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微距拍摄技巧照

大幅照相机的镜头 - 无忌摄影论坛
无忌摄影论坛
标题: 大幅照相机的镜头
[1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这几天闲来无事,从
网站上摘了戴维卡普的一篇文章“Introduction to Lenses for Large Format Cameras”翻译下来给大家参考一下,算是我向陈年泡菜进军的新的一步。翻译得比较匆忙,大家凑合着看,没有经过第二遍校对,难免有错漏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对于那些新加盟到中片幅领域的摄影师来说,有关大片幅照相机镜头和镜头选择的问题是相当令人头疼的。尽管大片幅照相机镜头与35毫米照相机和中片幅照相机镜头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拍照片),但它们无论在外观还是在操作上都有显著的差别。
当我第一次涉足大片幅摄影时,这同样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当时我对此一无所知,而且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去寻求帮助,得到的答案却不是太肤浅,就是假设我已经掌握了大片幅摄影的基本技能而显得太深奥。因此,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才对此问题有了自己的心得。
这篇文章总结了我学到的一些经验,它适合于那些对大片幅摄影有少许认识或者完全不了解的读者参考。文章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初次涉足大片幅摄影领域的摄影师对种类繁多的大片幅照相机镜头建立自己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在选择大片幅照相机镜头时少走一些弯路。文章中绝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基于4X5片幅的镜头,这是因为4X5片幅是最常见的大片幅,也是我使用的并且认为体会最深的一种片幅。尽管如此,我认为本文当中的绝大部分观点也适用于其他的大片幅。
我要以我对大片幅镜头及其基本使用方法的总体认识作为文章的开篇,第二步则是关于如何在相机上安装大片幅镜头的讨论,之后是关于镜头型号的一些摘要观点,以及对一些主要镜头制造厂商的介绍,最后,是关于如何选择第一个镜头和选择配套镜头的建议。
只要看一眼大片幅相机的镜头,你就会知道它与你的35毫米照相机镜头或者中片幅镜头是不同的。首先,与那些小巧的,具有几乎无声的自动聚焦功能或者精致的调焦环的中小片幅镜头不同的是,大片幅镜头本身根本没有调焦功能,镜身上充满了各种拨杆、转盘、旋钮以及连接装置等凸起物。这种不同寻常的外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中小片幅摄影师也会感到不适应。
然而进一步地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大片幅镜头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它由两部分镜片组成,一部分安装在镜头前部,另一部分和叶片快门一同设置在镜头的后部。镜身上的拨杆以及其他控制装置是快门的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控制装置包括设定光圈的拨杆,设定快门速度的圆环,释放快门的拨杆,以及用来打开快门叶片以便取景和调焦的拨杆。此外,还有一个可以连接闪光灯以使用PC闪光灯同步拍摄的控制装置。下图(图1)是一个典型的大片幅镜头:Nikkor M 300mm f/9.0。
快门有不同的型号和尺寸。最常见是Copal叶片型快门,有三种尺寸。Copal No.0快门是最小最轻的一种,只有4盎司重。Copal No.3号快门重12盎司,是其中最大最重的一种。Copal No.1号快门居中,但5.6盎司的重量接近No.0号快门。
三种型号的Copal快门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快门的最高速度。No.0号最高速度为1/500秒,No.1号快门为1/400秒,而No.3号快门仅有1/125秒。所有三种型号的快门在到1秒之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且都具有B门和T门。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目前,还有其他数种不同品牌的大片幅镜头快门,包括Compur,Ilex,Graphex,Seiko,Supermatic,Packard,Prontor等,以及Sinar特有的DB快门系统。
注:大片幅摄影师经常会在二手大片幅镜头的广告中看到标有“镜桶式”字样的镜头。这种镜头并不自带快门。镜桶式镜头常见于过去曾经非常流行的用于版画制作工艺的翻拍照相机上,或者用于极少数机身上带有快门的大片幅照相机。几乎所有知名的镜头制作厂商都生产过镜桶式镜头,其中大家熟悉的品牌包括Goerz Artar,Nikon APO-Nikkor,Rodenstock APO-Ronar,以及Schneider G系或者APO-Claron系。
一些心灵手巧的摄影师或者照相机机械师,比如Jim Galvin和S.K. Grimes,他们可以为镜桶式镜头安装快门。在S.K. Grimes的个人网页上有关于这种快门安装方法的精彩论述,并列出了已成功安装快门的镜头清单。另一个使用这种镜头的办法是用秒表计时,用一块黑卡(或者帽子)当遮挡镜头来控制曝光时间。许多用于版画制作工艺的镜桶式镜头具有很长的焦距和很大的像场,这一点对于那些喜欢8X10片幅(甚至更大)的摄影师来说极具诱惑力。如果镜桶式镜头的价格加上购买快门以及进行相关改造的费用足够低的话,这种镜头还是极具投资价值的。
快门的操作
既然你已经了解了大片幅镜头的基本结构,那么现在就让我告诉你如何使用。首先,把取景预视拨杆拨到打开快门叶片的位置。(我最初被告知在快门已经上弦后不要打开快门叶片,因为这样做会损坏快门,但在实际使用当中我发现这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在快门已经上弦后再进行这样的操作我老是感觉“不对”,所以我总是先释放快门。)其次,进行构图和调焦。这两步程序结束后,你就可以所快门叶片松开了。下一步是旋转快门速度环来设定快门的速度。
接下来的这个操作环节你可以自己决定是否采用。许多摄影师认为应该在正式曝光前空放几次快门,这是以如此操作可以保证快门速度准确为假定前提的。而有一些人则完全反对这么做,他们认为这并不能保证快门速度的准确。但这却是一个对快门进行日常保养的好方法。在抽出片盒挡板按下快门之前,你必须保证打开的快门叶片已经归位,以免曝光失误和浪费胶片。
无论是空放快门还是正式拍摄,你都得先给快门上弦。上弦时扳动快门上弦拨杆至其停止不动,这时你会感觉到一种声响表示快门已经上弦。松开快门上弦拨杆,它会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你就可以按动快门线来释放快门了(注意不要采取用手指扳动快门释放拨杆的方法来曝光,这么做肯定会使照相机产生震动)。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像最初想像的那么复杂!
