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还是主观的 论文

当前位置: &
美学论文:浅析美的本质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编辑了美学论文:浅析美的本质,敬请关注!!
传统美学依据实体本体论,以美为研究对象,美的本质问题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但美的本质问题是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不存在所谓&美&这种客体, 美不是实体.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应该提出审美的本质问题,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审美对象(&&美&)只是一种存在的意义.同样,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 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审美对象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是二者的绝对同一。
在美学史上,一直把美的 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也往往从考察美的本质问题入手。这出自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就像研究任何一件事物一样,人们很少反思它是否 合理。其实,这种问题的提出方式和研究方法一开始就错了,致使美学基本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在,应当对美的本质命题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并找出科学的研究 方法。简要地说,就是由研究美的本质改为研究审美的本质,而把美的本质问题从属于审美的本质问题。
提出&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提出了 &美&是什么的命题,这是一个语言的陷阱,因为这个命题已经暗含了&美&是一个实体或实体的属性,从而误导人们循着实体论的思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进行美 学研究。这种实体论是古代哲学形成的。古代哲学是实体本体论,人们直观地认为世界是外在于主体的实体,主体与实体无关;实体是存在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实 体的属性。于是人们也认为美理所当然的是实体或实体的属性,因此美学一开始遇到的问题就是美是什么或者美的本质问题,于是就有了&美是数量关系的和谐&、 &美是理念的显现&、&美是上帝的属性&、&美是物质的属性&之类的命题。实体本体论以及依附于它的认识论被现代存在论、解释学所取代.现代分析哲学认为 美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假问题,因为美不是客观的实在,而是一种主观的评价。现代解释学认为世界不是实体,而是主观阐释的意义世界。这意味着,美也不能作为 实体或它的属性来研究。海德格尔在讨论&存在&的问题时曾经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认为&存在&不是一个实体,不是&存在者&,而是世界显现本身。 如果本体论离开了对&存在&本身的追问而仅仅考察&存在者&,就走错了路。美学也是这样,如果不去探讨&美&何以可能,而去研究作为实体或实体的属性的 &美&本身。或者不把美当作一种意义,而当作实体或其属性,就走错了路。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需要对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进行反思、批判,而不能顺从它们, 因为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受到实体观念的支配。在日常经验中和科学研究中,探讨一个事物是什么,就是把这个事物当作一个实体,一个客观的对象,研究主体必须 与之分离。比如你研究花朵,就必须把花朵当作客体,主体与之分离,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研究,才能得出花朵的植物学属性。但是&美&作为研究对象却不是 一个实体,它不是客观的事物或者它的属性。&美&也不能与审美主体相分离,一旦把&美&与审美主体分离,&美&就不复存在。&美&也不能离开主体的美感态 度,不能冷静地对待它。比如你对花朵进行审美,这时你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花融合为一,无法分离。你的感情都寄托在花朵上了,花朵已经与你融合在一起了,它已 经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对象了。如果你把花作为客体进行研究,把它与自己分离,以客观态度对待它,花就成为一个客观对象,而不是审美对象,美感消失了,从而美 也消失了,而你研究的就不是花的美,而是花的自然或者社会属性。事实上&美&不是实体,也不是实体的属性。如果把&美&当作客观的实体或实体的属性,那么 它便是可以实证的。但&美&是不能实证的,无论用什么仪器和自然科学的方法都不能检验出&美&是什么;无论用什么实验和社会学的方法都不能统计出&美&的 性质。&美&作为审美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不能把它们归结于某种共同的属性之中。正因为如此,现代分析哲学把美的本质问题归入假命题,认为美不是客观的属 性,而是主观的感觉。但是,作为价值属性的美仍然可以研究,就像对于道德诸范畴的研究一样。问题在于,如果把&美&当作主观的感觉和事物的价值属性也同样 遇到了不可解决的矛盾。如果美是一种感觉,那么它来自何方?它与审美对象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又回到审美对象的性质问题上来。这就意味着说,美是一种价值, 是事物的价值属性。但是,美也不是一种现实的价值。所谓价值,是指事物对于人的需要具有的意义,是人的需要的对象化。如果把美当作一种价值属性来研究,那 么它就应当具有实用性,同样可以实证。比如财富是一种经济价值,它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这是可以证明的,如通过社会调查可以证明这一点。但美却不能够实 证,没有实用性。美确实满足了人的某种精神需要,但是你不能统计出什么样的东西是美的,因为它不具有实用性,不同的审美对象满足着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审美需 要。因此,柏拉图认为&美是难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美的本质问题暗含着一个错误的观念,即把狭义的&美&即优美作为美学 研究的对象。在中国,这种误解与Aesthetik的误译有关:本来&美学之父&鲍姆加登命名的原意为&感性学,,被日本翻译为&美学,,中国从日本接受 了这个译名。于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的观念就产生了。其实,审美对象不仅包括美(优美)即好听好看的东西,而且还包括丑陋、崇高、荒诞、悲剧、喜剧等, 它们不是通常所说的美(优美)。所以,不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美,的共同的本质。既然&美学&的名称已经确定,难以更改,我们只好把&美,的范围扩大,它 不仅指优美,还包括丑陋、崇高、荒诞、悲剧、喜剧等一切审美对象,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实际上,没有所谓确定的&美&的事物或属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 可能成为审美对象,都可能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如丑陋、崇高等。
