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这边经常和俄罗斯现在做什么生意好?

如何跟俄罗斯做生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跟俄罗斯做生意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在​外​贸​中​如​何​与​俄​罗​斯​客​户​做​生​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中俄边境猖狂卖淫女内幕曝光 中国老板与俄罗斯卖淫女内幕曝光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媒体(特别是远东地区的媒体)报道俄罗斯人在中国生活、工作和定居的情况越来越多.俄罗斯人眼里中国好处何在
  俄罗斯人为何热衷来中国去年,有150万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到过中国.除东北外,俄罗斯人还喜欢去北京、上海,到海南省度假.不少人不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在中国休假.这些数字,都意味着中国对俄罗斯人的吸引力.
  当然,不要把旅游与移民搞混,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移民潮,也很难统计多少俄罗斯人在中国定居,不过,这个数字应该达到几万人.
  这批人选择中国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大多数在华生活的人是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过来的.我曾在哈尔滨认识一名来自赤塔市的俄罗斯人,他在哈尔滨开了自己的面包店,自己制作出售俄式面包.他对我说:在中国开小生意、做买卖相当容易,也许其他国家和地区会更容易,但是起码这里不如俄罗斯复杂.我觉得,谈到中国对俄罗斯人的吸引力,这点挺重要:中国的官僚问题没有俄罗斯严重.
  然后,他接着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安全感.这点我也同意.至少对外国人而言,中国是一个相当安全的国家.人们可以不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发展自己的生意,实现自己的愿望.该提问来自:
我来帮TA回答
擅长:这家伙很懒,还没设置过
简介:未设置个人简介
建议你亲身进行市场调查,我个人了解到餐饮行业、服装行业还可以。创业心态一、信誉。所谓信誉,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二、信任。对你的部下下放权力,让他们在你设定的权限内放手去做。三、信心。对你自己,对你的合伙人,你都要有信心,这样你才不会觉得累!四、信念。要有诸如:“我是最棒的”、“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等等之类的想法。
微信号“zcm3158”,在线提问轻松找项目,样样都行!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陆3G触屏版,功能和PC版一样强大
项目加盟/咨询
电话:023-请在工作日9:00-17:00与我们联系带你去看在俄罗斯远东做生意的中国人过得怎样_新浪新闻
  原标题:带你去看在俄罗斯远东做生意的中国人过得怎样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家中餐馆内画匾上的题词。这家餐厅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的中国市场。类似的,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人有很多,他们远离家国,怀揣着梦想,凭着勤劳和智慧,在异国打拼。
  这个中国市场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的体育大街,这个市场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周边交通十分方便。这里不仅出售服装鞋帽、日用品等物资,而且出售水果、蔬菜、食品等,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民经常光顾的地方。
  说起在国外做生意的中国人,一般都认为,这些人头上顶着让人羡慕的光环,见识广,挣钱多,可事实上,他们的辛苦和困难也是外人不能理解和忍受的。
  小秀经营着这家中餐馆。她说俄罗斯顾客很喜欢中国风味的饭菜,尤其到了俄罗斯节日,都有很多俄罗斯家庭来到她的饭店庆祝。但近两年因为卢布贬值和金融危机,俄罗斯顾客点菜的数量比以前少得多了,而且还多数点便宜的菜。这样一来,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当被问及未来打算时,小秀表示,大的经济形势不是她能改变的,只是希望俄罗斯的经济快点好起来,挺过困难期就好了。
  即使利润下降,对于餐馆卫生,小秀说他们每天都高标准对待,并不单单为了应对每周一次的卫生局的彻底检查,更为了对顾客负责; 每天,她依然想着如何改进饭菜的口味,以吸引更多的俄罗斯顾客。
  经营蔬果店的徐亚山说,他进货的原则是质量第一,水果蔬菜新鲜,所以来他店里买菜的俄罗斯顾客很多。徐亚山对俄罗斯顾客的印象也很好。他认为俄罗斯普通老百姓文明程度高,懂得尊重他人。
  2014年3月以来,受西方对俄制裁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俄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卢布大幅贬值,让很多在俄做生意的中国人叫苦连连。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中国市场上的生意并不好做。据徐亚山介绍,去年以来,市场上卖菜的中国商店就减少了4家,很多商店由于赔钱被迫关闭。但对更多怀揣理想、背井离乡的中国人来讲,他们更相信俄罗斯经济能够转好,两国的贸易能够更加兴旺。“我们在异国他乡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看着自己的生意能够给俄罗斯普通百姓带来实惠,我们还是很高兴的,我们会继续立足俄罗斯市场。”
  老金和爱人在市场上经营五金店已经8年了。当被问及生意如何,长相老实的他告诉记者:“生意凑合吧,就是挺不容易,冬天太遭罪。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冬天也得敞开着门,寒风刺骨,无论穿多厚都觉得冷。午饭也不回住处吃,对付一口就得了。”
  心里的苦也是让他遭罪的一部分。“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照顾,等孩子放寒暑假了就过来和我们一起。”对孩子和父母的愧疚时常萦绕在他和妻子的心里。为了补偿他们,每年都给家里带去俄罗斯的特产和好吃的。
  很多很多这样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他们在俄罗斯,会用俄语简单交流却不认得一个字母;每天都最早开门最晚关门;来这里好几年了却没有好好地在城市转转;他们每天都以最好的心态应对各种困难。