绝大多数中小片幅照相机都不能提供包括升降、横移、摆动和倾斜在内的移动调节功能,因此,它们的配套镜头产生的像场只要能覆盖胶片的成像区域就足够了。而绝大多数大片幅照相机都具备移动调节功能,有的调节幅度还非常大。这就意味着它的镜头必须产生足够大的像场,以便摄影师对照相机进行移动调节时胶片的成像区域始终处于像场之内。所以,镜头产生的像场越大,摄影师在照相机结构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可做的移动调节幅度就越大。
在购买大片幅照相机镜头时,像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你必须确保你所购买的镜头最小像场也足以完全覆盖你所用的胶片成像区域。如果你使用4X5的胶片,那么镜头的像场就应该达到6.5英寸的直径(接近165毫米)。而8X10的胶片所需要的像场直径为13英寸(接近330毫米),而这仅仅是照相机没有进行任何移动调节时所需的像场。如何计算所需镜头像场的大小呢?很简单,所用胶片的对角线长度就是在不进行任何移动调节时镜头像场的极小值。
令人感到方便的是,镜头制造厂商通常都将镜头在f/22光圈时(有时是f/16光圈)的像场大小在镜头参数中明示出来,你很容易就能确定它是否适用于你使用的胶片。像场经常被称作镜头的“覆盖面”,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只要你掌握了你所需要的最小像场大小和镜头像场允许你对相机进行移动调节的幅度,你就可以计算出镜头“富余”的像场覆盖面。
一旦你掌握了镜头的富余覆盖面,你就可以将它与你的实际需求做一比较。先考虑好你需要多大幅度的移动调节(或者说你的照相机允许多大幅度的移动调节),然后再将它与镜头的富余覆盖面进行比较。某些特定的拍摄任务,比如拍摄建筑物,需要镜头具有足够大的像场。其他拍摄任务,比如手持相机拍摄新闻照片,较小的像场就够用了。通常,具有超大像场的镜头体积更大,分量更重,价格更贵,也许会超出你的实际需要和购买能力。而像场小一些的镜头通常体积小巧,重量较轻。对不同的人来说,并不存在某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它完全取决于摄影师的兴趣和支付能力。
安装大片幅镜头
与小片幅照相机不同,大片幅照相机的镜头并不具备能与机身连接的内置接口。绝大部分大片幅照相机和镜头是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也是非常“低级”的)连接方式:镜头被固定于一块镜头板上,再将镜头板固定到机身上。一般每个镜头都有其配套的镜头板,这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在实际使用当中,不断翻来覆去地在镜头板上拆卸镜头是不可想象的,在室外拍摄时尤其如此。
镜头板由金属或木头制成,上面需要开一个足以容纳快门和镜头后组镜片的孔,在这一点上所有镜头板的设计都是相同的。镜头板上的孔径取决于快门的大小,有的镜头板是事先开了孔的,有的则没有,由摄影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上面打孔。
在镜头板上安装镜头时,要很小心地逆时针旋转将后组镜片从快门上拆卸下来,然后同样小心地把固定法蓝盘从快门上卸下来。将快门组穿过镜头板上的孔,再将固定法蓝盘用一种专用扳手安装到快门上并拧紧。当然,最好是使用与固定法蓝盘上的螺丝配套的专用扳手,这种专用扳手一般因为快门的不同而并不通用,非常小巧,便于携带,Rodenstock和Toyo的大片幅照相机镜头都配有这种专用扳手。
在法蓝盘固定(不要拧得太紧)以后,先确保快门上和镜头的后组镜片中都没有灰尘,然后再小心地将后组镜片拧回原来的位置。整个过程虽然简单,但需要精心的操作,特别是要防止损坏快门叶片和划伤镜片。做这个工作时最好还是不要有任何分心。
绝大多数照相机的配套镜头板都有两种型号,即平板和凹板。平板一般用于标准和长焦镜头,凹板则用于广角镜头。之所以使用凹板是为了使后组镜片更接近于胶片平面,配合柔软的皮腔可以将镜头的移动调节功能发挥到极致。通常情况下凹板的价格要比平板贵许多。
市面上有许多二手的镜头板出售,价格便宜,可节省不少投资。也有许多摄影师用铝合金、木头、塑料以及其他材料来自己制造镜头板。
比较典型的镜头板安装方式是先将镜头板的底边以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机身前部保留的定位槽或定位卡钉之内,然后将镜头板向机身方向平推,将镜头板的顶部卡在机身上部的定位板或者其他类似装置之内。有一些照相机机身上设置了镜头板自动定位锁死装置。下图(图三)是两种镜头板装置示意图。
镜头板的大小和形状并没有业界的统一标准。照相机制造厂商根据其相机的结构来设计镜头板,并不考虑其是否用在其他厂家的机身上。但是,在镜头板上还是有少许业界标准(也许称“共性”更为合适)的。比如,许多4X5片幅的外拍照相机都可以使用Linhof Technika型镜头板,这些相机包括Linhof Technika,Technikardan,Ebony,Wista,Horseman,Tachiahara,Gandolfi,Lotus,以及中国的申豪等。其他一些品牌的照相机,比如Canham木质照相机或者Gowland轻型单轨机等,可以接受用户定制安装Linhof型镜头板。
Toyo和Canham的4X5片幅外拍式照相机使用尺寸相近的镜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镜头板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一些木质机身的4X5相机和老式的Calumet单轨机一样使用4X4英寸的方形镜头板。Sinar和Horseman的4X5片幅机器使用的镜头板也比较相近,同样可以互换使用。
各种不同大小的镜头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互换通用。有数家照相机厂商生产一种转接板,能将尺寸较小的Technika、Graphic和Toyo Field型镜头板接装到自己的机身上使用。除了来自于不同厂家的转接板外,一些像Jim Galvin和S.K. Grimes这样的照相机械师和维修技师也可以自己制作转接板。这种转接板的方便之处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这有益于那些拥有多个不同品牌或不同型号大片幅照相机的摄影师。一位摄影师如果同时拥有单轨机和外拍机,那么通过转接板大型单轨机也可以使用小型外拍机的镜头。其次,可以减少摄影包中携带的镜头板数量。一些相机的镜头板尺寸很大,也比较重,在摄影包中占据不小的空间。如果有转接板的话,就可以只携带较小的镜头,以节省空间和减轻重量。
摄影师一定要对小型凹板的固有缺陷有所了解,这就是由于空间狭小,在小型凹板上操作光圈和快门控制装置是比较困难的。有些小型凹板实在是太小了,无法容纳尺寸较大的快门,这就限制了镜头的通用性。即便是大一些的凹板其留给操控快门和光圈的空间也是有限的。镜头板越小,留出的操控空间就越窄,也许只能容纳一个手指头。
有一些厂家,比如Wista公司,还生产一种镜头板延伸转接筒,可以用于微距拍摄或者使用更长一些的镜头(这种延伸转接筒照相机械师也可以制作)。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延伸转接筒起到的是一种使皮腔伸长的作用。
许多摄影师购买的第一个大片幅镜头都是“标准”镜头。从技术角度来说,绝大多数摄影师都认为150mm是4X5片幅的“标准”焦距,而从实际使用来看,从135mm到180mm,甚至连210mm都可以被视为是4X5片幅的“标准”焦距(这些焦距的倍数可以作为8X10片幅的“标准”焦距来参考)。选择何种焦距作为标准镜头焦距的根据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摄影师的兴趣和被摄体的选择。其他根据还包括摄影师使用的所有镜头的焦距组合,镜头的大小等(有些摄影师把能与机身一起折叠存放的镜头作为“标准”镜头)。有些摄影师只有一个标准镜头,从不购买其他焦距的镜头。而另一些摄影师则从不考虑购买“标准”镜头。
尽管一些摄影师把210mm作为4X5片幅的“标准”镜头,实际上这个焦距已经可以算作是4X5片幅一个较短的长焦镜头了。210mm也许是4X5片幅中最为常见的长焦距镜头,但许多摄影师都不约而同地使用240mm、300mm甚至450mm作为长焦距镜头。当然,更大的片幅要使用焦距更长的镜头。使用长焦距镜头唯一真正的限制是镜头的重量、像场和皮腔的长度。
