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2008金融危机机时收集人才的最佳时间

金融危机来临时个人如何购物规避-55BBS 我爱购物网
&&金融危机来临时个人如何购物规避
金融危机来临时个人如何购物规避
成功的企业都是有其独特原因的,但企业失败却通常是缘于对企业风险规避的失败。由此看来,建立一套企业自身独特的风险防御体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但今天在这里,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仅对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给大家作一下基本介绍。在下面的介绍中,我们力图汇集到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法律风险项目,希望能够对您的企业有所启示,使您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法律风险防范系统!  大家可能都知道“木桶理论”,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现在“木桶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新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蓄水量并不取决于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板与板之间的缝隙。也就是说一个木桶再大、能装的水再多,如果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很大的话,也是存不住很多水的,因为漏掉的太多了。而法律纠纷就像木桶之间的缝隙,纠纷越多,漏掉的水越多,虽然企业看似赢利很多,但可能几个法律纠纷就会导致其濒临破产。关于法律纠纷的代价,我们之前已介绍过,基本上可分为:经济代价、时间代价、风险代价、声誉代价。也就是说,当纠纷发生后,我们再去解决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但结果却不会很理想。因为,最佳的处理时机已经错过。所以我们常说:法律风险须以防范为主,待到纠纷发生时再进行补救,往往只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一)
企业产权风险  明析的产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们中国,有太多的企业在产权问题上纠缠不清,司法实践中在这方面吃亏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这主要是缘于我国上世纪的公有制政策,导致了其他所有权性质资本的缺位或者隐形缺位。虽然后来引进了非公有制经济,但由于其在长时间内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导致投资者对政策存有忧虑和不信任。在这种状态下,便出现了一些“戴红帽子”的企业。这在当年看来可以说是最理性的选择,但却为后来的产权纠纷埋下了隐患。即使是后来真正以民营身份出现的企业,由于多半是与朋友、亲戚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出于亲情、友情方面的考虑,以及法律意识的相对薄弱,对企业的产权约定也都不是太明确,这往往也导致日后产生纠纷。总之,产权纠纷多种多样,不同的纠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无论是何种产权纠纷对企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这个问题是企业要首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二)
合同法律风险  随着合同被普遍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合同纠纷也比比皆是,合同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当属高发纠纷。应该说,合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到购置办公用品,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立、收购等,合同的身影无处不在,于是企业领导不得不考虑该如何签订一份严密的合同!然而对合同的研究从来都不是企业家的任务,我们律师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及前人在合同方面的失败案例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合同风险防范体系,相信它会对您企业合同事务的规范有所帮助。当然我们建议,合同最终还是需要由专业人士DD比如律师把关。  (三)
企业劳资关系  中国的企业似乎比较幸运,因为它不必像国外企业那样经常面对劳资谈判或罢工威胁,但是中国的企业,却不得不面对职工的低效率与消极怠工、集体跳槽、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等等诸多问题。所以说如何更好的避免劳资纠纷一直都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却又非常棘手的问题。从法律的层面考虑,签订一份完善的劳动合同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与此同时企业也需承担相应的义务。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企业的股东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亲历亲为,应当将大部分事务委托给别人去做;经济学家又告诉我们,代理人管理企业存在代理成本,而这种成本不仅仅是工资。如何让管理层为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考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企业的死活漠不关心。手段有很多种,激励手段无疑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授权”已经成为成功管理学中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被认为是能够促使员工发挥最大效能的工具。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这种授权是存在法律风险的,主要涉及到代理人越权行使或对权利的滥用问题。如何防止代理人滥用权利,并避免该行为产生的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加以解决的。既要放权又要制约,相信通过法律的手段能更好的把握这个度。  (四) 检视企业的经营行为  您企业的各项手续是否齐全?尤其是特定行业的企业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办理过多起企业因手续不全或未及时变更而被工商行政部门查处的案件。您企业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否涉及到他人的知识产权,您是否已获得许可并支付了相关费用?环境保护问题是否已引起您的重视,您的企业可以保证不会在五年内遭遇类似的诉讼吗?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企业行为触犯刑律等等,这都是您企业应当加以重视并防范的。也许您根本不知道危机已经来临,当您坐在办公室喝茶的时候 ,法院的一纸传票告诉您,您的麻烦来了。尽管您可能有能力将这种危机最终化解,但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面对不同企业不同的法律风险,做好防范工作远比出了事情再临时抱佛脚要好!知己知彼,是我们在商战中制胜的前提,因此对客户的调查工作致关重要。但是在调查竞争对手或者交易对方信息的时候,怎样的调查收集才是合法的,才不会被指控为不正当竞争呢?我们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项工作交给我们来做最合适不过了。  (五)
知识产权风险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近二十年的经历表明,其实是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凭借政策与胆量或者与政府的关系;第二阶段是凭借资本,这个阶段还没过去,而且还要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第三阶段才刚刚开始,属于凭借知识来求发展的时代。但毋庸质疑,在上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知识产权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一切财产权最重要的地位。袁隆平的一项杂交水稻的高产技术就整个把年产一亿吨粮食提高到年产五亿吨,这个例子说明了知识产权是怎么推动有形财产积累的。张瑞敏也说过,虽然在全球开了上百家厂子,把国外的很多企业都给吞并了,但他的有形财产仍旧没有他的品牌值钱,而他的品牌就是他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尔商标。所以我们说,知识产权逐渐将成为今后企业竞争最重要的砝码!从法院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呈现逐年递增之势,且增长幅度很快,这说明大家已经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防范工作。据专家预测,知识产权领域将是未来各类纠纷中最高发的领域,并且这种态势会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持续。因此,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同时还应当规范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尽力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因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被追究责任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  近几年来由于突发事件而倒台的企业是越来越多,这些企业中有很多可以说是由于自身的欺诈与违法行为所致的,例如安然、蓝田集团、南京冠生园。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企业是由于处理不当所致,如三株。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丑闻的破坏力以倍数增长。关于如何应对并处理好突发事件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只想说一点:律师应该是非常适合处理该类事件的人选,因为实际上律师在处理该类事件的时候并不仅仅是通过法律途径,很多时候都是先采取法律以外的其他方式或途径来解决,诉讼永远是我们最后不得已的选择。