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完全去除风帆、采用蒸汽动力的宪法级铁壳装甲舰舰是哪个国家制造的?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本人谭庆华,男,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人民战争理论)一文作者。远交近防亲美反俄是中国军事上的胜利,美国鞭子虽长但鞭长莫及,俄罗斯印度越南匕首虽短但就在腋下。我是杨璐旋女士的爱人,我的号码谭庆华、常平谭庆华、东莞谭庆华、广东谭庆华、中国谭庆华。 谭庆华人民战争理论电子书下载网址http://163.fm/Lf5ONX7电话QQ邮箱ccddd-
LOFTER精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战列舰',
blogAbstract:'搜狐博客 &
帝国荣耀 &
| 战列舰标签: 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
\r \r 战列舰\r\rbattle ship\r战列舰是一种装备多门舰炮,具有很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大型舰艇。19世纪以前,曾经是最大的海军舰艇,由于在海战中经常要排成单纵队的战 \r列线进行炮战,所以人们称它为战列舰。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或装甲舰等。\r\r \r\r               战列舰最早是17世纪出现的。当时的战列舰都是木质船体,利用风帆作动力来推动舰艇前进。舰上通常设有两、\r\r             三层甲板,两舷侧开有若干小门,带有轮子的火炮放在甲板上,通过舷侧门进行射击。17世纪的三桅帆船战列舰最大\r\r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本人谭庆华,男,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人民战争理论)一文作者。远交近防亲美反俄是中国军事上的胜利,美国鞭子虽长但鞭长莫及,俄罗斯印度越南匕首虽短但就在腋下。我是杨璐旋女士的爱人,我的号码谭庆华、常平谭庆华、东莞谭庆华、广东谭庆华、中国谭庆华。 谭庆华人民战争理论电子书下载网址http://163.fm/Lf5ONX7电话QQ邮箱ccddd-',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9)舰艇
&&&&&&&&&&&&&&&&
/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49)舰艇 
4 个航母战斗群协同作战,其可控海空域面积则达 96 万平方公里以上。 航行于世界大洋的现代航母战斗群,面临来自空中、海面、海岸、水下和电磁等多维空间的严重威胁,必须攻防兼备,既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突击威 力,又有严密的自身防御能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 群从侦察警戒到攻击掩护,都实现了空舰一体化和密切协调的攻防配系,具 有攻防纵深大、层次多和火力强的特点。  一个双航母战斗群通常采用远、中、近三层火力配系,第一层外防区用 于大纵深攻防,距航母 180~400 公里以上。8 架预警机、8 架电子战飞机、6 架侦察机、舰载相控阵雷达和攻击型核潜艇负责对空中、水面、水下进行搜 索,一旦战争需要,便可使用 70 架攻击机、50 架战斗机、20 架反潜机和 400 多枚舰载远程巡航导弹,对阵地、空中、水面和水下预定目标进行实时攻击。 第二层中防区用于航母战斗群的区域攻防,距航母 45~180 公里。在外防区 各种兵力兵器的配合下,舰载雷达、声纳和 40 余架直升机负责对突破第一道 防线的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同时使用 350 枚远程巡航导弹、260 枚反舰导 弹、600 多枚防空导弹和反潜鱼雷对来袭目标进行拦击。最后一道防线用于 自卫,航空母舰和其他护航舰艇主要使用战术导弹、鱼雷和舰炮等中、近程 武器对突破第一、二道防线的来袭目标进行截击。这种大纵深、多层次、远 中近、高中低多道设防的作战配系,使航空母舰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战后 以来,各国航空母舰虽然进行了近 40 次大小规模的战争和武装冲突,但没有 一艘被击沉和重创。2.法国的航空母舰  法国海军的航母发展走了一条租赁一研仿一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道路。开 始,先租赁了 3 艘英、美航母,用于研究、使用及培训舰员;后来,便自行 研制、建造和使用 2 艘中型航母;目前正在自行研制、建造和使用 2 艘中型 核动力航母。法国海军十分重视舰员和指挥人员的培训,利用租赁航母和自造直升机航母迸行人员训练,并根据海外利益多和海洋国土面积大的特点,在独立防 御的战略指导下,坚持发展中型常规起降飞机航母。在航母发展政策上,坚 持不引进航母、舰载机、舰载设备等成套装备,立足于国内,始终强调自力 更生的原则。首次在中型航母上采用核动力装置,并积极研究激光助降和新 一代陆基飞机的上舰技术,在数量上坚持合理足够的适度规模,自始至终保 持两艘在役。法国正在建造的“戴高乐”级中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代核动力航母,其满载排水量 39700 吨,载机 40 架,人员编制 1700 人,其中航空 联队 550 人。采用斜角飞行甲板,跑道长 195 米,可供新型固定翼飞机起降。 服役初期,将携载现役的“超军旗”攻击机等,90 年代末,将改携“阵风” 战斗机和 E-2C 预警机。目前,该级舰计划建造 2 艘。首制舰已于 1986 年开 工,预计 1995 年服役,届时将取代 60 年代初服役的“克莱蒙梭”号航母。 该舰的造价为 70 亿法朗。后续舰于 1990 年开工。法国自二次大战后,其航 母发展久无突破。开始是租赁航母,后来通过研制直升机训练舰和中型航母 找到了新的途径,目前正在建造的核动力航母将使法国步入航母大国行列。 法国海军“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是法国独立建造的第一级航母,同级2 艘,分别于 1955 和 1957 年动工,1961 年和 1963 年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32800 吨,载机 40 架,不含航空联队其人员编制为 1338 人。自 60 年代初服役以来,该级舰已经历过数次改装。1978 和 1980 年,两舰分别进厂改装 13 个月,以携载“超军旗”攻击机和战术核武器。1985 年,“克莱蒙梭”号再 次大修并改装,更换了力量更大的升降机和弹射器、先进的武器系统,以及 用“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取代了 100 毫米炮。“福熙”号在
年进 行了同样的改装。按计划,“克莱蒙梭”号将在 1995 年“戴高乐”号核动力 航母服役时退出现役,“福熙”号将于 1998 年退役。前苏联从 60 年代起步,到 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建造重型航母走的是一条借鉴西方经验,从直升机母舰 起步,先发展轻、中型航母,再发展重型航母的稳妥途径。前苏联海军的航 空母舰发展是先从自行设计和建造直升机航母开始,经过建造中型垂直/短距 起降飞机航母的长期过渡,进而于 90 年代开始发展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飞机 航空母舰的。3.前苏联的航空母舰  前苏联海军第一代航母是 2 艘直升机母舰“莫斯科”级,主要用于探索 航母发展途径,积累经验,培养舰员和指挥官。第二代自行研制和建造的 4 艘“基辅”级中型航母,却是个集航母与巡洋舰为一体的“四不”舰艇,对 海攻击和反潜能力很强,但仍解决不了舰队防空问题。第三代在建的“库兹 涅佐夫”级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飞机航空母舰则有许多重大突破,首次在飞 行甲板上实现了无弹射常规起飞离舰、阻拦降落的新技术。“基辅”级航母是继 60 年代“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之后发展的,载机量较大,是较为正规的中型航母。同时,“基辅”级航母又为前苏联新一代 航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级现役 4 艘, 年服役,排水量 37100 吨,载机 32 架,其中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13 架、直升机 19 架,不含舰载航空兵的人员编制为 1200 人。“基辅”级航空母舰与西方航母的设计思想有很大区别,它集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的设计思想为一体, 装备有多种反舰和防空导弹,其舰载武器的攻击能力相当于巡洋舰水平,是 世界上武器装载量最大的舰艇。在战术使用上,“基辅”级航母常与“喀拉” 级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以及“克里瓦克”级护卫舰等编队,组成 7~9 艘舰艇的战斗群。但是,由于在设计和建造初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基辅” 号等很少编入作战序列,一般只能保持 2 艘进入作战部署。印度海军建立只有 40 多年,由于拥有两艘航空母舰,从而带动了整个海军武器装备的协调发展,使其兵力结构相对均衡、精干,且威慑力大、战斗力强,已成为印度洋 最强的一支海上力量。印度海军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其原因有四个: 一是国家把发展海军作为一项重要国策;二是军队内部自行调节,突出了发 展航母这个重点;三是海军以航母为纲,狠抓了相关装备的建设;四是海军 由于不负责近海防御杂务,故能集中精力向中远海推进,以发挥航母效能。4.印度的航空母舰 在航母发展政策上,印度海军坚持在有一定使用经验和技术储备的前提下,自行设计和建造轻型航空母舰。其中部分关键设备和舰载机仍需引进, 大部分则采取许可证生产方式。这种“拿来主义”和“改良主义”值得借鉴, 这种方法花钱不多,便能很快形成战斗力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 下去“自力更生”,从头研究,搞重复劳动。  