通常来说,焦距越长镜头的体积就越大。焦距超过210mm,最大光圈为f/5.6的镜头一般都使用Copal No.3快门(就像前面介绍的比较小巧的Nikkor M 450mm镜头一样)。这些镜头都是很重的,要想使用这种镜头,你的相机机身和三角架必须足够坚固和稳定。不过这里有一个选择:你可以使用最大光圈较小的镜头。比如Rodenstock APO-Ronar 300mm f/9.0镜头,配用Copal No.1快门,滤镜口径为49mm。它与使用Copal No.3快门,滤镜口径为86mm的 Rodenstock APO-Sironar-N 300mm f/5.6镜头,以及同样使用Copal No.3快门,滤镜口径达100mm的Rodenstock APO-Sironar-S 300mm f/5.6镜头相比,算是非常小的了。各个厂家在这个焦段上生产的不同镜头,在功能设置上大同小异。总的看,体积小一些的镜头在毛玻璃上取景和调焦时光线要暗一些,镜头的像场也要小一些。
皮腔也是大片幅照相机选配长焦镜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如果相机的皮腔不够长,那么长焦镜头的远摄能力就不能体现出来。比如,许多机身结构紧凑的外拍式照相机皮腔的长度不超过12英寸(接近300mm),即使将皮腔完全伸展开,也不能使300mm焦距的镜头在无穷远处合焦,所以300mm焦距的镜头对这种机器来说就是没有用的。而采用了标准型结构设计的240mm和270mm镜头才是合适的选择。
远摄型镜头
正确区分“长焦镜头”和“远摄型镜头”是十分必要的!小片幅摄影师通常都习惯地把长焦距镜头作为远摄镜头。而事实上,大片幅机器的远摄型镜头在结构设计和操作上与采用标准型结构设计的长焦距镜头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我最终明智地做出是否购买一个远摄型镜头的决定之前,我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长时间。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大片幅机器上的长焦距镜头并不一定采用远摄型结构设计。一款标准的长焦距镜头通常与“标准”镜头采用的是相同的结构设计。比如,一款Schneider 150mm f/5.6 APO-Symmar镜头与Schneider 240mm APO-Symmar f/5.6镜头的基本结构设计是相同的。焦距越长,随之而来的是镜头体积越大,快门尺寸也越大。与此相对的是,Schneider Tele-Arton-S 250mm f/5.6远摄型镜头无论在外观还是结构设计上与焦距相近、最大光圈相同的240mm APO-Symmar镜头差别是非常大的。Nikon的W系列镜头和Fuji的CMW系列镜头与他们各自的T系列远摄型镜头相比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Rodenstock没有生产远摄型镜头)。正如下面我们将要讨论的,这种结构设计的不同在大片幅摄影中带来的结果差异也是很大的:
长焦镜头和远摄型镜头之间有三个主要区别。在实际应用当中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远摄型镜头不需要更长的皮腔。为了在无穷远处合焦,普通的长焦镜头需要使用与镜头焦距等长度的皮腔。所以,只有在皮腔延伸长度能够达到300mm的照相机上才能使用300mm的普通长焦镜头,如果需要近距调焦的话,还需要更长一些的皮腔。而远摄型镜头所需皮腔的长度要短得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其焦距长度的2/3就可以了,也就是说,300mm的远摄型镜头只要270mm的皮腔就够了。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镜头的光学系统中心的位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节点”位置。绝大多数普通长焦镜头其节点位置大概都位于镜头中心,在接近快门的地方。而远摄型镜头的节点位于镜头的前部。在实际使用中这意味着用远摄型镜头进行机身前部倾斜调整时要比用普通长焦镜头困难得多。这是因为镜头的光学系统中心在倾斜时会导致毛玻璃屏上的影像移动,需要对毛玻璃或者镜头重新进行定位调整。
第三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远摄型镜头的像场要比焦距相同的普通长焦镜头的像场小,这也限制了相机的移动调节功能。
远摄型镜头的优势在机身结构对皮腔的延伸有较大限制时才能体现出来(这也是许多机身小巧轻灵的外拍式照相机的主要缺陷)。因此,绝大多数摄影师还是推荐使用普通的长焦距镜头。
在4X5片幅中,125mm焦距以下(含)就算是广角镜头了。广角镜头分为几个不同的焦段组,我分别把它们称为轻广角(125mm~110mm)、广角(90mm~80mm)、中广角(75mm~72mm)、超广角(65mm)和极端广角(58mm~47mm)。比极端广角更短的焦距,比如35mm和45mm Rodenstock APO-Grandagon镜头以及38mm Schneider Super Angulon XL镜头,其像场并不能覆盖4X5片幅,而只能覆盖6X12(Rodenstock)和6X9(Schneider)的片幅。
90mm和75mm镜头也许是4X5片幅上最常见的广角镜头。镜头制造厂家通常提供两种不同版本的90mm镜头,有时也生产两种不同的75mm镜头。一般其中一个版本有更大的最大光圈(前端镜片很大,因而滤镜口径也较大),另一个版本的最大光圈较小(与前者相比更小更轻,也比较便宜)。较大光圈的镜头通常能达到f/4.5(Rodenstock,Caltar,Nikon)或者f/5.6(Schneider,Fujinon),较小光圈的通常为f/6.8(Rodenstock,Caltar)或者f/8.0(Nikon,Schneider,Fujinon)。
一般来说,最大光圈更大的镜头价格更高,也能提供更大的像场,这对建筑摄影和室内装饰摄影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的Nikkor SW 90mm f/8.0是个例外,它的像场与比它更大更贵的同牌90mm镜头几乎完全一样。Schneider Super-Angulon XL系列镜头的像场是最大的,而Rodenstock和Caltar的镜头的光圈是最大的(Nikkor SW 65mm f/4.0除外)。
拥有更大的最大光圈通常被认为对建筑摄影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1)需要它们更大的像场来控制透视畸变;(2)在光线较暗时拥有更大的光圈调焦时会方便得多。而最大光圈较小的镜头通常被选做拍摄风光照片,这是因为:(1)需要携带这些镜头做长途旅行;(2)在风光摄影中并不需要更大的像场。
广角镜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在毛玻璃上投出的影像要比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投出的影像暗,还有就是镜头的四角部分存在失光现象。焦距越短,这些现象越明显。这些因素导致使用广角镜头时很难调焦,特别是在光线较暗时。还有,广角镜头能造成影像变形,特别是在边缘部分。使用广角镜头也许要给你带来额外的投资,比如最常用的镜头凹板,可以增这的菲涅尔透镜毛玻璃,以及广角皮腔等。
变倍率镜头
有许多大片幅镜头通过变倍率的方式来“实现一镜多焦距”,这种镜头因为集两三个焦距为一身,所以有其诱人之处。将这种镜头的前组镜片去掉后,就变成了一个焦距更长一些的镜头。而三倍变倍率镜头根据厂家的说明重新组合镜片后,能得到三个不同的焦距。
用不着深入地去研究这类镜头,就可以有把握地认为这类镜头在设计上是以损失光学性能为代价的。虽然焦距更短一些的镜头通常被认为是一款好镜头,但如果是以变倍率的方式来实现的话,一般都认为这会带来像质的损失。在使用变倍率镜头拍摄黑白照片时,一种可以改善像质的方法是加装黄色滤镜。
许多摄影师都觉得这类老款的变倍率镜头在成像质量上与现代的单焦距镜头相比要差很多。而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都出自于变倍率镜头。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经典作品,包括Moonrise, Hernandez New Mexico, Clearing Winter Storm, Yosemite National Park, Aspens, Northern New Mexico, Mount Williamson等,都出自于Cooke Serise XV系列三倍变倍率镜头。
