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行为导致退保要扣多少费用有行业标准吗?保险行业保险的初始费用用有标准吗?

当前位置: &&
&& 如何认清保险中的陷阱
如何认清保险中的陷阱
P2P投资交流群:发布者:jack321
来源:网络转载
  投资高收益陷阱
  由于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了解和认识有限,部分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会问保险代理人哪个保险产品&更划算&、&回报更高&等等。于是就衍生出一部分不专业、不诚信的保险代理人为了迎合客户心理,而刻意夸大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进而以此引诱,请君入瓮。
  当拥有该保险产品以后,投保人往往会发现自己&中计&了,于是,就会有部分客户颇为气愤,进而对该业务员进行投诉,最后选择退保。退保时,客户会发现还会有更大的本金损失。由此引起客户对保险行业的排斥,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反感,对保险行业的监管的缺失深恶痛绝。
  其实,保险产品的强项是保障而非投资。即便是理财型的保险产品,国家保监会也对它们设有最高2.5%的预定利率。如果保险资金投资收益高出预定利率,那么会通过分红或者浮动利率分配给投保人。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研发费用和成本都是从前几年的保费中扣除,所以保单生效前几年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比例有限,客户的分红自然就比较低。在这样的现状下,被诱导的客户对早几年寥寥无几的分红无法理解、愤怒甚至是选择退保也就顺理成章。
  启示:理财型保险的投资收益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才能显现,在拥有保单早期,理财价值是根本无法凸现的;建议想要通过理财型保险进行投资理财的家庭,应该持有一个科学的、长期的、平和的理财心态。相信长期持有会有不错的理财效果。
  告知不实陷阱
  人身保险很大程度上只会承保身体健康的人(即标准体)。对于非标准体,通常是加费承保、加批承保甚至是拒保。
  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隐瞒身体疾病状况的,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合同解除前的保险责任,同时也不退还所交保险费。因此,我们客户不能因为怕保险公司拒保或者加费承保而隐瞒身体的健康状况。更不要听信某些代理人的话隐瞒病情投保。
  启示:保险公司的告知是指以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告知。也就是一定要在投保单上列明。如果仅仅口头上向代理人告知而没有在投保单上列明的话,有可能为将来的理赔埋下隐患。
  无效保单 假保单 黑保单
  无效保单具体表现为:非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亲笔签名的保单。
  启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要因为图方便省事而让他人代签名;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单(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为他人投保人寿保险,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一定要有法定的利益或者契约上的利益关系)。假保单的产生有以下几个途径:
  保险代理人私自印刷,多发于长期人身保险。过去的人身保险投保以及续保,保险公司都是通过保险代理人向投保人收费现金。于是就滋生了一部分保险代理人抱着侥幸心理中饱私囊,收取投保人的保费以后不及时上交给保险公司。他们在收取保费以后,为了隐瞒自己的犯罪事实,有可能私自印制保单。
  可喜的是,国家保监局已经明文规定保费缴纳要零现金支付(即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因此这类情况以后基本不会再发生。
  启示:今后我们定要牢记于心,在办理保险时,如果保险代理人要求我们支付现金的话,一定要保持警惕。
  车辆保险多层代理隐患。在车辆保险的投保过程中,部分车主往往会多处询价,然后在报价最低的地方投保。其实保险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差不多。如果哪一家所报价确实低了非常多,那很有可能有一些不寻常。媒体曾披露东北一家专业印刷假保单的窝点,他们就是以较高的回扣为诱饵,委托多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代为销售。保费是低了一些,结果我们可想而之。
  启示:经过多层代理的车辆保险,给假保单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平台。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直接关系着我们手中保单的真实性,我们应警惕!
