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我真的不懂-_-#,我明明就不懂办了套餐啊……

计算下式lim(1+1/2)(1+1/(2*2))(1+1/(2*2*2*2)).(1+1/(2*2*...*2(2n个2)))我选你了你不告诉我怎么办,你先说我就选你看不懂啊,照你这样极限不存在啊,3x3...x3(n个3)/2x2x2x2x...x2(n-1个2)=1.5*1.5*...*1.5(n个1.5)*2你这方_百度作业帮
计算下式lim(1+1/2)(1+1/(2*2))(1+1/(2*2*2*2)).(1+1/(2*2*...*2(2n个2)))我选你了你不告诉我怎么办,你先说我就选你看不懂啊,照你这样极限不存在啊,3x3...x3(n个3)/2x2x2x2x...x2(n-1个2)=1.5*1.5*...*1.5(n个1.5)*2你这方
计算下式lim(1+1/2)(1+1/(2*2))(1+1/(2*2*2*2)).(1+1/(2*2*...*2(2n个2)))我选你了你不告诉我怎么办,你先说我就选你看不懂啊,照你这样极限不存在啊,3x3...x3(n个3)/2x2x2x2x...x2(n-1个2)=1.5*1.5*...*1.5(n个1.5)*2你这方法怎么写在考卷上啊,遇到大题目不就傻了!
服了你了!找规律:(1+1/2)=3/2(1+1/2)(1+1/(2*2))=15/8(1+1/2)(1+1/(2*2))(1+1/(2*2*2*2))=135/64再往下:分母:前一个数的分母x2x2x2x...x2(这一项的相数个n)分子:(前一项分子x2x2...(下一项相数)个-1)我明明办了套餐了可是用的时候移动老狗还是扣我话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我明明办了套餐了可是用的时候移动老狗还是扣我话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da66b2fbaed3fd1f365caa3c007ed0a20cf431add36acaf2fdd9816://a.hiphotos&nbsp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要看看你那套餐的限制
看你话费扣的项目不应该是扣流量的
那你问移动呀,问我们有啥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是怎么回事?我的流量套餐是30元500M,可是他为什么说我共140M流量?_百度知道
这是怎么回事?我的流量套餐是30元500M,可是他为什么说我共140M流量?
/zhidao/pic/item/02d94b1331ce17dfa9ec8b13cd67.hiphotos://b.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13b07ebdebd1b//zhidao/wh%3D450%2C600/sign=dcf86addd62c9/02d94b1331ce17dfa9ec8b13cd67.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baidu.jpg" esrc="<a href="http.baidu://b://b.baidu&nbsp
提问者采纳
直接打10086客服问就好了
不然自己吃亏
可是我在上学
没时间打电话
下课时间就好了啊
不然别的没好的办法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直接打10086问一下
很简单,你应该联系移动客服
你的中国移动不对吧
什么意思共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23不懂789
额。。我是女厨师,热厨,西餐。&br&这个问题从入行到现在一直围绕着我,所有国人知道我在厨房并且在热厨的时候,都会瞪大眼睛问我怎么不去做一些轻松的事。好像西方人都对厨师的性别没有什么概念。&br&前面看到有人说到颠锅和油烟问题,的确,中餐在体力方面要求比较高,而且中厨确实把能不能颠起那口大锅为基本要求。刚入行的时候,我曾经有一个时期很喜欢那种大锅,有个什么飞水啊,油炸啊都跑到中厨的炉灶去解决。因为火力猛,做事可以更快一点,还因为觉得一个妹子在大火大锅旁边很有画面感啊~ 油烟问题,其实稍微大一点的厨房排风都很强力,除非糊了,不然烟不太会飘脸上啊~什么烟都比不过烧烤嗯。。。&br&扯远了。其实关于厨师性别,在我看来就是个观念问题。&br&第一,现在的局势是男厨师占大多数,女孩子家家混里面,在很多人看来不太'合适'。我记得我刚跟我爸说我要去做厨师的时候他反应很强烈啊~列了很多理由反对,其中一条就是人家夏天都光个膀子晃来晃去,你在里面像什么样子!(我爸当时是管食堂的。。) &br&第二,厨房对体力要求确实很高,不是励志做女汉子的真心吃不消。我入行三年,体重加了二十斤,都是肌肉啊~刚开始的时候推保温车车推不动,拉货拉几个西瓜也搬不下来,很多体力货都要可耻的卖萌求助,后来还是有心在练体力的,所有体力活都主动去做,三年下来至少人家男孩子能搬动的,我憋红脸使使劲也还是能搞定的~ &br&第三厨师是个高压力的行业(如果没压力,表示离失业不远)日常一般都是满的,再突然碰到大型宴会或者重要人物,都是要加班加点。从开菜单,到下货,备碗碟,试菜,备料,尤其是最后出品的时候,跟打仗一样,手和眼都要快且准,还要腾出脑袋应付突发情况。明明已经很辛苦,如果那么多的客人中,有一个小不满意,前面再顺利都打水漂,因为客人讲究的是整体感官嘛,人又总是偏向于记住不好的(这个是我现在的厨师长跟我讲的,他就是在某次备节日套餐的时候,开始把戒了的烟给捡回来了- -)&br&第四 上班时间不固定。 节假日不休息就不用说了,餐饮界潜规则。