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面经几点上班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征营业税的通知
字号:| 日16:3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征营业税的通知
日 财税字〔199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征营业税的通知
日 财税字〔199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近接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的请示》(进出银财发〔1995〕第242号),要求对该行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据了解,经《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0号)的批准,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可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征营业税的通知》〔(94)财税字第015号〕的规定,对中国进出口银行办理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不作为境内提供保险,为非应纳税劳务,不征收营业税。我们也在这里:
中国进出口银行王云生访谈全文
关键字:访谈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本期的百家讲坛,我是主持人王莹,本期访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复兴门的中国,坐在我旁边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今天王老师将和大家一同分享银行建设经验。首先请王老师做一下简单自我介绍。
  嘉宾: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我是王云生,现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工作,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相识。
  主持人:王老师能不能把进出口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给我们简单聊聊。
  嘉宾:可以,主持人和网友们,大家可能对我们银行还比较陌生,所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我们银行的情况。中国进出口银行,老百姓可能知道得不多,原因我们也很清楚,我们是政策性银行,不是商业银行。在我们金融界,银行可以划分成几大种类,现在应该是有三个类型能说清楚。大家都知道的概念有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实就是中国,它是管银行的银行;再就是商业银行,我们老百姓经常能看到的就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还有、建设银行,还有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基本都属于商业银行;还有一类银行叫政策银行。目前我们国家金融体系中,政策银行还起到很大作用。去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刚由政策银行转为商业银行,原来有3家政策银行,现在已经变成2家了。目前2家政策银行,第一个就是我们中国进出口银行,第二个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是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里的2家政策银行了。前面说了国家开发银行刚从去年转制到商业银行,是最新的这样一种变化。
  政策银行是我们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一个产物。1994年,我们国家金融体系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在专业银行的基础上划分出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这次改革的结果,中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大政策性银行。
  从业务范围上,这三大政策银行的业务品种和服务对象是有区别的。目前2家政策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它们的业务的品种和服务对象是有区分的。我们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是负责进出口项目的一些业务,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负责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等方面的融资,这是传统的业务,1994 年的划分就是这样。当初我们银行成立的时候,主要的政策业务,第一个就是传统的出口信贷业务,当时是鼓励出口,多创汇,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调控的一个目标,这是国家政策性的要求,这是第一个业务范围。第二个就是优惠贷款业务,中国在亚、非、拉有一些友好国家,国家鼓励这些国家进行经济发展、建设,其中的一些项目,由政府出面,由我们银行负责融资操作,我们叫政府间的优惠贷款,这个业务是我们银行一家承担的。第三大块业务,我们叫国外政府的转贷管理业务,很多年以来,我们国家与国外一些发展国家有贷款合作关系,如日元贷款、德国贷款等,这些国家政府对咱们国内的一些贷款都是由我们银行负责转贷管理的。所以,出口贷款、优惠贷款和政府转贷业务这三类业务是我们银行1994 年成立时的主要业务。
  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我们银行的信贷政策、国家的宏观政策取向都有一些变化,现在来看,鼓励出口、创汇就不再是唯一的政策调控指标,就是说出口只是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我们国家现在还鼓励进口,还鼓励周边合作,包括能源合作、资源合作,我们现在也都鼓励。另外,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提出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方针,我们国家外贸、外交、金融等政策都有一些战略性的调整,我们银行最近一些创新业务比较多,除了前面讲的出口贷款、优惠贷款和政府转贷业务之外,我们银行现在进口贷款也在开始发放,走出去的贷款也在发放,像我们在国外建一些铁路,建一些水电站,建一些文化设施,我们贷款也有的。
  另外,针对中国在国外进行投资的需要,我们银行也开展一些融资项目,进口方面,我们现在引进了国外的,像美国的一些,现在不仅是美国了,还包括其他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我们也在这方面融资。现在,我们银行业务范围扩展比较大,但是不论怎么变化,我们银行现在基本上围绕着国际经济合作这个主线来进行发展的,还是为执行国家政策而开展业务的,这个性质、根本没有变。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咱们金融业和信息化,尤其是业务方面和信息化联系非常紧密,咱们进口出银行信息化建设,业务方面会涉及到哪些IT?