  这样的一个群体,是中国人的一部分。他们的梦想或许很小,或许很大。正是这样无数小人物的勤劳与智慧,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的生活,也推动着中俄民间的纽带更加紧密。(记者吴刚发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编辑程大雨,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只要认识到空无的道理,生命就无往而不胜。生命想透了其实与一个晚期癌症病人无异,什么都不必太过执着,喜欢干点什么事就干点什么事而已。
“特朗普现象”其实是美国新教文明进入衰退期以后的一次自救。特朗普和他背后的美国群众,是对内外挑战的坚决应战,是美国文明不甘沉沦的生命活力迸发。而与之对立的建制派,则是腐朽的、堕落的。特朗普参选的结果,将决定美国未来是走向中兴还是就此沉沦。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开始不同程度的互相交往、联合斗争。中共自1982年以来也与社会党国际和多国社会党建立联系,甚至多次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召开一次的国际代表大会。中国人在俄罗斯的生活:开小店年挣20万
许多人为了生活去到异国他乡谋生,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华人的脚印。而在寒冷的俄罗斯,也有默默奋斗华人。这些中国人离乡背井都在干什么?过着怎样的日子?来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朋友把他们“工作”的地方简称为“市场”,对外则用俄文地名伊兹迈洛瓦(Измайлово)的前两个音节“伊兹迈依(Измай)”指代,中国人说起来,就成了“一只蚂蚁”。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QR4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QR45TRT0010.jpg
中国市场不让拍照,这里拍的是附近俄国旧货市场的场景
市场的规模相当大,在作者去过的中国市场中,足可以与常熟的小商品市场和天津东北角的批发市场相比。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QTO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QTO5TRT0010.jpg
这位卖旧货的老人对中国相当了解
市场是俄罗斯当局统一建设的成排的档口,一档挨着一档,每档门面大约宽四米,深六米,通常是上下两层,下层用来经营,上层用来存货。这样的一个档口,年租金大 概是15万美元。
http://img2./photo/-07/600x450_BCNK0QVM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QVM5TRT0010.jpg
这是在市场里打扫卫生的中亚工人
据说,这个市场共有档口约四万家,大约一半是中国人经营的,其次则是越南人,也有少数原独联体国家的人在经营。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R1I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R1I5TRT0010.jpg
“革命时期”的奖章勋章都成了“旧货”
市场分为好多个区,每区分 好多排,每排大约有五六十户。朋友他们的档口是X区XX排X号。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R47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R475TRT0010.jpg
这是朋友的朋友在圣彼得堡开的服装店门口
这一组数字不但是档口的定位座标,也是档口商家的名称,业中人往往直接用这组号码称呼某个老板和他的生意。档口没有任何招牌,门口挂得老高的服装样品就是招牌。这样的“招牌”让整条巷道,整个市场,一片花花绿绿,拥挤不堪。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R7N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R7N5TRT0010.jpg
这是他店里的俄国雇员鲁詹娜,来自外高加索的巴尔卡尼亚
各家的档口本来就不大,四壁还堆满了成包的服装,黑漆漆的,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老板”们通常是搬个板凳坐在门口,一边招呼顾客,一边看当天的华文小报,顺便喝点自带的矿泉水。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R9H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R9H5TRT0010.jpg
朋友的朋友在圣彼得堡开的服装店店堂里
原先作者以为朋友他们在国外卖服装,会有一个相当像样的店铺,现场一看未免有些失望:还不如国内一个县城里的小店。然而别看店不起眼,还真来钱。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RBD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RBD5TRT0010.jpg
朋友的档口,刨去巨额的开销,一年大概可以尽挣20万美元。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RDB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RDB5TRT0010.jpg
另一个朋友这两年因孩子幼小,基本上在国内,把档口租给别人经营,可以坐收每年10万人民币的租金。这里以批发为主,来进货的基本都是老客户,遍及俄罗斯各地。
http://img2./photo/-07/600x450_BCNK0REN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REN5TRT0010.jpg
他们夏卖薄衫牛仔,冬卖羽绒棉服,春秋卖毛衣夹克。 就作者此时看到的而言,一件简单的女衫,售价大约150到200卢布,折合人民币50到70元。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RL9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RL95TRT0010.jpg
国内进货大约每件20到30元,去除运费,每件可赚人民币二 三十元。这样算下来,一年至少要走二三百万元的流水,也就是要走四五万件衣服才行。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RP1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RP15TRT0010.jpg
假定有一万家卖服装,一年就是四五亿件。作者真想不出来,一亿多人口的俄 罗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消费量!各家档口都有各自的进货渠道,种类款式质地各不相同,形成互补而不是竞争。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RRI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RRI5TRT0010.jpg
