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280白银的成本价是多少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草药为何比药房贵?
核心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草药为何比药房贵?既然要求各大中心设立中医科室,又为何不把中草药纳入基药目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草药为何比药房贵?既然要求各大中心设立中医科室,又为何不把中草药纳入基药目录?
  昨日,带着读者周先生的疑问,记者对我市几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堂&进行了深入采访。记者发现,各大社区医院普遍存在中医科室成本高但收入少的情况。许多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坦言,中医门诊的发展和完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疑问:社区医院中草药比药房贵32元
  昨日,读者周先生向本报反映,4天前,因为脂肪瘤的困扰,他在自己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了中医诊室的号。中医科室的医生给周先生开了一服方子:包括12克的板蓝根、10克的金银花、10克的连翘、10克的皂刺以及300克的白石。&我想反正医保卡里还有余额,就去恩华大药房配了药,一共花了72元。&周先生说,配完后,考虑到这个方子可能要吃上几个月,一次次配太麻烦了,就想多配几服。&没想到医保卡里没钱了,我就回到看病的社区医院去配药,因为这样只需自费30%。没想到同样的药,价格竟然是104元,整整比药房贵了32元。&周先生说。
  &虽然只需自费30%,也就是30多元。但不是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药物零差率了吗?可为何中心的药还比贵呢?基本药物制度怎么不管用呢?&
  周先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解释:基药目录&不管&中草药
  带着周先生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心的基本药物是根据区里提供的1200多种基本药物目录中挑选出来的,但基药目录里只有西药和中成药,并不包括中草药即饮片。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草药的定价都是根据物价局的规定,之所以贵,一方面是进价比较贵,另一方面,我们中心进的中草药都是分开独立包装的,即10克/袋,便于保存和使用,所以还有包装的费用。&该负责人说。
  规定:要求设立&中医堂&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除宜兴外,8个市(县)区47个街道和18个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已调整到位,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家。而根据要求,我市大多数社区医院都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在设立的中医科室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每个村卫生室均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4项。
  上马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的中医科室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对辖区内的老人、慢性病等重点人群进行预防保健,而预防疾病、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正是中医的&强项&。
  南长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6大&中心&几乎都配备了中医科室,有的中医科室还挂上了&疑难杂症&的牌子。&像南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种实力强的中医科室每天都有不少病人慕名而来。&
  现状:中医科室成本高,利润薄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方面许多市民抱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草药价格太高,另一方面是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叹苦经:&中医科室的成本太高,利润薄,我们只是为了方便百姓设了这个科室,并不赚钱。&
  南长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中草药不在基药目录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将药价上浮10%&15%,以抵充成本。既然如此,又为何会出现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的情况呢?
  &我们中心根据市里的要求设立中医门诊,但中医紧缺,聘请到的中医水平一般,每天就诊的病人只有10个都不到,不像其他社区医院门庭若市。但为了这么一个科室,中草药却必须要备齐,这些备着的中草药不像社会药房人流量大,出货快,时间长了难免会生虫,这就造成了损耗,所以提价也在所难免。&市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说。