  嘉宾:这个问题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了。前面说的是我们银行的一个经营范围,政策银行的大概性质是这样。现在,政策银行也属于银行的一类,银行属于高资金、高知识密集度这样一个产业,它对数据的要求、处理的要求是有特殊性的,与制造业以及一些政府的性质不一样,所以,目前所有的银行,应该是100% 的银行,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高度依赖的关系。我们政策银行也是这样,我们这些年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归纳起来,进出口银行的信息化,或者对计算机应用化,IT模块有这样几类,最重要的我们叫作核心系统,就是帐务核算系统,因为我们银行有存款、有贷款,有一些经营活动,它们的核算是一个基础性、制度化的强制要求,所以叫会计核算系统,外面好多商业银行也叫核心系统,这是银行最重要的IT模块。
  很久以前,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是手工作业,存款、贷款都是手工记账本、手工计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100%都实现了核算的。进出口银行1994年成立,我们是在2001年底基本实现了会计核算自动化,这也是我们银行的第一类IT系统或模块。
  第二类IT模块,银行用的比较多的就是信贷管理系统。银行主要办理融资业务,就是提供贷款,除这些贷款之外,还有一些担保、保函、信用证、国际结算业务等也都在开展。这些有信用性质发生的业务,风险控制非常重要。所以,在我们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或者风险控制系统是我们第二大IT模块。从这类系统里面,要能看到我们银行有多少贷款发出去了,它们的状况怎么样,风险度如何,是不是有风险,风险应该怎么化解,执行好的什么样,执行不好的什么样,贷款的分类怎么样,等等,这是第二大模块。
  这些年,银行因为借助这些信贷管理系统以及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取得很大成绩。过去,整个银行系统贷款的不良率普遍比较高;现在,整个国内银行贷款的不良率下降很多。信贷管理系统作为银行第二重要的系统,作用不可低估。我们银行现在贷款的不良率也很低,原来传统上认为政策银行总是有风险度比较高的业务,但是我们并不是说像美资银行风险度那么大,我们比它们好得多;我们比商业银行稍微弱一点,但是也不是说那么不可接受。我们银行现在贷款不良率也就在百分之二以内这样一个比例,国家开发银行是百分之零点几,光看这个指标来说,已经算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了。
  第三个IT模块就是我们的资金管理系统。因为银行是运作资金的,像咱们制造业就是围绕着原材料和产品、能源业关注发电、输电管理,我们银行就是管理资金的,资金对我们来说比较重要,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都是一样,资金怎么筹集、怎么运用,怎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这也是需要IT系统帮助解决的问题。资金业务管理自动化也是银行一个很重要的模块。所以,我们银行现在也在建设资金系统,、国际汇款结算以及与资金有关的还有一些交易系统,外汇买卖要在全世界范围上可以进行及时处理、准确交割,这也是一类系统,涉及到企业的汇款、支付等在里面,资金类的范围也比较大,种类也比较多,处理国际的、国内的资金,使用 人民币、外币计价的资金等,这是第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大类在我们银行比较重要的IT模块就是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你们叫,这个OA是除了业务操作之外,我们办文、办会、办事等相关工作需要自动化,还有一些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需求,这类IT模块在所有的政府和银行性质都是一样的,我认为这个不是银行的特色,这个是所有的,只要是企业运作,它就有内部管理,就有一些信息共享,就有一些文件上传下达这样一大堆的事,这个也算是银行第四大类IT模块。
  还有一些我觉得能介绍一下的,就是银行传统的业务核算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这三化实现之后,现在银行有些更现代化的要求,我们在做,但是现在进展不是很好。这就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系统、模块。利用这些系统,依据已经积累十年的数据,可能分析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找出更有价值的客户,或者找出更潜在的市场。这些方面,商业银行做了很多探索,一些工作取得成功,但是政策银行这方面比较弱,尤其是我们银行在这方面,有一些研究,还没有太多的实际的进展,实际来说我们还是落后一些。
  主持人:这也是很多银行都很讲要上。
  嘉宾:对,就是BI方面的系统或模块,在核心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数据提取、清洗、分析、挖掘,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找出为银行提供80%贡献的20%的重要客户,再对重点的客户进行营销。商业银行在这类系统的应用方面做得好一些。
  主持人:这也显示了在数据这方面的重视程度。
  嘉宾:对,它是在银行信息化、计算机应用已经有一段历史,在硬件、软件,尤其是数据还包括管理经验方面都有一些提高,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而进行建设的系统、模块。银行前三类模块是商业智能系统的基础,在这基础上再提高到商业智能系统就有条件了。在二十多年前,我们还在手工记账的时候,要想说能找出哪个客户是用计算机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而找出的银行的重点客户、可以为他提供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现在,有这种可能性了,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实现基本核算自动化、信息化之后,也向决策方面、更高级的应用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
  主持人:其实从业务也好,客户也好,越来越细化了。
  嘉宾:对,越来越细化了,服务应该说更周到了,给客户的回报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也得到了发展。因为服务专业化了,得到了用户的赞美、认可,市场就有了;市场有了,银行增加收入的机会也多了,盈利的机会也多了。
  主持人:王老师,您说到了咱们的信贷风险管理,除了信贷风险管理,咱们还要注意面对哪些安全性问题?
  嘉宾:这个问题比较大,咱们属于发展中国家,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有这个定位,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我们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存在的问题很多的。风险管理问题,大的方面说,首先信贷风险管理是很大一块,我们在经营信贷业务方面,还不具体涉及到技术应用及其风险。我们是一个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环境下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我们叫国际经济合作银行。我们银行在国际合作中开展业务非常多,我们融资的项目在国外很多。针对每个国家,考虑国别风险因素就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国家,A国的国家风险大,还是B国家风险大,如果是一样,你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稳定,政治局势很好,项目也很好,也很讲信誉,那么这个国家信誉度就高一点,风险就少一些。
