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区别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实践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社会理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社会理论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社会理论(第5辑)》内容简介:脱胎于《国外社会学》的《社会理论》放眼整个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将所有符合以“社会生活和人类行动的文化产物”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思考纳入视域;在继续评介国外各种社会学理论、深入了解世界社会理论最新潮流的同时,更侧重刊登中国两岸三地学者以国外社会理论为参照来探讨中国问题的学术成果,特别是扎根于中国本土经验,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文章,以鼓励和催生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关注中国本土社会发展的理论努力,竭力推动中国社会研究和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成熟。
书 名: 社会理论
作 者:苏国勋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开本: 16开
定价: 45.00 元
中心论题:法律与社会
法律职业研究的死与生
一种批判的法律社会理论——昂格尔论现代法治的困境与出路
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探索——法与非政治公共领域良性运行的理想模型分析
追寻法律意识
法律多元论
社会学论坛
从轴心时代到现代文化建构的演变——古今两次重大文化重建的特征与意义
发现情感之旅——情感社会学的当前概貌
与他人生活的结构——参与体制社会学
社会世界的诸维度
怎么把法国社会学家的概念转移到中国:两个例子(布迪厄与福柯)
人类学专题探讨
结盟事件1:原始分类体系与图腾增殖仪式
马克斯·韦伯的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社会的社会:尼克拉斯·卢曼的压卷之作
《社会理论》稿约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析.pdf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姓名:胡飞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郑晓边
高职大学生是不同于中专生和普通大学生的新兴群体,近年来的社会转型和变
革给这个新兴群体带来困惑和压力。为了分析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
况的特点,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内在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和管理
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武汉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252名为样本,
进行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结论如下:
1、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总体状况,但低于全国成人总
体水平,高职院校学生仍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女生恐怖因子得分高于
男生,有显著差异;城市生源高职大学生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大学生 P
O.05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差异。将不同
年级高职大学生的恐怖因子和偏执因子进行比较,‘‘3+2”学制学生的恐怖因子和偏
执因子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组。
2、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总体上良好。家人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以父母为
主,家人和朋友给予的经济支持最多,朋友和同学给予的安慰关心最多。高职大学
生一般并不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只有25.78%的人主动寻求帮助。女生获得的客观
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多于男生 P O.05 ,城市生源学生客观支持分高于农村生源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范式与理论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阅读一些学术著作时,作者常会说范式和理论。有人说范式是指导我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模型和框架,但感觉理论不也是这样吗?企业的社会网络战略理论与方法研究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企业的社会网络战略理论与方法研究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企业的社会网络战略理论与方法研究是刘存福的一篇论文
侯光明,李存金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企业管理 企业组织 社会资本
3[1][1]企业组织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经济现象,构建和运营公司的社会网络成为公司追逐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社会网络正在改变竞争和企业战略。传统的战略理论通常是把企业看成是自治的经济实体,从企业所在的产业环境或者企业的内部资源来探讨企业的竞争优势,忽略了社会网络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发展的必要。本研究归纳和总结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和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超竞争”环境,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提出了网络杠杆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战略做了系统地探索。 企业的社会网络分为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外部网络是指企业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通过与其他组织或个体的市场交易或社会交往形成的资源能够互补或能够通过学习相互促进、逐渐进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包括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之间的相互认知关系、合作关系等;内部网络就是指公司内部网络组织原则对科层组织原则的取代。 网络的结构、关系和节点的相互作用(SRN模型)影响网络内资源的流动,进而影响网络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外部网络,其运行的机制是企业间信息共享、资源互补、资源协同和共同学习,其结果是给企业创新提供了条件,高的中心性和与关键节点的强关系等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机会;内部网络运行的机制是资源协同和知识互动,其结果则是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效率,组织结构扁平化、良好的员工关系等能够提高同常管理效率。