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可以发表吗如何发表呢那里可以?

目前国内大学学生在大一、大二通过课程接触自己专业知识较少,从大三开始才算真正的去学习专业课程。但成绩和发表论文是大三后参加一些活动的前提。意即,学生必须要在这不到一年里,学会本专业、深入本专业,甚至创新本专业。这要如何做到?
简单来说:自己多读paper(或书),少浪费时间去上课。最初只写了这么一句,有不少朋友支持但是更多人不明所以地反对,答案排名直接垫底。。。于是只好匿名自爆一记。主要是因为不举例子吹牛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少上课才能多学知识”这么反直觉的论点。。。这贴火的有点大。。。所以求私信的同学们不好意思,我可能没法一一回复了。lz从大二末开始发第一篇paper,大三又发了两篇,大四申请gradschool结束之后又弄了一篇,除去第一篇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会议(虽然会挺搓,但是proceeding 至少也收录SCI)之外,其余三篇全都是领域内顶级会议(这里指在任何Computer Science ranking上排在最高梯队的那几个会,比如 或者
)。当然全部都是一作。Computer Science这块儿你也懂的,大家都是发conference, journal反倒看得少了。当然,咱也不能说凡是能发在顶会上的都是好paper,毕竟哪里都有水。但要讲论文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概国内近10年来CS本科生发表过的paper没有比我高的吧。。。lz从大二冬天起醒悟了,于是开始戒课。用全部时间来学习,先期是通读各种影印版教科书。这里赞一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出版社的良心影印版,一本三厘米厚的16开原版教材,只要不到一百块钱!但即便如此我还一度因为买书穷困潦倒(比如每月生活费1000,买掉500块钱的书)。当然,书买完了肯定会第一时间读完——就像期末考试前通宵读崭新的课本一样读完(相信不少人都有感觉,期末考试前通宵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如果有些书比较简单,通几宵就看完了(比如印象中,这本 写的超级简单而且图多到杀猫,我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没做习题全部搞定了)当然也不是每本都这么顺利,Simon Haykin的那本 就看了我一个多月好久依然不得要领。甚至还因为内容不懂,试图去中科院专门找过译者史忠植教授,可惜没有预约直接擅闯办公室被轰出来了。。。到了大三的时候,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就已经算是初窥门径了。虽然离直接开班授课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至少能看的懂paper,能自己搭模型,而且遇到了什么问题知道大概可以去查哪些方法来解决了。从这时候起,阅读的内容就变成了paper和教科书一半一半。最初当然每篇paper都读得很慢,但是到了后来发现,学术圈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圣,不少人都是绕着一个点子转圈发paper。于是开始批判性地横向看这些paper,也逐渐萌生了自己写paper的想法。要说速率,最早的时候大概一周也就看两三篇paper。到了大三下学期,基本上看完abstract大概就能猜出50%文章的套路技法了,而且阅读范围也从随便拿个paper就来读,到对于会议、细分领域、作者、发表年份、引用量等属性来细挑出真正重要的paper来读。至于写paper本身就是玩命想玩命读玩命做实验,而且要经常根据实验结果改换研究方法、甚至是研究问题本身的重心。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有一条,就是运气也很重要。比如我就曾经有paper被某顶会中的一个审稿人以最低分拒掉后,一字未改被另一顶会以很高分收录的情况。。。可能又有热心网友要问了,那你GPA怎么办,这个就看你怎么看待GPA这个问题了。比如我的本科学校经常有变态老师,出勤占总成绩的40%。于是遇到这种课就直接挂了再补考。我的逻辑是,宁可补考也不会选择浪费时间。不过最近清华的吴佳俊同学在各大媒体火了一把。吴同学相当优秀,足以单独开一贴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本科生可以发paper。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光有顶会论文,而且据说GPA也是系里No.1,此君multitasking能力实在超强!!另一方面我吐个槽,真的很纳闷他怎么能做到用去MSRA实习的时间冲抵课堂考勤的。=====12月25补充=====楼下有同学问我怎么做到的,想到很久前答过的另一个帖子。反正都是匿名,就一并给出来吧。不过通宵有风险,仅供参考。。。后来在评论区有好多问题大家反复问,我把几个主要的再整理一下,略作修改放到主贴里:问:GPA怎么办?答:我觉得世上大多数事情都没法做到十全十美。GPA太低怎么办?睡眠时间不足怎么办?课外活动怎么办?谈恋爱怎么办?准备找工作怎么办?要不要顺便预备考研?