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儿童心理报告告 大概一两百字的

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
根据2010年11月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人口为人,其中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1500万,8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暴露的很明显,有的还未呈现出明显症状。但大学生群的心理问题已比较普遍,成为当今社会亟待就绝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应将此问题反映到“十八大”上,列为我国接下来的工作目标之一。
我记得有一个有趣的笑话是这样说的:当代大学生,有德有才是优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残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诚然,学校只交给了我们知识和技能,但却未交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贤德的人。这就好像我们是一个个苹果,学校为我们反复抛光上蜡,使苹果看起来光鲜亮丽,鲜艳欲滴,令人垂涎三尺,担保不齐外表红光的苹果,内里已经腐败、溃烂,或是在芯里长了一只胖虫子。我想,每个人对待烂苹果都是一样的——扔掉,即使再红光,即使再有食欲。那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究竟有哪些呢?具体表现都有什么呢?危害及解决方式都有哪些呢?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类普遍性问题就是烦躁、厌学。具体表现就是逃课、对任何事都没有积极性、整天无所事事,却在不断埋怨:“我好烦啊···好没劲啊···我不想去上课啊···”云云。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考试失利,到了一所不喜欢的大学,所以产生的厌学、厌世的想法。有如不喜欢本专业,不喜欢上专业课。但我觉得最多的就是“纯粹性烦躁”即因为想烦躁而烦躁,是一种虚无的、纯粹的、没来由的烦躁,用白话说就是“作(zuo)&,我觉得这是八零后、九零后特有的一种情绪,我们厌学、我们厌世、我们讨厌一切、我们无时无刻心里不揣着一团乱麻,蹭的我们心里毛躁躁的,我们一刻也呆不住,却又什么都不想干。这是新一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有些人只是间歇性发作,有些人却全年都在发作。本人觉得此病无药可治,因为它的诱因是没来由的,致病因素是不存在的。这就好像你想炸毁一座楼房的地基,但它却是一座空中楼阁——没地基,你不知道怎么把炸弹安上去,除非空投炸弹,我想这个“空投炸弹”或许就是时间,也许这种烦躁时青春期的一种表现,成熟后就好了。但这种心理带来的副作用却是深远的、持续性的,且破坏力及杀伤力极强。它摧毁了学生们的上进心,模糊了目标,使学生失去方向感,从而让学生们在大学里什么都没学到,庸庸碌碌过日子,毕业后才恍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用人单位不要,或许连对象都找不到。
第二种心理问题是攀比跟风,喜欢名牌,喜欢奢侈品,且必是别人有的东西。俗话说:别人碗里的肉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别人的媳妇就是漂亮!虽然这只是玩笑话,但却充分暴露出了大部分人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价值观或许还不完善,所以就产生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大多数人坚持的,就是对的!大多数人都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鲁迅叔叔曾说过一句话:“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放在这里或许不恰当,但我想说的是在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亲,快来买童佳倩式的帽子吗?你看,好多人戴,多流行~~亲,你想买iphone吗?今年最流行的,好多人买哦~~然而就有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审美观点,不顾自己是否需要,不顾自己兜里还揣着几毛钱,果断先买了再说!反正好多人买,我也不吃亏,这是不对的。大学生应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哪些应该而那些不应该。
当然还有一小撮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其中尤以男生为主,他们昼伏夜出,他们奋死拼杀,他们醉生梦死,他们挥金如土····你有为了你的游戏升级而不吃饭、不睡觉、不外出、不洗脸、不刷牙吗?有过为你的游戏大笔砸钱买过装备吗?有为过你的游戏不放弃一分一秒的赶时间上网吗?如果以上症状你都有,那么恭喜你,你已成功患上了网瘾,你在虚拟世界种无法自拔,投的钱越来越多,升级!升级!!升级!!!这类问题类似于吸毒患者,需要靠自制力与意志力克服,甚至需要强制手段,治愈周期是漫长的。
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圣地,但反方向也是失恋的聚集地,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失恋的悲痛,调整不好情绪,导致无心他事,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但也有小部分的人他们是活在了自己制造的悲伤阴影中,不是无法摆脱而是不想摆脱,整天搞得悲天悯人,死去活来,其实失恋的影响远没有那么深。这也是80后、90后典型的“作”的表现。
大学里面请客吃饭是常事,但也有为了面子来来回回的请客的,“请客请到钱包涩,吃饭吃到胃抽筋”,这其实也是虚荣心的另一种表现。此外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有啃老榨汁,叛逆犯上的,家庭关系不和睦,认为父母生来就欠他的,为他出钱出力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着实应该让他去体验一下生活,切断生活来源,体验父母的艰辛,赚钱的不易。
其实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心理问题着实不少,凸显出的问题也很典型,这需要社会力量的正确领导与大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写出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水下的硕大冰上还需要大家一起去挖掘 并消灭,愿与君共同努力,谨以此文献上!