中餐还比较规律,基本到晚上十点都能下班,西餐的客人都很晚啊,尤其是歪果人,说是十点厨房就下班,人家就都赶着十点的点,根本拒绝不了啊T T然后如果厨师再负责任一点的话(说的就是我~)都等着出完甜品才敢下班,一般都是到第二天的样子。还有酒店自助餐,三班倒不解释。一不小心就黑眼圈,周围朋友还用很暧昧的眼神看着你,问是不是夜生活太丰富。。。&br&还有很多原因,比如有时有要处理冰的东西对女孩子不好,一大部分厨师都很黄很粗鲁姑娘我心理上压力也很大,有些活很脏很血腥'看起来'不太适合女生,还有天天做粗活一不留神还切手的新人日子会让很多喜欢美手的女孩子望而却步,混好了也很麻烦啊,周围做个什么都要你赏个脸尝一口,体重不好维持啊。。&br&&br&说了那么多女孩子为什么不去做,厨师的理由。但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有困难的啊,女孩子在厨房的生活,其实在我看来超级美有木有。&br&首先是长见识,我做西餐三年,第二年开始跟着一个西班牙大厨学艺,从五星酒店到小众餐厅再到五星酒店,见识的食材都是好东西啊,活脱脱的从一个连黄油和奶酪都分不清楚的傻妞蜕变成对所有顶级食材如数家珍的小厨娘(脸红)。&br&再是锻炼身体。平时就算不做事都要站着晃来晃去,真正忙起来更是汗如雨下,这样省了去锻炼的时间,休息的时候爱干嘛干嘛。。&br&第三是锻炼反应力,厨房是个靠相互合作维持的团队,所以平时不光要埋头忙自己的,眼睛耳朵都要调动起来,给人家带个东西啊,帮忙看个火啊,扶个门什么的,团队感极强,时间久了一个个都练的眼明手快,在家孝敬婆婆,工作巴结上司都毫无压力。&br&第四是物稀则贵。国内厨房女孩子大多都在饼房,还有一些去了冷菜这种看似轻松的地方。(铁板烧那种摆摆样子的不在讨论范围)真正把热情投入到整个厨房的女生是少之又少,所以其实如果有女孩子那是相当引人注目滴,再加上大家都觉得女孩子吃不了苦啊什么的,你只需做个日常所有人都觉得你好了不起啊,如果再多多帮助人家一点,平时再勤奋好学一点,事业简直是顺风顺水。&br&我刚入行的时候比较拼,当时是在冷厨房,每天八小时工作完就跑热厨饼房什么的去帮忙,基本上一天除了睡觉都耗在酒店里了。而且因为会一点点英文,当时行政总厨有什么懒得解决的文件都丢给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菜谱啊,下货啊,成本什么文件。可以说第一年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后来跟着西班牙大厨开始接触一些比较新型的菜,包括分子料理和低温料理。因为以前专门去网上看过哈佛大学的烹饪科学,再加上以前业余时间在热厨和饼房的见识,很自然就成了当时那个厨房唯一能真正听懂他说话的人。现在被他带到某国际五星酒店做厨房主管,对于入行三年的女孩子来说,也算是有一个不错的前景了。&br&我相信每份工作无论对于男生和女生来说,都是同等难度的。真正决定你工作环境的,还是在于自己能不能吃苦,肯不肯学,还有对待自己选择的心态是不是坚定。一直到现在,我身边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些是来自路人,有些来自亲戚甚至是父母和男友,说来说去都是女孩子家还是做些轻松体面的事情好。说到轻松,我相信没有轻松的工作,所以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面嘛。。我也觉着自己天天跟着厨师长吃吃喝喝很体面啊。。。&br&希望能鼓励到那些准备或者已经奋斗在厨房里的女性同胞~&br&&br&居然破千了!破千了!所有点赞的童鞋们,我爱死你们了哇~从来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支持女孩子做厨房的~工作更有动力了哈哈哈哈~
额。。我是女厨师,热厨,西餐。这个问题从入行到现在一直围绕着我,所有国人知道我在厨房并且在热厨的时候,都会瞪大眼睛问我怎么不去做一些轻松的事。好像西方人都对厨师的性别没有什么概念。前面看到有人说到颠锅和油烟问题,的确,中餐在体力方面要求比…
这个问题可以写论文了。&br&&br&大致可以从几头开始说。&br&&br&&b&第一,审查制度;&/b&&br&&b&(1)审查制度对作品审查(编剧,制片方)带来的直接干扰。&/b&&br&&br&大家几乎都知道,也就不再赘言。不过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引进片”的审查跟“国产片”的审查并不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外国片子可以出现的情节,国产片未必可以行。所以请不要拿某某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公映,指出总局没有禁止。&br&&br&上例子:&br&&img src=&/cfb12cc431b59b48793d78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br&电影《哈利波特》系列在国内都上映过,除了部分镜头被删减外,基本上获得了大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但是假如这是一部国产电影呢?张哈利平时生活在姨妈的橱柜里,收到了虐待,直到有一天,大法师邓老师派了一个开着飞行摩托车的巨人来接他去魔法学校上学?&br&&br&请注意电影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第五款:&br&电影片禁止载有下列内容:(五)宣扬邪教、迷信的;&br&&br&毫无疑问是无法过审的。 &br&&br&(&b&2)制度的莫测导致没法做精品&/b&&br&&br&但是实际上,审查制度对电影业影响最大的不是编剧,而是对投资人。