……问题太多了不一而足。如果瞻前顾后太多反而会死于平庸。这么多事情哪些是你心里不情愿但是迫不得已要去做的?哪些是你内心深处最真的渴望?想清楚了也就不怕了。当然,我GPA真的超低的。。。我妈每次通电话最关心的是我能不能顺利毕业。。。问:数学很差怎么办?我觉得首先要区分数学和数学考试。比如我心算特别差,数学推导也特别差,手算符号微积分至今都是要我命的东西。但其实,那些东西在真正应用里几乎碰不到。再牛逼的微积分做题小能手,也赶不上mathematica。这正好又让我想到了前阵子有人很精辟地总结道“数学能力不等于算术能力”。真正最能广泛应用的数学思想和建模能力,反倒不是在数学考试中体现出来的。问:怎么读Paper?首推Google Scholar。在CS领域基本上原作者把draft放到自己网站上,一两周Google Scholar就能爬到。如果能灵活运用搜索语法,可以很精确地找到领域内的重要文献。相对来说,近年paper值得看顶会paper值得看引用量高的paper值得看有些特定作者的paper值得看。如果找到一个好文章,可以根据它引用和引用了它的文章来顺藤摸瓜,对领域快速建立认识。另一方面,大家其实不用太纠结按重要性严格排序看paper,每篇paper是否一定是精华中的精华。读到后来一篇文章其实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且,重要论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思想会被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二流论文不断重复。比如你滤波器读的多了,想不认识维纳卡尔曼怕是也没可能。问:英文读不懂怎么办?语言的鸿沟,相比知识本身需要深度思考才能跨越的鸿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恕我直言,现在中文CS领域期刊基本上都是二手信息。如果真的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绝对要考虑硬着头皮看英语文献。没人天生英语好,所以就一个字,练!我一开始虽然读英语能读懂,但是毕竟没有汉语的速度快。于是我一度还担心全英文的学习资料会降低学习效率。但现在回头看来,更能降低学习效率的是糟糕的知识组织,以及糟糕的翻译。举个例子,MacKay那本,翻译渣的不行,完全看不懂。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舍不得五十块大洋的屌丝心理,翻译版我鼓起勇气看了好几遍但还是坚持不下去。后来找到英文原版的电子版,顿时觉得世界好美。当然译著也有例外,譬如 这本,就翻得相当靠谱。译本也对的起广告所说的“本书的价值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无视中英文,先从知识本身上选择最著名的教材,大都还是最有效的。至于影印版和译本的选择,主要还是看译者的水平。但同时还要记住一点,提高英语水平是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蹩脚翻译的领悟力”,在我看来不值得投技能点在上头。。。问:导师的角色?我觉得在研究类问题上,很多人都把导师的角色搞错了。不光是本科阶段,甚至博士生的时候,导师绝对不是老师。第一,他没有义务为你选题。本来就该是你而非你的导师为你自己的研究负责。换个角度,导师要管那么多学生,他不可能也没有这样的创造力,帮每个学生都选出既惊世骇俗,而且又在你能力范围内一定能做的出来的点子。第二,他没有义务,也不该有这样的能力,在你研究每每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能告诉你答案。因为你要做的研究,如果有意义,那么一定是他也不知道答案的研究才行。至于一个好的导师能给予的帮助,我想到了如下几点:1. 开会给报销路费和注册费,让学生自己去国际会议当场present自己的工作,与同行交流。(如果学生一作做出paper但每次都是老板把持着开会机会顺便旅游,就不太好了)。2. 学生有了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一起讨论,并在知识的广度上和经验上给予支持(毕竟导师最可能会远超过学生的地方,只有经验和知识积累)。3. 控制进度,防止学生因为经验不足钻进死胡同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如果学生懒惰,给予适度鞭策4. 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放手让学生做。这一点和3略微有点矛盾,主要看双方磨合。5. 管理和促进实验室内的交流。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为学生和实验室外搭桥合作。