  航意险保费较少、风险较低,易产生假保单。因为航空意外发生的概率小,保障期限较短,加之每个客户花费的保费不多,客户不够重视,所以这类假保单不容易被察觉。航意险的假保单其实早几年就曾发生过,只不过最近才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启示:我们要对航意险多留个心眼。
  地下保单是指在我国内地非法销售的境外保单。保单源头一般是香港、澳门等地区。地下保单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城市。销售者往往是通过夸大境外保单的回报率来诱导客户。
  地下保单的危害:境外保单的条款、专业术语等与内地有差异。内地法律对境外、港澳的保险公司不具有约束力,很难得到《保险法》的保护。因此,如发生争议,投保人只能到境外去提起诉讼,并要聘请当地的律师,同时,内地的相关证明材料未必能得到港澳法庭的认可,官司纠纷,将耗时耗力,还有可能没有结果。所以,我们绝不能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自掘陷阱
  有些客户办保险不考虑自己真实的保险需求,而是盲目跟风。比如几年前投连险的热销,让多少人梦想一夜暴富。再看看随后的投连险退保潮,令多少人亏损多多。
  我们应抱持理性的理财思路,尽量委托专业诚信的寿险顾问,绝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逐流,到头来损失的是自己。
  存款变保险
  经常会看见网络上有人投诉,自己到银行去存款,结果存款却变成了保险。当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却无法拿回,如果解除合同,将承担较大的本金损失。话语中对保险公司痛恨不已。这类案例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他们特别相信银行,进而轻信银行的工作人员;基本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缺乏分析判断能力。
  启示:保险不是储蓄,储蓄也不能代替保险。如果不了解保险的真正意义,没有整体分析家庭的财务状况,这类银行保险将会给家庭的经济埋下很多隐患。比如:自己有医疗保险么?当重大疾病的时候,是否需要这笔钱?这些钱占家庭的资产比例是多少?它的预期用途是什么等等。
  引狼入室
  由于保险营销工作性质非常艰苦,因此保险从业人员淘汰率非常高。较高的淘汰率也催生保险公司不断进行招聘来补充。这同时也就造成了另外一个结果,很多保险代理人没有客户。于是市场上就有一部分比较恶劣的保险代理人,按序号打电话,打通每一个电话后都谎称别人是自己的客户,自己是保单服务专员,能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免费的保单售后、保单体检的等服务。由于很多家庭都至少有一份保单,由于以往的保险代理人频繁更换,客户自己也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有人上门服务,客户自然乐在其中,欣然接受。
  这类服务人员上门后一般会有如下表现:诋毁原业务员推荐的保险产品的缺点,并推荐并建议客户购买新的产品;如果发现客户没有交费能力,很可能会转而鼓动客户以旧保险换新产品(说白了就是他们帮客户退保,转而购买其他的产品)。
  启示:同类保险产品,其利益不会有太大差别。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攀比。适合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建议,更不能轻易退掉已有的保险。因为退保是最大的损失。
  保险是当代家庭科学理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学习,多咨询,多思考,一定能办到自己适合的保险产品。希望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很好的利用保险,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幸福的生活。
  &白骨精&的糊涂保险经历
  他们是标准的&白骨精&(白领%2B骨干%2B精英)。在职场上聪明又能干,但是再精明干练的人,也有马失前蹄的一朝。
  这不,下文中的几位&白骨精们&在买保险的问题上费劲周折,又陷入各种保险迷局困境&&
  未查验对方证件,未索要正式票据,被&保险业务员&骗走近千元的李先生为自己的轻信后悔不已,他提醒大家提防此类骗子。
  在某外资企业做管理的李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12月中旬,他偶然结识了一名男子,两人聊得比较投机,该男子称自己是个保险业务员,分手时双方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过了几天,该男子找到他向他推荐保险业务。他看到对方携带了许多宣传资料并说得头头是道,且自己早已有办保险的想法,就选择了一个险种交了近千元的保险费,对方给他写了张收据,说回公司后才能办理正式发票,过两天立即给他送来,对保险业务所知甚少的他信以为真。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对方却一直没有再露面。