日常管理效率和创新机会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企业通过外部网络借用所有权资源和吸收知识资源以提高创新能力,可以放大自身资源的效用,使外部网络的作用表现出杠杆效应,通过对财务杠杆和战略杠杆思想的借鉴,我们把这一战略运作模式称为网络杠杆;网络杠杆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内外网络互动使企业积累难以模仿的资源,企业运作网络杠杆的核心就是优化内部资源力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关系,创造省力杠杆,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的社会网络战略思维是通过网络管理的方法,谋求网络的有利位置,建立和保持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其他有关组织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内部和谐的员工关系,在实现上述各方的整体利益目标的基础上操纵网络杠杆放大内部资源的效应,赢得创新,建立标准,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社会网络战略是一个由公司战略、竞合战略(竞争和合作战略)、职能层战略三个层次组成的体系,网络发展方向和标准建立是公司战略的关键因素;竞争战略即波特的三个一般战略;合作战略分为结构策略和关系策略,其中结构策略包括中心位策略和桥角色策略,关系策略包括挖掘策略和开发策略。通过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个纬度(ISW-OSW模型)可以把企业分为四类:网络开拓者,网络转化者,网络追赶者和网络学习者,论文运用网络战略理论分别探讨了四类企业的战略,以及支撑企业战略实施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并通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案例分析对理论进行了佐证和探讨。 从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出发,可以把企业外部网络分为有机网络和机械网络,论文研究了其与企业一般战略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政府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和自发型等三种现实中典型网络中企业的战略。 论文的结论部分对本研究做了总结,对前述问题做了扼要概括,简述了论文的创新点,认为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对传统战略理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指导企业应对新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并就论文的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对策性建议做了简要说明。[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评述_李梦楠83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评述_李梦楠83
2014年2月第17卷第3期;ChinaManagementInformati;中国管理信息化;Feb.,2014Vol.17,No.3;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评述;李梦楠,贾振全;(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社会网络理论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成为众多领;广泛的认同;[关键词]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社会;do
2014年2月第17卷第3期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中国管理信息化Feb.,2014Vol.17,No.3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评述李梦楠,贾振全(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社会网络理论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成为众多领域关系社会学方面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得到各国学者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本文综述了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具体内容,归纳了典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介绍了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评价。[关键词]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社会信任doi:10.3969/j.issn.14.03.063[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03社会网络一般是指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是一群人之间的一组独特联系。在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分析社会结构及其过程所包含的技术和方法构成了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的工具,例如社会网络指标和测量方法。在过去近60年的发展中,学者对社会网络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信息满足。他还指出,虽然不是所有的“弱关系”都能充当信息桥梁,但是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必定是“弱关系”。1985年,格兰诺维特发表论文《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指出,经济行为发生于社会网络中的相识者之间,其交易的基础是信任。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在发展和修正格兰诺维特“弱关系力量假设”的基础上提出并推导了著名的三大假设,即职位强度假设、弱关系力量假设以及社会资源效应假设。1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1908年,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网络”概念,社会网络的互动形式开始被研究者关注。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则将社会网络分析推广到了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网络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学领域并逐渐占据了北美和欧洲的主流社会学阵地。1.3强关系力量论不少学者指出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与“嵌入性”概念存在矛盾,因为“嵌入性”概念认为人们的经济行为基于社会网络的信任机制而进行,但是信任是嵌入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信任的建立与维护有赖于网络个体长期的接触、交流与交往,“嵌入性”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在支持强关系理论。