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官网是军工产品吗

余承东为什么对外表示,华为对诺基亚收购持开放态度?
发表于 14:08|
摘要:今天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的新闻让人觉得很劲爆,虽然华为发表了否定声明,但声明并没解决疑惑。收购传闻仅仅是空穴来风?究竟会不会收购诺基亚?如果不会,那余承东为什么表示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
今天早上习惯性地打开国外新闻网站,逐条地查看各类新闻,当看到——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时,笔者的眼镜都差点掉下来,真的?CNET在报道中援引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的话称,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不过这最终取决于诺基亚的意愿。而至于华为为什么要收购诺基亚,或许就是因为这有助于提高华为智能手机在欧洲和美国的知名度。这则消息很劲爆,不过出于谨慎笔者还是迅速查看了国内的一些报道,同时也看到了,他表示:“媒体记者断章取义误解了,我们当场对记者所提的华为收购诺基亚的建议和问题给予明确的否定的答复。我们持开放态度,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做,我们的答复是没有去做。”至此,余承东的否定声明可以说让收购传闻变得风平浪静,但笔者心中却满怀疑问,难道收购传闻仅仅是空穴来风?华为究竟会不会收购诺基亚?如果不会,那余承东为什么对外表示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华为收购诺基亚困难重重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华为究竟会不会收购诺基亚?诚如笔者在开头提到,看到这则新闻时眼镜都差点掉下来,一方面这消息太劲爆了,另一方面则觉得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原因如下:华为市场份额已经够大智能手机是未来可穿戴计算中心 前景和钱景诱人微软不会坐视不管最牢不可破的原因:情感因素谈到第一点,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华为确实没有必要去收购诺基亚,因为按照出货量来计算,华为已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同时再看华为今年的发展状况其势头也很喜人,根据,第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4%,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没必要收购诺基亚(当然从其他角度看有收购的必要,这里暂且不提)。谈到第二点,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件事:可穿戴设备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抛除Google Glass这个异类不谈,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由于计算能力和基于电池续航能力的考虑,它可能只是扮演一个传感器设备的角色,而把大部分的计算都交给智能手机来执行,因此未来智能手机很有可能成为将可穿戴设备连接在一起并保持互联的枢纽,同时智能手机也会成为一个关键驱动力推动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所以智能手机的未来不仅前景光明,而且钱景也很诱人,尚在转型中的诺基亚怎么可能会无视前景和钱景出售公司呢?谈到第三点,众所周知诺基亚是微软的重要战略盟友,而据,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手机占整个Windows Phone市场份额的80%,可以说诺基亚已经完全统治了Windows Phone手机市场,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诺基亚Lumia的代名词就是微软Windows Phone。因此微软会坐视诺基亚的出售吗?不可能!微软会反对任何有关诺基亚的出售,因为诺基亚一旦出售,就基本预示着微软进军移动市场的失败,而这也是诺基亚CEO Stephen Elop始终坚持走Windows Phone战略不动摇的原因——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谈到第四点,如果说上述理由依然还不够充分的话,笔者在这里假如,只是假如三星有一天陷入困境,韩国会坐视其他国家的公司(尤其是中国)来收购三星吗?显然不可能!这放在芬兰这个小国家身上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诺基亚被赋予了这个国家的形象,诺基亚如果出售,国民情感上肯定接受不了,没落归没落,但芬兰肯定会进行救助(据说诺基亚还含有军工企业成分),更何况诺基亚也没到非要出售的那个地步。从以上四点来看,华为收购诺基亚是件很不靠谱的一件事(除非诺基亚分拆),尤其是第四点。那这传闻风波仅仅是空穴来风吗?另外,让人困惑的是:余承东为什么要对外表示华为对诺基亚收购持开放态度?余承东公开表示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的原因余承东的新浪微博从余承东新浪微博公开的言论上来看,他只是否定了华为收购诺基亚的传闻,但他并没有对为什么有这样的言论做出解释,同时他还坚持着那个态度——他们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只是没有去做。