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移动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转全球通套餐号码,13,18,15开头移动靓号

手机卡是09年买的移动神州行靓号 想改套餐 营业厅的人说只能先改成全球通58套餐 然后下个月能改成_百度知道
手机卡是09年买的移动神州行靓号 想改套餐 营业厅的人说只能先改成全球通58套餐 然后下个月能改成
手机卡是09年买的移动神州行靓号 想改套餐 营业厅的人说只能先改成全球通58套餐 然后下个月能改成便宜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
提问者采纳
这种情况估计是办理的时候参加靓号活动导致受限造成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移动业务资费顾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移动神州行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移动客服忽悠你的,只要是实名制的号码,可以发信息到10086修改基本包套餐,你让他们给你改?呵呵!出于商业利益因素,肯定希望你升级全球通了,而且肯定是4G套餐,巴不得你们都全部都升级为4G套餐!还不明白吗?没听到别人说过“升级容易,降级难!”,三大营运商最怕工信局,需要维权投诉可以进这:http://t.cn/zHeGzKg
用信息改套餐发送的代码如下:
◆①、请回复代码选择神州行的基本包:
编辑“71244”、申请“神州行大众卡2013版2号”;
②:神州行创业卡:漫游接听全免费
拨打亲情号码999分钟免费,日起,预存50元话费,还可获赠价值30元的礼品一份,先到先得。
资费标准:套餐费5元/月,月语音通话最低消费10元。本地接听免费,本地拨打市话闲时0.2元/分钟,忙时0.26元/分钟。加...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来区分使用者的方式对中国移动还有多大价值?
按投票排序
在2G的时代,在两家运营商的竞争中,移动完胜了联通。除了“全球最好的2G网络”因素外,通过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品牌和用户细分,很成功的达到了下面一些效果:1. 歧视定价,成功的给“全球通”用户打上了高大上的标签,配合“139,138”号码,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大把用户有“139,138”网络质量要高于“135,136,137”号段网络质量的错觉,同时,“全球通”的资费也是稍高于另外两个品牌的资费,2. 用户“tag”,在动感地带品牌的塑造上,利用周杰伦代言,之后大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演唱会,单曲首发等等,加上大的“VPN",短号互拨,虚拟网内一定时长的免费拨打方式,在校园用户市场(主要是高校,延展到高中和大学后),获取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3. 葛优代言的”神州行”,也就是预付费业务,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能不说,在移动的市场和品牌策略上,原来的”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上,可以算是国企中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了。甚至在市场和品牌塑造角度,是可以和跨国企业PK的。但是,在3G的时代,或者后3G的时代,在基础网络严重落后其他竞争对手,新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依靠捆绑,政企用户资源和低价,以及联通的”全国统一资费“策略的竞争环境下,仅仅依靠品牌的细分,已经不足以在市场上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造成了高端用户不断流失的现状(只要看看这两三年有多少换号的短信就可以了)。市场的竞争,三个维度1. Product Leadership2. Customer Intimacy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在这三个维度上,如果能在一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两个维度上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是可以获得优势的,如果能在两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一个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就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具体到移动通信市场是来看1. Product Leadership:网络覆盖,网络能力,资费套餐,终端种类2. Customer Intimacy:品牌,服务能力(营业厅-实体和网厅,代理渠道)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建网成本,运维成本,终端采购成本等2G,移动和联通同样是GSM,几乎是同质竞争,移动在各个环节都领先,所以,完胜联通也就可以解释了。