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如何参与中国临空经济网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做法与启示
21:56| 发布者:
| 查看: 59
摘要:   摘要:截至2013年6月,我国已提出58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但整体而言我国临空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临空经济的发展可追溯到l959年爱尔兰的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至今已有54年的发展历程。国外 ...
  摘要:截至2013年6月,我国已提出58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但整体而言我国临空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临空经济的发展可追溯到l959年爱尔兰的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至今已有54年的发展历程。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做法对我国有一定启示,即基于全球视野,进行顶层设计;完善软硬环境,形成系统服务;优选临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航空都市。  关键词:临空经济;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国外经验  一、国外临空经济的发展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始于1959年爱尔兰的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经过54年的发展探索,趋于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已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引擎,而且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依托空港,规划先行  国外临空经济的发展非常注重依托机场空港,做到规划先行,这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早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就将史基浦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史基浦机场现已成为欧洲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2012年货运量为150万吨,客流量达5100万人次,而荷兰本土仅有1600万人口。史基浦机场与整个欧洲大陆间实现了空运、海运、陆运的无缝对接,并从单一依托航空运输转向发展多式联运,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物流手续。在机场周边还分布有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及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而且实现了与机场航空物流产业间的无缝衔接。此外,在空港附近还预留一块农业用地,用于种植花卉以便使用航空运输进行出口。[1]史基浦机场现已成为集人流、物流、展览、商贸、观光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航空城”,是一座典型的根据规划设计有序发展的“空港城市”。1999年,为打造东北亚经济中心,韩国将仁川机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加倍重视其规划与发展。仁川机场区位优势显著,在其周边3小时飞行辐射区域内居住约十几亿人口,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多达61个。2001年3月通航后不久,仁川机场客流量即呈爆炸式增长,其二期扩建工程于2008年投入运营,但机场仍陷入吞吐量接近饱和的窘境。2011年6月,仁川国际机场再次发布第三期工程设计方案。  (二)设施完善,服务配套  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的综合交通设施以及相关服务配套体系。法兰克福机场位于德国最重要的两条联邦高速公路交汇处,早在1972年,法兰克福机场就建设有地下火车站。此后,又在机场下建了另外一个火车站,乘客不出机场,步行8分钟即可乘坐高铁。法兰克福机场已将航空与铁路、国际高速网络、河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结合成为综合性联运交通网络。在法兰克福机场还有专门为客户服务的联合办公大楼,从楼内乘坐电梯可直接到达高铁站,步行6~8分钟即可到达候机楼的登机柜台,出门不远即是高速公路。2005年,法兰克福机场成为全球首个能供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起降的机场。这里还有著名的4万平方米的动物候机楼,每年运送约1亿只动物。而新加坡樟宜机场则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樟宜机场航空货运中心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各公司无需报关即可在中心内便捷移动、组合、储存和重新包装货物。只有当货物离开航空货运中心时,才需通过自由贸易区的海关和安全检查。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同样凭借其完善的服务设施、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最短的换乘时间及独具韩国文化特色的演出等使其成为“全世界向往的机场”,具有巨大的客运中转换乘量。其出入境时间是全球最快的,入境时间为12分钟,出境时间为19分钟。  (三)圈层布局,产业共生  临空经济的形成是逐渐演进的过程,并在发展中不断优化,而圈层布局、产业共生是临空经济发展的重心。泰国曼谷在其第二国际空港发展中,在机场周边地区进行同心圆式的圈层布局规划;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也有相关的规划,其空间结构模式可大体划分为空港区、紧邻空港区、空港相邻区及外围辐射区。临空经济的范围主要是空港周围6~20公里内,或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根据交通快捷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布局空港核心区、主体区、相邻区和辐射区,同时优化临空基础产业、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引致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使其与空港形成共生关系。美国孟菲斯机场的最大特色是机场航空运输与航空物流的和谐共生发展,其周边聚集了一批全球知名航空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敦豪(DHL)、荷航(KLM)等。目前,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知名企业拥有一定规模且完善的运输和快递配送服务网络,实现了在美国任何两个城市之间24小时内的送货上门。孟菲斯现已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航空物流基地,航空物流规模大、货运效率高、服务设施齐全。  (四)统筹发展,产城融合  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临空产业与航空都市的和谐发展,即统筹发展、产城融合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韩国仁川空港经济区主要由永宗、松岛和青萝组成,而空港位于永宗岛。