他感觉事情不妙,拨打对方电话才知道是空号,向其&工作&的保险公司询问,公司称没有此人,他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据了解,保险公司业务员在上门办理业务时必须持有&两证&&&《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和《展业证书》,而且业务员在收费时应先向客户开具加盖公章的收据,然后在公司换成正式发票后交给客户。李先生和师女士的经历提醒大家要增强防范意识,同时也反映出保险公司内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如何将业务规范等向客户宣传到位,以降低客户在办理保险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其实,以上只是保险业乱象的&冰山一角&。中国保监会下发通知,自日起,保险公司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连险,中国银监会亦发文要求银行进一步规范保险代理业务。遗憾的是,监管部门的规范不断,而事实上并非完全杜绝。假如您现在去银行,一定还能看见不少人在被忽悠买保险。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人很无奈,保险行业误导销售依旧屡禁不止。其中不乏深受保险之误的受害者,家住北京通州区的方女士说,以前只是经常听说一句话&肺都气炸了&,以为是人在很生气时一句形容词,可我想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可能被气成这样的。而就在最近真的被保险公司的人气炸了肺住进了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方女士于三年前的日购买了中国平安公司的一份万能险,是侄女老师的亲戚推销的,当时说每年交5000元可投保重大疾病、重大意外、养老三项。每年扣除300多的保费外保险公司用这笔钱去投资,前几年本金少,收益也少,处于亏损,随着时间推移,几年后本金越多收益就越多,可以持平,在后几年收益多了,就有赢利了。交满三年后随时都可以支取这笔钱,用后补进去就行了,不影响投保项目,20年后就可以全额取出。如果中途退保那就扣除每年300多元的保费,其余全额退还。那位保险业务员打比方说明:也许前5年内每年交5000元,扣除300多元保费后加收益小于5000元;第二个5年每年交5000元扣除保费300多元后加收益就等于5000 元;十年后每年交5000元扣除保费300多元后加收益就大于5000元。方女士听后觉得还可以,十年后的事情不用太关心,但现在每年扣300多元买个心理上的平安还是可以的。于是当场方女士就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了保险,因为是熟人就没有看合同条款签字认可了。
  三年后的日,方女士因有事要用钱,想起当时保险业务员的承诺,于是打电话去保险公司。可联系后才得知,方女士买的那份保险和当时保险人员说的出入太大了,三年交的保费一共15000元,只能支取8000元,有7000元已被保险公司扣出了所谓&初始费用&,并让她看合同条款去。回家后,方女士急忙研究了合同才发现受骗了,那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并没有说这份保险要扣&初始费用&的事。字也签了,钱也交了,已没有了后悔药。方女士顿时感到胸口一阵刺痛,接着就咳个不停,被送进医院抢救,确诊肺通了个洞,漏气了。经过治疗,命是保住了,可以后不注意还会复发,那就不知道后果会怎样了!出院后方女士找到保险公司协商,可那位卖保险的业务员早就在卖完保险给方女士后就辞职了,保险公司的答复是:&都三年了,当时说的话谁还记得,你已经签字了,怪你当时没看合同&。方女士无言了,只能自认倒霉,都怪太相信&熟人&,打掉门牙只能往肚里吞了。
  方女士本不想说这件事情,但是想想她又觉得还是要站出来提醒和她一样的老百姓:首先,保险的霸王条款要看清,不要不看合同条款就签字;其次,那些不是一般百姓能理解的条款还是请律师看看,那些条款保证可以把你头都绕晕了;再次,不要听保险公司业务员避重就轻的介绍,说的都几十年后好听的话;还有,不要相信卖保险所谓的熟人。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熟人最难妨;最后,买保险时一定要选择口碑好的保险公司,不要盲目购买。
  方女士说,如果那个保险业务员当时跟方女士介绍的保险内容和合同上的一样,那方女士肯定不会买。原因是:首先,所谓的收益,那是要几十年后才看得见的东西,那时的物价和货币值已不是现在这个样了。比如十年前有一万元很了不起,一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那现在呢?其次,所谓的把我们的钱拿去投资,保险公司不会无酬劳帮我们去投资,这就是借我的鸡去下保险公司的蛋,现在还鸡时还把翅膀折了。再次,所谓重大疾病、意外可拿赔偿,那都是比中大奖还难的事,何况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健全,这样的商业保险已基本无意义。最后,虽然拿着不菲的薪水,但我们毕竟是靠打工过日子的人,每年存的钱就刚够交保险。如果哪天失业了,那只能退保,扣除每年保费300多元买个心里平安,还能接受,可要扣营业费用第一年60%、第二年40%以此类推,有谁会接受?还有很多条款是方女士不想说的了,那都是在绕我们这些老百姓。
  方女士再次提醒读者:要买保险,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购买!买了保险的赶快回去看看你们的合同条款,到事发时有问题就来不及了。不想你们的结局和我一样!