而在同质竞争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比较重要。提一点,在移动开始做终端+资费套餐时,销量排名前10的终端类型都被移动签了独家了,大的销售渠道也被移动签了独家。在从2G到3G过程中,联通和电信在第2点上,已经逐渐减少了和移动的差距,举几个例子1. 大的分销渠道开始陆续转到联通和电信,打破了了移动独家的渠道2. 联通的电子渠道已经超过了移动3. 随着虚拟运营商合作的开展,更多的会看到虚拟运营商开始转售电信联通的产品,而且,移动在三个运营商中,是最忌惮虚拟运营商或者说最保守的;在第3点上,终端采购成本应该还是联通电信占优吧。网络建设的成本,大家差别不会太大,运营成本见仁见智。3G的竞争不是同质竞争。4G的竞争,也不完全是同质竞争,至少在终端和产业链成熟程度上,在国际漫游能力上,移动还是稍处劣势的,只不过是不像3G差距这么大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相对小些。另外,在移动用户渗透率达到80%以上的条件下,再加上用户的关系链从以手机号码为唯一中心,逐渐被OTT(比如微信)撕开一个口子,号码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重要了。所以,我的看法是品牌区隔的作用,不会像2G下那么明显了。再说,”全球通“4G下也不可能”全球通“,搞不好还被另外两家打。移动现在的广告不是说”全球主流制式“吗?明摆着是忽悠。
(本答案因为疑似说了LT坏话,所以不想被广泛传播,禁止转载。但是如果看完所有正文和评论,就知道我没说LT坏话。)这个问题我应该有条件多说几句,因为毕竟做为前OM负责其中两个品牌的苦逼,大概不需要用“猜”来回答,而是可以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移动内部,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被叫做客户品牌,作用就是:区隔不同特征的用户,以及他们需要的套餐包和服务。2G时代,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很小,用户玩手机的能力也很低,对手机的认识不足,对资费套餐容易搞混。这时候用客户品牌来教育客户,非常直接有效。比如全球通,要求的就是门槛最高、资费单价最低,也就是多用更合算的思路。电信资费的计算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对客户消费数据做分析,然后把客户划分出几种聚类类型,再组合套餐包,包括基础套餐包和叠加包。说客户品牌,就不能不说动感地带。动感地带是近10年来品牌建设方面的奇迹之一,是奥美这么多年对外讲的最多的案例。很多人还记得大约10年前动感地带上市时候那几个很屌的广告,调性十足。我甚至可以说,周杰伦能那么火、成为常青树,和动感地带广告的大手笔投放是分不开的。动感地带这个品牌是三个客户品牌中品牌性质最明显的,因为这个品牌既没有资费优势,也没有业务优势,几乎纯粹就是品牌+渠道托起来的,后来利用网内网外短信价差形成了价格优势。就是说:网内发短信比发给联通便宜,这样学生群体一个班都动感,你弄了联通,大家都不爱给你发短信了。移动的人一直有个心病,就是花这么多钱做客户品牌,值不值?后来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去学校考察,动感地带和联通新势力就隔10米,而且联通明显便宜,但是就是没有人去。Focus Group调研也完全证明了品牌本身的吸引力,当时坐在监测室的人很快就形成了一致观点:品牌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年轻人。后来,07年,移动内部已经在考虑削弱、甚至取消客户品牌了。起因是国外基本没有客户品牌,而且因为3G要上了,大家都觉得到时候手机的玩法就变了,数据业务会非常丰富,讲数据业务都不够讲的,一切都要围绕数据业务来建设了。而且移动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沦为通道的风险。但是后来为什么没有取消客户品牌,甚至08年还狂轰滥炸了一番呢?有几个原因:1 客户品牌是巨大无形资产,谁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2 一部分人仍然极力主张客户品牌,原因就是消费者不会那么快走向成熟。3 客户品牌还可以改个方式去用,其实就变成了套餐包的名字。不过这个角度下,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推客户品牌了,这个就相当于逐渐淡化客户品牌的影响,但是不要一下取消。至于有没有原来做客户品牌的人觉得自己被剥夺了?没有,因为大家转身就可以做新的品牌了。