摄影师也可以从变倍率镜头上发现优点:它首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也是最常用的焦段,并且,至少在改变倍率后它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能用得上的长焦焦段。如果你对变倍率镜头感兴趣的话,老款的Schneider Symmar镜头(注意不是APO-Symmar或者Symmar-S系列镜头)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他经典的变倍率镜头还是Baush & Lomb的Protar,以及Turner Reich三倍变倍率镜头。
Wisner Classic Manufacturing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当今唯一的最新款变倍率镜头Wisner Convertible Plasmat。这是Protar镜头的复制产品,它由数个单镜片镜组组成,可以组合成多种不同焦距。其中用于4X5和5X7片幅的镜头使用的是Copal No.1型快门,用于8X10片幅的镜头使用的是Copal No.3型快门。利用这种镜头拍摄黑白照片时,要加装黄色滤镜。而使用彩色胶片时则需要采用一种被称为“zero power corrector”的装置用来对色散进行校正。这套镜头及配件的价格非常便宜,其光学系统是由施耐德公司按照Wisner公司的要求生产的,整套镜头在Wisner的工厂进行组装和测试。
镜头制造厂商
许多人都知道大片幅镜头制造商中的“四大家”,即富士、尼康、罗敦司得和施耐德。你会发现,这“四大家”都各自有一批坚定的拥趸。当这些人聚在一起谈论各自镜头的优劣时,往往最终都走向盲目的狂热。事实上“四大家”生产的大片幅镜头都是非常出色的,你很容易就能在许多著名的摄影大师手中发现这“四大家”的镜头,而且许多著名摄影大师同时使用着“四大家”中的两三家的镜头。所以不要被一些所谓的“建议”左右,根据你自己的评价去做选择。
以下的讨论基于我的个人认识、与其他摄影师的交流以及来自于不同方面的专业评论,其中自然会有偏颇之处。
日本的富士公司生产全系列Fujinon大片幅镜头,现在在生产的有以下几个系列:CMW系列(普通标准镜头),C系列(结构紧凑的轻型镜头),SW系列和SWD系列(广角镜头),T系列(远摄型镜头),SF系列(肖像摄影用柔焦镜头)。
Fujinon镜头以其镜身小巧、轻盈而深受风光摄影师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是C 300mm f/8.5和C 450mm f/12.5两款长焦距但使用Copal No.1型快门的镜头。其它深受好评的轻型镜头还有现已停产的A系列镜头,但在某些商店的存货中和二手市场上还能找到。A系列中的240mm f/9.0镜头过去曾经是,现在也依然是倍受推崇的镜头。CMW系列为大家提供了多种不错的选择,配用该系列镜头的大片幅机器都能进行幅度较大的移动调节。T系列远摄型镜头包括T 300mm f/8.0,T 400mm f/8.0和T 600mm f/12.0三款,它们在那些照相机皮腔长度受限制的摄影师当中口碑非常好。
尼康公司生产的大片幅镜头商标为Nikkor,包括W系列(普通标准镜头),SW系列(广角镜头),M系列(紧凑型长焦镜头),AM系列(微距镜头)和T系列(远摄型镜头)。
尼康公司的大片幅镜头群中比较著名的是它的T系列远摄型镜头。该系列镜头具有其他厂商的远摄型镜头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可以将镜头的后组镜片用另一组镜片替换,以改变镜头的焦距。T 360mm f/8可以安装两组不同的后组镜片,变成500mm f/11或者720mm f/16镜头。而T 600mm f/9.0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变成800mm f/12.0或者1200mm f/18.0镜头。与其他厂商的紧凑型90mm镜头不同,尼康的SW 90mm f/8.0所提供的像场大小可以与那些最大光圈大许多的90mm镜头相提并论。尼康SW系列中另一个著名的镜头就是65mm f/4.0,它在“四大家”的同焦距镜头中光圈是最大的。尼康的M系列紧凑型长焦镜头深受风光摄影师的欢迎,特别是M 300mm f/9.0这一款,体积非常小,重量也很轻。而尼康的W系列标准镜头则是全世界摄影师手中的一款利器。
Rodenstock
罗敦司得镜头是在德国制造的,其常用焦段通常都有二款(有时三款)镜头供选择,价格各异,而且表现都不错。罗敦司得镜头包括以下系列:APO-Sironar-N系列(普通标准镜头),APO-Sironar-S系列(比N系列和其他厂家同焦段镜头像场更大的改进型镜头),Geronar系列(廉价的轻型普通镜头),APO-Grandagon系列(超广角镜头),Grandagon-N系列(广角镜头),APO-Macro-Sironar系列(微距镜头),Imagon系列(柔焦镜头),以及APO-Sironar-Digital系列(高性能小像场镜头,用于数码或胶卷后背)。
APO-Sironar-S系列镜头是口碑较好的一种,据称其像质锐利无比,表现出色。它是摄影师最喜爱的一款镜头,使用了超低色散的ED镜片,而且与同类镜头相比具有更大的像场。APO-Grandagon(包括只能用于6X12片幅的35mm和45mm镜头,以及55mm f/4.5镜头)系列和Grandagon-N(从65mm至155mm)系列是深受好评的广角镜头。其中Grandagon-N 90mm f/4.5和75mm f/4.5镜头具有同类镜头的最大光圈。罗敦司得还有一种于近期停产的APO-Ronar系列镜头,专门用于1:1的翻拍摄影,它也受到了那些偏爱小巧轻盈且锐度很高的长焦镜头的摄影师的欢迎。
德国的施耐德镜头在大片幅镜头领域闻名已久。它的一些最常用焦段镜头(比如150mm和210mm)通常有不同版本供选择。主要包括以下系列:APO-Symmar系列(普通标准镜头),Xenar系列(廉价轻型标准镜头),Super-Angulon和Super-Angulon XL系列(从只能用于6X9片幅的38mm到90mm广角镜头),Super-Symmar XL系列(80mm至210mm的广角镜头),Macro-Symmar系列(微距镜头),Tele-Arton和APO-Tele-Xenar系列(远摄型镜头),以及Digitar系列(用于数码或胶卷后背的小像场高性能镜头)。
施耐德的Super-Symmar XL系列镜头以其采用了非球面镜片而闻名,其中的110mm f/5.6镜头相当出名,是许多摄影师兵器库中的“至爱”。Super-Angulon XL系列镜头在需要对相机进行极度移动调节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其中的47mm镜头是能覆盖4X5片幅的焦距最短的镜头。APO-Symmar系列据反映也非常出色,成像非常锐利。施耐德公司于最近停产了其单层镀膜的G-Claron系列镜头,但在零售商的库存中仍可以找到,它可以1:1的比率用于翻拍摄影,但当使用比f/22还要小的光圈进行普通拍摄时它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厂家特选镜头
在大片幅摄影领域还有许多优质的非“四大家”品牌镜头可供选择。与35毫米照相机众多的杂牌镜头不同,非名厂的大片幅“厂家特选”镜头其质量和性能都是很出色的,与“四大家”的名牌镜头相比在性能和耐用性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类镜头。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Caltar镜头了,它由Calumet照相器材公司独家销售,但却由德国罗敦司得公司制造。Caltar II-N系列镜头与罗敦司得的APO-Sironar-N系列或Grandagon-N系列是完全相同的。而Calter II-E系列则与Geronar系列相同。Caltar镜头具有良好的声誉,它们的性能与罗敦司得的同类镜头一样,但与罗敦司得的产品相比,价格要低一些,有时甚至低得不可思议。在二手市场上也经常可以看到Caltar镜头,一些标有“Caltar S-II”的老款镜头实际上是施耐德公司的产品。
瑞士的Sinar和德国的Linhof公司都以公司自有品牌出售大片幅镜头,价格都比较昂贵。瑞士Sinar公司的Sinaron系列镜头是由罗敦司得制造的,与罗敦司得的同类镜头采用的是相同的设计。Linhof镜头则由罗敦司得和施耐德两家公司生产,与这两家公司的同类产品也是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但是,瑞士Sinar和德国Linhof公司都以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来检测为其生产的镜头,其中Linhof公司还在罗敦司得和施耐德公司为其生产的镜头上加上了Linhof的商标,以显示镜头质量达到了Linhof的标准。
