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基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 论文格式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5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doc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淮安市建成区1∶5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技 术 设 计 书
审批单位:淮安市信息化办公室
设计单位: 淮安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航 集团 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测区概况
2.项目任务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3.1平面控制成果
3.2高程控制成果
3.3地图资料成果
3.4航空摄影资料
4.基本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4.2平面和高程系统
4.3控制测量和测图的主要技术要求
4.4总体技术方案
4.5地形图编辑要求
5.平面控制测量
5.1 一、二级平面控制点的布设要求
一、二级点的选埋要求
一、二级点的GPS测量要求
一、二级导线测量的要求
6.高程控制测量
7.像片控制测量
7.1 像控点布设
7.2 像控点的选刺要求
7.3 像控点的联测
8.空三加密与地形要素数据采集
8.1 空三加密
8.2 地形要素数据采集
8.3 像对接边和图幅裁切
9.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9.1 数字正射影像图编制
9.2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技术指标要求
10.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
10.1一般要求
DEM的制作流程
10.3 DEM的检查
11.地形图测绘
11.1高程注记点测量
11.2 地形图测绘一般要求
11.3 地形图表示内容及方法
12.地形图数据编辑的要求和内容
12.1一般要求
数字线划图(DLG)编辑
内业编辑数据质量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工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13.图幅拼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数字测图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2009 年国家测绘局评选出了, 50 年来十大测绘科技事件。一项项的伟大的测绘成就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老一辈测绘人的艰辛努力。 50 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测绘人将新的科学技术,新的行业建设理念融入到测绘设备的革新和测绘项目生产实践过程中,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在测绘行业已经实现利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软件来完成测图任务的新技术即数字化测图。
追溯到科学的历史,人们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分门别类,逐次分层: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也一步一步逐次深入划分。作为工程与技术科学一份子的测绘科学伴随着施工建筑,道路桥梁,土木工程等对测量的需求逐渐产生,并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从历史的经验可以看出科学只有得到详细的划分,逐渐深入研究才能够能得到完善发展。
而今数字化测图已经成为测绘科学的中坚力量,全站仪数字测图, GPS 测图,数字摄影测图,遥感影像测图得到广泛应用并一步一步发挥其主导作用。
这里就从全站仪数字测图, GPS 测图,数字摄影测图,遥感影像测图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数字化测图的发个展。
全站仪数字测图,就是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获取兴趣区范围内兴趣点的地理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由数字成图软件将所得到的数字地理信息及相互关系表达出来。其常见的外业的工作方式是:携带一台全站仪、一个三脚架、两根标杆、两个棱镜,一卷钢尺,还可以加一个电子手簿或装有测量软件的便携式计算机,测量的计算工作全部由全站仪或计算机完成,然后再由测量人员编辑图形、加注属性。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测图的效率、减轻了外野测图工作强度,但由于这种测量方式需要的测量人员 4 个,测量携带仪器及辅助设备过多,严重的影响效率,测图成本不能够得到有效缩减。
因此对测量仪器的改进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没有这样一种方案使得测量的工作有 2 个人,甚至 1 个人单独完成?