看到前面的回答,往往是学霸之言。或者有人说花钱买发表的情况。我就来说说我作为一个文科非学霸,也没花钱是怎么发的吧。可能对一些非学霸同学能有点帮助。我刚开始也以为很难,但是完成或就知道真的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大三发了一篇,独立作者,大四发了一篇,第二作者。我是中文系的,大一时学现代汉语,接触到了语言学,我很感兴趣,尤其是语音学。于是我就经常带着一两个语言学(语音学)问题思考,没事就思考,那时候也不是专门为了什么发表,就是感兴趣,洗澡上厕所之类的无聊时间就想一想,偶尔也上网上找点论文看。在大二的时候选了很多关于语言学的课,选了得有三四门语言学选修课吧,加上必修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也算对语言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我虽然不是学霸,但上课什么的还是比较认真的,课下有时还问问题,这几门语言学课的老师见我还算比较勤奋而且感兴趣(中文系本来男生就少,对语言学感兴趣的男生尤少),他们对我印象都不错,也算跟大概三四位语言学老师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并且,在这一年自学了国际音标(不是中小学英语课上那种,是专业的那种),还看了一点基础的语言学书籍。后来就申请了科研项目。我的科研项目是这样的。我听家人说我家乡附近的某个村子里有一种罕见的语言,村外的人都听不懂。我简单了解了一下这种语言的规律,发现它是“反切语”。“反切语”是一种罕见的语言形式,这是一种利用语音规律编码的“黑话”,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但是比较稀有,且规律各异。我问了我的老师,得知伟大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曾经写过著名的《反切语八种》对散布在我国各地的八种“反切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赵元任先生的这篇论文很出名,但是那是上世纪30年代的科研成果了。由于反切语本身比较罕见,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几乎已经绝迹了。在赵先生之后这七八十年我国就很少有人对反切语进行研究,也很少有新的反切语发现。然后我发现,我们家乡附近这个村子的反切语还从来没有人研究过。于是我就利用大二的暑假,自己跑到那个村子去做方言田野调查。我不知道其他专业的情况,中文系大二本科生能做方言调查的很少的,而且即便能做,大部分也做得比较烂。我由于已经自学了国际音标,有了记音能力,并且跟着老师+看书学了做方言田野调查的方法,记音和调查能力都具备了。然后我就带着中科院的《方言调查字表》就屁颠屁颠地出发了去做田野调查了。。。。调查很顺利。分析语音虽然也死了很多脑细胞,但是还好,毕竟赵元任先生已经提供了很靠谱的分析方法。我老师对我的要求还蛮高,他说虽然赵先生是大师,但是毕竟是几十年前的研究了,我们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又推荐了些论文给我看,开拓了我的思路,我在沿用赵先生的方法的基础上,我又根据自己的实际发现,总结出了一些以往没有被发现的规律,有了一些创新点,然后大三上学切花了几个星期反复打磨论文。跟老师各种邮件交流。老师对我的论文挺满意的。后来投了一家期刊,没法。后来又找了一家期刊,就发了。当然,老师也帮我说好话了。没花钱,独立作者。这篇论文我觉得在我保研时还是提供了很大帮助的,面试的时候有几位老师很欣赏我,觉得本科就能独立做靠谱的方言调查很难得,我面试回答问题也回答的不错。保研后,大四又发表了一篇,但那篇是第二作者,也不是语言学领域的,第一作者是我一个同学。她做调查的时候,请我陪着她一起做的。以上。希望给想发表论文的非学霸们有点参考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科研的思维、兴趣、实干的精神,遇到问题有钻研下去的心,不会就学,学了就干。当然,有靠谱善良的老师和同学就最好了。后来我没保到语言学的专业,现在回忆起来有点遗憾。但是我真的很感谢我的那几位老师,我跟他们非亲非故,他们帮了我很多,也教会了很多。想到语言学心里就温暖。
发表论文不需要你对于专业知识有多全面的了解,抓住一个点走得很深就可以了。这个不难,读懂相关引用最多的50-100篇论文,你就能在一个很窄的领域里提出比较有价值的观点。另外,lz说大三才接触专业知识,针对我领域里(AI, Signal Processing) 的经验,我想说:1、大三之前,你要做到读英文文献没有障碍2、数学基础足够好,比方说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这两点往往和专业知识关系不大。另外,我发现大家对于本科生发论文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发论文大部分都是挂名,或者通过灰色途径,另一种是不可思议,比登天还难。我想说,首先,本科生发论文进入顶级journal和conference的也大有人在,虽然即便这样绝大多数也都是trash。第二,本科生发paper距离成为合格的researcher还是差很远的。合格的researcher需要对于本行业,相邻行业的热点问题,冷门问题,至少有大致的了解,有insight。这个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了。总结:1、本科生发paper可以进入高水平学术杂志,但大部分是垃圾2、本科生发paper大多只对于很窄的题目,而非较宽的领域,有较深刻的理解p.s.:我个人本科也做很多科研,涉及多个领域,有不错的成果,但我现在认为如果专心去学知识,可能对于我对学术领域理解,idea的积累,知识的储备会更有帮助。外国文学的论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还有大纲怎么写?