朋友带作者出去走在大街上,常常会指着某个俄罗斯女人身上的衣服说,这是作者家的货,或者这是某某的货。这些“货”以中国产的居多,也最便宜。还有少量来自土耳其或印度、巴基斯坦。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RTC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RTC5TRT0010.jpg
俄罗斯自己几乎不生产什么服装,更不要说让服装跟上潮流。老板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注意人们的穿着,根据街上表现出来的潮流订货;反过来,所谓街上的潮流,其实也是这些老板们引导出来的。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RUL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RUL5TRT0010.jpg
女人的穿着是很微妙的,一件女衫,质地稀稀拉拉,看起来与一块旧抹布没有多大区别,高挑白净的俄罗斯女人穿在身上,却显得那么有韵致,那么恰到好处。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S11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S115TRT0010.jpg
靠了她们的身段和老板的慧眼,才让这个市场多年长兴不衰。有的时候,货过时了,不对路了,就廉价甩给那些专卖“跳楼货”的俄国小贩。作者在市场外面的地摊上 看到,有的皮鞋只卖50卢布。但老板们说,卖跳楼货比正式批发还赚钱。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S4Q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S4Q5TRT0010.jpg
各排档口之间的通道上空搭着遮阳挡雨的蓬顶,使整个市场连成了一个整体。市场里通道纵横,五彩眩目,各个巷道、档口叫作者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SAC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SAC5TRT0010.jpg
走在这样的迷宫里,象作者样的生人肯定找不着北,找着北也找不回原来的地方。乔红的档口旁,一边的老板是浙江人,一边是越南人。后面不远有条饮食街,入口处一个乌兹别克小伙子在卖馕,现烤现卖,小的20卢布,大的24卢布,买的人流水不断。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SG6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SG65TRT0010.jpg
他对面,一个阿富汗人摆了个卖光碟的摊,放着俄罗斯流行音乐,100卢布一张,不知是不是盗版。里面,一家川式食摊卖担担面和麻辣烫,一家海派小店在卖肉粽和冬菜包,老板自然是中国人。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SHI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SHI5TRT0010.jpg
另外一家卖薄饼和沙拉,一家卖面包和红肠的,看不 出族籍,反正不是中国人。通道里,一个扎着头巾的大妈推车走过,卖花生、瓜子等小吃,说是保加利亚人。一个留着胡子的小伙子推着鲜艳的樱桃、苹果和香梨,说是塔吉克人。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SKE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SKE5TRT0010.jpg
一个胖嘟嘟的“玛达姆”,提着两个巨大的铁皮暖壶卖茶,比酒盅大不了多少的小杯,放上几片茶叶,倒上开水,10卢布一杯,生意很不错。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SMS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SMS5TRT0010.jpg
朋友告诉作者,她是格鲁吉亚人,已经在这里好多年了。作者说,她恐怕不少挣钱。乔红说,她也要一个月交几千卢布的管理费哩!在通道上很难消消停停地走路,那些衣着简陋、露着胸膛的壮汉,一边大声吆喝着,一边飞快地推着堆得老高的小车冲过。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SP0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SP05TRT0010.jpg
市场里装货、提货、运货,还有其它力气活儿,都由他们承担。运输装卸这样的一车货,大概可以得到100卢布。但都是“熟人”,大家都不会斤斤计较。这些人多半是从原独联体里中亚或高加索国家过来的,据朋友说,他们在这里卖苦力,每个月寄100美元回去,就够养活一家子了。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SQJ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SQJ5TRT0010.jpg
中国人和越南人是不干这个的,也干不了。作者问为什么这里有那么多越南人,他说当年苏联帮越南打仗,越南没有什么 可以给苏联的,只能输出劳动力,现在苏联瓦解了,这些人留在俄国只能自谋出路,不少人就跟中国人学会了做生意。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SRM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SRM5TRT0010.jpg
作者打算过几天去圣彼得堡,朋友就带作者在市 场上拐了好几个弯儿,来到一个破旧的小楼上,俄罗斯人在这里开了个窗口,代卖火车票和飞机票。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SVH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SVH5TRT0010.jpg
走廊里有几个暧昧的房间,不时有穿着暴露,趿着拖鞋,讲着一口东北话的年青女人进进出出。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T2U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T2U5TRT0010.jpg
这个市场是一个各种面孔、各种文化的混杂世界,是一个自成体系、有机合成的共生世界,是一个庞大复杂、充满活力的现实世界。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T52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T525TRT0010.jpg
这里的人们,相互提供服务,相互以对方为生存条件。这里通行着完全不同的语言,却又以俄语相互沟通;这里相对于外面的俄罗斯世界,算是封闭的体系,而恰恰是这个相对封闭的体系,通过无 数毛细血管,与外面的俄罗斯肌体紧密相联。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TAF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TAF5TRT0010.jpg
对于中国小老板来讲,在这里钱是有赚的,但也确实是辛苦的。市场里按规定不能住人,大家都住在周边。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TCS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CS5TRT0010.jpg