要减少测量人员,缩减测图成本必须要简化。测图系统要简化,测量仪器也要简化。所谓简化,是在不降低测量技术水平和工作效能的条件下使用最少的设备,提高测图的效率减少测图的成本。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思想,徕卡推出 TCA 系列全站仪,它具有自动搜索、锁定目标,自动观测、记录,及无线电遥控等多种功能,它的出现,使测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 TCA2003 全站仪采用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 TPS 系统结合激光,通讯及 CCD 技术,使它能依靠伺服马达驱动,实现自动搜索、锁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机载可编应用程序,按照工程需要的观测内容,观测技术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照准目标,按规定测回数数,计算,检验限差、预报超限成果,以便人工干预进行重测,最终将合格观测数据的记录、储存,实现了智能化采集数据,因此被称为测量机器人。成为全站仪数字测图领域中的一面奇葩。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施工建设对测图精度需求的提高,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数字测图仪器,测图系统,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的矛盾。
高集成的数字测图仪器,高集成的数字测图系统,可能会是这黑夜中的一缕曙光。
在不久的将来的全站仪数字测图系统的将没有全站仪和三脚架,只是操作员的工作帽上安着信号接收器以及激光发射和接收器,用于测距和测角,眼前搭小巧的照准镜,手中拿着带握柄的掌上电脑处理数据、显示图形,腰上别着的无线数据传输器则将测得的数据实时传回测量中心测量中心则收集各个测区的测量数据,生成整体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系统。
任何学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人们不可能直接从原始社会直接跳到共产主义社会一样,需要你,我,大家,全体测绘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期望着全站式数字测量系统会有一个新的高度。
GPS 定位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普及,是测绘科技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GPS 凭借其定位精度高,观测方法灵活大地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不仅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高度灵活性的优点,而且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无严格的控制测量等级之分,不必考虑测点间通视,不需造标,不存在误差积累,可同时进行三维定位等优点,在外业测量模式、误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面是对传统测量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 3 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 GPS 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
国内的 GP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多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P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PS 技术。随着 DGP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T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 GP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当今的世界上存在在着 4 种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 GPS 定位系统, GLONASS 系统, Galileo 系统 和我国的&北斗&双星导航系统。
其中以 gps 的单点定位精度最高,应用最为广泛; GLONASS 系统, Galileo 系统 和我国的&北斗&双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逐渐显示出其各自的优点。
学术界一直在探讨 一种卫星定位系统的接收机和另一种卫星定位系统的接收机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 GPS 接收机,理论上这种接收机可以在一个测站上可能利用多达 10 & 20 颗卫星,其精度和适应性将会大大提高。 事实上确实有 一种 GPS 和 GLONASS 相结合的新型的 GPS 接收机问世,它在一个测站上能利用多达 20 颗,定位精度得到极大的改善。
我们相信卫星定位技术将会为未来测绘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而未来的综合了更多定位系统的接收机将会像现在的全站仪一样,成为测绘的主力军。
传统地理信息获取方法需要进行野外实地测量 , 如 平板仪/经纬仪/全站仪/GPS,那么有没有一种可以不用接触被测目标,效率更高的,完成大范围地形测量的方法呢呢?
摄影测量就是用摄影机或其它传感器采集被测对象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
摄影测量已经从模拟摄影测量,经过解析摄影测量发展成为现今的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作为新兴的第三代摄影测量仪器。不仅其产品是数字的,而且其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也是数字的。
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中显示出其优越性并一步一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我国有 100 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 1/500 。为我国的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上,适普公司还开发出了&城市建模与景观可视化系统&,在城市规划,灾情评估等方面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应用方向。随着新型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产品将从现在的影像图、线划图向数字化系列产品转化。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提供数据更为全面。
学科走向综合是必然趋势。
知识系统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任何学科之间不是互不联系的,单独的分开的研究是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可是分开不是永恒的,学科走向综合才是大势所趋。
在工程测量领域内:
GPS 接收机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新型全站仪,它具有 GPS 和全站仪的特性,能够适应于任何测量工作,弥补 gps 和全站仪的缺点,具有更高的机动性。 GPS 凭借其 全天候观测、高、定位精度高和灵活性高的优点 GPS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 , 全站仪也因其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释放劳动力等优势 , 成为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不可或缺的测量工具。但是随着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 只使用 GPS 或全站仪中的一种 , 不能够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在实际测量工作中 , 同样一个工程中 GPS 的测量成果常为全站仪所用 , 全站仪测量值又常作为检校 GPS 作业的依据。用 GPS 完成控制比用常规仪器要快得多。 GPS 接收机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新型全站仪,会给测量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支持。
在导航定位领域内: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集成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gis 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gps 技术也已深入到各行各业, gis 与 gps 的集成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它可以实现 gps 导航信息在地图上的可视化、一体化和集成化,能够在地图上实时动态地跟踪目标和显示地理方位。 gps 导航信息在地图上的可视化给用户的决策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是会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测绘部门的机动测绘保障提供高效、快速的决策方案,在舰船航运、测区调查、方案设计、搬迁行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科综合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并且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我相信这种综合还会继续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给我们带来生产力的革命。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个综合法?
