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国外新农村建设农村管理或农村人才培养的论文,5000字左右。一定得是国外新农村建设的,谢了。

急...求一篇有关土木工程防灾的论文5000字左右_百度知道
急...求一篇有关土木工程防灾的论文5000字左右
有关防灾的..,给点资料也行
要老说加什么什么的..直接复制粘贴不可以吗?.
提问者采纳
地,政府应积极协调,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珠江流域防护林、科研设备购置、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造成了许多弊端。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仪器,实施封山育林,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改善技术装备,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还发射了“资源一号”、沿海防护林.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 3、平原农田防护林,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我国每年由地震、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实现产业化;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崩塌以及地面沉降.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地面塌陷,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县五级分工合理、飓风、数据等都由部门、跨学科、资料、地质,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旱涝。 4、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 建立高效;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海洋卫星,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社会团体、跨地区;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 4,进行课题制,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跨部门.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在基础地理信息、水位站,增加科技投入,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退田还湖。近50年来,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以网络技术为纽带,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开展关键技术、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生物水保防御体系,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追踪最新技术、人工防雹、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与管理部门合作,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陆地卫星系列、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6、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分配制度。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加强了对滑坡,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激励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辽河流域防护林;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 二、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省,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单位甚至个人所有、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型队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分部门管理的模式;通过科研项目,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另外;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参加国际交流等。 一。 成立集合各灾种、太空站;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信息不能共享,洪水,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退耕还林。另一方面。 6、灾害信息分析;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型炼油厂,在科学研究。在跨国、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监测能力不强,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最终影响我三、科技投入机制、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建立了气象卫星、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5、环保等领域,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海洋。另外、“资源二号”卫星、龙卷风,长期徘徊不前,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此外,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灾害救援决策,全天候运转监测网,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地震、联动、遥控系统(RS),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有机结合,吸收企业,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研究经费、防灾工程建设。 2,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地质、试验示范区建设,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滴灌工程等、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 5、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各自为战、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技术开发、泥石流,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海洋;缺少系统的、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另外,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连续性、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管理防护体系,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天气变化万千。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防灾减灾;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区域,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水文,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地震.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为了监测江河洪水,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层次,如农区人工增雨、广为覆盖的气象、设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了,虽然迟了,我自己已经弄好了。不过还是十分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实证与研究.pdf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高学历的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领导人才,更需
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
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中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
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研究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在农
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农村实用人
才是农业科技传递应用的二传手和实践者,是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的主要载体和
贡献的主体,是农产品流通销售的主力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领头雁,
是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是农村民主建设的促进力量。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着人数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大量需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不足构成了一