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好莱坞的商业片哪怕俗套要命,可是真的很好看,你明明知道即将煽情,还能把你煽的落泪,你知道这里要搞笑,还是能把你逗乐。拿一个硬性的指标来说,他们做一个剧本的时长不一样。好几年做一个剧本司空见惯。一个情节一个情节的打磨,再烂的故事也能磨出点意思。&br&&br&前不久东方梦工厂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现在有个项目在&b&一年半前开始启动,估计两年后&/b&大家就能在大荧幕上看到了。这说明什么,打造精品需要时间,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好的质量需要长线投资。而真正对商业熟悉的朋友肯定知道,长线投资最害怕的是啥?是政策的不稳定性。我们选定了一个项目,五年后做完了,突然总局出文,不准拍了。怎么办?&br&&br&如果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搜一下广电的禁令,我们的审查制度不是恒定的标准,而是随时与时俱进的,这就意味着现在政策允许的,未来是不一定允许的。而我们总局的审查风格可以称之为“人来疯”,核心特点是只要市场倾向于某类题材,他就会对该题材下禁令。比如清宫剧火了,他就禁清宫剧,大家一看,那还可以拍谍战剧,于是大家都拍谍战剧,2年后,谍战剧火了,他又把谍战剧禁了……&br&&br&话题回来,如果你是一个影视行业投资人,你怎么做?是冒着无穷大的风险花几年做精品,还是想办法做短平快的作品捞一笔就走?&br&&br&人家五年做一个剧本,你一年做两个,以为编剧可以飞去其他星球享受不同的时间律吗?同理,政策的不稳定性也导致投资人趋向于选择“保险”而不是“创新”,更难以打造长线的品牌。&br&&br&&b&第二,中国影视产业的不完善。&/b&&br&这个怨不得别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步其实并不晚,30-40年代佳作频出;后来推翻重来,现在已经进步迅速了。整个电影产业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赶。早在1940年代,好莱坞已经用红外摄像头在监控观众的笑点和泪点了,对于了解观众的角度来说,整个好莱坞的产业建立了八十年的基础上的。这些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比得上的。对这个感兴趣的可以看下面这本书。&br&&br&&img src=&/42dcada91b0ffc34c391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br&影视产业还不够发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优秀的制片人,我们都知道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的,制片人中心制在电影工业化的流程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r&&br&制片人是干什么的?是拿着项目找钱,拿着钱找项目的。是影视产业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上传下达,掌控影片质量的。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制片人,但是还是远远不够多。因为懂行的制片人难寻,所以会出现大量的资金投给了莫名其妙的项目(投资人找不到好的制片人,宁愿投给明星,著名电影人)。大家不认项目,只认人。&br&&br&举个自己亲身的例子,12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科幻惊悚片项目(真科幻,非人吓人和精神病)跟情节发生地某制片方公司(国有)谈合作。制片方表态我们很喜欢你的项目,但是不敢投资。原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是范冰冰找我们投资,无论项目如何我们都可以投资一个亿。因为就算赔了,我们可以说,这可是范冰冰的项目啊,我们怎么知道可能会赔?是免责的。可是如果你们找我们投资,虽然只有200万,但是万一赔了,那就意味着&b&国有资产流失,&/b&可是大事啊。”&br&&br&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领域这个现象还稍微好点,因为电影领域市场化程度更好,而电视剧领域因为国有电视台的缘故,出于上述心理,对电视剧的选购永远是以大牌导演大牌演员为主,然后造成了演员地位极高,从而在整个影视领域拥有夸张的发言权。(因为客户只认演员),反而畸生了各种怪现象。&br&&br&落实到编剧上来说,因为缺乏好的制片人掌控项目,最终剧作往往要听从投资人(投资人亲戚,朋友,客人)、大牌演员的非专业意见。做过乙方的人都懂得。此处泪太多暂且不表。&br&&br&不过这个也没有必要太悲观。有一次我跟前索尼影业全球制片的副总裁喝酒,我问他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看法,他觉得跟美国20年代的电影产业差不多,他说当时电影行业也是乱象横生,跟中国现在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听起来有点悲观吧?但是他又补充了一句,说现在的几大片场,哥伦比亚环球迪斯尼什么的,在那个年代都是小公司,而现在都成长为了影视帝国。所以也要对这个有信心。未来华谊博纳也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一代巨头。(其实我想说自己公司的但是怕被打XD)&br&&br&&b&第三,国产电影的保护制度。