笔者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在将来所有的分支将会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以人的思维方式,成为在任意时刻,任意状态下,都能用人脑调用的信息系统。它能详尽的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赋以权重值,输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供人参考。在有着测绘身影的领域内,学科的综合将会综合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知识系统,当然不是现在的 gis , gis 只是它的一个雏形。这种系统综合了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信息: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计算机,数学,统计学,运筹学,数据库,图形学,软件工程,力学,光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 . 等学科于一体的新的系统科学。
学科的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凑,不是物理上的简单连接,不是表面上的平滑一致,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融,因为人为的分隔研究已经破坏了整体的完整性。因而这种融合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向往着将来,向往着知识系统的完整统一,因此我们需要将分开的学科继续往更深处研究。
整个知识系统要发展 ,测绘科学也要发展,在 我国测量技术短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
GPS 技术、 RS 技术、 GIS 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测量仪器等将在这样的一个发展格局中继续展露手脚,并将在将来的工程应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我来说两句 ()
测绘热门下载
本月推荐下载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数字摄影测量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浅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是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测制和更新国家地形图以及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资源。利用数字航摄影像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是一种趋势。中国论文网 /8/view-3553941.htm  关键词:数字摄影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城乡总体规划设计和各项基础建设都迫切需要现实性很强的数字地形图。由于数字摄影测量及其数字化成图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摄影工作站应运而生,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数字摄影测量应用计算机技术,从影像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它最终是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将只是通用计算机及其相应外部设备。  1、大比例尺数字摄影测量的优缺点  在数字摄影测量中,不仅其产品是数字的,而且其中间数据的记录以及处理的原始资料均是数字的。数字摄影测量将大量繁琐的外业工作交由计算机内业处理,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具有如下优点:  (1)可处理多种影像数据。它不仅可处理航空影像,卫星遥感数据(快鸟影像、IK0NOS、SPOT)影像,还能处理非量测相机摄取的影像。  (2)自动化程度高。包括相对定向、DEM自动拼接、影像无缝镶嵌、半自动绝对定向和线划要素提取。  (3)数字摄影测量产品精度均匀,整体精度高。相对定向、内定向和绝对定向能达到相应级别的精度。  (4)成果输出数字化及多样化。数字摄影测量产品可加工性强,根据工作的需要可输出多种成果,如DOM、DLG,还可直接编绘系列图和各种专题图。  数字摄影测量的最大缺点,在于难以对隐蔽部位及地形、地物复杂部位、微地貌,如荫影遮盖部位及杂乱无章的居民地等准确采集数据;对这些地方的准确测绘是内、外业测绘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内、外业的合作,甚至在小的区域内全野外采集部分地物点。  2、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影像制作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作业方法与特点  其主要作业流程为:数字摄影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测图、航测外业调绘、航内修改编绘、质量检查验收、成果输出。  主要是航测内业测图、编绘完后,进入野外调绘;调绘完后再返回航测内业修改,航内修改完后,再到实地核实检查,两次外业调绘和两次内业修改。基础控制、像片控制测量与高程加密;影像数据输入、内业电算加密和定向、影像匹配数据采集与编辑、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输出航测原图;利用航测原图外业调绘、纠错;根据外业调绘的内容对原图进行修改、编辑成为最终成果。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工作流程中的内外业工作,作业方法与工作内容而言,与传统的成图方法一致。需经过影像数据输入、内业电算加密和定向、影像匹配、数据采集与编辑、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最终输出航测原图提供给外业调绘。输出的航测原图最好带影像,这样便于野外调查核实、改正。  首先,调绘由过去的完善图面转变为完善数据,它不仅应将内业无法判明上图的地形图要素,如各类名称、道路等级、植被、水系流向及建(构)筑物的性质、楼层等调绘,而且还应将内业无法描绘或不能完整描绘的微地物、隐蔽地物及错误、漏绘的地物补充上图。  其次,调绘核查的工作底图,一般采用迭加了航摄影像的线划图,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对内业错误进行纠正、判读及准确标绘遗漏地物。对于隐蔽部位及地形复杂部位的调绘,是重点和难点。为保证成图精度,对于内业漏绘或影像不清晰的地物,应采取实测坐标或距离交会的办法对其定位;对于房屋密集的居民地,可采用放大原图的形式调绘。  3、几点体会  (1)为保证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精度,应选择适当的摄影分辨率。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而言,特别是1:500内业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依赖于航摄影像的分辨率,直接制约作业进度和成果精度。就我院进行赤水测区60KM2的1:500地形图测量案例中,采用数字航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是0.08M;在数字遵义近500 KM2的1:2000航测地形图测量中,采用的数字航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是0.2M,也就是说,地面分辨率是在0.1~0.15M之间,能满足1:1000地形图测量要求。  (2)摄影应选择在植被覆盖和荫影等外界条件影响较小的季节和时间进行,像片质量应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地面分辨率的要求。  (3)数字摄影测量的像控点布设平面采用航带法,高程尽量采用全野外布点。大比例尺航测法成图,最为关键的是高程测量,在我们在60KM21:500地形图测量的案例中,采用了270KM的四等水准测量,70%以上的地形点为实地测量,保证了地形图的高程精度。  (4)当成图比例尺为1:500时,对于内业无法准确描绘的地方,如:微地貌、不易内业判辨的居民地等,调绘采用叠加影像的线划图,可以大量减少外业调绘工作量。  (5)野外调绘图的质量直接制约最终成果质量,因此对调绘图的质量检查是数字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中质量检查的重点。检查重点应放在隐蔽及地形复杂部位、微地貌、杂乱无章的居民地等。  4、结语  用数字摄影航测法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较常规测图方法可大量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成图周期。贵州省第三测绘院采用这种成图方法在贵州省施测的测区有:遵义市500 KM21:500和1:2000地形测量,赤水市60 KM21:500地形测量,安顺市50KM21:500地形测量,等等,均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成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目前,数字摄影测量已成大比例尺成图的趋势,为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和经济建设发挥大力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_500地形图全数字摄影测量的精度保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论文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论文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1:500 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英文题目:1:500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design technology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摘要摘要:本设计主题为:1:500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是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图根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步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步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或 RTK 测出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1:500 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定特点,已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反战,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制图技术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或称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热爱后有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有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数据采集。