  主持人: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嘉宾:对,您在另外一个国家,老是动乱,战争还不断,基础很差,或者说企业还不讲信誉,没有还款的概念,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对国别风险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另外还有一个汇率风险。因为我们在国际范围内,信誉好、信誉坏,政局稳定不稳定,都要考虑到的因素。最近电视、报纸等报道很多,索马里海盗,索马里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政府现在不是把所有的地方都控制了,这样就有部分地区存在一些海盗,劫船的事件成为世界问题了,原来是经济问题,是海盗劫船要钱,现在变成政治问题了,政治问题马上就成为外交问题了,因为现在这么多外国的船、军舰都在索马里海域上航行,问题就很多。所以对相关风险我们要高度关注。另外,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几十个国家都有贷款项目,各种国际上的汇率变化的情况我们比较关注,我打个比方说,我拿美元贷款之后,美元汇率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很敏感,所以说汇率风险对我们来说是挺大的。信用风险方面,项目是不是盈利项目、一个企业是不是好还钱,这个项目本身好不好,我们也要关心,这是传统信贷风险,是我们银行经营范围来说要考虑的主要风险。我是一个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对银行这些风险还不是非常认识。我更关心的是技术应用风险及其管理问题,我们觉得现在这种风险也是不少。
  技术风险在银行里主要是指信息化产生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是非常大的,现在新巴塞尔国际银行监管协议中,已经把技术风险列为操作风险而作为一个重 大风险管理,银行除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别风险之外,就是操作风险,是主要的风险隐患,是要严格监督管理的。操作风险也叫运营风险,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应用的风险。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风险问题,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也有一些监管规定,对科技风险或者是运营风险里面的技术风险有明确的一个防范要求。而且我们确实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科技风险,首先考虑IT治理,就是信息科技部门的组织架构,组织上有没有什么问题,决策机制有没有问题,这是第一个方面风险。第二个方面,要考虑有没有防护手段,有没有安全漏洞。第三、第四是考虑开发和运行这两方面的风险。因为开发是一部分,运行是一部分。剩下还有两个要考虑的风险,一个是IT 外包的风险,我们现在好多系统不是全部都是自己开发的,至少是有一些硬件,和的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不是全自力更生、自主制造,有外部因素进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控制风险是个问题;再一个就是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的风险。美国911事件之后,好多银行因为这个方面的计划做得不好,导致了银行数据丢失,或者说客户的流失,银行、金融企业就倒闭了,这样的现象也不少,给我们也提醒了一个警钟。这样看,至少有6个大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引起重视,这些方面在我们的银行和整个国内还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应该加力解决。
  主持人:王老师您说到了进出口银行也遇到了风险问题,这个能不能详细聊聊。
  嘉宾:可以,历史上我们曾出现过安全风险问题。2002年,我们银行开发了主页发布系统即网站系统,当时就是一些信息发布,还没有交互等功能。曾经有一回,外面上来之后把网站的主页修改了,并写上了几个字,虽然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对银行的形象上是有一定影响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当时我们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来我们不断加强工作,逐步增加了技术、检测技术等产品,网页防篡改等系统上来之后,相关问题隐患基本消除了。第一,现在是没发生类似的黑客攻击现象,首先我保证它不好进来;第二,即使黑客攻击并修改了主页之后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我现在安装了网页防止篡改功能,即使黑客改完了之后,一旦查询随时就能恢复正常了,这就几乎根除了黑客入侵的影响。
  另外,我们也遇到设备使用期长了、老化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核心系统方面,我们都采用双机策略,实现热备,一台机器死掉了、宕机了,另一台机器马上就会启动。还有包括网络的故障,我们现在网络的线路都是两条线路,电路闪断的情况经常出现的,但是因为我们有双线的措施,保护就比较好。如果我们不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只配置线路,一旦它断了,整个业务就停止了,这也是比较大的危害。主机宕机了,备份机却启动不了,这是一个重大安全问题。或者是没有备份机,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像开发与运行、业务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些矛盾,也是经常出现的。比如说现在上一个系统,到底是业务部门牵头、还是技术部门牵头,一个人一个理解,一个部门一个理解,一个企业一个理解,不同时间,不同时段,理解可能还不一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最终的最好的通用的答案,还是结合实际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不同程度遇到过。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宕机问题,涉及到咱们这边灾难备份的问题。