永宗岛除发展基本的航空物流外,还大力开发休闲娱乐及旅游产业。同时,在机场周边建设有大型休闲旅游项目,如航空城公园、水上运动公园以及梦幻主题公园、时装主题公园。填海而造的松岛新城不仅建有一座100英亩仿照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的绿洲公园,而且还吸引了思科、三星、IBM等知名企业入驻,2013年四家联合国机构也正式入驻。另外,松岛新城还致力于构建“智慧互联城市”,并着力打造舒适宜居、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而青萝则建有公寓区、体育及休闲设施、主题公园、国际金融园区、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等。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最大的特色是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除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外,机场航站楼设有“See Buy Fly”购物中心,每逢周末,阿姆斯特丹本地居民也会来此购物。史基浦也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博物馆的机场,供旅客免费参观。在史基浦机场周边有20多个产业园区,数千家企业入驻。另外,40多个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总部均设在荷兰,其中21个就在机场周边。目前,史基浦机场创造了29万个工作岗位。事实上,史基浦机场已由“城市的机场”发展成为“机场的城市”。  二、启示  截至2013年6月,我国先后提出58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但总体而言,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有些还仅仅停留在规划阶段,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做法对我国有一定启示。  (一)基于全球视野,进行顶层设计  我国临空经济起步较晚,对机场周边区域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与布局。因而,要对临空经济这种新兴经济形态进行科学规划,在全球视野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临空经济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选择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尤其是应避免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不认真研究机场的发展阶段与规模盲目推进的问题。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各地临空经济特点制定长远战略规划、专项产业规划等,并根据区位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理性确立自身在全球及国家航空网络布局的归属类型,如辅助性支线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全国性枢纽机场、门户机场和国际性枢纽机场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攀比、恶性竞争等问题。  (二)完善临空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  发展临空经济,既需要较高水平的硬环境,又需要优良的软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临空经济区应在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达到较高水准,形成城市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优化流程设计,完善服务体系,缩短客货进出港时间,提高客货运中转效率,建立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不断完善航空服务体系。[3]依托国际性枢纽机场的临空经济区,还要为企业提供优越的国际化经营环境。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公共服务,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形成海关、检验等多部门间的有效协同联动,实现“网上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口岸信息化、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水平,不断优化通关流程,简化通关手续,逐步提升通关能力与效率。在条件成熟的机场设立综合保税区或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完善软硬环境,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从而增强临空经济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促进临空经济区产业的集聚  大多数临空经济区在规划产业时,遵循满足机场需求、产业集聚、园区与机场整体规划和共同发展等原则,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的同时,尤其应符合所在区域发展总体目标和产业布局。有计划地在机场周边地区建立临空产业体系。在临空产业选择时要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入驻企业的准入标准,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重吸引国际跨国公司、专业化科技企业及知名现代服务企业。即鼓励航空产业、临空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教育科研机构等进入,并对其发展实施必要的补贴、减免税等优惠措施,而对夕阳产业、污染型产业则引导其逐步退出。另外,各产业在进行功能分工时,应依据距航空港远近将临空经济区划分为若干功能区进行发展,继而形成不同的临空产业集群,最终打造为临空产业集聚区。  (四)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航空都市  我国应创新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以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快捷城市为发展理念,走机场与城市和谐共生发展道路,打造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雅的航空都市。航空都市具有显著的服务机场和利用机场的特征及注重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时代特色,作为航空中转枢纽自然会出现大量的中转旅客,其在转机滞留期间要进行休闲和消费活动。[4]发展临空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除航空运输服务外,还要挖掘其购物、休闲等衍生功能,提升周边居民及周转旅客的生活质量。以航兴区、以区促航、产城融合,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综合服务区,从而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而且通过创新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打造航空都市,还可带动所在区域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宇.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临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3):167-169,194.  [2]王红.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启示[J].空运商务,2013(5):43-45.  [3]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J].城市观察,2013(2):5-16.  [4](美)约翰·卡萨达,格雷格·林赛.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高传华 郑州华信学院商学院)