印度“维莱特”号航空母舰,原为英国海军“竞技神”号,1986 年以 6000 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印度,已在英国完成大修和改装,1987 年正式编入印度 海军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 28700 吨,搭载 5 架垂直/短距起飞机和 9 架直升  机,不含舰载航空兵的人员编制为 1350 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于 1944 年开工建造,1959 年服役。此后经历多次改装: 年改装成两栖攻 击型航母,1976 年的改装使其具备了反潜能力, 年再次改装,装 设了 7.5°的滑翘式飞行甲板。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原属英国“尊严”级。1943 年开工,中 途停工 10 年之久,直至 1957 年印度购入方才继续建造,1961 年服役。该舰 满载排水量 19500 吨,载机 22 架,人员编制 1075 人。该航母先后于 1979和 1983 年两次改装,加装了滑翘式甲板,但在斜角甲板部分仍保留了弹射 器,载机 16 架,包括“海鹞”战斗机、“贸易风”反潜机和 1 架教练机。5.英国的航空母舰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也是对世界航空母舰发展贡献最大、技术创新最多的国家,它为大中型航母发明了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 射器、助降镜和阻拦索等关键设备,除核动力装置外,几乎所有的航母重要 技术的发明都是英国人所为。  英国海军航空母舰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基础上,始终注意发展和突破重 大关键技术,从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走别人的路,自己勇于开拓,不断 创新,并能结合国情、国力和海军的使命任务选择航空母舰的类型,不贪大 求全,坚持适度规模,讲求精干顶用。对过时的航母尽早退役和外售,并积 极推销轻型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以出口养军备。英国虽然具有发展航母的各种实力和条件,但利用商船改装、发展“影子航母舰队”却一直是其平战结合的重要战略。 年,靠商船改装 了“暴怒”号等航空母舰,以后虽开始专门设计航母,但各个时期都从未忽 视制定动员令、保持商船改装潜力,马岛战争中这支影子舰队发挥了重要作 用,战后又改装了一艘“百眼巨人”号航空训练舰和医院船。英国对航空母舰的研究虽起步很早,但由于受“大舰巨炮制胜”论的影响,航母的发展十分迟缓,从而造成了一次大战中的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60 年代虽亡羊补牢,航母达 50 余艘,舰载机达近千架,但为时已晚,无 法夺回昔日霸主地位。70 年代海军常规起降飞机航母全部退役之后,国防部 责令海军把几乎全部飞机都交空军管辖,由空军为海军提供中远程舰队区域 防空和预警。马岛海战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决策,空军平时用不上,战时 又不能应召前往,迫使海军用驱、护舰艇作雷达哨舰和“海王”直升机进行 预警,用“海鹞”飞机来制空,遭到一定的战争损失。英国海军“无敌”级航空母舰,现役 3 艘, 年服役,满载排水量 19500 吨,人员编制 954 人,其中舰载航空兵 284 人。首制舰造价 1.845 亿英镑,后续舰 1985 年价为 3 亿英镑。1982 年 4 月马岛冲突之前,英政府 曾宣布将“无敌”号出售,但由于该舰在战争中经受了考验并起到重大作用, 政府取消了这一决定,但从 1986 年开始对其进行为期 2 年的改装,主要内容 包括:将滑翘甲板倾角由 7°增加到 12°;加大机库和增设航空辅助设施, 使载机量达 22 架,比改装前提高 60%,包括 8 架“海鹞”、11 架反潜直升机和 3 架“海王”预警直升机。预计改装费将达 1 亿英镑。舰载机——航空母舰上搭载的飞机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武器。目前,各国航母舰载机的种类繁杂,共约 30 种。按起降方式可分为常规起降飞机、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直升飞 机;按使命任务可分为战斗机、攻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电子战 飞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  由于航母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其载机数量和种类也不尽相同。一般,以 对海/对陆攻击任务为主的重型航母载机量大,种类齐全,可携 60~100 架飞 机,其中,攻击机约占 40%,战斗机约占 27%,反潜机占 11%,预警、电 子战等特种飞机各占 4%左右;以对海/对陆攻击任务为主的中型航母载机量 也较大(30~40 架),但种类不齐全,其中攻击机约占 50%,战斗机占 25%,反潜机占 20%。轻型航母大都以反潜为主,一般可携 14~22 架垂直/短 距起降飞机和直升机,其中反潜机占 60%以上。  攻击机是重、中型航母的主要攻击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为航母战斗群提 供空中掩护,攻击敌水面舰艇编队,并对敌纵深地区目标实施常规或核攻击。 目前,航母的主要攻击机有 A—6E“入侵者”、 A—7E“海盗”和“超军旗” 等,前两型为美海军主要航母舰载攻击机,载弹量较大,为
公斤, 可携制导炸弹、核炸弹、导弹、火箭弹和电子干扰吊舱等。“超军旗”是法 国海军的一种轻型攻击机,载弹量较小,仅 2100 公斤,可携 AM-39 空舰导 弹或常规炸弹。战斗机和攻击机一样,也是重型和中型航空母舰的主要突击兵力。其主要任务是护航、空域巡逻、截击敌轰炸机和拦截导弹。此外,也可担任一定 的对地攻击任务。现代舰载战斗机均为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最大飞行马赫数可达 2.3(如美 F-14 战斗机),作战半径一般都在 700 公里以上。在执行护航和防空任 务时,可携 6~8 枚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时,载 3~4 吨炸弹。反潜机分为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种。固定翼反潜机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大型岸基反潜巡逻机对敌潜艇进行持续的搜索、监视和攻击。 目前,固定翼反潜机只有美国的 S-3A/B 和法国的“贸易风”,均用于重、中型航母。其中, S-3A/B“海贼”续航力大,作战半径达 4300 公里,海平面最大航速 814 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 640 公里/小时。机上装有声 纳浮标,前视红外探测仪和磁探仪等探潜设备,并携有鱼雷、深弹、水雷、 集束炸弹等反潜武器,可对潜艇进行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攻击。反潜直升机的主要任务是:同编队内的反潜机和反潜水面舰艇及潜艇一起,在周围进行反潜探测和攻击,并可执行反舰和搜索救援等任务。 反潜直升机可带吊放声纳(或战术拖曳线列阵声纳)、声纳浮标和磁探仪等探潜设备,并携有鱼雷、深弹和水雷等攻潜武器。目前,航母舰载反潜 直升机主要有美国的 SH—3“海王”、SH-60F“海鹰”、前苏联的“卡-25”、 法国的“超黄蜂”和“云雀”及英国、意大利正在联合研制的 EH-101 等。 空中预警机是重型航母的空中指挥所和机动预警雷达站,每艘一般装备3~4 架。目前,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航母上均未搭载固定翼预警机,而是 携载 1~2 架装有预警雷达的直升机。  美国 E-2C“鹰眼”预警机是专为海军研制的,主要用于舰队远程防空 预警和空战引导与指挥。该机主尺度与 A6E 攻击机相仿,带副油箱时,可在 距航母 370 公里的空域连续值勤 6 小时,巡航速度 489 公里/小时,升限 9400 米。其顶部的旋转雷达天线直径为 7.32 米,每 10 秒钟旋转一周,可同时跟踪 200~300 个目标;探测距离 400~700 公里,发现以 1800 公里/小时来袭的敌机和导弹时,可为舰队提供约 20 分钟的预警时间。 电子战飞机是重型航母的重要机种,每艘一般配备 3~4 架。其主要任务是随战斗机或攻击机一起编队出击,保障舰载航空兵及其突击兵力的作战, 侦察和测定敌对空雷达和来袭导弹的方位、频率,并以主/被动方式实施电子 压制和强电子干扰,瘫痪对方防空火力网或使攻击失效。  目前,只有美国航母配有专用电子战飞机(EA-6B),其他国家一般采 取在战斗机和攻击机上加挂电子干扰吊舱的方法来实施电子干扰和压制。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军事航空的发展。此 间,飞机的性能有所提高,各种新型机载武器开始使用,并已具有初始作战 能力。1914 年 12 月 25 日,英国 3 艘航母上的 7 架水上飞机袭击了德国的飞 艇基地,创造了世界上航母舰载机的第一个对陆攻击战例。1915 年 8 月 17 日,英国 1 架水上飞机从航母上起飞,将 1 艘货船击沉,创造了世界上第一 个航母舰载机对海上目标进行攻击的战例。1916 年 5 月 31 日,英国 1 艘航 母上的武装侦察飞机参加了日德兰战役,又写下航母舰载机第一次参加海战 的历史。1917 年 8 月 21 日,英国的 1 架“幼犬”式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飞, 击落了 1 艘德国的 L—23 型飞艇,又成为世界上舰载机首次击落空中目标的 一个战例。尽管航母舰载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当时并没有为军界所重 视,许多人认为用飞机作战是不可能的事,海上决定胜负的还要靠大舰和巨 炮,所以舰载机只能担负一些侦察、护航和火炮校正等辅助任务,很少参加 海战。 年的 20 年,是两次大战之间的一段休整和喘息时间,各 国利用这段和平时期进行了裁军和军备控制,英、美、日、法、意五国还于1922 年签署了华盛顿海军协定,限制了航空母舰的发展,所以此间舰载机的发展比较缓慢。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海军航空兵得以大显身手,在海战 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到战争后期,美国海军已拥有 100 多艘航空母舰,28032 架舰载机;日本海军已拥有 18 艘航空母舰,10819 架舰载机;英国海军已拥有 53 艘航空母舰,1336 架飞机。