  嘉宾:灾难备份是这样,在2000年以前,国家在这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宏观管理办法,没有相应的意见。政策银行也好,商业银行也好,都是根据自己信息化的实践过程逐步建立的,提出或实现了一些城域的,或者一个省域范围内灾备中心的。2000年以后,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数据全国大集中的模式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不光是中国,中国都在走工商银行的大集中道路,其实全世界也在走这条路,从中能够看到中国的银行应用体系建设,已经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一个引导地位或话语权,或者是中国代表了一个世界的方向。工商银行有几万个机构,原来有40多个大中心,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建设的中心。考虑技术风险防范、保持技术领先等方面,工商银行认为应该实现全国集中的数据处理。全国数据大集中之前,原来40多个大中心的备份,都在这40多个中心分别解决建设。全国数据大集中之后,就面临一个大中心怎么做灾难备份工作的问题。工商银行当时提出来两地三中心模式,实际上在北京、上海各建中心,做业务处理的同时做灾难备份。这个模式实现的前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都相应做了一些制度、监管方面的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信办,他们做了一个关于灾难备份系统等级的一个指南,其中明确规定了六级的标准。从最初级的什么都不做一直到双机实时切换、数据零丢失的这样标准,形成一个体系,非常系统的一个规定。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都按照这个去做。这些年以来,灾难备份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美国911事件,我前面也说了,因为突发事件来了之后,造成了有好有坏的影响,经验教训都比较多,国内在这方面加快了速度。
  我们银行这些年在灾难备份建设方面,也是根据实际灾难的发生、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我们自身信息化实践的基础而开展工作的。我们银行大规模组织信息化于1999年底开始,到了2004年,干了五年,成绩是一大批信息系统按计划顺利 投产了。这批系统投产之后,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就提高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层次了。
  这个特别要说的是,我们有些时候干什么事,不是说按照单一因素来决定的,我们应该是好多因素在一起综合考虑,干什么不干什么不是光靠理论就能推导出来的,我觉得应该从实际出发的。现在讲实事求是,你要是只想一个理论,可能理论很好,但在中国适不适用,在金融界适不适用,在你这个银行适不适用,这个问题很重要,要认真考虑。在2000年的时候,工商银行都已经建设了灾备中心,像九十年代的时候,工商银行在40多个中心都有一些备份方案。我们2000年才组织信息化建设,让我们当时就把备份方案做得很好,这个要求比较苛刻。另外对我的投资回报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我们一个信息系统都没有,你就建设一个备份中心。谁是主要矛盾问题,谁是次要矛盾问题?我觉得要分清楚。我们进出口银行是政策性银行,成立比较晚,信息化也比较晚,我们的步伐就比别人慢,当时要求达到商业银行一样的那些高标准,对我们来说都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不能说要走商业银行一模一样的路,它走30年,我也要走30年。它走30年,我走15年,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很快追上它。选择到一个适中的标准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银行2000年组织信息化建设,2005年才做灾备体系方案。这个充分前提是什么,就是监管要求和实际发展需要。2004年的时候,我们信息化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全国数据都集中了,也需要建立一个备份中心了。我们进出口银行灾备中心建设这一块,值得说一下我们有几个大的创新。第一个创新是,我们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全部是自己建设,我们是自建设备与租用别人场地、服务相结合,这样的情况下,节省了很多开支,时间也快了,这个是在政策银行里头我们做得还是比较早的。与大的商业银行自己建设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要差很多。但是与组织信息化来说,像众多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包括一些政府部门,不可能都自己建设灾备中心,那这种租用别人的方式,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对于租用方式,在租用的过程中,只要把风险控制好的话,权责分清楚了,可以控制就很好了。另外一个创新就是,我们的灾难备份方案是国内首个在开放系统上实现了HDS的1200公里长距离数据复制技术的成功案例。
  我们当时是经过了三、四年的调研,到2005年建成的时候,我们一年的投资非常少,但是只达到了数据级的备份标准。因为我刚才说了国信办有一个6级的标准规定,我们达到3级,就是异地的数据备份级别。目前,商业银行做到了5级,也有做到了4级,比我的3级高,但是我觉得也是看到业务的情况不一样。商业银行有很多零售业务,它实时处理交易的要求很高,基本上24小时处理业务。我们建这样一个中心是通过外包,但是设备是我们自己管的,而且数据什么都在我手里控制,合作方他们只给我提供一些空间、供电、空调加上一些设备外部的巡检,运维他们去管,人力也是他们的。因为我们部门现在就30多个人,如果我自己建设一个灾备中心的话,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加起来至少需要五六十个队伍,基本上在我们银行这里是不可能满足需要的了。采用外包方式,我们银行节省了大量的建设和运维资金,而且现在我们都达到了监管要求。监管要求数据实现大集中的银行灾难备份级别必须达到三级标准,我们现在就是三级,我认为还是比较符合我们银行实际情况的。但是从技术层面上,从更高的发展观点看,我们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就是说还有不足。我们至少可以建一个达到4级或者5级标准的中心。另外,现在这个灾备中心是在上海和北京之间实施的,那么是不是在北京还可以再建设一个级别更好的中心,这样的话,它处理的灾难类型不一样,它应急的响应也不一样,这方面还是有努力的方向。我们灾备的系统,通过外包实现这种远程的灾备系统,曾经得到了外部一些媒体的奖项,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把我们都编进去了。中小企业应该这么做,我说外包建设灾备中心比较好的话,也是实事求是,我们是政策性银行,我前面没有太说细节,我们全国才1200多名员工,我有10几个分支机构,这样来说,人力成本和我们很多重点都是在业务方面,在技术方面投入不会像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科技人员的力量,几个大银行来说,它的科技队伍是我们全行的人数的几倍以上。所以我们不可能是一模一样,要求一样的水平,人员队伍一样的投资,但是商业银行这方面做得就比我们强很多。
  我们银行跟商业银行不一样,我们只开展批发业务,没有零售业务,即对普通老百姓没有业务,我们全是为大的企业开展融资、担保这样的工作,没有个人业务,我们系统是5天×8小时工作时间,不是商业银行的7天×24小时,我们下午5点以后对外是不办公的,系统晚上6点就不再对外提供服务的。这样我做日终批量处理的时间很多。灾备就是这样情况,我觉得我们有特色,但是我们还有提高的空间。
  主持人:这值得很多企业去模仿,根据自身的条件。刚才王老师也说到了咱们的IT外包,因为这可能也要参考一个度的问题,哪些适合外包出去,哪些是需要咱们自己研发的。像咱们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样的话,王老师您是如何考虑外包这个问题,是怎么掌握这个度的?