外国文学的论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还有大纲怎么写?
老师不让写那些太有名,被人都写了无数遍的作品,因此我选择了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小妇人》,作品是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生活与4位女儿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被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多次。开始觉得这个作品不是很长,看起来容易些。而且描写爱情和亲情的,比较感性一点。但是现在没有什么头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分析。这几天老师催大纲。没什么灵感。不知道大家能给点意见不??
很迷茫啊。。。字数。。
补充:要是有现成的关于这部作品的论文或者材料更好。
现成论文给200分。。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性格分析——从《小妇人》看美国家庭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温馨的圣诞烛光
—浅议《小妇人》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崛起的美国妇女作家中,出现了一位出生于费城的作家,她的名字叫莎.梅.阿尔考特( I,o}rlsr}rnY nLCarr)。她的成名作《小妇人》以年轻读者为对象,成功地塑造了无与伦比的少女乔.马奇的形象,表现了一百多年前美国社会和家庭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拓荒精神。阿尔考特也写过其他的作品,但这本书却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青睐,百余年来,仍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并曾被好莱坞搬上银幕,一再放映。《小妇人》出版后,美国文坛也引以为傲,因为他们终于也产生了一部可以和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媲美的文学杰作。
}}l、妇人》全书20余万字,人物包括一个家庭中父母及四个年幼的女儿,邻人,以及他们交往的几个朋友。故事情节贯穿了两个圣诞节,描述一年中四个待嫁的女儿生活周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作者文笔描写细腻,人物对话饶富趣味,语调平淡哀惋。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字数来说,《小妇人》都是一本“小”书,但却是一部杰作,一部令读者阅后难以忘怀的小说,因为她的叙述中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友爱、互助、自强不息以及美国民族早期所具有的拓荒者的精神。
所谓拓荒者的精神(PIONEER SPIRTI'),是美国建国之初,在早期移民中产生的一种生活、生存意识。他们披荆斩棘,力启山林,与各种灾难搏斗,用必胜的意志和信念去面对和建设全新的世界。这种生活意识已成为美国民族社会创业的精神基石,为美国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同时也成了全人类不断开拓谋求发展的宝贵精神遗产。
拓荒者的精神不仅成为美国社会的普遍意识和精神沉淀,也同时被美国的许多作家作为显形意识而引入文学的主题。从19世纪初叶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梭罗的《湖滨散记》,凯塞的《我的安东妮尔》,以及近代史坦贝克《伊甸园东》等,书中皆隐然地注人了这种意识,或是对这种意识所产生的社会面的各种回应。这些以不同角度写出的作品都成了美国文学的名著。但《小妇人》似乎另具一番柔美的魅力。书中没有一望无际的荒原,没有惊心动魄的起伏情节,但它以生动活泼的笔调,道出四个年幼女儿,在父亲在外作战未归,家庭困苦中一年来的奋斗历程,从细琐的生活中娓娓透出崎岖的生活情景。