但律师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在采取法律以外途径处理该事件的过程中随时作好证据保全工作,以备将来诉讼之用。证据保全工作的确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客户最终没办法决定打官司却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而难以诉讼的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提前准备而丧失了取证时机。  (七)企业债权风险  企业债权的风险问题,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并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债权无法实现或无法收回的情况,虽然这里面会涉及到债务人偿还能力的问题,但根据我们的司法实践经验,债权无法收回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债权人对债权保护不力所致。说到这里,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谈到诉讼时效的问题。可以说很多人都知道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运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止等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债权。我们目前参与办理的国内某知名企业债权回收案件已充分暴露出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该企业几千余万元债权中近95%已过诉讼时效。从法律的角度讲,过诉讼时效的案件已丧失胜诉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债权需要投入更大、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债权实现的可能性却很小。出现这种状况是极不应该的也是非常遗憾的,但这也充分暴露出该企业对债权的保护工作缺乏重视和应有的法律防范手段。  我们都知道利润是企业的终极目标,而债权不是直接利润,它是需要转化的。怎样使我们的每一笔债权最终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银子,是企业必须重视并需努力做好的一门重要功课。许多企业总喜欢直接把债权算到利润里面去,其实这是很幼稚的做法。因为现有债权究竟能实际收回多少是未知的,而等到债权变成死帐时再寻求法律救济更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有太多的证据保全工作需要提前进行。应该说,企业债权的保护工作是您企业法律顾问的基本职责。  (八)用好您的法律顾问  关于“法律顾问”这个概念,到现在为止仍有很多人有错误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法律顾问的任务就是出现法律纠纷的时候代理诉讼或仲裁。但事实上“法律顾问”的工作远不止这些,或可以说侧重点不在这里。如果您企业的法律顾问只是在企业出现法律纠纷时代理诉讼或仲裁工作,那么该法律顾问充其量只能被称为相对固定的代理律师,其只是在执行救火队员的
8条其他回答
企业该如何面对经济危机  日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袭卷全球,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据专家们预测,这次危机将是继1929年经济危机后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必然要引起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改革开发以来,中铝企业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本次危机对中铝企业经济的影响也是必然的。到目前为止,金融风暴对中铝企业的影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表现,金属价格大幅下跌,铝市的前景不明朗,许多企业已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更多的企业处于苦苦支撑的阶段,前途渺茫,吉凶未卜。中铝企业同时遭遇寒冬,一片死寂。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铝企业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危机的影响。从笔者最近走访市场获得的资料来看,本次危机虽然还没有对中铝企业造成太大影响,但市场上也表现出了一些端倪,我们不能不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进入10月份,中铝企业销售增速放缓,中铝企业铝价格逐渐降低,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中国10月铝产量同比下降0.9%至109万吨。日,中铝在其公司网站上公布,受电解铝减产及氧化铝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自今年10月下旬起,在成本较高的企业中减少氧化铝产量。截至11月5日,中国铝业已闲置氧化铝产能411万吨/年,约占公司总产能的38%,其中:中州分公司64万吨/年,山西分公司110万吨/年,山东分公司117万吨/年,河南分公司120万吨/年。……种种迹象表明中铝企业想超越本次危机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面对金融海啸,各个公司各出高招;在谈到国家刺激政策时,铝企反映不一,然多数反映目前形势仍是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有利因素仍大于不利因素。面对不可避免的萧条,中铝企业应如何应对以尽量减少损失是大家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  笔者看来,我们要想成功应对这场危机,力图把损失降到最小,甚至在危机中逆势而上,平稳过渡,首先必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危机可能给铝行业带来的影响程度作一个相对客观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应急方案。  中铝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港口、仓储、运输等几个行业,这几个行业在危机中的具体表现将直接影响到中铝企业的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铝企业的寒冬已经完全显示出来了,虽然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表现出救市的姿态,但其最终效果注定不会太理想,所以中铝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疲软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因而中铝企业将受到重创是不可避免的。基础建设一直是我国拉动内需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在本次危机来临之际,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依然没有放缓,预计为了规避本次危机带来的冲击,降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必然还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从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这方面投资进一步扩大的态势已经很明显了。2009年对铝行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求发展,企业必须在保证生产正常,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信心求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一直是中铝企业的大用户,危机的到来使铝的需求量急剧下滑,铝价格下跌,铝产量缩减。与此同时矿石及其它资源也相对过剩,开采量随之减少,发展速度也相对放缓。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出现的这些情况,对我们中铝企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素。  在危机的影响下,不仅国内市场出现萧条景象,而且出口商品数量减少,港口、仓储、运输等行业对中铝企业的需求也相对减少。尽管目前经济形式不容乐观,铝市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大,然而国家各项政策出台,强力扩大内需,对铝企的发展起到一个提振的作用。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在本次危机面前既存在不利于我们的因素,也存在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铝企业来说,“生”与“死”,“停”与“走”的决定者还在于企业自身,如何能立足企业自主优势,扬长避短,是成败的关键。就笔者看来,在这场危机面前主动优于被动,积极优于消极,清醒地面对比糊里糊涂的“冬眠”更有效果。在此原则基础上,笔者认为中铝企业要想成功应对本次危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快资金回收力度,降低资金风险
面对经济危机,中铝企业审视度势,冷静面对,通过优化生产、节能降耗等积极措施,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彰现出一流大企业的风范,中铝企业的发展要靠大家,当下优化生产,节能降耗是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在更加谨慎评估投资的同时,以更加优质的产品服务客户,回报社会,相信此次经济危机将会是中铝企业一轮发展的契机。为了防止因危机带来的断供风险,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加快资金回收力度,特别是对于那些逾期款项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危机真的使销售大幅度下滑,掌握现金是企业最基本的“保命”手段之一。  2. 努力压缩经营、控制成本
