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座生态工业园生态问题

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7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71
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大气中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30;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破坏生态系统,
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一些科学观测表明,大气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浓度都在增加。1975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10-6。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上升,每年约上升1.8×10-6(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10-6。从测量结果来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部分约等于人为排放量的一半。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许多学者的预测表明,到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10-6,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4℃。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发展中国家抗灾能力弱,受害最为严重,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于难。1995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1993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 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大气中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于臭氧层有效的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存在、繁衍和发展。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自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臭氧层破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平流层的臭氧总量减少1%,预计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将增加2%。有害紫外线的增回,会产生以下一些危害:? 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破坏生态系统,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使农作物减产。? 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3、生产多样性锐减据专家们估计,从恐龙灭绝以来,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或许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在年期间,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增加4倍。自1600年以来,大约有113种鸟类和83种哺乳动物已经消失。在期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平均每年一种。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协。国际上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如果目前的灭绝趋势继续下去,在下一个25年,地球上每10年大约有5%~10%的物种要消失。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大面积森林受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对生物物种的强度捕猎和采集等过度利用活动,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 无控制的旅游,对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尤其严重的是,各种破坏和干扰会累加起来,对生物物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4、土壤荒漠化正在加速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三次系统的评估了全球荒漠化的状况。从1991年底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92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估计,在全球35亿公顷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土地中,水浇地有2700万公顷,旱地有1.73亿公顷,牧场有30.71亿公顷。从荒漠化的扩展速度来看,全球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5、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物质之一,总体积为14.1亿立方公里。这些水如果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地球水深将近3000米,其中只有1%是淡水。淡水的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层和冰川中,难以利用。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21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资源的时空上分布均匀,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枯竭危机。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另外,固体废弃物渗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也造成对水体的交叉污染。水体污染大大减少了淡水的可供量,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6、海洋生态危机年期间,海洋捕捞量差不多翻了五番,达到8600万吨,但到1993年下降到了8400万吨。由于过度捕捞,2/3以上的海洋鱼类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海洋鱼类过度捕捞不仅使海洋捕捞量陷于停滞,也使捕捞结构发生变化,高价值鱼类减少,处于食物链低层次的低价值鱼类增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海洋,海洋污染越来越趋于严重。目前,每年都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直接流入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这就造成世界许多沿海水域,特别是一些封闭和半封闭的海湾和港湾出现富营养化,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造成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迅速生长,有可能发生由有毒藻类构成的赤潮。赤潮往往很快蔓延,造成鱼类死亡,贝类中毒,给沿海养殖业带来毁灭性影响。东莞德信诚精品培训课程(部分) &&& 东莞德信诚培训中心
TEL: 0 马小姐
7、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查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林产品也有着广泛的经济用途。但从全球来看,森林破坏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产生气候异常。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恶化,如降雨减少,风少增加。? 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科学家认为,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世界范围的森林破坏,数千种动植物物种爱到灭绝的威胁。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物种可能包括了已知物种的一半,但它正在以每年46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加剧水土侵蚀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森林破坏还从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蚀造成的河湖淤积,导致大面积的洪水泛滥,加剧了洪涝的影响和危害。8、酸雨污染酸雨降落到地面后得不到中和,可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湖水或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时,鱼的繁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到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可能改变水生生态系统。酸雨还抑制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土壤中钙、镁、钾等营养因素,使土壤贫瘠化。酸雨损害植物的新生叶芽,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酸雨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71等内容。 
 第2 章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本章导读 当前旅游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旅游环境质量的...仍“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我们可以窥见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资料:世界...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_林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 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  六、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第三节一、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环境哲学八大问题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环境哲学八大问题 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郝志功教授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生态危 机。我国当前环境状况...  3、八大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4、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 ,其后果是: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 【归纳总结】 1.资源短缺 2. 八大公害...  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 2.读课本 4-5 页,了解八大公害事件。 3.读课本第 5 页,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成因是什么? 材料二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  “八大公害”事件 (1)伦敦烟雾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马斯河谷...(2)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1、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虽然每一种具体的环境问题有其各自的人为原因,...  1、三次认识高潮: (10) 1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由于“八大公害...2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 ○...&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绿色聚焦:全球共建生态家园
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新闻热线:96677&|&
  法国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的生态墙拥有一套完整的垂直生态系统
  德国的风能和太阳能设施
  德国壮观的太阳能发电站
  系列国际会议达成诸多国际性环保协议