  嘉宾: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外包现在也是IT圈里的或者是信息化的一个热点。我觉得我们银行讨论这个外包,我觉得还有一些经验,还有一些探索。我们银行在2000年开始组织信息化的时候,只有一个电脑处,还不是现在的信息技术部。当时只有6个人,却面临一大堆的任务:从建设到运维,从硬件到软件,从一般的单机设备到复杂的整个网络,那应该是百废待兴的局面。那样的条件下,6个人要把这些事都干完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根据我们实际需要,逐步探索一条、现在总结起来是逐步外包的道路。我们在这方面,现在回过来看,我们从硬件设备,基本上自己不造的,所有的银行都不去制造设备的,从主机设备到网络设备,再到终端设备,都是一样的,现在还没有哪个银行自己制造这些设备的,全部是外购的,国外品牌或者国内品牌那另说,总而言之,设备都是外购的。设备的维护也是外面采购的,因为存在原厂授权服务等因素,设备原厂服务基本上都是外面采购的。这个还不是运维的外包。就像我买一个小型机,这个小型机的硬件采购当时就采购了3年维保,服务都应该是同步的。因为你没制造技术,零配件你没有,这东西都是要外包的,与运维还不是一个概念。这是从硬件外包开始算,然后讲到软件外包,银行软件开发,我们软件部分好多的、系统,也都不是自己开发的,都是引进的,这在商业银行也是比较普遍,可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都是这样的。其实,银行硬件和软件中的平台软件全部是外包的,只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是否外包存在争议,很多银行是自己开发,一些银行采取外包。
  我们进出口银行,核心系统作为最重要的系统,我们是联合开发的。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自己独立开发的系统。最好的模式,我们就是联合开发,这里的好坏就是指外包程度高低,不是说结果的好坏。这样说,我们还有一些软件系统是整个采购成型软件模式建设的,像我们用过公司的财务软件,也用过公司的财务软件,我买了就是用,只有使用权,连一个源代码我什么都不掌握,我用它也挺好,这已经是社会化的,也可以。从硬件这样外包到软件这样外包,网络也是跟硬件设备差不多,也采取外包方式。现在还有一些维护、日常运行工作,我们的机器设备24小时运行要有人去操作,要有人去监控机器的状态,这个工作原厂以前不做,商业银行一般是自己做。我们银行自己没增加运行值班人员,我们中心机房现在24小时值班,一般都是双人才能值班的,光三班就需要很多人,自己配备根本没有可能。所以像值班,再做一些日常操作,包括设备巡检等工作,我们银行全部是外包的,这是运营外包。
  后来我们还有一些外包,我觉得层次比较高一些,我们现在还有利用外脑的外包,我们行领导提出这个概念,比如引入外部咨询等。前面说的这些外包都属于用外力,咱们能做,但没有人来做的,就让外面做了。但是后来发现信息化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些战略或发展规划该怎么制定、涉及方法性的研究我们还不行、做不好,而外国公司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或者说他们的经验丰富、他们的方法论好,他们全世界范围的观点强,还有在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积累也比我们强,这些对我们来说也比较有用。那么我们把规划、体系制定等也外包,这类咨询外包在商业银行,像几大商业银行,在其他的企业,都普遍存在。本来应该自己对一件事有判断,拿出一个规划和拿出一个方法,但自己做不了,或者自己做得不好,这时候就外包了。所以总结性地说,我们银行外包的范围从硬件、软件一直到运行、维护,再到咨询这样的工作内容,我们都是外包的。
  人民银行科技司一位领导跟我说过:外包什么、什么不外包,不好说,这个标准一直定不下来,但是可以归纳、琢磨出来一个三个层次的原则,我也觉得这个原则可以引入我们的方法论中。这个三个层次的原则,一是你自己不能做的事,外包出去,因为所有事都要做,不要做的事就不讨论了,没有包不包的问题,已经要做了,但是自己做不了的,外包出去;二是你自己能做的,但是做不好的,外包出去;三是你自己能做,也能做得好,但是觉得不合算做的,外包出去。这个原则性脱离了具体哪个项目,思想性比较高,我们银行认为是可遵照执行的。现在看来外包还是一个方向,应该这方面加强,我们银行还是要坚持这个路线。虽然我们的技术人员已经从6个人发展到30多人,我们全行的科技人员现在也达到70、80人的总数,应该占全行1200多人的比例为5%、6%,与我们当时计划占8%到10%的目标已经比较接近。但是我们的人力再多,还是要把核心的东西多管一些,而不是将外围的东西我再拿回来,将非核心的再拿回来,我要更注重我们银行的核心。我关键的竞争力在哪,我就把这个掌握住。有一些外围的、纯劳力的,或者说我做不了的、高层的,我们可能有外包,这样是有用的。所以,外包这个事也是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一样,不能拿通用的规则去要求一定包、一定不包,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性原则问题。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外包现在也是用得越来越广泛,它可能也就是在人力成本上和运维的成本上,都能够得到双重的缩减,可能也是将来一个方向。还有一个问题,刚才王老师也说到了咨询的问题,很多企业会想自己的IT规划,是否需要咨询来定,还是咱们自己来定。因为从咨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王老师刚才也说了经验可能更丰富一点,更了解其他各方面的情况。咱们自己来定可能会更了解咱们本身的需求,这个方面咱们怎么来定IT规划的?
  嘉宾:咨询一类问题也是一个热点,大家比较关注。对于咨询或者规划制定的工作,以我的观点看,我觉得都是应以自己为主,就是自己做规划,或者自己外包出去做咨询、做规划,都是要体现自己,究竟怎么干,要看企业内部真正的要求是什么,这是特别重要的。你是否能掌握,你要做规划、要做个咨询,要达到什么目的,你对工作的控制力能达到多少,你的能力够不够,这些都是最关键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现在,有些企业是看别人引进咨询,我也引进咨询,咨询与企业信息化和整个企业战略结合不起来,这个就比较难弄,结果就不会太好。
  所以咨询的话,我感觉关键还是组织咨询的人是怎么想的,这里面分歧就比较大,有的时候是技术部门引进咨询,有的时候是业务部门引进咨询,有的时候是企业决策层去引进咨询。其实,我自己细分的话,我发现参与部门、决策部门的不同,或者是组织的不同,他的思路是不同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这个就需要实事求是分析。反正我认为是这样,如果你要自己能做的事,就都自己做,尤其高层决策的情况。你说现在有100块钱,你到商店买什么应该是你自己做主,这时候你说100块钱不知道怎么花,你找别人问问还行,但是最后还是你拿主意,你不能说100块钱让别人拿去花,结果与你没有关系,买的东西根本不是你要的,这种咨询有什么意义。所以说,咨询主体你要搞清楚。但是,现在暴露一些隐患,所有的银行领导,或者企业决策层,他们对信息化要求比较高,他们不太具有科技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不认识、未能掌握技术发展与应用规律。他们与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有些地方出现一些认识的偏差,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要组织信息化,他们没有组织信息化主意时,就依靠外包咨询,这种情况下跟技术部门想要外包的思路完全是不一样的。