  南长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一个&中心&一般只有一个中医科室,但为了这一个中医科室,必须把中药房等设施都备齐了,可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些都是成本支出。&
  期盼:能将中草药纳入基药目录
  &既然要求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诊室,就是为了弘扬中医文化,为市民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在中草药价格涨的这么离谱,社区医院又都亏本。那为何就不能把中草药纳入到基本药物目录中,由国家补贴呢?&采访中,许多市民提出了这样的期盼。
  家住翠云新村的赵永胜今年59岁,从30多岁患高血压和高血脂,20多年来一直靠喝三七花茶来调节血压血脂,因为三七花含有丰富的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可以直接扩充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其次是可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赵永胜对记者抱怨说,原先买1克三七花仅8分钱,如今涨到了0.4元,翻了5倍。&再这么往上涨,不仅高血压治不好,心脏病都快犯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66岁的吴英老人因年轻时饮食不规律而犯下了胃病,她对中草药有常年的依赖。&原来一直都是要配,后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中医后,就去社区医院配药了。&我退休金为每月1800多元,以前,每月吃中药的花费大约400多元,占他退休金的1/4都不到,现在我每月光吃中药的钱就接近1000元,剩下的钱连最低生活都保证不了了。&可不吃又不行!&吴英无奈地说,&要是中草药能和西药或者中成药一样纳入基药,我的负担就轻松多了。&
  相关链接:部分中药材价格疯涨20倍
  &中草药材涨价涨疯了,离谱啊!再这么涨下去,恐怕平价生意就难做了!&近日,无锡多家平价的药剂师对记者说出了心中的抱怨。
  &就拿太子参来说吧,其产地主要在贵州省。由于西南大旱和人为因素,比如囤积和炒作,与2009年相比,其价格已经翻了20多倍。原先批发价大概在30元/公斤,而现价已经涨到了650元/公斤,可谓天价。再比如党参,同样由于囤积炒作等人为因素,2009年的批发价只不过20多元/公斤,现价已飙升至170元/公斤,零售价则达到280元/公斤。&蓉湖南路上一家药房的药剂师说,对于一般来说,至少需保证30%的利润,否则无法经营下去。水涨船高,既然批发价涨了,零售价也不得不跟着涨。但目前的确是涨得太多了,让一些老顾客都难以接受了。
  这位药剂师坦率地对记者表示,政府出台的&三限&政策,其实针对的就是中间商囤积炒作,虽然药材价格猛涨,但药厂并没有获得多少利润,钱都被中间商用囤积炒作的手法赚走了。
  中草药材涨价不仅影响到,也影响到一些大医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川贝母这种药材其批发价格已从2009年的700元/公斤涨到目前的3800元/公斤。目前在一些大医院已经卖到8元/克(8000元/公斤),而在一般的零售价格则在4元/克左右。
责任编辑:露儿
一方面,《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公布,将促使整个医药行业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
2013,医药行业震荡与激荡的一年,欣喜与焦虑交织的一年,盘整提升与憧憬感怀的一年,年度医药十大关注聚焦如下...
本次招标的主要特点:整体规则宽松,利好有质量优势的企业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一起招,并适用同样的招标规则:这点和其他省份略有不同,一次性招完基药和非基药可以节省企业不少精力;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适用同样的招标规则,基药招标规则宽松趋势非常明显。...
日凌晨,广东公安、武警及边防等多警种通过“海陆空”立体方式围剿陆丰市三甲地区制贩毒“第一大毒村”博社村中,缴获冰毒2.925吨、K粉260公斤、制毒原料过百吨。其中,根据警方随后公开的信息,GSK在华合资公司中美史克生产的感冒药“康泰克”成为重要的制毒原料。...
甘肃省卫生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对经各市(州)卫生部门组织考核合格的133名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满5年的招聘执业医师纳入正式编制管理,并于去年12月底前妥善做好工资套改和岗位聘用等事宜。...
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透露,5家主要生产乙肝疫苗的厂家,已经有2500万支通过了批签发,大概可以供应市场半年。而且,深圳康泰已经通过了新修订GMP的检查认证,目前即将进入公示期。...
日,环保部通报了因环保违法问题突出而被挂牌督办的18家企业名单,在18家企业中,原料药生产企业占据了多数,鲁抗医药等多家上市公司也位列其中。...
OTC产品营销模式众多,且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模式和优势,这也是终端的需求,大工业与大连锁强强联合,中小连锁和中小药企相互匹配。具体而言,笔者总结出十大模式并分别做一评述。...
联盟旗下网站
关于医药联盟春暖花开第四房_哪有免费看黄片的_www.幼幼.com_无弹窗成人综合站大众医药网 - 中药天地 - 买中药:剂量准确吗?
????? ????
- 用药指南
买中药:剂量准确吗?
  药价、医药代表、回扣等问题成为近期新闻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家相当程度的关注,于是,政策、法规制度不断出台,但仔细一看,这都集中在西药领域,中药呢?