  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演奏新乐章
  南美雨林的保护正在加强
  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至今,人类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共同环保历程。40多年中,人类环境认知、环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与生态文明有关的国际会议,开启了许多环境问题研究和谈判,达成了许多国际性环保协议,不断促进着生态文明的国际合作进程。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创环保新纪元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和总结了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它开创了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纪元,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同年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是继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环境与发展领域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明确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
  2002年8月,以&拯救地球、重在行动&为宗旨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通过关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计划》,发表《约翰内斯堡宣言》,提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
  世界气候大会签署全球气候协议书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大会上,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2005年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大会上,《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2008年7月,在波兰波兹南召开的大会上,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大会上,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世界环保大会推行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源于2008年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绿色新政,并作为发起于中国的全球专业性峰会进行定位,构建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利双赢的政府与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主导世界各国向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转变,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自2008年起,大会每年一届在中国举行,推进了世界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生态环境与未来道路的绿色征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发起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作为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后,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举行的又一次大规模、高级别会议,讨论了&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达成了题为&我们憧憬的未来&的成果文件,决定发起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注重消除贫困,肯定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等。&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聚焦生态文明四大支柱
  日至21日,以绿色变革与转型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与会嘉宾汇聚一堂,探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议题。
  本届论坛把建设生态文明凝聚在四大支柱上:绿色经济、公平包容性社会、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价值体系。这一核心内容体系在本届论坛得以充分阐释和延展,通过典型引入、沟通对话等形式,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搭建共享平台,以及促进政策完善和落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本届论坛还密切结合贵州实际,设置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山区经济等内容的讨论。特别是设置了&携手瑞士、绿色赶超--瑞士贵州对话&系列主题活动,不仅分享经验,而且提出了建设&东方瑞士&的美好愿景,更在推动务实合作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汇聚各方智慧,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与会代表在未来的共同目标以及需要付出的行动方面达成了共识。
  本届论坛的一大成果是发布了《贵阳共识》。《贵阳共识》提出,当前,应围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要求,重点采取四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第一,加快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化发展,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经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相得益彰的途径和办法。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生态产业,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最大限度实现循环利用。
  第二,推进社会和谐和包容性发展。面对公众环境敏感增强、环境风险压力加大的新形势,在向公众充分提供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同时,着力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让民众普惠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全体国民的发展权利、发展责任、发展机会和发展利益,共同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难题,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透明、分配合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各个国家互利共赢、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修复自然生态和治理环境。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要通过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治理汽车尾气、加快搬迁污染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尽快使治理大气取得明显成效,让公众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实施重要河湖全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多建湿地并充分发挥其生态净化功能,确保让公众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第四,普及以生态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深入推进生态文化、道德伦理教育,引导每个人对自然心存敬畏,规约自己的行为,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增强生态意识、强化生态责任。加大绿色消费价值观念宣传力度,普及绿色产品知识,引导公众从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转向崇尚简朴、节俭的文明生活,自觉践行低碳、绿色消费。本届论坛还希望把生态文明问题纳入联合国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全球议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环保新步伐
  欧盟: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久前,欧盟推出了一款智能手机软件,帮助人们辨识欧盟土地上的所有植物,从玻璃苣到毛地黄,从桔梗到阿勃勒花,这对一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2%的地区来说可是很实用的。在一些欧盟国家,森林覆盖率甚至超过了60%:瑞典76%,芬兰72%,爱沙尼亚61%,斯洛文尼亚60%。
  尽管森林资源丰富,但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成为欧盟范围内的政策性热点话题。在欧洲,六分之一的哺乳动物物种濒临灭绝,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处境尤其危险,88%的鱼类资源被过度渔猎。另外,欧洲四分之一以上的哺乳动物种群数量正在下降,导致更多物种遭受威胁。过去五十年间,欧盟国家60%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而这会影响到到空气质量、气候调节、水质净化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在生物多样性战略上,欧盟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自然保护管理措施,宗旨是在欧洲大范围内建立生态保护地网,即&自然2000网&,以达到保护在册的上千种稀有、濒危、特有物种和220个自然栖息地。迄今为止,该网已有2.6万多个保护区,从海洋到陆地,从候鸟飞行路线到缓冲地带和走廊地带,覆盖欧盟所有成员国,总面积超过75万平方公里,约占欧盟陆地总面积的18%,其中海洋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得益于该网络,欧洲湿地等重要生境遭到破坏和退化的状况已经停止,整体状况得到改善。
  欧盟还倡议了&零净损失&理念,即政府和企业必须为他们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埋单&,具体办法是&多样性破坏补偿机制&&&相似于&排污费&的概念。目标是到2020年,停止欧盟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趋势,对其进行最大程度恢复,同时加大欧盟工作力度,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产业新动脉
  法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法国提出了相当于国家环保战略的新环保法案,这项法案涉及气候、能源、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明确了未来的环保发展方向,其核心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根据这一法案,在气候领域,到2050年法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75%;在交通领域,将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在2020年前新建2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在能源领域,预计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提高到23%;在农业领域,力争到2020年将种植生态农产品的农田比重提高到20%,并从2009年起加倍抵免生态农业的税收。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占法国能源总消耗的40%,因此,法案规定从2012年开始严格根据所建房屋的能耗发放建房许可。
  同时,法国还将发展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低碳汽车&,并大力发展核电,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德国又一大支柱产业,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政府财政部、环保部及各联邦有关部门,还有受政府和企业资助的民间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形成了节能环保网络系统,他们从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开发利用、财税支持等各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太阳能上网电价法的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电价补贴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德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造就了上下游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研发团队。