  技术部门引进外包是什么原因?一般地,技术部门有好多好多想法,希望银行决策层更重视科技,投入更多的钱,投入更多人力,或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像现在都进行绩效考核,是不是科技人员一年从年初干到年尾,做了好多工作,啥成绩没有,出了问题都找科技人员,现在这种现状是有的,所以说希望得到关注和倾斜政策。决策层和技术部门咨询的出发点可能完全是不一致的,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在不同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现在可以看出来好多企业,科技部门与决策部门想法是一样的,这时做的外包,咨询就很好,因为能贯穿始终、上下是一致的,从出发时候就一致,结果也是都认可的,那项目执行就比较好。好多情况下,出发点就不一致,决策层做完决策之后,咨询项目与技术层或者与业务层是隔离的,咨询的结果并不符合这个企业的实际、难以贯彻实施,这就是所谓的咨询不落地问题。这样的咨询失败的案例太多了,不同当事人的出发点不一致,就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你要知道为什么要外包,是谁,你不仅要通过外包体现你的思想,而要在咨询过程中就让技术部门和你所有的业务部门都你跟思想一样,那你就控制住咨询风险了。
  技术部门要外包、要引进咨询,外包的时候,技术部门人员把这个咨询完成了,做完之后技术部门就要想法推进的咨询结果的使用,切实能起到这个咨询目的。但是很多技术部门咨询之后,与业务发展不匹配,与整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也不相配,得出偏差的结果,行领导就不回认可,有的时候还没了解清楚结果就给否定了,这就是比较难的事。所以说,外包现在,咨询这块褒贬不一,也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不做它好像自己实力不足,做的时候效果不是100%的好,这是实际情况。
  主持人:其实像很多外面的咨询公司,也是我们在选型的时候,项目伊始的时候会参考一下他们的见解得更多我们还是要立足于咱们自身的需求。
  嘉宾:这个好多情况下,不光是项目需求建设,最终是一个具体的系统怎么选硬件,选软件,还包括前面说的规划。到底这三至五年内你科技路径是什么样的、怎么做,这个我觉得对于引进咨询的态度,关键还是看自己。可以打个比方说,你现在听有别人咨询,你也做咨询了,他说什么样的适合你,这种情况还是得由你做主,他只是提供建议的。因为我们实践的时间短,我们的视野还是相对狭小,他们都是一个跨国的公司,是全世界性的咨询机构,做了很多咨询项目,本身有很多实践项目,他有好的方法论,有好多知识积累,有好多成功案例,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有用的。但是最终好不好,是否适合你的条件,还是要以你为主,由你自己掌握、决定。
  现在拿前边讲的灾备中心为例,两地三中心是全世界模式,是全世界的最佳实践。但是我们银行现在要建两地三中心的备份中心,我认为还是不成熟、不到时侯,因为我们近期还在组织新一代业务系统的开发。2000年建设的那套系统已经使用八年了,我们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系统有点落后,功能上满足不了需求,创新业务比较多,核算上、管理上都已经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就应该组织新一代业务系统的建设。目前,新一代系统还没开发出来,我们把灾备提高到两地三中心模式的标准,现在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们更重要的是把这批老系统更快地进行更新。更新工作完成之前,发展的问题还没解决好,就讲安全问题,这就有思路问题了。但是如果此时引进外部咨询机构,他只负责灾备咨询的内容,那还肯定建议要按照两地三中心建设备份中心。与你的企业环境,与你当前面临新一代系统开发的重点工作,都不相适应。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怎么能结合新一代系统建设开展咨询工作呢?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坚持以自己为中心。
  主持人:王老师,咱们新的业务系统现在正在建,还是2009年的一个规划?
  嘉宾:我们正在建设新一代业务系统。我们银行于2006年初提出了一个信息化规划,要建成新一代业务系统,提出一个远景和目标,现在正在做。前几年,遇到一些困难,新一代系统进展不是很好。2008年有了一些突破,投产了几个系统,2009年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我们银行还希望能尽快把这些预定的系统都建设上来。开发一代银行业务系统,尤其是适合我们政策银行业务特点的业务系统,困难比设想的还大。与商业银行不一样,我们在资金、人员等投入方面,都与商业银行也没法比。这样的条件、环境下,我们也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现在进展相对来说缓慢点,比我们预想的慢,但是现在还在做,是这样的。
  主持人:咱们2009年的整体规划是怎么样的?
  嘉宾:我们银行2009年的整体规划,实事求是说现在还没有完全出来。因为刚刚完成2008年全行会计年终决算工作,总结正在陆续做,我们银行下个星期将在海南召开全行2009年工作会议。一般是全行大思路定下来之后,我们才有各部门的计划。全行整个计划目前还没有出来,我部2009年的计划也就还没有,我们只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路或者重点工作任务。去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奥运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这是一个重点工作,去年基本上新建项目不太多,保运行、保安全的工作做得多一些。今年,信息安全方面工作还要继续做。我们说要保现在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是第一重要的工作任务。我们银行的信息系统现在已经有不少了,积累一些了,保证这些系统都正常运行非常重要。老想新的、更好的,忽视现有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好高骛远、就脱离实际了。所以第一要保现在系统稳定运行。第二要抓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安全工作在去年奥运前后,我们探索出了一条路子,或者是一些方法,包括科技风险评估,怎么评估风险等一些方法论都引进来了,也是在逐步摸索。这些工作内容我们还要加强,运行和安全是我们的两大基本主题。专项工作我们也将做得多一些,前面讲新一代业务系统的开发,我们今年还要继续加大力度,争取上更多的、投产更多的新系统,这是新开发项目类的重点工作。另外,还有其他任务,我们银行今年可能要成立黑龙江、湖北、广东分行,分行筹建是我们全行的大事,分行筹建就包括了电脑系统的筹建,分行筹建任务,现在全行年度工作会议没开,我还不好说具体是几个,但是现在应该是有一批分行要新设,相关分行电脑系统筹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工作任务。
  还有一些就是内部管理方面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如还要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加强科技信息综合统计等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列出来大概就是这样一些重点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2009年的预算重点会在分行方面,还有咱们新上的系统方面?
  嘉宾:关于2009年预算的情况,应该说新上系统、分行电脑系统筹建等都能列入全年预算里边的,除了加强内部管理不用增加投资外,大多数工作重点都要有资金投入保障,大部分的钱还应该是安排在新建上,新建就是新一代业务系统建设和分行电脑系统筹建,因为这个时候是投资最多的,它属于一次性投入的。我们运行安全是逐步投入的,新建的投入是最大的。
  主持人:也就是咱们内部在运维、还有安全防御上,2009年会有一些新的规划吗?