战争期间,海军航空兵共出动 35 万 架次,在被击沉的大型水面舰艇中,有 50%以上是航母舰载机所为,“没有 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939 年二战开始时,拥有 7 艘航空母舰的英国海军已在大西洋战争中崭露头角。1940 年 4 月 13 日,英国一艘航母舰载机击沉一艘德国的“柯尼斯 堡”号轻巡洋舰,创造了航母舰载机第一次击沉大型战舰的历史。 1940 年11 月 9 日,英国 20 余架飞机从 2 艘航母上起飞,突袭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击沉击伤 7 艘舰船和 1 个机场。1941 年 5 月 24 日~26 日,英国航母舰 载机又寻歼并击沉德国最新型的 4 万吨级巨型战列舰“俾斯麦”号。1941 年12 月,英国开始进行护航战,大批舰载机用于控制制空权。 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日美海军势均力敌,各握有航母舰载机这个杀手锏,所以导致经久不息的太平洋海空大战,航母舰载机在战争中第一次成为 舰队主力和对陆攻击的主要突击兵力。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以 6 艘航母的 423 架舰载机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一个半小时内就击沉击伤美国舰艇 40 余艘,击毁飞机 420 余架,炸死炸伤 3615 人,成为海战史上航母编队 对陆攻击规模最大、战果最显著的一个战例。 1942 年 5 月 3 日至 8 日,日 本以 3 艘航母上的 125 架飞机与美国 2 艘航母上的 141 架飞机在珊瑚海进行 了海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航空母舰的海上决战,双方交战距离第一次超出了目视距离和 20 公里的大炮射程。1942 年 6 月 3 日至 7 日,日美航空母舰编 队又在中途岛海域展开激战,美军几乎全歼日本舰队,击沉其 4 艘航母和所 携的 280 架舰载机,击毁 50 余架飞机。1944 年 10 月 23 日至 26 日,日本以116 架舰载机和 300 架岸基飞机,美国以 1000 架舰载机和 400 架岸基飞机, 在莱特湾决一死战。结果,日军参战的舰艇和飞机大部分被击毁,日海军航 空兵被彻底消灭,直至战败投降。  战后以来,世界航母数量由战时的数百艘骤减至 20 余艘,且主要集中在 美国,而拥有强大航母实力的美国又缺乏有力的海上对手,所以航母对航母 的舰载机作战样式从未出现,此间,舰载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沿袭二战的作 战模式,夺取战区制海制空权并实施对陆攻击。 年的朝鲜战争期 间,美国第一次使用舰载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对朝内地和港口进行攻击和封 锁; 年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先后动用 20 余艘航空母舰对越进行 攻击,仅
年底就出动舰载机 20 万次;1982 年 4 月 2 日至 6 月 14 日,英国以 2 艘航空母舰和 140 架舰载机及岸基飞机在马岛与阿根廷交战, 有效地掌握了制空制海权;1986 年 3 月 23~26 日,美国以 3 艘航母和 250 多架舰载机对利比亚发动突袭,摧毁其 5 个大型军政目标,炸毁其 14 架飞机和 7 个雷达站;1991 年 1 月 17 日至 2 月 28 日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先后出动9 艘航母、700 余架舰载机,对伊拉克进行了海空封锁和攻击,有力地配合了 空袭和地面战斗的进行。早期的航母舰载机多采用水上飞机,飞机依靠浮筒在水面起飞和降落,航空母舰只是一个运载飞机的平台,主要靠起重机将飞机吊上吊下,一般每 艘航母可搭载 4~10 架水上飞机。1917 年,英国用巡洋舰改装了世界上第一 艘搭载常规起降飞机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它的飞行甲板很特别,分为前 后两部分,前面用于起飞,后面用于降落。随着舰载机体积、重量和速度的 提高,这种首尾两段式飞行甲板很快被淘汰,继而于 20 年代末、30 年代初 出现了通长式飞行甲板,它是二次大战中各种航空母舰普遍采用的一种最为 典型的飞行甲板。50 年代中期,航空母舰上开始采用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这种甲板长约 200~330 米,宽约 70~90 米,总面积约 1/4 平方公里。斜直两段飞行甲 板分直通甲板和斜角甲板两部分,直通甲板设在舰的前部,是专门用来起飞 飞机的跑道,称为起飞区,一般装有 1~2 部弹射器供弹射飞机使用。斜角甲 板一般与舰身中心成 11°~13°角,是专供舰载机降落时用的,称为降落 区。这种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至今仍在使用。  早期的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时并不需要弹射器,而是在舰首搭一块长长 的向水面倾斜的木板,借助于下冲的惯性而升空的。后来,逐步发展了一些 弹射器,到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使用了压缩空气式和甘油炸药式弹射器。 之后,才相继出现了飞轮式和液压式弹射器。压缩空气式弹射器多用于弹射 水上飞机,当时的舰载机大都是陆基起降的轻型轮式飞机,所以不用弹射靠 滑道滑行起飞便可。1927 年,美国海军开始在“列克星敦”号航母上采用大 型飞轮式弹射器,它长 47 米,宽 25 米,可弹射 5 吨重的飞机,给出 48 节的 初速度。1938 年,英国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开始采用 2 台液压式弹射器。1946 年,英国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第一次携载一架 XFD-1“鬼怪”式喷 气式飞机并进行了弹射试验。1951 年,英国终于在“英仙座”号航母上第一 次正式装备了蒸汽弹射器,之后,各种大型航母纷纷效仿,至今仍在使用这种飞机弹射装备。 蒸汽弹射器实际上是一种活塞行程较长的往复式蒸汽机,它主要由动力源和把动力传输给飞机的装置组成。动力源是蒸汽室内所存储的大量蒸汽, 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往复车、活塞杆、拖索等。弹射时,飞机发动机启动,用 拖索将舰载机钩住往复车,高压蒸汽充气后,活塞带动往复车和舰载机在滑 槽内高速向前滑动,将飞机弹射出去。其原理和拉弓射箭差不多。目前,航 空母舰上一般装有 3~4 部蒸汽弹射器,其长度约达 75~95 米,可弹射 20~33 吨重的各种舰载机,弹射速度为每分钟 1 架,紧急起飞时也可多架同时弹 射起飞。  以高速飞行的飞机怎样才能准确地降落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呢?这 主要靠着舰阻拦装置。早期的螺旋桨飞机,由于飞行速度只有几百公里 1 小 时,所以着舰时滑跑距离较短,冲力也较小。当时,为了拦阻降落的飞机, 在飞行甲板上横放了许多道粗粗的绳索,在其两端系有沉重的沙袋,飞机尾 钩只要钩住绳索,便可稳稳地着舰。50 年代以后,喷气式飞机,特别是高超 音速飞机上舰后,着舰的滑跑速度加快,前冲力增大,靠两端系有沙袋的绳 索是无法吸收其动能而使之降落在飞行甲板上的,为此,又研制了一种复杂 的液压传动系统,并仍在甲板上横着布放了 3~5 道阻拦索。这些阻拦索垂直 于斜角甲板的中心线,自甲板尾端 60 米处开始,向舰首方向,每隔 14 米横 设一根直径为 6.35 厘米的粗钢索,高度距甲板平面 50 厘米左右,索两端通 过滑轮与甲板缓冲器相连。飞机着舰时,其尾钩伸出,只要钩住一根阻拦索, 在前冲 60~70 米后即可停下。此外,还有一种阻拦网。阻拦网是一种飞机着 舰的紧急阻拦装置,在飞机尾钩故障、燃油耗尽或战斗损伤等紧急迫降情况 下使用。阻拦网一般设于第三道阻拦索处,高约 4.5 米,略宽于阻拦索,网 由尼龙带编织而成,飞机撞网后可在 50 米左右距离内停下。军舰是船舶的一种,是装有武器并在海洋上进行作战活动和勤务保障的海军舰艇。军用舰艇被认为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在外国领海和内水中航行 或停泊时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根据担负的任务不同,军舰一般可分为战斗 舰艇、两栖舰艇和勤务舰船三大类。战斗舰艇是一种具有直接作战能力的舰艇,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和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反封锁 和支援登陆抗登陆等战斗行动。战斗舰艇分水面舰艇和潜艇两类,水面舰艇 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鱼雷艇、导 弹艇、猎潜艇、布雷舰、反水雷战舰艇等,两栖战舰艇有时也包括在内。潜 艇主要有战略导弹潜艇和攻击型潜艇等。  两栖战舰艇是专门用于登陆作战的舰艇,主要任务是输送登陆兵、武器 装备、物资车辆、登陆工具等进行登陆作战,主要分为:登陆舰艇、两栖攻 击舰、登陆运输舰和登陆火力支援舰等。登陆舰艇一般具有在滩头进行抢滩 登陆的能力,通常分登陆舰和登陆艇两种。登陆运输舰一般不具备抢滩登陆 能力,主要任务是为登陆部队提供人员、武器、车辆、物资等各种装备。两 栖攻击舰和轻型航空母舰差不多,主要用于垂直登陆和制空制海,也可运载 登陆物资等。登陆运输舰是专门用于登陆作战指挥的一种大型舰艇。登陆火 力援舰是为实施登陆而进行预先火力准备或直接火力支援的一种舰艇,一般 由战列舰等战斗舰艇兼任,很少专门建造。勤务舰船是用于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的舰船,亦称军辅船、辅助舰船和后勤支援舰船等,通常包括:军事运输舰船、航行补给舰船、维 修供应舰船、医院船、防险救生舰船、试验船、通信舰船、训练舰船、工程 船、海洋调查船、侦察船、布设舰船、海道测量船、破冰船、基地勤务舰船 等。此类舰船最大达数万吨,航速 30 节以下,有的由大型商船改装而成。 区别军舰与民船的主要标志有三个:一是普遍装有武器,战斗舰艇上载 有飞机、直升机,装有火炮、导弹、鱼雷、水雷和深水炸弹等;勤务舰船一 般仅装有火炮等自卫武器。二是一般在舰体上涂有蓝灰色油漆,舰尾挂海军 军旗,勤务舰船则挂国旗。三是桅杆上装有雷达、无线电、敌我识别器等天线。  军舰的发展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先后经过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发展 阶段。  古代战船是指 19 世纪初期以前漫长的发展阶段中所建造的各类战船,它 大致可分为桨帆战船和风帆战船两个阶段。