这很“诡异”,可以说余承东的言论让人很不解,一开始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表态后而又否定呢?原因这还得从华为为什么收购诺基亚说起,只有一层层剥开才会最终明了原因。笔者认为华为收购诺基亚,主要是基于以下价值:1.诺基亚拥有的渠道优势让人艳羡:可以说,诺基亚先前获得的巨大成功,从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于拥有的渠道,虽然今天诺基亚衰败了,但相比华为其优势仍在,甚至前段时间,前诺基亚高管赵科林加入华为终端,也。如果真收购了,那华为就获得了令人艳羡的渠道优势,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渠道也包括诺基亚其售后渠道。2.诺基亚的品牌效应:这点毋需多说,大家都知道如果诺基亚真被华为收购了的话,其品牌效应能给华为带来足够好处。3.帮助华为国际化:其实这点从某种程度上也归属于诺基亚其品牌效应,正如联想当初收购了IBM笔记本业务一样,其收购后的Thinkpad品牌为联想国际化战略打开了局面,而如今的华为也面临着当初联想一样的问题,国内市场已发展得差不多,需要向国际市场拓展,但华为的手机品牌依然不太出名,但如果收购了诺基亚的话,结果你们都懂的。4.能帮助华为带来质的变化:笔者没用过华为手机,但从华为最新款手机Ascend P6来看,其工业设计能力确实有了一定进步,但诺基亚的工业设计和做工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华为能够收购诺基亚的话,一定会给华为带来质的变化。5.进可攻、退可守的专利:上面的那些,如果说都是鸡肋理由的话,那么专利一定是华为凯觎诺基亚的最根本原因。诺基亚拥有在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数据和语音编码等方面的大量专利,这些专利在手,不仅令诺基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超然地位,还可令诺基亚获得一笔不菲的专利费,而这也是华为之所以想收购诺基亚的最大价值。从上面这些点来看,华为还是想收购诺基亚的,只不过华为有心收购,奈何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正是华为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才造就了余承东公开表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而又否定的结果。这一方面原因是,华为确实想收购诺基亚,但实际情况至少现在它收购不了(不是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他又需要造势,造什么势呢?为什么要造势?请继续往下看。根本原因:华为需要借收购来提升品牌形象中兴和华为的手机是如何起家的?业内人士应该都知道,他们主要是靠三大运营商定制中低端机起来的,这是他们起家的根本,同时也是他们现在发展的瓶劲——因为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屌丝”手机的形象,如果品牌形象一直处于低端,那么这个品牌再怎么发展也注定翻不起什么大浪。为此,中兴手机在改变形象,拓展其高端机市场,而华为呢?虽然一直在手机设计上默默耕耘,但它也需要类似的举措来改变形象。如何做呢?借收购诺基亚的传闻来进行“炒作”、来造势或许是不错的策略,在那些不明所以的人眼中,一看华为都要收购诺基亚了,就觉得华为和诺基亚是一个高度的,甚至有人还会觉得比诺基亚还高一个等级。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华为提高品牌的绝佳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余承东为什么会公开表示华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而又否定的根本原因。结束语需要说明的是,余承东的言论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炒作和造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的确需要一场收购来重新打造品牌形象,正如他所表示的态度——他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放开来讲,华为对它所感兴趣的收购目标也持开放态度,因为它需要一场收购。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友情链接:&&&&&&&&&&&&&&&&&&&&&&&&&&&&&&
,,最精彩的内容尽在泡泡网
&&Copyright &
PCPOP, All Rights Reserved 泡泡网 版权所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34|回复: 29
来自 湖北精华
本帖最后由 楚楼武状元 于
16:43 编辑
  作为样板级的民营企业,华为的规模和发展史,在中国,几乎无可匹敌,华为员工的高薪酬体系也一直令人膜拜。包括华为高薪酬体系的背后,核心支撑力量是华为独具特色的“虚拟股”制度,即华为在员工管理上,通过签署所谓的奋斗者协议,向员工发售虚拟受限股,而购买股票的方式是公司内部贷款,员工获得的分红可以用于偿还贷款,以及继续购买配股。
  从今年开始,曾经尽享华为管理红利的内部员工却开始纷纷表达出对未来的忧虑。钛媒体作者宿艺曾在其文章《华为员工开始反思虚拟股》中,也提出疑问,华为试图捆绑住员工、号召“共同奋斗”的虚拟股配售制度已经暴露出企业治理层面的众多问题。在未来几年内,华为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就将结束,虚拟股为员工带来的利益将大打折扣。