  消费者何先生在京城某知名药店配完药后,发现所买的10服药无一例外缺斤短两,最多的1服竟然差出了40多克,非但如此,每服药竟然都短了同一味药。
  专家说,是药三分毒,所以中医笔下会出现3.5克、0.5克的剂量,但这种一丝不苟的药方到了药房的手里竟能差出几十克,因为他们觉得“多吃少吃没关系”。
  在不断高涨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呼声中,我们发现该现代化的不仅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更有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人命关天,不仅是西药,中药也一样。
  售货员:中药多吃、少吃没关系
  走进北京前门大街一家老中药铺,记者还以为自己进了集贸市场。“高血压不高,头痛不再痛!”―――这是卖“平压散”。“风湿酸痛有良药,免费治用献爱心!”―――这是说“酸痛灵”,还有什么“小护士血压计”……那一字排开的一溜小桌后头,一群“白大褂”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着他们的新产品。
  一位白大褂小姐热情地招呼记者,“看看我们的新产品―――DM治疗仪吧!”这所谓的治疗仪,据说可以起到“集针灸、推拿、按摩于一体”的作用。小姐不厌其烦地向记者介绍产品的效用、原理,说这玩意儿,无论是内脏疾病、神经痛、关节炎,还是高血压、近视眼、便秘,基本上没什么病是它不能治的,而且,“有效率在90%以上。”再一细问,白大褂哪儿是医生,是厂家咨询员!转了大小好几家药店,情形大抵类似。到处有穿着白大褂的人物高坐店堂,俨然大夫,但一开口却让人联想到地摊上的小贩。
  在长庆堂中医药房、保和药房、南济药房门前记者拦住刚买完中药的消费者,在记者的要求下消费者答应与记者同去超市电子秤实测所购买中草药的重量,结果发现长庆堂药房所售50克潘杏叶实测值55克,保和堂所售50克金银花实测值60克,南济堂所售50克野菊花实测值60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副在北京市中医院开出的治疗消化、饮食疾病的中药处方中,我们测出消费者王先生在南庆堂购买的10副中药每副药所含重量各不相同,消费者药方如下:南柴胡10克、黄芩5克、太子参15克、炙草6克、半夏10克、姜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砂仁6克、厚朴15克、芷壳10克、草山楂10克、连翘15克、深薏米15克,合计每副重量应为157克,但实测值为150克、160克、165克、148克、145克、160克 、162克、158克、161克、147克,按中药调剂规定“每服药重量偏差应在3%~5%之间”的规定,其中的5服药超出规定。记者与王先生再次回到南济堂药店,在中药部,找到了为王先生称药的售货员。
  问:这药是在您这儿买的,刚才我们在外面量了一下,发现有几服药的重量不符合。(随即王先生将重量不符的中药以及测量的数据出示给售货员,售货员再次称量)
  答:我给您重新包药。
  问:如果不是我出门又测了一遍,回家给病人喝不是出大问题了吗?
  答:对不起,我给您重新包药。
  问:你们是不是经常发生这样的问题?
  答:一般不会,再说中药的药性慢,多一点少一点不会出太大问题,到现在我们还没碰上一位像您这么较真的。
  王先生随即提出要见药房主管,售货员说领导不在,值班的负责人刚好有事出门,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在等了近1个小时之后,王先生只好带着重新包好的药离开药店。(祖薇)
  消费者:找遍全城也没一个能加工外购药的药店
  交谈中,王先生还透露出另一项对药店的不满。
  一次我在一家医院开了几副药,但医院没有专业的中药加工设备,医院的人让我自己找中药店加工粉碎。现在很多中药店都打出代客煎药的业务,但我万万没想到,跑了好几家药店,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还是没能找到一个可以加工中药的地方,甚至同仁堂也不行。药店拒绝他的理由很简单,可只有在本店购买的药材可以代客加工,外购药材享受不了这项服务。药店的人告诉我,因为现在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为了保证质量,药店不再为顾客外购的药材提供加工服务。有个药店虽然没有这么多规矩,但一般只接受500克以上的业务,可我三味药加起来也只有300克,于是又被拒绝了。没办法我只好在一家药店里重新买了一次,让药店加工,从医院开出的药现在还在我家里放着呢。
  记者就此问题向药店求证时,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中药加工后的残渣会遗留在加工机里,极有可能搀和到其他药品中。因为药材质量相差过于悬殊,而顾客自带的外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所以如果想加工,顾客最好在药店按方抓药。
  药剂师:是药三分毒,中药更需谨慎对待
  那么,中药是否如那位售货员所说多一点少一点无伤大碍?中药的方剂中如果缺少了一味,会不会对疗效产生很大影响?记者采访了北京积水潭医院中药房的魏药师:
  问:是不是方剂中每味药都对疗效至关重要呢?
  答:其实每味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而且同一味药材,虽然重量相同,但因其内在品质不同(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制各异),其有效成分,微量元素等含量就有所差别,也就影响到了疗效。
  问:能举个例子具体说一下吗?
  答:君药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如四君子汤是用以治疗脾胃气虚的,其方剂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其中人参具有良好的补气、健脾、助阳作用,所以人参在四君子汤中起君的作用;白术也是健脾良药,但效果不如人参而且补气力弱,是一味臣药;茯苓是佐药,它能健脾安神,此方中佐以茯苓则健脾作用更强;甘草是四君子汤中的使药,能协君药人参、臣药白术、佐药茯苓的治疗作用。
  问:这么说如果患者买回的药中缺少了君药,就可能从根本上影响疗效吗?