危机到来,每一笔资金都要用在刀刃上,铺张浪费的必然结果就是“死亡”,因而我们必须提倡“节约”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开源节流,降低能耗、控制成本。  3. 谨慎投资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一般企业为了减少风险往往减少投资,甚至停止投资。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因为任何危机中都隐含着许多新的机会,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对企业规避风险,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虽则如此,此时的投资的确要加倍谨慎,一定要在“稳”、“准”、“快”的原则基础上进行。  4. 提高服务水平,在后市场中淘金
在危机的影响下,氧化铝销售必然有所下滑,但降低生产成本、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等方面的巨大市场依然存在,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在后市场中淘金,以后市场运营中所获利益弥补氧化铝下滑带来的损失。  5.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危机时刻更要苦练内功,这样在应对危机时才不会乏力,也会为危机过后的重振旗鼓奠定坚实的基
本人认为不能从简单意义上说哪个好,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优势股票的作用是融资(即圈钱),公司有了钱才能发展,公司发展好了,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黄金的作用是保值,增值和为投资者规避风险。当通胀来临时,人们为了使自己手中的钱不被贬值,便会去投资,而黄金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当投资者在投资方面遭遇风险,黄金也成为了他们规避风险的首选。对投资者的建议:选什么投资产品好,个人建议:哪个行情好,就投资哪个。黄金现目前正处于一个大牛市中,所以投资黄金是个不错的选择。投资者如何规避风险:投资只能用富余的资金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资本运作,比较常见的有“4321”定律,什么是“4321”定律呢?资产的40%用于投资,30%用于开支,20%用于备急,10%用于保险。做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如何分散风险,就是全部资金不能投资在一个股票上,多买几只股票,总能赚钱的。同样的道理,你也可以拿部分资金来投资黄金。对于刚接触黄金投资的,在没有熟悉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投资,可以到正规的黄金投资公司做咨询及培训。对于想炒黄金的菜鸟,可以先小资金进入,等操作熟练,在大资金操作。另外黄金还有许多其他优势一。黄金的价值是自身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全球硬通货币”,并且有千年不朽的稳定性,所以无论天灾人祸,黄金的价值永恒。而黄金的价格仍将持续上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大牛市。黄金具有通胀预期下的商品属性和信用货币危机下的货币属性,这两种属性使未来黄金需求的持续增长已成定局。由于各国通胀压力增大加大了投资者对于投资黄金的避险需求,促使黄金价格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黄金价格从中长期来看,仍将持续上涨。目前,已有不少国内外专业机构预测,2010年黄金价格整体将平稳运行,下半年有望持续走高,未来两年或三年内将有创历史新高的可能性。而国际商品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日前也明确对媒体做出国际黄金期货价未来十年内将上探2000美元每盎司价位的预计。纵观2008年以来的全球市场,股市暴跌、楼市下滑、美元动荡,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遭遇重挫,而黄金却“一枝独秀”,连续9年上涨,从2001年的250美元盎司,上涨到1200美元盎司,价格翻了近5倍,与其他市场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来黄金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高位。黄金日益上涨同需求量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世界黄金已探明储量为15万吨,已开采12.5吨,按照每年2%的速度开采下去的,那么不到20年地球上的黄金将被开采一空。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少的开采量将促使黄金上涨。而印度,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黄金需求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大,导致黄金价格的上涨。黄金在国内目前刚刚兴起,股票、房地产、外汇等在刚开始时都赚疯了,正处于牛市的黄金也不例外。而且操作更灵活.(与证券的比较)一、以小博大现货黄金:现货黄金是1的杠杆比例,国际上黄金一手单额是10W,那它的保证金就是1000美金。有了这个1的杠杆,那么你的1美金就可以进行100美金的黄金交易.赚取一个点就等于是赚了100美元。股票是投入多少资金就是多少。没有所谓的杠杆比例。二、交易时间现货黄金小时可以进行交易,所有投资者可依照个人时间来安排,随时进出市场。晚上8-12点是欧洲下午盘和美洲上午盘时间,交易非常活跃,黄金价格波动幅度最大。而此时正是中国的晚上,中国投资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股票是每天4个小时的交易。建议:白天炒股,晚上炒黄金。2.综合风险的不同:股票存在人为炒作,庄家或企业发布虚假消息以及操控股票价格等因素,使得投资者很难分清虚实,风险较大,很容易高位套住。而黄金是全球买卖,每天的成交量达20万亿美元,几乎没有任何机构可以操纵其价格。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国际金融政治,需求等因素,而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 。3.灵活性的不同:股票是当天买要第二天才能卖也就是t+1交易,而且只能涨才能赚钱,跌了就被套亏钱,而黄金是随时买随时可以卖也就是t+0交易,可以买涨也能买跌也可以同时买涨买跌,是双向选择!4.操作分析的不同:买一支股票要分析它的基本面和技术面,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地位,分析k线图,还要在一堆股票中筛选,还要关注国内的政策,行业的信息,公司的季报和年报等等,而黄金只要分析一根k线图和关注国际上的政策新闻基本就可以了!股票要关注市盈率,上证指数等。 黄金是属于单一品种,只需关注其走势规律和国际新闻就行。5.收益上的不同:虽然股票的收益有时是很可观,但承担的风险也是很大的,股票是以大搏大的原理,只有资金量大收益才大,而黄金是以小搏大,杠杆的原理,以1的比例 ,将收益放大。如07年8月到11月期间,投资黄金的收益不亚于股市。6.未来发展的不同:国家在严格控制股市的增长速度,行业的一些小小的负面消息以及国家的一点小小举措都会对其造成影响,而黄金是现在国家极力在扶持的,也正处于发展阶段,将来必定会象现在的股市一样火爆,现在进入是个很好的时机,国家就算出台重大举措也不会对其造成什么影响,因为这是全球性的交易!比如月30日国家为了抑制股指的快速上涨,国家采取上调印花税的宏观调控手段,导致股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打好职场保卫战  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仅带来了股市的下跌,国内一些与金融行业相关以及以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纷纷裁员。一些白领也开始担心自己公司的未来,纷纷上网晒“金融危机的影响”。天涯论坛一则名为《大家说说各自公司的情况》的帖子发出仅4天,点击率超过7万。可见,金融危机对员工们的影响。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局下,作为职场中人,如何把握住现有的工作机会可谓是迫在眉睫之举。加倍珍惜工作机会、全力以赴对待工作已经成为了职场人士捍卫工作机会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针对现有岗位的职责需求尽量做得好一点,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可以兼任其他岗位的工作,成为节约型人才,这样被别人取代的可能性就会小一点。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做个职场有心人也很重要,不要只是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比如关注一些行业的发展动态,因为有些行业确实是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有时候要有政策性的减产或裁员,所以要及时关注各种新闻及资讯。总之,在平时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凸显出你的竞争优势,努力获得你的职场最高分,那么当裁员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可以帮你化解危机。   最容易被裁减的人员:1、新晋职员;2、边缘部门(生产型企业裁员一般都会从后勤和服务部门开始);3、业绩不佳或者工作态度不好的员工,在经济状况稍好的时候也容易被排除在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容易成为箭靶子;4、人际关系差的员工;5、企业高薪聘请的人,如果你不能持续做出良好的业绩、没有相当可观的客户数量,企业将反复思考你对公司的价值。如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也会被相对放大;6、不肯加班、斤斤计较的人,对待公司有时如同对待朋友一样,很多付出和索取是相互的,你为公司尽心卖力,高层都会看得见。相反,机关算尽不肯多为公司出一点余力的人也会在危机时刻被踢出局。   先保职 再升职  怎样在这场职场动荡中成功保住自己的饭碗并且抓住时机成功升职加薪,职场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先保职,再升职”。当你成功保住饭碗并做好了下一步升职的准备时,你应该为你的前途负责,别只是等待机会,应该创造机会。其实在各行各业中大多数是些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现在的白领只求能保住饭碗,不敢奢望出人头地。其实,只要动动脑筋,职场危机往往也能变成升机。  别老是在电脑前埋头苦干了,你得想想点子争取更多的曝光率,为自己的职场保卫战增加砝码。在例会中多发言,多参加多人协作的项目,当人们的视线中总有你的影子时,你的工作才更有价值。加强自我进修,如果老板不给你出钱,那么自己掏钱好了。学习一些实用技能,一旦形势好转,这些硬件就会成为升职的秘器。  