&/b&&br&很多人可能会吃惊,为什么国产电影剧作烂能怪在电影的保护制度上?这又要从市场来说,电影创作者其实是为电影市场做创作(我当然是说商业片),做电影的人本质上是在为“去影院看电影(花钱)”的人工作……那么市场的口味,就决定了投资人的口味,然后引导了创作者的创作。&br&&br&无论你怎么愤世嫉俗或者痛心疾首,市场的消费就决定了整个产品质量。如果大家看烂片看的津津有味,投资人为什么要冒风险做精品呢?永远不要把豆瓣知乎时光当做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如果非要琢磨,百度贴吧和qq空间更接近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观众。正如咱们的爸妈辈,爷爷奶奶辈是电视剧的主流观众一样。&br&&br&商业电影都想大卖,卖的就是主流电影观众,卖的就是给那些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在豆瓣刷星写影评表扬的文艺青年行为其实对电影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只有买票买票买票才是真的市场的反馈。&br&&br&这样就很明显了,主流观众审美要求并不高,那么何必要做高要求的剧作呢?而观众的审美怎么办?无他,只有多看好作品,但是我们的保护制度限制了好的作品进来,保护了国产的烂作品。一方面烂作品可以赚到钱,另一方面主流观众看不到什么好作品,自然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br&&br&如果经常能看到好片子的话,对于烂片也会有些许挑剔,那么市场的反馈也会迫使创作者必须做出好片子。比如我费尽心思做一个狙击电话亭(狙击电话亭剧本六位数美元),票房700-800万,人家随便找套宅子做个午夜XXX,票房也这么多……那我干嘛还那么费劲?&br&&br&&img src=&/51bcea2aeaf095_b.jpg& data-rawwidth=&402&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2&&狙击电话亭&br&&br&&br&拿韩国电影举例,韩国电影现在牛的一塌糊涂,一方面是金大中废除电影审查,另一方面就是放松引进管制(当然本土创作者一直在抗议),现在韩国每年引进外国片大概600多部。中国不到50部。外国片的冲击提高了观众的要求,韩国电影也浴火重生,健康成长。&br&&br&&b&第四,编剧的自我修养&/b&&br&作为一只编剧,在不妄评同行的角度来说,我当然要坦诚编剧的实际能力太差,尤其看到优秀的作品总有一种卧槽我差的太远的悲观绝望感。另一方面,在大陆影视创作里面,编剧的地位极低,发言权极差,所有的影视公司投资人都口口声声重视好剧本要好项目,实际上编剧参与写作,很多时候连润笔费都不会给,至于拖欠稿费,玩字数花样更是家常便饭。&br&&br&编剧的相关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已经在其他的答案里提出来了,就不再说了。&br&可以参见&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做「抗日神剧」的编剧是什么样的体验? - 电视剧&/a&&br&&br&&br&先说这么多吧……
这个问题可以写论文了。大致可以从几头开始说。第一,审查制度;(1)审查制度对作品审查(编剧,制片方)带来的直接干扰。大家几乎都知道,也就不再赘言。不过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引进片”的审查跟“国产片”的审查并不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外国片子可以…
题主的问题,能从可能性、合法性等等角度解答,也可从历史和国别的角度分析。我做过两个LGBT,也就是性少数群体的NGO的个案,和奋战在同性恋权益一线的斗士们有过一些交流,近期正好在读台湾同性婚姻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章,想简要说说我认为在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还有多远。&br&&b&我的结论是:我暂未看到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可能性。&/b&&br&&b&首先,从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的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一权利绝对不会凭空出现,而是LGBT人群争取来的,而在中国,争取LGBT权利的力量远远不够。&/b&&br&那么目前中国,谁在为同性恋争取权利呢?不得不说,现在(以北上广为代表)很多城市都有了LGBT团体,他们通过公众教育、社区建设、政策倡导等多种方式,想要让LGBT人群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也在法律上得到相应的承认。但他们的处境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2013年,长沙的一家同性恋社团向民政部门申请,希望登记成为一个合法的社团,但得到的回复是,只要有“同性恋”三个字,社团的登记申请就不可能通过。所以目前存在的LGBT NGO不然就是以防止艾滋等健康目的为名获得了合法身份,不然就是以一种“既不合法也不非法”的形式存在着。从我的采访中,NGO的领导者对于这种身份表示出无奈,同时也有深深的紧张感:你无法保证,会不会有一天惹毛了谁,组织就会被关掉。