一个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报告
回忆过去二十多年的记忆,我猛然发现我这二十多年来只活了一个轮回——上学、读书,然后升学,之后继续上学、读书、升学。这7000多天我竟然没有太多的回忆,也没有太多的感觉,留下的仅仅是那无尽的书海。这到底是一种可悲呢,还是可叹?
我的成长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毁友情,中学毁爱情,大学毁亲情,还好我不用去考公务员,不然连良知也给毁掉了。
我上小学那时候,正好赶上六年制教育的出台,要是俺爹娘早一年送我去上学,也许站在这里的会是另外的一个人。小学的感触呢,很少,也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发生,朦朦胧胧、浑浑噩噩地过了六年。现在回忆起来才发现我真的很失败,那时候的我内向,不说话,总是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点不高兴就回家乱发脾气。
学校嘛,来来去去最多的也就是学生和老师。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那时候的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前两者曾轮流担任过我小学的班主任,而后者则是我不喜英语的缘由。
数学老师在我一二三年级时是我的班主任,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期待。也是因为她,我才对数学十分感兴趣,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二年级的时候她亲手给我戴上的红领巾,三年级的时候为我上课小动作而生气,五年级的时候我的奥数第一颁奖……可以说,数学老师就是我小学时候的偶像,我所憧憬的人儿,我渴望着像她那样去做一位老师,教书育人。
后面的班主任则是语文老师,则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她在我心中树立了 “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这样的理念。这影响了我的一生,在其之后,我从未质疑过任何老师,尽管之前也没有。语文老师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几乎全部男生都被她训斥过,这也造就了我后来对于老师的畏惧。
我到现在都一直讨厌英语,很大的原因是小学和初中的英语老师。我小学三年级时正好赶上教育部整的全民英语,我也就邂逅了我的第一个英语老师。在我的印象中,那位英语老师长得很漂亮,现在想起来也是无可挑剔。因此,像我这样的人在三年级的时候英语也考过高分。可惜的是,这位老师在教了我们这群学生一年之后便离去了,了无音讯,正如她默默地来,她也默默地走了。随后的一位英语老师教的很差,也只会让我们抄单词,我也开始讨厌英语了。
人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小学时候学生还是男女混坐的,得幸于此,班里的同桌相处还是很融洽的。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和一个女孩坐,尽管我们不停地划分“三八”线、为一粒橡皮争吵,可是我还是十分想要和她做朋友。可惜的是,三年级的时候,那孩子转学走了。于是我那还未开放的花朵便枯萎了。整个小学阶段我也没什么知心的朋友,一毕业大家也就各奔东西,现在基本也没什么联系了。
中学,本该是一段浪漫的时光,当然只是我个人这么认为的。大概农村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吧,刚升入初中不久,我便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孩子。她白白净净的,体态轻盈,一条俏皮的马尾甩在身后,仿佛符合了我对女孩子所有的幻想。于是乎,朦胧的我在全班的面前告白了,当然很果断的就被KO了。从此那个女孩就从来不正眼看我了,之后随着升学和各种琐事,我也没有再关注别的女孩。被拒绝的经历让我学会把情感放心里,放弃表面上的东西。
中学其实是一段很苦逼的日子,比起小学的悠闲,大学的空闲,它其实很无奈。中学时的我们要为了前往更好的学校努力去考出好成绩,被家长逼,被老师逼,被社会逼。我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太好的回忆,仅仅剩下的也许就是对英语以及英语老师的厌恶了吧。
中学的英语老师教我们英语的方式就是抄抄抄。背不住课文罚抄,写不出单词罚抄,不顺她的意思罚抄……再就是中学的英语老师是位四十多的女人,大概正处于更年期吧,总是动不动就骂人。如此种种,不喜欢英语的众多男生都不喜欢这位老师。也许就是在她的淫威之下,我三年的英语从未及格过,我也从不愿意提起中学的英语。尽管我的英语老师不讨人喜,但是她也确实是为了提高我们这群孩子的英语成绩,这点我无法否认。但是在我看来,凡是英语老师都有一定程度的偏执,学生与老师的意识形态不同难以交流,最终只能导致双方的互相不理解。可惜的是,我中学并没有这么看得开,于是我讨厌英语。
因为讨厌英语,我的中考成绩不能把我送入父母所期望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面对巨额的择校费,我果断和另一个同学去了市区的一所职业中学。这里得说下我父母,他们是老一辈的农民工,从农村出来,走南闯北,背井离乡,居无定所,只为了让我成长成才。我父母对读书的期望很大,他们深信——读书可以光宗耀祖,高考可以鲤鱼跃龙门,我也就走上了这条与父辈们决然不同的道路。