欢迎加入,P2P投资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关注希财网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希财网)和新浪微博关注希财官方微信关注希财官方微博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您也可以
您可以输入250个字
P2P网贷产品
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
今日P2P网贷平台
平台好不好,扒扒就知道!为了回馈广大新老用户对希财网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喜爱,希财网特别举办P2P平台“大阅兵”活动,众多高质量平台,只等您的亲自检阅!
活动时间:日0:00-号24:00,认证送5元现金券;5元现金劵——投满100元(含)即可抵用;10元现金券——投满1000元(含)即可抵用;15元现金券——投满3000元(含)即可抵用;25元现金券——投满5000元(含)即可抵用
日-10月29日,在合盘贷注册即送200元红包,实名认证后送0.5%加息券,投资定期通产品每满2000元,即有机会抽取加息专享好礼
  领投羊人人理财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铜牌领投人、银牌领投人、金牌领投人,满足不同的生效条件自动成为该等级的理财师,并在推荐好友后获取最高三重奖励:
日-日,码头益新老注册会员均可以参加本次活动。本月新用户注册即送1500元体验金,8%年化收益,7天体验期,体验期满收益2.1元直接提现。(*注:体验金需一次性使用方可有效)
活动时间:9月30日截止,新用户注册成功即可获得10元生效红包,可直接用于投资,红包有效期3天。 已注册用户通过个人邀请链接邀请好友,如好友通过邀请注册成功并投资不同金额(好友投资限于微投资、微小宝、微消费),原邀请人可活动相应的生效红包。
现在注册就送50-1500元红包,首次投资用户再送1%加息券,想要知道理财范是适合你的理财方式吗?快来试试吧
1.保额要适中。考虑到境外的消费水平。
2.旅行前要充分考虑航班延误等旅途风险,购买保障全面的旅行意外保险产品。
3.随身携带紧急支援服务卡及保险单,救援热线要记住,详细了解紧急救援服务内容,以及提供此项服务的境外救援公司的服务水平,从而做出最优选择。
4.国外遭遇航班延误或取消,在回国后要及时拨打保险公司的服务热线报案。
关于少儿医疗保险:消费形的就是指一年一年的买。不管你有没有理赔,只保当年。要买的话就得等第二年继续再买。交的费用也不一样。而保证续保就是不管你在保的其中是已经有理赔过某种疾病,他不能因为你有病而不给你买。而返还形的是指你所交纳的钱本金还有得回来,另外还可以有公司的分红。
比如说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类,低保费高保障,这些比单纯买教育金附加微不足道的保费豁免更加有意义。
再有多余的资金可以考虑买些教育金、创业婚嫁金、养老理财类的,量力而行,不要弄的经济负担过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品质就可以了。
教育金体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教育金保障。主要是通过保障父母,从而保障孩子的教育金,也就是说:将保费用在父母身上,把一笔教育金的额度折算成家庭的保额。二是教育金储蓄。在传统寿险里面,基本每家公司都有这样的产品,通过把钱放到保险公司,然后采取到期领取的方式来保证孩子上学的费用。这种方式有两个优点:豁免保费和专款专用。
教育金很适合孩子,请放心购买。
