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中期企业债指数商品指数在哪查看?

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昨发布 收于1721.13点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从中期商品指数解读当前物价走势
  (二)建立基于期货市场的价格预警机制
  除了上述的临时性政策,建立一套能够提前对物价进行科学预警的长效机制也显得迫在眉睫。由于终端消费品的价格由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决定,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又对未来现货价格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从技术层面考虑,建立基于期货市场的价格预警机制十分可行。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运用相关期货价格指数建立预警工具,结合科学的分析方法实现提前预警,做到早预警、早准备。通过一系列检验工具证明,CPI指数相对于中期商品指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最近一次的指数走势转向为例,中期商品指数在2009年11月就出现拐点上行,而CPI指数最近的拐点上行出现在2009年5月份。因此,中期商品指数可以对CPI指数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引导产业链主体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以期货为代表的金融类工具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定价基础、稳定宏观经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体经济产业链与期货工具的结合,有利于产业自身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控,对稳定物价也有帮助。同时,期货工具是农产品产业链相关主体规避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受冲击较大的是加工企业。因此,应培养相关企业利用金融服务工具进行保值和风险对抗的意识,学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实现成本锁定。
  从长远来看,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时,农户也可以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以规避亏损风险。但目前我国农业以分散式经营为主,资源不集中,农户不具备对抗风险的能力。因此,可引导农户建立农业合作组织,集中资源和资金,实现利用农产品期货工具实现规避风险的可能。同时,集约型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农户的议价能力。下一页&&
(责任编辑:郝鹏飞)
关于的相关新闻&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股市360]从中期商品指数解读当前物价走势
&&更新时间:&18:27&&原创&&【字体:
  ----本文导读:----
  201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涨幅创下26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为CPI涨幅“贡献”了74%。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那么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热钱炒作还是供需短缺?本轮物价上涨暴露出我国农产品产业链哪些问题?未来相关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会如何?
  中期研究院以中期商品指数为工具,以中期农产品指数为分析对象,综合中国期货市场和农产品产业链实际情况,对中期农产品指数近期走势、形成原因,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农产品产业链抗价格风险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物价、增强价格预警、提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方面对策建议。
  中期商品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正相关
  中期商品指数是由中国中期研究院以中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为对象编制形成商品价格指数。该指数体系包括综合指数和农业、金属、工业三个子板块指数。中期商品指数与大宗商品整体价格走势呈正相关关系,指数越高,则说明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价格越高。目前,中期研究院已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等国际通用检验方法,证明了中期商品指数相对与CPI指数和PPI指数都具有一定超前性。
  7月以来中期农产品指数大幅上涨
  今年7月以来,中期农产品指数(涵盖了国内全部农产品期货品种,包括大豆、豆粕、强麦、棉花、玉米、硬麦、白糖、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早籼稻)持续上涨,从7月初1500点上涨到10月末1814点,涨幅达21%。
  中期农产品指数上涨反映了这段时间内相关大宗农产品价格急剧走高。今年下半年,我国包括棉花、白糖、油脂、籼稻在内大宗农产品期货、现货价格一路上行。以白糖为例,国内白糖期货、现货价格分别从7月中旬5250元和5200元上涨到10月末7350元和7200元,涨幅分别达到了40%和38%。普通白糖摇身一变成为了“糖高宗”。
  美元贬值和热钱炒作是农产品指数走高重要推手
  短期来看,今年天气灾害减产是导致农产品供应临时性短缺因素之一。但美国等国家启动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使美元迅速贬值,在流动性充裕情况下,没有寻找到更好去处资金大量进入了农产品领域,成为中期农产品指数上涨直接推手。
  (一)美元指数持续走低,全球流动资金充裕
  从2010年6月份到10月份,美元指数处于持续走低状态,反映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向市场投放货币,美元全球泛滥事实,而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热钱流入商品市场,整体推高市场价格
  在中期商品指数各子板块数据中,不但农业指数有很大上涨,工业品指数和金属指数也同步走高,从7月到10月,工业品指数(涉及PTA、 PVC、 橡胶、 塑料、 燃料油)从1905点上升到2323点,涨幅达到21.9%;金属指数(涉及铜、 铝、 锌、 螺纹钢、 线材)从1292点上升到1502点,涨幅达到16.3%。从三个板块指数同步走高这一现象可以判断,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高与美国等国家货币滥发和热钱投机性炒作有直接关系,而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只是临时性短缺因素之一,并且这一因素有被炒作夸大嫌疑。
  我国农产品产业链抗风险能力需要加强
  而此轮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也暴露出我国农产品产业链一些问题。&&上一页123下一页&&
  (一)分散种植经营导致成本偏高
  在种植和采购环节,我国农业仍以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为主,经营成本、交易成本偏高;在流通环节,多次装卸搬运和包装损耗增加了物流成本;并且由于加价主要是在流通环节,虽然推高了物价,但农民却无法享受到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利润。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抗风险意识不强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受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农产品价格短时间大幅走高使相关加工业基本面情况变得恶劣,企业生产调度计划被农产品原材料价格频繁上涨所打乱,面临风险大大增加,给正处于转型阶段企业增加了经营难度。
  我国多数农户和企业对于价格风险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阶段,即认为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总体价格下跌或上涨,没有意识到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逐步融合时代,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工具进行价格风险规避和利润保值。
