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关于国内银行目前银行面临的风险坏账问题

[转载]斯坦福桥皇帝:国内银行股浅析
不错的博文,让自己对银行股有了很多的了解
(阅读提示:本人是一条纯种的银行狗,银行工龄<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年,目前在职,持有浦发及平安银行股票。所有观点均为屌丝个人观点,仅供娱乐。)
一、目前国内银行所面临的问题
1、中国银行业坏账增速创近10年新高
截止<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29%,第三季度数据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6%,单季度坏账增速<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4年以来最快。如包括政策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系统,坏账率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64%。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同比增<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6%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2万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长<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6%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7.4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3%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万亿元。银行的不良贷款覆盖率下降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5%,第三季度数据则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7%。
大型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坏账金额已较<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年翻倍,且总体坏账率也有向“国际标准”靠拢趋势。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财报显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四家银行共核销或转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9.8亿元贷款,是<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年度<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1亿元的一倍有余。<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四大行的贷款核销和转出额约占不良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也高于<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年度<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
此外,中国最大的坏账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其手中的银行坏账由<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年度<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48亿元升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的<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68亿元,规模扩大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
中国经济增速去年降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多年来最低水平,今年若中国经济继续放缓,银行业可能遭受更大的冲击,要么允许坏账规模上升,要么进行更多核销拖累利润增长。
2、股份制银行大幅拨备过冬
2014年在疲弱的经济大环境下,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上行,从已披露年报(或业绩快报)的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来看,几乎都有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升的情况。加上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上市银行面临不良贷款加速暴露的压力,利润增速遭受考验。
中信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度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包括核销部分,平均一天处置<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亿不良贷款。资料显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底中信的不良率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3%,环比下降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2个百分点,而同行大多环比上升。但是,大幅核销也带来拨备覆盖率的下降,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下降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距离<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的监管底线不远,该行需要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5年进一步补提拨备。
又如招商银行,招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净利润增速仅有<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低于上年的<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也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但营业收入却同比增长<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处于股份制银行阵营较高水平。当中的“奥妙”就在于,招行在四季度大幅增加核销力度,拨备计提力度也有明显增加。与中信一样,招行确认和处置不良贷款的“狠心”程度也令市场刮目相看。招行在四季度的坏账准备计提、不良净生成率和核销率均为年内各个季度的最高水平,表明了管理层夯实资产质量的决心。
不难看出,提高拨备覆盖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提升银行未来抵御资产质量变差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记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因此对银行业绩有直接影响。银行在去年四季度再次提高了拨备计提,其目的是为对冲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5年业绩预留增长空间。
二、国内银行的坏账真的是洪水猛兽?
1、银行利用合理手段隐瞒坏账风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已出年报的几家银行问题贷款的情况:
首先和大家简单介绍几个概念,大家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按国际惯例,五级分类后三类贷款(次级、可疑、损失类)为不良贷款。
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