目(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前数据采集方法书要有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航片数据采集法、原图数字化法等。数字测图就是通过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然后再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的屏幕编辑形成绘图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最后又磁盘、光盘和硬盘等储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数字测图生产成品虽然仍然提供图解地形图为主,但是它以数字形势保存着地形模型及地理信息。关键词:1:500 地形图数字测图要素采集设计碎部点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摘要Abstract : The design theme is: 1: 500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technology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is mainly from themapping work design layout, survey and the use(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 of total station in scatteredpoints for collect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for scattered points in three a also very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total station in digital mappingmap use, as well as large scale m finally using total station orRTK measu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 scale digital topographic map,1:500Digital Mapping of the mapping precision, a short cycle, use namely, rapidestablishme(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nt of city large scale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set features,has been som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leadership favored andreferences.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ti-war, digitaltopographic mapping in modern cartography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into a new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mapping is the basic idea of the ground topography andgeographic elements ( or analog ) is converted to a digital quantit(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y, love after puter carries on the processing, has the rich content of the electronic map, need tohave the graphical output device ( such as a display, plotter ) output topographic mapor thematic graph. The analog to digital this process monly referred to as thedata acquisition. The current data collection method of books to field data acquisitionmethod,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erial image digitization method. Digital mapping isthrough collecting r(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elated drawing and timely information is recorded in the dataterminal, and then the interior via the data interface transmits the collected data to acomputer, and puter for data processing,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screen editform drawing data file, puter controlled plotter automatic drawing fortopographic map finally, disk, CD-ROM and hard drives and other storage mediumstoring electronic map. Digital mapping production while still providing graphic(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topographic map, but with digital situation holds the terrain model and geographicalinformationKey words:1: 500 topographic map Digital mapping Essential factorCollection Design Detail point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目录- 1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 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日期: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目录- 2 -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 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 1 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 1.2 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 A4 单面打印,论文 50 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目录- 3 -目录绪论..............................................................................................................1第一章测区的情况................................................................................... 11.1 测区概况.....................................................................................(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 11.2 设计及作业依据............................................................................ 11.3 已有资料情况................................................................................ 11.3.1 控制资料............................................................................ 11.3.2 地形图资料........................................................................ 1第二章测量前准备工作...............................................................22.1 数字化测图步骤...........(来源:淘豆网[/p-9448971.html])................................................................. 22.2 等高距和坐标系统........................................................................ 22.3 控制点埋石、密度........................................................................ 22.3.1 点位防护............................................................................. 22.3.2 埋石点的密度和选点要求..................................................2第三章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33.1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3.1.1 碎部点的选择.....................................................................33.1.2 全站仪测绘法.....................................................................33.1.3 经纬仪测绘法.....................................................................43.1.4 光电测距导线.....................................................................43.2.高程控制测量............................................................................. 