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应付对中国原油需求的需求?

美国是如何用几亿美元掏空苏联28万亿美元的_阜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4,378贴子:
美国是如何用几亿美元掏空苏联28万亿美元的收藏
在看似光鲜且迷离的金融世界中,长久以来存在着不为大众所知的一些事实,在这些被人们遗忘的历史角落里,隐藏着极其强大的力量,在金融黑幕后的博弈才真正决定我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运行。苏联卢布的骗局苏联卢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货币之一,自沙皇俄国到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其影响力随着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几经沉浮。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989年的时候,卢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就是在这一年,苏联对外宣布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实行双重汇率制。日苏联解体后,卢布的使命在俄罗斯联邦得以延续,但是其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大不如前了。再次发生动荡是不可避免的。果然,1993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卢布改革,以新版的卢布代替旧版的卢布,1961年开始发行的旧卢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金融不设防的莫斯科,在毫无准备和监管的情况下开始金融自由化,就是这一举措给苏联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奉为西方经典的市场经济改革开始实施,毫无计划和标准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开始逐渐推广。在看似公平的条件下,苏联原有的国有企业被平分给了每个人,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每个苏联公民大概分到了10万——15万卢布左右的国有资产,当然是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化的形式。10万——15万卢布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大笔财富,约合4万美元左右。但是,当苏联人民集体狂欢的时候,他们却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拿到的只是账面的证券化的财富,而且更可怕的是,这些证券都是以卢布——苏联卢布计价的,看吧,一场财富的公开掠夺由此开始。在进行国有企业和汇率改革的同时,苏联开始了无序的金融开放。各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开始蜂拥而入,其营业网点和机构在苏联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遍地开花。现代经营管理、私人银行服务、国际标准结算、香浓的咖啡、高档的营业场所再加上“迷人”的微笑,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美好。各个外资银行通过在发达国家市场磨炼出来的一整套的营销手段,高息揽存和收买拉拢苏联企业的卢布储蓄。永远需要排队的苏联国有银行被抛弃了,苏联人民的存款发生了大转移。苏联解体后,变本加厉的金融投资者又通过其他工程从俄罗斯各金融机构大肆借贷卢布,并支付高额的利息。当俄罗斯人民、企业、金融机构甚至俄罗斯中央银行都短暂地享受了“免费的午餐”和香浓的咖啡,并呼吸了自由市场的新鲜空气后,一场真正的金融掠杀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收网了。当为大肆做空卢布而借贷来的俄罗斯储户和国有银行的卢布到位后,卢布的悲惨命运便开始了。大规模唱衰卢布和前苏联国有企业的“研究报告”开始充斥国际金融界——“前苏联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自生能力”,“前苏联国有企业债券被严重高估”,“卢布需要重新定价”,“卢布应该采取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浮动”。一面是国际金融机构精准的研究报告和国际金融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一面是不断快速下跌的前苏联国有企业证券价格。前苏联人民惊呼“怎么了”,但是已无力回天,只能加入卖出的大军当中,不停地“卖出、卖出、卖出”,而市场则“暴跌、暴跌再暴跌”。就这样,微笑的外资和金融投资者用借来的别人的钱(前苏联人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钱)收购了前苏联的国有企业。在卢布汇率市场崩溃后,原来设下金融骗局的国际资本劫掠者仅仅用少得可怜的美元就结清了原来的巨额卢布债务,并且低价买入了前苏联的国有资产。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赚了,而且是大赚,是疯狂的掠夺。就是这样,美国仅仅动用了几亿美元就把前苏联人民积攒70年的财富——价值28万亿美元的财富赚到了手。石油峰值与日本工业命断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日本被金融殖民的整个过程。在第一个层面上,利用美国石油需求的转移,提高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了日本工业的衰落。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年、年以及年。对危机的成因众说纷纭,而不经常被人提及的则是美国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对油价的涨跌进行分析,或许将获得不同于成见的全新认识。从世界石油贸易史的角度看,年,美国几乎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了1970年,美国石油产量达到了顶峰,年产量达4.8亿吨。在这一石油产量峰值后,美国开始人为地降低本国的石油开采量,通过进口中东地区的石油来替代本国的石油生产。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向海外转移的石油需求,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才是中东战争背后真正的经济推动因素。