有了这些概念后,我们举例平安银行。平安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不良贷款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5.01亿元,关注类贷款<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9.49亿元,逾期贷款<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7.39亿元。不良贷款肯定全部为逾期贷款,逾期贷款扣除不良贷款部分余额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2.38亿元。理论上关注类贷款<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9.49亿元中有<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2.38亿元的逾期贷款,这个占比是相当惊人的。也就是说,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中有近<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成的贷款并不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而是已经还不出本金或者利息逾期了。
前面也说了,这个只是理论上。其实在各家银行的正常类及关注类贷款中有一部分其实早晚是要进入后三类贷款的,只是暂时在五级分类中未做处理。比如客户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一般银行会让客户展期。而根据商业银行展期贷款规定: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不得超过<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年。展期操作至少给了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个月至一年的时间来处理这笔问题贷款,而如果是长期贷款的话可以拖<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年,而展期类贷款是不会放在后三类贷款的。
银行五级分类工作一季度一次,每个分类中又分为一档、二档。也就是说如果一笔贷款出现问题,这笔贷款五级分类过程是这样的:正常类一档→正常类二档→关注类一档→关注类二档→次级类一档……;所以说,一笔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出现问题后,至少<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年后才会变成后三类贷款,而如果当中有展期等情况,就拖得更长了。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客户A在银行授信<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亿,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笔<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其中<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笔<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万贷款是采用全额抵押的方式发放的,另<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笔<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万贷款是采用第三方担保方式发放的。在客户A逾期<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天以后,银行也可能只把<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万放入后三类贷款,因为另外<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万贷款是全额抵押的,银行可以认为这<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万贷款是可以快速通过拍卖流程追回所欠本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诉讼过程是不可能这么快的。
个人认为国内银行这两年隐藏了相当部分的风险,因此不良贷款率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的坏账风险。而结合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来看则更加合理。再拿平安银行举例,<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不良贷款<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2%,拨备覆盖率达到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1。粗略一看,不良贷款率是各家银行最低的,好像资产质量不错,但平安银行逾期贷款占比达到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27%,而如果逾期贷款中<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转化为后三类贷款的话,那平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根本不够覆盖的。因此,银行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比值越接近<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越能体现银行其不良贷款的真实性。
2、银行的经营风险
银行是一门经营风险的生意,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实现利润。银行风险种类很多,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都只是操作层面上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涵是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也主要体现在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能力上。
06年的次贷危机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年<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宣告了主导世界金融业数十年之久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的终结。在次贷危机过去后,某次本人与瑞士A投行国内分行行长的交流中,他提到:其实次贷危机之前,A投行遇到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因为几乎所有知名投行都在做这样的次级按揭贷款业务,且回报丰厚,而A投行已连续多年无良好业绩。虽然高层觉得次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巨大,但由于回报丰厚以及同业都在做,当时也差点陷入次贷危机的漩涡中。而相对的保守拯救了这家百年老店。因此,我不认为一家长期利润保持高速增长的银行就一定是好银行。只有在金融危机、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后仍然能够存活下来并快速恢复的银行才是佼佼者。
话说回来,那么哪些指标会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呢?在这里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了。
第一,在银行审计报告中均有单一客户贷款占比及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该比例越小越好。这点其实很好理解,银行贷款集中度低也就等于分散了风险。试想一下,如果一家核心客户贷款占比达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如果出了问题,那就这一家客户会使得银行坏账率急速上升。如北京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年审计报告显示,单一客户贷款占比达到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54%,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达到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1%。虽然与<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2年相比,北京银行客户集中度已有所下降,但这个比例仍然高的离谱。个人认为单一客户贷款占比最好不超过<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不超过<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
第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已出的<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银行年报中,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以上的有两家银行,招商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47%、民生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99%。在次贷危机前,欧美大行的非利息收入普遍高于<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因此,国内银行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应是转型战略的重要内容。如果一家银行的利润过分依赖存贷差,那随之而来的贷款违约风险是很高的。
