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文献综述怎么写写?

力的能力。(5)土地资源状况。“三十年不变”的土地承包地政策, 对农民有很大吸引力, 使其进可在城镇务工, 退可守土保温饱,成为双重就业者。如果把户口迁移到城市, 万一站不住脚, 就失去退路。土地使用权无法自由流动, 也导致一部分有转移愿望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摆脱土地束缚完成转移。
韩永廷(2009)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危机使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引发大量失业,农民工就业形势恶化。(2)、户籍壁垒和行业、工种限制。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农民工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只能进入低端劳动力市场,而这个市场上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供大于求。农民工随时面临被解雇的命运,就业极不稳定。此外一些城市对农民工进行总量控制,采取职业、工种限制、先城后乡控制等。(3)就业信息缺失。以“投亲靠友”为主要特征的就业渠道,使农民工择业缺少确定性,在不同工作间、单位间、行业间、城市间频繁流动。由此带来的是,农民工在单位内的身份是临时工,没有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工龄也不被累计,难以享受连续性的社会保障政策。(4)劳动技能障碍。大多数初次出门的农民工都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力气活,初级工也是城市居民多。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的主要原因,除了输出地职业教育跟不上、用工单位不重视工人培训之外,主要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足、文化素质不高。(5)农民工群体代际变迁及工作心态变化。农民工的主力群体,现在已经是从十七八岁到三十岁年龄区间的所谓“第二代农民工”了。与上一代相比,第二代的求职心态有着显著变化。首先,到城里打工,赚钱回农村养家的动机明显减弱。从他们身上,可以明显看到一种情感、心理与生活方式的都市认同过程。其次,这一代人更看重工作岗位的“外溢”效果,即技能学习机会、福利条件,以及融入环境的可能性等等。再次,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在注重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很看重个人自由。相比而言,他们对工作的踏实程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要低一些,会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不断摇摆,并在不同的城市中更频繁地流动。
刘良博(2009)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制度方面来看,有户籍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的限制和歧视;还有农村土地制度的制约,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制,而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造成农业生产分散于
各个农户家庭,这种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在新时期已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它对引导农民进城,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表现出制度上的严重滞后性;此外,劳动力转移的法制建设滞后,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在客观上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2)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很低和乡镇企业自身发展滞缓。(3)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变现在城市自身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农民工带来的“城市病”现象日益严重和高科技应用和产业升级带来就业能力下降。(4)农业内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之势,这将会加重有限耕地上的就业压力,带来农村劳动力普遍过剩。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农业生产部门难以继续有效地充当农村过剩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5)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的需要。往往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越高,就业领域、就业层次就越高。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素质较低。
二、农民工流动就业文献综述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演变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演变过程的划分,学者们普遍采用的观点是五阶段论,如宋洪远、黄华波等(2002)、盛昕(2008)、徐程媛(2009)等人的划分方法是: 年为控制流动阶段;年为允许流动阶段;年为控制盲目流动阶段;年为规范流动阶段;2000年以后为公平流动阶段。这种划分方式是依据政府在不同阶段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不同态度而划分的。但也有学者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如卢红军(2009)将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就地就业的农村就业政策( 年);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就业政策( 年);跨地区流动就业政策(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政策(1997 年至今)。作者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阶段划分与其他学者划分的不太一致,这篇文章划分的标准更加注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地域变化。
(二)现阶段农民工流动的特点
李晓云(2007)将农民工流动特点概括为农民工流动的模式特征表现为从就地转移到异地流动,从平稳转移到高度活跃;农民工流动呈现循环流动性,转移呈现不彻底性;农民工流动带有区域性,流向上呈现自西向东的点式聚集;农民工流动的产业特点,主要表现为从农业流入城市二、三产业;农民工流动方式特征以自发流动为主,组织化程度低。姚永丽(2008)将现阶段农民工流动的特点概括为:从地区分布上看,经济落后地区跨区域流动明显;从行业分布上看,主要从事的是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行业;从流动的方向上看,主要是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从流动方式上看,农村工的流动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自发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看出李晓云和姚永丽所概括的现阶段农民工流动特点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对农民工流动的地域特点和自发性进行了宏观概括,但都没有对农民工文化程度和年龄方面进行微观分析。
韩俊、崔传义等(2009)将新阶段农民工流动的特点概括为:总体性农村劳动力仍然过剩,结构性供求矛盾开始突出;外出务工仍然是农民工就业主要途径,农民工流动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农民工群体不断分层分化,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有较大差异;制造业和建筑业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领域,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提高等。作者根据农民工文化程度、年龄、收入等因素对农民工进行了分层分析,但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考虑不够。
张俊良、张清郎(2009)将非农职业阶段的农民工流动特征概括为:从流动规模上看,农民工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从流动地域和行业来看,农民工将进一步流向东部地区和向第三产业集中;从人口学群体特征上看,农民工群体年轻化和文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特征明显;从流动行为上看,农民工流动呈家庭化流动方式,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上升,同时,非经济因素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也很大。作者所说的非农职业阶段实际是2000年以后,家庭整体流动,非农务工进一步职业化,非农务工的职业化造成家庭生活的城市化。
(三)农民工流动存在的问题
钱正武(2005)认为劳动力流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积重难返;劳动力市场十分混乱,农民盲目外流,徒劳往返;进城农民权益缺乏保障;农民素质相对较低。作者更多地是从流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的角度考虑劳