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你不能满足现状,你必须寻求更新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这样才可能适应目前大环境市场的变革。列出你的目标,确定你的弱项并且逐步完善,对于你的强项则要更好地发挥。而对于一些不易掌握的技能,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则应该参加专业的培训或请顾问帮忙。无论客观条件如何,任何人的心中都应该明确一个信念:“我的成功得由我双手创造。”否则,只能走向平庸。  自我定位 随机应变  在世界金融危机这一洪水猛兽面前,能够成功规避解雇的毕竟还是少数的优秀员工。被解聘必然是令人不快的一件事,如若你是个聪明人,一早就已经为自己的下一步新职业规划拟定好了新方向,为自己寻求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平台,更加显著的展现自我的优势,这样便可以很快的寻觅到一个崭新的或许更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另外,还有一部分群体,他们满足于混日子过生活的状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规划或者定位,在他们被解雇后,当务之急首先就是调整心态,用正确的态度接受事实,用最快的时间充实自己,找到自信,整理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优势经历与特长技能。此外,还要对自己做出准确的职业定位,有目标的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这样才能更快地找到新的就业机会,最后提醒这类人群要学会珍惜,任何工作机会皆来之不易。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绝大多数企业都进入了下滑阶段,减产、降低成本、大幅裁员,已成为缓解企业压力的必然趋势。而在职员工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也相对减少,在这个特殊情况下,要学会利用时机,积极主动的把握空余时间,提升自我能力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正确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提前梳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危机预案非常重要。做足自我职业规划,胸有成竹的面对金融风暴,这才是职场生存的不二法门
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调整的双重治理的形势下,如何理财进行保值增值。最近凤凰网的文章文章不错,本人略整理如下,和大家分享。家庭理财首要的目标是防范经济萧条导致的收入减少和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缩水,投资者不得不在保本和增值的双重目标下未雨绸缪。所谓保本其实是在规避目前经济危机带来的大量风险,但是过于保守的策略也许让这种目标化为泡影,因为另一个方面,只有财富的增加才能让居民有较高的抵御风险能力,这有赖于一种较为积极的进攻。但现金融海啸阵阵卷起,投资市场何处是避风港?作为终极商品的黄金,一月之内价格飙升100多美元,国际市场甚至出现盲目购买黄金以避险的投资举动;降息利好债市,股债跷跷板表现明显,国债指数和企债指数上周走势强劲,这一传统的资金避风港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而持续火热;债券基金受益于债市的火热,收益占据基金榜前十,从而备受市场关注,上周南方恒元保本基金开始发售,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保本基金的关注;尽管股市哀鸿遍野,但低价股和合理的防御型配置,仍有淘金的机会,不过要记住:带上你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总而言之,投资者如果要让自己尽量减少此轮经济调整的负面影响,让保本和增值获得一个平衡是关键。实现这种平衡自然要关注一下目前我们实现理财的基本手段有哪些,我们需要检审一下,这些理财手段或者理财手段的组合是怎样满足我们的理财目标的。投资产品少量配置股票在当下期货等则因为门槛高,风险大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保险则防守有余,致富有限。由于2006年以来的牛市,股票和基金及相关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理财手段,因此理解这些理财手段所具有的收益与风险,应该是成功实现目前理财目标的基础。少量配置股票有利于实现增值目的,可以成为理财组合手段之一。而在担心自己没有时间打理,并且希望长期投资的家庭来说,将股票换入绩优的偏股型基金也是一个较好选择。新发保本基金央行在“保增长”的任务下首次降息和准备金,带来了债券市场的牛市,而10月份的再次降息让投资者确信目前中国经济将处于降息通道之中,而债券市场也将迎来一轮持续牛市。因此,在这种债市走牛的预期下,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关注债券,尤其是当前新发的长债值得重点关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级市场的购买债券并不容易,因此很多投资者往往希望参与二级市场的债券交易,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件风险较大的理财行为。在目前债市供给不足的环境下,在一级市场买入债券也并非容易。因此,对于希望投资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以及资金较少的投资者来说,买入债券型基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总体来看,基金作为一个复合的理财手段,往往涵盖了股票、债券和存款等手段的收益特征,可以成为家庭理财的主要工具,起到主体作用。黄金资深玩家的逐利品种,对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实物黄金和纸黄金是首选。实物黄金包括金币、金饰和金条等。同样,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纸黄金业务,其中有中国银行的“黄金宝”,工商银行的“金行家”和建设银行的“账户金”。如果投资者平时工作很忙,少有空余时间去理财,再加上投资实物黄金存放不便,与黄金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优点是理财专家代你操作,风险较小、本金有保障;缺点是收益率有上限。相反,对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且有一定期货知识的投资者来说,做黄金期货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债券稳健型投资者最爱债市的投资品种是很多的,目前可投资的品种主要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和交易所企业债等。交易所企业债(包括公司债)是最近市场的投资热点。投资债券市场时,我们要善于捕捉热点,这同投资股票是一样的。企业债中的公司债无疑是近期市场的热点。投资者在选择公司债时,首先要把握好买入时机,在遇到公司债价格波动时,可根据债券的期限、票面利率、市场利率等计算出该券的合理估值区间,在该券进入合理估值区间时择机买入。操作方法巴菲特说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前两条!保本理财的三种方式方法一:存银行定期风险程度:无风险新一轮降息周期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存银行定期无疑成为保本理财的一个理想方式。央行这次调整利率,即便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也有3.87%,比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高,更比偏股或股票型基金强。如果市场真像大摩预计的那样明年还要降息5次,那么现在存三年定期不是赚大了?方法二:货币基金行情不好,去年牛市中备受冷落的货币基金重新回到投资者的视野中。统计显示,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一年下来在4%左右。方法三:买债券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央行上周正式宣布降息及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进入降息周期正在成为现实,债券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不过,由于连日暴涨,目前多只企业债的收益率已经大幅下降,风险正逐渐加大。截至上周五,8年期的08新湖债(122009)投资收益率为5.19%,5年期的08康美债(126015)收益率为4.61%。而上周降息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5.58%。因此,建议投资者多看别动,积极关注新券发行,逢低买进。四、股票忍痛买进“忍痛买进”的理论基础: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股票投资以守为攻主基调:防御型行业地球人都知道,现在要在股市里赚钱真是“难于上青天”。对于依然“坚守岗位”的股民,不得不拿着“显微镜”来选股淘金。目前,低价股和防御性的配置策略,也是资金避险的手段之一。防御配置:基础设施+必需消费品对于股票的资产配置策略,海通证券建议,第一类首选必需消费品行业,包括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传媒旅游、公用事业、公路港口机场等,以及产业景气度持续增长的行业如铁路设备、电气设备和通信运营设备制造等;第二类又可细分为改善经济基本面的政策如降息、放松信贷之类的货币政策和减税、扩大投资的财政政策受益的行业,以及非价值型救市政策受益者如直接入市增持或回购板块以及市场制度完善举措受益者如券商板块。分批建仓的两种方式方法一:倒金字塔法所谓“倒金字塔”法,是指投资者将准备投资的所有本金分成几份,当第一次买进筹码之后,如果这只股票的股价继续下跌,则第二次再买进第一次倍数的筹码,以此类推,可一路往下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加倍买进,增加持股比率,降低总平均成本。这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开始买的不多,越跌买得越多,这样可以拉低总体的申购成本。举例来讲,假定投资者看好某只股票,他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进500股,但随后股价下跌至18元,他又买进1000股,当股价下跌至16元时,如果仍然看好该股,可以再加仓1500股。这样成本被拉低至17.3元,一旦股价反弹至此价位即实现盈利。方法二:股票定投股票定投类似基金定投,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例如每月1日)以固定的金额(例如1万元)买进同一只看好的股票,它的最大好处是平均投资成本,避免风险。当然,如果没有好的股票但认同目前的点位,最好的办法是定投指数基金。今后只要指数上涨就能赚钱,省却了选股的麻烦