这么多人,总共有十来万吧,到了晚上,就都消失在俄罗斯巨大的海洋中,像溶解了一样。早上,他们又从这个海洋中离析出来,沉淀在这里。
http://img2./photo/-07/600x450_BCNK0TFP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FP5TRT0010.jpg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每个档口就要来人开门摆货了。作者问,那么早会有人来买 货吗?回答是当然没有。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TJC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JC5TRT0010.jpg
那为什么要那么早开门呢?因为大伙儿都这时候开门。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TNB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TNB5TRT0010.jpg
这叫什么理由?其实这正是理由。这么大一个机体,大家只有同时开始启动,才能成本最低,形成默契。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TOD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OD5TRT0010.jpg
这么早起来,当然顾不上吃早饭。不吃早饭差不多是市场的潜规则。当中实在饿了,或者要出去办事儿,就会到后面的小吃店随便垫把一口。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TPH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PH5TRT0010.jpg
每个星期一是“批发日”,这一天大家都非常重视,万万不可耽误。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TQJ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TQJ5TRT0010.jpg
为什么规定这天是批发日呢?作者问。不是规定的。因为下线客户周末卖得多,收了钱,往往就会在周一来打款进货,时间长了,大伙儿就把这天叫批发日。乔红解释道。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TRG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RG5TRT0010.jpg
中午是客户最可能到来的时候,也是发货、验货的高峰,大家都顾不上吃午饭。叫盒饭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市场周围有几家饭馆,雇有专门的人送盒饭。盒饭吃腻了,干脆就连午饭也免了。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TSH5TRT0010.jpg
http://img3./photo/-07/t_BCNK0TSH5TRT0010.jpg
通常,到了四五点钟,就可以收摊关门了。女人们会顺便到市场旁边的小店买肉、鱼、菜、果,以及什么东北大酱、四川辣油之类,好回去做饭。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TTG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TTG5TRT0010.jpg
近几年中国人多了,什么都买得到,“比国内一点不差,只兴许更好。”俄罗斯的食品管制比中国强得多,说来,还是在俄罗斯吃得更舒服更放心。
http://img6./photo/-07/600x450_BCNK0TUB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TUB5TRT0010.jpg
晚饭,只有晚饭,才是小老板们 补充能量的唯一时刻,也是他们放松自己的唯一时刻。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TV8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TV85TRT0010.jpg
在市场这样嘈杂而又污浊的空气里,从早到晚,一待就是十个小时以上;在批发这种紧张而又单调的工作中,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U0O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U0O5TRT0010.JPG
没有周末,没有休假,没有与外部世界的全面沟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可以慰藉心灵的文化交流。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U3E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U3E5TRT0010.jpg
长此以往,人不会累死,却可能疯掉。在这里,需要一个坚强的神经;或者相反,需要一 个麻木的精神。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U59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U595TRT0010.jpg
作者观察这个市场,觉得它确实像个巨大的蚁巢,整体结构像,一个个档口像,成员的分工像,运作的方式也像。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U6Q5TRT0010.jpg
http://img2./photo/-07/t_BCNK0U6Q5TRT0010.jpg
在这个市场里整天忙碌的一个个人,就成了简单的挣钱机器,不,简直就成了一只只真正的蚂蚁,而且是工蚁。
http://img4./photo/-07/600x450_BCNK0U7R5TRT0010.jpg
http://img5./photo/-07/t_BCNK0U7R5TRT0010.jpg
除了食物,没有太多的个体欲望;除了工作,没有太多的个性自由,有的只是搬运,营造,战斗,积累, 还有,应对各种意料不到的灾祸突然从天而降。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U8U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U8U5TRT0010.jpg
作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作者拿出相机,朋友摆摆手,说:这里不能照相。
http://img3./photo/-07/600x450_BCNK0U9R5TRT0010.jpg
http://img6./photo/-07/t_BCNK0U9R5TRT0010.jpg
当然,这不会是当局的规定,而是“一只蚂蚁”们自己约定俗成的规矩。
http://img5./photo/-07/600x450_BCNK0UB75TRT0010.jpg
http://img4./photo/-07/t_BCNK0UB75TRT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来源:少年狂熊的博客)
对于俄罗斯人,在中国人的眼里,他们是怎样过日子的?
