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出个主意,想做个消防宣传口号号,

幼儿园要开运动会,以“我健康,我快乐”做主题想个口号,大家帮帮忙帮我出出主意啊 - 已解决 - 搜狗问问
幼儿园要开运动会,以“我健康,我快乐”做主题想个口号,大家帮帮忙帮我出出主意啊
巧的很,去年10月我们幼儿园刚开过运动会,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方式!幼儿园的运动应该以玩为主,比赛为辅!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来设计!如小班以“爬、跑、跳”为主,每个班选择一个主题;什么蚂蚁爬啦,青蛙跳啦等中班以“爬、跑、跳、滚”等为主,一项运动中既有跑、又有跳。可以采用情景,如小朋友们扮演黑猫警长,翻过大山、爬过草地,抓老鼠等等(老鼠可以请家长扮演)大班就以比赛的形式,什么捉尾巴、滚轮胎、踩高跷等。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父母给的爱太多,我怕还不起,谁能出个主意我怎么做才能还清我欠下的债?_百度知道
父母给的爱太多,我怕还不起,谁能出个主意我怎么做才能还清我欠下的债?
我18岁,初中没毕业,无业2几年了,我现在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对生活麻木,所有的事情都无所谓.
父母的爱,我们做子女的是永远不可能还得清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明白他们的希望是什么,我想无论怎样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够成龙成凤,即使不能,也希望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不用他们再为我们操心。18岁是个迷茫的年龄,太多的机会反到让我们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做什么,因此感到很大的压力。可以看得出你是有好孩子,你也希望能够报答父母,只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而已。不过只要你想做,能做的事情很多的,比如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学习,或者找一分力所能及的工作先做着,慢慢地你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方向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给我们的爱是最多最真实的,对他们最好的报答就是我们以最负责任的心态对待生活,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境就灰心,加油吧,你一定能有所作为的,你的父母也会为之高兴
想还父母的爱就要先爱自己...那么爱你的他们可能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你这个样子...你应该要振作起来..,发愤图强...做出一番成绩给爸妈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叫杨丽香将来想当个艺人。希望大家给出个主意,起个什么粉丝口号好呢?
我叫杨丽香将来想当个艺人。希望大家给出个主意,起个什么粉丝口号好呢?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香妃————
等待您来回答
明星领域专家我竞选大学广播站播音员,需要一个能脱颖而出的参赛口号,希望大家帮帮我,给我出出主意。谢谢!_百度知道
我竞选大学广播站播音员,需要一个能脱颖而出的参赛口号,希望大家帮帮我,给我出出主意。谢谢!
我青春,我飞扬,我自信,我成功。
其他类似问题
脱颖而出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智慧丰溢口才棒,叱诧大学广播站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台湾地区译为欧巴马) 党派:民主党 公职: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 职业背景:,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生日: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宗教信仰:联合基督教会 竞选主页: (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募集竞选经费:8026万美元;已开销:4417万美元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 编辑本段奥巴马生平简介 奥巴马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父亲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美国堪萨斯州的白人。奥巴马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于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的第5位、本届国会中唯一一位黑人参议员。 