“两伊战争”打开了中东战争之门,直接引发了之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随后的海湾战争以及对伊拉克10年的石油出口制裁,一直到后来的伊拉克战争。这些危机和动荡的背后,始终如一的是来自美国的巨量石油需求。在前两次石油危机时代,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稳占世界总需求量的30%,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美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5%左右,换言之,世界石油的1/4依然是美国消费的。当石油危机产生后,美国的石油需求其实已经转移到日本,日本实际上为石油危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直接提高了日本的生产成本,挤压了日本的利润空间,而在美国需求转移之外,其货币政策也对石油价格上涨进行了“推波助澜”。大宗商品价格一般是以美元计价的,降息促使美元贬值,促发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在资本寻找增值的过程当中,石油无疑是最理想的品种。大量对冲基金的炒作是石油一路走高的主要驱动力。作为全球经济的血液,石油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兴衰。正本清源,其实历次世界石油危机都来自两大推动力量——美国的需求转移和美国过于放松的货币政策,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也在于这两大推动力的走向。打一个比方,美联储打开利率的水龙头开始放水,美国财政部通过发债,不断将美元注入世界金融体系,导致石油期货价格越涨越高。这种图景下,石油就像是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而“堰塞湖”的下方就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石油价格高涨形成的“堰塞湖”冲击下来,最终受损最大的就是当时的日本。日本在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核心的位置。美国的石油需求主要转移到了日本,促使日本的石油需求高涨。这种转移的石油需求全面推高了日本的通货膨胀。之后美国又不负责任地实行放松的货币政策,最终高涨的石油价格全面摧毁了日本的货币汇率体系,这相当于牺牲了日本的利益,最终解决了美国的问题。而美国付出的只是多印了些钞票。美国放任货币政策和巨额的金融救援计划,转移的石油需求成为石油价格高涨的背后推手,而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的行为“火上浇油”。通过石油价格高涨,带动粮食价格高涨,这一切最终摧毁了日本的经济。金融鸦片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何美国投资银行高盛能借机发财?难道美国前总统布什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真的不知道危机会到来吗?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全新年代,美国统治力量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替代战争的新方案。这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出现了。是巧合吗?不,次贷危机就是这样的替代品。金融“摇头丸”——本金与汇率连接证券实际上是一种有杠杆效应的外汇汇率赌博契约,而它将自己伪装成为一种债券,通过各种复杂的方式将对购买者不利的对赌汇率隐藏起来。它们的发行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公司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与其他债券不同的是,这种债券到期的时候不是直接偿付全部本金,而是通过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与各种汇率连接的公式来计算得出应付金额,这就为贩卖金融鸦片,坑害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由于本金与汇率连接证券经常被金融殖民者包装成AAA级或者政府债券,这样对于手上握有大量现金需要投资的政府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大公司的财务投资部门吸引力巨大。这种金融毒品已经让中东、日本等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深受其害。金融“K粉”——非美元债券实际上也是一种结构性票据,金融殖民者会把这种金融毒品特别诱人地描绘成“对冲美元贬值”的最佳工具。在泰国发生经济危机前,金融殖民者就贩卖非美元债券-“泰铢联结结构性票据”,这种金融毒品在当初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后来买了这种金融毒品的人,无不“粉身碎骨”。更为可叹的是,你不可能通过法律去追诉那些金融殖民者。在你签订购买上述金融毒品的时候,在厚厚的文件中,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字早就已经写好了免责条款,愿赌服输。金融“可卡因”——美元保证票据是专门针对那些有大量美元的国家的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这种产品是以美元支付的,可以大量消耗一个国家的美元储备。它投资的是当初看起来最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但是其实后来都会变成一钱不值的垃圾债券。以当年的墨西哥比索为例。当年的比索联结美元保证票据(PLUS)就是这样一种害人的金融鸦片。在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前,比索联结美元保证票据看起来是多么美好的一种金融产品——可以用美元购买,又能分享新兴市场的成长,这一点欺骗了许多投资者,尤其是握有大量美元的投资者。记住,美丽的包装下其实是剧毒的金融鸦片。金融“海洛因”——利率掉期交易是借利息支付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债权或债务的结构,双方签订契约后,按照契约规定互相交换付息的方式,如以浮动利率交换固定利率,或是将某种浮动利率交换为另一种浮动利率。订约双方不交换本金,本金只作为计算基数。这本来是一个避险的工具,但是一旦卖给了对其不熟悉的并非从事金融业务的实体公司,它的杀伤力就十分巨大。图片来自:
那个时期都一样,人才都在牛棚里,马屁精全在高层了,所以做决定的基本全是蠢货——————欧家地板、木门、壁纸,欧洲原装进口地板,就在欧洲之家国际健康家居!