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农民工的权益缺失现象,但文中并没有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徐海彪,杨文彪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分析,得出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有: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就业结构演进落后于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外部不经济,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影响就业能力;社会保障不充分,完全转移就业有后顾之忧;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作者对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民工自身因素及国家相关制度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论述,但是同样这只是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分析。
王远(2009)认为我国流动劳动力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城乡人口流动的问题长期游离于政府的政策议程外,并未引起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国家关于人口流动的政策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在现行制度下,流动人口缺乏表达利益的机制和渠道。作者对流动劳动力政策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但是只是进行了大体论述,并没有深入细致地分析。
刘渝(2008)认为现存农民工流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对农民工管理缺乏公平性;现有对农民工流动管理与服务体制存在“输出地―输入地”间的空挡;农民工流动管理的现状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相适应;体制缺陷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作者从管理的角度对农民工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缺少对农民工流动政策本身存在问题的分析。
(四)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徐海彪,杨文彪认为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完善政策、改善服务,具体有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容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积极扩大就业。这是作者针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
刘渝(2008)认为改善农民工流动管理的对策有:将农民工流动管理纳入城市管理的总体布局之中;逐步建立起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公平管理的制度;通过对农民工流动管理,引导有序流动;通过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管理;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自治组织的发展来加强对农民工管理。作者对农民工流动管理政府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研究--《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政府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作为以人才强国为支撑的中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认可。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日趋规范和科学,主要表现为政策体系明确、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业务管理部门步调一致、制度较为完善、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解决了政府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短缺和薄弱等问题。增加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解决了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的问题,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使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提高,社会更加安定团结,政府的财政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本文重点以松原为例,深入剖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并将中外实施情况进行了对比,运用公共管理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有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设想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完善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G725;D630【目录】:
内容提要4-5中文摘要5-7Abstract7-10绪论10-13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目标10-12 (二) 论文的构架结构12-13一、 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情况概述13-19 (一)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概念13-14 (二)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依据14-16 (三)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依据16-19二、 以松原市为例分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19-24 (一) 松原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19 (二) 松原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19-22 (三) 松原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趋势22-24三、 松原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24-28 (一) 政府管理思想观念的滞后24 (二) 政府管理方式的欠缺24-25 (三)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种类和内容的缺失25-27 (四)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缺乏与就业市场的对接27-28四、 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28-32 (一) 转变滞后的思想观念28-29 (二)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架构29-30 (三) 规范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种类与内容30-31 (四) 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市场的对接31-32结论32-33参考文献33-35作者简介35-36后记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本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张民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喻名峰;廖文;;[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杨宝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胡逢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11期
姜正国;;[J];继续教育;2011年03期
王卫平;金兵;;[J];历史研究;2010年06期
冯建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李立国;;[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5期
宗晓华;洪银兴;;[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金潇明;;[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金兵;;[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10期
牛丽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李海波;;[J];传承;2011年27期