在2004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败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不过也有许多黑人表示对于奥巴马并没有认同感,评论家也认为竞选总统他还稍嫌太嫩,奥巴马需要努力的空间仍然不小。 编辑本段参加下届总统竞选 美国民主党黑人参议员准备参加下届总统竞选 美国民主党黑人国会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于日宣布,他有意参加2008年的总统竞选。他已于当天向美国联邦选举机构提交了有关文件,并成立一个委员会,以评估他参加总统竞选的可行性。 奥巴马16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数月来他一直在考虑是否参加2008年的总统选举,但参加与否不会取决于媒体宣传和个人抱负。过去6年中,联邦政府所作的决定以及所忽视的问题使美国处于一种非常不安全的境地,美国陷入了一场本不应该发动的“不幸的、代价高昂的”战争,而身在华盛顿的领导人却不能以一种实际的方式进行合作。 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是非洲裔美国人,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在黑人选民中占有强大优势。目前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总统初选中,候选人奥巴马以显著优势战胜希拉里赢得南卡初选。截至目前的点票结果,奥巴马的得票率为55%,远远高于希拉里和爱德华兹。该场胜利在情理之中,由于黑人选民几乎占据了南卡州民主党初选合格选民的半数,在那里,有关种族的话题是最近经常讨论的议题。此外,奥巴马日前宣称他从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不像希拉里投票赞成出兵伊拉克。 200多年前,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来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为了获得胜利,罗斯福已可以拿着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到了肯尼迪时代,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如今,2008年美国大选,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Barack obama)、希拉里,抑或共和党的麦凯恩,都争先恐后开设个人网站,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 Du主播曾向奥巴马竞选团队申请采访,接到的却是邀请捐款的邮件:“你的支持比以往更重要,请捐款25美元,网址是……” 硅谷的一位资深专家评论:“能够利用网络全部潜力的竞选者,将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纽约日报》也认可这一点:“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这种最开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参与到选举的政治事务中。 奥巴马,47岁的黑人偶像,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在一脸阳光的帅气中,成为了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 在WEB2.0的强力推动下,奥巴马会成为“2.0总统”吗? Part I:聚沙成塔的网络“吸金”高手 希拉里与奥巴马 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万美元捐款中,有2800万美元是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单笔金额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传统的通过竞选集会,以及举行募款餐会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得到的这些小额捐款,多半是自发的网上转账。 这应该被看作一个信号。 美国国会规定,每个人向总统候选人捐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他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 《时代周刊》评论:“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帐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资料显示,为奥巴马筹款的马克·戈伦博格,是硅谷的一位风险投资专家,2004年大选时曾帮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在加利福尼亚州筹款。 马克·戈伦博格,加上加利福尼亚州前审计长、eBay创始人之一史蒂夫·卫斯礼,还有其他一批网络精英,帮助奥巴马将官方网站()打造成了一个支持者的活动中心——只要在网站上注册,就能得到名为“我的奥巴马”(“MyObama”)的网络即时通告,详细了解奥巴马的动态。 