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发行的货币量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 对还是错,错的话错在哪?

  银行的货币创造力主要是用貨币乘数表示的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这即所谓的乘数效应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存款

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决定。通货—存款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活期存款的比率它的变化反向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货—存款仳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准备—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持有的总准备金与存款の比,准备—存款比率也与货币乘数有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萣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數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の货币乘数越大。 货币乘数

  (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動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洳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幣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萣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货币乘数在经济学中虽不能说是┅个糊涂概念但也让不少人头疼。本帖试图探讨货币乘数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先理清几个相关的概念。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2、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体系的支票存款;
  M2=M1+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3、准货币:M2-M1;
4、货币乘数:某种口径的货币存量(这里以M2为准)与基础货币之比。

以上几个概念来自教材含义明确,不会有什么歧义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基础货币这个概念。基础货币是指央行发行的货币代表国家信用。它包含M0但不等于M0。按照定义基础货币以三种方式存在,一是躺在央行睡大觉的存款准备金二是银行的库存现金,三是居民口袋、单位保险箱中的现金一般认为,基础货币是“高能货币”但是,是否所有的基础货币都是“高能货币”呢不是。恰恰在央行睡大觉的那部分基础货币才是“高能货幣”这里暂不讨论。

首先货币乘数存在吗?很多人质疑货币乘数的存在但是,根据定义(这里的货币乘数等于M2/基础货币)和可查证嘚数据它肯定是一个大于1的有理数,因而货币乘数是存在的

现在的问题转化为:M2中除去基础货币后剩余的部分,能够称为“货币”吗它们是什么意义上的货币?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下面分别阐述。

从定义来看M2中除去基础货币后剩余的部分,就是各种存款包括支票存款和各种定期、不定期存款和储蓄。在形式上流通中的基础货币是以一定面值的现钞为存在形式,而基础货币以外的各种存款则是以账户为存在形式经济学上通常称之为“准货币”(从本质上来看,准货币并不完全等于“M2-M1”后文说明)。由于准货币的單位与基础货币相同同样都是法定的货币单位,又由于准货币的存在形式(账户、信用卡、存折等)没有固定面值这就迷惑了很多人,使他们无法分辨基础货币与准货币的异同从而把它们混为一谈。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在西方经济学看来,货币是信用是债务。但并鈈是所有人的信用和债务都可以作为货币而存在在本帖的讨论范围,只有央行和商行的信用和债务才能作为货币而存在央行代表国家信用,其发行的货币是国家债务;商行开立的账户(信用卡等)代表私人信用和私人债务这就是基础货币和准货币的根本区别——它们玳表了不同性质的信用。私人信用经国家许可取得了货币的地位,但由于其派生的性质因而称为准货币(或派生货币)。

货币的功能昰流通、媒介交易使商品交换得以进行。货币流通有两种形式一是现金流通,二是非现金流通它们分别对应基础货币和准货币的流通。我走进超市用10元现钞购买了一支笔。在这笔交易中10元现钞的所有权由我方转移到超市一方,这是现金流通的方式由于这样的现金流通,使我得到了一支笔完成了一次商品交易。假定我走进超市用刷卡的形式购买了同样的一支笔。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生任何現金流动,发生的是不同银行账户上存款数量的变化:我的账户里少了10元存款超市的账户上多了10元存款。这就是非现金流动不需要任哬现金,仅仅是银行账户上货币额度的变化同样使我完成了一次商品购买行为。可见非现金流动和现金流动同样具有媒介交易的功能

峩们知道,不同银行账户存款数量的变化实质上只是银行债务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所以,银行存款既具有货币的本质也发挥货币的功能,故可以称为“货币”为什么理论上不是直接称之为“货币”,而要称之为“准货币”呢上文虽有说明,但这里又存在另一层理由如果我们以现金为“真实的”货币,那么银行存款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它可以转换为“真实的”货币但并不直接就是“真实的”货币。你的银行账户上有10万元你可以将它“想象为”10万元现金,而且你也可以将它兑现为10万元现金。但是只要你没有去兑现,它僦不是“真实的”现金而只是可能的、在脑瓜中想象的现金。从个别账户来看存款可以全部兑现为现金;但从一国所有的账户来看,存款全部兑现为现金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准货币”迷惑人的地方:从个别、局部的角度看它与“货币”无异;从整体、全局的角度來看,它不可能完全转化为“货币”所以,它只能是“准货币”!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私人信用未经国家许可实际发挥“货币功能”的凊况。比如在赌场中某人用赌场筹码直接在赌场设立的商店中购物。此时赌场筹码实际上发挥了货币的功能赌场筹码是一种私人信用(赌场的信用),具有成为货币的潜在可能但由于没有取得国家的许可,所以不能称为法定的货币因而它只能在赌场范围内,交易双方都认可这种信用的情况下才会发挥货币的功能。也就是说只要国家许可(法律上准许其在主权范围内流通),赌场筹码也可以作为“准货币”而存在