李天健;;[J];西部论坛;2013年01期
辛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20期
郑芳;林斯坦;;[J];东南学术;2014年05期
吴艳玲;;[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冉乃彦;;[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增泉;;[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方增泉;;[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巴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林霞;[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田景正;[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袁潇;[D];西南大学;2013年
汪远忠;[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杨奇明;[D];浙江大学;2012年
周洪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杨建朝;[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陈国汉;[D];暨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平;[D];山东大学;2011年
郑宙慧;[D];四川大学;2006年
范佳玉;[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许亚楠;[D];重庆大学;2012年
谭凡;[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张哲哲;[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刘晓敏;[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李小顺;[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潘志勇;[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白璐;[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易高峰;赵文华;;[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石中英;张夏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李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陈洪连;李慧玲;;[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周汝江;陈家刚;;[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洪银兴;;[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左学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宗晓华;冒荣;;[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刘祖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朱新均;;[J];继续教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蔡昉;[N];学习时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蔡传银;[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年09期
王昌玉;[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0年10期
徐新法;;[J];交通职业教育;2000年05期
戴桂娟;林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3期
,熊芳玲;[J];中国培训;2001年10期
刘新栓;[J];中国培训;2001年12期
文泽;[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1期
李润寰;[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1年03期
李钧;[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宏保;林赛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吴宏保;林赛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刘春林;郭正贤;;[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刘晓燕;;[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张红敏;;[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许英才;;[A];回顾与展望——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韩昌权;;[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段安琪;段绪华;;[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张丹;;[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核电质量保证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专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铁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本报记者 刘允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俞嘉骏;[N];组织人事报;2004年
巴茜;[N];鞍山日报 ;2007年
滕秀邦;[N];中国工商报;2007年
李冶金 鲁世宣;[N];中国化工报;2007年
朱振攀 胡学锋;[N];中国人事报;2007年
彭展 许根辉;[N];中国石化报;2007年
金山区农业委员会;[N];东方城乡报;2006年
顾连华 记者
黄粉扣;[N];东方城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晔林;[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贾科;[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菲;[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董晓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贺丽莎;[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谭寒;[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杨辉;[D];湘潭大学;2012年
李志敏;[D];山东大学;2014年
王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徐梅;[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冯洲域;[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叶敏;[D];湘潭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要写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论文,要怎么写呢,用什么题目比较好_百度作业帮
我要写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论文,要怎么写呢,用什么题目比较好
我要写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论文,要怎么写呢,用什么题目比较好
要写关于农民工的论文,必须得去了解 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自己去体验下 会更好.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资料仅供参考。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将尽快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55: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官方公共微信欢迎光临学尔森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求教关于农民工的毕业论文
题目是:中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研究 一点资料都搜索不到,
  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分析  英文摘要:Nowdays,the out-of rural worker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ment role in China,while they still live in the bringe of the countries,it’s not optimised about thei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It is importment to heighten rurals’capability,it’s not only use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ociety.  KEY:
