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一男的港湾网络的求一些回馈资料。我想了解了解。谢谢了

港湾回归华为 任正非能否再次驾驭李一男 
这一优点成为后来西门子欲收购的诱饵。港湾内部人士当时认为,港湾的渠道平台和销售网络也是西门子所看重的。通过联合西门子,港湾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市场销售,也可以缓解竞争对手的压力,并可以利用西门子在海外的渠道、客户和影响力打开国际市场。
港湾网络,曾经的风光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只是别人眼中的一块肉。
华为的算计
经过多次的阻挠之后,华为终于离收购港湾的目的越来越近。任正非为什么对李一男创办的港湾有这么大的兴趣,背后隐藏着他的什么目的?
港湾作为从“华为系”走出去的独立公司,在很多产品和市场方面跟华为存在激烈的竞争,而港湾由一个高速增长的企业到现在陷入发展困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华为的“强势竞争”。
华为并购港湾,从华为的角度来说,不但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减少一个对手,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实力。此前华为利用知识产权一事阻止港湾和西门子达成合作,正是看到了港湾与西门子通过产品和市场互补结成的联盟将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对华为形成巨大威胁。
基于这样的权衡,华为终于在日迈出了收购港湾的步伐,此前处处“打港”的华为,此番终于实现了对港湾的“和平演变”。
据了解,华为收购港湾网络股权后,计划出售华为3COM的部分股份。尽管华为方面对此事不予置评,但华为3COM市场部人士透露,华为在华为3COM里的股权份额最近的确在发生变化,而港湾方面,自5月31日起,港湾所有内部运营和商业合同都已停止,似与华为并购港湾传闻有关。
据相关人士分析,港湾近年来上市受挫,资金紧张,以及投资方急于收回投资,给了华为可乘之机。而华为如若并购港湾,不仅能够将一段“江湖恩怨”了结,更将增强其相关产品线的实力。事实上,如若港湾出售给任何别的通信公司,都可能对华为形成新的竞争压力。此前,西门子收购港湾的消息尚未正式传开,华为就公然宣布要起诉港湾网络侵犯其知识产权。业界广泛认为,华为此举实际上意在吓退西门子。
资料显示,港湾网络2004年营业额12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方为华平创投,该投资方先后两次共向港湾投资1.05亿美元。港湾的股本结构是,李一男持有约24%的股权,员工持股亦占约25%,其余51%左右的股权则掌握在风险资本手中。
此后,港湾网络上市失败后,就在内部进行资产分拆,并且一直在寻找买家。现在,港湾内部已经分为几个部分,有专门为西门子做OEM业务的部门,也有自有品牌的企业数据业务。
华为是否能成功收购港湾,还牵扯着另一个通信企业――华为3COM的“神经”。 当初,华为和3COM结盟主要是为了打开美国市场,而事实上,华为和3COM在合资公司中的融合并不理想,在北美市场也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果。而此后,华为与北电成立开发宽带接入产品的合资公司,成为华为布局北美另一颗棋子的同时,也使华为3COM沦为华为眼中的“鸡肋”。
目前,华为拥有49%华为3COM的股权,不再是控股方。对于华为来说,出售10%的华为3COM股权,即可满足收购港湾网络的资金需求。
而事实上,在华为内部,对于华为3COM一直存在两种分歧:一部分人倾向从3COM手中买回所有股份,从而使华为3COM成为华为的一家独资企业,主攻企业级市场;另一部分人则更倾向于通过出售股权而彻底舍弃华为3COM,由华为自己组建一个新的公司来开拓企业级市场。
这样看来,如果华为真的将港湾重新收入麾下,那么显然将会倚重港湾目前在企业级市场上的优势大加发展,而手中华为3COM的半数股份,显然已用处不大,拿来套现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买”有“卖”,似乎增添了几分此间传闻的可信度,不过,收购之后,如何处理业务单元重组的问题,是华为下一个要“破”的局。
考验任正非的用人术
华为收购港湾网络后,任正非能否成功驾御李一男成为业界最大的疑问。
2000年,李一男的出走给了任正非一棒,此次任正非再次将港湾纳入华为的体系中,就不怕李一男再次给他一棒?任正非的用人权术,此时再次遭遇考验。
摘自:   
更多关于“港湾回归华为 任正非能否再次驾驭李一男”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李一男:世上没有平静的港湾
来源:  23:44:56 【】 