3、抵押物在手银行真的就安全了吗
这个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银行要给五粮液、或者中石油这样的企业贷款,因为企业规模大、业绩好、信用良好,银行不可能要求这样的企业提供抵押物,对于这样的企业,银行可以放心地放信用贷款。而对于评级不高的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会要求客户提供足值抵押物。因此,并不是有了抵押物风险就小了。
肯定有人要问:有了抵押物怕什么?出现了问题把抵押物拍卖,收回贷款本息不就好了。真有那么简单?这里仅介绍房产抵押的情况,抵押物有以下三个问题可以探讨:
第一,抵押物性质。按土地性质划分,一般抵押物可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按抵押物的形式不同又分为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和房地产抵押。
第二,抵押率。根据抵押物的不同性质,抵押率也是不同的。
第三,抵押顺位。国内很多地方只要借款人与原抵押人同意,银行可办理第二顺位抵押。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A银行在审计报告中抵押贷款的比例很高,并不意味着风险就低。如果A银行的制造业企业贷款占比高,那势必抵押贷款中很大一部份是用厂房抵押的,厂房普遍价值低。并且在审计报告中并不知道每笔贷款的抵押率,当然抵押率越低,银行的风险越小。此外,为了争取部分优质新客户,银行会选择第二顺位抵押,而一旦出现了风险,第二顺位抵押是没有保障的。
简单来说,一家银行的抵押贷款占比高并不能代表风险就小。而是要综合看该银行贷款的按地区划分、按行业划分,集中度是否高等等。
4、问题虽多,但银行风险短期内无忧
我们先看下欧美主要大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的坏账情况:
表现最好的德意志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4年不良贷款率是<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76%,表现最差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61%,<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29%,远远超过了国内上市银行的水平。(表一)中,国内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民生银行才<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7%,也远低于德意志银行水平。
下面较保守的做个统计:
我们看到,即使一棒子打死,关注类贷款加上不良贷款的占比,<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家银行均不超过<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其中表现最好的招商银行仅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96%,最高的平安银行为<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61%。
因此,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由于经济下滑,不良贷款上升是正常现象,未来<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3年,不良贷款率维持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3%是比较正常的水平,反而过去<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还显得不正常。
三、哪些银行值得投资
1、关于国内银行与欧美银行市盈率与市净率的探讨
欧美银行市盈率PE目前普遍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5倍左右,市净率PB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5-0.8左右。我国银行业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3年到达了估值最低点,PE普遍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左右,大部分银行PB低于<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
欧美银行实际市净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由于过去进行了大规模兼并重组,这些银行净资产中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很高,这也无形中拉低了市净率,我国银行由于基本没有商誉等,净资产基本是实物净资产。此外欧美银行PB低也只能说明欧美银行盈利能力弱,ROE水平太低。近些年,常有投资者拿欧美银行股目前PB只有<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5倍左右与国内银行PB1倍出头进行对比,用来论证国内银行目前估值还是偏高,不值得投资。其实,这只是投资者不喜欢银行股的借口而已。
国内银行与欧美银行就目前而言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最多只能作为参考。这是因为:一是两者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我国银行业长期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即使目前国内经济有所下滑,GDP仍保持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的年增速。二是两者经营环境不同,我国银行利差受到保护,欧美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过程,我国银行业未来几年仍将获得较高的稳定利差保障。
花旗银行<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7年市净率只有<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48倍,由于盈利亏损,这时的市盈率没有意义。而等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年时,花旗银行的市净率达到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5倍,市盈率达到了<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中国股市<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年银行市盈率最高达到了近<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市净率接近<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这些均是有历史数据可以考证的,简单的以多少倍市盈率或市净率作为标准并不科学,还要结合经济环境,股市走向等多重因素。
2、国内哪些上市银行是值得投资的呢
首先,我认为中国上市银行目前仍被大大低估,作为尚在高速发展中的地区,银行正常的市盈率应该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左右,而市净率可忽略不计。其次我们来看下截止
<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15年<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月<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日收盘,各家银行的情况:
是的,没错。都被低估了,全部有具有投资价值。本轮牛市行情已经确立,而每轮大牛市必定伴随着创历史新高。至于<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点还是<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0点甚至于<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00,没有人知道,但牛市中的银行股价值回归是可以肯定的。
在创业板目前已达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倍市盈率的时候,于其搏杀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倍、甚至<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倍市盈率的话,为何不能坐等银行股到<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市盈率呢?