推荐阅读:华人眼中俄罗斯人的真实生活
笔者生活在莫斯科,四年前刚到这里的时候,惊异于它的壮阔。
http://img2./photo/-31/600x450_BC5M412L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31/t_BC5M412L50CB0010.jpg
记得飞机在莫斯科上空的时候,笔者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好好的审视了一下这个地方:密密匝匝的森林和错落有致的红色别墅,森林外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13Q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13Q50CB0010.jpg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俄罗斯的物价很高,笔者刚到莫斯科的时候也惊异这里的高物价,尤其是蔬菜水果。
http://img5./photo/-31/600x450_BC5M414K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31/t_BC5M414K50CB0010.jpg
在冬天,西红柿可以卖到200多卢布一公斤,合将近30元人民币一斤,而一个不到2斤的菜花也要将近300卢布,大白菜更贵,青辣椒按个卖,一个普通青椒10卢布。
http://img6./photo/-31/600x450_BC5M416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16K50CB0010.jpg
食物的物价固然是高,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轻工业不发达,食物原材料和生活用品都靠进口。但是俄罗斯的其他方面,是国内人无法想象的。
http://img2./photo/-31/600x450_BC5M418G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18G50CB0010.jpg
俄罗斯交通:汽车超便宜,地铁好情趣
俄罗斯的汽车很便宜。这里的汽车即使是从日本,西欧美国进口的轿车,1万美元就可以买辆相当不错的原装车,不到人民币10万。而在国内,同等的车一般都要40万以上。至于二手车,花个美元就可以买部不错的二手车。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19F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31/t_BC5M419F50CB0010.jpg
这里养车也很划算,车只要不上路,什么费用都不用花。人家是把所有的费用全打在汽油里,而即使是这样的汽油也必国内便宜,所以在莫斯科,普通家庭一般都有轿车。
http://img4./photo/-31/600x450_BC5M41DK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1DK50CB0010.jpg
因为家庭轿车很普及,所以在莫斯科打车很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用自己的轿车拉人挣钱政府不管,所以很多每辆车只要是空车,只要顺路,一般的俄罗斯人都会欣然拉上你,当然打车费也不是很贵了。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1J9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31/t_BC5M41J950CB0010.jpg
值得一提的是乘坐莫斯科地铁很便宜,不像国内还要按距离远近收费,人家是不论多远一律8个卢布(不到2元人民币),也难怪一个1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街上几乎见不到多少行人,汽车可以开到80迈了。
http://img6./photo/-31/600x450_BC5M41MG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1MG50CB0010.jpg
莫斯科的地铁让人震撼和折服,有人粗粗地计算过,莫斯科市区的面积大约是北京的三倍。
http://img6./photo/-31/600x450_BC5M41O7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1O750CB0010.jpg
这么大的市区,它的地铁像毛细血管也像蜘蛛网似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地铁在市中心有三层交错。总长度近400公里。
http://img6./photo/-31/600x450_BC5M41TS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1TS50CB0010.jpg
给人印象极深的不仅仅是它的长度,更是它宏伟壮观。数不清的站都是一座座精美的建筑艺术精品,像宫殿,更像是地下的克里姆林宫。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20C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31/t_BC5M420C50CB0010.jpg
每个站都不雷同,有石雕,有壁画,有大理石拱门,让人留连忘返。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21M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21M50CB0010.jpg
俄罗斯生活:政府为民众提供强大的社会保障
接下来再说说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俄罗斯实行全民医保,统统由国家买单,一旦生病,医院会派车把病人接到医院,一切都不用花钱。
http://img4./photo/-31/600x450_BC5M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10.jpg
俄罗斯所有的居民楼24小时冷热水供应,供暖更是从9月底直到来年5月底。
http://img4./photo/-31/600x450_BC5M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10.jpg
供煤气不很普及,居民做饭几乎全是用电,市话几乎是免费的。一个月下来,按国内标准来说几乎是浪费的情况下水电气费用才100多卢布,合40多块钱。
http://img5./photo/-31/600x450_BC5M428L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31/t_BC5M428L50CB0010.jpg
在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即使是大学生在学期间同居生下的孩子,政府也一律负责抚养,普通居民生孩子越多政府补贴也越多。
http://img2./photo/-31/600x450_BC5M42A0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31/t_BC5M42A050CB0010.jpg
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私立大学除 外)一律免费,不仅学费免,午餐也免。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2AT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2AT50CB0010.jpg
在今天的俄罗斯,一般百姓都可以上顶级的艺术类大学,即使是做清洁工的大妈也几乎是受过大学教育的。
http://img4./photo/-31/600x450_BC5M42E2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31/t_BC5M42E250CB0010.jpg
俄罗斯百姓只要愿意,都可以在市郊有一片一公顷(大约15亩)的农田免费耕种,政府负责无偿的翻耕,收获全归自己所有。
