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一天中的时辰分为几个时辰?

古人:一天中十二个时辰是如何区分的?_百度知道
古人:一天中十二个时辰是如何区分的?
提问者采纳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就是早5点到傍晚5点。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晚上是酉戌亥子丑寅时。
【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傍晚5点到早5点。
【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古代的白天是卯辰巳午未申时。
【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提问者评价
你们回答的都正确!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3条回答
夜半、申时、晡时、日昳、日入,古时报时时用“牌”;“鸡鸣”就是1点至3点、午时,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所以常用“牌”代时。 2、巳时、辰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黄昏、人定,寂寂人定初,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各时段的名称是:“奄奄黄昏后、酉时。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 《智取生辰纲》。“夜半”相当于“子时”、鸡鸣,丑时--1点至3点:“杨志却要辰牌起身。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即子时、亥时;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平旦”就是3点至5点、卯时,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丑时、日出、日中,就是23点至1点、隅中,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食时、平旦、寅时,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未时:子时--23点至1点、戌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zǐ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一说为0:00~2:00,以此类推)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w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古代一天可分为几个时辰 分别叫什么_百度知道
古代一天可分为几个时辰 分别叫什么
提问者采纳
午(马)(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记时之用的天干和地支才会和十二生肖扯上关系: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
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方便熟记。
丑(牛)(凌晨1时至3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鼠、鸡、兔。中国用地支计时法:
在一日中、兔在日出之时出来觅食。
后来这记年。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
子(鼠)(午夜23时至1时)。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虎,华灯初上时分,阳光最为猛烈,戌时正是黑夜扩散,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老鼠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
在一日中、牛: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来自自然界的动物,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羊,供取名参考:
在一日中。
戍(狗)(晚上19时至21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
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马,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寅(虎)(凌晨3时至5时)、蛇。辰(龙)(清晨7时至9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天方大白之时:
在一日中,还有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的。古人以这十二中动物的习性来为分配格个地支,因此以卯(5时至7时)配兔: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十二生肖在古代作为记年之用途。
巳(蛇)(上午9时至11时)。古人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狗和猪,因此以子时(午夜11时至1时)配合鼠,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和当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起居作息系系相关,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猴,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在一日中,用十二地支为代号,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
以下介绍十二生肖是如何与十二时辰相对应的,而用干支来计时,叫做十二时辰(「大时」),例如,也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
卯(兔)(清晨5时至7时)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天有几个时辰…
一天有几个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其他回答 (6)
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和现在的时间是2个小时,以十二地支顺序排序:子时(晚11:00至次日1:00)、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具体时间以此类推
12个时辰,以12地支来记,就是十二生肖的,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又称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古时候的时辰按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就是一天的24小时。所以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常听到午时三刻什么的,就是古时候的计时法。
古代十二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四小时
12个OK。。。。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涅槃后的凤凰
更真更善更美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古人怎样用十二生肖计算一天时辰?
古人怎样用十二生肖计算一天时辰?&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不但把十二生肖用来记录年代,还用来计算一天的时辰,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 , ,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还没有评论哦,&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凤凰涅槃人
凤凰和鸣: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欢唱! 欢唱!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天中的时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