3、长期持有银行股的几个细节
(<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首先,还是信贷资产质量,正如前文说的已经很多了,逾期贷款须长期关注;
(<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其次,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到,个人贷款违约率肯定是低于企业贷款的。因此,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就目前来说还无法与公司银行业务相提并论,但这是必然趋势;
(<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两高一剩”行业<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均出自制造业,未来制造业贷款比重须关注;
(<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本轮信贷危机集中暴露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性业务结构调整须重点关注;
美国历史上银行业共出现过三次全行业集体亏损,一是<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87年欠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导致欧美银行集体亏损;二是<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93年左右的房地产危机,造成银行大面积亏损;三就是<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8年次贷及金融危机。
我国目前经济虽然放缓,但仍保持在中高速的发展轨道上。房地产不出现危机,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不大。近期政府存款保险制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行注册制等出台后,短期内必将对银行股产生刺激作用。而长期来看,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银行依然很多。刘堪曾在<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07年银行股接近<span STYLE="FonT-FAMiLY: H CoLor: #倍市盈率的时候,坚定而执着地号召大家“砸锅卖铁买银行”。而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一千个读者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愿大家都能把握牛市,与牛共舞。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邦:银行面临坏账率与政府救企业双重压力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安邦:银行面临坏账率与政府救企业双重压力
关注Ta的: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不断显现,国内银行的坏账率也呈上升趋势。对银行来说,一方面对放贷要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同时又面临着政府为救企业而施加的压力。这种复杂的局面,将使国内银行在今年面临两难的困局。
  早在6月初银监会要求五大行开展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时,安邦研究人员就曾指出,银行不良率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市场及决策层的共识,中国银行业必须对此做好准备,未雨绸缪。随后的中江集团破产案又进一步暴露了经济下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问题在国内多个地方表现突出,尤其以往经济和金融活动活跃的温州和鄂尔多斯表现得更为明显。浙江省银监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759亿元,比年初增加267.7亿元;不良贷款率1.34%,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而温州的不良率增加尤甚。7月13日温州市银监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81.4亿元,比年初增加94.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同期,在内陆依靠能源和房地产投资发展起来的鄂尔多斯,也面临同样的境遇。其不良率上升速度之快不逊于温州,已经从去年年底的0.7%上升至2.14%,增加了1.44个百分点。
  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认为,自&四万亿&刺激政策以来,匆匆放出去的信贷资金所蕴藏的风险如今已到了暴露的时候。今年银行业坏账的增加就是明显的信号。安邦研究团队过去曾指出,银行坏账上升将是趋势,这恐怕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面对这种情况,在尚福林主席治下的银监会,紧盯银行坏账的压力会更大。虽然过去刘明康主席对银行坏账盯得也很紧,但&四万亿&计划在当时是政治任务,银行业不得不放贷款。可以认为,过去的风险直到现在才开始逐步显性化。因此,不断攀升的不良贷款率将促使银行今后放贷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政府为救企业而对银行放贷构成的压力也日益加大。毕竟,在经济尚未进入上行通道时,扶持企业是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最重要方法。在7月12日的浙江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以前只有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一把手会到场,今年则有包括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和城商行至少有二十多家银行被邀请出席。而6月份浙江省政府也专门召集各金融机构、企业单位讨论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希望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力,来渡过目前的难关。在鄂尔多斯,对于陷入困境的企业,市政府也频频出台措施扶持。要求银行不抽贷、不断贷、不提高抵押物要求,则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在重申的政策。
  显然,在当前&稳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银行难以置身事外。尤其是地方政府为实现增长目标推出了多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在结构和内容上与过去并无有本质差别,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依旧。但在经济下行之时,地方政府会加大游说银行的力度,要求提供支持,给银行造成更大压力。
  一面是出于风险考虑而对贷款应持有谨慎态度,一面是在&稳增长&背景下要面临来自政府的放贷压力。可以说,国内银行今年处在两难之中,如何平衡防风险与稳增长,这是银行正面临的大问题。
文章来源:银行坏账是什么意思?我国存在这些问题吗?_百度知道
银行坏账是什么意思?我国存在这些问题吗?