同样,具体的活动时常有被叫停的风险,长沙一家NGO的领导者,甚至因为组织同志骄傲节的游行而被拘留(此处事实均为直接采访当事人获得,也在很多媒体可以查到)。同性婚姻合法化哪怕对于最为激进的活动者来说,也不过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在这之前,他们还在致力于更多似乎更可行的政策改变,比如,同性恋电影和同性恋情节能通过审查,走进电影院;同性恋相关知识和课程能在课堂普及,反对歧视性话语;在517等同性恋标志纪念日,大家能举行集会和游行……在这些权利都实现不了的时候,谈同性婚姻未免太好高骛远了。&br&除了草根NGO,社会精英和政治人物的推动在同性恋运动史上也是相当重要的,李银河,和2013年五次向人大提交同性婚姻提案,而每次都因没有足够的代表支持而无法进入审议过程。除此之外,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由上至下的推动同性婚姻的努力。一位NGO的朋友,在谈到政府对于LGBT团体的拨款时表示,在西方的经验里,争取同性恋群体的选票会成为重要的政治考量,但在中国这种投入是没有相应的政治回报的,反而大众会斥责,政府的钱怎么不去帮助穷人,支持教育,而要给这么一群人用?台湾“多元成家”的法案几经波折,当权者除开人权等正义的考虑,当然也关注着怎样的政策能带来更多政治资本,而在中国,似乎找不到类似的动力,能推动上层对同性婚姻的支持。&br&而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同性恋者自身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权利意识,或者说即使有意识,也不倾向于将其转化为行动。现在LGBT NGO的工作者和志愿者,性少数群体居多,但他们也表示,自己的很多行为并非能百分百得到社群内部的支持。很多同性恋者会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似乎不结婚也没关系,绝对不可能争取得到……就更别说异性恋里的那些不理解不认同了。&br&&b&其次,婚姻制度的改变是一个十分具体而复杂的系统工程。&/b&&br&丹麦在1989年最先承认了同性“伴侣”,但这种partnership的关系和marriage还是不同的。现在包括很多对同性恋接受度很大的国家,也没有建立同性恋等同于异性恋的婚姻关系制度。谢长廷在电视辩论中说,觉得同性婚姻应当一步一步来,涉及到税收、领养等具体政策的改变,不是改个婚姻法就可以了。江宜桦也说过,他十分尊重性取向自由,但涉及到传统婚姻制度、观念的转变,是很复杂的。在此引用台湾的情况,是因为拥有较为类似的文化背景,具体操作层面之余,传统观念的革新也是任务重大。2013年台湾民调对同性婚姻持支持态度的是55%,反对的是37%(转引自Douglas Sanders: Opening Marriage East and West, October 9, 2014),尚且举步维艰,而我想中国大陆,支持率肯定是没有这么高的……吧?&br&&br&我是同性婚姻的坚定支持者,有幸运的同性恋朋友很坚定地到外国结婚,告知家长,普天同庆;也有不太幸运的同性恋朋友顶住压力,自己举办典礼,与爱人交换指环与承诺,他们之间的爱情,在我看来一样珍贵而美丽。&br&真希望能活着看到中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啊。&br&----------------------------------------------------------------------------------&br&日更新&br&刚开始在知乎答题,感谢知友的积极回复。支持也好,反对也好。能一起讨论是愉快的事情,请大家尽量不要人身攻击啦。&br&其实我的回答更侧重的是实践层面,在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可能性,当然同性恋是不是“变态”,同性婚姻的社会效应,生育与领养问题,都是延伸话题,可能没有办法一一回复了,不过如果要正式考虑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讨论的,侧面验证了我的第二个论点。&br&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恰好是英格兰通过同性婚姻立法(2013年7月),诞生了第一例合法的同性婚姻(2014年3月),英国的同性间“民事伴侣关系”早在2005年生效,而由此到同性婚姻,尚且经历了将近十年的辩论和争取。直到法案通过,许多宗教场所还是拒绝给同性情侣提供结婚仪式场地。&br&去年年初,有幸和美国女权主义学者Nancy Fraser就此问题有过讨论,她说:“不仅仅在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想要让同性婚姻被接纳都是相当困难的,回顾LGBT运动史就知道了,但你看,还是有很多人成功了。”&br&以此与有志于推动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诸位共勉。
题主的问题,能从可能性、合法性等等角度解答,也可从历史和国别的角度分析。我做过两个LGBT,也就是性少数群体的NGO的个案,和奋战在同性恋权益一线的斗士们有过一些交流,近期正好在读台湾同性婚姻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章,想简要说说我认为在中国,同性婚姻…
看完只觉得非常非常非常嫉妒。&br&&br&&br&&br&一个人得多幸运才能遇到两个爱自己至深并且可以携手前行的人?&br&一个人要多幸运,才能在爱人去世后顺遂地走出悲痛并仍有勇气与心力去爱另一个人?&br&一个人,又要多幸运,才能够在这种社会现状下公开承认自己选择了一个trans做爱人?