而且做客户品牌很累,工作强度很大,具体执行人员也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其实是好事。最后的结果就是,客户品牌被保留下来,但是很明显全球通、动感地带的宣传力度在后来几年降低了很多,也就是采取了3的实用主义路线。说个题外话,中国移动战胜联通和电信,真不是靠什么狗屁垄断地位。我接触这么多国有企业,中移动团队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在国有企业里是数一数二的。中移动的成功完全是打出来的,电信领域的寡头竞争比大家想象得激烈得多的多,移动的员工熬夜加班太正常了,工作强度真不亚于外企。而且水准很高很高,当时动感地带的品牌经理,且不说别的,就看平面稿发现问题的能力,就非常非常专业。比如她说有三个地方觉得有问题,真的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都很到位。我们当时服务移动四个部门,包括市场部(就是这些品牌什么的)、战略部、数据业务部、集团客户部,可以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移动的团队在操作全国性品牌方面经验很丰富,很扎实,这种不是协调全国工作的几年时间积累,根本不可能做到。扯远了,扯回来,反正我觉得移动做了一个过渡性的、非常实用主义而且非常英明的决定:保留客户品牌,但是调整预算,把大量预算用来推广业务,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品牌。“和”这个品牌,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前一段听老同事说过,好像是针对数据业务的,我也不看广告现在也不关心三大电信公司了,所以也不知道,就不说了。总结一下,就是:品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自己说不清、道不明、产品区隔度较低的东西直接打包推给消费者。如果一部分消费者明白事儿了、自己能判断了,品牌的作用就会弱化,业务本身的宣传就要加强。这个时候,品牌就谈不上“品牌”二字了,就沦落为商标了,最多就是一个能证明自己品质的无形资产沉淀(或者说如果敢乱来就会倒牌子的意思)。----------------------- 不能跑题 -----------------------还说回客户品牌吧,别扯两边敬业不敬业了。我从2010年后明显感觉移动的服务水平下降了,从10086就可以感觉出来。在移动的客户品牌中,服务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品牌要素,特别是对全球通。当时我和一些移动的朋友聊到服务质量下降,大家都很惋惜,都说是“自废武功”,这么多年积累的口碑啊。这就是客户品牌的尴尬,也是客户品牌的机会,就是和业务本身距离保持比较远,相对软性的东西多一些。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大变革的时期,继续全力玩客户品牌,真的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的地盘 ------------------------08年的时候搞了一个调研,针对动感地带的。因为那会儿最早一批动感客户已经毕业了,按照理想状态,是希望他们转入全球通的。anyway,我们就想知道一下新客户的调调,从高中生开始调研。我们问:你觉得你有自己的空间吗?(我的地盘听我的,这句话就是因为调研中发现那会儿的年轻人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有强烈的自我身份认知需求,才搞出这么一句话。)90后:我们不需要自己的地盘儿,我家都听我的。我们:!!!那你需要什么?90后:去别人地盘儿看看。好吧,调研当然不是这个过程,也不会是这样的对话,但是90后对自己的自我身份认同已经很强烈、很自信了,他们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生活状态,然后在成年后逐渐稳定下来。可是“我的地盘听我的”这个广告语还是没改。都那会儿了,还改什么改啊。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然后,我再来试着说说我的观点。我先摆明我的观点——我觉得这种以不同品牌来区分使用者的方式是有价值的,而且应该继续强化这种品牌区分。但是,我赞同用品牌来区分,并不是意味着说一定要保存这个三个品牌,为什么?理由如下:1.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产生的背景:话说当年,手机资费并不像现在不是这么贵(不能说这么便宜,因为实际上还是比较贵),什么漫游费乱七八糟的,所以这几个品牌很好的区分了用户群体。用全球通的话,话费都不少,而且大部分是可以报销的。即使是今天,貌似全球通的最低套餐也得50块钱每个月。至于全球通这几个比较雷人的字怎么来的,查了查资料,貌似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简称,被移动某懒人直接拿过来,简称全球通,并且发展成了移动的旗舰品牌,可见移动在品牌的建设上还是有一点功力的。