  能源新观察
  德国:太阳能发电量创新纪录
  6月9日,德国太阳能发电有史以来第一次满足了一半以上的本国电力需求。与此同时,英国的太阳能发电量几乎达到了2013年峰值的两倍。
  拥有140万个光伏系统的德国在6月9日中午的发电量达到了23.1吉瓦时的峰值,相当于其总电力需求50.6%。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太阳能发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
  2013年,欧洲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0.9吉瓦,总装机容量已超过81吉瓦,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16%,占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的59%。但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欧洲已不再是太阳能发电的最大市场。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报告说,在2013年,中国新增了至少11.3吉瓦,目前是仅次于德国的太阳能发电第二大国。
  据欧洲光伏产业报告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太阳能发电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苏格兰:潮汐能发电机并网发电
  苏格兰政府日前表示,全球首个社区拥有的潮汐能发电机已经开始并网发电。该潮汐能发电机的装机容量为30千瓦,坐落于海面下30多米的布鲁茅斯得海床上,同时配备一个由潮汐能推动的螺旋桨。旋转的螺旋桨为发电机提供动力发电,并通过一根1公里的海底光缆将电力传送到陆地。发电机能够为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中北耶尔社区的30户家庭、以及当地冰厂和库里夫港口工业园提供所需电力。潮汐能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创造大量的绿色就业机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应从整体上理解形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及之间的联系。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从基本上来源于三个方面:消耗地球上自然资源的人数,每个人所消耗的资源量,单位数量的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这三个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示意如下:
  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是对其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无节制地索取资源)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要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更为严重。以高消费的美国为例,每个美国人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印度27倍,居住在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3300万美国人要比印度的8.5亿人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从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一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区域和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近二、三十年来大力治理,资源利用的无害化使单位资源对环境的危害减小;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压力及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位资源的利用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普遍比发达国家严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形成当今环境问题的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发展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物质消费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再者,对三个原因应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某一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状况与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之前累积的人口基数相关(除去人口迁移因素)。人口基数越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一定时空范围内增长的人口数量越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断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小差别。如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出生率一般不会很高,而死亡率低(或降低),因而人口增长率较低。经济落后的地区,一般出生率较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还与文化、教育、国家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社会经济条件是决定性的。
  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地区差异
  (1)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的增长大致经历了 缓慢--&加快--&迅猛--&减缓的过程。
   ① 在史前漫长岁月里,人口的增长极其缓慢。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极低,人口的死亡率极高。用了百万年的时间,到公元初年世界人口才达到约2.5亿,1650世界人口经过多次的巨大波动,达到了5亿。
   ② 而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830年世界人口总数达到10亿;1930年世界人口在百年间又翻一番,达到第一个20亿。这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使得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所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在二战前的欧洲等发达国家表现的犹为明显。
  ③ 二战后,世界人口更是迅猛增长!人口倍增时间不断缩短!1974年,仅用44年世界人口又翻一番;而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这一次增加20亿人口只用了25年,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为什么人口会出现这种爆炸性的增长呢? 二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二战后,这些国家相继取得政治独立,社会稳定,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因此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仍然较为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及传统的婚姻生育观等因素,使得人口的出生率仍然相当高,因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居不下
   如果世界人口以目前的1.67%的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陆地到2667年时都会挤满人,假如南极住也能居住的话,也只可供7年内增长的人口有一个立脚的地方。
  上述人满为患的灾难会出现吗?你从人口增长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减缓的趋势吗?
  ④ 近年来,统计表明,全球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减缓的迹象!如:在人口基数达到50亿的情况下,全球人口达到第六个10亿用了12年,仅比增加第五个10亿少一年。
  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认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卓有成效地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婚姻生育观念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抵,因而人口接近零增长,有些欧洲国家人口甚至呈负增长。
   ⑤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较高仍是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特征。尽管世界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趋缓,但是因为人口已累积到一个很大的基数,全球人口绝对数量仍在、并且仍将大量增加-每天净增约20多万人。每年净增约8000万人。
  (2)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
   二战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显著。 二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而同时期,发达国家的人口战后短暂回升后从60年代中期逐步下降,有些欧洲国家甚至呈负增长。原因前面已说明。
  3.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因为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人们为了生存而滥垦滥伐,滥采滥捕,破坏生态平衡,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最终通过环境的反馈作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需求巨大,由于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显著增加,因此对油、气和煤等矿物非可更新资源,应提高其利用率,加强循环利用,尽可能用可更新资源代替,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实现资源的最优耗竭。
  但情况正好相反,这些非可再生资源正迅速耗竭。 
2.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应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力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特别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命的支持系统,保证可更新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
   但是广大的贫困地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遭到破坏,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何谓"片面"?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温饱,更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后果: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是与长期发展的目标
背道而驰。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其结果是造成资源的快速耗竭和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并没有真正地提高生活质量。
  以英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增长趋势,但扣除了对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以后,生活质量指标的增长大大低于纯经济指标的增长,而且70年代以后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经济增长"与"发展"并非总是一致的。只有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的经济增长,只有以社会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只有注重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增长,才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