Wisner Classic Manufacturing Co.公司除了其有名的木质机身外拍照相机以外,还销售前面提到过的Wisner Convertible Plasmat变倍率镜头套装,包括一款210mm Hi-Res Quadruple镜头和一款120mm Wide Field Gauss镜头。
其他镜头制造厂商
还有一些其他厂商正在生产(或者曾经生产过)大片幅镜头,包括Kodak,Goerz,Cooke Optics,Congo,Wollensak,Ilex,Osaka,Docter Optik等等。
构建你的镜头系统
无拘无束的自由选择
& & 在大片幅摄影领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大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大片幅镜头可供摄影师选择。这与35毫米照相机明显不同,35毫米照相机的生产厂商一般也都是其生产的照相机配套镜头的主要供应商,只有少数第三方厂家为其生产配套镜头(有时候第三方厂家的镜头质量要低于原厂镜头的质量)。因此,大片幅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品牌中最好的镜头进行自由组合,因为他们几乎可以将任意一个镜头安装到任意一台大片幅照相机上使用。与其他中小片幅摄影师不同,大片幅摄影师镜头选择的余地非常大。
关于上述观点还有一些需要告诉大家的。许多使用彩色胶片的摄影师坚持认为选择同一厂家的不同镜头是比较明智的,这是在用同一种胶片和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时保证照片的色彩还原、锐度和总体观感一致的前提。在所拍照片用于公开展示时,这是一个尤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其他一些摄影师则认为可以分别在德系镜头和日系镜头内自由选择组合,但如果混用德系和日系镜头则是不明智的。还有一部分摄影师则对上述两种观点都不赞同,他们认为,由于镜头的镀膜技术存在差异,镀膜特性随着时间在改变,拍摄时光照条件不同,镜头之间的品质差异,镜头生产的批次不同,胶片乳剂不同,胶片后期数码处理手段差异,等等无数千差万别的因素使上述担心变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如果你只拍摄黑白照片,那么自然你就无需担心什么。
关于镜头分辨率的问题不是本文所关心的,那是一个纯粹的个人看法问题。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在意的话,那么你最好在购买镜头之前先借一个来试试看,这样你可以先做一个比较。如果你能看出镜头分辨率上的差别,并且对此非常在意,那么你可以有比较地去选择镜头。如果你担心即将购买的镜头会与已经拥有的镜头发生色彩还原不“匹配”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事先与商家协商允许你退货。
为了对色彩还原问题进行测试,我个人进行了一次试验。我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对同一场景同时拍了两张照片,一张是用Rodenstock镜头,另一张用Fujinon镜头。在看台上我把两张正片并排放在一起对比,在色彩还原方面并没有看出任何差别,而且我请其他人来对比,他们也说不出有什么差别。前述镜头与我的Nikkor镜头也许会有那么一点点差异。如果这就是镜头之间的差异,那么我认为这种差异实在太细微了,没有什么必要为之担心。在组建镜头系统时,我只考虑我的实际需求和我的资金预算,而并不在意是谁家生产的镜头。
镜头大小的问题(有时候这是个问题)
镜头的体积和重量有时候会对你的拍摄任务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些扛着摄影器材长途旅行的摄影师愿意使用更小更轻的镜头,而主要在影室内工作的摄影师则不在乎这个问题。建筑摄影师非常关心镜头的像场和最大光圈,因为这不但可以使他们用毛玻璃屏调焦时得到充足的亮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透视畸变。还好,有大量的不同镜头可以供摄影师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来选择。
我们来假设一位使用4X5胶片的摄影师决定购买一个300mm镜头。有多款300mm焦距的大片幅镜头可供选择。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只选择Fujinon镜头,那也有三种:CMW 300mm f/5.6,T 300mm f/8.0 ,C 300mm f/8.5。第一款是一个结构设计很复杂的镜头,重量为2.13磅。第二款是一个采用远摄型结构设计的镜头,重量为0.91磅;第三款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结构设计,重量为0.55磅。三款镜头在重量上的差异非常大,而在长途旅行时重量就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CMW 300mm f/5.6镜头对那些影室摄影师和超大片幅摄影师来说也许是最为合适的,因为前者并不会把重量看成一个问题,后者则需要更大的镜头像场。T 300mm f/8.0由于采用的是远摄型结构设计,它对使用短皮腔外拍机的摄影师来说是最为合适的。这些摄影师对远摄型镜头在结构设计中采取的一些折衷方案并不十分在意,这是因为机身结构对皮腔长度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使用采用普通结构设计的长焦距镜头。远摄型镜头对影室摄影师来说是最不实用的,因为它的像场太小。C 300mm镜头最适于相机皮腔足够长的风光摄影师和影室摄影师使用,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像CMW 300mm镜头那样大的像场和更大的光圈。C 300mm是三款镜头中最轻的一款,它与CMW镜头焦距相同,但体积更小,而且没有远摄型镜头上的诸般缺陷。在其他焦段上Fujinon同样也提供了上述这些选择。
做出这些选择通常都要做出一些让步。当你通过你的照相机和第一支镜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你做出下一个决定时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你现在更加了解了你到底需要什么。比如,当我第一次涉足大片幅领域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一定要购买一个像场最大、光圈也最大的镜头。尽管这个想法在我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时是正确的,但对于我的长焦镜头的选择它就绝对是错误的。最大光圈更大一些的镜头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大、太重,也太贵了。应该说我对小巧轻盈的镜头更偏爱一些,我并不觉得较暗的毛玻璃屏和较小的像场有什么不便之处,而镜头的尺寸和重量却给我带来了最大的方便。
选择你的镜头焦距
关于“你即将购买的第一枝大片幅镜头应该是什么焦段”的建议数量也许与大片幅摄影师的数量一样多。对于4X5片幅来说,选择135mm作为“广角标准镜头(次标准镜头)”,150mm作为“标准镜头”,210mm作为“短长焦镜头”,这个组合似乎是最常见的。镜头的选择应该以摄影师的拍摄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其他所谓的“标准建议”。
摄影师兼照相机制作师Ron Wisner的建议是:先确定你最喜欢并常用的35毫米照相机或者中片幅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然后将35毫米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乘以3,或者将中片幅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乘以2(不包括6X9片幅),就可以得出一个你比较中意的大片幅照相机镜头组合。尽管有些摄影师并不赞同这个建议,而且我在选择镜头组合时也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建议,但在购买了我自己的大片幅镜头之后,我发现其焦距组合完全符合Ron Wisner的建议!