提示:他不仅仅是个技术天才,也不仅仅满足于做个接班人,他还能够创业,并在残酷的打压中存活下来直至无路可退,尽管他做得并不十分完美  插语:在这个技术型CEO大红大紫的年代,李一男固执的坚守他的沉默低调,几乎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而这更为他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插语:在残酷无情的商业竞技场上,永恒存在的只有成与败的风暴,而不会有一个平静的港湾,如果有,也只是暂时的  6年来,李一男一直回避与老东家华为的正面接触,这一次,他无法再回避。  日,港湾被华为收购的消息公布于众。当天,华为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就港湾网络转让部分资产、业务以及部分人员给华为达成意向协议并签署谅解备忘录”。  没有了退路的李一男,除了一封给港湾员工的信之外,对外界,他依旧保持沉默。  6年前,“天才CEO”李一男毅然从华为出走,凭借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横空出世之初,港湾被VC评价为“难得一见的好项目”。  然而,李一男的出走也激怒了任正非。任正非的懊恼完全可以理解,李一男出走之前,曾被任作为华为的“接班人”培养,任与李之间“情同父子”的关系,也是世人皆知。尤其是,这个年轻人还胆敢与华为在电信市场方面正面接火。  2004年从与思科的诉讼中脱身后,华为发起了对港湾的严厉打压,这被形容为任正非与李一男“父与子”之间的血腥残杀,更像是一种反目成仇式的情绪宣泄。  如今,任正非最终如愿以偿,但是,他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李一男,这个文弱的青年和他的港湾,几乎以涅磐的方式,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他不仅仅是个技术天才,也不仅仅满足于做个接班人,他还能够创业,并在残酷的打压中存活下来直至无路可退,尽管他做得并不十分完美。  一场看不懂的收购  “对我们来说,李一男已经是过去式了。今天,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与华为签约,部分人办理了港湾的离职手续。”6月16日,港湾网络一位研发人员告诉《中国新时代》。  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尊重李一男,相反,很多人对李一男非常敬佩。“我至今仍然很怀念在港湾的日子,也很佩服李总。”一位2004年从港湾离职的员工说。  然而,对于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港湾普通员工来说,生存比气节更加重要,而要想生存惟有面向未来。  根据港湾与华为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本次转让的资产和业务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的资产、人员、业务及与业务有关的所有知识产权。而资产转让的金额至今仍是一个秘密,港湾新闻发言人李琳表示:“本人无法回答这一问题。”  李一男在给港湾员工的内部邮件中亦表示:“相关的研发,市场,供应链和支持部门人员将跟随这些业务并入华为。整合的过程预计到7月底结束。”据港湾员工透露,他们将会按照目前的职位全部平调到华为北研所,不愿意去的可以离职。6月16日,第一批愿意签约的员工已经办理了港湾的离职手续并与华为签约。6月23日,这部分员工将飞赴深圳华为百草园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同时,华为会根据工作年限给予港湾员工补偿,标准为N 1(N为在港湾工作年限,若在港湾工作时间为两年,便给予三个月工资补偿)。离职员工,补偿一次性付清,平调去华为的员工,补偿分两年付清。  对于这次收购,有业内人士评价为“现实总是比想象丰富”。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脱胎于华为、几年来一直遭到华为严厉打压的港湾会被华为收购。  这样的结局,恐怕也是李一男未曾料到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时代》,从业务上来说,华为3COM与港湾的数据业务产品线基本雷同;从技术上来说,在宽带IP领域,华为并不逊色于港湾。并且,即使华为卖掉华为3COM,凭华为的实力也很容易马上建立起一支研发销售队伍。因此,从企业业务发展角度来说,华为根本没有必要花十几亿收购港湾,港湾有的华为都有了。  “就是为了解一场恩怨!”港湾网络平台部的一位员工肯定的对《中国新时代》说。事实上,华为与港湾的恩恩怨怨在业内早已众所周知。甚至在现阶段,当有港湾员工提出对于那些不是从华为跳槽到港湾的员工能否一次性将补偿付清时,华为方面断然拒绝,声称这是对叛将的惩罚。“当听到这一拒绝理由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去向,担心去了华为受排挤。”一位港湾员工表示。  由此看来,任正非收购港湾是否像他自己在公开信里表示的那样真诚,人们不得而知。港湾网络原策划宣传部经理李廷松则表示,自己因身体原因于4月25日从港湾离职,对于收购事宜并不知情,“你们不要老是问港湾,可以去问问华为,或许这里面还有政府因素。”他对《中国新时代》说。  “华为收购港湾,我认为是从人力资源和未来战略的角度去考虑的。”计世资讯电信事业部总经理郭海涛认为。