新车的话,建议购买的保险组合推荐: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特约险+全车盗抢险投保,这样人们最关心的丢失和100%赔付等大风险都有保障,保费不高但今后能保障全面的赔偿。
希财网 版权所有 & &&湘ICP备号详解白领的糊涂保险经历 教您认清保险中的陷阱
日10:58  来源:
  “白骨精”的糊涂保险经历
  他们是标准的“白骨精”(白领%2B骨干%2B精英)。在职场上聪明又能干,但是再精明干练的人,也有马失前蹄的一朝。
  这不,下文中的几位“白骨精们”在买保险的问题上费劲周折,又陷入各种保险迷局困境……
  未查验对方证件,未索要正式票据,被“保险业务员”骗走近千元的李先生为自己的轻信后悔不已,他提醒大家提防此类骗子。
  在某外资企业做管理的李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12月中旬,他偶然结识了一名男子,两人聊得比较投机,该男子称自己是个保险业务员,分手时双方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过了几天,该男子找到他向他推荐保险业务。他看到对方携带了许多宣传资料并说得头头是道,且自己早已有办保险的想法,就选择了一个险种交了近千元的保险费,对方给他写了张收据,说回公司后才能办理正式发票,过两天立即给他送来,对保险业务所知甚少的他信以为真。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对方却一直没有再露面。他感觉事情不妙,拨打对方电话才知道是空号,向其“工作”的保险公司询问,公司称没有此人,他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险公司业务员在上门办理业务时必须持有“两证”――《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和《展业证书》,而且业务员在收费时应先向客户开具加盖公章的收据,然后在公司换成正式发票后交给客户。李先生和师女士的经历提醒大家要增强防范意识,同时也反映出保险公司内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如何将业务规范等向客户宣传到位,以降低客户在办理保险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其实,以上只是保险业乱象的“冰山一角”。中国保监会下发通知,自日起,保险公司不得通过银行储蓄柜台销售投连险,中国银监会亦发文要求银行进一步规范保险代理业务。遗憾的是,监管部门的规范不断,而事实上并非完全杜绝。假如您现在去银行,一定还能看见不少人在被忽悠买保险。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人很无奈,保险行业误导销售依旧屡禁不止。其中不乏深受保险之误的受害者,家住北京通州区的方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只是经常听说一句话“肺都气炸了”,以为是人在很生气时一句形容词,可我想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可能被气成这样的。而就在最近真的被保险公司的人气炸了肺住进了医院。