一、从国际金融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众所周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于单一的信贷产品――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在危机之初,大多数的金融监管者和市场投资者都没有预期到单一产品的危机会扩散为跨地区、跨市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引发经济衰退。时至今日,从实践层面上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危机中心国家)一直持续使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企稳市场,力求尽快获得短期效果。从理论层面上看,对于金融危机成因以及现有金融体系重大缺陷的反思开始密集地展开,梳理经验教训,以镜鉴未来。我国银行业在本轮危机中没有受到直接冲击,原因之一,得益于宏、微观审慎的发展战略和监管原则。但我们不能因此置身事外,仅做危机的旁观者,而是应抓住时机从危机中汲取重要经验,完善自我,避免重蹈覆辙。(一)宏观经济体系的制度缺陷催生了市场泡沫循环,并失去自我校正能力泡沫是危机的前奏,泡沫的破灭是危机的根源。以美国为先导的金融危机离不开美国宏观经济失调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其演进和强化的五个主要过程值得检讨: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货币当局长期执行的低利率政策为流动性泛滥创造了空间。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由于美国战略上向高科技产业转移,IT等新技术推动下的产业升级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支撑了供给增长,使得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立即转化通货膨胀,但实际上过剩的流动性已经不断在经济中积聚;二是透支消费型经济模式不断被强化,企业和家庭的负债得到了流动性充沛的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撑,全民通过过度负债虚增市场需求;三是过度复杂的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之间的防火墙机制,大量场外市场的建立打通了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通道。同时,复杂金融创新从技术上将金融机构风险资产从表内转移到表外,资本约束监管被有效规避,金融机构的实际杠杆率大大提升;四是金融资本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能源、场外市场等领域,催生价格泡沫,金融机构扭曲的激励机制鼓励短期投机行为,不断延续泡沫的放大;五是监管机构过于信奉市场自我调整能力,在监管技术方法上也滞后于金融创新和全球化的进程,不能及时识别市场泡沫和约束投机行为。(二)坚持审慎原则是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应有之义流动性过剩造成了市场风险预期的下降和风险溢价的下降,诱发了投资和投机冲动,造成了经济的非理性繁荣。但危机爆发的事实表明,流动性过剩支撑下的非理性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在泡沫积聚的过程中,失去政府和外部力量的及时干预,市场会陷入价格上涨-投机-价格上涨的恶性循环中,不断强化泡沫程度,而失去自我校正的能力。金融业是这次危机的核心,超高杠杆率的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两房)是受冲击最直接,也是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但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影响最大的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银行。银行业是吸收社会存款的特殊金融机构,其负债与社会公众有着密切联系,同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相比,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容忍度更低。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具备更审慎的经营策略、更严谨的风险管理以及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从美国的危机案例来看,自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废止,新金融法案生效以来,受商业利益驱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领域过多地介入到高波动性市场(如:股票市场、衍生产品市场),自我设计的防火墙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坚持或被刻意规避,在表外大量对外担保,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银行业的客观规律。事实证明,充足的资本、稳健的经营、适宜的流动性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并不因金融技术的进步而陈旧过时。这是商业银行面对此次危机得到的警示。(三)金融创新是“双刃”工具,风险与收益并存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变革机制、流程,创造新型金融服务和产品,提高竞争力的行为,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路径。然而此次金融危机中也有诸多诱因与不审慎、不负责的金融创新相关。一些金融创新行为不仅未能发挥有效的风险对冲作用,反而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波动性,通过高杠杆衍生工具膨胀出规模数倍于基础资产和实体经济的“虚拟金融”,并且对实体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如:金融资本对石油期货的炒作进而对油价产生的影响),造成整体上的经济失衡。过度复杂的金融创新形成了交易双方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非标准的资产证券化技术下,经过多次打包、多次分割的结构化产品已难以识别其风险特质,传统的信用评级机制已不能准确提供风险溢价参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易价格也必然是模糊的,扭曲的,甚至是错误的。在风险与价格水平不对等的条件下,风险也不可能按照市场机制的意愿转移给最佳接收者,从而导致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过度承担风险,并在危机来临时迅速崩溃。危机再一次告诫我们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收益与风险并存。没有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将失去效率和活力,但缺乏有效制衡的金融创新很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二、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实践随着我国市场机制建设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动审慎推进,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稳步增强。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整体收益状况良好。2008年,全部83家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销售总额3.87万亿元。银行卡、电子银行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等稳健发展。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商业银行设立租赁公司、参股信托公司等也取得重要进展。但同时,我国银行业仍处于改革发展阶段,与成熟金融市场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面对着许多不同的问题。在许多领域还存在创新不足甚至创新空白。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自身金融创新定位和重点,不断完善金融创新配套体制和严谨创新流程,降低偶发式、嫁接式的创新比重;二是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活动趋同性明显,某些领域的产品同质化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创新风险的关注和研究能力还需要加强,有必要建立贯穿始终的创新风险管控机制;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活动需要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投入更多的力量履行公众教育的职责。本次金融危机也给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实践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首先,金融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必须立足于满足市场的真实有效需求;其次,金融创新要与金融体系的发展成熟水平相适应。金融市场成熟程度是由市场基础设施、市场参与者、和市场对外关联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金融创新需要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市场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第三,金融创新的推动和发展应符合投资者的根本利益。