从另一方面考虑,对那些选择平调到华为的港湾员工,华为坚持分两年付清补偿,可能也有留住人才的考虑。从未来战略来看,自去年以来,华为将公司发展重点由3G调整到IP宽带,而李一男在创立港湾之初就将公司定位于专注IP宽带领域,经过几年研发积累,可以说港湾在IP宽带方面是有实力的。任正非也表示:“你们的很多创意,像以多业务传送的思想来开发传输产品、以太交换机也有很多资助开发的东西,这还是要肯定的。”  只是,若是仅仅考虑到人力资源与未来战略而收购港湾,花上十几个亿,未免代价太大。不过,任正非一向不按常理出牌,这一次,他又给大众留下了一张看不懂的收购协议。  无可挑剔的技术天才  华为收购港湾的消息对外宣布后,如同平地一声雷,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种评论亦纷至沓来。有人说李一男过分依靠风险投资导致失败,有人说是华为的打压让港湾没了生存空间,也有人说李一男指挥不当。但是,没人挑剔李一男在技术上的战略眼光。  事实上,李一男在技术上的天分很早就显露出来了。  1993年6月,硕士毕业的李一男进入华为工作,仅两天时间就成为华为工程师。两星期后,因为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被破格升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1997年,27岁的李一男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时至今日,IT业的一些技术人员仍然感叹:“27岁,李一男在干什么,我们在干什么!”  2000年底,李一男北上创立港湾网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5000万的注册资本,八九十人的小公司,没有一款成型的商业化产品,只有试验室里的一些产品在做简单测试,一份商业计划书。这就是当初港湾呈现给VC的所有家底。  尽管如此,李一男还是顺利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2001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看重港湾,是因为看重李一男这个人。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和竞争对手,对这一点都直言不讳。  在这个技术型CEO大红大紫的年代,李一男固执的坚守他的沉默低调,几乎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而这更为他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据港湾员工描述,李一男约170cm的个子,白净瘦弱,鼻梁上架着高度近视眼睛,完全一副文弱书生模样。乍一看,很难觉得他是个传奇人物。  如今,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终结的港湾网络,尽管算不上成功,但是,即使是胜者如任正非,也不得不肯定李一男的技术眼光。在任正非公开发表的5月10日会见李一男的谈话记录中,他表示:“你们的很多创意,像以多业务传送的思想来开发传输产品、以太交换机也有很多自主开发的东西,这还是要肯定的。”  没有人知道李一男离开华为的真实原因,业内对此的说法也很多。据港湾员工介绍,原因之一是李一男的技术理想与华为发生了分歧。李认为“宽带IP”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流,而华为当时的战略是豪赌3G。所以,当李一男自立门户时,他坚定不移的推行自己的技术理想。2002年,在谈及港湾网络的发展方向时,李一男说:“我们相信宽带网络是整个电信业的发展和未来,这个未来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盈利的未来。”  事实上,这几年IP通信的迅猛发展已经证明了李一男在技术上的高瞻远瞩。一位资深研发人员说:“无论是2G,还是3G,最后所有的技术都会汇集到IP。李一男在这方面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2005年,华为也将发展的战略重点从3G转向IP。  江湖恩怨的暂时了解  谈起李一男,绕不开华为与任正非。从师生到对手,再从对手到握手言和,十几年的甘苦冷暖分分合合,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很多人将这次华为收购港湾看成是一场江湖恩怨的了解。对此,华为原副总裁李玉琢并不愿过多评价,他对《中国新时代》说:“李一男与任正非之间是有恩又有怨。”  应该说,没有任正非的欣赏与提携,很难有如今的李一男。1993年,李一男不过是刚出校门的一介书生,纵然身怀绝技、胸怀壮志,若是没有任正非的慧眼识珠,又怎能在两天之后任工程师,两周之后升任高级工程师呢?李一男后来也承认:“本人有幸得到公司领导的支持,才有机会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担当公司重任,得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李一男也没有辜负任正非的期望,1995年在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中,李一男贡献突出。