http://img5./photo/-31/600x450_BC5M42IL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31/t_BC5M42IL50CB0010.jpg
稍微勤快一点的俄罗斯人只要在夏 季里驱车播一下种,几乎也不用什么田间管理,不用施肥更不用打农药,黑土地就会在秋天给他们带来各种蔬菜,水果。
http://img4./photo/-31/600x450_BC5M42L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2LK50CB0010.jpg
一般他们会留足冬天和来年春天的所需,剩余都去出售。政府也不会收取什么管理费,在俄罗斯任何小商小贩从来就不知道政府会来收费或没收。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2NH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2NH50CB0010.jpg
所以一般市民对蔬菜水果基本可以做到自己自足还有结余。
http://img4./photo/-31/600x450_BC5M42P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2PQ50CB0010.jpg
有了这么多政府保障,普通的俄罗斯人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工资不高也不影响他们的消费,他们会把一个月的工资全都喝酒而不用担心下个月的生活。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2TK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31/t_BC5M42TK50CB0010.jpg
所以俄罗斯人的消费能力很强。他们没有存钱的习惯,即使存钱也不会存在银行,一般都是换成美元存在自己家里。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30K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31/t_BC5M430K50CB0010.jpg
俄罗斯人:澎湃的激情和伏特加文化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10.jpg
http://img6./photo/-31/t_BC5M10.jpg
俄罗斯人喜欢度假,一到夏天,即使是普通的清洁工也会放下赚钱的机会,全家出动去度假。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去国外。
http://img5./photo/-31/600x450_BC5M10.jpg
http://img4./photo/-31/t_BC5M10.jpg
近几年来中国的海南岛在俄名气越来越大,俄罗斯人喜欢阳光,喜欢海南的阳光和沙滩椰林,喜欢皮肤被阳光晒成古铜色。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35O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31/t_BC5M435O50CB0010.jpg
和俄罗斯人吃饭,你会觉得很有激情,不用特意去鼓动,不一会,他们就会热闹起来,有唱有跳,气氛非常地喧嚣热烈。
http://img2./photo/-31/600x450_BC5M43AR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3AR50CB0010.jpg
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酒,百姓到超市采购也总不忘买上几瓶伏特加。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3BJ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3BJ50CB0010.jpg
在热闹的场合,即使是小女孩喝上一瓶伏特加也不奇怪。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3CE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3CE50CB0010.jpg
在莫斯科,花店可能会比中国的米店还多。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3DD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3DD50CB0010.jpg
俄罗斯人生活中不能没有花的点缀,俄罗斯女孩过生日,你如果送上一束鲜花,她会感动好半天。
http://img2./photo/-31/600x450_BC5M43E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3EK50CB0010.jpg
在机场,你会随处看到从老人到年轻情侣手持鲜花迎接的场面,不论是迎来送往他们都会深深一吻,场面既浪漫又感人。
http://img5./photo/-31/600x450_BC5M43L9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31/t_BC5M43L950CB0010.jpg
有一个场景总在脑中不时浮现,那是个夏天,在柔和的阳光下,在一片森林下,面向静静的湖面,一位俄罗斯女郎在一张彩色遮阳伞下,左手拿着本书,右手端着酒瓶优雅地小啜,身边一条黄色大狗温顺地支着大耳守候着。
http://img5./photo/-31/600x450_BC5M43MQ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31/t_BC5M43MQ50CB0010.jpg
这与其说是一种浪漫,不如说是一种放松一种随意。
http://img3./photo/-31/600x450_BC5M43O1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31/t_BC5M43O1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前面提到俄罗斯的寒冷,这样的冬天,他们都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推荐阅读:俄罗斯人过冬边泡澡边用枝条抽打自己
盛产“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俄罗斯为啥这么冷?其实,很北的纬度只是一个因素。由于水和空气的比热问题,冬天的大陆更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欧亚大大大大大陆气压差更猛,温差更大,于是便有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和疯狂肆虐的西伯利亚寒风。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7NCK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7NCK50CB0010.jpg
在军事上,“俄国之冬”,或者General Winter/General Snow,是一个专有名词。1707年瑞典人跪得脆脆的,1812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跪得脆脆的。到了1941年,希特勒把坦克都开到了莫斯科城外几百公里,来一波西伯利亚冷空气,又基本没戏了。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OAM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7OAM50CB0010.jpg
那么,伟大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人,是怎么在冬天安之若素的?首先,你得保证住在一个暖和的地方。俄罗斯的建筑,墙厚、窗子小,再加上双层玻璃,中间大约有5-10cm厚的空气作为隔离层。跟中国北方一样,屋内中央供水暖,室温一般在20度以上,很暖和。窗子永远是关着的,只在最上面留个可以打开的透气口。
http://img4./photo/-21/600x450_BBCH7OTM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7OTM50CB0010.jpg