奥巴马的个人竞选网站 粉丝们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就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进行助选活动所具有的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 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 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 原因是,奥巴马进入了WEB2.0时代。 Part Ⅱ:“2.0时代的基督徒” 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团队,将WEB2.0技术2.0技术用在了选举上。打开他的网站,我们看到,上面大量使用了web2.0的元素——以蓝、白色调为主,蓝色环绕在新闻内容周围,营造出海洋一般的感觉; “捐赠”的链接做成红色的小横条,明显而不突兀,文字新闻、视频等详细的分类信息横列在页眉处; “寻找事件”、“打电话”、“登记投票”、“志愿者”等最关键的助选内容和“奥巴马博客”分别被放在页面第一屏的右上角和左下方; 底部是奥巴马支持者分布地图,和他在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网站的内容链接。 通过分布者地图,支持者们可以很方便地相互联系,也可以在网站里交流信息、建立博客、召开网上集会等。 热心的粉丝,通过My space这类交友网站,积极地为奥巴马拉票——一个名叫乔·安东尼的奥巴马热心“粉丝”,靠着一己之力,竟然为奥巴马敛聚了16万人的支持! 还有电子邮件——只要在网站登记了的人,每天都会收到邮件,随时了解奥巴马和选举一切相关信息。比如,要是正在实况转播奥巴马的辩论,他们会叫你马上去看。 偶尔,奥巴马和他的团队还会制造紧张气氛——当希拉里为竞选捐出500万美元时,奥巴马的竞选班子马上发出消息说,我们也得迅速赶上。不到24小时,人们为奥巴马捐赠了足足800万美元。 与奥巴马不同,希拉里更看重传统媒介——她在豪马频道(Hallmark Channel)举行的社民会议,大概有25万观众收看。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黑眼豆豆组合(Black Eyed Peas)根据奥巴马的演讲词制作了精美的音乐电视,每天的网上浏览量就接近一百万! “这是互联网时代,奥巴马知道经常上网和有时间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大都没那么多时间,也不会自降身份与穷人一起争论”,一位奥巴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数作为评判,奥巴马无疑将获胜。” Part Ⅲ:助威的“奥巴马女郎” 更让奥巴马开心的是,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力挺他而又引起巨大轰动的视频内容,这为其聚集了大量人气。 最初的时候,有好事者将希拉里恶搞成高高在上的老大,然后被一锤子敲碎,最后出现的则是奥巴马竞选网站的网址。 接着,26岁的模特埃廷格(Amber Lee Ettinger),以性感造型为奥巴马拍了一个短片,上载YouTube后,非常火爆,点击次数逾540万次,入选、《People》杂志和《新闻周刊》2007年度十大短片之一。 而埃廷格与奥巴马从未谋面,也未决定把票投给谁。“如果有机会见面的话,我想先见他的太太和家人,我要跟奥巴马太太说,我不是要取代她的位置,拍这些短片只是好玩。”埃廷格说。 当然,因为这些短片的缘故,埃廷格自己也红了起来,多家报纸和电视台都找上门来,约她采访。 今年1月,这位火辣性感的“奥巴马女郎”再度现身,穿上超人的衣服,化身“奥巴马女侠”,为奥巴马打气助威。 奥巴马的支持者 这类含有娱乐、搞笑风格的短片,为奥巴马带来了广泛的人气,于是他的演讲也在网上大行其道。 数据表明,他在费城演讲的视频在Youtube上的播出次数,超过了所有电视频道直播时的观众人数之和。 Youtube网站负责新闻和政治内容的史蒂夫·格罗夫表示,奥巴马费城演讲视频成为Youtube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政治人物视频。 于是,奥巴马和其他竞选者团队里,都多一个职位——摄像师,工作就是将竞选的精彩片段剪辑后放到网上,为选举造势。“要知道,在网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让他们失去几个点的支持率,这也是他们最头痛的地方。” Part Ⅳ:“美国梦”的化身 “他(奥巴马)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平民化优势,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博客、书籍等各种媒体,吸引着更多的年青一代,和被政治忽略的数量庞大的非主流人群。”有一家媒体这样评价。 这确实道出了奥巴马广受关注的原因:身世和经历。 和万千网民一样,奥巴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1961年出生于夏威夷的他,父亲老贝拉克·奥巴马是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邓纳姆则是一名白人女教师。 婚后不久,老奥巴马抛妻别子,前往哈佛大学读博士,毕业后,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回到了肯尼亚,成为他第三任妻子。 