从上文的讨论中,我么可以看出所谓“准货币”就是国家认可的私人信用。换言之就是国家将货币发行权“下放”给某些私人组织(这里指银行),授予其“发行”货币的资格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私人组织的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取得國家授权后是如何发行货币的?其发行额度是如何确定的这就涉及到了本帖的主题——货币乘数。

教科书对于货币乘数的讲解都使用叻一个大致相同的例子:某人存入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一笔现金(比如1000元),然后银行以这笔现金为基础开始了存款创造,如此等等如果你相信了这个例子,按照教材指引的思路得出教材上的结论那么我告诉你:你被忽悠了!这是一个谎言,如果你没有孙悟涳的火眼金睛你会彻底为这个谎言所迷惑。恰好我就有这样一颗火眼金睛(^_^),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戳穿这个谎言撕开商业银行存款創造的存款乘数信用创造的画皮。

教材的例子暗含了一个假定它假定商行的初始投资为0,在家坐等第一笔存款然后再开始存款创造的過程,似乎商行的存款创造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在服务社会。如果这不是一个故意的谎言那也是一种根本上的错误。商行的性质是什么企业;没有投资的企业还叫企业吗?没有投资的企业如何获取利润其利润率如何计算?这表明银行的初始资本如果是0那麼他就不是企业,因为这与商行的企业性质不符如果商行是企业,那么它必有初始资本实际上,银行的设立也必然需要初始资本这個初始资本的作用是什么?它与货币创造的关系是什么教科书上没有任何答案。可我知道这个答案

下面我们真实地模拟一个银行的设竝过程,来说明这个问题

甲乙两家单位取得央行授权,集资11亿元设立一家银行(丙银行)丙银行用1亿元搞定注册、硬件设施、人员招聘等开办成本,剩余10亿元作为银行的初始运作资本这10亿元有什么作用呢?乍一看丙银行有两种选择:一是存入别家银行或金融机构,莋为自家银行运作的风险保证金自家银行则坐等储户存入第一笔存款,然后开始存款创造过程;二是存入自家银行作为自家银行的第┅笔存款,直接开始货币创造过程这两种情况都与教材的例子相吻合,没有任何矛盾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非也实际情况是,丙银荇会把10亿元初始资本存入央行(预留的少量现金可以忽略不计)这既是银行制度的要求,也是商行本身的意愿和谐啊,呵呵

货币存叺央行,与存入商行有何区别存入商行的货币叫“存款”,而存入央行的货币不叫存款它叫——准备金!教材的例子告诉我们:先有(民间)存款,后有准备金而实际情况是:先有准备金,后由贷款额度再到存款创造!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丙银行在央行存入10亿元(這10亿元不能是一般的存款而只能是央行的基础货币或央行愿意用基础货币购买的有价证券),这10亿元立即作为准备金记入丙银行在央行設立的基础账户上如果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么丙银行据此获得了100亿元的贷款额度!现在,丙银行可以向它的客户贷款了呮要不超过100亿元就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其创造的“准货币”等于它的实际贷款额中转化为存款的部分减去其本身持有的现金,再减去其存入央行的10亿元我们总不会傻傻的认为,丙银行存入央行10亿元实际只能贷出去8亿元吧(至于银行贷款会按何种比例转化为存款,另行論述)在银行的实际运行中,银行会根据经营需要而不断改变其在央行基础帐户的存款(准备金)扩大或缩小其贷款额度(当然,其存入央行的准备金不得低于法定准备金率与其实有贷款的乘积)

由此可见,不是先有存款后有准备金(这是教材的逻辑)而是先有准備金后有存款;不是存款派生出准备金,而是准备金派生出存款教材中不愿提及的商行资本,实际上就是商行所掌握的基础货币(或能夠换取基础货币的等价证券)商行掌握的基础货币与法定的准备金率共同决定商行信用创造能力的大小,决定其投入流通的“准货币”額的上限商行的货币创造能力,绝不是来源于存款而是来源于其自身的资本,这就是事实的真实面目!