是不是用全球通的就一定整天全球跑?别逗了,只不过全球通可以开通国际漫游而已,99%的全球通的用户都是那些所谓的中高端客户,最多是在国内来回跑,出差比较多。用神州行的,顾名思义,可以全国漫游。但实际情况是,神州行大致上有两种卡,一种是畅聊卡,默认全国漫游,一种是大众卡,申请之后才可以漫游。不像全球通,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子品牌,全国几乎一个价,神州行就够乱了,每个省甚至每个市都有各种各样的卡类。所以,这同时说明了,神州行的目标消费群体并不是特定的,或者说,没有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至于动感地带,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晚于神州行和全球通出现(查了查资料,是2003年3月份出现的),而且用户群体很清楚,就是针对学生和年轻用户(资料显示,针对15-25岁这个用户群体)。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貌似全球通和神州行完全可以覆盖所有的用户群体了,那为什么还要搞一个动感地带?我的理解是,如果从客户归属感来看品牌的话,全球通算一个,神州行什么都不算,所以移动考虑用动感地带来覆盖15-25岁这个年轻群体。2.为什么还要继续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群体:我得先说明一点,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中国完全不需要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群体?那就是,完全没有了乱七八糟连中国移动的客服有时候都搞不清楚的各种套餐的前提下!可以试想一下,话费足够便宜,所有人都是用多少就是多少,不用去选套餐,不用担心套餐有没有用超了,或者套餐有没有用完。这种情况下,中高端客户可能就不爽了,我靠,去服务厅或者打热线,老子每月花费六七百,不能和那些每月三四十话费的一起排队吧,总得显示一下高端的客户的优越性吧?那好,就按消费额度来区分,比如,每月消费额度200块钱以下的,老老实实排队,每月消费额度200块钱以上的,走VIP通道或者VIP热线。问题是,貌似未来三四年内,运营商不可能取消各种套餐。所以,上面的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还是得用品牌来区分各个用户群体。然后,就回到了题主的问题的核心,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的价值何在?首先,客户需要归属感。动感地带针对的是15-25岁,也就是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以及刚刚参加工作的人群。等到这群人参加工作几年后,有些混得不错,收入高了,可能就把动感地带转为全球通了,或者觉得动感地带不合适了,转为神州行了。可能有人会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该转为全球通或者神州行?所以,这需要移动去引导他们。怎么引导?靠宣传,靠广告呗。其次,有了这个归属感,有什么用啊?对于中国移动,或者其他两家运营商,这两年的最大的心痛是,自己逐渐沦为流量的管道,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并没有捞着什么好处。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资源就是手机号码的持有者。假如,中国移动有这么两个圈子,一个全球通的圈子,一个是动感地带的圈子(或者说,动感地带是在为全球通培养潜在用户),好好发觉圈子的潜在价值。再想想,所谓的圈子,不就是今天所流行的social吗?我一直认为,中国移动放弃139这个域名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至于神州行,动感地带和全球通两个客户群之外的都交给神州行去吧。反正,剩下的这一部分客户不要求什么归属感。3.再说说And和这个品牌吧。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觉得中国移动这个品牌我2013年见过的所以大公司新出LOGO中最差劲的,没有之一。不但Logo难看,而且“和”也演绎的非常勉强。问题是,接下来,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慢慢会消失,还是会成为“和”(我靠,必须得给“和”这个字加引号,不然真的没法读整句话了)这个品牌的子品牌?之所以中国移动会弄出“和”这个全新的品牌,我个人的猜测是,中国移动以后可能会有两个大方向,一个大方向是企业业务,一个方向是个人业务,而这两个业务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以便区分识别。从这一点上来看,弄子品牌出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和”确实太恶心人了。我是门外汉,之所以回答,皆因兴趣所在。有不当之处,尽情拍砖。