邓纳姆,则在奥巴马6岁那年,嫁给印尼石油公司一名经理,4年后离婚。奥巴马在雅加达度过四年后,回到夏威夷,和外祖父、外祖母挤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生活。 “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奥巴马在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中这样写道,“烟酒、大麻……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把那些过于锋利的记忆磨到模糊。” 奥巴马说,父母两人多次的婚姻,给他带来了7个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妹夫还是华裔。 如此出身,没有阻挡奥巴马向上攀登的步伐——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个穷人社区工作,年薪只有1.3万美元。 后来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律师,接着从政,当上州议员。2004年,他成为了国会参议院内唯一的黑人议员。 在整个参议院里面,他是惟一需要自己去报税的人。为了获得竞选国会参议员的经费,他一家甚至把公寓拿出去抵押了。 这些故事说起来,当然让人感到心酸,但却感到着美国人——底层出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简直就是真实、生动的“美国梦”故事! 曾采访过他的一名网站主编说:他(奥巴马)在因特网上如此受欢迎并不让我惊奇。他刚刚46岁——对于赢得大多数互联网一代来说足够年轻。他早期深入社会性网络,在网络票选中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可能获益于早期的培养。 一年多来,来自美国各地的几千上万名年轻人——大多是学生――响应奥巴马发出的谋求变革的号召,前来参加奥巴马的竞选活动。一个细节是,报名为奥巴马在艾奥瓦州竞选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人数太多了,奥巴马的团队已无法为他们安排住所! Part Ⅴ:互联网时代的黑小子 互联网时代的黑小子 这年轻的支持者成就了奥巴马。他们年龄大多不超过20岁,不仅对17岁和18岁的首次投票者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在网络上,他们是有号召力的主角。 为他们看重的是,靠着个人努力成功的奥巴马,身上有着自己的影子,也寄予了互联网的精神——自由开放,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百度贴吧的一位网友这样写道:“谁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如何实现?奥巴马就是榜样!” 另一位吧友说:“我不了解他的政策,但是我觉得他好帅,而且儒雅,演讲又有激情,可以说是美国政坛文笔最好的……” 或许,没有哪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像今天这样通过网络而活力四射,也没有哪一位“草根”如奥巴马式的候选人,通过网络而获得大量的支持。 当然,奥巴马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支持,还有尖刻的反对——更多时候,他们无法控制他们的信息以何种方式在网上传播,又被大众如何解读。 3月中旬,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台曝光了奥巴马所属的三一联合基督教会牧师赖特富有争议性的一组录像。媒体还发掘出,这位牧师在9·11后的首个布道会上宣称,美国遭受恐怖主义罪有应得。 这给奥巴马添了大麻烦,他不得不发表文章《我的信仰和我的教会》,同时又针对种族问题,做了长达40分钟的演讲。 与此对应,在网络流行赖特录像的阶段,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走低,而随着他的澄清文章和演讲四散远播后,他的支持率开始提升。 奥巴马标识 这,或许就是互联网的魅力——所有人都平等、真实,在争议中获得民主。 电子营销家(eMarketer)网站的高级分析师本·麦克林认为,“在古希腊,公民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参与国家的决策。而今天候选人要对网络提出的政治问题直接回答,这种方式是回到了民主的源头。” 那么,奥巴马,这个互联网时代的黑小子,最终能否从这场彰显网络力量的选举中胜出,我们拭目以待。 奥巴马近况(奥巴马民调领先希拉里10% 第二次以两位数超前) 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9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奥巴马继续扩大与党内对手希拉里-克林顿的差距。目前奥巴马以51%,领先希拉里的41%。 这是继3月29日的民调中奥巴马以52%比42%超前希拉里之后,第二度以两位数领先。 据“中央社”报道,盖洛普分析指,希拉里这一轮民调的下降,应该是受到她的首席选举策略顾问被曝光支持美国与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协议的影响,以及克林顿夫妇上周公布过去8年报税数据时,显示他们夫妇过去8年财产增加了100多万美元有关。 在两党竞争方面,奥巴马扩大领先共和党准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差距,但仍在抽样误差范围之内。目前奥巴马的支持度为46%,麦凯恩为44%。 如果民主党由希拉里出线迎战麦凯恩,两人将以46%打成平手。 奥巴马的信仰 南方周末