金融创新需要服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坚持金融创新适宜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三、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监管的主要原则和方向银监会坚持“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的法定目标,将“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共同发展”作为六条良好监管标准之一。中国银监会根据银行业发展实际,在监管实践中始终坚持有利于金融创新健康、有序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一是积极倡导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时遵循基本原则和行业惯例,坚持“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创新基本准则,要求做到“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二是强调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明确了“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创新监管原则。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约束,提高风险自我管控能力,将金融创新活动的风险管理纳入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三是加强监管有效性建设,提高创新监管效率。银监会成立以来,积极推进监管机制改革,坚持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协调并行,构建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协作的矩阵式监管架构,制订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金融衍生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不断增强监管的敏感性、及时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监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经济主题,开展有益创新,更好地为宏观经济服务。(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开展金融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增强对国家战略政策的理解和研究,明确自身在各经济领域的发展战略。对于符合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的(如:农村金融、小企业信贷、科技自主创新、消费金融等领域),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提升金融支持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属于国家产业政策着力压缩和淘汰的领域(如:“两高一剩”产业),应根据风险状态做出审慎调整和战略性退出,减少风险暴露。(二)持续提高针对金融创新活动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加强自我约束,防范金融创新中的风险,合理评估创新产品中的内在风险,综合测算潜在成本和收益,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三)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认知能力。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及时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培训与创新产品的基本知识,提示相关风险,同时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的投资观念
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应用BT的模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结合本公司的具体管理模式认真实施,及时应变市场的需求。  BT模式是总承包企业适应市场的一种手段  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给国际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上下游产业链条不能有效衔接,一些想建设或正在建设的项目不能实施,同样作为建筑总承包企业也面临业务量的萎缩。BT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较好的解决了因为建设单位资金紧张而不能实施工程的难题,尤其是一些政府牵头开发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应用较多。BT模式具体是指业主授权BT承包商对项目通过融资建设,建设后整体移交给业主,业主用建设期间以及工程完成以后所募集的资金,以偿付企业的融资本金及利息的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  一些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业绩较好,有一定融资能力的总承包企业就可以采用BT模式,扩大企业的义务量,延伸企业经营的范围,扩大市场占有量。去年在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投放四万亿重大经济调整政策下,我华建公司立即认识到这是一个壮大发展的好消息,公司制定了打造百亿规模的计划,我们新开辟了山东、湖北、广西等市场,同样审时度势在企业总部所在地江苏扬州积极与政府合作,顺应政府开发的需要,实施BT模式。  采用BT模式的注意点  BT模式最大的风险仍然是资金,其次是市场价格。总承包企业应有优良的企业信誉,在危机面前或者危机来临,信誉才是最好的护路神,有了好的信誉,企业在融资,在供应商、分包商等上下游产业链上才能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笔者所在公司有着20多年的建筑施工管理积累,作为国家第一批特级总承包企业之一,无论在建筑产品、市场信誉、合作伙伴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很强的集聚效应和整合功能。  在意识方面,无论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经营者,从思想意识上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要进行角色和工作思路的转换;在人才方面,要有懂得BT模式具体做哪些工作的专门人才,每一项工作如何去开展,做到什么深度,挖掘哪些潜力,能创造出多大利润。为实现BT模式,笔者所在公司专门组建了甲级设计院,除了整合自有的施工管理精英,还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聘请了多名专业人才。  如何选择BT项目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全国多地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建一些商品房,而是一个系统的城市建设工程、涉及房地产开发、市政道路、城市配套等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的范畴、规模都是相当可观的。作为应用BT模式的初始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比如市政工程,比如有关民生的工程,这些项目相对来讲风险小一点,回报周期相对短一些。比如笔者所在公司选择的两个项目,一个是大型拆迁安置小区,一个是区级重点中学。这两个项目都是由政府投资,且关乎民生的工程。  BT合同的价格由工程施工造价,各项管理开支费用,合理的利润、风险费用,财务费用,国家规定的税收等组成。首先应对项目所在地作充分的勘察和调研,充分了解项目建设的生态条件。由于是BT项目,正常都没有三通一平,有些甚至手续还在办理之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定价定量、约定工期应考虑的因素。作为传统的建筑安装工程的定价定量,结合工程建设周期,考虑了必要的材料设备风险,这些与传统施工企业的定价谈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对于非企业传统强项的工作内容,比如供电、供水、燃气等等项目的定价定量,可以采用暂定的方式,待工程具体实施时再根据市场和政策的要求,作具体调整。比如我们承接的振兴花园安置小区,建筑安装承包价为2.4亿元,其余的6000多万元配套费用,我们作为招标人费用处理,也就是等具体实施时再根据市场行情实时定价,这样能有效地规避部分风险。  对于工期的约定也应充分考虑一些垄断单项工程(如供电)对工期的制约。在振兴花园实施三通一平时由于我们对供电部门的工作流程掌握不充分,再加上连续阴雨天气,使得室外架线迟迟不能作业,导致供电拖延了15天。出现这种偏差后,我公司立即调整了后续施工的计划,将这15天时间予以消化分解,确保工期正常运行。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资金的返还周期和方式。一种方式是现金返还,这种情况相对较单纯一点,只要计算好资金占用周期内的时间价值,预测好未返还资金量在后续周期中的升值价值即可以。另一种方式就是部分现金返还、部分实物返还。对于现金部分与前面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对于实物要结合项目所在地的资产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测算后方可操作,避免盲目进入。其他合同条款的都属于围绕项目实施而相互约定的,基本属于可控范围内,对于一个成熟的总承包企业而言不是新鲜事物。  BT项目的管理  一旦签订了BT项目合同后,总承包企业就应立即着手,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围绕项目的实施,开展包括立项、施工前准备,必要的招投标,施工、移交等等工作。项目管理培训  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除了设置现场的BT项目班子,还应有专人负责外部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了解各政府机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紧密跟踪,及时反馈信息,报决策者研究布置下一步的工作。  其次,制定详细周密的BT项目计划,计划制定应充分考虑各种外部不利因素,留有足够的时间,甚至要有应急处理方案,必要的时候应请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帮助研究制定。对于不以BT意志为决定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提前介入,早作打算。