但是强关系力量的否定者认为,由于网络内部个体的同质性,强关系可以导致信息流通中的重叠与冗余,只能作为联系网络内部个体之间的纽带。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将社会结构比作是一种金字塔型社会网络,按照某种规范的荣誉和报酬划分等级,在同一级中,强关系表现为接近和控制荣誉及报酬的机会相似,不利于信息沟通与资源交换。1.1结构观和工具观结构学说指出,社会结构可以通过两个以上行动主体之间的模块化关系折射出来,位置取向是很好的分析角度,“结构等效”可以用来理解人类社会的行为关系。伯特提出“结构洞理论”:当网络中某一个体处于结构绝对稀疏或相对稀疏地带,其他个体需要把它当作纽带来联结形成关系时,该网络个体就处于结构空洞位置。格兰诺维特在“嵌入性”理论的论述中指出社会网络结构对人类经济行为有制约作用。基于工具学说与基于结构学说的社会网络观点密不可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新的研究范式,社会网络遵守以下3个原则:①比起社会成员的个体属性和特定属性,结构化的社会网络关系更能解释社会学中的各种现象,结构方法可以用来补充和替代个体方法;②社会网络结构的位置特性决定社会网络规则;③社会由诸多网络结构所组成,社会网络结构决定了行动主体关系的运作。1.4结构洞理论伯特在《结构洞》一书中首次明确指出,关系强弱与社会资本数量没有必然联系。他为人们展示了两种特殊的社会网络联结:一是开放式网络,即某单一网络个体或某部分网络个体与其他网络个体无直接联系或完全无联系;二是“无洞”的封闭式网络,即个体两两之间均存在联结关系,无任何关系间断现象。伯特在市场竞争行为分析中利用结构洞理论,认为资源优势和关系优势构成了总体竞争优势,结构空洞型社会网络的竞争者具有更多的关系优势,并可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极端的网络类型是不存在的。1.2弱关系力量论作为弱关系力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了《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弱关系力量假设。格兰诺维特首次提出“关系力量”的概念,根据互动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以及互惠交换等4个维度将关系划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他认为网络中同质性较高的个体很难互相提供所需的信息,而异质性则可以成为寻求信息的桥梁,使信息寻求者扩大信息资源视野,获得[收稿日期]贾振全(1972-),男,辽宁建平人,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作者简介]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与一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1.5社会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源既可以通过占有也可以通过网络关系获得。在此基础上林南提出了著名的社会网络三大假设,并且指出社会资源数量和质量与网络成员社会地位的高低、网络属性的异质性呈正相关性,与网络关系力量呈负相关性,社会资源嵌于社会网络之中,并可以以社会网络为媒体来间接摄取。资源与资本存在一定差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将社会网络的概念提升到社会资本高度,他认为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的社会资本的获取跟网络的规模、异质性以及资源数量息息相关。布迪厄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讨论了两种资本与权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133公共管理力地位的关系,认为它们可以决定社会的空间结构,改变团体与个人的人生际遇和轨迹。虽然认同社会网络、社会资源、社会资本三者的紧密联系性和非一致性,但是林南与布迪厄等未能对其进行详细区分。随后诸多学者将社会网络资本定义为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的总和,提出社会网络资本是区别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另外一种资本。分析还发展应用了其他关于网络位置和角色关系的分析方法,包括新发展的统计模型法、关系代数法等。3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国外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资源的流动来分析社会行动的“网络”,指出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网络中心人物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来适应社会力量,而是通过个人的能动性来改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获取其所需的社会支持。我国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3.1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社会学研究者从信息获得途径、信息的种类以及信息的有效性方面来建立社会网络研究范式。1999年,边燕杰和黄先碧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长春、天津、上海、广州、厦门5个城市的“春节拜年网”,测量了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状况,认为在中国转型期,社会网络的作用是收集信息和获得职业机会。1998年,吴忠民和林聚任考察了山东5个地级市,并在《城市的社会流动》一文中指出不同职业类型形成不同信息网络效应与人情网络效应,影响社会流动。罗家德研究了中国的社会信任、中国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等,指出中国人在工作中通过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网络来达到个人目标。边燕杰通过比较天津和新加坡的职业流动认为,强关系而非弱关系可以充当没有联系的个人之间的网络桥梁。2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研究方法,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原理:关系纽带经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着;关系纽带间接或直接地把网络成员连接在一起;社会纽带结构化产生了非随机的网络;交叉关联联结的不仅是个体,也包括网络群;不对称的纽带关系和复杂网络使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平等;网络结构产生了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的的合作和竞争活动。社会网络分析所用的数据资料具有自己的类型和特征,它是一组反映行动者关系的信息,社会网络资料首先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数据信息,简称关系数据,其从本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与属性数据都有所不同。常用的收集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档案法和实验法。社会网络统计模型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①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各种网络统计量的分布应运而生,早期的社会计量学家(年)发明了社群图,发展了图论(年),研究了随机图的分布。图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用来研究社会网络的形式特点,也对社会网络的特征进行了恰当表达。随后统计概率论和代数模型也广泛应用于网络研究。