市场细分和品牌战略是一直有价值的。这方面的教科书是宝洁。针对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推出不同的产品、以不同的品牌和营销重点满足这种需求:去屑 --& 海飞丝,养护
--& 潘婷,专业
--& 沙宣。同样的有中国移动:资费便宜
--& 神州行,年轻活力
--& 动感地带,商务人士
--& 全球通。还有小米:高端智能手机
--& 小米,中低端手机
--& 红米。还有凌致集团:VERO MODA:面向25-35岁女性的职业休闲装;ONLY:15岁至35岁之间的都市女性;JACK & JONES:18岁到30岁之间的喜欢穿着随意、流行的男士;SELECTED:为年龄20到45岁之间的时尚男士设计的商务休闲系列男装。还有腾讯:PC端通讯软件
--& QQ,移动端通讯软件
--& 微信(从市场细分和产品设计来说,手机QQ是个失败的产品)。如果要区分使用问答的用户,设想了一下:(PC端)娱乐问答
? (类糗百)(PC端)知识问答
--& 知乎(PC端)日常生活问答
--& 百度知道(移动端)娱乐问答
--& ?(移动端)知识问答
--& ?(移动端)日常生活问答
--& ?(类Jelly).我要告诉你:那些不为顾客着想,不关注顾客利益的公司,早晚会垮台的。——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我觉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通和神州行两个品牌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理由如下:不是每个人都对移动通信业务了如指掌,他们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导向,比如经常出国旅行出差的老板,比如更习惯用打电话来保持联系的父母。这时候通过使用习惯来第一步区分用户是比通过冷冰冰的套餐数据来第一步区分用户更有效的方式。我也许可以告诉你我每个月电话打得少但短信发的多,但是我却很难精确地告诉你我到底每个月真正需要多少电话分钟和短信条数。我认为国内的移动运营商应该会有以下几种趋势:1.不再区分数据类型(4G、3G、EDGE...)2.服务向两个两极化发展:国内(神州行)和国际(全球通);个人私用(神州行)和集团商用(全球通)。3.会出现更多的无限量套餐选项。4.会像北美一样主打“家庭计划”或是“共享计划”来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套牢用户。
这三个品牌是2g时代的品牌,移动的3g品牌是G3,把3g反过来,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移动的4g品牌是:和。如老小聂分析的,品牌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网络,服务,渠道,资费,终端,五个要素缺一不可。移动的这三个品牌的划分,是经典。这种模式也影响到了中国电信,天翼总品牌下也有乐享3g和天翼飞Young
个人感觉,区别正在缩小。因为互联网的介入,很多人已经不会给自己归类了,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套餐。不像原来,商旅人士用全球通因为话费便宜,学生用动感因为短信数量多。现在就是,我打电话多,我就选电话多的套餐。我上网多,就选流量大的套餐。根本不会关注到底属于哪个阵营的了,更多的人不愿意换,可能因为要保留号码吧(能携号转吗?)。
因为家里有一些业务是给移动公司建设基础设施,所以基本也知道一些,介意这几年移动公司基站建设属于3G还没弄好就家里仓库堆了一大堆4G材料了,所以可以看出,网络流量对移动的冲击还是很大的,给大家普及一下,移动是可以携号转移的,我初中用的神州行,高中动感地带,大学就全球通了,都是一个号码,然后现在基本3G 4G都算是全球通了,我觉得以后的方向也应该是这样
细数自己用的手机号码,第一个是初中时外地代理店小姐推荐我妈妈帮我办理的动感地带 ,当时听信了小姐的忽悠,说什么年轻人短信多,上网多,(尼玛,当时我的手机还不能上网啊!)第二个是回老家之后换的神州行(之前的一个号码漫游功能一年只有间隔的几个月有,无奈只有换号,当时店子里只有神州行一种号码),第三个是高中时联通的QQ卡(听信别人的联通送的优惠,价格便宜,还送草鸡扣扣超级QQ),第四个上大学了又回到动感地带了(又要去外地了,被当时高考生凭准考证送花费诱惑去的。。。)。第五个是到了大学的电信校园卡(草泥马。高三放假买的新手机新号码没用到两个月,到了学校之后由于寝室上网要办理电信手机号,无奈又把号码换了,这次关键是还得换手机,电信的太无耻了,居然不能与C网共同,不过用了三年了电信的资费是真心的便宜啊,每个月给我省了不少钱,哈哈哈哈)
随着时间流逝,网络会越来越宽广,网速会越来越快,所以网络就不再有意义,服务才重要。管道,是很难包装的。
以广东为例,现已开始将原有三大品牌客户向4G客户转移,无论你是否有4g终端,是否可以使用4g网络,因为同等档次的套餐相比,4g赠送的流量(分4g流量)更多,所以我以为和品牌算是"品牌融合"的第一步
品牌什么的我搞不清楚,唯一能分清的是预付费和后付费。我用的是后付费,相对比较方便,不会突然就没话费了。话说后付费更加注重个人信用?