它的开场很不凡,四个小女儿在客厅中每人一句的对话中,不仅道出她们的心境,也生动地给家庭状况作了简明的素描。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把读者拉进了这揭开的帷幕,随着她们融人了剧中情景。这几小段文字是:
绍一面躺在地毯上,一面嘴里咕噜着说:“如在圣诞节没有礼物,怎样可算是圣诞节
美克低声叹着气,对着她破旧的衣服感慨地说,“贫穷,是最可怕的了。”
小的爱米带着啼嘘的神情,插进来说:“在世界上有许多女孩子有许多很好的东西。
有许多却什么都没有,这未免太不公平了。”
倍斯从屋角里,显出得意的态度说着:“但是我们无论如何是父母双全,并且还有姊妹
……“然而我们现在的父亲呢?并且他不能在最近期内使我们见到他,”绍这样暗然
这是《小妇人》的“开卷第一回也”。生动的字幕,隐隐地透出本书幕后将来可能发牛的种种。对父亲的思念,家计困难下的烦恼,年长姐姐对情感的困扰·一均在小桥流水式的笔触下一幕幕的展开,直到父亲在第二年的圣诞节回家,全家才结束了这困苦跋涉的一年。
《小妇人》全书充满了大量柏拉图式的对话:母亲对女儿们的开导,姐妹之间的慰诫,邻人朋友之间充满友爱互助的交谈,莫不以挚诚的语气道出,使人读后油然产生亲切的共鸣。小说在对话中包涵着大批启示性的谈话,这在创作上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低手笔的作家往往会弄巧成拙,沦为教条性的口号或说教,但阿尔考特却处理得极为自然。她之所以把这些大道理不露痕迹地融入日常的对话中而不令人生厌,主要是把握了一个道出“真实”的原则。托尔斯泰曾说:“在人生中也象在艺术中一样,有一件事很必要,那就是道出真实。”阿尔考特便把握住了这一点,她在《小妇人》中以真实的态度,道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真诚”说出他们心中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看法。
((}!、妇人》所述的虽是儿女身边的琐事,但琐细的情节中常常出现极感人的段落:四个姐妹和妈妈正准备欢度圣诞的早晨,母亲说出附近一个贫苦的女人和一个生了不多时的婴孩躺在那里,她们没有取暖的炉,为了不受寒冷,还有六个没有东西吃的孩子紧紧拥抱着挤在一张床上·。…于是,四个姐妹在母亲的建议下,将她们的早餐送往这个贫苦的家庭,作为圣诞礼物。另外,在全书进行到大半时,家中突然收到父亲在华盛顿身染重病的不幸消息,母亲一时手足无措,热心的邻人慷慨解囊,终于让短缺旅费的母亲启程前往,得以使卧病远方的父亲获得照料和康复,喜爱音乐,梦想有一架钢琴的年幼儿女,在日后获得邻人赠送一座新钢琴时热泪盈眶的喜悦……凡此种种充满了友爱及人情味的文字不胜枚举。
任何国家的文学名著,会很自然地受到其他经典大师们的影响,尤其是自己本国的前辈作家们。《小妇人》自亦不例外。拓荒和发挥爱心的精神,以及对拓荒后美国社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困扰现象,在阿尔考特以前的许多作家中,皆以不同形式的笔调显示出。在她之前,也可以说是她前辈中,出现了数位把美国文学推至高峰的大师。这些人是惠特曼、梭罗、梅尔维尔、霍桑等,他们皆以不同的风格,给美国拓荒后的社会,留下诸多感人而不朽的著作。1x19年出生的惠特曼,以天马行空,一泄千里的笔法,写出了代表当时美国东西部开拓精神的《草叶集》;梅尔维尔以光怪陆离的笔法写出刻画美国冒险精神的《白鲸记》;梭罗则对当时美国拓荒者开创的繁荣社会作出反抗性的回应,他以返璞归真的态度一人跑到幽静的华尔腾居住,写出静化心灵的《湖滨散记》。阿尔特或多或少都受到他们的一些影响。而在这些她前辈的名家中,她似乎特别推崇梭罗。梭罗是她父亲的好友,过往颇密,幼年的阿尔考特纯洁的心灵很可能无形中受到他的感染,梭罗对当时美国专重财富的堕落无法忍受的心态,后来在《小妇人》书中淋漓透出。阿尔考特在1865年所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抑恋》,有的文学分析家认为是阿尔考特倾心于梭罗而写的。不知终生未嫁的阿尔考特,在她情感的核心处是否与这有关?