早期的战船是桨帆战船,公元前1200 多年时,地中海沿岸国家就开始使用单层桨战船。公元前 800 年时开始 在战船首部装上冲角,用以撞击敌船。公元前 700 年出现了二层桨战船,公 元前 550 年出现了三层桨战船,后来又出现了四、五层桨的战船。三层桨战 船是早期较优良的战船,它长约 41 米,宽约 6 米,干舷高 2.4 米,吃水 1 米多排水量约 100 吨,有 170 支桨分三层排列于两舷,载员约 200 人,划桨 时可达 7 节航速,顺风可使帆,这种战船持续了十几个世纪。当时,战船只 不过是运载士兵进行作战的平台而已,主要使用冷兵器、矢石等进行近距离 接舷战和白刃格斗。公元前 549 年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战船,到公元 220~265 年的三国时期,仅吴国水师就有战船 5000 艘,大型楼船起楼 5 层,可载士卒 3000 人。公元 10 世纪初,中国战船开始装备火器, 年元代 水军两次攻击日本,战船上已装备铁火炮。公元 12 世纪至 14 世纪初,中国 最早使用了金属管形火器铜火铳,从此开始了战船从冷兵器向金属管形火器 过渡的时期。桨帆战船为木质构造,船型狭长,底平,吃水浅,干舷低,靠人力划桨摇橹前进,顺风时可使帆,因此只能在沿岸和内河作战。15 世纪以后,随着 造船技术的进步和火器、指南针等的装备使用,导致了远洋航海用风帆战船 的出现。 年,中国明代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时,其“宝船” 已有 137 米长,约 56 米宽,有 9 桅 12 帆,排水量达数千吨,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风帆战船。1488 年以后,英国才建造成功装有火炮的四桅战船和排水 量达 1000 吨的战船。1797 年美国造的风帆战船已达 1576 吨,可装 44 门火 炮。18 世纪以后,风帆战船得以迅速发展,排水量不断增大,火炮口径和数 量也日益增多。到 19 世纪,最大的风帆战船排水量已达 6000 吨,装大、中 口径火炮 100 门以上。当时,按排水量大小和火炮多少将风帆战船分为六级: 第一至三级为战列舰,排水量 1000 吨以上,装火炮 70~120 门;第四、五级 为巡洋舰,排水量 500~750 吨,装火炮 40~64 门;第六级为轻巡洋舰,排 水量 300 吨,装 6~30 门火炮。风帆战船以风力为主要动力,船体为木质, 结构较坚固,吃水深,干舷高,排水量大,航海性能好,能远离海岸到大洋 作战,并能在相距几百米至几海里的距离上用火炮进行交战,这是早期桨帆战船力所不及的。19 世纪初军舰开始采用蒸汽机,这标志着舰船动力的第一次重大革命。1815 年美国建成第一艘明轮蒸汽舰。1837 年螺旋桨发明并装舰使用后,把航速从几节一下子提高到十几节,使军舰第一次具备高速和良好的机动能力, 可不受风向、风速、潮流的影响进行远洋作战。除蒸汽机外,舰炮也发生了 一次革命。19 世纪 30 年代发明了爆炸弹,60 年代末出现了尾装线膛炮,使 发射实心炮弹的前装式滑膛炮逐渐淘汰。火炮威力、数量和射程的提高,使 舰艇防护力增强,出现了大型装甲战舰。 1892 年英国造的“君主”号装甲 舰就达 14150 吨,装甲厚度达 457 毫米,装有 342 毫米炮 4 门,另有中、小 口径炮 34 门,航速 15.5 节。19 世纪下半叶,水雷和鱼雷开始用于海战并作 为军舰的主要攻击武器,于是 1877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以后便 导致鱼雷艇-驱逐舰、布扫雷艇的相继问世。  19 世纪后半叶另一项重大技术革命是造船材料的革命,即由传统的木质 船体改为钢铁船体,从而使军舰吨位骤然增大,装甲更厚更加坚固,同时开 始配备较好的观测导航设备,20 世纪初期,排水量 4 万吨左右的大型战列舰(装甲舰)和战列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开始装备使用,同时出现了水上飞 机母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战列舰、巡洋舰为主的大舰巨炮成为当时制 海制胜的重要因素。两次大战之间,五个海军大国在华盛顿签订了为期十几 年的华盛顿条约,一段时间内虽限制了大舰巨炮的发展,但却蕴酿了一场规 模更大的造舰竞赛。条约一结束,各海军大国纷纷大力发展巨型战舰,最大 的战列舰已造到近 7 万吨。第二次大战中,军舰的重大发展在于广泛装备了 雷达、声纳、通信、导航等电子设备,同时确立了航空母舰的地位,并使潜 艇兵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只有二次大战才将海战空间从单一的海面 海岸拓展到海空和水下,使海战第一次具备现代规模。战后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军舰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核动力、燃气轮机和复合动力装置的采用,使 航速、机动性和续航力有较大提高;二是造船技术有很大改进,军舰吨位越 来越大,航空母舰已达 9 万吨,巡洋舰已达 3 万吨,驱逐舰已达 9000 吨,护 卫舰已达 5000 吨;三是导弹武器的广泛装舰,使军舰具有防空、反舰、反潜 等多种功能;四是电子装备的大量装备,大大提高了军舰的探测、信息处理 和电子对抗能力;五是直升机的大量装舰也使军舰机动能力和反潜作战能力 有极大的改善。战列舰1.战列舰的发展 战列舰是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其主要攻击武器是大口径舰炮,其动力形式早期为风帆推进,19 世纪中期后改为蒸汽动力。战列舰的主要特点 是:吨位大,是个庞然大物,在海上航行时俨然一座钢铁城堡,战列舰吨位 最大的是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标准排水量 64000 吨,满载排水量 72500 吨;航速快,一般航速可达 30~33 节,续航力为 1 海 里;火力猛,战列舰一般装有 8~10 门主炮,口径 356~460 毫米,射程 20~25 海里,此外,还装有 12~20 门中口径副炮(口径 120~152 毫米)和 100 门左右小口径副炮(口径 75 毫米以下);防护力强,战列舰是一种重装甲战 舰,在水线以上的舰舷、甲板、炮塔、指挥塔等部位都装有装甲防护,一般为 150~400 毫米厚,个别部位达 400~500 毫米。 战列舰是海军舰队的主力战舰和核心兵力,其主要任务是使用舰炮在海上歼灭敌大型战斗舰艇,也可用来压制和摧毁敌岸基目标。在二次大战以前, 战列舰曾作为海军之魂称雄于世长达 200 多年,主宰着世界海洋。当时,谁 的军舰吨位大、舰炮多、口径大、火力猛、装甲厚,谁就能取得海上战斗的 决定性胜利,因而作为海上堡垒的战列舰曾名噪一时,各海军大国推崇备至, 多次掀起军备竞赛高潮。于是,战列舰越造越大、火炮越装越多、装甲越来 越厚,“大舰巨炮”制胜论统治着海军的军备发展。  战列舰是装备多门大口径舰炮,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曾作为舰队主力 在远洋作战的一种大型军舰。在海战中,通常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 所以称为战列舰。在战列舰中,还有一种速度更快,但火炮威力较小,防护 较弱的军舰,称为战列巡洋舰。此外,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装甲 舰等。  战列舰的发展按技术进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风帆战列舰阶段 和蒸汽战列舰阶段。17 世纪至 19 世纪中期,为风帆战列舰阶段。当时,战 船都是木质船体,最大为三桅帆船,通常设 2~3 层甲板,两舷侧各开有若干 小门,带有轮子的火炮置于甲板之上,通过舷侧门进行射击。17 世纪,战列 舰最大为 1750 吨,装有 80~100 门火炮,舰员 600~700 人。18 世纪,排水 量增至 2000 吨以上,设三层甲板,装 120~140 门火炮。19 世纪中期,排水 量已达
吨,装有 120~130 门火炮,成为帆船舰队中最大的战舰。 当时战列舰上的火炮多为固定炮塔的滑膛炮,需从炮口装填实心炮弹,19 世 纪初以后才改装从炮尾装填爆炸弹的火炮。由于炮塔不能旋转,所以作战时 必须将战列舰一字排开,用舷侧数门舰炮进行射击。蒸汽战列舰是 19 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80 年代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又逐步发明了船用螺旋桨、旋转炮 塔线膛炮和钢铁装甲等,从而取代了装有固定炮塔、采用木质船体和风帆推 进的战列舰。1849 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1859 年,法国又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木壳装甲舰“光荣”号;1860 年,英国建成世 界上第一艘铁壳装甲舰“勇士”号;1873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完全去 除风帆、采用蒸汽动力的“蹂躏”号铁壳装甲舰;1892 年,英国又建成世界 上第一艘钢质装甲舰。至此,战列舰的发展趋于成熟,世界各国开始向大吨 位、猛火力、重装甲、高航速方向发展。 年克里木战争以后,战列舰开始采用钢质船体,满载排水量从 10000 吨增至 12000 吨,主炮改用线膛炮,口径从 200 毫米增大到 300~350 毫米,装甲 230~450 毫米,航速达 16~17 节,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 航速和排水量被视为战列舰的四大要素。   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大口径舰炮成为主要要素。1906 年,英 国造成当时最好的战列舰“无畏”号,它第一次不装副炮,而全部装 10 门大 口径 300 毫米主炮,排水量达 17900 吨,航速第一次突破 21 节。“无畏”号 很快成为各国发展的母型,并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的高潮。当时,主炮口径 已达 380 毫米,航速已达 23~26.5 节,排水量则达 22500 吨以上,从而导致 “大舰巨炮”主义的出现。  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德舰队展开了世界上第一 次蒸汽战列舰大海战,双方投入主力舰达 68 艘。这次战斗使战列舰开始重视 加强自身的集中防护问题,普遍加厚舰舷侧及甲板的装甲,同时提高航速。