我从个人的角度来补充一下。高中的时候是住校,为了方便联系,家里给了一个手机。办理的是联通的如意通套餐,类似于神州行。那时手机用的少,也就偶尔打一两个电话,所以办了一个资费最低的套餐,好像是每月扣7元,打电话另算。这样一来,每个月的话费不会超过10元。上大学后,办了一个动感地带的套餐,套餐里有短信,有流量,足够用了,而且价格合适。寒暑假的时候换用全球通套餐,全国统一资费,很方便嘛。接打电话再也不用抠抠嗖嗖的了,还不用换号,省心省力。经常出门的人,果断选择全球通;想省钱,神州行;上网发短信,动感地带。
问题很棒。我的看法是以前想通过这种方式将稀缺资源与资源需求达到最大化匹配。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源利用达到了最大化,当然收益也最大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的优势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稀缺资源的种类以及新技术的普及速度。从以前细分语音通信转变到现在细分数据传输,例如区分3G、4G套餐。随着时间推移原先稀缺的资源会变的丰富,紧接着新的稀缺资源又会出现。
-品牌分化无疑很有价值,有助于引导客户做出区别选择,也有助于运营商做出分质化的服务。但对于本题来说,移动曾经这三个品牌是非常有价值的,在2g时代以此拿到了主导地位,但是对于现在来说,由于客户分类标准开始出现复杂化的趋势,这种曾经的分类方式已经非常不适应,加上移动在3g时代难以翻盘的颓势,已经移动运营商本身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日渐弱势,这几方面都在互相恶性影响。所以对于本题来说,品牌分化是很重要,一直很重要,但是分化标准与方式和新的宣传都是决定因素,曾经这三个品牌的分化如今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4g时代看起来移动来势汹汹,但是由于老品牌存在,新品牌定位不清--不过这不是移动的问题了,运营商都在寻找维持自己行业优势的地方。个人对移动新品牌的logo不喜欢,定位引导也不清楚,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随着号码的重要性日渐让位于微信之类的网络id,未来的情况恐怕不甚明朗。以上-
未必是使用者的方式存在而是群体,虽然以使用者的群体来划分十分不专业但是前几年的手机功能的使用情况确实划分了不同的群体。现在动感地带以校园概念稳扎,全球通以商务,神州行我就不知道了。3g刚推出的时候移动做的g3广告一副淡水墨画卷比起联通沃来沃去的不知道高几个档次,但是随着沃的广告的更迭,市场占有的提高,移动g3这个品牌竟然少有人知。一直都觉得移动没有在品牌业务上面进行更新是个损失,毕竟牌子打了那么久。
品牌分化产品定位这事,无论2G4G都有巨大的意义
品牌都是扯淡,用户最关心的就两点,信号和资费。未来套餐发展趋势绝逼是全自助是。顶自己!
用微观经济学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价格歧视
类似于银行搞普通客户、白金、钻石、私人银行。参考各品牌资费,全球通长途、漫游资费较低,全国接听免费,但保底消费高,一般最低为80元。动感地带流量、短信套餐多,也绑定一定数量的亲情号。神州行,本地资费低,但上面两者的优点就没有了。因此,全球通主要针对通话量多的高端用户,动感地带针对年轻人,神州行针对把手机当一般通讯工具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州行转全球通套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