Out-of worker,
Occupation capability ,
Occupation chance  一.农民工及农民工对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  农民工,又称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或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生的人群。其主体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一般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1)大中城市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乃至个体企业雇用的农民工(含合同工与长期临时工);(2)无雇主雇佣,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谋职业的进城农民;在城市已工作、生活达到一定年限者;(3)进入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或卫星城镇的原农业户口人员,其中也可分为有雇主与无雇主两种;(4)具有一定规模和年限的聚集在中小城镇的乡镇企业的职工。他们的户口还在农村,有的还保留有承包合同和责任田,但主要收入来源则是在城镇的非农业收入。相对于务农者而言,他们是城里人,是非农就业者;但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他们又是乡下人,是农村进城务工者。就整体而言,其主要生活、收入来源已由农业生产转向主要依赖于非农业的务工经商活动;就其职业角色而言,也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虽然他们中一部分人还保留着承包耕地,但种地只是执行着最低生活保障的功能,是作为规避城市各种风险的避难所而保留的。  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可能很难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农村的孩子走出乡土的艰难。走进城市讨生活的庄稼人,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打工者。火车站里,他们身背铺盖卷茫然地环视;城市高楼大厦的建筑工地上,他们忙碌地搭建脚手架;劳动密集的工业流水线上,他们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单调的操作;货运的码头上,他们紧张地搬运沉重的物品;大街小巷中,他们回收着生活的废品;千万个家庭里,她们照料着城市人家的孩子;夜晚的地铁里,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并面对着投来的异样目光……但这些人普普通通的生活,却真实向世人昭示,他们已成为五彩斑斓的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他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个特殊利益群体,农民工进城既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供发垛菏艹孤讹酞番喀客观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工给农村和城市带来了双重变化。  一方面,农民工对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民工直接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脱贫。在农村,光是种地至多解决温饱,更不用说改善生活、供子女上学和增加工农业生产投入,还有各种税费以及统筹提留,也没法如期完成,农民出去打工后,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进城打工还为返乡农民创业提供了资本积累、技术知识、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其次,打工族返乡创业推动了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带动了当地农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市场经济意识深入人心。再次,农民工带来了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源。此外,返乡创业也缓和了劳动力盲目流动所造成的交通紧张、流动成本过高等矛盾,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节省了劳动力市场交易的成本。四川、安徽等省的代表说,每年农民工从打工地汇回家乡的钱都在200亿元以上,几乎相当于全省财政收入。这几年农民收入仍能维持低速增长,靠的主要是非农收入,而其中进城打工收入又占了大头,这对于缓解城乡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功不可没的。  另一方面,农民工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直接的作用。首先,农民工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劳动力队伍。城市环境的改变,城市生活的重大改变,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城市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有这些城里人引以为豪的事情,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贡献。其次,农民工是城市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城市居民现在越来越感到日常生活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进城拾遗补缺,把许多劳动强度大的脏重累险活都揽了下来,在建筑、运输、农贸、服务等领域,农民工已经成了城市经济不可缺少的力量。再次,农民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形成对农业剩余劳动的“拉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也需要向城市转移,形成“推力”。最后,农民工实现了大批廉价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促进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服装、鞋类、皮革制品等加工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中国出口的13亿双鞋中绝大部分农民工生产的。经过调查研究,有这样一笔账:一个进城农民工一年给城市创造的价值大约在25000元左右,而一个农民工一年充其量才拿走8000元,剩余的17000元都留给了打工所在的城市。照这样计算,如果一个城市有10万农民工务工,这些农民工为这个城市创造的价值一年就是17个亿,如果有100万农民工呢,那就是170个亿。目前,一般的中等城市吸纳的农民工大都在10万人以上,大城市吸纳的农民工100万人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农民工为城市创造的价值可想而知。  再者,农民工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国民财富的贡献日益明显,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首先,农民工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带来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改变了长期以来东、西部地区城市分布严重不均的状况。其次,农民工对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分割的社会结构,加速了城市社会的变迁。大量农民工的存在,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并由于农民工在体制外就业,进入和退出岗位完全依赖市场,政府不付出制度成本,农民工便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竞争效率,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并冲破了城乡分割的社会结构,推动了城市劳动力的职业竞争,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推动力。  当然,大批外来劳动力进城开展经济活动无疑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样面临着失业风险和激烈的生存竞争,城市的犯罪现象有上升的势头,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且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很艰难,他们背土离乡,家乡的亲人也因此感到孤独和缺乏亲情。  二.农民工就业现状  说农民工问题不容回避,是因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它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探讨农民进城的利弊得失,而是如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是“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农民工培训,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最近几年的统计结果均显示出,我国农民进城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大,2002年的统计结果是,目前有9400万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务工,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以每年400-500万人的速度增加,越是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的数量越多。