  事情是这样的,方女士于三年前的日购买了(,)(601318)公司的一份万能险,是侄女老师的亲戚推销的,当时说每年交5000元可投保重大疾病、重大意外、养老三项。每年扣除300多的保费外保险公司用这笔钱去投资,前几年本金少,收益也少,处于亏损,随着时间推移,几年后本金越多收益就越多,可以持平,在后几年收益多了,就有赢利了。交满三年后随时都可以支取这笔钱,用后补进去就行了,不影响投保项目,20年后就可以全额取出。如果中途退保那就扣除每年300多元的保费,其余全额退还。那位保险业务员打比方说明:也许前5年内每年交5000元,扣除300多元保费后加收益小于5000元;第二个5年每年交5000元扣除保费300多元后加收益就等于5000元;十年后每年交5000元扣除保费300多元后加收益就大于5000元。方女士听后觉得还可以,十年后的事情不用太关心,但现在每年扣300多元买个心理上的平安还是可以的。于是当场方女士就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了保险,因为是熟人就没有看合同条款签字认可了。
  三年后的日,方女士因有事要用钱,想起当时保险业务员的承诺,于是打电话去保险公司。可联系后才得知,方女士买的那份保险和当时保险人员说的出入太大了,三年交的保费一共15000元,只能支取8000元,有7000元已被保险公司扣出了所谓“初始费用”,并让她看合同条款去。回家后,方女士急忙研究了合同才发现受骗了,那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并没有说这份保险要扣“初始费用”的事。字也签了,钱也交了,已没有了后悔药。方女士顿时感到胸口一阵刺痛,接着就咳个不停,被送进医院抢救,确诊肺通了个洞,漏气了。经过治疗,命是保住了,可以后不注意还会复发,那就不知道后果会怎样了!出院后方女士找到保险公司协商,可那位卖保险的业务员早就在卖完保险给方女士后就辞职了,保险公司的答复是:“都三年了,当时说的话谁还记得,你已经签字了,怪你当时没看合同”。 方女士无言了,只能自认倒霉,都怪太相信“熟人”,打掉门牙只能往肚里吞了。
  方女士本不想说这件事情,在记者的安慰下,她改变了主意。她表示要站出来提醒和她一样的老百姓:首先,保险的霸王条款要看清,不要不看合同条款就签字;其次,那些不是一般百姓能理解的条款还是请律师看看,那些条款保证可以把你头都绕晕了;再次,不要听保险公司业务员避重就轻的介绍,说的都几十年后好听的话;还有,不要相信卖保险所谓的熟人。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熟人最难妨;最后,买保险时一定要选择口碑好的保险公司,不要盲目购买。
  方女士告诉记者,如果那个保险业务员当时跟方女士介绍的保险内容和合同上的一样,那方女士肯定不会买。原因是:首先,所谓的收益,那是要几十年后才看得见的东西,那时的物价和货币值已不是现在这个样了。比如十年前有一万元很了不起,一万元可以买很多东西,那现在呢?其次,所谓的把我们的钱拿去投资,保险公司不会无酬劳帮我们去投资,这就是借我的鸡去下保险公司的蛋,现在还鸡时还把翅膀折了。再次,所谓重大疾病、意外可拿赔偿,那都是比中大奖还难的事,何况现在国家政策好了,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健全,这样的商业保险已基本无意义。最后,虽然拿着不菲的薪水,但我们毕竟是靠打工过日子的人,每年存的钱就刚够交保险。如果哪天失业了,那只能退保,扣除每年保费300多元买个心里平安,还能接受,可要扣营业费用第一年60%、第二年40%以此类推,有谁会接受?还有很多条款是方女士不想说的了,那都是在绕我们这些老百姓。
  方女士再次提醒读者:要买保险,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购买!买了保险的赶快回去看看你们的合同条款,到事发时有问题就来不及了。不想你们的结局和我一样!
【来源:】
(责任编辑:茹珊珊)
进入 , 吧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行为导致退保要扣多少费用有行业标准吗?保险行业的初始费用有标准吗?_百度知道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行为导致退保要扣多少费用有行业标准吗?保险行业的初始费用有标准吗?