看完只觉得非常非常非常嫉妒。一个人得多幸运才能遇到两个爱自己至深并且可以携手前行的人?一个人要多幸运,才能在爱人去世后顺遂地走出悲痛并仍有勇气与心力去爱另一个人?一个人,又要多幸运,才能够在这种社会现状下公开承认自己选择了一个trans做爱人?
刚刚在微博上读完这篇文章,难过的趴在桌子上面哽咽。&br&作为一个同志,我觉得李银河老师这篇文章真正的说出了同志的心声,就是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努力所作的一切就是希望我们普通人的身份得到大众的认可。&br&但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觉得社会对同志的态度,依然在迅速的进行两级分化。&br&把我们描述的过于美好的腐文化,总是我们塑造成美型,高帅的形象,那不是我们。&br&把我们戴上令人恶心的面具,小红帽事件,艾滋病的泛滥,那也不是我们。&br&我想说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是身边可以看的见摸的到,有小缺点有小优点的人。&br&我们对我们同志的身份没有骄傲,也没有对此感到羞耻,这只是间平凡而又正常的事
刚刚在微博上读完这篇文章,难过的趴在桌子上面哽咽。作为一个同志,我觉得李银河老师这篇文章真正的说出了同志的心声,就是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努力所作的一切就是希望我们普通人的身份得到大众的认可。但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觉得社会对同志的态度,…
一生能遇见两次纯粹到仅愿与之携行而不为繁衍后代,抵御生活的人本身就是种奇迹。奇迹会发生在相信奇迹的人身上。&br&
他们有自己的经纬,不必和全世界一样倒时差。
一生能遇见两次纯粹到仅愿与之携行而不为繁衍后代,抵御生活的人本身就是种奇迹。奇迹会发生在相信奇迹的人身上。 他们有自己的经纬,不必和全世界一样倒时差。
&p&因为性取向的缘故,我在知乎&a class=&internal& href=&/GayScript/&&被攻击过无数次&/a&,但这并没有伤害到我,因为我知道这是由于他们品格的卑劣而非我的过错。真正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另一些评论。数月前&a data-title=&@罗登&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ebf44b9c371a852b0207& href=&/people/ebf44b9c371a852b0207& data-tip=&p$b$ebf44b9c371a852b0207&&@罗登&/a&老师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a class=&internal& href=&/nordenbox/&&为什么这么喜欢评论?&/a&》,后来&a data-title=&@罗登&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ebf44b9c371a852b0207& href=&/people/ebf44b9c371a852b0207& data-tip=&p$b$ebf44b9c371a852b0207&&@罗登&/a&老师把所有的回答设置为「关闭评论」或者「只允许关注的人评论」,可惜他没关注我。&/p&&p&我也想过要不要关闭评论,或者设置只允许关注的人评论,但又想同大家交流,毕竟我还年轻,容易说错话,我希望如果我说错了什么,会有人在评论中指出来,但可惜评论中留言的多半不是这种「交流」。&/p&&p&&a data-title=&@罗登&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ebf44b9c371a852b0207& href=&/people/ebf44b9c371a852b0207& data-tip=&p$b$ebf44b9c371a852b0207&&@罗登&/a& 老师说「只要是理性,有见地,有思维过程的评论,都是很欢迎的。」但实际情况是「最近在知乎里面总是被一群关注人数和赞同数都是个位数,没回答过几个问题的人反复盘问」、「能讲道理的人的比例越来越少」、「不断的评论,就是不爱回答问题」……&/p&&p&最近我也看到一些人评论我说:&/p&&ul&&li&「这样的文章根本不想点开看。」&/li&&/ul&&p&那你评论有什么意思?你都没看我的文章,只看了标题,就要下定论?单纯的《红楼梦》三个字听起来不像《天上人间姐妹十日谈》吗?如果第一个看《红楼梦》的人也这么想就有趣了。&/p&&ul&&li&「根本就是来秀优越感的。」&/li&&/ul&&p&最近越来越发现,在知乎上,但凡你跟别人讲了一个道理,哪怕是本着交流的心态,只要你一旦说了什么不好、什么好,就会有一大波人自动带入不好的是他们、好的是你,站出来说:秀什么优越感啊,傻*。就好像我写文章就是批判别人,不能用来自省似的。难道没听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吗?(昨天的专栏文章《&a class=&internal& href=&/GayScript/&&太沉迷于刷知乎,只会让你更浅薄&/a&》里不少人这么评论,都被我删了)&/p&&br&&ul&&li&「看完第一段就不想看了,狗屁不通。」 &br&&/li&&/ul&&p&这是最搞笑的。我有时候会先举反例,说明负面情况,然后再告诉你「如果按照上面的话,你也看到后果了」,结果有人看也不看完就立刻评论了。&/p&&ul&&li& 「反对。」&/li&&/ul&&p& 是的,就这两个字,没有任何理由。这有什么「交流」的意义?纯粹发泄?&/p&&ul&&li&「不同意******。」 &br&&/li&&/ul&&p&我通常都会回复「第*段里写了“*******”(他的观点)」。其实我还想补充一句:「能仔细看完我的回答再评论吗?」&br&&/p&&ul&&li&「不敢苟同作者的观点,***********。」 &br&&/li&&/ul&&p&我早在第一段就说明******(他评论的观点)是可以的,但*******就不好了。能好好看完再评论吗?&/p&&ul&&li& 「呵呵。」&/li&&/ul&&p& 这种评论我都删了。&/p&&ul&&li&「傻*文,坚定完毕。」 &/li&&/ul&&p&这种评论我也删了。&/p&&ul&&li& 「装b、装公知。」&/li&&/ul&&p&还「有些人」好像没学过形容词似的,我明明说的「有些人」、「有的人」、「某些」 、「极少数」、「也有人」、「几乎」……他们也要跑来跟我举反例,反驳我的观点,就好像我不知道似的。