将此信息分享到: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简单是美 从一做起
来源:  9:06:00 【】 
而要达到“不教”的至境,尤需教师有一套不拘一格独特的教学方法,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稍加点拨;或发挥教师的寻向作用,循循善诱,娓娓而谈;或师生对话,质疑答难;或师生共同研究,各抒己见,使学生由“要我学”而转为“我要学”,让他们自己在书中找问题,寻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一种好个性   从古至今,称得上大教育家、大学问家的,不管是开馆教徒,还是闭门治学,无一不是颇具鲜明个性特色的。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从来就是因材施教,尽其性情而发挥,因此在莘莘学子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刻板的学究式的教学者,历来寂寞少影响。   无庸讳言,我们的语文教师完全应在把握住语文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基础知识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特长来授课。如:长于诵读者,可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以情感动人;善于表演者,可身形兼备地演示课文内容,以情节感人;擅长丹青者,可五彩缤纷地绘制课文内容,以图形喻人;歌喉婉转者,尽管放声一曲,以情动心。   语文教师教学思想要有个性,教学艺术要有个性,语言要有个性,教学交往有个性,健康的心理也要有个性,形成自己专有的授课特色,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   七、一身好品德   人格品行是教师劳动的基石,语文教学是用心灵感动心灵,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它伴随着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是教师强烈的感情投入。语文教师应由传统的“经师”转变为现代的“人师”,自觉砥砺品行,修养品德。一方面是加强自身修养,一方面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而言之,学校教育是学习知识,大而言之,学校教育是学习做人,做人是一个人终生的大事,而教师的良好品德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   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怀疑。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应具备各种教学能力和素质。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能说会写,教法熟练,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教学生能说会写;语文教师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师德高尚,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其灵感。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方面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目前,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也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必须要有所了解。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变革。   洗去一份铅华与喧嚣,沉淀几分清澈与无华。从最简单的点滴做起,做细致,做踏实,步步提升,教师才似簇簇的金盏菊,恬淡芳香,摇曳绽放出精彩,美丽着世界。简单了,就快乐了;知足了,就幸福了;收获了,就微笑了!&&&2&&&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49:00)?&&( 11:22:00)?&&( 11:20:00)?&&( 11:02:00)?&&( 10:49:00)?&&( 10:46: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论文-浅谈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综合排名:455&&&馆藏数:203771&&&总收益:?449.4
资料等级:
在上学吧挣得收益数
资料价格:1学豆
文件类型: (doc)
资料大小:15.4 KB
上传时间:
标签: & & & & &
教育论文-浅谈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育论文,体育教学,CAI课件,中学化学,中学历史,地理,历史物理,中学各科教育,科目教育,化学论文,化学教育
[] [] [] [] [] [] [] []
通过查重工具的毕业论文
¥67877.11¥34503.02¥18200.53¥12253.34¥10727.05¥6327.26
会员jobwangwu分享
上学吧从2011年我开始做的时候开始,提现都是按照网站规定时间兑现打款给网友的,从不拖欠。自己总结一下上传资料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合理选择资料
二:搜集自己擅长的资料
三:合理定价
四:多进行资料的推广...
会员senda分享
上学吧已经用了接近两年了,给我的真心体会就是非常棒!上学吧提供的精美资料以及软件、工具种类都是非常之多,更可观的是,动动手指,便可享受上学吧带来的收益...[详情]
会员why74100分享
在我们写毕业论文时间里,曾找了很多个网站,百度文库.豆丁网.等等等等,最后发现了上学吧,里边资料很全,有帮助的也很多。关于上传资料,我建议还是要关注网站内的求购...[详情]
会员fengstone分享
作为新人应认识到上学吧是一个以分享资料为纽带将网友链接在一起、互惠互利的平台,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大致了解网站的奖励机制
2.审视自己现有的资料
3.向网站收入高的网友学习...