15:43:35 □李雾 民众最需要的不是他人代表,而是自我表达。他们更应该积极参与的,是那些切实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决策过程,在这种参与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做一个负责和成熟的公民。奥巴马扎根社区的实践,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杀出一匹黑马--47岁的民主党黑人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三年前,奥巴马竞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时,他在全国政治舞台上还是跑龙套的小角色,如今却成了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党内初选最大对手。希拉里的丈夫做过8年总统,希拉里自己已经当了7年参议员,在民主党内可谓树大根深。但奥巴马今年上半年的筹款数量居然超过了希拉里,虽然银行里的竞选存款总数还是希拉里略多。奥巴马鹊起的名声,连带地把他的两本书也推上了畅销排行榜:自传《父亲的梦》(1995年初版,今年重印)和阐明政治观点的《无畏的希望》(去年年底出版)。 奥巴马的自传里,与目前的竞选最有关的,是他在芝加哥黑人社区的活动。其中最出人意料的,是本来不信教的奥巴马,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变成了教徒。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知识分子如何看待宗教和信仰,也就成了《无畏的希望》里的有趣一章。 奥巴马的母亲是白人,父亲才是黑人。他的外公,本来住在堪萨斯州,离伊利诺伊州边境很近。为了逃离小镇的单调生活,外公向西一直走到夏威夷。奥巴马的父亲来自非洲肯尼亚,在美国读书时与他的母亲相识于夏威夷。母亲学的是人类学专业,毕业后去印度尼西亚做野外研究;父亲则回到肯尼亚,实践他的救国理想。奥巴马小时候在印尼读书,十岁回到夏威夷,由外公外婆抚养。他的经历与一般美国黑人很不同,但奥巴马一直有“归根”愿望,觉得自己应该移回黑人社区,真正成为黑人的一员。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奥巴马在华尔街的咨询公司干了两年,还是决定放弃高薪和诱人前程,转去社区为人民服务。1985年,芝加哥一家民权组织雇用奥巴马为社区“组织者”(community organizer)。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痛定思痛,各国政治学教授和社会主义理论家开始考虑一个棘手问题:民众,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国家管理?社会调查多次表明,下层民众中存有较多的阶级、种族和性别偏见。历史教训也一再证明,下层民众缺乏理性思维能力,他们的政治行为常被感情所左右。特别是在尚未建立坚实民主传统的国家,民众容易为那些煽动民族沙文主义的野心家所欺骗,结果像德国人那样选出希特勒式的新独裁者,给自己和其他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是,限制民众的选举权,也是一种专制。开放选举,可能导致混乱和新的专制;取缔选举,本身就是专制,那么民主的出路何在? 对这问题的主流思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民众最需要的不是他人代表,而是自我表达。简单地讲,最重要的还不是“到群众中去”,比如某人请群众选举自己,选上后,他将在议会提出最低工资法案,让穷人多挣一点钱。最重要的是“从群众中来”,让群众自己表达自己的需要。这需要未必是提高最低工资。A镇人或许最想要一所好学校,给子女一个好前程;换了B镇,最要紧的可能是戒除赌博恶习,否则,即使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不会提高。A镇和B镇的问题都是当地性的,并不能依靠全国性的政策调整来解决--缺乏政治经验的下层民众,其实不必过多参与全国性政治。他们更应该积极参与的是那些切实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决策过程,在这种参与中,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做一个负责和成熟的公民。民主制度需要建立在社区民主的基础上。 这些思考,后来和社会学的城市社区研究结合起来,发展为如今在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化批评领域都很热门的各类社区理论(communitarian theory,这里的“社区”定义已不限于行政上的)。奥巴马在芝加哥的实践,其实是这类理论的某种应用。 奥巴马在社区工作了三年,他的努力有所成就。各街道都有了群众组织;搞了几次社区清理垃圾活动;迫使芝加哥房管局修缮贫民住房(这些房子是市政府分配给穷人住的,因此美国也有管理这些公房的房管局);迫使城建部门改善社区道路、照明;组织社区青年与雇主见面;在中学开展针对男生的“大兄弟”活动(由一名男性成人带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等等。