我的建议是:先仔细地考虑你最喜欢的拍摄主题,然后选择一个你认为焦距最适合于拍摄主题的镜头。下列因素是你在选择镜头时必须考虑的:重量,快门尺寸,最大光圈,价格。要根据你的实际需要来评估上述因素。为了减少投资,你可以考虑从信誉较好的商店购买二手镜头。在购买了镜头并实际使用之后,将你的实际操作感知与你的预期进行比较,以确定这个镜头是不是买对了。这对于你即将购买第二个镜头是非常有帮助的。
你的第一选择并不一定就是标准镜头。如果你拍摄建筑物,你可能会选择一个90mm的镜头。如果你喜欢肖像摄影,那么你第一选择的可能是240mm镜头。而对于风光摄影来说,125mm或者135mm镜头也许更为合适。
还有,在你已经具有小片幅摄影经验的基础之上,记住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考虑好如何发展你的大片幅镜头系统,这有助于你对不同焦段的镜头做出明智的选择。在构建小片幅系统时你有可能浪费资金购买了焦段重复的镜头,以至这些镜头长年趟在你的摄影包中无以致用,这样的错误不应该在大片幅镜头上重复再犯。总之,既要考虑别人的意见,更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老款镜头可能是无镀膜或者是单层镀膜的,而绝大多数现代镜头(并不是全部)都是多层镀膜的。在你购买二手镜头的时候,你可以将镀膜因素考虑在内。有些摄影师偏爱早期的无镀膜镜头,而另一些人却只用镀膜镜头,特别是多层镀膜的。这个决定权在于你自己。更多的信息请参阅Ron Wisner的文章。
尽管在镜头结构上与其他片幅的镜头有些不同,大片幅照相机镜头的基本功能与其他片幅镜头还是一样的。一旦你看惯了它们的外表和熟悉了它们的操作,使用这些镜头就会变成一种第二天性。对大片幅镜头的熟悉和了解有助于初涉大片幅领域的摄影师在购买镜头时做出正确的决定。“四大家”的镜头无论是新的还是二手的,都能产生优秀的像质,绝不会拖你的后腿的。
我希望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和我一样都来享受大片幅摄影带来的乐趣。
[ 15:31 补充如下]
第一行的链接地址是:&&
[2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翻译完这篇文章之后,不但对大片镜头,还对大片幅照相机有了一些了解。看来,在大片幅上选择镜头还是非常有学问的。卡普的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他没有就各款镜头的“味道”进行过多的分析,而把主要篇章用于基于一种相对客观基础的介绍。我感觉这篇文章对即将步入大片幅领域的色友们是会有所帮助的,我就对此深有体会。以后我还会选择一些文章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即锻炼外语,又长见识,两全其美。
[3 楼] 作者: 烟鬼& & 时间:
楼主辛苦了!
[4 楼] 作者: qiaojie& & 时间:
好文啊,看的我直惦记林哈副4*5,好毒文啊!
[5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嘿嘿,我就受累接着放毒,直到把我自己也给“拐”进去。
[6 楼] 作者: abo& & 时间:
楼主辛苦!好文,为我等进一步发烧提供翔实资料,多谢
[7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进一步提供一个多款大片幅镜头分辨率测试结果的网页,可自行参考。
[8 楼] 作者: cam& & 时间:
多谢搂主,让我等长了不少见识。
[9 楼] 作者: 牛慢& & 时间:
zephyrus!偶像!!我太感动了!!谢谢啊!!你的名字不好念啊!不然我会告诉我身边的人无忌有个zephyrus!(怎么发音啊?)
[10 楼] 作者: 牛慢& & 时间:
今天刚进了一只二手的湿耐得APO-SYMMAR MC 5.6/120 2500元。
它外观还凑合 可是镜头前组外缘有一处磕过变形了所以滤镜旋不上,后来让他们收拾了一下好了。
镜片不错,镀膜色彩很淡,偏黄绿色。新款的这只头镀膜色彩偏红并且颜色深。
快门换档位时,个别档位明显有叶片间摩擦的声音,快门1秒时速度不准。今天一起买的另一只罗敦私德全新210镜头没有这种现象,汇报完毕!
请问大匣:这只头以这个价格买得是不是合适,快门如果是我说的这种情况,是不是会影响正常拍摄?有必要退换吗?(注:快门的生产日期是1989年)
zephyrus大哥!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买的这两款镜头的分辨率测试结果相比同焦段的其他镜头有什么差别啊?你的连接我打不开啊,我的两只头:schneider APO-SYMMAR MC 5.6/120mm 和 RODENSTOCK Apo Sironar-N 210MM f/5.6&&万分感谢!!敬盼回音。
[11 楼] 作者: LP.LN& & 时间:
楼主辛苦了!!
牛慢:我的schneider新头,在调快门速度时都有“喳喳”的声音,不会是快门叶片摩擦,我觉得正常,买二手镜头关键还是快门,一秒不准可凭感觉,其他挡的可听档与档之间的声音,能听出个大概。
[12 楼] 作者: 135F2DC& & 时间:
zephyrus:
辛苦了!文章介绍的很详细,特别是关于作者推荐使用固定一家品牌镜头的说法,很赞同!