如果是从拓荒及友爱这个主题精神来看,阿尔考特的《小妇人》不唯有“承先”的影子,同时也可熊给后来的美国文化产生了“启后”的作用。这个蛛丝马迹的现象可从维娜.凯塞写的《我的安东妮亚》以及在1968年去世的史坦贝克代表作《伊甸园东》中可看到。凯塞女士的《我的安东妮亚》,描绘了美国垦拓时期居民和大自然的斗争以及人和自然的相互接纳。优美的笔调写出田野的风光与靠土地为生的纯朴居民和土地相喜相泣,共同成长的生活画面。史坦贝克的《伊甸园东》,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移居到西部的家庭史,同时在情节中深刻地表露了人类在共同努力开创美满生活中所应有的忍耐和宽恕。两书皆以不同的角度提升了《小妇人》中拓荒和友爱的主题。我们无法在这些近代名家的文学传记中找到他(她)们相互影响的确证,但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她)们对这类精神皆有极深厚的认同和体悟。
20余万字的《小妇人》中,前后包括了两个圣诞节,一头一尾,前后照应,以圣诞节开始,又以圣诞节结束。美国文学中提到圣诞节的不止这一本,有的是在情节中自然出现,有的是一笔带过。像《小妇人》这种头尾连续出现两次的情况实不多见。前面提到《白鲸记》,故事就是从一个圣诞节开始的,但那与书中发展的情节并无多大的关联,写的是一群具有冒险犯难精神的水手,在圣诞节那天启程开航,走向惊涛骇浪的大海,最后遇到白鲸,全船和白鲸搏斗,人船俱毁,仅有一人生还。作品固然伟大磅礴,但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感。不若《小妇人》那样,给人带来的是乐观进取、亲切温和。阿尔考特似乎也隐然强调:人在应该欢乐的时光中经常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但为迎接另一个美好的时光,必须作出努力和付出牺牲,《小妇人》一家由父亲不在,没有礼物的圣诞节开始,一直到父亲在第二个圣诞节回家团聚的跋涉困苦一年中,对这种精神作了真实写照。
新大陆的发现已有五百年,新大陆的居民也历经了五百个圣诞节。节日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但开国两百年的美国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从18世纪的移居,19世纪的开拓,20世纪的鼎盛,而在本世纪末期高度繁荣发达的背后却呈现了退化和堕落: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享乐主义,经济萧条,失业者剧升,罪犯增加,社会道德沉沦等等相继并起。这也是二百年前美国的一批开国先贤所始料未及的。
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根据对自己的家庭及成长过程的回忆,是一本小说化的家庭日记,一本道德家世小说。书中描写了一个家庭中四个迥异的女儿的成长历程。她们经历了一连串的生离死别与生活的磨炼,并在母亲的爱心教导下,终于脱去幼稚的外衣,发挥着各自所长走向成熟。马奇家四姐妹对自立的权力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家庭的忠诚眷顾构成了一对贯穿全书的矛盾,使故事熠熠生辉,情节生动感人。梅格可以如何高贵、虚荣,却仍然属于马奇家的一员?乔的创造力和躁动的感情可以去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扰乱家庭的安宁,贝思可以如何忘我无私,同时又得以生存下去?艾美可以表现得如何优雅、自私,却仍然得到家人的爱?四姐妹明智、自由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她们的归宿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自强自立精神的结果。马奇家四姐妹对自主权力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家庭的忠诚眷顾,成为贯穿全书的两条主要线索《小妇人》一书,处处都受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爱默生强调人的个性与尊严,但又主张自我约束。而自立自强却是本书人物性格的共同点,梅格为爱而甘于贫困,乔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而最后成为作家,贝思坦然面对死亡以及以扶弱济困为已任的艾米,她们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实质。
提问者 的感言:谢谢啊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1)
去这个网上看看吧,复制不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想要知道,论文怎么发表?我想尝试着去写一些论文,但是在哪里可以看到论文的选题?
(康桥论文网)也可以直接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可以发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