会员boning2014分享
我是一名教师,平时要收集一些考试题、制件教学课件之类的东东。我的同事对我说将你制做的ppt上传到上学吧还可以卖钱呢...
会员helploving分享
新手朋友怎样才能在上学吧茫茫的“资料海洋”里脱颖而出呢?下面,笔者为您指点3大招,助您三阳开泰:
第一招·整理整顿
第二招·草船借箭
第三招·收集情报...
会员liuhong_520分享
1、人有我“优”——资料名称、资料简介正规化;
2、人无我“有”——重点上传稀缺资料
3、人逸我“劳”——积极进行...
会员Biglemon分享
2015年6月份我有幸成为上学吧的一员,感谢此次活动提供的平台,让我可以将我的一些想法与感触分享给大家:
《一》上传资料的动机
《二》上传哪些资料比较好
《三》上传资料的方法...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浅谈艺术之美的发现与表现_论文.doc1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浅谈艺术之美的发现与表现
名:徐海凤
级:08油画二班
号:座机电话号码8*
指导教师:肖 峰
提交日期:2日
答辩日期:
要……………………………………………………………0001页
言……………………………………………………………0005页
一、概述)Abstract
Artistic?creation?as?a?kind?of?continuous?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of?modern?painting?in?the?painting,?there?are?many?uncertainties,?therefore,?attempt?to?make?any?explanation?of?this?artistic?phenomenon?that?is?evolving,?possibly?with?some?one-sided?tendency.?However,?the?concern?to?the?contemporary?trend?of?Chinese?oil?paintings,?we?should?say?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and?research?value.?
Art?comes?from?life?in?the?pursuit?of?art?on?the?road,?I?schoolbag?subject?matter,?the?physical?and?psychological?burden?on?the?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as?a?starting?point,?children?are?growing?pressures?from?external?factors,?this?pressure?the?pupils?of?innocence?installed?in?the?thick?bag,?school?bags?is?not?only?a?learning?tool?and?more?loaded?with?their?pressure?and?innocent?and?happy?dreams.?Painting?technique?oil?painting?on?the?inside,?to?the?ultra-realistic?form?presented?to?the?readers?of?this?theme?combined?with?the?spirit?of?sublimation,?the?beauty?of?the?art?discoveries?into?embodied. Key Words:
Modern Technique
Burden Aesthetic feeling
现代主义美术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五十年中经历种种变化,其流派之多、绘画形式的繁杂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实际上70年代的流行艺术在其艺术与非艺术的混淆性上已具备了后现代美术的特性,要全面把握它的发展脉络,可以通过三方面去分析: 对色彩的分析对形与空间分析对作品材料的分析一、概
艺术的题材是来源于生活本身,只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所以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美”的现实思考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不计其数,给“美”下定义、做注解的文人雅士也不胜枚举。中国古老的“美”告诉我们真善是美,西方的“美”告诉我们丑恶也是美。在传承的过程中,“美”保留了它一定的意义,同时也改变和添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内涵。“美”的发展不仅要关照历史,同时也要立足现实。中国论文网 /2/view-3321910.htm  关键词:以真实为美;以完整为美;以雅为美;以丑为美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X(2-02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其好吃之缘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是:“甘,美也。从口含一。” 大概老祖宗在创造美这个字的时候是立足于味觉,但是经过千年的流传,美已经远远不是停留在唇齿间的回味了。  一、以真实为美,以虚幻为美  何为“真实”? 其一指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 汉代荀悦《申鉴·政体》中认为,“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 其二是指真心实意。