1921 年 11 月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签订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主力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 3.5 万吨,主炮口径不得 超过 406 毫米,美英日法意五国所限定发展的主力舰艘数和总吨位分别为:18 艘,525850 吨;20 艘,558950 吨;10 艘,301320 亿吨;10 艘,221170 吨;10 艘,157500 吨。在条约的限制下,战列舰的发展冷落了十几年,英国 建造的“纳尔逊”号也只有 3.5 万吨,配 3 座三联装 400 毫米前主炮。  华盛顿条约从 1922 年 1 月起生效,至 1931 年底到期,之后,五国又在 伦敦举行会议,续约 5 年,故推至 1936 年年底。在该条约终止前,各海军大 国提前几年进行了大型战列舰的秘密研制,从而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 了一个伏笔。条约失效后,意大利首先开工建造了 3 艘 41000 吨级的“威内 托”级,装 3 座三联装 381 毫米主炮,航速 30 节。随即英美分别建造了 38000 吨级的“英王乔治五世”级和 37000 吨的“南达科他”级,分别装 2 座四联装 356 毫米主炮和 3 座三联装 406 毫米主炮,航速 27 节和 28 节。法国建造 了两艘 39000 吨级和 43000 吨级“里舍利厄”号和“让·巴尔”号。德国也 建造了两艘 42000 吨级的“俾斯麦”号和“梯比兹”号。日本的野心最大, 它秘密建造了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两艘巨舰“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 高达 72500 吨,装 3 座三联装 460 毫米主炮,航速 27 节。 年间, 二次大战即将结束之时,美国建成 4 艘 45000 吨级“依阿华”级战列舰,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后一级战列舰,自此之后,战列舰舰种宣告消亡。  二次大战以后,德日意战败,战列舰丧失殆尽;英法国经济危机不再发 展;美国大力发展航母,战列舰也停止建造。1949 年 3 月,除“密苏里”号 战列舰暂留服役外,其余战列舰均封存起来,朝鲜战争中,由于要进行对岸 轰击,又将“依阿华”级全部启封服役,但战后又觉没用,故于 1954 年又相 继退役封存。1968 年侵越战争中,“新泽两”号启封参战,但很快又被封存。1979 年,里根炮制“600 艘海军艇舰艇计划”时,感到除 15 艘航母外,还缺少核心战舰,遂又将 4 艘战列舰全部启封服役,并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 装了 8 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 座四联装“鱼叉”导弹发射 装置,4 座近防武器系统,保留了 3 座三联装 406 毫米主炮和 6 座双联装 127 毫米副炮,4 艘舰仅改装费就花了 17 亿美元。“依阿华”级舰是世界上装甲 最厚的军舰,其舷部装甲 307 毫米,主甲板 153 毫米,炮塔 184~440 毫米, 指挥塔近 500 毫米,而一般现代大中型舰艇装甲只有 14~20 毫米,护卫舰以 下只有 10 毫米。目前,“依阿华”级战列舰已开始退役,预计到 90 年代中 后期将全部退役。2.战列舰在一、二次大战中的作用  战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战舰,它是随 17 世纪火炮 在风帆战舰上的广泛应用而诞生的。当时,战列舰参加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 役是 1805 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英国舰队和法—西联合舰队共投入战列舰60 艘。使用蒸汽战列舰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海战还是 1916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1 日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海域展开的目德兰海战。当时,英国参战舰艇 148 艘,计 84 万吨,德国参战舰艇 99 艘,计 48 万吨。战争中,英国有 3 艘战列 舰被击沉,1 旗舰遭重创;德国 5 艘战列舰受伤,2 艘沉没。这次战争进一步 确立了“大舰巨炮”主义理论,使各国海军更加重视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 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突击兵器的海上舰队。  1941 年 5 月 24 日,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在北大西洋击沉英国战列 巡洋舰“胡德”号,重创了另一艘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于是,招致英  国 40 余艘舰艇和舰载机的海空大围歼。“俾斯麦”号终于在 5 月 26 日被英 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攻击机投放的鱼雷命中舵机,次日又遭两艘 战列舰围歼,接着又被英巡洋舰分射的 3 枚鱼雷所击中,沉入海底。“俾斯 麦”号的沉没是证明战列舰时代正面临航空母舰挑战的第一个强有力的信 号。  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出动 6 艘航母上的 354 架舰载 机偷袭珍珠港,炸毁美 40 余艘舰艇,几乎全歼太平洋舰队主力——8 艘战列 舰(5 艘沉没,3 艘重创)。这次战斗,充分说明“大舰巨炮”主义已经过时, 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已成为战列舰的强劲对手。于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大 造航母,三年零八个月中就有 120 艘航母服役。1944 年 10 月 24 日,日本“武 藏”号出航还不到 3 天,1945 年 4 月 7 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 旗舰、世界上最大的 64000 吨级庞大巨舰“大和”号出航还不到 1 天,就被 美军舰载机炸沉,至此,战列舰已彻底丧失了它的霸主地位,失去了昔日的 雄风。  1945 年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在硫磺岛登陆、冲绳 登陆和袭击日本本土作战中,担负过对岸轰击和火力支援任务,并于 1945年 9 月 2 日在舰上奉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受降仪式。当时,美方参加受降仪 式的有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和盟军最高司令官麦 克阿瑟陆军上将,日方参加仪式的有外相重光葵等 11 人,美、中、英、苏等 同盟国代表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受降仪式。战后以来,“依阿华”级战列舰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海湾冲突及海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以 2 艘战列舰为核心的 水面战斗群部署于波斯湾内,对伊科前沿阵地和岸基设施进行了猛烈轰击, 同时,还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对 1300 公里处的内陆目标进行了纵深攻击。巡洋舰  巡洋舰是一种火力强、用途多,主要在远洋活动的大型舰艇。它是伴随 着战列舰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战列舰的消亡而衰退的一个古老舰种。巡洋舰 装备有较强的攻防武器系统,具有较高的航速、较大的续航力和适航性,能 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长时间进行远洋作战。其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和战 列舰护航,以巡洋舰为核心组成强大的海上编队,保卫海上交通线,攻击敌 水面舰艇、潜艇和岸上目标,进行防空和反导作战,登陆作战时进行火力支 援等。  巡洋舰是海军中较老的一个舰种,差不多与战列舰同时诞生和发展,并 经历了与战列舰相同的兴衰阶段,所不同的是战列舰已被淘汰,而巡洋舰仍 作为一个舰种存在,不过,正在被驱逐舰同化,大有被取而代之的趋势。  早在 17~18 世纪的帆船时代,巡洋舰是指那些装备火炮较少、口径较 小、一般不直接参与战列线战斗,而主要执行巡逻及护航任务的快速炮船。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用 13 艘称为巡洋舰的武装船破坏北军的海 上交通运输线,并袭击其商船队。当时最好的巡洋舰是英国造的“阿拉巴马” 号,它是一艘多桅帆船,并装有蒸汽机,用螺旋桨进行辅助推进,排水量 1040吨。19 世纪末,随着战列舰的崛起,作为执行护卫任务的巡洋舰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各海军大国不可缺少的一大舰种。当时发展的巡洋舰主要是装 甲巡洋舰和水平装甲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巡洋舰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有明显提高,出现了 满载排水量