如果一定要出去的话,那么一定要像毛子一样花上20分钟穿衣。俄罗斯人信奉“没有坏天气,只有坏装备”。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人们,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从头到脚平均要穿16件东西,身上的衣服平均3.7层。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PQN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1/t_BBCH7PQN50CB0010.jpg
俄国经典鹿皮靴
身上穿暖点这一点是人都知道,但是歪果仁们往往忽略了头和脚。羊毛或者绒袜子,加一双毛皮的厚底靴子,踩在地上才不会被冰冻的大地夺取基本知觉。低帮的鞋千万别穿,裤子沾了雪黏在脚踝,会让你生不如死……UGG那东西根本没用。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QG5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7QG550CB0010.jpg
还有帽子和手套。俄式大毛帽子能遮住耳朵的自不必说,手套也很关键。据说,厚实的半指手套比全指的更好,方便活动,在外面揣兜里或者攥成拳头,关键是不必脱下来。在俄国,毛皮永远强过一切人造材料。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QK8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7QK850CB0010.jpg
在俄国,一身好毛儿没有个十万卢布下不来,但基本人手一件。金融机构会提供毛皮大衣按揭贷款——这玩意儿根本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呐。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RA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7RAP50CB0010.jpg
1910年的莫斯科冬天
接着说到出门,那就顺便说一句铲雪吧。俄罗斯人铲雪是非常勤的,一般刚下了没多久,各路器械和人肉铲雪机就出现了,在它们变成冰之前就弄走。高速路和主路出动除雪车,而勤劳勇敢的俄国大妈用木铲子就能麻溜地把门前左右弄得干干净净。雪太多铲不过来?旧的米格15战斗机引擎驱动的吹雪机来收拾……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7RHN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7RHN50CB0010.jpg
所有的车备两套胎,下雪之后立马徒手(划去)上雪胎,这是基本技能。公共交通也照常运行,车辆的汽油和机油都加有防冻剂。有江湖传言说,俄国禁酒时期,疯狂的毛子们居然喝含有酒精的防冻剂解闷……这我也是十分佩服。
http://img6./photo/-21/600x450_BBCH7RV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1/t_BBCH7RVO50CB0010.jpg
一说到毛子们冬天喝点儿什么,那肯定就是伏特加了,是那种纯透明、仅仅透着浓厚酒精味儿的液体。本地人都喜欢便宜的牌子,比如Zhouravli(鹤牌),Zelyonaya Marka(绿牌),要来高端的,就上Russia Standard。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SJ4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7SJ450CB0010.jpg
街边随处可见卖伏特加的小商贩。伏特加应该慢慢喝,一小口一小口地撮,而不是一仰脖子咕咚一下(千万别学俄罗斯大叔对瓶儿吹)。配合酒的话,就一定得来点儿饱肚的,准则呢就是热量一定得高……最直接的就是红菜汤完了牛肉炖土豆,经济实惠。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TD9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7TD950CB0010.jpg
这玩意你可以理解为牛肉面片……有一种俄罗斯饺子叫“Pelmeni”,据说是西伯利亚土菜,里面是肉馅。在西伯利亚,人们会做很多这样的饺子,冻在屋外,整个冬天慢慢吃。煮好或者炸好之后,不蘸醋,蘸蛋黄酱或者黄油,绝对管饱又高热量……
http://img4./photo/-21/600x450_BBCH7U3B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7U3B50CB0010.jpg
另外有一种煎饼叫blini,壕一点的话是蘸鱼子或者鱼子酱的。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UT8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7UT850CB0010.jpg
要说的一点是,喝酒御寒并不管用。酒精让人感觉“燃烧”,但实际上并不会促使体温升高,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在酒精的影响下,新陈代谢系统在过冷环境下的代偿不足,甚至让身体对温度的调解能力降低。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7VID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7VID50CB0010.jpg
俄罗斯人,尤其是中下阶层的俄罗斯男人,在冬天会大量地抽烟、酗酒,外加吃下大量高热量的食物,宅着不锻炼,平均寿命拖西方国家后腿。
http://img6./photo/-21/600x450_BBCH80F1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1/t_BBCH80F150CB0010.jpg
特别是喝酒——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一度禁酒(1984-87年),男性平均寿命3年之内提高了接近1岁;但苏联垮台之后,情况急剧恶化,1994年降到了耸人听闻的57.6岁……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80VB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80VB50CB0010.jpg
叶利钦喝酒。据说叶利钦很能喝,也经常喝得大醉。天朝90年代和俄国关系很铁,都是茅台灌出来的……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1NM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1/t_BBCH81NM50CB0010.jpg
近两年有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一下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土著人群(不是斯拉夫人啦),发现他们身体内的某种“抗冻基因”,UCP1和UCP3,能够帮助他们直接把体内脂肪转化为“热”,而不是先转化为“能量”,这种机制叫“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http://img4./photo/-21/600x450_BBCH82NE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82NE50CB0010.jpg
另外一些小补充:南极有记录的最低温度-89.2°C,也是在俄罗斯的Vostok科考站记录的。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839V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839V50CB0010.jpg
俄国人在冬天,除了喝酒和吃肉以外,还喜欢泡澡(banya)。
http://img4./photo/-21/600x450_BBCH83UR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83UR50CB0010.jpg
