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2013年肉孜节节和2013年肉孜节节有啥区别

诺肉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_百度知道
诺肉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诺肉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提问者采纳
诺肉孜节,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
“诺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 关于诺肉孜节,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诺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按照传统习惯,在诺肉孜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诺肉孜饭。
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诺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肉孜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知道维吾尔族诺肉孜节的来历?_百度知道
谁知道维吾尔族诺肉孜节的来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维吾尔族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维吾尔族当然也不例外,一代又一代世袭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麦吾鲁德节”、“诺鲁孜节”等,前3个属典型的宗教节日。而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该节日形成初期,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此时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复苏、牲畜产仔的时节,这时牧民们—面兴高采烈欢度节日,一面清点安全越冬的牲畜,准备开始草原放牧。
随着以牧转农、定居、城郭进程的发展,该节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鹘”记载的西回鹘用塔吉克语称此节为“诺...
跟犹太人有没有关系?
这是伊斯兰教的节日,跟犹太人应该没有关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社区迎春风 喜庆“诺肉孜节”
来源:红山网
  据红山网报道:“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18日前后,即农历的春分。2015年3月21日,是春分节气,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诺肉孜节。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预科2014届16班和13班的学生共计72人来到了首府汇嘉园社区,在这里共同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诺肉孜节”。&  据了解,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里的72名来自新疆各个地区的不同民族的同学在班主任马新军的带领下与汇嘉园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的打扫保洁。春分时节,大地复苏,万物苏醒,同学们和社区工作人员团结一心,浩浩荡荡,用激昂的热情打造我们首府美丽的大家园。当天在“去极端化创建美好家园”活动中,同学们和社区工作人员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在劳动中度过了快乐的不一般的节日。&  “诺肉孜节”,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  沙依巴克区汇嘉园社区党组织按照传统习惯,在诺肉孜节这天,认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新疆农业大学72名各民族的男女同学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辖区街道、巷道、楼院,都能让居民群众看到这些快乐的姑娘和小伙们清扫垃圾的身影,更能听到在春光的映照下,清扫干净的居民楼院显得格外的美丽和动人互相节日问候和祝愿的笑声。&  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欢庆“诺肉孜节”之时,首府社区始终牢记和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是新疆的特点,也是新疆的优势。一定要以尊重、理解、欣赏、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发自内心地热爱各族人民,真正同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拿出全部的心思、热情和精力,为各族群众服好务。&  笔者相信,首府基层818个社区能当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能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办好让首府社区的各族居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首府各族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更有尊严。 &
[责任编辑:李文雄]新疆帕米尔高原欢庆诺肉孜节迎接春天到来
公示公告:
&#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12288&#1&#12288
新疆帕米尔高原欢庆诺肉孜节迎接春天到来
&& 中国新闻网&&&
初春时节,素享“万山之州”美誉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连日来整以独具一格的传统表演和节日礼仪庆贺诺肉孜佳节。
在阿合奇县,当地居民铺起柯尔克孜毡毯、穿着节日盛装、邀上亲朋好友、民间库姆孜艺人弹奏激情的玛纳斯乐曲,男女老少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四面八方的民众齐聚装扮一新的阿合奇县人民广场,以“阿拉斯?布拉斯”跳火仪式。拉开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族群众庆典民间传统诺如孜节的序幕。
诺肉孜节在公历3月21日,恰逢农历春分节气。新疆柯尔克孜族人在这天要吃“阔缺饭”,期盼五谷丰登、家家平安健康和顺。
在南天山山脉,昆仑山脚下,高高的帕米尔高原上今年的诺肉孜节氛围格外浓厚,各级组织者挖掘节日文化内涵,政府操办,乡村组织,百姓踊跃参与,城市农村牧区同乐同欢,把春风民俗与节日祝福相互分享。
克州30余个乡村民众依照习俗通过迁徙转场、织毯刺绣、工艺技能、绝活展示、精湛歌舞、非遗表演、叼羊角力、驯鹰赛马、托古孜库尔果勒(九槽棋)、奥尔达(打皇宫游戏)等古老的传统习俗竞技、礼仪游艺等各种活动方式开展了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红红火火的民间节日。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库兰萨热克乡牧民阿勒曼别克手托着猎鹰喜悦的说:“我忙碌了一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一大早从50公里以外的我们家赶来参加迎新的节日,我要把祝福送给大家,把幸福带回家”。专程从和田赶来的一位维吾尔摄影爱好者说:“我第一次参加柯尔克孜族诺肉孜节活动,以前没见过,看过了古老的绝技表演和习俗礼仪,真是开了眼,我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带回去也让家人和亲朋看看”。
新疆克州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宣传部长许咸宜说:“克州党委今年提出‘文化建设年’以引领、繁荣、发展、提升为主题,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使各项文化活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创新,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感”。
[责任编辑:张少渤]
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欢庆诺鲁孜节新疆图书馆举办五种语言猜谜活动 文化惠民“烩”足乌鲁木齐年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姓新春佳节品尝文化“盛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姓新春佳节品尝文化“盛宴” 雪山下的柯尔克孜人
春节成为权钱交易高发期:拜年为拜权廉关为敛关麦西热甫,被“瘦身”的文化
自治区首届柯尔克孜《约隆》演唱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新疆移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主管单位: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办单位: 新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欢庆“诺肉孜节”
新华网乌鲁木齐3月21日电(记者马锴)当春分日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毡房,76岁的老人百西汗开始用羊肉、麦粒、葡萄干等7种食材熬制“阔缺饭”,用以招待共同欢庆“诺肉孜节”的客人们。
“诺肉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春分,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一样。、、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把这一天看做是辞旧迎新的“交岁”日。在天山南北,盎然的春意驱散了一冬的沉寂,少数民族群众以传统的仪式、古老的竞技和停不下来的歌舞,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帕米尔高原上,百西汗家的毡房里,老人刚刚舀起一勺“阔缺饭”,还没来得及吹尽热气,在地毯上玩耍的重孙希尔扎提就迫不及待地压低老人的胳膊,一口吞下“阔缺饭”,顽皮的吃相引得前来拜节的宾客哄堂大笑。屋外正进行着“阿拉斯&布拉斯”仪式,无论是穿着明艳服装的女人,还是头戴洁白毡帽的男人,都像孩子般围着圆柏树枝燃烧地火堆又喊又跳,排着队一个个兴奋地跳过火堆。
阿勒泰铁热克提村的积雪未消,但人们已经按捺不住春来的喜悦。小麦、大麦、肉和奶疙瘩混合做成“纳吾鲁孜饭”的香气弥漫开,穿过冬不拉悠扬的琴声,围绕着跳“黑走马”人们身旁。村外积雪未尽的空地上,赛马、叼羊、摔跤等传统活动轮番上演,引来人们的阵阵欢呼。
和田的墨玉河边,斗鸡扬起的尘土不仅没有搅了围观人群的兴致,反而让现场气氛愈加热烈起来,一帮穿着新衣的半大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诺肉孜节就是春天来了,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玉素普&吐尔逊说。
气候特殊的吐鲁番也在这几天迎来花季,引得不少乌鲁木齐市民前来赏花。“走进花丛才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在新疆大学读大二的祖力普卡说。他约了几个同学,一起乘坐新疆铁路部门21日起增设的“杏花动车专列”,去感受春天,欢庆“诺肉孜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肉孜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