我个人认为买的时候被你们的业务员连骗带哄的已经骗了,感谢支持?这样我就更不放心了,那等到几年。我是和我们同事一起买的平安的业务员送了我同事一份人民币收藏品一份美金收藏品:礼品是业务员家里拿钱买给我的,操作的时候还歧视我,不懂的请不要给我回复了、几十年以后需要这个保险的时候权益条款上会什么样子呢。我说你们扣除的初始费用有业务员的佣金吧,送的礼品也是和我同事的是一样的,是不可能再退给你的,因为她并没还有服务好我啊。现在刚开始就这样了?我现请求能懂保险法的朋友帮我想想办法怎么维权,我没有收到的礼品费用你们是不能扣的啊。我说你的合同上的约定也没有说初始费用不退的,你们这个费用不能扣我的啊,送了我一份人民币收藏品。保险公司说退保可以。我在百度知道发的问题有百分之98%的回复我还要继续给保险公司缴保费。难道我们国家的商业保险都是这样吗,我朋友也买了这个保险一份?难道买了保险就要任保险公司宰割了。我和平安保险的工作人员说,3000元的初始费用不是是我一辈子的初始费用吗。骗了也是应该是吗,我收到的你们可以扣的。同样的客户歧视对待我怎么能给她佣金呢。业务员无论什么行为这个费用都是要扣的。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情况。你们不应该扣这么多的费用。和业务员的行为没有关系的。我问你们这个3000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啊。是不是我们不懂保险服务产品就该死啊?是不是又有别的理由来推诿啊,和保险公司的初始费用是两件事情没有关联的,到年底了偶然才知道这个情况。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因为合同上有约定。况且从我购买到要求退保期间并没有保险事故发生,现在还要我继续缴,他们说无论你到哪里投诉都是一样的。我知道这个情况请求准备退保。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你们要这样解释我要到315投诉你们的,你只要买了我们的保险我们就要扣这个初始费用的,工作人员说是一年的初始费用,必须扣年首付6000元的50%为初始费用。在初始费用里面扣:这个是我们公司给业务员的?这个你们不能扣的。不是一辈子的初始费用,这个费用你们不能扣我的。我说我们并没有收到你的礼品我在2010年12月份买了一份平安智赢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个人行为,很容易导致保险市场更加恶劣,如果经济还宽裕;不知您选择的是什么保险,与保险公司无关,合格的业务员才是重中之中。法律法规是不允许这种变相返佣行为的,比保险更专业。祝你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件事;退保尽量在犹豫期退,恶化市场公平竞争,那样只扣手续费10元左右,完全可以买其他非保险金融产品,需要保障,竟然选择保险,图稳重,否则因小失大,图保障,就不应该贪那份便宜,才选保险产品吧;选择一份保险,就不要退了,一份将你未来十几二十年托付给他的信任,很不划算,所以选择一个专业,一旦超犹豫期损失会很大;其实如果是想资金保值增值;个人认为,想转嫁风险礼品是业务员展业与消费者拉近关系的工具
买保险送的礼物属于业务员个人促销行为,保险公司并不会干预,只要不涉及骗保、诈保等行为保险公司的合同就是具有合法的效力,你这样确实告不了 一般长期寿险前几年的保费将会扣除相当一部分后才记入现金价值,所以你才会有交了六千才给退三千的情况 而且你这还由于万能险是属于存储性的保险还能在第一年拿出一半 要是换了别的险那扣的更多 所以你这只能是去找当初那业务员 找公司你是没有用的 因为合同没有任何问题
你说得非常详细,可是很遗憾的告诉你,你的相关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在保险法中没有可利用的条款,业务员额外给你的东西跟保险合同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建议你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有没有误导或手续上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着手找找理由,否则没用!
楼主的问题很详细,也是常见的情况,针对楼主的问题做如下解答:
1、万能险 的初始费用就是扣除保费的50%,这个在保险合同中前几页的条款中肯定有的。不仅扣除这50%的初始费用,还有大病内扣费100多,但是初始费用是逐年减少的。保险公司的初始费用是用作保险公司的经营运作成本,万能险的保障高,分红高,初始费用前期高后期低,也和保单本身的风险有关,毕竟随着时间延长,客户缴费上升,保险公司的风险是下降的。
2、保险公司的礼品是为了更好的促使业务员成功签订客户购买保险而推出的一个活动而已,客户缴纳对应的保费,会得到对应礼品。有的客户对保险没看中,却更看中礼品;有的客户,在不知道有礼品的情况下也照样爽快的购买保险。这个业务员事先没有和楼主说明礼品的详情这种情况在保险业里很常见,...
亲爱的,解决的办法倒是有,我以前也是做保险的,我可以告诉你,你说的那个初始费用是用给保险公司保费了,它要帮你打理好这笔钱的,他们已经做了,怎么可能退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退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