而华为正是依靠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成功,在与上海贝尔的激战中一举成名,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然而,正如任正非所言,“患难夫妻也会有生生死死、恩恩怨怨,岂能白头呢?”据李玉琢说,任正非是他所见过的最为暴躁的人,华为常有干部被他骂得狗血喷头。而据接近李一男的人透露,李自尊心比较强,对人要求也比较严厉。两个人共事久了,难免不产生矛盾。  在李一男创立港湾网络,并为华为做企业网产品的分销和代理的时候,一些华为的骨干分子也追随其北上,包括华为原研发副总裁江建平、华为企业网渠道经理陈禀和原市场部副总彭松。  矛盾归矛盾,李一男的出走,依旧让任正非痛心不已,并主动调低了自己的考评业绩。尽管任正非后来将打压港湾之举归咎于西方风险投资,但是人们更愿意将这归因于他痛失爱将后的愤怒。  2004年,在与思科的诉讼中大获全胜后,华为腾出手来打压港湾。他们专门成立了“打港办(打击港湾工作办公室)”,展开了围剿港湾网络的行动。据港湾一位员工透露,基本上每个研发人员隔一段时间就会接到来自华为的电话,以高工资和期权为诱饵挖他们去华为工作。“很多人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想在港湾做些事的人,毕竟华为是个成熟的企业,人员众多,发展空间不如港湾。”那位员工说。  在华为的打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2004年,港湾没有完成20亿的销售任务,随后不得不裁员以自保。  2005年9月,就在港湾谋求上市的关键时刻,来自华为的一封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律师函彻底击碎了港湾上市的梦想。此后,媒体又爆出西门子将以8.8亿人民币收购港湾核心资产的消息。但是最后,港湾还是回到了华为的怀抱。  “本来,我们已经在做西门子的事情了,一个月以前突然接到消息说停止一切手头上的工作,这才知道与西门子合作的事黄了。听说是华为在海外市场上向西门子施压,以此阻止港湾与西门子的交易。”6月10日,港湾的一位研发人员告诉《中国新时代》。由此可见,任正非对港湾是志在必得。  无论如何,华为对港湾主要资产的收购,终于让这段江湖恩怨画上了“逗号”。  终点亦是起点  处于风口浪尖的李一男,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与从前一样,这个低调的湖南人宁愿独自承受一切。  华为原副总裁李玉琢在《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中评价李一男是业务能力很强,但是管理水平一般,没有独立办企业的经验、能力和耐性。  港湾被华为收购的消息发布以后,李玉琢对《中国新时代》感叹道:“去年我在书中说李一男有可能失败,没想到真变成现实!”在李玉琢看来,一个企业的失败乃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华为的打压只是导致港湾失败的外因。  在发给港湾员工的内部邮件中,李一男亦承认:“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错失了企业发展的机遇,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对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责。”  事实上,港湾在发展初期的确创造了一系列辉煌。2003年,港湾完成了10亿元的销售任务,亦通过收购欧巴德和深圳均天科技,成为业界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全网设备的公司之一。彼时,港湾不过成立两 《李一男:世上没有平静的港湾》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5:08:05)?&&( 14:37:44)?&&( 14:16:50)?&&( 13:43:37)?&&( 13:39:23)?&&( 10:20:31)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访谈: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李一男__应用与方案频道
|| ||||||||||||| ||||||||||||||||
当前位置: &
访谈: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李一男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编者按】
  港湾网络成立一年多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在人员队伍的扩张、市场网络的建设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你认为未来会面临哪些挑战?