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人们关注应用统计概率理论对关系的互惠性、均衡性以及传递性的研究,并激励了许多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建构三人组(triad)的数字模型。其中戴维斯、霍兰德和林哈特于3.2新移民的社会网络与社会流动1996年,李培林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杜海峰认为农村流动人口社会关系与城市明显不同,性别均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单性别竞争群体中的小团体现象。3.3阶级阶层与社会资本1998年,丘海雄对下岗工人进行了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李黎明发现餐饮网对消费分层有正向的影响,社会网络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消费分层的形成。蔡禾和贾文娟在研究路桥建设业工资发放的过程中发现,关系强度可以降低核心工人的不确定性。1998年,刘精明和婉格尔合作,对北京与英国利物浦老年人社会支持网进行了对比研究。李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春节拜年网所表现的阶层壁垒强度,由弱到强依次为权威关系、专业技能、产权和公权力。7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引入了大量随机有向图分布,提出了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的PL模型。③从1986年开始,弗兰克、施特劳斯、伊可达、福斯特、斯科弗雷兹、瓦瑟曼和派提森等先后发表论文,给出了P模型及其各种推广形式,这些成果大大推进了社会网络模型研究。中心度是分析社会网络最重要和常用的概念工具之一,它是关于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性位置的测量概念,反映的是行动者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位置或优势的差异。主要包括节点中心度、紧密中心度、间距中心度3个方面。中心度的研究表明社会网络中行动者之间是不平等的,有的处于中心位置,有的处于边缘位置,因此他们之间在拥有的资源和信息等社会分层上存在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权力等级、声望等方面。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人们特别关心对某些关系密切的子群的研究,因为构成社会网络的基本元素就是行动者及其群体,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子群,它们互相结合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团聚性的子群包括“团伙”、n-团伙、n-宗派、k-丛等。与之区别的隶属网络属于二型网络,由一类行动者与一类事件所构成,描述行动者集体的关系。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一直受到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关注。但社会网络分析对位置和角色的解释与应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结构观,它关注的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从分析技术上来说,位置和角色分析是目前社会网络分析中数量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尤其是在位置分析方面,已应用和发展了许多不同的数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结构等价性、自同构等价性和正则等价性等。除此之外,社会网络3.4社会网络与社会问题张乐宁指出当代中国社会邻里间的关系是影响个人对犯罪的恐惧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探讨了社会网络对社区安全的影响。倪晓丽和黄少华探讨了网络问题,分析了虚拟社区的社会关系,指出虚拟社区中主要是弱关系的作用。3.5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赵文龙、王夏崎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机制,基于拜年网的社会资本能增加城市居民的信任。张顺、陈芳认为社会资本影响主观社会地位认同主要通过人情机制与预期机制发挥作用。张顺、郭小弦引入分位回归方法,发现社会资本对收入条件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有着不同效应。梁玉成为回应国际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功能的质疑,对社会网络同质性和内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3.6社会支持冯世平通过比较研究两个民族的社会网络,发现关系强度要通过“族群背景”的作用来对邻里支持发生影响。蔡禾、卓惠兴、邝子文、叶保强等也对城乡居民社会支持进行了跨社区A研究。王卫东通过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的社会网络模134/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公共管理块,认为春节拜年网是社会网络概念本土化的结果,基于拜年网的社会资本测量模型具有普适性。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44.1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学者在总结关系学说、结构学说、资源学说、工具学说等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理论根源、内在机理以及存在的观点差异,探讨了基于创业模式、创业组织以及创业资本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表征,剖析了社会网络的功能作用与联系纽带。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方面,建立了社会网络试错过程中的信号示意与试错模型以及个体价值评估与试错的模型等。在资本特性分析方面,比较分析了社会网络资本交易与经济资本交易的差异性,提出了二者相互转换的模式等。在价值与风险分析方面,从社会网络结构剖分的复杂性、社会网络组织协调的复杂性、社会网络资本度量的复杂性3个方面探讨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价值形成的复杂性等。在社会网络构建的行为分析方面,界定了不合法且不合理寻租、合法且合理寻租、合法但不合理寻租等3种类型的寻租内涵。4.2大学生社会网络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理清了大学生具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拓展过程。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联系纽带由血缘、地缘关系到信任基础上业缘或契约关系的拓展过程,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的实际构建特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拓展过程,是大学生与家庭、与老师、与同学、与群体发生互动、建立联系的过程,也是其扩大在高校里的获取知识途径、了解信息渠道和捕捉机会的过程。