  中期农产品指数未来走势分析
  (一)美元“量化宽松”推高11月上半月指数
  进入11月,中期农产品指数呈现先升后降走势。11月上半月一路上涨,上涨速度高于10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联储抛出6000亿美元“二次量化”宽松措施。这一举措一方面引发了美元继续贬值,另一方面导致了全球范围通胀预期升温,成为推涨全球商品价格主要力量。
  (二)调控措施初见成效,后期走势有待观察
  进入11月下半月,国家在货币流动性管理、物价调控方面加强了力度。央行采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措施;随着《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通知》发布,各地方物价调控措施也相继出台。而在期货交易方面,在证监会指导下,交易所已经先后对PTA、棉花、白糖进行交易管制,从手续费、交易手数等方面打击期货市场过度投机。这一切都降低了国内投机资金以及部分海外“热钱”合力炒作商品热情。中期农产品指数有所下行。
  不过,我们应十分谨慎地看待这次中期农产品指数下行。从期货市场角度来看,鉴于前述流动性泛滥情况,目前在我国,资金炒作压力仍然比较大,棉花等农产品仍是资金炒作窥视对象。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有负相关关系,中期农产品指数在11月后半月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美元反弹影响。从12月初至今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在政策调控与长期流动性相对充裕相互博弈形势下,形成了振荡小幅走高行情,中期农产品指数后期走势仍有待观察。
  稳定物价政策建议
  除了认同其他研究机构和学者提出继续紧缩银根、收紧流动性等货币政策建议之外,我们还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短期内加强对物价临时性管控,抑制过度投机
  综合上述分析,此轮物价上涨与热钱炒作有直接关系,因此从短期来看,针对当前物价上涨形势,有必要对物价进行短期适度行政干预,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及时控制、稳定物价。其中,尤其要重点加强对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农产品价格临时管控,对个别商品加强干预,消除由于物价快速上涨给消费者带来恐慌心理,恢复消费者信心。此外,还要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目前,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1月底到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农业部、工信部、监察部、商务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六个国务院督察组,相继赴18个省、区、市督促监察工作。可以看到,物价调控组合拳已起到了明显效果,前期上涨较为明显农产品价格近期出现明显回落。&&上一页123下一页&&
  (二)建立基于期货市场价格预警机制
  除了上述临时性政策,建立一套能够提前对物价进行科学预警长效机制也显得迫在眉睫。由于终端消费品价格由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决定,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又对未来现货价格有一定预测作用,因此,从技术层面考虑,建立基于期货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十分可行。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运用相关期货价格指数建立预警工具,结合科学分析方法实现提前预警,做到早预警、早准备。通过一系列检验工具证明,CPI指数相对于中期商品指数具有一定滞后性。以最近一次指数走势转向为例,中期商品指数在2009年11月就出现拐点上行,而CPI指数最近拐点上行出现在2009年5月份。因此,中期商品指数可以对CPI指数起到一定预测作用。
  (三)引导产业链主体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以期货为代表金融类工具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定价基础、稳定宏观经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体经济产业链与期货工具结合,有利于产业自身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控,对稳定物价也有帮助。同时,期货工具是农产品产业链相关主体规避价格风险有效工具。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受冲击较大是加工企业。因此,应培养相关企业利用金融服务工具进行保值和风险对抗意识,学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实现成本锁定。
  从长远来看,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时,农户也可以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以规避亏损风险。但目前我国农业以分散式经营为主,资源不集中,农户不具备对抗风险能力。因此,可引导农户建立农业合作组织,集中资源和资金,实现利用农产品期货工具实现规避风险可能。同时,集约型生产经营模式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农户议价能力。&&上一页123下一页&&
--股市360期货频道讯
本站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股市360立场无关。股市360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期货相关新闻: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股市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今日上线运行
日16:10 来源:
  和讯消息 8月9日,由中期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第一传媒有限公司(CBN)联合研发的“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指数将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及时了解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并以此把握国内外经济变化趋势提供可靠依据,并且还将在增加投资工具、争夺国际定价权等方面发挥应有功能。
  据中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英介绍,“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具有领先CPI、PPI等物价指数变动的经济预警作用,可在测度通货膨胀、经济景气水平等方面完善我国先行指标体系。而事实上,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该指数已经领先CRB等国际权威指数率先反弹,体现出中国经济先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宏观基本面。同时,该指数也为中期推出系列化可上市交易的商品ETF、ETN等衍生产品拓展了空间,而其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为中国争夺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
  CBN.中期商品综合指数,由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期货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中期研究院具体负责编制。该指数完全采用在中国期货市场上市交易的品种,而这些品种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具有战略意义且最能代表中国当前发展需求的大宗商品,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商品期货市场的联动日益密切,该指数亦可反映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作者:姜婷婷 来源:】
(责任编辑:宋沅)
(点击头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银河期货特约宏观首席顾问民生期货有限公司副总裁中粮期货工业品部副总经理中大期货分析师宏源期货首席分析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证中期企业债指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