提问者采纳
确定还不上的贷款就是坏账,是银行都有
嗯,谢谢。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坏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斯坦福桥皇帝:&国内银行股浅析
转自雪球:
&&&&&&&&&&&&&&&&&&&&&&&&&&&&&&&&&&&&&&&&&&&&&&&&&
福桥皇帝: 国内银行股浅析
国内银行股浅析
(阅读提示:本人是一条纯种的银行狗,银行工龄9年,目前在职,持有浦发及平安银行股票。所有观点均为屌丝个人观点,仅供娱乐。)
一、目前国内银行所面临的问题
1、中国银行业坏账增速创近10年新高
截止2014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9%,第三季度数据为1.16%,单季度坏账增速0.13%,为2004年以来最快。如包括政策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系统,坏账率为1.64%。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同比增13.6%至168.2万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6%至117.4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至86.8万亿元。银行的不良贷款覆盖率下降至230.5%,第三季度数据则为247%。
大型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坏账金额已较2013年翻倍,且总体坏账率也有向“国际标准”靠拢趋势。四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财报显示,2014年四家银行共核销或转出1289.8亿元贷款,是2013年度521.1亿元的一倍有余。2014年四大行的贷款核销和转出额约占不良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也高于2013年度15%。
此外,中国最大的坏账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其手中的银行坏账由2013年度1148亿元升至2014年的2068亿元,规模扩大了80%。
中国经济增速去年降至20多年来最低水平,今年若中国经济继续放缓,银行业可能遭受更大的冲击,要么允许坏账规模上升,要么进行更多核销拖累利润增长。
2、股份制银行大幅拨备过冬
2014年在疲弱的经济大环境下,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上行,从已披露年报(或业绩快报)的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来看,几乎都有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双升的情况。加上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2014年上市银行面临不良贷款加速暴露的压力,利润增速遭受考验。
中信银行2014年度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包括核销部分,平均一天处置1亿不良贷款。资料显示,2014年底中信的不良率为1.3%,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而同行大多环比上升。但是,大幅核销也带来拨备覆盖率的下降,中信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下降到181%,距离150%的监管底线不远,该行需要在2015年进一步补提拨备。
又如招商银行,招行2014年净利润增速仅有8%,低于上年的14%,也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3%,但营业收入却同比增长25%,处于股份制银行阵营较高水平。当中的“奥妙”就在于,招行在四季度大幅增加核销力度,拨备计提力度也有明显增加。与中信一样,招行确认和处置不良贷款的“狠心”程度也令市场刮目相看。招行在四季度的坏账准备计提、不良净生成率和核销率均为年内各个季度的最高水平,表明了管理层夯实资产质量的决心。
不难看出,提高拨备覆盖率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提升银行未来抵御资产质量变差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记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因此对银行业绩有直接影响。银行在去年四季度再次提高了拨备计提,其目的是为对冲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为2015年业绩预留增长空间。
二、国内银行的坏账真的是洪水猛兽?
1、银行利用合理手段隐瞒坏账风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2014年已出年报的几家银行问题贷款的情况:
截止2014年末
营业收入(亿)
净利润(亿)
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亿)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增长率
关注类贷款(亿)
关注类贷款占比
关注类贷款增长率
逾期贷款(亿)
逾期贷款占比
逾期贷款增长率
首先和大家简单介绍几个概念,大家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按国际惯例,五级分类后三类贷款(次级、可疑、损失类)为不良贷款。
关注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
有了这些概念后,我们举例平安银行。平安银行2014年不良贷款为105.01亿元,关注类贷款369.49亿元,逾期贷款437.39亿元。不良贷款肯定全部为逾期贷款,逾期贷款扣除不良贷款部分余额为332.38亿元。理论上关注类贷款369.49亿元中有332.38亿元的逾期贷款,这个占比是相当惊人的。也就是说,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中有近9成的贷款并不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而是已经还不出本金或者利息逾期了。