(来源:《经济纵横》2013年第12期)
煤炭市场报告
煤炭市场报告管益忻:打造2.0版本临空经济模式 架起空中丝绸之路·企业家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9版:经济学家周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邮政发行代号 :61- 85
经济学家周报
管益忻:打造2.0版本临空经济模式 架起空中丝绸之路
华鼎方略为某机场集团“战略—管控—风控”一体化方案推出
&&近日,华鼎方略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应邀为中国西部某机场集团出具了“战略—管控—风控”一体化方案。该集团是名列全国前茅的跨省区运作的大型机场集团,目前正准备制定面向2020年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方案。&&■ 杨丹玲 华鼎方略&&&&近日,华鼎方略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应邀为中国西部某机场集团出具了“战略—管控—风控”一体化方案。该集团是名列全国前茅的跨省区运作的大型机场集团,目前正准备制定面向2020年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方案。著名经济学家管益忻教授、国家会计学院刘霄仑教授作为特聘高级专家与华鼎方略咨询团队一起为该机场策划了“十三五”战略规划、集团管控及风控体系建设一体化方案。结合这一方案的策划与设计,作为中国第一个邻空经济模式——坐落于北京顺义——国际空港发展模式提出者,管益忻教授颠覆传统思维首次提出“打造2.0版本邻空经济模式,架起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七大战略举措:&&第一,充分发挥信息化主导作用,广泛利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时代工具进行机场建设、日常管理和市场营销。&&第二,打造新丝绸之路,定位西部乃至跨境中亚空中交通枢纽。相较东部,西部目前的交通运输尚处不饱和状态,且西部地广人稀,地面交通相对成本较高。机场集团可定位为西部交通枢纽,战略布局,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第三,“梦回唐朝”,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西安的文化底蕴优势, 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主业的有力补充。&&第四,利用西部生态环保后发优势,包括充分利用西部待开发的经济领域,吸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前车之鉴,用好西部洁净优势。&&第五,发展支线飞行、短途飞行、低空飞行,依傍旅游业发展,发挥西部机场群优势,进行战略合作,依托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缩短点对点旅行时间。&&第六,机制民营化,打破或削弱国有企业的体制束缚,利用民营化机制增加企业运行活力。&&第七,发展沿临机制。沿临机制是管教授首创的经济概念,主要是指五个结合:旱码头与港码头结合,即利用中国西部中亚广袤腹地,适当外移服务领域;临空与临陆结合,即机场应与铁路、公路交通枢纽联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即应高度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为实体业务服务;硬件与软件结合,企业在注重财务指标外,更注重服务企业知名度、客户忠诚度和美誉度;主业与辅业结合,即机场除了要发展主业外,还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华鼎方略朱耿斌总经理认为,该机场集团应将战略规划与机制优化、再造相结合,把风控机制与管理机制相结合,在(管益忻教授)“将责求利”核心价值观框架下,构建以“卓越的治理结构为基础”、“科学的发展战略为指引”、“有效的集团管控为抓手”、“稳妥实用的风控体系为保障”的全面、系统、立体的管理模式。&&作为风险与内部控制领域最早的服务提供商,华鼎方略独创的“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平台,以流程为载体,以控制为手段,以IT为支撑,以考核为保障”六位一体方法论深得市场认可,近年为上百家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了风险与内控服务,并于2012年被总会计师协会授予“最佳内控咨询机构”奖。&&华鼎方略此次为该机场出具“战略—管控—风控”一体化方案是多年服务经验的提炼,也是管益忻教授多年来洞察市场经济、调研众多案例、智慧独创的总结,为机场经济乃至航空业经济的发展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Copyright 企业家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服务经济|经济发展_凤凰资讯
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临空经济区则是实现临空经济的载体,它是指以航空港为中心,由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为架构而形成的要素聚集、产业发展、产城交融的多功能经济区域。在新经济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纷纷把临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进行临空经济区建设,以期通过加速临空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据统计,美国现有490家国际民航机场,以机场为依托形成的临空经济区所产生的GDP已占全国GDP的8%。在我国,适应临空经济发展需要,临空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据罗兰贝格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机场发展报