  嘉宾:有一些项目,我们这么细就不能叫规划了。我们整体有科技规划,指导几年工作任务。每个年度都叫工作计划。但是到了运行安全具体工作项目上,它就是工作任务、非常具体项目了。像运行方面,我们要做一些正常设备的更新,安全方面是不是再配备一些新的安全方面的工具,这个都可能有的,这就算任务了,但是与我们新一代建设和新建分行相比,它的投资可能相对来说就不那么大了。
  主持人:我知道王老师在工商银行工作过很长时间,商业银行信息化工作经验也是很丰富,在咱们这种政策银行经验也是很丰富。王老师您知道在网络营销与在线业务方面,因为现在银行也好,或者其他的证券公司,或者其他保险公司也好,都是很火热的。在这个方面,王老师您觉得需要防御哪些安全性问题呢,我觉得大多数可能还涉及到网络安全方面,不知道王老师有什么看法。
  嘉宾:这个我同意你的观点,安全性问题是我们好多新业务,不光是网络,遇到推广困难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像、银行这些业务推广起来都不是太尽如人意,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的使用率、各方面的效果都没有那么好,这里面安全是第一首要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是一个事实。我在商业银行干过十几年,在政策银行也干了近十年,应该首先声明,我们政策银行是做批发业务的,没有零售业务,我们网上银行开展得比较落后,其实这也不是落后,就是说它这方面需求少,按理说在进出口银行这个经历,不能针对网络使用、新业务怎么使用提出太多观点,但是我在商业银行是干了十几年的,这个我还有一些体会,我认为现在有一些安全问题是挺突出的问题。老百姓现在不愿意使这些工具、产品,安全性也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现在我觉得这需要从全局的范围来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很快,但我们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提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三十年以前,文盲比较多,现在文盲基本上消除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还有计算机盲呢,是不是全消除了,并没有做到这点。另一个方面,网络是不是都到了很基层呢,现在也不是这样,我们现在农村的情况,大批的农村网络普及程度与城市差距非常大,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环境。再一个方面,银行在推销这些新业务的时候,开发的软件系统,没有把这个安全风险考虑得足够多,对外宣传也不够多,其实咱们现在国内这方面的网络安全技术用了不少,比国外要多,但是国外它没有采用什么安全技术,它推出新业务之后,犯罪也比较少,遇到的问题也少。咱们现在的措施采用已经不少了,还是有安全性问题,这是一个综合问题,不能光说是银行的技术创新单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综合方面的问题,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的结合,创新与安全控制的关系怎么处理等。另外,你推销新业务的时候,与整个国民素质提高、整个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都是综合在一起的。所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感觉比较可喜的是,这些年来,银行的网络应用逐渐增多、效益普遍增大。互联网技术,像银行、证券、保险都有一些应用,尽管网上保险做得还不太多,但是我看证券行业应用的就很好,现在做股票投资,电话委托基本上消失了,全部是网上操作,或者手机操作,还是做得比较好。现在,银行网络应用方面发展更快,一些银行已经将网上银行部作为独立部门进行统计、管理、考核了,具体方法我不知道,但电子银行部已经是一个盈利的部门,各个银行都把网银作为一个突破口在不断加强,所以这个确实都是挺好的。
  我觉得现在银行网络应用存在安全问题的话,关键是访问控制环节,黑客加上假网页这样的安全问题还是有的,还有信用卡也存在这样的安全问题,现在伪造信用卡也比较多。最近报道人民币都做假,前天报道了一个人拿了40张100元面额的假钞故意去花,结果被抓住、判了10个月,还罚了款,这个防伪钞的安全问题还是有的。需要逐步来,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根本性问题。安全问题一直都存在,什么时候多、什么时候少,是有一个过程。我现在看已经好了很多了,全世界范围内,手机银行都不是做得很好,中国这两年手机移动通信做得非常好。现在手机银行,我看到建设银行在福建那边,手机银行用得非常好,直接转帐,建设银行在手机安全这方面做了好多努力,用了好多技术,还是不错的。听说工商银行也在银行。我个人目前还没拿手机银行做转帐,网上银行我是使用的。
  主持人:将来也会是一种趋势吧?
  嘉宾:现在中国的移动设备数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了,已经超过美国了。美国用的手机比咱们落后很多,咱们一般一年两年就更新了,有的时候仅半年,年轻人就把手机换掉了,换成最新的,咱们这个步伐太快了。我听信息产业部有人反映,电子工业的产品中,产出量最大的是手机,过去是彩电冰箱,但是彩电冰箱现在一年销售总额远不如手机,手机销售总额占电器销售总额的比例是最高的。冰箱彩电可能有八年十年的使用期,手机一年两年就换了,这样更新的频率太快了。手机的用户范围特别大,一家有个冰箱就够了,但是一家可能有三四个手机呢,年年都在换,那这个市场就非常大。所以我觉得手机银行、手机转账的环境条件,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这样的市场,如果是安全性问题解决得好,应该说有一个非常的发展前景,手机银行应该是有巨大的市场机遇的,很可能代表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比较轻松一点的问题。王老师,您在IT团队方面有什么经验能够分享一下,因为我知道您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时候,咱们这个团队只有五六个人,能不能给我们聊聊这方面的问题?