奥巴马在当地成了小名人,经常受邀参加讨论会,就各类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奥巴马改变社区,社区也改变了奥巴马。首先是奥巴马找到了自己的社区,他成了芝加哥黑人的一员。当奥巴马暂时离开芝加哥去哈佛念法律时,同学们起初都以为他就是美国中西部的黑人,看不出他是混血儿,也看不出他那些海外经历的痕迹。奥巴马被芝加哥黑人社区融化了。 奥巴马的另一大转变,是他找到了信仰。 奥巴马的社区建设,需要一个组织基础,因此他主要是和教堂牧师合作。教会其实就是黑人区的“白道”(黑道当然是帮派)。教堂也提供了开会和活动的场地。但这些教堂普遍处于衰落状态。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打破了种族壁垒,白人房主再因为肤色而不卖房给黑人就犯法了。于是家境较好的黑人都搬到郊区中产阶级社区去了。随着中产阶级的迁出,黑人区日显贫困。 比贫困更严重的是精神失落。从困难环境中奋斗而出,需要一套价值系统:家庭稳定,尊重知识,自律,苦干,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等等。教会就能提供这样的价值。那些实践教会价值的黑人男性,成了有能力在郊区买房的医生、教师、会计、公务员。因为搬走的都是教会骨干,那些凝聚教友的金科玉律,I am my brother’s keeper (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Feed Lord’slamb(帮助抚养主的羔羊),在黑人社区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感召力。 在三年的社区活动中,人们经常问奥巴马一个问题:你这样有能力的黑人,到处都希罕,大学、大公司巴不得抢了你挂在墙上,当作标榜种族平等的战利品,为什么你要留在这里,在琐碎细事上消磨才华?社区居民们怀疑奥巴马能否坚持下来。 和奥巴马一起工作的社区居民,也都是教徒,大多是退休工人和有点年纪的家庭妇女。奥巴马问他们:退休了为什么不在家过安心日子,却要出来自找麻烦?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出于信仰。他们一则有时间;二则有经历,他们仍然记得,当年马丁·路德·金把黑人代入《圣经》中犹太人争自由求解放的故事,用《圣经》的语言掀起了黑人争自由求解放的风暴。他们曾经跟着黑人牧师高呼众生平等的口号,Wetooare made in God’simage(我们黑人也是上帝按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他们仍然想证明,黑人也有能力管好自己。 奥巴马的母亲,作为人类学家,将宗教当文化现象来研究,家里摆着《圣经》、《可兰经》,甚至还有佛经。奥巴马在印尼读过天主教学校,也读过伊斯兰教学校。到芝加哥时,他并不是教徒。但在改善社区并融入社区的过程中,奥巴马终于意识到,要坚持下去,要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他需要信仰的指导。 新教有各种教派,奥巴马后来选择的一个教堂,成员以专业人士为主。打动奥巴马的是他们的一条誓言:鼓励成功,但成功后坚决摒弃“中产阶级态度”--主要指有了点钱就搬离黑人社区,似乎自己比留下的人高明似的。 教会也让奥巴马学到了一种在美国很能打动人心的说话方式。知识分子说到种族平等,可能会引用《独立宣言》里的名言。即使这些美国人都知道的名言,比起黑人牧师简单而直指教徒良心的We too are madein God’s image,对文化程度较低的黑人,也是后一种说法更有感染力。 1991年,奥巴马从哈佛毕业,他又回到芝加哥,并且结婚生女(两个女儿),真的在黑人社区扎根长住了。2004年他竞选成功,进入参议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黑人参议员。在奥巴马和其他人士的推动下,从1999年开始,芝加哥市政府推出了一个为期15年的改建计划,拆除南部黑人区的旧房子,重建高标准公寓,吸引中产阶级回归,形成各级收入家庭都有的新社区。 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上,奥巴马是主要发言人之一。他的党内名声就是这一炮打响的,光芒简直盖过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John Kerry)。发言三分之一是官话,伟大的克里参议员将领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之类。但奥巴马主要是阐述民主党的内政目标。他引用了《独立宣言》的开篇,“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奥巴马甚至引用了刻在美国国玺上的拉丁国训,E pluribus unum(合众为一)。但是,参加会议的美国朋友说,真正打动全场的还是宗教语言。当奥巴马宣布,“正是这一基本信念--我是同胞弟兄的守护人,我是同胞姐妹的守护人--使得美国成为美国”时,代表们的眼睛湿润了。他们跟着喃喃地说:I am my brother’s keeper--《圣经·创世记》中,该隐因没有照看好弟弟亚伯而受到神的处罚,因此,成功的专业人士要留在穷人弟兄中间,你有守护之责,这是你的信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防宣传口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