吨级的巡洋舰,动力装置以蒸汽轮机为主,以燃油代 替燃煤,航速由 25 节增至 30 节,续航力增大,舰炮多为 127~152 毫米口径, 个别达 190 毫米,已具备压制敌驱逐舰,引导和支援己方海上兵力进行作战 的能力。此外,战争中还用快速商船改装了一批辅助巡洋舰,装备一定数量 的舰炮、鱼雷和水雷等,以弥补巡洋舰数量的不足。甚至在战后一段时间内, 各国建造的大型商船还预留炮座,以备紧急改装成巡洋舰。  1922 年,英、美、日、美、意五国签定的为期 10 年的华盛顿条约,对 战列舰的威力、吨位和数量等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样一来,各海军大国 很自然地就转到标准排水量 1 万吨以下、火炮口径 203 毫米以下的巡洋舰上 来。于是,巡洋舰向重、轻两个方向迅速拓展。1930 年,上述五国又在伦敦 签署了将华盛顿条约延期 5 年的新条约,并对巡洋舰的数量进行了限制。当 时,重巡洋舰主炮口径 203 毫米以下,轻巡洋舰主炮口径 152 毫米以下,为 了既不违反条约规定,又能迅速扩充实力,各签约国都搞了许多小动作。英 国建造的所谓条约型巡洋舰安全按 190 毫米炮设计,均可先装 152 毫米炮以 使之成为轻巡洋舰,以待条约失效后迅速改装大口径炮。日本建造的轻巡洋 舰也是这样,虽按 5 座双联装 203 毫米炮设计,但装 5 座三联装 155 毫米主 炮,以掩人耳目。结果,在二战前很快就换装了 203 毫米炮。当时的巡洋舰 普遍装备水上飞机,一般每舰载 2 架左右,个别可载 4 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大舰巨炮制胜论的影响,巡洋舰继续向大吨位、大威力和高航速方向发展。美国建造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排水量 14000 吨,装有 3 座三联装 203 毫米主炮:“阿拉斯加”级重巡洋舰排水量则达 30000 吨,装有 3 座三联装 304 毫米大口径舰炮。二次大战以前,巡洋舰和战列舰一样,也曾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作战兵器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艇,当时,曾与战列舰一起成为海上堡垒,称雄于世。 根据舰炮的数量和口径,曾把巡洋舰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重巡洋舰,它装有 8~9 门主炮,口径在 203 毫米以上,分装在 3~4 座炮塔中,射程 20 海里左右,主要用以消灭敌巡洋舰和攻击岸上目标。此外,还装有 10~16 门副炮, 口径在 130 毫米以下,多为高平两用,同时,还有数十门自动炮,用于抗击 小型舰艇和飞机的来袭。有的还装有 3~4 架水上飞机,用以校正舰炮射击和 进行侦察。重巡洋舰设有装甲,垂直装甲厚约 76~203 毫米,水平装甲厚约51~127 毫米。这种巡洋舰排水量 2~4 万吨,航速 32~34 节,续航力 1 万 海里以上,能与战列舰、航空母舰在远洋协同作战。  轻巡洋舰排水量 1 万吨左右,航速 35 节,续航力 1 万海里,具有与大型 舰艇在远洋协同作战的能力。轻巡洋舰主炮口径在 152 毫米以下,装有 6~12 门主炮,其作用是攻击轻型舰艇和陆上目标。有的装 127~133 毫米舰炮, 用于对空防御和攻击小艇。副炮一般有 8~12 门,口径 88~127 毫米,另配 有几十门小口径炮。此外,还配有鱼、水雷和深水炸弹等,一般装 2 座三至 五联装鱼雷发射管,携水雷量多达 80~100 枚,还可携 2~4 架水上飞机用于 侦察。轻巡洋舰的装甲厚约 51~127 毫米。  辅助巡洋舰是战争期间由快速商船和辅助舰船改装而成的,排水量几千 至上万吨,航速 20 节左右。舰上主要武器是舰炮,口径在 152 毫米以下,还  有一定数量的自动炮。 战后以来建造的巡洋舰可分为重、轻型或大、中型两类,所谓重型巡洋舰,其排水量为 1~3 万吨,多为核动力推进,主要武器是巡航导弹、区域防 空导弹、反潜导弹、反潜鱼雷和直升机等。这类巡洋舰主要用于为航母护航 或自行编成,进行远洋作战。轻型巡洋舰排水量在 1 万吨以下,武器和重型 巡洋舰差不多,主要区别是采用常规动力推进,舰型及总布置接近于驱逐舰。 其主要使命也是护航,有时也作为编队指挥舰进行编成。  随着核动力、导弹武器和电子装备的大量装舰使用,使传统的巡洋舰概 念产生了根本的变化,那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的高速战舰已很少存在,人们 不再追求过高的航速,而是在武器和电子装备上进行努力。于是,这个时期 巡洋舰的发展出现了三大流派:一是美国派,它仍然坚持巡洋舰以护卫、巡 逻、警戒为主的原则,重点发展为航母护航的防空型巡洋舰。为了增大续航 力,在战后建造的 8 级巡洋舰中,有 5 级采用了核动力;为了提高编队的区 域防空能力,还专门发展了一型非常著名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为了 加强舰队的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还在巡洋舰上普遍装备了“战斧”巡航导 弹,在海湾战争中,一艘巡洋舰就携载了 100 多枚;为了反潜作战,巡洋舰 还普遍装备了反潜直升机、鱼雷和反潜导弹。二是前苏联派,这发展巡洋舰的目的不是为大舰护航,主要是以其形成海上编队,进行攻防作战。前苏联建造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 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排水量达 28000 吨;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导弹垂 直发射装置的舰艇。该舰装有 250 多枚防空、反舰和反潜导弹,还可携 2 架 直升机,因而成为世界上火力最猛的一型巡洋舰。三是以其他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的流派,它们认为既然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装备的武器相同,采用的动力相仿,电子装备和舰体结 构也十分雷同,又有什么必要专门发展一型巡洋舰呢?所以,这些国家不再 发展巡洋舰,而主要发展驱、护舰艇。驱逐舰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水雷及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 中型水面舰艇,是海军的传统舰种之一,也是海军装备数量较多、参战机会 最多的一种舰艇。现代驱逐舰的排水量为
吨,多数在 3000 吨左 右,航速 30~38 节。武器装备以导弹为主,并配载直升机,其使命任务多种 多样,有综合型,也有单一用途型。综合型一般能执行防空、反潜和反舰等 各种任务,而单一防空型则配以较强的舰空导弹和舰炮武器,以及较先进的 对空警戒及侦察设备,主要担负舰艇编队内的区域防空任务,单一反潜型驱 逐舰则配有较先进的反潜探测及攻击设备,并载有 1~3 架直升机,主要担负 舰艇编队的反潜作战任务。单一反舰型驱逐舰还配有较强的反舰导弹、对地 攻击导弹和舰炮,主要担负对水面舰船及岸基目标的攻击任务。因此,驱逐 舰是一种能执行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 布雷、支援等多种作战任务的一种舰艇。  驱逐舰本身的定义及概念近百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19 世纪中期以后, 人们把装有鱼雷的 400~1500 吨级舰艇叫做雷击舰;1893 年英国建成“汉科 克”号之后,又将其称为鱼雷艇驱逐舰,这便是第一次出现驱逐舰的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建成能率驱逐舰群进行作战的驱逐领舰,结果到 60 年代这一名称又被废弃,就连美国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驱逐领舰“班布里奇” 号也不得不改称为巡洋舰;战后以来,由于导弹武器广泛装舰,又出现了导 弹驱逐舰的概念。  驱逐舰是一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的中型水面舰艇,它的早期发展经历 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始发展阶段。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用水 雷作为攻击武器的舰艇,称作水雷艇。这种艇将水雷或炸药捆绑在长长的撑 竿上或拖曳于艇后,以触及敌舰使之重创或沉没。1868 年世界上第一枚鱼雷 问世之后,便很快装艇使用,因而出现了小轻快猛的鱼雷艇,对大型军舰形 成了很大的威胁。到 1890 年,世界上主要海军国家已建成 800 余艘鱼雷艇, 这迫使大国海军必须认真考虑对策。于是,英国于 1893 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批 远洋鱼雷艇。这种艇分别命名为“汉科克”号和“霍纳脱克(又分别译为“哈 沃克”号和“大黄蜂”号),排水量 240 吨,航速 27 节,舰上装有 3 座鱼雷 发射管和 4 门舰炮,是当时最快的战舰。这种鱼雷艇的克星曾称作鱼雷艇驱 逐舰,有的还称作雷击舰或驱击舰,但比较一致的称呼还是叫做驱逐舰。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最早的驱逐舰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它体积大, 效率低,机动性差,攻击能力弱,所以到 1899 年就被蒸汽轮机所取代,使航 速提高到 30 节,排水量增至 1000 多吨。当时,驱逐舰已具备了随舰队远洋 作战的能力,所以,在 1905 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驱逐舰便用鱼雷击沉俄国4 艘军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已成为舰队的重要作战力量,所以当时又将驱逐舰称为舰队驱逐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五国海军于 1922 年签 订的华盛顿条约,对航空母舰、战列舰及重巡洋舰的吨位和数量进行了限制, 从而为驱逐舰的发展提供了时机,导致驱逐舰越造越大,航速越来越快。二 次大战前,驱逐舰排水量增至 2000 吨左右,到大战结束时,已达 3500 吨左 右。航速也相应增至 35~40 节,成为最快的战斗舰艇。驱逐舰的武器配备也 逐渐增强,鱼雷发射管由单管发展为双联,甚至五联装,舰炮由 1~2 门 75 毫米炮增至 3~6 门 130 毫米炮,作战威力有很大提高。二次大战中,各参战 国投入的驱逐舰总数达 1800 艘之多,主要担负反潜、防空、护航、侦察、鱼 雷攻击和火力支援等任务,成为海上多面手。战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驱逐舰的传统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吨位增大。由二战末期的 3500 吨增至 8500 吨,一般 均保持在 5000 吨左右,这样一来就和轻巡洋舰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动力装 置更新。1962 年,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奇”号服 役,它的核动力装置可确保该舰绕地球航行 16 圈而不用更换燃料。此外,燃 汽轮机和各种复合动力装置也应运而生,使驱逐舰的加速性和续航力有很大 改善。武器配备多样化。驱逐舰一改过去那种以鱼雷和火炮为主的状况,转 入以导弹为主的配置模式,除装备舰空导弹、舰舰导弹和反潜导弹外,还装 备对地攻击的“战斧”巡航导弹和高性能反潜自导鱼雷。广泛携载直升机。 