  嘉宾:我很愿意说说这方面的事。组织IT建设或运行管理,更多的人,包括高层领导和我们这些的领导,一般来说往往特别关注一个项目的建设成功与否。经过这些年经验的积累,我就不是这样的思路,我是关心项目的成败,但是项目成败不是我唯一关心的指标。我有一个思路,在我的团队里我也多次说过: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一定要把人锻炼出来。涉及到前面外包管理,外包是不是把活分出去了、任务就很好完成了呢?这个工作外包出去了,要看这个过程中你的人锻炼出来没有,要在外包过程中提高人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就要整改提高。如果说你也能外包、我也能外包,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技术队伍,那么技术部门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这里有一个人的培养问题,这些年我的经验是,我每组织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安排一些技术人员,谁去参加这个项目组,安排什么任务、培养锻炼他什么。他把这个项目完成之后,结果对我来说要是成功了,我当然比较高兴,如果项目没有完成、失败了,我也不是太沮丧,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把我的人培养出来了,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在做工作过程中,我是双考核目标管理的,项目完成的同时,要看人练没练出来。我们每年做总结的时候,长篇都是说做了多少项目、什么系统怎么样、运行情况怎么样、开发怎么样,这是我的工作,是单位内部要考核我的内容。但是,我肯定还要另外整理一个关于人员培养的综合统计数字,我要看一年内谁的进步大、谁还存在不足、你在哪方面还有提高的可能、你近几年还有什么发展,我要围绕这方面指导我新一年的工作。我是这么想的,做得也是比较多,而且确实也是下了很大力气。我希望整个团队都能把这个思想贯彻下去。
  我们现在部里有一个口号叫“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我们倡导工作就是快乐的,要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把工作完成了,就是件好事。而不是说让人时刻感到工作压力那么大、负担很重,难以承受。在我们IT圈里头、银行IT圈里头,30多岁的人员早逝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就是突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我们。有些是我很好的朋友,有些是我间接认识的人。一个人30多岁、40多岁就走了,是不是太残酷了,应该给我们足够的启示。现在这个时候,银行的科技人员普遍感到压力太大,这时你要没有采取很好的手段、措施给他减压,没有给他很好的调节方法,你就很难管理、带领一个队伍去冲锋陷阵、去完成众多复杂困难的任务,所以提倡快乐工作非常重要。
  生活方式也要健康,要经常组织锻炼身体,多组织交流沟通,像我们部门一年自己要组织几十场技术交流。为了培养人,针对我们技术人员都愿意干活、干项目、不愿意写材料、不愿意去跟别人交流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部门就自己组织科技沙龙活动,就让年轻人经受锻炼,今天这个题目你来主持,你来组织这个题目怎么讲,整个过程中你来牵头。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个方法,活动中跟项目一样组织。例如,去年有两位同志加入我们团队了,我们要组织一次联欢会,联欢会就是按照我们一个科技项目组织,结构是什么样、工程期是什么样的、过程什么样、谁去组织、有几个分项任务、分项任务由谁负责等等,我们所有的活动就按照我们科技项目一样这么管理,业务娱乐活动就都这么组织。这样的创新,在过程中锻炼人效果比较好,技术人员也愿意参加。技术人员一般都不愿意参与这些东西,但是你这些方式比较灵活,大家就比较愿意来,这个团队凝聚力就大,而且他们在工作完成任务的时候,确实感觉自己提高了,包括政治学习,包括国际形势一些判断,一些政治事件,我们都有一些讨论,这样的效果确实比较好。我觉得组织一个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能使用三年五年可以说就算很好了。但是培养一个人,可不是使用三年五年时间、七年八年就可更新换代的,你可能要使用他一辈子,只要他要不跳槽的话,至少在一个企业可以服务20年、30年,这个人怎么逐步培养、怎么使用,比那个系统如何建设还要重要。
  我们现在好多领导都是偏重于这些项目,新一代的、旧一代的,这个系统、那个系统的,三天五天就要实现什么创新,短期的一些目标考虑的多一些,人的培养很少考虑,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形。我改变了不少这种情形,因为这是科技部门的中心任务。但是,开展这些工作时,我要特别注意:这个项目派谁进项目组,那个人从事几年运行了,是不是也可以从事一些开发工作,这个人开发的时候比较长了,是不是承担运行、安全方面一些岗位任务,在工作过程中逐渐调整岗位,到一定程度就给他加担子,任务增加多了,一个项目、两个项目地干,干了十个项目时候就是技术骨干了,再下去就是处长了,都是这么干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有些心得,我觉得人的培养还是挺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注重的工作。
  主持人:确实从您的话语中也能听出来,你确实有一套培养团队的理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已经装在您的心里了。
  嘉宾:太多了不敢说,至少我手里面有一个关于我的团队人员的完整材料,哪一个人什么时候入行的,他这一年在哪方面培训了多少次,他参加了多少次技术交流,他是不是加入党派这方面有什么变化,他在技能方面有什么变化,你是在这方面参加了多少次培训,得了多少证书,你曾经参加过哪个项目,组织活动怎么样,包括他加班多少,休假多少,我是有完整统计数字的。在我来说,一年结束后,我都要向全部同志汇报这些进展,也是我除了完成行领导、业务部项目建设任务之外,我跟我所有的员工有一个交待,我每年都要把这些统计数字发给团队的每个成员,让他们看,人均是不是培训10天的目标达到了,你们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我要在哪方面努力,我是与全部的同志共享这些信息。
  主持人:应了王老师这句话,快乐工作。好,各位网友,今天的百家讲坛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网友参与,谢谢王老师精彩的讲解。
  嘉宾:谢谢,再见。
[ 责任编辑:王莹 ] &&&&
指尖上的比特
比特新闻聚焦热点,把脉趋势,开阔视野。
前瞻数码以潮流为导向,带您站在时尚商务的最前端。
云t望云中掌控,云中无忧。
CIO俱乐部中国CIO工作、娱乐、生活聚集地
[bj_liveuc]
[bj_liveuc]
[bj_liveuc]
[bj_liveuc]
[anning221]
[bj_liveuc]
[bj_liveuc]
[bj_liveuc]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进出口银行面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