前面也说了,这个只是理论上。其实在各家银行的正常类及关注类贷款中有一部分其实早晚是要进入后三类贷款的,只是暂时在五级分类中未做处理。比如客户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一般银行会让客户展期。而根据商业银行展期贷款规定: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不得超过3年。展期操作至少给了银行6个月至一年的时间来处理这笔问题贷款,而如果是长期贷款的话可以拖3年,而展期类贷款是不会放在后三类贷款的。
银行五级分类工作一季度一次,每个分类中又分为一档、二档。也就是说如果一笔贷款出现问题,这笔贷款五级分类过程是这样的:正常类一档→正常类二档→关注类一档→关注类二档→次级类一档……;所以说,一笔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出现问题后,至少1年后才会变成后三类贷款,而如果当中有展期等情况,就拖得更长了。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客户A在银行授信1亿,分2笔5000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其中1笔5000万贷款是采用全额抵押的方式发放的,另1笔5000万贷款是采用第三方担保方式发放的。在客户A逾期90天以后,银行也可能只把5000万放入后三类贷款,因为另外5000万贷款是全额抵押的,银行可以认为这5000万贷款是可以快速通过拍卖流程追回所欠本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诉讼过程是不可能这么快的。
个人认为国内银行这两年隐藏了相当部分的风险,因此不良贷款率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的坏账风险。而结合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来看则更加合理。再拿平安银行举例,2014年不良贷款1.02%,拨备覆盖率达到了2.01。粗略一看,不良贷款率是各家银行最低的,好像资产质量不错,但平安银行逾期贷款占比达到了4.27%,而如果逾期贷款中60%转化为后三类贷款的话,那平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是根本不够覆盖的。因此,银行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比值越接近1,越能体现银行其不良贷款的真实性。
2、银行的经营风险
银行是一门经营风险的生意,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实现利润。银行风险种类很多,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都只是操作层面上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涵是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也主要体现在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能力上。
06年的次贷危机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08年9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宣告了主导世界金融业数十年之久的华尔街独立投行模式的终结。在次贷危机过去后,某次本人与瑞士A投行国内分行行长的交流中,他提到:其实次贷危机之前,A投行遇到了很大的信任危机。因为几乎所有知名投行都在做这样的次级按揭贷款业务,且回报丰厚,而A投行已连续多年无良好业绩。虽然高层觉得次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巨大,但由于回报丰厚以及同业都在做,当时也差点陷入次贷危机的漩涡中。而相对的保守拯救了这家百年老店。因此,我不认为一家长期利润保持高速增长的银行就一定是好银行。只有在金融危机、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后仍然能够存活下来并快速恢复的银行才是佼佼者。
话说回来,那么哪些指标会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呢?在这里举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了。
第一,在银行审计报告中均有单一客户贷款占比及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该比例越小越好。这点其实很好理解,银行贷款集中度低也就等于分散了风险。试想一下,如果一家核心客户贷款占比达到5%,如果出了问题,那就这一家客户会使得银行坏账率急速上升。如北京银行2013年审计报告显示,单一客户贷款占比达到了6.54%,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达到了30.81%。虽然与2012年相比,北京银行客户集中度已有所下降,但这个比例仍然高的离谱。个人认为单一客户贷款占比最好不超过3%,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不超过15%。
第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已出的2014年银行年报中,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的有两家银行,招商银行32.47%、民生银行31.99%。在次贷危机前,欧美大行的非利息收入普遍高于50%。因此,国内银行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应是转型战略的重要内容。如果一家银行的利润过分依赖存贷差,那随之而来的贷款违约风险是很高的。
3、抵押物在手银行真的就安全了吗
这个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银行要给五粮液、或者中石油这样的企业贷款,因为企业规模大、业绩好、信用良好,银行不可能要求这样的企业提供抵押物,对于这样的企业,银行可以放心地放信用贷款。而对于评级不高的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会要求客户提供足值抵押物。因此,并不是有了抵押物风险就小了。
肯定有人要问:有了抵押物怕什么?出现了问题把抵押物拍卖,收回贷款本息不就好了。真有那么简单?这里仅介绍房产抵押的情况,抵押物有以下三个问题可以探讨:
第一,抵押物性质。按土地性质划分,一般抵押物可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按抵押物的形式不同又分为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和房地产抵押。
第二,抵押率。根据抵押物的不同性质,抵押率也是不同的。