其中70%以上的农民工在县级以上城市务工,30%左右集中在小城镇。  长期以来我国就业承受很大压力。一方面用人单位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找不到活干,出现了 “有工无人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多数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农民工就业意识有所提高,在选择单位时不仅仅从工资方面考虑,对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目前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大部分是18至25岁的年青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也基本上没干过什么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却对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过高,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劳动力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业。即市场需要的劳动力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门槛,而许多劳动力因为缺乏技能而被关在就业的大门外。目前许多企业急需的,并不是那些普通民工,而是立即能上岗的熟练工。而没有技术特长的民工,四处奔波也难以找到工作。所谓的“民工荒”,实际是紧缺熟练工。因此大部分农民工如果找到工作,基本是没有门槛而只需要力气的低技术、低收入的体力活。因此,局部地区和行业虽出现“招工难”,也不能认定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逆转。这个问题表现出来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民工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门槛在逐渐提高。没有一定职业技能民工,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竞争。  三.农民工进城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来,农民进城就业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调查显示,通过社会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就业的人员只占13.3%,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和广告信息引导就业的人员仅占总数的3.3%,还有83.4%的民工是通过亲友介绍或自发外出的。他们的外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的徒劳返乡,有的滞留城市,有的被非法中介和虚假信息诱骗,人身和经济权益受到很大伤害。  二是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培训薄弱,制约了农民进城就业能力的提高。目前,农民进城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农职业培训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农业、劳动、教育、工会等部门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主观性培训较多,技能性和“订单式”培训较少;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三是合法权益没能得到有效保护。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很多民工未签劳动合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缺乏基础。二是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定量或固定的劳动时间。据调查,有73.3%的民工工作在10小时以上,最长的达13个小时。三是用工单位没给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提供工伤费用。四是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进城就业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仍有发生。六是民工法律意识仍很淡薄。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36.7%的民工选择“找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看病无保障。调查显示,有医疗保险的只有3.3%,还有96.7%的民工没有办理医疗保险。他们生病以后只有16.7%的人会选择直接去医院,83.3%的人是自己随便买点药吃或硬扛。  五是民工子女入学“门槛”高。在被调查的130位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中,有学龄(幼龄)子女的78人,其中有33.1%的民工带着子女外出进城务工,并在就业城市上学,入学收费与当地城市人子女相同的占66.9%,还有33.3%的民工子女因没有城市户口需要交纳较高的各种费用才能入学。  六是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制约着农民进城就业。近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存在着领导机构不明确、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就业的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统计指标及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农民进城就业。  四.促进农民工外出寻求就业机会的措施  一.是用渐进的方式改善户籍制度,授予农村外出务工者与永久居民类似的基本权利。加强法律和行政体系,确保农民工作为输入地长期居民的权利,包括购买或租赁房屋的权利,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同时,至少保留输出地居民的一部分权利(特别是对土地的权利),继续维系他们和家乡的关系,保持他们对于家乡的认同感。  二.是进一步促进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使他们能够共同设置相关的服务机构,共同支付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资金。  三.是四是促进把农民工纳入决策机制的形成,也就是说在决策中也能够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使农村外出务工群体无论对输出地还是输入地的事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四.是确保农民工得到公平的待遇。废除任何限制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寻找工作或者临时性工作的不公平限制;确保法律程序的实施,包括和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签订合同,及时发工资,不找任何理由拖延或者克扣工资;改善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的女性劳动者,包括健康、卫生和安全;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提供以自愿为基础的技术和法律培训,不能征收任何不合理的费用;为他们的子女受教育安排不同的渠道,使其子女在教育上所获得的待遇和城市居民的子女不应有所差异;加强适当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就业、卫生和法律援助。  参考文献:  1. 民工“新生代”:进城不仅为讨生活 更是为寻梦,浙江日报  2. 农村劳动者流动中的几个问题,黄平,彭柯,农业经济  3.当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状况调查,人民网,梅孝兵  4.招工难与就业能力不足,深圳商报,邹蓝  5.农民工对城乡双重变迁的推进,中国经济问题,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帮助!刚刚开始我是把这个题目想的太大了,现在想想你的答案我可以抓住一个点写,多谢啦! 评论 |
回答1: 论据都是来自于你平时在报刊,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可以为类似问题提供一个信息索引。肯定是经过考证了,从而试图改变或者改善现状,为了10分,通过整理。解决目前农民工培训现状和问题信息采集不足,亟待规范,通过这篇论文,以及你论文中从分析得来的解决方案可以能作为之后解决计划的参考、网站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信息采集啊,不然你写它干嘛……汗,就形成论据,拼命了,你有多的因为目前我国农民工培训现状十分混乱,以及相关分析的缺失,需要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 提问者评价 我只有这么多全给你了,谢谢!!! 评论 |
回答1: 找我。。。。。。。。。。。。。。我可以帮你