[13 楼] 作者: 鲁齐& & 时间:
好,一口气看完。占个地方,回头还要看。
[14 楼] 作者: 三路奉承& & 时间:
先收藏起来,哪天再细细的拜读。楼主,辛苦了!
[15 楼] 作者: ltk45s& & 时间:
快门1S不准?肯定在1/8—1S都有问题。这是老头的通病。如果不是释放弹簧疲劳,可拆洗叶片即可。偷巧的办法是实测后可收小光圈解决。
[16 楼] 作者: zwg_sh555& & 时间:
从你说的情况看该头可能吃过&硬生活&.估计前主人就是这点所以出了,建议细查,如有吃不准处,还是退了保险一点,如要自己拆修,请小心,因为你自己可能没检验光轴的手段.修好后的素质可能大跌.另外前主人出手也有可能吃过&生活&后光轴已有偏移,象质出了问题.
[17 楼] 作者: 雪影& & 时间:
受益匪浅,好文!
[18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感谢各位捧场,当更加努力!
f/11 54&&54&&48
f/16 76&&54&&54
f/22 60&&54 48
这是90年代生产的APOSYMMAR,COPAL 0号快门,编号1462XXXX
f/11 67&&67&&38
f/16 64&&64&&54
f/22 60&&60&&42
这是80年代生产的APOSYMMAR,快门同上,编号:143XXXX
分辨率的不同光圈下从中央、中间部分和边缘的三组数据。
f/11 48&&54&&42
f/16 42&&42&&38
f/22 34 34 34
这是罗敦司得的Sinaron-N(但前面没有APO)210mm f/5.6的数据,编号为103XXX1,80年代生产,使用Copal 1号快门。
[zephyrus 编辑于
[19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你的120mm头在表中所列四款中是最好的,但你的210mm头在表中所列九款中是倒数第二的,只好于富士的一款,比同系列的-S头和施耐德头、尼柯尔头都要差一些。供参考。
[20 楼] 作者: fm3a& & 时间:
文中提到的关于摄影师Ron Wisner推荐大画幅镜头焦距的选择,应该是很实用的。
我通常使用的135定焦头是24 50 105,我在选择大画幅镜头的时候有意识地参照了自己习惯的使用视角确定镜头为75 150 300,与Ron Wisner所说的135焦距三倍为大画幅镜头焦距相符。
[21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看来这可以做个参考经验推广!
[22 楼] 作者: 鬼獭& & 时间:
[23 楼] 作者: 牛慢& & 时间:
感谢LP.LN大哥,新头也这样啊,那,那我就放心些了。
ltk45s 大哥,我回头试拍两张看,感谢你提供的解决方法。
zwg_sh555大哥,要真象你说的那我就惨了,谢谢,我试过后看看有没有你说的情况,
用4870扫了也能检查出来吧,实在不行只有再添2000换只新的了。
zephyrus大哥,非常感谢你替我找到的数据还帮我分析,我对我现在的头更多了解啦!辛苦!
曾听说过施乃得210那款很经典,你说我有没有必要再多花近2000元换成它呀?他们应该给换的,买回来三天还没用过呢。如果差别象我感觉到的,宾得645NII的45~85mm和玛米亚头的区别,那我一定换的。(哎,这四千元原本是想配灯的,为什么我的选择总是错的~)
还有,骑士45FA的最大工作距大概是240mm吧?那210那只头的最大工作距是480,是不是意味在45FA身上用无限远不能对焦?我不懂瞎问的别笑我哦~~
我问题好多哦,三脚架该选哪款啊?云台呢?给些不是太破费的选择吧大哥们
[24 楼] 作者: 159mm& & 时间:
镜头在物距无穷远时像距最短,和镜头焦距相当;物距越短像距越远。(哈哈,高中物理的概念,不知对否)
故210镜头无穷远时皮腔最短,约为210mm,对近物合焦时皮腔需延长。越是长焦的镜头需要的皮腔越长,除非镜头采用了望远式设计(TELE)。如普通400镜头,无穷远时皮腔长度约为400mm,但s的400 APO TELE-XENAR HM只需要285.1mm.
最大工距是什么?那位大师给说说。
另外下面的测评参考一下就可了,不必太认真。一来只是个别镜头的测试,个体差异太大,说明不了真实情况。二来分辨率只是镜头整体表现的一个方面,还有反差、色彩还原等其他因素,不是一味锐利就好的。倒是日系镜头同款之间差异比德头少,不知是实际如此还是测试者收集的德头以老头为多,质量参差,哈哈。有趣。
买头的时候倒是不妨考虑成像圈大一点的,一来移轴调整方便,二来一般镜头都是中心部分成像好,四周差。只用大成像圈的中间有效部分应该效果更好。
各位大师认为如何?
[25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其实我也不太懂行,帮你分析一下:210mm镜头用在你的240mm长皮腔的45FA上,在无穷远处合焦应该不成问题。对罗敦司得的那款210头的测试数据我不知道准不准,给我的感觉是不应该差距那么大的,即使是在实测数据上。所以,是否还要添2000元换一个,还真得认真考虑。个人认为:如果你追求完美,那就换;否则,没什么必要去换的。
刚才没看到159mm兄的答复,很有道理。
[zephyrus 编辑于
[26 楼] 作者: hainan1988& & 时间:
记一下,找时间专门拜读.
[27 楼] 作者: 牛慢& & 时间:
谢谢二位大哥!那是不是说皮腔抻得越长最近拍摄距离越近啊?有极限吗?我的45FA如果要延长有什么办法呀?现在好象最近摄距在1.5米左右,是不是不能把210头完全利用呢?