5第四章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图根)...................................................74.1 图根点高程控制测量....................................................................74.2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7第五章地形图测绘................................................................................... 9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目录- 4 -5.1 成图步骤....................................................................................... 95.2 CASS 软件介绍.............................................................................. 9第六章地形图要素的表示..................................................................... 116.1 地物表示的符号.......................................................................... 116.1.1 表示测量控制点............................................................... 116.1.2 居民地和栏栅................................................................... 116.1.3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116.1.4 交通及附属设施............................................................... 116.1.5 管线及附属设施................................................................126.1.6 水系及附属设施................................................................126.1.7 境界................................................................................... 126.1.8 地貌和土质.......................................................................126.1.9 植被................................................................................... 136.1.10 注记................................................................................. 13第七章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14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绪论- 1 -绪论目前在我国,地形图测量有很多方法,但不管那种方法,其主要作业过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图方法正逐步被不断涌现的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所取代。GPS 一 RTK (以下简称 RTK )与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测绘地形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RTK 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可以优劣互补。如果仅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如仅用 RTK 测图,可以省去一些环节,节省人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同时还可以全天候地观测。由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必须人于 13 ”一 15 ,它在遇到高人建筑物或在树下时,就很难接收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用 RTK 与全站仪联合测图,上述弊端就可以克服。即在进行地形测量时,空旷地区的地形、地物用 RTK 测之:村庄、城市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用 RTK 实时给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测之。这样可以大人加快测量速度,提高下作效率。全站仪是一种兼有电子测距、电子测角、计算和数据自动记录及传输功能的自动化、数字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面对多层次的需求,各种精度等级、各种功能类型的仪器也纷纷而世。尤其是以无棱镜测量、自动目标识别、自动跟踪等代表新技术潮流的功能将使工作得以更高效、精确地完成。随看 GPS ( RTK )系统的不断改进,已经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精度要求,可以满足常规测量的要求,尤其对于开阔的地段(主要是田野、公路、河流、沟、渠、塘等)直接采用全球***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定位(RTK )测量模式进行全数字野外数据采集。对于树木较多或房屋密集的村庄等,采用 RTK 测定图根点,通过全站仪的采集碎部点。基于此,我们在实践中尝试利用 RTK 配合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然后在 CASSS 环境下进行数字化成图。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第一章测区的情况- 1 -第一章测区的情况1.1 测区概况测区以草铺镇为中心,周边约 10 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测区地貌:测区有大部分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 4.0 米左右,以水浇地、菜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但也有部分测区地形以丘陵地为主,部分山坡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1.2 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1:500、1:0 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1:500、1: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 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1:500、1:0 地形图图式》为准。1.3 已有资料情况1.3.1 控制资料①由当地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四个(大龙山、老龙窝、三尖山)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②由当地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三一二队、绵昆 300、东山头、小窝山)。③上述成果为 1987 昆明坐标系,1985 国家高程基准。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 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1.3.2 地形图资料由地方规划局提供的 1:10000 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 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 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 1:500、1:0 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第二章测量前准备工作- 2 -第二章测量前准备工作2.1 数字化测图步骤先控制后碎步,由整体到局部。具体为:1、测绘数据的收集2、实地踏勘3、选点埋石4、外业测量5、数据整理6、验收7、成果提交2.2 等高距和坐标系统2.2.1 高程系统等高距的介绍1.平面坐标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统;2.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等高距,1:500 地形图为 0.5m,2.3 控制点埋石、密度2.3.1 点位防护在地面或山地埋设一般普通标石,四等点应做 40cm×40cm,厚 10cm 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2.3.2 埋石点的密度和选点要求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 30 个点,。一级点的布设(包括四等点)平均每 1 幅图(按 1:500 分幅)不少于一点。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对点之间应通视。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GPS 观测点位应满足 GPS 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 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论文.doc
文档介绍:
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论文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1:500 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英文题目:1:500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design technology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摘要摘要:本设计主题为:1:500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是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图根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步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浏览:26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议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