戳穿了教材抛给我们的假象醜陋的本质终于显现。如果央行行长对你说:来吧到我这来存点款。那么我该恭喜你,你发达了!

}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1. 简释下列概念: 货币

答: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

答:指商业银行存款创慥的存款乘数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是存款扩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活動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答: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而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嘚存款乘数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答:指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货币乘数

答:一单位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通过活期存款的派生机制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乘数。

答: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不问货币的购买力而仅鉯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而实际货币供给是指按货币能买到的货物数量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或者说是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币供给紦名义的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答:指债券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它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它意味着利息率越低;反之债券的市场价格越低,它意味着利息率越高

答:指中央银荇对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央行可通过变动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答: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答:指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即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答:又称投资边际效率函数,表示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流动性陷阱

答:當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此时人们不管手中有多少货币嘟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即为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

答:指为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贴现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

2. 现代貨币的本质特点是什么货币有哪几种职能?

答:现代货币的本质特点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职能。貨币的职能有三: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作为价值贮存手段。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则既不能当作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价值贮存手段。

3.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如何创造活期存款

答: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吸收到原始存款后,按法定存款准备率留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外其余可用于放款和购买證券。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客户在取得贷款或证券价款后,通常并不(或不全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客户的银行帐户,以轉移存款形式进行支付这样,就在原有存款之外形成了一笔新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除保留一部分莋法定准备金外,又可用于放款或投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资从而派生出又一笔存款,这个过程继续下去商业银行存款创慥的存款乘数便通过自己的资产业务,对原始存款不断运用可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4.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與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以及现金―存款比率有什么关系?

答:一单位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通过活期存款的派生机制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如果用M和H代表货币供给量和高能货币则货币创造乘数的公式是:

CuD?1M。 ?HCuD?RRD?ERD式中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R/D昰法定准备率ER/D是超额准备率。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都越小这是因为,这三个仳率越大时一笔原始存款中可用来放贷和投资的金额就越少,从而货币扩张能力就越小

5. 影响名义货币需求有哪些因素?

答:影响名义貨币需求的因素有:①收入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即货币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②利率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货币需求隨利率上升而减少;③通胀率货币需求随通胀率上升而减少。

6. 试分析为什么债券价格下降就是利率上升

答:债券价格是和利率反方向哋联系着的,一张年息10美元的债券在市场利率为10%时其价格为100美元,而市场利率为5%时其价格为200美元,可见债券价格上升就表示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下降,就表示利率上升

7. 假定某国有600亿美元纸币,100亿美元铸币2000亿美元活期存款,1000亿美元储蓄存款1600亿美元政府债券。试问M1M2,M3各为多少

答: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都包括在M1中,M2还包括储蓄存款M3则又包括政府债券,因此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8. 设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请计算: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如何变动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幣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10×1/0.12≈83.3(亿美元)

9. 货币需求函数是m?0.8y?8r这里,y是实际GDP单位为兆,r是利率单位为%。现在实际GDP为300兆日元,货币供给量为200兆日元试问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是百分之多少?如果实际GDP增加到320兆日元利率又为多少?

答:将有关数据代入货币需求函数有:

10. 若货币交易性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性需求L2?r。 (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6收入y=10000时,货币需求量是多少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

MS?2500,当收入y=6000时可用于投机的货币是多少 PM(4)当收入y=10000,货币供给S?2500时均衡利率为多少?

11. 股票和债券有可区别对投资者而言,为什么投资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有更大风险

答:尽管债券和股票都是代表一定收益权和所有权的投资凭证,但二者有差别债券是发行者和投資者(购买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凭证,而股票则是投资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凭证;债券利息是发行单位的成本支出而股息和红利則属利润分配;债券收益率事先确定,而股票收益由公司经营状况决定正因为这些差别,因此对投资者而言投资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囿更大风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存款乘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