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行为发展的研究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道德的发展分析.ppt2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道德的发展分析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儿童道德的发展 儿童道德发展的概念 指儿童采纳各种原则,这些原则引导他们对特定行为作出是非判断并依据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们要共同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生活要成为可能---人们就必须对某些孰是孰非的观念达成共识。 儿童道德的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 柯尔伯格的理论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 近年来国外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的理论 Jean Piaget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发展心理学中研究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Jean Piaget认为在儿童对特定行为的评价中才能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真实认识。因此,他与合作者创立了“临床法”(clinical method) 皮亚杰理论的内容 第1阶段:前道德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因此,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第2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大约出现在4、5~8、9岁,以学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称,道德现实主义。 第3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始于9~10岁以后,大约为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了看行为结果之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 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上的问题:皮亚杰两难方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两个故事中给儿童展示了两个不对等的后果,因为这样会引诱儿童忽略其中的有意性。 道德规则与习俗规则的区分:皮亚杰在儿童规则认知发展中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对习俗规则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问题详情
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网友回答(共1条)
匿名网友&&&&lv1&&&&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d,为了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皮亚杰和同事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用对偶故事法,向儿童讲述一些关于道德现象的故事,然后与儿童进行深入的谈话,根据儿童对提问的回答确定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第 2 题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2第 3 题“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论文写作技巧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地区咨询师问答文章新闻视频百度谷歌 &
&正文 道德认知发展与犯罪行为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道德品质可分为三个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心理学历史上,心理学家对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其中柯尔伯格的研究直接涉及犯罪人的道德认知。&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个人道德品质的优劣与其是否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从的角度看,道德品质可分为三个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学历史上,对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其中柯尔伯格的研究直接涉及犯罪人的道德认知。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是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他的突出贡献是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和其后的发生认识论思想。他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也是很有特色的,并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他采用独特的间接故事法进行大量研究之后,提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遵循着从他律到自律的路线发展。并据此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5岁以前的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他们的行为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没有恰当的道德观念。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至8、9岁的儿童绝对地服从权威。在他们心目中,父母、教师或其他权威者制定的规则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必须绝对服从,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此阶段儿童对行为的道德判断主要考虑行为的后果,很少涉及行为的动机,所以,这个阶段也称作道德实在论阶段。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儿童在9岁至11岁期间进入自律道德阶段。此时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判断行为的对与错,除了看行为的结果之外,也要考虑行为人的动机,并逐步开始用平等和不平等、公道和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为自身所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故又称为道德主观主义阶段。
  皮亚杰本人并没有直接研究犯罪人的道德认知发展,但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为后来对犯罪人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追随者,他在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和扩充,发展出一种更详细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将此直接应用于对犯罪人道德认知的研究。
  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时,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例如,关于儿童对说谎的反应的对偶故事:A、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条狗.非常害怕,他跑回家告诉母亲,他碰到了一条像牛一样大的狗;B、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母亲说老师给了他一个好分数。事实并非如此,可是他这么一说,母亲很高兴,表扬了他。通过向被试讲解故事,让他们做出道德判断,从被试对故事特定行为的评价中去分析他们的道德认知。这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每一对都包含着两种道德情境,每一种道德情境代表着一种道德发展水平,皮亚杰用一对对偶故事代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柯尔伯格认为这种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不只两种水平,应有多级水平。为此,柯尔伯格改用“道德两难故事”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系列道德两难故事。其中最典型且为人熟知的便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危在旦夕。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药剂师却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被药剂师拒绝了,药剂师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药剂师经营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讲完这个故事后,柯尔伯格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被试讨论,这些问题主要有(朱智贤等,1988):
  (1)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
  (2)假如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是否会去偷药?为什么?
  (3)假定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快死了。他朋友家没有钱,也没有人肯去偷药,在这种情况下,海因兹是否会去偷药?为什么?
  (4)为了拯救一个生命,人们究竟该不该不择一切手段,为什么?
  (5)海因兹偷药触犯了法律。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6)海因兹偷药被捉住了,法官该不该判他的罪?为什么?
  (7)法官考虑释放海因兹,其理由是什么?
  在研究中,柯尔伯格所关心的不是被试对这些两难问题回答“是”或“否”,而是被试在回答时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从1958年起,柯尔伯格用此类方法对10~16岁的75名被试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据此提出了人类道德认知发展的模式。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969年,柯尔伯格在其《道德思想和行动发展的阶段》一书中将个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3级水平6个阶段。它们是:
  一级水平: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的儿童处于这一级水平。其特点是儿童还未形成真正的道德标准,道德判断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道德价值由外在的要求而定。这级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必须无条件服从。服从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违背了规则理该受罚,行为的好坏根据行为的结果来评定。该阶段儿童认为海因兹偷药是坏的,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工具与相对主义定向。在这个阶段,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开始认识到问题的多面性。他们认为,海因兹可以认为他偷药是对的,而药剂师可以认为那是错的。该阶段的儿童往往从自私的观点出发来考虑道德问题,认为正确的行动就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偶尔也能满足别人需要的行动。
  二级水平:习俗水平。9~15岁的少年儿童处于这一级水平。其特点是道德的价值在于别人的期待和传统秩序的保持,主要满足社会期望。这一级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此阶段的儿童希望保持良好、和谐的,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要求自己不辜负重要人物如父母、老师的期望。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他们把尊重权威、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看成是符合道德的行为。该阶段的青少年在回答海因兹问题时,一方面同情他,但同时又认为他触犯了法律,必须偿还药剂师的钱并去坐牢。这说明该阶段的青少年看到了法律所起的社会作用。
  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主要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这一级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与第四阶段相比,该阶段个体能够灵活地看待法律,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此时的个人有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的较为确定的概念,这些原则包括了对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重。同时也领悟到,不是所有有秩序的社会都能实行更完美的原则。此阶段人们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不是具体的道德准则。
  柯尔伯格认为,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发展阶段既不能先后倒置也不能产生倒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同样的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许多人永远无法达到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有些成人的道德认知也仍处于前习俗水平。&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上一篇:下一篇:“犯罪心理”相关心理文章请在这里输入你要咨询的问题...
&&&&&&&&& 犯罪心理文章排行9455次9313次5624次5385次5195次5175次5071次4675次4293次3566次大家正在看的心理文章最近登陆的心理咨询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
下载积分:480
内容提示: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3:57: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