其社会关系网络扩展的规模越大,交往互动的质量越高,蕴含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越倾向于流向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心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过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大学生通过与同学的交往互动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大学生个性、情感、意志品质、生活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在学习继承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域的人类行为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得到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一过程本身对我国关系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1)社会网络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厚的关系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其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从研究中国社会的角度看,关系社会学是一套理论知识,具有伦理本位、关系导向等主要特征;从方法论角度看,关系社会学是一种思维和研究方法论,用来探索和分析社会行为模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站在关系主义理论的立场来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学问。关系社会学是对人的行为的观察、测量和把握,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2)该理论在我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依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在任何时期,人际关系的非正式规范都是作为调节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关键机制,因此关系社会学是把握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变动的重要学术工具。近30年来社会网络研究呈现四大特点:①社会网络的概念、理论、测量方法和统计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的实证研究中,社会网络理论正在成为一个具有方法论特点的跨学科研究领域。②中国的社会网络研究正在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专业课程相继开设,培养的专业研究人才越来越多,专业会议陆续召开,专业化学术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③社会网络研究的书籍以及翻译版本等大量出版。④呈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特征。目前,社会网络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为使测量可操作化将社会网络的概念简单界定,过度的宽泛和随意使得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力降低。②测量了某一层次之后得出了结论,便与其他分析层次上的研究和发现进行比较和讨论,不存在实际价值。③主观地将个案研究、现场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向普遍意义方面推广,使得后续研究陷入误区。展望未来,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趋势是:①在研究范式上,阶级阶层分析视角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融入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中。②互联网时代下的虚拟社区成为研究的主要阵地,虚拟社区的社会网络特征、构成模式以及人际社会网络的互动,虚拟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形成与参与机制,网上互动和资源交换的模式,网络社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的同质性、差异性等问题将成为研究的重点。③全球化和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变迁趋势。④社会网络与社会心理、社会网络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与社会分层、社会关系与法制建设、关系社会学的发展与西部研究规划等相关问题有待深入研讨与交流。主要参考文献[1]BianY.BringStrongTiesBackin:IndirectTies,NetworkBridges,and4.3社交工具与社会网络以微博为例,研究得出:在网络结构上,微博中与亲密网和关系强度网的结构比较类似的是引用关系,它们的小群体划分也大同小异,引用关系应该归于比较亲密的关系,而评论和转发则属于普通关系。在网络密度上,跟社会关系中的亲密度和关系强度最为接近的是关注关系,一般要好的朋友都会在微博上互相关注,延续现实友谊。在中心性分析中,微博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与现实生活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程度不一定对等,微博中的关系强度与真正的人际关系强度也不等同。虽然微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之间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微博的关系网络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关系中影响力、亲密度以及关系强度的缩影,换句话说,一个在微博关系的各个维度上居于中心的人在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处在边缘。与传统社会资本相比,微博社会资本具有新特点和优势,即高度活跃的关系网络使得获取社会资本的成本降低,自由互动的方式使得社会资本通过弱关系产生,资本存量在虚实结合中存在不平衡性,社会资本获取渠道具有多样性。这些性质经过综合和合理利用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5讨论与评价社会网络理论的提出、发展与繁荣体现出对人类关系社会科学规律的探索过程,该理论的发展历经近60年,几乎对各领JobSearchesinChina[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366-385.[2]BurtRS.StructuralHoles:TheSocialStructureofCompetition[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3]GranovetterMS.TheStrengthofWeakTies[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4]GranovetterMS.EconomicActionandSocialStructure:TheProblemofEmbeddedness[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481-510.[5]林南.建构社会资本的网络理论[J].国外社会学,2002(2).[6]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珂莱尔?婉格尔,刘精明.北京老年人社会支持网调查―――兼与英国利物浦老人社会支持网对比[J].社会学研究,1998(2).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135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评述_李梦楠83等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论和实践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