12月13日,阜宁县召开冬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中央安全生产工作精神,通报了10月份以来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会议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强化安全应急防范工作,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今年来,阜宁县在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检查组115个,出动检查人员1728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和场所1965个,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20104起,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72家,经济处罚128.3万元。全县117家企业通过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建成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省安委会验收,已有1006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网上注册和录入。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欧阳觅剑:中国应在原油定价中谋求更大影响力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 我们不能断言美国在有意抑制油价,但我们能看到美国对油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至少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去影响油价。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地时间10月2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于每桶85.40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89%。油价在6月中攀升至每桶115.71美元的高点,之后就几乎直线下跌,目前跌幅已超过25%。油价大跌对俄罗斯的经济和财政伤害非常大。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油价大幅下跌意味着俄罗斯的财政压力会大大上升。而且,卢布汇率随着油价下跌,抬升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带来通胀压力。
  正因如此,有俄罗斯媒体认为油价大跌是美国的阴谋,目的是给俄罗斯制造困难,以软化普京在国际事务中的强硬立场。美国一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还指出,在1980年代,美国和沙特就曾联手压低原油价格,使苏联遭受重大损失,现在他们是故计重施。
  油价大跌是不是阴谋呢?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从表面看,当前油价大跌是由供给增加、需求放缓引起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在7月报告中,预期2014年原油需求为9270万桶/日,较2013年增长120万桶/日;但10月的报告将原油需求下调为9240万桶/日,这意味着需求在放缓。但是,原油供给却不降反升,从6月的9260万桶/日上升到9月的9380万桶/日。
  供需走向相悖,背后玄机或许耐人琢磨。导致石油供给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美国、伊朗、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增产。9月,美国原油产量达到1986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870万桶/日,而2013年仅为740万桶/日,2014年6月也没有超过840万桶/日。伊朗、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家在预期需求增长放缓时提高产量,可能是“迫于生计”;美国也这样做,就有些令人费解了。让人费解的还有沙特、科威特的表态:即使油价跌至每桶80美元,他们也不打算减产。
  我们不能断言美国在有意抑制油价,但我们能看到美国对油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至少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去影响油价。第一,调整自己和盟国的产量。第二,改变美元汇率,国际原油以美元计价,美国维持强势美元油价就会倾向于下跌,这也是当前油价下跌的部分原因。第三,通过金融市场,原油期货决定着原油价格,而美国的金融力量全球最强。第四,改变地区安全形势,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导致油价一路上行至每桶150美元附近。
  那时也有一些人怀疑美国在油价上搞动作,目的可能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当时的油价上涨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也确实带给我们很多麻烦。然而,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在增加中国经济成本的同时,也给俄罗斯创造了巨大收益。这些年俄罗斯国力增强,与油价高涨、油气出口获利甚丰有很大关系。
  当前油价下跌,有人认为,这对中国经济有利。的确如此。但是,美俄将油价看成国家间的博弈,我们也应该用战略眼光看问题,而不能只是谋求一点短期收益。中国应该谋求在原油定价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以减少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责任编辑:UF011)
GDP考核尽管不完美,但它还是不错的指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
主演:周迅/黄晓明/谢依霖/隋棠
TFboys《快乐环岛》
李冰冰质疑冯小刚偏心
刘欢组挑战限时创作
冯绍峰谈与倪妮恋爱事
艾伦曝《五十度灰》片段
张晓龙美容大揭密
奇幻执念师触摸未来
