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择码可以后现代主义论文的必然性 论文

中国共产党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9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党90年的历史,就是在风云激荡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风险考验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胜利前进。
  一、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始终毫不动摇地选择、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观是科学的,能够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经160多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些具体论断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借鉴和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在广泛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在创立时就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思想。又如,从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大发现”中,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并把其看作唯物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所吸收和借鉴的知识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众多领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学说,它总是以开放的姿态,科学借鉴、科学扬弃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获得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它毫不掩饰自己的阶级立场,公开声明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看作自己的神圣使命,他们的理论集中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工人阶级是与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阶级,其根本利益和要求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相一致,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的阶级。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没有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武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的一切理论观点都是以事实为依据,都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特性,又决定了由此产生的思想理论体系必然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我们党毫不动摇地选择、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伟大真理,能够与时俱进地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90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作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以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领导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之所以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组织起来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为了救国救民,中国的进步政治力量、仁人志士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艰辛历程,但是他们都未能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的各种努力都未能从根本上使中国摆脱贫弱屈辱的悲惨命运。这个历史任务是由中国共产党来完成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而开创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进行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件大事与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伟大成就;而一旦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必然会遭受重大挫折。可以说,没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自强自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不会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不能要求他们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与行动方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这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惟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正确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正确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的,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党全国人民郑重选择的结果,是全党全国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和马克思主义居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中国,任何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取代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用资本主义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企图,都是违背我国历史发展规律和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上,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没有因为被写入宪法和法律而变得一劳永逸、高枕无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存在着谁来占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必然去占领。在这里,不存在“真空”,也不可能保持“中立”。正如列宁所说:“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客观上就是支持和放纵资产阶级思想蔓延。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然使社会主义中国失去主心骨,就会失去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思想基础,导致人心大乱,进而引起社会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沉痛教训,证明了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导致丧失政权的严重后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不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多么深刻的变化,不论前进的道路上面临多么错综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我们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全党同志要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根深叶茂、坚如磐石。
  (执笔:刘建武)
网站编辑:五四时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宜春师专学报》1999年06期
五四时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261.1【正文快照】: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但百川归海,在各种思潮的相互比较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取得了主导地位。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探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允熠;;[J];学术界;2011年07期
曲广华;;[J];学术交流;2011年07期
丁守;左玉河;;[J];文史参考;2011年09期
郭刚;;[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姚宏志;;[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5期
王昆;;[J];黑龙江史志;2011年11期
曲广华;李妍;;[J];学理论;2011年21期
张江芬;;[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王关兴;;[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毛霞;;[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国清;;[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沈传亮;;[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杨小川;;[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张静芳;王建学;;[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周建华;;[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英英;;[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王瑞莲;丁爱英;;[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齐永兵;;[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罗重一;;[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王智;;[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陈先初;[N];光明日报;2010年
闻牧 中共中央编译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巨文辉;[N];山西政协报;2010年
吕立峰;[N];学习时报;2006年
马连儒;[N];协商新报;2006年
郭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张海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统战部副部长
李丽娜;[N];北京日报;2010年
罗志田;[N];南方周末;2007年
余华林;[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孙建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永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张艳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陈文彬;[D];复旦大学;2006年
傅静;[D];山东大学;2005年
孙建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杨智勇;[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刘黎红;[D];南开大学;2003年
王鑫磊;[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静静;[D];河南大学;2011年
贾萍;[D];湖南大学;2009年
牟晓妮;[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江海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全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华晓书;[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唐巧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夏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周佳峰;[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谢美航;[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宋明理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流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野论文.pdf8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宋明理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流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野
姓名:陈刚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蔡方鹿
座机电话号码
宋明理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流弊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野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生:陈刚
指导教师:蔡方鹿
摘要: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宋明理学,但是每位学者的研究“视角”
都不相同,这使得学术界的研究得以多维度、多层面的发展和扩充。作为马克
思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的研究领域里一直都
受到高度重视。在研究宋明理学时,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野,运用马克
思的唯物史观去分析问题,把哲学问题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原当时
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宋明理学的相关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宗法社会与儒学的关系彰显了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之互动:宗法社会的历史面貌选择了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同时,
儒学也最大程度的适应了宗法社会的需要,促进其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的特定阶段,是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沿儒家发展的轨迹,
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所孕育出来的必然结果。首先,宋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
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逐渐转变,理学便在这种变革
中产生了。其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必然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1.002页¥1.006页免费4页¥2.005页¥2.00 5页免费8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1页免费12页1下载券
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必然性.|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现代主义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