由于前期三通一平时出现了偏差,在工程正式实施时我们主动与我们以前的合作开发企业联系,主动邀请这些公司的外部协调人员作为我们的智囊团,请他们出面与我们的人员共同协调外部事宜,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直接操作,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第三,由于总承包企业常年累月与政府建筑主要部门打交道,所以相对来讲有些工程在建设部门的立项、报审等等流程和手续,还属于比较熟悉和容易办理的,只要建设方及时出具合法的手续,应抓紧时间把这些办理好。  第四,依据现有建筑法的规定,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应及时办理分包手续,需要公开招标的,应编制标书,与项目所在地的建设工程招标中心联系合作,依法公开进行招投标工作。编制标书设定条件时,应紧扣BT合同,原则上要求分包承诺的条件应该比BT合同更优惠,以减少风险和预留空间。如振兴花园项目,我公司经综合分析,为减少资金压力,同时为考虑工期要求,并结合扬州建筑市场的现状,主动将整个代建工程分为三个标段进行公开发标,分别承包给江苏扬建集团和江苏裕元建设。  第五,应立即实施现场的三通一平。三通一平是下一步施工的必备条件,也是寻求合作的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形象最基本的表征,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有涉及垄断部门的工作,比如供电是不以总承包企业意志为转移的,另外有可能涉及到道路过境、征地拆迁、管线迁移、属地居民阻拦等等不可预见的因素,都会影响工程的开展,都会浪费时间和空间。我们在实施三通一平时同样遇到以上这些问题,出现问题后,我们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通过当地政府向属地居民宣传政策,对老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有问题都得到有效地解决。  第六,对各分包商或者供应商的管理,由于是BT 项目,一般体量都比较大,一旦实行BT后,所有的分包商配套供应商的协调,都是BT合同的正常工作,正常一个项目大致需30家单位共同施工实施,方可完成,所以对各分包商的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作为BT合同应该最大程度的优化施工顺序和流程,减少分包商之间,分包商与BT公司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杜绝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和意外。作为BT管理商更能理解建筑分包商的需求和心情,我们在管理中主动找分包商解决问题,询问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难题,对于他们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推诿,急分包商所急,想分包商所想。做好分包商与业主之间,分包商与政府部门之间桥梁纽带作用。  BT项目的资金管理  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BT项目的关键所在,除了BT公司自身强有力的现金流外,BT公司还应多方融资。巧妙利用好BT合同,尽可能的实现在建工程权益最大化,直至可以根据BT合同抵押贷款。如果BT合同有实物返还,如房产或土地,应及早将实物进行产权划拨和确认,以便早日盘活这部分资产,作为现金流的补充和应急。资金的使用也应该合理调配,周密计划,应根据工程实施计划。排出详细的资金使用路线图,同时还应该有防止建设方不能按BT合同及时足额支付的应急预案。选择下游分包商、供应商时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最好能签订战略联盟协议,这样可以延长应付款的周期。在保持资金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拉长资金链,同时确保资金链的安全运行。  笔者所在公司在实施BT模式之前就积极与长期合作的分包商及供应商接洽商谈,绝大部分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对我公司的良好业绩和信誉充满信心,愿意共同打造BT项目平台,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其次,我们在收取工程款上也积极用好合同条款,将合同规定的付款节点及工期节点以及地方政府的献礼工程节点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扬州每年有4月18日烟花三月节和9月26日的运河博览会,这两个节日期间政府为了创造文明城市形象,都会按时支付工程款。  总之,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应用BT的模式也各有特色,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结合本公司的具体管理模式认真实施,及时应变市场的需求,适应市场,主动将企业放到市场的大潮中去历练,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肚畎职指话职帧防锼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国标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要想求得生存和长远发展,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来,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取得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企业如果没有战略管理,它必将是个即将消失的企业。
  企业如果忽略战略管理,它必将是个滞后发展的企业。
  中国已经入世后,我国企业必然要置身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亟待重新审视战略,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战略体系、培育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特有制胜利器。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企业经营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2)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
  (3)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4)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
  (5)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
  战略管理主要涉及企业的方向性问题,如经营领域的选择、产品方向的变更、企业规模的扩大、发展多角经营等,是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和决策;
  战略管理追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和战略竞争力的提高,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潜力;战略管理以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为前提,注重监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利用有限的经营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战略管理从企业整体、全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职能管理功能,处理设计企业整体和全面的管理问题,使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整体最优。
  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暴发,我国中小企业在这场危机中不堪一击,仔细研究还是可以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中找到答案。对于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市场需求量减少引发的矛盾,企业间竞争加剧、商品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等,继而连锁反应是资金链绷紧、断裂;企业裁员;企业倒闭。
  面对如海啸般的金融风暴,去年还是盈利丰厚的企业今年就可能停产关门。在市场的严寒随冬季的来临一起到来的时候,企业中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中就像走摇摇欲坠的独木桥,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万劫不复,因此,大量缩减投资,甚至主动破产、倒闭,以规避风险;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正是赚钱的商机,因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都相对偏低,竞争对手的压力也相对要小得多,而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却非常多。持这样观点的企业便大胆的扩张,甚至还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已经倒闭企业的设备等资产,或低价囤购生产资料。但最终,两种观点取得的成效多数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战略的规划与分寸的把握。   虽然现在中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考验,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甚至破产。但是,辩证的来看,危机的“危”字虽然代表了危险,但是危机的“机”字则代表了危机背后的机遇,笔者以为,这将是一次春随冬至的经济危机。寒冬中有料峭的风雪,也有温暖的港湾,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要冷静的思维与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机时企业该关注的5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经营建议。   1、 减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们的企业要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冬天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脏、呼吸等关键环节,以挨过寒冬。