或者我写给「某些人」的文章,他们也会跑来说:「傻*,这谁不知道啊。要你说?装什么公知啊。」是的,已经有人开始说我「装公知」了,但实际上,的确有人不知道。我一直说过「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你懂的,别人不一定懂,如果你知道一个道理,干嘛不能跟别人分享?为什么我出于「分享」心态写下的东西莫名其妙成了「装b」、「装公知」?&br&&/p&&p&还有些就不谈了,几乎都是根本没看完、或者没仔细看我的回答就忙不迭地要写评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地要攻击我、激怒我,让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可实际上要么他们的观点已经被我讲过了,要么他们的观点是我声明过的不在我这篇文章讨论的范围内。可笑的是,也有同样没仔细看我文章的人会赞他们。所以我不得不把那些评论都删了。&/p&&p&年轻人,讨论问题可以不要这么冲动吗?别人花一个小时写的东西,你一分钟看完,你觉得你真的看完了吗?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思考别人在说什么吗?&/p&&p&我已经懒得再删评论了。我在知乎写了很多回答,每天有成百上千的评论,作为一个玻璃心,看到那些刺心的评论实在是影响心情。我本着交流的心态写文章,却讨来一些莫名其妙的谩骂,如果有道理便算了,我知错就改,可大多数都是莫名其妙的。既然他们根本没看完、没仔细看我写的东西,我又何必浪费时间同他们交流呢。&/p&&p&我没那么大的魄力效仿&a data-title=&@罗登&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ebf44b9c371a852b0207& href=&/people/ebf44b9c371a852b0207& data-tip=&p$b$ebf44b9c371a852b0207&&@罗登&/a& 老师关闭评论,因为如上所说,我太年轻,容易说错话,需要大家的意见,但我在此声明:&/p&&p&&b&1、从今往后,我不一定再看评论,免得被攻击;&/b&&/p&&p&&b&2、如果你看到你的评论被我删了,不要怪我,也不要来问我为什么,我不想再作回应;&/b&&/p&&p&&b&3、我开始使用知乎的拉黑功能。&/b&&/p&&p&甩完了负能量还是讲点正能量吧,还是那句话: &/p&&blockquote&&p&要像太阳一样,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有人干脆毫无反应。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p&&/blockquote&&p&感谢广州的某位知友给我寄来的明信片,我刚收到:&/p&&p&&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dfddbf308ba406ada1b8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fddbf308ba406ada1b86_r.jpg&&还有上次某位知友从青海湖给我寄来的明信片,谢谢你们的支持与肯定:&/p&&p&&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50& src=&/6c6fdccecef1d47f0f5eb63eb590697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6c6fdccecef1d47f0f5eb63eb590697a_r.jpg&& 或者可以看看我在豆瓣的这个相册,都是知乎、豆瓣、微信上一些很温暖的留言,喏,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photos/album//&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ayScript的相册——温暖正能量&i class=&icon-external&&&/i&&/a&&/p&&p&GayScript的&a href=&/GayScript/& class=&internal&&法律声明&/a&:&/p&&p&以上文字为本人(知乎网ID:GayScript)原创,版权属于本人所有。除知乎网依用户协议使用外,任何媒体、单位或个人以转载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答案,即视为同意按以下办法向本人支付报酬:&/p&&p&1、对法定许可的,依《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的标准向本人支付报酬。&/p&&p&2、对信息网络传播等非法定许可的情形,应保留答案全文、本人知乎网ID、出处链接及本声明全文,并按100元/次的标准向本人支付报酬。转载人支付报酬后,即取得本人同意转载的许可。&/p&&p&3、本人的收款帐户为:支付宝账户:。&/p&&p&4、需要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答案的,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取得本人书面授权。&/p&
因为性取向的缘故,我在知乎,但这并没有伤害到我,因为我知道这是由于他们品格的卑劣而非我的过错。真正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另一些评论。数月前老师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后来老师把所有的回答设置为「关闭评…