现代驱逐舰一般可携 1~2 架直升机,个别能携 3 架直升机,其主要作用是反 潜作战。护卫舰  护卫舰是以导弹、火炮和反潜鱼雷等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 其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近海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 援作战等任务。护卫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海 军舰种,是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 面舰艇。  早在 16~17 世纪,人们就把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18 世纪,法国 建造了双层甲板的三桅轻型护卫舰;英国建造了第一艘排水量 671 吨的“南 安普敦”号护卫舰,装备火炮 32 门;美国建造了第一艘护卫舰“合众国”号, 装火炮 74 门。19 世纪中期以后,蒸汽机开始装舰使用,使护卫舰的排水量 有所增大,航速也有很大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横行海上,对协约国舰船形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法、俄、美等国开始大批量建造护卫舰, 为海上运输船队护航。当时英国建造的护卫舰已达 1000 吨以上,航速 16 节, 具有较强的远洋作战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采取“狼群”战术,又使盟国舰船连连 受挫,为了保卫海上交通线畅通无阻,各国海军又开始大力发展护卫舰,战 争中共建 2000 余艘,其中仅美国就建造了 565 艘,英、美、法、德、意五国 建造的护卫舰就达 1800 艘。英国护卫舰当时已达 1500 余吨,航速 18~20 节,具有较强的防空和反潜能力,续航力也有很大提高。二次大战以后,护卫舰除主要为大型舰艇护航外,绝大多数国家都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70 年代以后,护卫舰开始装备导弹和直升机, 因此出现了导弹护卫舰的概念。同时,为了满足第三世界国家 200 海里的经 济区内护渔护航及巡逻警戒的需求,还发展了一种小型护卫舰,排水量在1000 吨左右,武器以导弹为主。此外,还有一种吨位更小,通常只有几十至几百吨的护卫艇,用于沿海或江河巡逻警戒。 现代导弹护卫舰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满载排水量一般为
吨,个别已达 4900 吨,航速 30~35 节,续航力 海里。主要武器是导弹、鱼雷、火炮等,一般均可携 1~2 架反潜直升机。根 据武器配备情况及所执行任务的不同,护卫舰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防空型、 反潜型、反舰型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护卫舰是英国的 22 型“大力”级护卫 舰的第 3 批舰,达 4900 吨,比一般驱逐舰还要大。“大力”级装有 8 枚“鱼 叉”反舰导弹、1 座 115 毫米主炮、4 座 30 毫米防空炮和 1 套“守门员”近 防武器系统。此外,还装有 2 座六联装“海狼”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 座三 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和 2 架“海王”反潜直升机。其他舰艇1.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是一种用于运载登陆兵、武器装备、物资车辆、直升机等进行登陆的两栖作战舰艇,是本世纪 5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舰种,主要 分攻击型两栖直升机母舰和通用两栖攻击舰两大类。  攻击型两栖直升机母舰,亦称直升机登陆运输舰或直升机母舰,是一种 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设有高干舷和岛式上层建筑及通长式飞 行甲板,能携载 20 余架直升机或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可装载登陆车辆及物  资。置于机库和车库中的直升机和车辆,可由升降机转运至飞行甲板,再由 直升机进行吊运。这种舰艇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直升机输送登陆舰、登陆兵、 车辆或物资进行快速垂直登陆,在敌纵深地带开辟登陆场,以实现现代登陆 作战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机动性。美国海军
年服役的 7 艘“硫磺 岛”级是较典型的攻击型两栖直升机母舰,其满载排水量 18000 吨,舰员 686 人,可运载兵员 1746 人和 1500 吨燃料,可携 20 架 CH-46D/E 型直升机, 还可载 4 架 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除“硫磺岛”级外,还有一级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型两栖攻击舰“塔拉瓦” 级,它于
年服役,共建 5 艘,是一种综合多用途大型两栖舰艇, 具有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登陆运输舰的各种功能。该舰吨位很大,和 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差不多,其满载排水量 39300 吨,舰长 250 米,宽 32 米, 航速 24 节,可载登陆兵 1703 人或装甲人员登陆车 45 辆,可起降 9 架 CH-53D、 12 架 CH-46D/E 和 6 架 AV-8B 直升机或垂直起降飞机。 登陆舰艇是运送登陆兵、武器装备及物资车辆在敌岸滩头直接登陆的一种舰艇,通常分为登陆舰和登陆艇,500 吨以上为舰,500 吨以下为艇。 登陆舰主要是坦克登陆舰,分大型和中型两种,简称大登和中登。大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
吨,续航力 3000 海里以上,能装载坦克 10~20 辆和登陆兵数百名。中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 600~1000 吨,续航力 1000 海里以上,能装载数辆坦克和数十名登陆兵。登陆舰可运送大量重型装备直 接上陆,是进行由岸到岸登陆作战的主要舰种。登陆舰设有装载舱,舰首有首门和吊桥,舰体触及海滩后,坦克和登陆兵便通过舰首首门,和吊桥抢滩登陆。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是英国在二次大 战中用油轮改装的,1940 年英国建成大型登陆舰,美国也相继建成大、中型 登陆舰 1500 余艘。战后美国于
年建造的“新港”级是一级典型 的登陆舰,满载排水量 8450 吨,航速 20 节,可载登陆兵 400 人、物资 500 吨或坦克车辆等。2.登陆艇  登陆艇按装载对象分为步兵登陆艇、车辆登陆艇和坦克登陆艇等,按排 水量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小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 10~20 吨,续航 力约 100 海里,能装载 30 余名登陆兵或 3 吨左右物资;中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 50~100 吨,续航力 100~200 海里,能装载 1 辆坦克或 200 名登陆兵或数十吨物资;大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 200~500 吨,续航力约 1000 海里,能装载 3~5 辆坦克、数百名登陆兵或 100~300 吨物资。登陆艇出现于二次大战 前,战争中得以迅速发展,美、英、日等国建造 10 万余艘。本世纪 70 年代 以后开始装备气垫登陆艇,目前美苏都重点发展这种装备,其中前苏联的“天 鹅”级气垫登陆艇重 87 吨,航速 55 节,可载 2 辆轻型坦克、40 吨货物或 120 名登陆兵。“鹳”级气垫登陆艇重 250 吨,航速 65 节,能载 4 辆轻型坦克和50 名登陆兵。3.全垫升式气垫船 气垫船和普通排水型舰船不同,它是利用高于大气压的空气在船底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大部垫升而高速航行的一种高性能 船。船上装有大功率风机,能够将压缩空气压入船底,由船底周围的柔性围 裙或刚性侧壁等气封装置,将压缩空气限制在船底与水面或地面的空间内, 将船垫升起来。按气封装置的不同,可分为全垫升式气垫船和侧壁式气垫船两类。  全垫升式气垫船在船底周围装有柔性围裙封住气垫,将船体全部托离水 面或地面,然后用空气螺旋桨推进,靠空气舵来操纵。这种气垫船一般总重10~300 吨,航速 50~70 节,最大续航力 700 海里。全垫升式气垫船具有良 好的两栖性,即可在水上航行,也可在沼泽、冰雪和沙漠地域运行,并具有 一定的跨壕越障能力。因此,可广泛用于扫雷、登陆和海上攻击等。全垫升 式气垫船因船体托离水面,本身不会受到鱼雷、水雷等水中兵器的威胁,因 此特别适合扫、猎雷作业。用这种气垫原理制造的气垫扫雷艇能顺利通过雷 区,并能携带多种扫雷用具进行扫雷作业;气垫猎雷艇带有可收放式猎雷声 纳和猎雷具时,能顺利地搜索和识别水下雷体,并能携带灭雷炸药等进行灭 雷作业。此外,还可用气垫布雷艇进行布雷,有的一次可连续布放 100 多枚 水雷。在登陆作战时,气垫登陆艇可以由船坞登陆舰等携载至换乘点,运载 登陆兵、车辆或物资以较高的速度抢滩登陆,上陆后,还可在沼泽、泥泞地 段运行。全垫升式气垫船还可作为近海巡逻艇、导弹发射艇等。4.侧壁式气垫船 侧壁式气垫船在两舷装有刚性侧壁,它直接插入水中,并与船尾柔性围裙一起形成气封,以产生气垫将船体托离水面。这种气垫船和全垫升式气垫 船最大的一个区别是用水下螺旋桨或喷水推进器推进。它虽不具有两栖性, 但气垫中的压缩空气外逸较少,可节省气垫功率,有利于向大型化发展。一 般总重 14~200 吨,航速 20~90 节,最大续航力 1500 海里。目前设计方案 最大的可达 3000 吨,拟用作护卫舰。侧壁式气垫船的军用潜力很大,非常适 宜向大、中型舰艇发展,预计将建造侧壁式气垫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 和猎潜艇等。5.反水雷舰艇  反水雷舰艇是使用扫雷、猎雷设备搜索和排除水雷,或直接依靠舰体引 爆水雷的一种舰艇,通常包括扫雷舰艇和猎雷舰艇等。扫雷舰艇是使用扫雷具搜索和排除水雷的一种反水雷舰艇,主要用于扫除基地、港口、航道等水域的水雷。