  答:是的。例如医生开了一剂止咳药,给药时却缺少了杏仁这味主药,疗效一定会受很大影响。但同时臣药、佐药、使药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某味药的作用可有可无,医生是不会在处方中开它的。
  问:中药少吃或多吃,对于健康有没有影响?
  答:中药也不能乱用,特别是不能过量,否则也会影响健康。近来,得感冒的人很多,这种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中药,他们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人们一般选择板蓝根,预防和治疗感冒,特别是家长们,总是加大剂量给孩子服用板蓝根,觉得板蓝根很有效,味道也很好,所以就给孩子多吃。板蓝根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有清热、解毒、凉血等效用。但是,一定要按规定用药。实际上板蓝根吃多了不仅会产生抗药性,有的还会出现皮肤过敏。
  滥用中药是很危险的,在一般情况下,中药的副作用确实比较小,但“是药三分毒”,若滥用中药,随意加大剂量,不但有毒性,而且并不比西药温和。
  除了中毒反应,滥用中药还能引起其他各种副作用。麦冬、当归、人参、板蓝根、大黄、银花、五味子及成药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等滥用可引起过敏;孕妇乱用麝香、巴豆等可引起妊娠反应,导致流产或胎儿发育不全;即使是服用常用的中药甘草,长期超量服用,也会发生低血钾、高血压、浮肿等症。(张旭 祖薇)
  药店经理:缺斤短两说明药店管理不严――现在很少有药店遵照程序进行中药调剂
  那么药店少给顾客药是偶尔的疏忽还是借此牟利呢?记者采访了某药店的刘经理
  问:您认为是偶尔的疏忽还是借此牟利呢?
  答:我认为是工作中的失误,主要是管理问题。中药汤剂的利润普遍是比较低的,而且消费者每次购买也不可能买太多,靠缺斤短两赚不到多少钱。在汤剂配置时,药物遗撒时有发生,有时每天散落的药物就有几笸箩。
  问:是否有一些比较珍贵的药物呢,比如人参?
  答:是有的,我们一般会要求药师在配置时尽量避免浪费,但由于有时工作太忙,珍贵药材也免不了被遗撒,所以说用这种方式牟利的可能不大。
  问:药店是否有专人负责核对呢?
  答:应该有,药不同于普通商品,缺一味药是会影响疗效的。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失误是不应该的。
  问:药房在给药时是否应该配有专人进行核对呢?
  答:我们这里是有的。负责核对的人要对照处方一味味检查,看看有没有缺味和每味药发放得是否正确。
  问:对于每味药的分量也要核对吗?
  答: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但现在很少有单位能够完整地做到,能够每张方子每一味都复核是不可能的,因为病人多,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速度。一般是抽检,一个月查100张方子,每味药一一复称,如果份量误差在5%以内是正常的,如果超过了,就会被处罚。药店分药时,现在的售货员都是大致地把药分成几份就包给你,但中医上这是不允许的,中医讲究“一称一回秤”,比如一次称70克药材,要分成7份,每分一份就要重新看一下刻度,看剩下的还是不是60克、50克……,可现在恐怕没几个药店能做到这一点。
  问:为什么中药称量要用小杆秤而不用电子秤?
  答:因为配制中药需要从不同的药柜中取药,小杆秤便于移动中使用和分药,如果用电子秤,就太浪费时间了。而且电子秤感应不灵敏,精确到克时也不是很准。
  问:小杆秤也是符合标准的计量工具吗?
  答:是的,而且计量局每年都会进行检查。但不排除有个别药店在计量方面弄虚作假,现在我们也在尝试用一种现代化计量设备代替这种小杆秤,国内已经研制出了电子分药机,但要投入使用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尤其这种机器在学术上还有争议,许多中药专家认为这种机器会破坏药效。
  药材质量差、卖药的不懂药也是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问:为什么药店会出现断药的现象?