对星座文化的相信,的确有很多心理学原理在起作用。&br&&br&&b&(1)认识自我,彰显自我的需要&/b&。埃里克森认为,在青少年时期(12~20岁),少年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建立起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朋友圈,明确优点和缺点,找到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感兴趣的职业,把自己各方面的特质都统一起来。如果不能发展出&b&自我同一性&/b&,就会面临着角色混乱,“我是谁”的危机。&br&&br&而星座文化,刚好能够让少年们&了解&自己的性格,优缺点,适合的职业,理想情人的标准,能够满足迷茫期的少年们认识自我的需要。以白羊座为例,星座文化会告诉他们:“你热情、冲动、孩子气&b&(性格)&/b&;有活力,有冒险精神,开朗乐观,但也比较自私,冲动,缺乏耐心&b&(优缺点)&/b&;适合做运动员,企业家和军人&b&(职业)&/b&;你的女神是开朗,乐观,充满吸引力的&b&(理想情人的标准)&/b&。这样明确的建议,刚好能满足少年们对自我的认知需要。&br&&br&而且,很多人都怀着”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幻想。根据”&b&无条件接受顺言&/b&“和&b&”正例谬误效应“&/b&,开朗乐观,有活力,适合做企业家这些积极的评价,很容易让胸怀大志,需要正能量的少年们所相信和接受;而自私、冲动等负面评价,也会被选择性地忽略掉。这样一来,让人信心满满的星座文化被很多人所相信也不足为奇。&br&&br&&b&(2)人际交往的需要&/b&。新认识一些小伙伴,或者想了解一个不大熟悉的人时,很多人会利用星座性格分析来贴标签:白羊座”热情、冲动、孩子气“;处女座”一丝不苟,追求完美“。这样的&b&刻板印象&/b&,有利于我们&b&迅速了解他人,节省认知资源&/b&。&br&&br&此外,朋友圈和媒体传播的潮流也很重要。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有很强的塑造作用。我们很可能会有&b&从众心理&/b&: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来顺应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如果周围的朋友都在玩星座,算爱情、事业运势,见面也经常谈论这个,那为了增加和朋友的谈资,不被排挤出朋友圈外,我们也很自然地会相信星座文化,讨论星座文化。此外,如果自己喜欢的杂志、网站经常推广星座测试,我们也很有可能会更关注星座文化。&br&&br&即便是原本不信星座,只是为了迎合朋友而讨论星座文化的人,过了一段时间也会改变对星座的看法。心理学中有”&b&自我实现预言&/b&“的现象:别人的期待和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慢慢向着别人期待的方向靠拢,从而实现这个期待。如果能够通过对星座文化的讨论得到小伙伴们的喜爱和推崇,那么根据&b&操作性条件强化作用&/b&,我们也很有可能认为星座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也慢慢喜欢上星座文化,更多地讨论星座,从而获得小伙伴们的关注&b&(正强化)&/b&。&br&&br&&b&(3)信念寄托的需要。&/b&星座文化,其实也是一种解决”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方法,一种给人以指导和确定感的&b&精神寄托&/b&。当爱情面临危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就可以查一查本月的XX座爱情运势,从而得到一个引导;如果不大清楚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方向的工作,那也可以查一查本星座的匹配职业,从而帮助自己做决定。这样一来,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至于没有解决问题的方向,感到绝望和无助。&br&&br&这些运势和解决方法其实都比较笼统,对很多情况都有适应性(”这个月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和恋人有争执,需要做好情绪管理,好好沟通“)。情侣们平时肯定会有摩擦,也都需要情绪管理和好好沟通。根据&b&巴纳姆效应&/b&,对这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我们会认为是在精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并深信不疑。&br&&br&而当情侣们根据这些指导成功解决矛盾时,又会把星座当做”功臣“,更加相信星座文化,更多地讨论星座文化&b&(正强化)&/b&。久而久之,即便很多人提出种种反对星座文化的观点,认为星座是在骗人,根据&b&证实性偏见&/b&,这些深度的星座文化爱好者们仍然会相信自己的经验,忽略反对的声音。&br&&br&&br&&b&(4)星座文化源于星相学,容易被人误认为是科学的&/b&。星相学用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变化来解释事物。从星相学发展而来的星座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可能会被很多人认为是”&b&权威的&/b&“,进而深信不疑。&br&&br&欢迎关注我的专栏:&a href=&/qinyuhuipsychology& class=&internal&&日常心视角 - 知乎专栏&/a&&br&&br&参考文献:&br&&br&[1]侯德娟,张琳. 大学生星座流行心理的调查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98+67.&br&&br&
[2]周舟.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J]. 青年探索,-41.&br&&br&[3]周舟.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之管见[J]. 社会心理科学,-73.&br&&br&[4]章淑玲,袁娜. 大学生“星座热”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43.&br&&br&[5]王柯瑾. “星座文化”对大学生受挫行为合理化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对星座文化的相信,的确有很多心理学原理在起作用。(1)认识自我,彰显自我的需要。埃里克森认为,在青少年时期(12~20岁),少年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建立起自己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朋友圈,明确优点和缺点,找到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明那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