一边泡澡,一边用枝条抽打身体,促进血液循环。最牛逼的是泡完澡之后轰地裸体栽到雪里面去。据说这样并不冷,因为毛孔瞬间闭合,身子还能保热一阵。但确实是非常刺激啊!呃……革命情谊源于澡堂,是这个道理么……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4T2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84T250CB0010.jpg
俄罗斯一到冬天能堆起三十米高的雪!可见俄罗斯的冬天不可随意恭维呀。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85KA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85KA50CB0010.jpg
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雅库茨克东北800公里处、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冬季严寒,是北半球最冷的地方之一,也是最冷的永久定居点。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86LS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86LS50CB0010.jpg
俄罗斯的冬天有多长?有多冷?看看数据就知道。从十一月开始,俄罗斯日均最高气温低至冰点以下(-1度--8度),一直持续到四月才能摆脱零度的阴霾(9度--1度)。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7OI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87OI50CB0010.jpg
从十一月的第一场雪开始,直到四月冰雪彻底融化,俄罗斯在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里被覆盖在冰雪之下。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88E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88EP50CB0010.jpg
降雪给莫斯科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即是路面。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10.jpg
对驾车族来说,一到了下雪天路面就易打滑,易引发交通事故。对行人来说更是灾难连连:在冬天,寒冷的下雪天是最舒适 的,道路干净而易行。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9SO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89SO50CB0010.jpg
若是温度升至零度以上,则积雪融化,行道上布满水潭,行人们过马路时都踮着脚尖或蹦跳着越过水潭,城市里到处一副泥泞而肮脏的景象, 无怪乎俄罗斯还有还有第三个名将军:“泥泞将军”,然而这还不是最灾难的。
http://img6./photo/-21/600x450_BBCH8AHD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8AHD50CB0010.jpg
若是再次降温,则积水结冰,路面冻成溜冰场一般,路上到处是小心翼翼挪着走的行 人,打个滑更是司空见惯。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BF0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8BF050CB0010.jpg
小黑来到户外,也免不了寒雪的打击,雪白雪白的胡须,萌得一脸。
http://img6./photo/-21/600x450_BBCH8CBB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8CBB50CB0010.jpg
房子户外结起了冰瀑布,演起了户外攀岩实战。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D1P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8D1P50CB0010.jpg
车子停在户外的代价,被堆成一座小型雪山。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8DGC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8DGC50CB0010.jpg
外出必须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可还是免不了冰晶睫毛的命运,其实还是挺有魅力的。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8EBQ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8EBQ50CB0010.jpg
车开在公路上,两边是高高不见顶的雪。
http://img5./photo/-21/600x450_BBCH8F3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8F3C50CB0010.jpg
远景图看起来有点像溪谷。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8FN9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1/t_BBCH8FN950CB0010.jpg
你知道俄罗斯冬天战斗民族牛逼,但是你知道他们在冰窟窿里冬泳吗?
http://img4./photo/-21/600x450_BBCH8GCE50CB0010.jpg
http://img2./photo/-21/t_BBCH8GCE50CB0010.jpg
带上圣诞帽更有冬天寒冷的感觉。离开水面的时候要是突然来一阵寒风,那得多冷。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8HGO50CB0010.jpg
http://img5./photo/-21/t_BBCH8HGO50CB0010.jpg
就要来点刺激的,直接光着身子躺在冰面上!
http://img3./photo/-21/600x450_BBCH8I3J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8I3J50CB0010.jpg
若是融冰过程中再次降温,则积水结冰,路面冻成溜冰场一般。
http://img6./photo/-21/600x450_BBCH8J.jpg
http://img3./photo/-21/t_BBCH8J.jpg
路上到处是小心翼翼挪着走的行 人,打个滑更是司空见惯。
http://img2./photo/-21/600x450_BBCH8JS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1/t_BBCH8JSU50CB0010.jpg
无论如何,尽管俄罗斯人时常抱怨糟糕的天气。
http://img6./photo/-21/600x450_BBCH8KIU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8KIU50CB0010.jpg
但这已然成为俄罗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也已经学会用宽松的心情去接受它。
http://img4./photo/-21/600x450_BBCH8LD350CB0010.jpg
http://img6./photo/-21/t_BBCH8LD3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责任编辑:覃慧燕_NOGZS4274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什么生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