  虚拟受限股,带给华为大部分基层员工的,不只是对于分红回报的预期,也包括了和公司的深度捆绑。然而,由于电信设备市场趋于饱和,在一片红海之中,员工对未来之虑也可以理解。按照部分媒体的评论,“乃至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替华为充当炮灰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员工”。
  除此之外,华为归属的问题早就成为其内部员工和媒体讨论的高压线。
  毫无疑问,华为已当之无愧是中国最伟大的民营科技企业之一,而华为模式本身,也已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案例剖析价值。归属权和虚拟股的员工之忧,更让“华为式管理”成为本土民企管理模式极特殊案例。
  如果说华为早期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出于解决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吸引高级人才在特殊中国国情下的特殊选择,那么,当企业规模逐渐壮大,现代企业管理成为主流的当下,这样的模式是否还能够适合企业的生存法则?这也恰好是华为员工普遍忧虑的大背景。而公司内外流传的各种华为接班问题、归属权问题,都给华为系公司蒙上了更为扑朔迷离的色彩。以下是钛媒体作者,行业资深人士刘凝的独家来稿,对有关华为归属权问题进行细细解剖,也可以说是一份最为详细和清晰的梳理:
  华为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不仅这种话题在华为内部不做讨论,即便在媒体上,也很难见到比较清晰的梳理。原因在于,有关整个华为体系下各个公司的归属权问题,长期以来就一直隐藏于从不公开的文档和条款之中。
  神秘的法人股
  华为最为主要的实体公司,便是外界所熟知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技术”)。
来自 湖北精华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技术,早期持股股东均为法人股(分别为深圳市华为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为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
  2001年,任正非作为自然人股东,出现在华为技术的持股股东名单中(另一股东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日,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成为华为技术的持股股东,任正非退出华为技术自然人股东,取而代之的,则是当时华为负责财务的执行副总裁纪平,以象征性的万分之一比例,和华为控股一起,成为华为技术的持股股东。
  这种临时性举措,也成为后来 “纪平曾经是公司自然人股东之一”(惟一曾经拥有和任正非同等意义身份的象征)传闻的来源。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因为华为控股股东变更过程中的插曲而已。
  纪平作为自然人持股,开始于华为控股成立,结束于2004年12月,任正非再次成为华为技术自然人股东。自2004年至2008年,任正非同时拥有华为控股和华为技术的自然人股东身份,而到2008年5月,华为控股开始单独100%持有华为技术法人股权,而任正非则成为整个华为集团,唯一作为自然人股东的人。(见表: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注资及持股转变。)
  甚至华为董事长孙亚芳,也不能享有这种独一无二的权利。更甚至于,身为总裁的任正非,拥有对董事会决议的一票否决权,这和任正非倡导的公司现代管理制度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能够让这种“一票否决权”合理化的理由,就包括了独一无二的自然人股东身份。
  但是,公开化的“惟一自然人持股人”身份,只是表明了任正非在整个华为集团独一无二的地位;而要拥有任何时刻都能掌控华为的能力,显然仍然需要从法律层面入手。
  华为属于谁?
  尽管华为多年来,一直对内部员工进行配股,但这些股票并非真实存在。2003年,一份广东省高等法院的判决,确定了华为员工持有的股票,仅仅属于“虚拟受限股”,即该股份在法律意义上和公司所有权毫无关联。而能够决定华为集团归属的,仍然在于任正非持有的自然人股份,以及“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近99%的法人股股权。
  对于任何公司,无论上市与否,股权和利益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个人占有的比例和份额。而“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华为技术近99%的股权,又属于哪些人呢?
来自 湖北精华
值得关注的话题是,尽管任正非于2012年9月曾明确表示,“华为不开放就要死亡”,但在任何场合,华为董事会,乃至任正非本人,从未就“华为究竟属于谁”有过表态。
  事实上,华为控股作为商业机构,在工商行政部门的备案,仅限于公司章程。而“华为控股工会委员会”所持有的华为技术99%法人股,利益上如何分配,其真相则记载于“华为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章程”条款中。
  然而,即便是华为的高级副总裁们,也从未见过这份神秘的文件。“华为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章程”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神奇的武功秘籍一般,能够见到这份文件的人,往往意味着最有可能参与到利益分中。
  这也是每年有关华为配股和分红确定,不是经过董事会讨论,而仅限于任正非和孙亚芳,以两个人规模的“股东代表会”来决定的原因。
  去家族化?