[28 楼] 作者: 159mm& & 时间:
1、理论上是。但皮腔延长会带来曝光不足,需要计算曝光补偿问题。具体计算我也不清楚,请看有关资料。如果拍1:1比例或更大比例照片,可用微距镜。
2、我未用过骑士,但双轨机除了换个长焦距皮腔,以及自制镜头延长桶外,好像没有其他延长办法了吧。不象单轨机,可以按需要加延长轨。
3、1.5米够用了,除非要拍静物。倒是再长的头就用不上。真的只有240的最长延伸度吗?是皮腔限制了还是轨道限制了?真要是只能到240的话限制太大了。。。。
再说一句,大画幅的构图和135区别较大。很多在135上不起眼的构图、视角在大画幅上却表现得很好。我觉得135更多地依赖视觉的冲击、色彩的艳丽、明暗的对比这些因素,但大画幅打动我的,更多的是其对景物、对大自然的完美再现。一个是夸张、是抽象,一个是直接的呈现,不敢说那个更高,但肯定是不同的审美角度。所以我觉得用135的习惯考虑45镜头选择,作为参考可以,完全照搬就太机械了。我135时多用长焦、广角,但用45时通常首先考虑210。
[29 楼] 作者: eswn& & 时间:
牛慢兄;假如你想要的是施奈德APO-Symmar210/5.6头,俺劝你放弃吧。为什么?它的后组镜片直径70mm,你量一下骑士45FA机身前组框口的边长就知道,那根本没法放进去。施奈德APO-Symmar210/5.6太粗了,骑士45FA受不了。俺就是因为这原因上星座机身的。
[30 楼] 作者: 牛慢& & 时间:
你对135和4X5的成像感觉对我启发很大!我好象又上一个台阶了哈哈~
我记得是240mm左右(好象哦),轨道皮腔都受限制。我这款的皮腔是原厂加长的,能看出来是两截,没长出多少,这个比较怪哪位知道的告诉我哦。
把施奈德APO-Symmar210/5.6的后组从皮腔后面进入旋上可以用,只是麻烦点。我也是从网上看到的,忘记是哪位大哥说的了抱歉。
我想通了,反正现在是玩,就不要求那么高了,因为水平有限。我的头就不换了,二手的120mm改天去店家那里换个快门,如果试拍效果好的话也值了,现在行头配的差不多啦,就差一个好点的三脚架和一套灯,我再查查看哦~~
[31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预告一下:我准备把下篇关于镜头镀膜技术发展历史的文章贴在此贴内,不单独再占用无忌的资源了。
[32 楼] 作者: BX50& & 时间:
好贴,继续,等待。小声问一句,楼主的612买了吗?
[33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BX50兄:不瞒您说——还没呢!要下决心买这个东西可真不容易,特别是对我这个每月挣不了2000元的公务员来说。刚要下决心买骑士,又听到别人介绍说施耐德的头比罗敦司得的头要好得多(也不知道到底多不多),于是又开始犹豫....前几天托LEICA 8兄在香港帮看了一台LINHOF的612PC(不带II)的,与612PCII使用不一样的镜头:65和135。成色不错,价格应该说也很吸引人了(但就是比骑士的预算高出不少)。这几天,正在痛苦中.....于是翻译文章来度日......
[34 楼] 作者: BX50& & 时间:
zephyrus兄:对你的想法是非常理解的,因我也与你同样是公薪阶层。不过从大幅相机镜头的介绍来看,镜头之间的差异和争论好象没有象135或120相机那样多,所以在施和罗头之间不必过多犹豫,您说呢。
[35 楼] 作者: 移轴& & 时间:
楼主辛苦了, 这么长的文章翻译起来真不容易. 希望以后能看到多一点的类似的翻译文章.
[36 楼] 作者: 远方的远方& & 时间:
辛苦辛苦!!!
[37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TO 远方的远方:多谢!
TO 移轴:多谢鼓励,我会努力!
TO BX50:其实我骨子里还有一点儿“完美主义”的情结,要不早就下决心了。
[38 楼] 作者: rainhard& & 时间:
You're so bad!
Thanks a lot!
[39 楼] 作者: 网明& & 时间:
感谢楼主!收藏。
[40 楼] 作者: 老3& & 时间:
[41 楼] 作者: canyon& & 时间:
& & 最近使用仙娜龙150mm/5.6 ,感觉跟其他头比显得不够通透。
另外施耐德150 mm F 5.6 Super-Symmar HM MC这款头和150 mm F 5.6 APO-Symmar MC
这两款又有何差别,我知道价格相差很大。
& & 请指教!谢谢
[42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TO CANYON:
您说的仙娜龙镜头不够通透的原因我不大清楚,但我听过有此一说:罗敦司得镜头的通透感比不上施耐德(只是听说),而150仙娜龙都是罗敦司得的代工,不知二者之间有无关联?
Schneider Super-Symmar HM 150 f/5.6镜头像场直径(f/22时)为254mm,覆盖率超出4X5英寸达39.49%,允许横向移轴调整为63.93mm,纵向为57.58mm。
Schneider APO-Symmar&&150 f/5.6镜头像场直径(f/22时)为220,覆盖率超出4X5英寸为30.14%,允许横向移轴调整为44.20mm,纵向为38.97mm。
其它包括倾斜调节指标等前者都强于后者。
现在知道为什么一个便宜一个贵了吧?
补充一句:指教谈不上,我也不太懂,大家共同进步!
[zephyrus 编辑于
[43 楼] 作者: canyon& & 时间:
& & 您过谦了。
& & 但我也是拿仙娜龙和其他罗头比的,90mm/4.5&&,广角头,色彩还原很好。而仙头偏品,层次不够丰富。 但我说的两个施耐德头价格实在相差太大了,品质上有那么大的差距吗?& &另:&&您认为Nikkor镜头和德国头差距大吗? 谢谢
[44 楼] 作者: 移轴& & 时间:
Canyon兄, 您测试的时候是否暴光数据都一样? 拍的是否同样条件下的物体? 应该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啊?
其实我见过其他国外的用家评论说, 仙娜龙的镜头在检测上甚至比Linhof的更加严格, 按理说应该是极好的.
[45 楼] 作者: 男人的内酷& & 时间:
不是吧,仙娜龙的丝赖德的我手里也不少,也在其他贴子里发过图,没有这种事发生的,而且只从小处镜头盖来看,罗头广角的都要担心碰到镜面,而仙娜龙的都凸起不会,丝赖德的外观确实要精细些,表现应该没有太大差别,所以我选头一般看项圈和光圈合自己需要就下手。
[46 楼] 作者: 小八一电台& & 时间:
各位前辈,大家手里有没有很旧的,有故障的,镜片有伤有霉的,很便宜的4*5用的超广焦头比如90MM等等我正打算做一台全画幅的6*9/6*12的相机,大家如果有这样的镜头,请和我联系131-531-12314 或者通过无忌给我发信。谢谢了。
[47 楼] 作者: ltk45s& & 时间:
R头90/4。5,S头90XL,90/5。6我都有。比较后,S头反差略低,但层次更丰富,R头稍硬,与NIKON 的90比较过,N头反差最大,暗部细节有丢失,成像硬朗。
[48 楼] 作者: ltk45s& & 时间:
三头比较:(好,次之,再次)
反差:N,R,S
色彩:S,R,N
暗部:S,R,N
锐度:N,R,S
暗角失光最小:R,N,S90/5。6,S90XL最严重。(没有中心灰渐变)
做工:S,N,R
胡乱比较,别拍我啊。哈哈
[49 楼] 作者: zephyrus& & 时间:
TO CANYON:
两个镜头的差价大是很正常的。因为不只是把像场加大了,而且在设计中还要保证整个像场范围内的成像质量,所以在设计上和制作上都相对要复杂得多。德国的镜头嘛,用的工时多了,就贵得不得了。尼柯尔的镜头与德头差距肯定不会很大,这其时好多都是根据个人的感觉来的,但似乎有一种认为尼柯尔头相对较“软”的看法。仅供参考。
[50 楼] 作者: canyon& & 时间:
谢谢大家,有个办法:
&&全买过来同样曝光数据拍相同物体,多次比较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微距镜头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