回答1:   你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包含哪些部分? 在我们确定了论文题目, 写好论文大纲, 接下来就得面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了! 下面就来和你分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那些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首先我们得清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部分的内容如何...   四,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  运用对比分析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 每部分的内容如何填写.  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目前的德国是高度工业化.  二.  文献调查法,完成摘要,总结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  五, 写好论文大纲;ll mann 是较早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德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的学者?写论文之前.  下面分享我本人写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迈向新的人生,但专门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却不是很多. 这些内容可以用到你的论文的摘要和引文中.在这个过程中,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清脉络.本文试图研究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资料,且多集中于工业化:  2013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包括参考书和引文地址;lkerung in der industriellen Revolution 》,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组成部分! 下面就来和你分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那些事,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数据、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 每个学校毕业论文带队老师都会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发给大家,一定要写个大纲。  2、《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两部著作中,专门研究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较少;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吸收和借鉴他人相关研究成果,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接下来就得面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了, 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   如何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知道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组成部分、研究目标;  两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对此问题的思考,非农就业人口高达96%、影响、社会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指导老师写评语  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  2014年6月初论文答辩  六.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好确定了框架.Wolfgang,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如邢来顺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  学校的格式要求,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三,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不能实地考察,并对比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选择的这个论题有什么意义;  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K?、农民城市化的格局:  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城市化的国家,对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在此基础上, 你的这个论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就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 工作进度、本课题研究方案  历史分析法、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在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和迈向强权国家-年》,展开研究,研究了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3,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针对你所选论文查找资料的相关情况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就是写你论文的大纲  本课题研究方案就是写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你的论文  研究目标及工作进度主要写你所选论题的目标及你们论文各个时段需要完成的相关任务和时间  参考文献只需把你写论文需要参考的资料列出即可、写作规范要注意,译文  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该书指出德国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与城市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城市化进程研究,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在近8200万人口中,随着我国工业化,但并不是很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 ,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首先我们得清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 下面我们就需要对这几个部分一一描述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主要描写你的论文选题的相关背景,由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的问题提供借鉴、经济学等领域都比较关注德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政策有所论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包含哪些部分,证明或分析相关论点、人口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多是从历史学,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参考文献  你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历史分析法就是根据发展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必须通过互联网或文献库检索查找,其研究成果有(《Die Bev?,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状,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归纳.鉴于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式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  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确定论文题目  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  2013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  2014年4月完成二稿  2014年4月底定稿: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影响之对比分析  一,这样老师、影响. 主要特色. 一般来讲? 在我们确定了论文题目.  运用分析,及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研究目标:  1.  数据分析法! 展开
回答1: 农民工老龄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论 肯定比较多
回答1: 我发给你QQ哦
2015年二级消防工程师首考黄金年-咨询即送独家考试资料和试听课程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首考黄金年-咨询即送独家考试资料和试听课程
Read 相关问答
Course 相关教程
讲师:许多多
原价:¥5998.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文献综述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