原标题: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临空经济是21世纪交通方式变革的第五冲击波引起的新经济形式,它综合物流经济、服务经济、高技术经济、立体经济、开放经济等多个经济范畴,是新时期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直接嵌入国际价值链、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有效途径。临空经济区则是实现临空经济的载体,它是指以航空港为中心,由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为架构而形成的要素聚集、产业发展、产城交融的多功能经济区域。在新经济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纷纷把临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进行临空经济区建设,以期通过加速临空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据统计,美国现有490家国际民航机场,以机场为依托形成的临空经济区所产生的GDP已占全国GDP的8%。在我国,适应临空经济发展需要,临空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据罗兰贝格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机场发展报告》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年,我国有57个城市,依托50个机场,规划了58个临空经济区。在当前资源要素制约趋紧、环境保护呼声趋强、发展空间趋窄的情况下,临空经济区建设若以要素投入、投资拉动为主要手段,既不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更不可持续。因此,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依靠创新驱动,在稳速度的前提下,科学建设,创新发展。即以创新驱动为出发点,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临空经济区建设,实现临空经济的高端化、高效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依靠创新驱动临空经济区建设,需要考虑临空经济区区域的特定性、经济的辐射性、产业的新颖性、效益的突出性等特点,以及区内布局产业的高时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性,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着力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要素。以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加强政、产、学、研、金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领域,着力引进第三方研发机构,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深化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吸引国外大型企业、国际知名实验室设立研发机构,发展区域性研发总部。引进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机构。通过集聚、集成、集合一批高端创新要素,努力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区域创新要素汇集的高地。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围绕提升临空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和壮大一些产业链整合能力强、主导产业链清晰、能够在较大范围配置创新资源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性分工明确、产品和服务特色鲜明、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成长速度快的重点企业。哺育一批“专、特、精、新”的中小创新型企业。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支持方式,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着力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健全重大科技成果发现、筛选机制,探索完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服务联动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借鉴各地高新区孵化器建设经验,大力发展以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孵化体系,加强科技企业加速器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围绕临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工程,加速重大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着力引进一批创新型人才。根据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需要,认真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人才、团队、项目一体化引进,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招纳和吸引一批高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批懂技术、善管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团队。通过加大政府奖励和实行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增强对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加强人才服务,在户籍、出入境、医疗、保险等方面为创新型人才创造便利条件。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体系、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人才创业支撑体系和人才联络及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集聚的高地。着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根据临空经济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应用相结合,使其成为企业提高成长性与竞争力、培育新业态与制定新标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转移和转化实施。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支持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专利池,搞好技术创新战略布局。实施标准化战略,搭建标准创新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标准创制和实施,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1/03 07:33
01/03 07:20
01/03 07:31
01/03 07:24
01/03 07:23
01/03 10:35
01/03 10:36
01/03 10:54
01/03 10:54
01/03 11:57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1/03 09:34
01/03 09:34
01/01 09:16
01/03 09:06
01/03 09:08
01/03 16:36
01/03 16:36
01/03 16:36
01/03 16:36
01/03 16:36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19317
播放数:281725
播放数:156628
播放数:294067
48小时点击排行相关评论   [] [] []
23:30:40.0
严禁发布违者法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临空经济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