我的高中可以说是我读书以来最轻松的时光了,当然大学除外,大学是颓废的。职业高中是很轻松的,只要你完成了作业便随你怎么玩,考试也只是一种检测手段。我几乎没什么烦恼,每天玩玩手机混混日子,和新的同学吹着牛玩着游戏。那时我常想,混个三年,等年龄到了就出去工作,少给父母继续添麻烦。
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和一群死党混了两年,我上了高三。本来对于职高来说,学生高二就出去实习的,但是近年国家政策下来了,职高生有了升学的途径。因此,我们学校就有各种专业的升学班。可惜的是,我这一届正好赶上五校合并,五所职业高中合并成一个集团学校,我们这一届的升学班就被分到另一个小的学校读高三。
新的学校很小,由于只需要呆下我们二百多号人,学校只有三栋教舍,一个篮球场。然后因为是高三冲刺,于是便规定我们两星期回家一次,期间补一次课。狭小的空间,繁忙的课程总让我觉得,这学校,这人,这事像一个个牢笼一般,把我关着,关住了我的心。
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就高中毕业,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面临高考。职高学生也能参加高考,这一直让我觉得很神奇,可惜我自己就去考了。我可以说是我们班里的异类,别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最后的努力、拼搏,我依旧玩着手机,乐呵乐呵的。在他们走上考场,内心忐忑的写着答卷时,或许我已经交卷走人了。我对于高考就像一个过客,尽管有父母的压力,我依旧我行我素,一切随缘。这样的我,神奇地走上了大学的末班车,无疑是一种讽刺。
本着有学就上,我带着个人去上了大学。毕竟百无一用是书生,长了这么大的我却无一技之长,只好去大学。第一次体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感觉,淡淡的,有点忧愁。我们这一代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能够拼爹的不担心未来,能够拼自己的也不担心,只剩下了中间像我一样的人,迷茫而孤单地徘徊在城市的角落。
自我成长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试
1.描述个人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
印象中我幼儿园的中班上了两年,后来才知道,不是传说中的留级,而是因为生日小。所以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一直在跟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做同学,感觉有点亏了。小学在家附近的小学上了六年。与其他同学不同,我感觉我的小学我的童年很快乐,没有被比学这学那。长大了才知道其实学点东西好处多多。初中进了宝山区最好的初中,班中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家里经济条件都很好,父母都很有钱和地位,现实地说我认为有这样一些同学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直升进高中,进的是宝山区唯一的是重点中学。高中同学相比学习成绩更加优秀,老师和班主任很厉害。高考前获得同济B档加20分优惠,所以理所应当填报同济。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勉强踩着投档线进来被调剂进临床医学七年转业。看看我所谓的“发展史”,相对还是一路平坦的。很多同学会觉得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人生的高峰,虽然金榜题名时是人生四大美事,但我并不觉得这是我的高峰,水平到了一定程度高考如何就不稀奇了。我希望我的高峰永远在下一次,一直处在攀登的征途中。倒是觉得得知高考分数尚未知道是否录取那段时间有点低估的感觉,分数在尴尬的位置很是忐忑,比很多高中同学分数低有些郁闷。
一个我的高中女同学对我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她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一心只读圣贤书时,她在我的生命中的出现使我对人生的社会的一些事情有了些认识和理解。知道了什么是理想和现实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感情阅历。使我深刻地感到了原来我不是一个脱离社会的人,我知道人是要长大的,她对我始终有一种启蒙式的影响。
2.我是怎样看待世界人生和其他的?
我不确定这几百字能否正确地阐述我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和观点。
生下来至今我接受的是唯物主义的教育,能客观地看待事物。世界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作为人类的群体中的一员,和其他人其他生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一生短暂,而世界或许一直存在,这我不关心,也不需要我关心。我相信人和其他生物的区别是:人有意识能感觉到自己与世界的分离,而动物无法识别,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和世界是两样东西,无法在世界上感知自己的存在。作为神经系统相对发达的人,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至于如何看待人生,我想又要涉及到一个名词——时间,毫无弹性,不可逆,就是它的属性。