企业也是如此,此时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开支。消减企业中可有可无的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营销From 投入;减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扩张计划等。当然,战略性扩张与储备等计划除外,但必须严格控制在风险线以下才能实施。   中国的企业很多还都是粗犷式经营,管理成本很高,浪费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应该及时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初也是因为市场前景不清晰,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市场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库存管理方式。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产品、原材料库存等不合理带来的消耗;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此时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解决各种浪费与消耗问题,财务方面要严格监控资金链的健康运转,减少负债,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呆坏账。经营上要缩短经营周期,放下架子与贪念,不过分苛求经营的高利润率,因为高利润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利润率虽低,但风险小,竞争相对较小的经营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转率上。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大卖场,一年几百亿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润,他们的利润率不过2%――3%,但是他们的资产周转率竟然可以到达24次年。而我们一些企业宁可承担高额风险去追求商品的利润率,结果资产一年周转不了几次,总体收入并不理想。   2、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必须敏感的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中小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应时而动,调整产品,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商机。   我国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刚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就有一些家电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危机与其背后的机遇,不再研发、生产昂贵的高端家电产品,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虽然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但高端家电展位前依然是门可罗雀。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却人头攒动。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3、 弹性营销投入   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要么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大幅减少,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   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也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了,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入,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口碑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机时如何用人   说到用人,又是一个中国企业常犯的通病: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经营情况良好时不去管理可能已经臃肿庞杂的内部组织,导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费。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利时,才想到削减成本,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员工或降薪。这样虽然暂时的减少了成本开支,但是可能因为企业短期大量“失血”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当危机度过后,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员工,这一裁一招便产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费,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价值是很低的。   曾经,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没有盲目裁剪员工,而是进行了合理调配,当时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术人员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团没有把这些经验丰富,业务专精的人才辞退,而是向他们表明态度:企业不舍得赶走你们这些与企业一起打拼的伙伴、行业的精英,但是又实在没有工作给你们做,建议你们到“战场”的最前线――做销售人员,与企业一起度过难关。大部分技术人员都留下来做了销售,他们最了解汽车不过,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做销售时他们的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销售额比普通销售人员好得多,在市场危机时为企业增加了很强的竞争力。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汽车销售开始复苏,那些研发人员又被招回去做技术研发,因为做过了销售,这些研发人员更知道顾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发出了很多受顾客欢迎的汽车。   这个例子可以提示我们,重要岗位的员工不可以轻易的裁掉,否则当企业再需要他们的时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企业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员工时,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没有熟悉、适应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尽可能通过变通的方式将其留下,因为,企业面临经济寒冬已经很不好过,此时在体内大量失血,必将更难挨过危机,虽然眼下看来这些人才“没什么用处”,但是,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时还需要他们帮助企业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帮助企业比同行更快的复苏也主要仰仗这些人才。   5、 危急中的机遇   笔者预计,未来一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金融危机对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企业的压力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而更加沉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因为,无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或市场经济中,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市场环境的恶化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进行市场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业,也为生存下来的强者留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待经济复苏时,市场需求大量增加,这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风雨过后的阳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谓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资源,加重企业负担,高风险的事。而去做,则是去做那些发现机会,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电企业不去做那些高风险,消耗资源的大型家电,去做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便宜的小家电。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率又高。相信拥有这样智慧的企业,他们的冬天不会太难过。   企业内部也是一样,不去做那些伤元气的改动,而是去做那些强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产负债的结构与利用率;消减繁琐臃肿的管理层级;加强与客户的合作等。   这次金融危机即像一个老师又像一个考官,它教会我们很多生存的本领,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反思。同时,它的考核也很严厉,没有学会应对危机的企业将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8金融危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