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重视并解决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发挥基础教育的奠基作用,又需要重视
职业教育的主体功能。本文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在阐述农村
实用人才培养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新宁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
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分析和探讨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问题时,着重论述了转变人们的成才观念和构建有效的教育激
励机制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的功能和作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本文转载:
摘要:介绍了国外政府在人才中介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对我们的启示:加大对包括人才中介组织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推进政策法规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宏观管理;树立全球化背景下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战略,巩固其主导地位;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人才服务水平;鼓励民营人才中介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3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首次突破900万,达到9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高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递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不容忽视,甚至一向受欢迎的“海归”变成“海待”成为常态,同时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尚未过去,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拉动内需的政策还在不断出台。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成为现阶段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个国家人才中介组织发展的程度将对该国的经济增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外的人才中介组织经历长时期的发展已走向成熟。政府在人才中介组织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其在人才中介组织中的作用,更好的开展工作,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
一、国外政府对人才中介组织的管理概况
研究表明各国政府在人才中介组织的作用和角色如表1所示。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在人才中介组织中更多地扮演着政策制定者、法律监督、市场监管和培训的角色。1.国外政府注重通过法律手段对人才中介组织进行规范管理美国仅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就有:《民权法》、《反种族歧视法》、《退休法》、《保健和安全法》、《工作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法案》、《提供就业机会雇主减税法案》、《劳动人口投资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人才中介服务业。德国制定了《劳动就业法》、《青年保护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对私人人才中介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对其条件与行为加以规范限制。英国政府利用《就业法》、《工业关系法》、《就业促进法》及依照《移民法》制定的劳动许可证制度等保证了人才中介机构运作的规范性。日本人才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标准法》、《最低工资法》、《就业对策法》和《职业安定法》等。比利时政府对进入人才市场的供方、人才市场的交易、求职人员的职业培训等都有所限制和规定,所有在人才中介机构登记的人或根据就业合同应雇主的要求培训的工人等都可以接受国家就业培训。2.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依据市场制定人才政策,注重利用政策工具对人才中介组织进行调节管理美国的人才管理部门不直接对人才市场的微观操作进行干预,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政策和制定政策上,通过宏观政策对人才流动等进行国家调节。联邦政府出资聘请人才管理专家对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进行设计,形成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后,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规划与招聘、人才质量的核定、人才岗位的测试与培训、人才效能的激发与开发。国家人才制度保护委员会每隔三年对联邦政府的人才体制、人才体系的运作效益、人才价值的使用程度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并向总统写出专题报告,分析国家在人才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另外政府还采取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培训及鼓励企业增加工作岗位等政策来调节人才市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实际上在市场与人才中间充当了经纪人的角色。英国政府针对其传统的人才管理体系中只注重职位分类和岗位责任,不够注重任职者的素质能力和行为表现的弊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把“行为测评”机制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行为测评”的基础是根据岗位要求制定行为标准,该机制为人才资源的开发及人才中介机构的运作提供明确的目标。行为标准的制定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头进行。其次,为配合“行为测评”机制的建立,英国政府鼓励社会办培训,形成了开放性的培训网络。3.各国政府都开办全国性非盈利人才中介机构,其分支深入基层并实现信息共享,职责主要是为失业者及求职者提供帮助与指导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主管部门联合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一站求职中心(One—stop
center)在全美有18000个分支机构,它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免费向求职者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它是全美众多职介公司中业务最为红火的一类,起着职介市场主力军的作用。全德16个州的180个地方劳动局均设有人才市场,组成覆盖全国的人才市场网络。人才供需信息已基本实现全国联网沟通。比利时的国家就业办公室、职业服务处、英国就业部的人才中介机构、加拿大的全国就业协会、日本直属于劳动省的公共职业安定所都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加拿大、芬兰、斯洛文尼亚、瑞典、美国等国家更进一步,在网上还建立了求职者数据库,以方便雇主查询。4.各国的私营人才中介组织都获得了蓬勃发展为弥补国家职业介绍垄断造成的不足,提高公办人才中介组织的效率与效益,各国都制定了政策和法律法规,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私营人才中介组织的发展。私营人才中介机构大多是以赢利为目的,经营方式和吸引客户方面有强烈的主动性,对公办组织构成激烈竞争,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如德国的私营人才中介机构很发达,其主要业务是选择、举荐经理和高级人才,进行人才评价,规划工资报酬和组织人员培训等。加拿大的私营人才中介机构主要提供招聘服务和猎头服务。比利时的职业介绍所是私人人才中介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招聘临时工。日本民间主办的人才中介机构由职业安定所以外的职业介绍、人才招聘、劳动者供给事业以及人才派遣事业等四种类型所组成。美国是全球人才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现有各种私营人才中介公司逾二万余家,其中百余家大型人才中介公司的营业额超亿元。