我很难想象自我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我喜欢活着,但无奈本身只是一种生物,而且有对“时间大人”毫无办法,每周回家看看父母都回老一点,我很心疼。但我知道既然我们的生命也就这几十年,那就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绽放出光彩。每天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每过一天,对自己好的机会就少了一天。人生就是个苦中作乐的过程。从妈妈痛苦的分娩中降生(俺是剖腹产),注定某一天要死去,所以要在短短几十年中寻找自己的快乐。而且我自己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3。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对我的生活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何影响?
我由此联想到每个新生儿好比一台新买的计算机,诸如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好比是安装在里面的系统软件,杀毒软件。每个人生来都对世界一无所知,后天的这些作为背景型的东西对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影响。宗教信仰,很遗憾,一直接受唯物主义的我已开始把它归为迷信,不屑一顾。虽然长大后通过学习(本学期选修了宗教与文化)后夜晓得并非如此,但已经错过接受它的最佳时期。我思维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已经取得了大脑的控制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只会把这种“神圣”的东西当作地方文化当做一种风俗当作一种知识进行旁观性的了解。讲到文化背景,在这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受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们都说80年代的人是迷茫堕落的一代,我作为其中一员实不敢苟同。和父辈不同,除了传统儒家思想以及千年流传下来的光荣传统外,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西方的外来的世界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我们的思想没有闭关锁国。准确地说,我的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少量西方文化并存。好处是让我从多个角度,不仅仅停留在中西方,更抽象到两不同的角度,可能是正反、左右、前后,并在其中警醒适当的取舍。怎么说呢?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我是个传统的人但又不排斥新鲜的理念。我暂时觉得这是最佳比例。道德标准对我来说,深受中国悠久历史影响,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常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它作为一根准绳一方面指引我一方面鞭策我,使我能以一个正常的合格的自然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至于性别,省下来为雄性,我要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家庭、保护女人,学会赚钱养家,这些对我来说是身为男性所必须作的,没有选择的权利。同样如果是一名女生,可能侧重点不同,尽到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和职责。有了两性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在我觉得做男人很累时,想想女性更要克服很大困难,甚至有时会觉得做男人很轻松,其实各有千秋,两性在思维方式上也略有差异。男性理性重细节,女性感性重感觉。当知道性别没有选择了时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了。性倾向,老实说,我现在有点不知道它的意思,性倾向对同性恋可能有较大的影响,但我想我还是比较普通的人,很喜欢看漂亮小姑娘,应该不算心里有障碍吧!我很喜欢貌美的异性,我觉得出自本能,很正常的。
4。认为一个人心里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所谓的心理成熟我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人生在世,一个人也是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也在横向和纵向中不尽相同。判断一个人心里成熟的标准?是大学毕业?是成年?这些答案显然很荒谬。有可能在人受到一定心里打击后突然醒悟了,突然就成熟了。个人认为心理的成熟与知识的日趋成熟完善是类似的。所以,我们对有的事物能看得很深很透彻,而有的事物由于接触得较少,所以不太有发言权。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心理很成熟,但跑去更别人比起来可能还算幼稚的。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心里成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5。生活中最了解我的人会用怎样的几句话描述我?