  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比如这个季节大家为防止感冒都买板蓝根,这种药就要供不应求,有的药店甚至出现断货现象,有的售货员责任心不强,就可能会发生按方抓药却抓不全的现象。实际上,抓完药后是要有专门的师傅对药的品种和重量进行复合,但由于管理问题,药店做不到这一点,只能由消费者自己把关,这是不公平的,药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商品,消费者很难通过直观感觉进行鉴别,而且事关人命,如此草率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所以我认为,这不仅是缺斤短两的问题更是管理问题。除此之外,现在的药材市场还存在问题,首先是药材质量欠佳,许多药物从种植、采摘、加工、出售都是农民操作,黄芩长到5寸长才能用,但有的才长到1寸长就被挖了出来;有的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施加了农药。而中药的炮制更不是个简单活儿,不同炮制方法分别起到增效、减毒、转变药效等功能。其次,卖药的不懂药。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而现在中药人才与实践脱节,对鉴定、调剂、制剂等知道得较少,不认识药材、不懂药性的比比皆是。有一次,我在一家中药店问仙鹤草有什么药效时,店员支支吾吾,根本回答不上。(张旭 祖薇)
  药材商:为了降低成本,有些药店医院竟然选择质量较差的药材――药材利润平均为17.6%,大药店甚至达到40%,但仍有药店嫌利润太低
  在谈到中药的问题时,让人不禁想起近几年药品价格问题,那么中药材的利润是否也存在虚高现象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做药材生意的曹老板。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药品价格普遍偏高,那么中药材中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
  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凡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的全国重点饮片厂生产的饮片,最高成本利润率为7%;未列入上述重点饮片厂,但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核发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合格证验收准则》的,最高成本利润率为4%。实际的药材利润肯定高过规定,大约有17%左右,规模较大的药店直接进货、直接加工,这样的利润可能会达到40%左右,但和成药相比,药材的利润率是相当低的,很多人都说进药材赚不到钱,现在很多药店都停止出售药材了。
  问:利润率如果达到40%,应该属于高利润的产品,为什么药店还不愿意卖?
  答:在其他行业利润率达到40%属于高利,但在药品方面40%却只是个底线,许多西药和中成药的利润比药材要高得多,而且人们现在也不认药材,有病直接吃西药、吃中成药,现在可能只有老人才想着喝药汤,这样买药的也少了,药材的销售连全店销售额的1/3都占不到,对于许多药店而言,与其买药材还不如腾出柜台买西药,即使那些坚持出售药材的药店,药材的铺位也被放置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
  由于采购了质量较差的药材,以前用10克剂量能治好的病,现在用20克也未必治得好
  问:最近的药材市场行情怎么样?
  答:普遍看涨。前两年价格不超过40元/公斤的黄连,现在竟然涨到了280元/公斤。此外,市场不少常用中药材如金银花、枣皮、天麻、黄连等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有些品种的价格涨幅相当惊人,如,去年每公斤才卖100多元的天麻,现在却卖到了每公斤300多元;枣皮的价格也从前年的35元/公斤和去年的150元/公斤,猛涨至目前的320元/公斤。
  问:您认为出现这种药材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由于过度开发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也不够;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地道药材的研究和开发还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都造成药材的质量无法保障,好药材的价格当然水涨船高。
  其次中药材前两年大幅减产,不少中药材主产地的农民不愿种植,从而导致中药材库存量越来越少,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经常见到一些药材,如北沙参、甘草、山药、生地等, 采购进来的都是些头与尾,或者是个头很小的。药材中间部分或个儿大的已经出口。因为出口价高于国内销售价。而国内销售一种药材商品只有一个价格,物价局对中药的销售价格是由各药材公司申报后再审批定价的, 但周期偏长。等到新的价格通知下达后,市场行情已上扬,此时审定的价位已低于市场采购价。药材公司只得再次申报,等待再次审批定价。在此期间,有的单位为了不亏本销售,尽量采购质量稍差但仍能盈利的药材来投放市场。
  有些药材现行价格不够合理,如市售的某些规格的高丽参,现行并已被审定的批发价却远远低于正宗高丽参的采购价,必然导致市场上的药材质量下降。这样对于药店药商而言,若采购那些质优的药材, 然后加工成饮片批发出去,成本价早就高于现行批发价,必然要亏本。而以质差的药材加工成饮片销售后还是有利可图的。由此形成中药饮片市场的不正当竞争,采购来的药材质量越来越差, 因而生产出的中药饮片质量每况愈下。
  各药材公司、医院为了不致亏本甚至盈利,宁愿采购那些价位低、让利大但质量较差的药材,从而导致饮片质量下降。对于病人,以前用10克剂量的药材就能治好病,而现在用20克剂量也未必能治好,因此势必加重病人经济负担。倘若医生仍开10克剂量的处方,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误了治疗。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