性高科技投资机构,他们也为我们增加了价值,包括为我们引进国际性的人才、管理经验、知识,他们与中国的管理经验和知识、人才结合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创造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 
记者:通过两次融资,港湾网络的总投资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公司创立初期就有这样大的投入,资金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李一男:这与目前整个电信行业发展情况有关。我们在资金的预算上采取了最保守的方式。这样大的融资将能够保证公司在未来两三年至少是两年内有足够的现金。在我们最差的业务运行情况下,未来两年内我们将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我们的客户、产品开发和企业运作,保护客户已有的投资和未来的投资。选择了我们,客户不会有任何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本身也有这样的需求,新一代宽带网络的建设以及NGN、各种媒体网关的建设正在蓬勃兴起,虽然目前只是冰山上一小角,但是作为整体的趋势正在全球飞速地发展。美国主要运营商已经停止了原有窄带交换机以及ATM设备的采购,全面转向新的NGN,日本NTT也是如此。这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既是对运营商的挑战,也是对设备制造商的挑战。我们作为一个起步型的公司,希望抓住这个机遇和挑战,为中国运营商提供世界一流的符合国情和用户业务需求的宽带网络以及宽带话音网络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到六个月内,我们会有一系列针对宽带网络的核心产品和宽带话音产品面市。我们希望迎接这个挑战,为下一代网络的兴起创造条件。在中国通信市场,现在已经有四五家运营企业在竞争,任何一个运营商尤其是传统业务占优势的运营商都承担不起由于延迟采用新技术而造成的竞争劣势成本。我相信他们有能力和实力作出快速的反应。 
记者:在港湾的发展中,您认为技术重要还是运作模式重要? 
李一男:我想两者都是重要的。技术方面我们一定要有创新的技术,如果我们提供的技术能力和大型企业提供的技术能力仅仅是完全一样,没有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客户接受我们的困难会更大。我们希望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多的技术上的价值,与大型企业相比,我们能给运营商更多的新思维、新视野。从运作模式来说,新型的企业应该专注于我们能够专注的领域,在保证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把运作的成本适当降下来,这种优势也会反馈到我们的客户身上,使客户体会到新技术的发展和成本降低的优势。 
记者:据了解,目前港湾网络已经在全国建立了27个办事处,为运营商和企业用户提供技术和服务的支持。港湾在起步的初期,就投入这么大的力量用于分支机构建设,是不是成本太高? 
李一男:从经济角度看,我们用那么大的精力、人力和资金,投入分支机构、营销服务网络建设,会不会不合算。我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任何一家制造商,如果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话,就必须这样做,否则的话就不可能对客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看好运营商市场未来的发展,我们也看好宽带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下一代NGN的发展,我相信我们现在的努力在未来会有回报。如果一个企业想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必须做这些工作。相信我们的客户也需要一个稳健的、长期的和可以信赖的制造商伙伴。 
记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比如五年或八年,港湾网络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发展目标?会不会考虑上市? 
李一男:我们有具体目标。我们希望成为专注于宽带IP领域,包括基础网络和增值业务,主要是NGN解决方案的世界性的中型企业。我们的管理、运作模式、技术是领先的,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是一流的,达到了5亿~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目前我们还没有上市的计划,我们相信我们会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我们不希望在很小规模的时候就到资本市场上去,上市是用更低的资本成本获得公众资金支持的方式,对一个企业发展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它是绝大部分企业成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希望形成一个足够的规模、有效的运作方式,支持我们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黄雪峰】
 信息化查询
应用分类:
请先选大类
信息化优秀案例
<font color="#FF 信息化最具影响力品牌
<font color="#FF 物流行业专业服务奖
<font color="#FF 制造行业最佳项目实施奖
<font color="#FF 教育信息化优秀服务商
热点文章TOP 10
精彩文章推荐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李一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