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是结构性减税的一部分,是进一步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出与深化改革有关的、同时有助于中长期增长的政策措施,以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补偿性财政政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