一路惊喜互秀激情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演绎别样性感……[]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1.008页¥2.005页免费4页¥2.004页¥2.0041页免费6页免费3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7页免费2页1下载券6页免费4页1下载券
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往期回顾 &
我国应对国际油价上涨的对策研究
&&&&李国凤&&&&【摘要】国际油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油价上涨的原因及油价上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增加定价透明度、改进调价操作方式、缩短调价周期等应对方法,油价稳定对国民经济稳定、快速、高效、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高油价 困局 价格体制改革&&&&我国正处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物价上涨过快,对经济的良好发展和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很大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以石油为基础的相关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油价波动影响的相关产业链条也日益增加。因此研究油价波动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对于以原油为原材料的相关产业而言,油价上涨直接增加了企业原料成本,同时促使资金和人力成本随之提高,从而对企业利润造成挤压效应。&&&&以航运为例,航运业去年以来一直疲弱,油价上涨后,航油占总成本六成左右的航运企业眼下的境地更是雪上加霜。上海云集的成百上千家集装箱和干散货的航运和货代企业,以及主营钢材等散杂货的航运公司都在努力控制成本。&&&&&&&&&&&&&&&&&&&&&&&&&&&&&&&&&&&&&&&&&&&&&&&&&&&&&&&&据统计,2011年,航运用油均价上涨39%,油老虎正在吃掉原本就利润微薄的船东和货代企业的利润。以上市公司中海发展为例,2011年该公司约消耗燃油113万吨,同比增长16.6%,燃油费用高达50.2亿元,同比大增30.5%。由于新加坡等地的燃油价格远低于上海,许多货轮不惜绕道海外加油。有时候加一次油,可以赚回一个航次的利润。&&&&&&市民的用车、购车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高油价预期的影响。一些消费者改变了原来的购车计划,这对汽车经销商产生不小的影响。这使得低油耗、小排量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成为居民购车首选。&&&&油价上调以后,普通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恐怕还是自己的菜篮子。油价是蔬菜运输成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每次油价上调,都会引起蔬菜价格的上涨。此次蔬菜跟随油价上涨,有的品种涨幅甚至超过了油价涨幅,因为除了运输成本外,蔬菜的生产销售中还会出现农药、化肥、春耕等多个因素累加的情况。&&&&高油价在给油企带来利润的同时,却给物流行业带来不小的影响,从2011年到2012年一年多的时间,油价上调了三次,总共上涨了百分之十几,对物流业的冲击非常大,这次上调油价使很多企业面临生死考验,一方面,如果不涨价,成本上升会使利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涨价,担心客户流失,因此陷入是否涨价的两难境地。&&&&油价高企的原因&&&&油价“一路高歌猛进”,成品油进入“8元时代”,高油价时代已经来临,促使油价高涨的原因主要有:&&&&需求扩大。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带动能源需求增加,从而对石油价格造成较大压力。另外,新兴市场经济又恰处于加速发展期,石油消费需求量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刚性需求。需求数量逼近石油的最大供应能力,使得世界石油供需关系处在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中。从长期看,随着需求量的增长及石油开采资源不足状况的出现,油价上涨将会是一种长期发展趋势。&&&&突发性因素。石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资源,争夺石油已成为油价波动、暴涨的重要原因。中东国家动荡的政治形势不仅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触动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敏感神经,从而使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近期,由于利比亚局势恶化,原油的储备和出口都受到了威胁,这些因素刺激了市场对全球原油供应和通货膨胀风险的担忧急剧加重。业内人士担忧,如果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状况无法缓和,且进一步扩散到欧佩克核心国家,那将对国际石油供应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投机因素。石油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及各种政治冲突的频繁发生,为石油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上的投机商大肆炒作,诱使人们预期国际原油市场供给紧张,从而人为地提高了国际油价。&&&&垄断因素。在成品油上游环节中,我国的原油生产和进口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的原油产量共占到全国总量的90%以上;另外从成品油批发的环节看,现在我国成品油批发企业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控股或挂靠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这就决定了我国石油目前仍处于供给垄断的状态,石油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国内供需状况,垄断经营使国内油价涨易跌难。&&&&最近,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秘书长彭元正表示,去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的净利润之和达到3327亿元,这相当于每天利润进账9.11亿元。