第三,抵押顺位。国内很多地方只要借款人与原抵押人同意,银行可办理第二顺位抵押。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A银行在审计报告中抵押贷款的比例很高,并不意味着风险就低。如果A银行的制造业企业贷款占比高,那势必抵押贷款中很大一部份是用厂房抵押的,厂房普遍价值低。并且在审计报告中并不知道每笔贷款的抵押率,当然抵押率越低,银行的风险越小。此外,为了争取部分优质新客户,银行会选择第二顺位抵押,而一旦出现了风险,第二顺位抵押是没有保障的。
简单来说,一家银行的抵押贷款占比高并不能代表风险就小。而是要综合看该银行贷款的按地区划分、按行业划分,集中度是否高等等。
4、问题虽多,但银行风险短期内无忧
我们先看下欧美主要大行2014年的坏账情况:
不良贷款率
德意志银行
巴莱克银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巴黎银行
桑坦德银行
法国兴业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
表现最好的德意志银行,2014年不良贷款率是1.76%,表现最差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8.61%,12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29%,远远超过了国内上市银行的水平。(表一)中,国内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民生银行才1.17%,也远低于德意志银行水平。
下面较保守的做个统计:
截止2014年末
贷款总额(亿)
20363.21 &
18063.25 &
10295.10 &
25150.45 &
不良贷款(亿)
关注类贷款(亿)
关注类+不良贷款占比
我们看到,即使一棒子打死,关注类贷款加上不良贷款的占比,5家银行均不超过5%,其中表现最好的招商银行仅为2.96%,最高的平安银行为4.61%。
因此,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由于经济下滑,不良贷款上升是正常现象,未来2-3年,不良贷款率维持在2%-3%是比较正常的水平,反而过去1%还显得不正常。
三、哪些银行值得投资
1、关于国内银行与欧美银行市盈率与市净率的探讨
欧美银行市盈率PE目前普遍在12-15倍左右,市净率PB在0.5-0.8左右。我国银行业在2013年到达了估值最低点,PE普遍在5倍左右,大部分银行PB低于1。
欧美银行实际市净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低,由于过去进行了大规模兼并重组,这些银行净资产中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很高,这也无形中拉低了市净率,我国银行由于基本没有商誉等,净资产基本是实物净资产。此外欧美银行PB低也只能说明欧美银行盈利能力弱,ROE水平太低。近些年,常有投资者拿欧美银行股目前PB只有0.5倍左右与国内银行PB1倍出头进行对比,用来论证国内银行目前估值还是偏高,不值得投资。其实,这只是投资者不喜欢银行股的借口而已。
国内银行与欧美银行就目前而言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最多只能作为参考。这是因为:一是两者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我国银行业长期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即使目前国内经济有所下滑,GDP仍保持了7%-8%的年增速。二是两者经营环境不同,我国银行利差受到保护,欧美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过程,我国银行业未来几年仍将获得较高的稳定利差保障。
花旗银行1987年市净率只有0.48倍,由于盈利亏损,这时的市盈率没有意义。而等到2000年时,花旗银行的市净率达到了4.5倍,市盈率达到了20倍。中国股市07年银行市盈率最高达到了近50倍,市净率接近10倍。这些均是有历史数据可以考证的,简单的以多少倍市盈率或市净率作为标准并不科学,还要结合经济环境,股市走向等多重因素。
2、国内哪些上市银行是值得投资的呢
首先,我认为中国上市银行目前仍被大大低估,作为尚在高速发展中的地区,银行正常的市盈率应该在15倍左右,而市净率可忽略不计。其次我们来看下截止日收盘,各家银行的情况:
截止2015年4月8日
每股价格(元)
动态市盈率
动态市净率
是的,没错。都被低估了,全部有具有投资价值。本轮牛市行情已经确立,而每轮大牛市必定伴随着创历史新高。至于8000点还是10000点甚至于15000,没有人知道,但牛市中的银行股价值回归是可以肯定的。
在创业板目前已达到100倍市盈率的时候,于其搏杀到150倍、甚至200倍市盈率的话,为何不能坐等银行股到15倍市盈率呢?
3、长期持有银行股的几个细节
(1)首先,还是信贷资产质量,正如前文说的已经很多了,逾期贷款须长期关注;
(2)其次,银行年报中可以看到,个人贷款违约率肯定是低于企业贷款的。因此,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就目前来说还无法与公司银行业务相提并论,但这是必然趋势;
(3)“两高一剩”行业90%均出自制造业,未来制造业贷款比重须关注;
(4)本轮信贷危机集中暴露地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性业务结构调整须重点关注;
美国历史上银行业共出现过三次全行业集体亏损,一是1987年欠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导致欧美银行集体亏损;二是1993年左右的房地产危机,造成银行大面积亏损;三就是2008年次贷及金融危机。
我国目前经济虽然放缓,但仍保持在中高速的发展轨道上。房地产不出现危机,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不大。近期政府存款保险制度、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行注册制等出台后,短期内必将对银行股产生刺激作用。而长期来看,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银行依然很多。刘堪曾在2007年银行股接近50倍市盈率的时候,坚定而执着地号召大家“砸锅卖铁买银行”。而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一千个读者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愿大家都能把握牛市,与牛共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面临的风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