“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为人善良。”老师如是说。
“他很节俭,不会乱花钱,,甚至不会花钱。”父亲如是说。
“他会叠被子,会洗衣服,会做饭,只是不爱去做。”母亲如是说。
“他性格开朗,喜欢和大家在一起,很能活跃气氛,能玩到一起。”同学如是说。
“他所思考的问题很有深度,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品质。”朋友如是说。
“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容易被感动。”我如是说。
6。个人奋斗目标是什么?
简单地说,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是:农妇山泉有点田。高度概括了我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追求。具体来阐述,长辈们经常对我说“一个人啊,其他的都无所谓,能满足‘吃好、睡好’就行了。”其实想想,作为一种动物,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仅此而已。要说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我不会说环游地球,虽然我很希望。我是一个实干家,很少想些虚无缥缈或距离太远的目标,以不能达到的叫空想,以经过努力现实生活中能达到的叫理想。将来我的赚钱情况我暂时还不确定,但我还是抱有信心的。经过我的努力奋斗,我希望可以娶一个老婆,能无畏地吃足够健康的食品,为我和我的妻子买一套房子,变成我们温暖的家,成为我们未来宝宝的天堂。也许有人会嗤之以鼻,觉得我胸无大志,我又不会苟同。现在能达到这些目标的人还真不多,我想我的要求也不算太伟大吧!但是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完成这“三个”简单的目标需要我相当长的时间和金钱。结婚要有经济基础;日常开销可以用收入来收支相抵;至于买房子,的确像造房子一样——是个大工程。因为达到我的个人奋斗目标还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所以我觉得很实在很实际。
7。职业奋斗目标是什么?
如果不出意外,我毕业后会成为一名医生。很有可能会在本地一家不太大型的医院里工作。每个人都知道,医生这种职业比较稳定,收入也不错的职业。但想迎来事业的高峰,是需要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的。老实说,我对自己老了之后的工作完全不感兴趣。一般情况下从医师做到到主治医师到主任医师到专家,是个及其漫长的过程。这种事急不得,现在专业没有细分,暂时对自己将来主攻的领域也没有清楚地概念,而且这个专业也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但我知道医生是一种工作,一种赚钞票的工作,一种边赚钱边治病救人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工作和事业是不同的。如果恰好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事业相同,那他会是很幸运的。以我现在的看法,我还想做些其他自己喜欢的事,但我深知要有实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这正是工作所能带给我的。或许以后干上这行就会爱上这行,其实这个职业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也会很有成就感的。现在想得仍不太成熟。但定目标就要大胆的去想。我想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是做一名受人尊敬和信任的外科医生、儿科医生或是妇科医生,甚至全科医生。赚多多钞票的同时,能真心的,认真负责的挽救与我同时代人的生命。好多同学和家长已经把他们的床位在我这边预订了,呵呵。
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调研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1.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报告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