其主要使命是开辟雷区航道,在舰船编 队航行中担任导航扫雷,在登陆作战中担任敌前扫雷。此外,还可担负巡逻、 护航、警戒、布雷和反潜等任务。按排水量和使命任务,扫雷舰艇可分为舰 队扫雷舰、基地扫雷舰、港湾扫雷艇和扫雷母舰等。舰队扫雷舰又称大型扫雷舰或远洋扫雷舰,排水量 600~1000 吨,航速约 18 节,装有各种大型扫雷探雷设备,可扫除 50~100 米水深的水雷,因其 续航力大、适航性好、拖力强,故主要用于舰艇编队和运输船队航行间的导 航扫雷。基地扫雷舰又称中型扫雷舰或沿海扫雷舰,排水量 500~600 吨,航速 15 节左右,可扫除 30~50 米水深的水雷。港湾扫雷艇,又称小型扫雷艇, 有拖曳式和艇具合一的遥控扫雷等艇型,排水量 200 吨以下,航速 12~24 节,可扫除 30 米水深浅水区的水雷。扫雷母舰排水量较大,可达数千吨,包 括扫雷供应母舰、舰载扫雷小艇母舰和直升机扫雷母舰等。  猎雷舰艇是用于搜索、测定并摧毁水雷的一种反水雷舰艇,一般分远洋 猎雷舰和近海猎雷舰。远洋猎雷舰也叫大型猎雷舰,排水量 500~1000 吨; 近海猎雷舰也叫小型猎雷舰,排水量 400~500 吨。这种舰艇航速 20 节左右, 多为玻璃钢船体,具有良好的防磁和抗冲击性能,舰上装有导航定位系统、 探雷声纳和电视摄像系统,以及遥控灭雷具、可变螺距螺旋桨操舵系统等。  6.导弹艇 导弹艇是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近岸海区作战,在其他兵力的协同下,以编队或单艇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实 施导弹攻击,也可用于巡逻、警戒、反潜和布雷等。导弹艇有滑行艇、半滑 行艇、水翼艇和排水型艇四种艇型。大型导弹艇满载排水量 300~500 吨,中、 小型导弹艇在 300 吨以下,航速 30~40 节,小型艇可达 50 节,续航力 1000~3000 海里,装备反舰导弹 2~8 枚。  导弹艇是一个年轻的舰种,本世纪 50 年代末期才刚刚发展起来,当时, 前苏联把刚刚研制成功的“冥河”反舰导弹装在 P6 级鱼雷艇上,便成为世界 上第一艘导弹艇“蚊子”号。该艇长 25.5 米,满载排水量 75 吨,航速 38 节,装 2 枚导弹。1967 年 6 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埃及海军于 10 月 21 日用“蚊子”级导弹艇发射“冥河”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以色列“埃拉特” 号驱逐舰,成为世界海战史上第一个导弹打军舰的战例。  75 吨的导弹艇一举击沉比其大 30 倍的驱逐舰,一时震惊四方,各国纷 纷研究导弹装舰问题,自此开创了导弹舰艇的一个新时代。为报昔日一箭之 仇,以色列发展了几型较为优良的导弹艇,其中较为有名的是“萨尔”级艇。 它排水量 250 吨,但可装 6~8 枚反舰导弹,在 1973 年 10 月 6 日的第四次中 东战争中,它出奇制胜,击沉埃叙海军 12 艘导弹艇。后来,“萨尔”4、5 级导弹艇几番改进,成为最优良的艇之一,满载排水量已达 488 吨,为世界 导弹艇之最。它除装 8 枚反舰导弹之外,还可携 1 架直升机,这也是少有的。 导弹艇是一支重要的近海突击兵力,它速度快、机动性好,可迅速组成 具有强大突击威力的各种艇群,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进行突然性饱和攻击; 它体积小,吃水浅,便于依托各类港湾和洞库进行隐蔽驻泊;它装备简单, 建造周期短,配员少,形成战斗力快,造价低廉,易于大批量生产。从其发 展来看,导弹艇仍方兴未艾,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吨位将继续增大,载弹量将增多,航速和机动性也将有所提高。7.鱼雷艇 鱼雷艇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以编队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攻击,也可用于反潜和布雷等。鱼雷艇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至今已有 120 多年的历 史,近年来,随着导弹武器的大量装舰使用,鱼雷艇的发展日渐萎缩。1866 年第一枚鱼雷问世之后,鱼雷艇应运而生。1877 年英国最先研制成功“闪电”号鱼雷艇,随后意、法、俄等国也相继研制和建造了鱼雷艇。不 过,当时鱼雷艇的发展尚处于探索、研究和试用阶段,而且仅局限于英、德 等少数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国家仍缺乏认识,发展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艇的发展产生了飞跃。当时的鱼雷艇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 50 多米长、200~300 吨的大型 3~4 管鱼雷艇,另一种是 10 多米长、40~50 吨的、由母舰运载的袖珍型单管鱼雷艇。  第一次大战以后,鱼雷艇普遍受到西方各国海军的重视,德国研制了性 能较先进的 S 艇系列,美国也建造了有名的 PT 艇。前苏联仅用 16 年的时间,到 1941 年就已拥有 270 艘鱼雷艇,二次大战结束时,前苏联已拥有鱼雷艇485 艘之多。 第二次大战之后,鱼雷艇的发展一度较快,战术技术性能也有显著提高,其建造数量之多、技术性能之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年,前苏联第一代 P4 级两管鱼雷艇就建造了 170 余艘; 年,第二代 P6 级 鱼雷艇一下子造了 800 多艘;之后,便开始研制单水翼艇和改装导弹艇。50 年代末,德国建造的“美洲豹”级鱼雷艇满载排水量 190 吨,长 42.5 米,航速 42 节,有 4 个鱼雷发射管和 2 座 40 毫米高平两用炮。  60 年代以后,随着导弹武器的装艇使用,电子探测和干扰技术的不断发 展,以及直升机的广泛装舰,大大迟滞了鱼雷艇的发展,迫使鱼雷艇抛弃传 统概念,向新艇型、新装备、大型、高速化方向发展。鱼雷艇不再大批量建 造,但质量明显提高。前苏联 60 年代初建造的“谢尔申”级大型 4 管鱼雷艇, 满载排水量 170 吨,长 34.7 米,航速 45 节,除鱼雷外,还装有 4 门 30 毫米 炮、6 枚水雷和 12 枚深弹 70 年代初建造的“图利亚”级水翼鱼雷艇达 250 吨,70 年代后期建造的“巴布契卡”级则达 400 吨,航速竟高达 50 节。  100 多年来,鱼雷艇无论在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在各种区域性海战或武 装冲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不少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欢迎。 鱼雷艇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维修和使用,造价极其低廉,宜于大批量建造 或购买。它体积小、吃水浅、机动灵活、不易被雷达捕捉,可依托岛岸、各 种洞库、大小港湾进行隐蔽和待机,也可利用渔船或其他民用船只掩护,发 起出其不意的突袭。从鱼雷艇的发展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吨位增大,由 100~200 吨增至 300~400 吨;数量减少,北约国家等在
年间不仅停缓发展,还淘汰了 154 艘鱼雷艇。前苏联 1945 年有 485 艘,到 1984 年却仅剩 47 艘。武器装备更新,除装备新型自导鱼雷外,还可装备导弹,从 而导致 100~450 吨级新型导弹鱼雷艇的出现,这种艇除装 2~4 枚鱼雷外, 还可装 4~8 枚反舰导弹。8.冲翼艇  冲翼艇利用尾缘和两端侧壁触水,使气流在冲翼下表面完成阻塞而造成 冲压升力。它将舰艇与飞机性能融为一体,可在水面或地面停泊与起降,又 可掠水面或地面高速航行,因而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军用高性能艇。冲翼 艇具有航速高,超低空性能好,不易被敌雷达发现,适航性好,机动性强, 不受鱼、水雷袭击以及两栖性能好等特点。前苏联研制的“里海怪物”式冲 翼艇长 120 米,宽 40 米,总重 500 吨,航程 11260 公里,最高时速 300 海里, 飞行高度 7~15 米,可载 800~900 名战斗人员。冲翼艇具有广泛的军事用途, 可在沿海、岛屿和海上编队之间实施快速机动与补给,可在两栖登陆中输送 登陆兵,实施战斗支援或担负保护任务,可在海上编队中执行侦察、巡逻、 反潜、布雷和救生等任务,装备导弹后,还可担负海上进攻作战任务。9.气翼艇 气翼艇和气垫船十分相似,尤其是在流体动力性能、艇体材料与结构、动力装置与设备等方面更是大同小异。气翼艇按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一是 动力气垫式气翼艇,它通过风扇推进器所产生的气垫升力来使艇体升离水 面;二是地效翼式气翼艇,它利用艇上机翼与运行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空气压 力来升离地面或水面;三是翼化艇身式气翼艇,它将艇身翼化,利用艇体本 身高速航行时产生的升力使艇体升离水面和地面。气翼艇外形酷似飞机,航 行时完全的升力使艇体升离水面和地面。气翼艇外形酷似飞机,航行时完全 飞离水面或地面,能在 0.8~30 米高度进行高速飞行,并能在海面、码头等 处停泊,因而是一种机艇合一的高性能运载工具。气翼艇的主要特点是:航速高,达 600~700 公里/小时;机动性好,可在 0~400 公里/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变动,也可倒退、静止悬停或徐徐前进, 并具有良好的垂直起降性能;适航性好,可在任何海况下航行,具不受海浪 的冲击和影响;两栖性能好,在水中可作排水式船低速航行,也可贴水面高 速航行,亦可在冰面、雪地、沙滩、沼泽地等垫升飞行。气翼艇作为一种超 低空飞行器在军事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它可作为大型导弹艇发射反舰巡 航导弹,可作为登陆艇运送兵员、车辆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也可作为反潜艇 使用吊放声纳进行反潜作战。此外,还可执行海上高速扫雷、布雷和快速补 给任务。美国研制的一艘气翼艇达 950 吨,长 78.3 米,宽 66.8 米,最大航速 740 公里/小时,艇上装有反潜武器和防空导弹。此外,还建造了一艘 619 吨的后勤支援气翼艇,长 72.5 米,宽 32.9 米,巡航速度 490 公里/小时,有 效载荷 200 吨。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甲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