宋代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十:“ 玄德将死之言,乃真实语也。” 其三是指确、清楚。《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 其四是指真相的实际内容,突破虚幻,真实的感受。  可见,真实就在我们身边。且看那初春的嫩芽,尽管还不能经历风雨,但是却有着真实的生命力。且听那患难之中的真情流露,尽管不甚悲凄,但是却有着真实的感染力。且感受那鲜花盛开的芳香,信手采摘,尽管花小枝嫩,但是却有着真实的气息扑向你。  看那耸入云霄的重山,看那碧浪连天的大海;看那翱翔的雄鹰,看那游弋的鱼儿;看那匆匆的行人,看那脚下的石子;看那无尽的沙漠,看那袅袅的青烟……无论我们怎样在心里勾勒,无论我们如何在脑中描绘,它们就在那里,真实的在那里,也美在那里。  与真实相对的是虚假,有的虚假可能是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有的虚假可能是游离于想象,也可能就是根本没有的事物。但是当我们接受真实的美的时候,我们就一定排斥了虚假的美了吗?  仰望星空,皎洁的月亮是真实的,洒落的月光是我们触碰不到的,你无法确定哪个形状叫做月光,尽管它不真实,但是它的美不变。多少文人曾陶醉于这似有似无的月光下,沉醉在这或明或暗的月影中。  茫茫沙漠,看得见的是风吹的流沙,看不见的是无尽的绵延。就在那若隐若现的边界出现了一座高山或是一片森林,这不是真实的,是大自然在跟你开的玩笑,尽管这海市蜃楼的奇观是那样虚幻,但是仍然不能阻挡人们前往一看或者追逐着欣赏。  也许你热衷触手可及的美,因为它是那样的不欺骗你,让你时刻感到存在的意义;也许你渴望想象中的美,因为它是那样的捉摸不定,让你的思想神游四方。  也许,这就是美。  二、以完整为美,以缺憾为美  圣托马斯·亚昆那曾提出过美的三要素,其一是完整或者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狄德罗说:“任何东西假使不是一个整体就不会美。”  的确,试想我们面前摆放着一只精美的花瓶,它的美不仅在于它精良的做工,它的美也不在于细腻的质地,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形象。倘若将其击碎,它的意义也随之改变。面对一地的碎片,也许你会觉得这是破碎之美,但是作为一个花瓶的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代表一个完整性的美感也随之破灭。  当一个花瓶不再具有可观赏的外表和内在的实用,即使它破碎的每个部分都无限精美,即使它洒落的每个碎片都充满诗意,但是它也不足以支撑一个美字 —— 因为它已不再代表它的本身,也就是说它所呈现的不再是它本应代表的美。一地散落的碎片又将如何承受一个花瓶的价值,一片狼藉的残渣又将如何呈现一个完整的美感?  当一个本应完整的事物不完整的时候,我们会慨叹它曾经的绚丽;但有时候本应完整的事物不完整的时候,我们也会欣赏它缺憾的精彩。  你瞧那苍穹上的月亮。月圆之时,人们用饱满的情绪,抒发来自内心的声音 —— 有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慨;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生机;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也有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哀思。  我们欣赏月圆之时的美满,我们也陶醉月圆之夜的气氛,但是万物轮回,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圆月当空固然美丽,月牙初上也别有一翻滋味。  当圆月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满时,月缺是不是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呢?面对这个略有缺憾的月亮,我们是否也在憧憬着下次的完满,是否也在沉思中构想着美好,是否也在缺憾中体味着美感?  没有人不喜欢完好的事物,也没有人排斥遐想的空间。当心中期待的完美被缺憾取代,我们在回味完整的美好时,也将学会欣赏缺憾的艺术。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也许,这就是美。  三、以雅为美,以俗为美  《毛诗序》中认为,“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也就是说雅是一种王畿之乐,是一种可以作为典范的音乐。当然,经过几千年的流传,雅已经不再仅仅代表朝廷正乐,它更多的指代一种标准 —— 一种积极健康的标准,一种精妙深远的标准。  例如,“高雅”、“典雅”、“雅兴”、“雅士”等等,在这些都含有褒义的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雅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美。这种美高贵,这种美精致,这种美纯洁。这种美充满了一种无以言说的尊贵的气息,没有任何杂质,仿佛一种超脱世俗的气质占据了思想。  没有人不喜欢这种有品位的美,没有人不赞同这种高洁的体会。就像天边的白云,尽管高远的不可触及,但是仍然有它的魅力。人们不嫌它的远,却爱它的洁;不嫌它的高,却恋它的白。  有的时候,雅的美好就像白云般触摸不到,尽管美好,尽管纯粹,但和我们中间仍然隔着一个天和地的距离。  而真正和我们没有距离的大概就是我们自己 —— 即所谓的“俗人”。关于“俗”,也有很多解释,我们暂且不提庸俗、恶俗、低俗等等这些本来就不美好的东西,我们且单说这些平凡的、普通的、大众的事物。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观 客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