据介绍,2011年,中石油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2.36万亿,同比增长37.1%;净利润达到1304亿,同比增长5%,相当于每天赚3.57亿元。而以石化和下游销售为主的中石化集团去年营收2.55万亿,相当于每天仍赚3.18亿。三巨头中的“小弟”中海油集团2011年则实现营业收入4484亿元,净利润861亿元,每天赚2.36亿。显然“三桶油”称得上日进斗金。&&&&我国应对国际油价上涨的建议&&&&中国作为原油第二大消费国,原油进口依赖度高达55%,国际油价上涨产生的输入型通胀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中国的CPI,本文提出相关建议来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以此推动我国CPI的稳定运行,维护成品油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能源结构,减小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中国经济结构相对粗放,能源使用率低是不争的事实,从长期来看,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供需矛盾是必然的。在当前油价居高不下、社会呼唤低碳的环境下,一方面,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改善能耗状况,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采取政策,加快替代能源的研发和供应能力的提高,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趋势,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天然气、核能和水能等高效清洁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缓解石油供需紧张的状况,减少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逐步打破石油寡头垄断格局。近几年来,我国成品油价格已累计上涨了3倍,其中,汽油从2005年的每吨四千元上涨到了目前的每吨一万元以上,成品油价格这么高,相关的炼油和石化企业的盈利非常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的利润之高超乎想象。&&&&油价虽有多次调整,但总体上扬,2010年4次上调油价,中石化净利润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2011年上调3次,中石化净利润同比增长16.2%。从数据统计中不难发现,中石化的利润变化几乎与国内油价调价频率保持一致,只要油价调整次数多,中石化盈利增长就快。&&&&现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打破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格局,鼓励国外的石油公司进入我国,培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开放的市场环境,提高石油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保证石油市场的正常运行及合理的石油价格的形成。&&&&完善油价定价机制。一是缩短调价周期。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依照的是2009年5月发改委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移动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价格司可相应调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成品油价格。22个工作日的调整周期过长、油价反应滞后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油价变化和调整的速度,同时为国内的石油巨头提供了囤油或左右价格的空间。内地可以参考台湾采取的岛内石油价格和国际石油市场接轨的办法,政府授权企业按预先规定的接轨办法,结合国际市场价格,每周自行调整一次。&&&&二是改进调价操作方式。经过这几年运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基本保持了石油市场的稳定,但也带来一些弊端,尤其当国际油价大涨时,就出现囤油、市场供应偏紧,在此情况下,作为决策部门,应该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原则,适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市场调节作用,现在每次调价都引起很多波动。应完善中国的石油定价机制,由市场决定供求关系,而不是政府定价,从而使得价格传导比较及时。按照新的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还应是政府指导价,相关企业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依据政府指导价确定的原则,实时地做一些调整。&&&&三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更加透明。成品油到底该怎样定价才合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他们的成品油价格主要是随行就市,这是因为它的成本构成中,原油占据主要部分。按照美国能源部2006年的统计,汽油平均成本中,55%是原油,22%是炼油环节,19%是税收,4%是批发和营销。因此,原油价格涨跌都会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价上,这是一个健康透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结论&&&&在当前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形下,迫切需要制定适时、科学的能源政策,围绕“节能优先、效率优先、结构多元”这一原则来展开。同时,老百姓关注原油生产成本,呼唤一个更加透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下决心推进成品油价格的改革,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原油库存数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