1.现阶段政府必须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对包括人才中介组织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否则将导致经济发展的中断或停滞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政府公共服务必须由社会救助为主转向以社会保险为主的全面的公共服务保障制度。1890年左右,英国、美国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由于当时美、英政府过于迷信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与自由竞争机制,没有及时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的公共服务制度,在年长达40余年的时间内,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并发生了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美国罗斯福被迫实施“新政”,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英国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全面覆盖的、体系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服务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使美、英开始了长达70余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人均GDP上升到2001年的34280美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中国人均GDP为911美元;这一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于英国年、美国1900年的发展水平,处于1000美元左右的关键时期。2009年中国GDP增长8.7%,人均GDP达到3603美元。综合我国国民财富两极分化严重、地区差异大的国情以及当今世界正面临金融危机、就业压力空前高涨的现状,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要加大对包含人才中介组织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而我国的绝大部分公办人才中介组织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软硬件设施较差的情况,基层机构甚至缺乏电脑、网络等基本的办公信息化条件,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2.推进政策法规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宏观管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应在社会人力资源聘用政策、劳动合同政策、工资政策、人才市场中介的经营与管理政策、人才信息政策、人才投资政策、住房商品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人才流动政策等方面多下功夫,尽快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市场政策,以保证人才市场的运行有法可依。进一步修改、完善《陕西省人才市场条例》。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实施政府登记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管理,政府、行业及社会三方监督。政府监督可以考虑由登记机关、审计机关及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内容不仅包括政府机关对人才市场经常进行的检查,对其报告的审查,还应包括严格的具体规定和限制,如税务管理、财务审计等。行业监督主要依靠行业组织如人才市场协会。政府可以委托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评估人才市场的运营状况。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让社会监督,同时也鼓励和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建立陕西省人才市场运行评价系统,监测和指导人才市场的运行。政府人事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级人才市场的人才流向、流量、流速、构成,以及对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结合西部地区的特点,参照国内、国际劳动力评价标准,建立陕西省级人才市场运行测评体系。3.树立全球化背景下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战略,巩固其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共有各类人才服务机构4600多家,其中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3000多家,行业性人才中介服务机构500多家,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1100多家。由此可见,公办人才中介组织是举足轻重的主体力量。他们一方面承担政府不能推却的公共职能,另一方面在中国加入WTO后,作为代表中国的骨干力量与美国“海德思哲”、“光辉国际”等国际顶尖的人才服务公司同场竞技,担负着支撑民族人力中介产业的重任。因此,公办人才中介组织必须从适应全球化环境、应对国际化竞争的高度确定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地位,通过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品牌战略抢占市场份额;应最大限度的开发已经形成的政治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确立保住低端市场,重点开发高端市场的定位和精细化的经营模式,打破部门割据现象,建立紧密合作组织,形成合力,以整合战略强化专业定位;应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提倡“前馈服务、现场服务和售后服务”的大服务观念,解决目前存在的服务的主动性不够、深度不够、速度不快、性价比不高的问题,以服务战略赢得优质客户;应侧重研究人才市场的运营规律,找出属于人才市场的价值链,重点开发符合我国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以研发战略获得持续增长;应根据组织发展的整体目标进行人才队伍规划,通过引进、培训等各种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人才战略确保发展能力。对有条件的公办人才中介组织,可以实现企业化运作,不仅参与国内竞争,还要力争伴随中国的企业一同走向世界,去争得海外人才市场的奶酪。根据ASA2008年年度报告,仅全美人力资源与服务行业2007年的总营业收入就为922亿美元。政府可以采取项目招标的形式使其参与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民营化是美国近年来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措施。综合美国多年来的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经验来看,既有成功的实践,也有失败的案例,其中主要难题是能否处理好民营化与竞争、民营化与社会公正、民营化与公众安全的关系,以及民营化与政府监管的关系。在现阶段我国目前政府监管能力不强、就业问题突出、地区差异大、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我们不提倡对公办人力中介组织进行彻底的民营化。4.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中介服务已普遍采用网络的形式,“足不出户,网上招聘”,“一处登记,八方求职”已成常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陕西人才中介机构软、硬件水平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人才市场服务功能的发挥。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实施全面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一些策略。第一,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第二,管理和信息建设规划要同步做。努力创建一种共享平台、分散独立使用的管理模式。所谓共建平台,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重视行业的协同模式;所谓分散独立使用,就是要让各个单位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第三,要考虑单位的应用基础,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怎么样,整个外部应用环境又怎样等等。第四,在考虑目前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发展。因信息化的投入肯定不是一次性的,所以需要考虑维护成本,持续投入,这就必然涉及一些技术问题,这是基础性的策略。目前情况下,作为基础工作,要做到人才信息“四化”:人才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化;内容及时、准确、完整化;形式标准化;使用共享化。只有这样,用计算机替代手工作业,同时加强处理过程的信息化,才能逐步建立覆盖陕西的人才市场网络,使人才信息有序集散、高效传递、及时反馈,给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5.政府要鼓励民营人才中介组织的发展。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整体规划,制定标准,分类指导,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通过法律、经济、行政、舆论、信息等调控手段引导营利性质的人才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各具优势的人才市场竞争局面。要充分认识到民营中介组织的竞争对公办组织的促进作用和有益补充,对民间人才中介组织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鼓励其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鼓励民间中介组织拓展人才租赁、培训等多种创新业务,建立猎头公司人才银行,进行人才资本产业化运营。
参考文献:
[1]谢菊.政府在人才市场上的角色分析[J].探索,2002,(6):66&68.
[2]冉美丽.人才中介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沧桑,2009,(1):103&104.
[3]胡又牧.透析美国人才中介公司[J].国际人才交流,2008,(5):44&46.
[4]谷忠玉,张文玲,王琪.美日发展私立幼儿园的策略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3):86&88.
[5]朱钧侃.加人WTO与人才市场建设[J].江南大学学报,2002,(5):83&87.
[6]唐铁汉,李军鹏.国外政府公共服务的做法、经验教训与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56&60.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郑重声明:本文来源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QQ:),我们将会尽快处理。
&&&&热门资讯
企业库版权所有 &
&传真: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后备干部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