  日,任正非在华为控股持股员工代表大会(该会并非前文的“股东代表会”)上表示,“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
  然而,任正非至少在2017年以前,仍然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在这一时间点之前,即便任正非的决定不能在华为内获得支持,但他仍然否决任何其他可能。
  “华为的很多东西,都是依托一些参照系的变异。例如《华为基本法》的出台,其实就是依托1990年代的《香港基本法》,而华为最高层的“自律宣言”,则是借鉴同时期实施的国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而工会委员会持股,也可以完全视作是华为内部的所谓‘全民所有制’或者‘华为小国资委’。”一位前华为高管如此评价,“唯一不同的,便是一票否决制,只有任正非拥有,而其他董事会成员没有,这是和国家当前的政治治理结构最大的不同,更类似于1979年以前的中国。”
  这也是业界理解的,任正非推崇和类似于毛泽东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尽管任正非表示,公司接班人“是大家说了算”,但在具体过程上,表现却耐人琢磨。
  2011年4月,华为总裁任正非和公司高层召开“如何与奋斗者分享利益”座谈会时表示,将于2012年减持部分股票,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虽然个人占股比例,由原先的1.3%降低到1.18%,但导致这一变化的,仅仅是因为华为增发虚拟股获得的资金,导致华为控股总股本金额上升,进而拉低了任正非个人的持股比例?截至2013年10月,虽然任正非作为自然人股东,在华为控股的出资金额并没有任何变化。
来自 湖北精华
 而另一方面,2010年10月,有传闻称,因为董事会表决阻止任平(任正非之子)进入董事会,华为董事长孙亚芳面临出局危机。随后,任正非11月借内部视察讲话方式,对外界澄清,并无赶走孙亚芳意图。
  最终的结果是,2011年,孟晚舟(任正非之女)成为华为控股董事会常务董事,并担任华为集团CFO一职。
  而任树录(任正非之弟),则同样位列华为控股董事会中,担任监事一职。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简称“慧通”)。这家公司同样由华为控股全资控股,主要业务便是面向华为集团旗下其他公司进行劳务派遣。任树录曾担任过慧通董事长,而孟晚舟也曾经是慧通的董事。2013年开始,任平开始担任慧通总经理。实际的情况是,早在2011年开始,未曾入选华为控股的任平,就已经是慧通日常运营的直接控制人。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注资及持股转变:
  【注】甲方:任正非(自然人);乙方: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注】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日成立注册,初始注册资本5万元人民币。
  【注】初始股东,乙方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2003年8月转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来自 湖北精华
本帖最后由 楚楼武状元 于
14:15 编辑
华为系没有大人物控股照着不可能发展起来!没话说。
来自 湖北精华
来自 广东精华
正文没有看出半点保利的影子。华为没有上市,是任正非自己的,他说了算也没有大问题。这样说有阴谋论的嫌疑,对华为并没有好处。保利是红色权贵的大本营,更钟情于军火、地产这种暴利的东西。
来自 湖北精华
连国内都觉得扑朔迷离,美国人当然怀疑华为的官方背景了
来自 广东精华
来自 湖北精华
连美国都查不到他的背景,只能靠猜测!肯定有有问题当前位置: >>
澳或解除华为禁令 曾怀疑中国产品或用于间谍
&&&来源:环球军事
  《金融评论报》21日报道称,新上台的阿博特政府可能解除前工党政府以安全为由、禁止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竞标澳国家宽带网络(NBN)建设的禁令。澳政府通信部长特恩布尔日前接受采访时称,现在的问题不是因为华为同中国政府有关联、所以是个安全威胁,而是该公司提供的产品是否可以被用作间谍活动。他说:“即便你接受了华为可能进行间谍活动的假设,你也得问问自己,他们提供的产品有这种能力吗?”
  2012年3月,澳大利亚政府以“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为由,禁止华为对该国数十亿澳元的全国宽带网设备项目进行投标。《金融评论报》称,华为多次驳斥对其是中国政府间谍和安全威胁的指责。特恩布尔在受访中称,新政府将对该禁令重新进行技术审查,“从历史上看,人们从安全观点出发,对网络中心的装备和系统非常关心,认为这些可控制整个网络,而对网络的边缘设备不甚关切。这就是为什么没人在意华为和另一家中国企业中兴制造了全球几百万部手机的事实。”他称,复审禁令没有“时间表”,决定将“由政府集体做出”。▲
军图连连看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