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梯度的意义转移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及意义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_曾贵-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教育心理学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_基于_雁行理论_的视角_曾贵
2011年1月第25卷第1期经济与管理EconomyandManagementJan.,2011Vol.25No.1●百家点经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基于“雁行理论”的视角曾贵1,李宏祥2,田华荣2(1.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湘潭.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3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但地区分布严重不均。由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水平低、市场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应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验,在“雁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以便形成更为合理而高效的“雁行”格局。关键词:加工贸易;雁行理论;梯度转移;比较优势中图分类号:F7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05自1978年珠海市签订全国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8503亿美元,增长322倍。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地域分布严重不均,2010年前5月,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3.9%①。要缩小地区差距和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必须把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边际产业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梯度转移,东部做高端、中西部做中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思路。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加工贸易科学、合理而有序地进行梯度转移,成了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说”,从而奠定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罗建兵,2009)。后来,小岛清把赤松要的雁行形态进一步区分为原形和两种引申形(如图1)(车维汉,2004)。引申形A表示不同产品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国内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移;引申形B表示产品在不同国家的“雁行”进口、生产和出口,即产品的跨区域梯度转移。后来,山泽逸平通过对东亚经济圈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完善了赤松要和小岛清的雁阵阶段划分,提出了东亚各国产业的发展普遍要经历“引进―进口替代―出口成长―成熟―逆进口”五个阶段(孙高洁,2007)。“雁行理论”提出后,经大来(Okita,1985)、Vernon(1966)和小岛清(Kojima,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融合了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理论,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体系(蔡P,2009)。从内涵上来看,“雁行”理论主张结合动态比较优势和静态比较优势,谋求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跨越式发展;主张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地域分工,把边际产业向外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董洁,2006)。从以上综述中不难得出,“雁行理论”最初以一个形象的“经济比喻”的面貌出现,通过后来学者充实和拓展后,成为了一种产业转移理论。在宏观上,“雁行理论”能为国家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理论指导;在微观上,“雁行理论”能指导企业根据比较优二、相关文献综述“雁行理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影响深远的产业经济理论。1932年,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Akamatsu)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一文中首提“雁行模式”(FlyingGeeseParadigm),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指出日本的产业发展通常要经历进口新产品、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等四个阶段并周期循环,这四个阶段在图表上呈倒V形,酷似飞行中的雁阵(胡俊文,2000)。也有国内学者指出,赤松要是在1936年以棉纺织业为例分析产业跨国梯度转移时提出了“雁行发展形态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曾贵(1980-),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加工贸易;李宏祥(1977-),男,山东济宁人o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交易模式及成本。?93?经济与管理(月刊)2011年第1期势的变化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改变而进行产业转移。从已有的公开文献来看,“雁行理论”主要应用于解释亚洲经济发展奇迹、分析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和研究产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例如,张帆(2003)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徐世刚(2005)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东亚产业分工的新变化;胡俊文(2004)用“雁行理论”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遗憾的是,国内尚没有学者从“雁行理论”视角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这一当前热点问题。在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文献中,除了罗建兵(2009)选取了产品内分工的理论视角外,其他的论文都只是从资源、成本、政策等方面论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背景、问题与对策,着力探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党军,2008;艾民,2009;马凌,2009;等等)。虽然已有的研究不无意义,但大多只是泛泛而论,缺乏理论深度。价格原形价格引申形A解读范式,但学术界忽视了加工贸易承接和转移在创造“东亚奇迹”中的重要作用。东亚国家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政府”(夏爽,2006),东亚奇迹呈现出来的持续性高速经济增长,是政府强力推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结果(邹消娟,2007),而承接和转移加工贸易是政府强力推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东亚加工贸易因应比较优势的改变而进行区域梯度转移,呈现明显的“雁行”特征。在东亚加工贸易承接和转移的“雁阵”中,日本充当了领头雁的角色,亚洲“四小龙”为雁阵中的第二梯队,中国大陆和印度为第三梯队,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为第四梯队。从时序上来看,日本最先承接欧美的加工贸易,并将加工贸易的边际产业向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早在二战前,日本就开始发展简单的加工制造业。二战后,日本确立了加工型外贸体制,抓住机遇引进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发展汽车、电子、电视等附加值高的加工贸易产业。通过利用加工贸易的知识溢出效应,日本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快速提升。进口生产出口时间价引申形B格A国B国C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逐渐向电子计算机、医药、精密机械设备等产业转型升级。在“石油危机”和“广场协议”后,随着日元升值、资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日本将服装、玩具、皮革等加工制造业向其他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日本与“四小龙”间的产业转移是(袁易明,1998)。东亚区域经济内的第一次产业迁移东亚“四小龙”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税收减免、投资优惠等措施主动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服装产业为例,东亚的服装加工制造业经历了三次明显的转移:第一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世界服装产业的重心从北美、西欧转移到日本;第二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重心由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第三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重心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刘德学,2006)。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资金的积累,东亚“四小龙”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逐渐转向电脑、通信、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而把服装、皮革、玩具、家具、鞋帽等边际产业转向具有劳动力、资源、政策优势的中国大陆、印度、越南等。因此,日本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四小龙”加工贸易的产业水平次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则集中在中国大陆、印度、越南等。整体上,东亚加工贸易产业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向时间时间图1雁行形态的三种类型资料来源:松石达彦(2002);转引自车维汉:《“雁行理论”研究评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3期,第88页。“雁行理论”非常适用于分析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其原因在于:第一,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实质上是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而“雁行理论”主要适用于分析产业的转移;第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深层而“雁行原因在于产品生命周期和比较优势的改变,理论”就是融合了生命周期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体系;第三,东亚和国内加工贸易的转移呈现明显的“雁行”形态。“雁行理论”应用于区域产业分析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该区域内部存在着相对领先与落后的地区,它们之间保持着产业升级的先后次序;存在着从相对领先地区向落后地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金戈,2010),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正好具备这两个特征。三、东亚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分析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史上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东亚奇迹”(也称“东亚模式”),并以持续的发展否定了“克鲁格曼质疑”。关于“东亚奇迹”,学术界有基于政府、伦理、制度等多种?百家点经曾贵,李宏祥,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外转移、复进口等阶段。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表现为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渐替代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内,表现为加工贸易边际产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转移(见图2)。比较优势指数纺化织工电子制药治区、甘肃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则分别为7.96亿美元和3.0亿美元,相差十分悬殊。表1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地区分布及其比重单位:亿美元,%东部地区金额比重706..365.015.0495.97.97.43中部地区金额比重20.21.2.792.651.771.491.181.41西部地区金额比重9.729.277.28.731.320.930.670.720.990.69……日本四小龙中国大陆越南……年份2007时间同一国家或地区加工贸易产业“雁行”转移。时间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加工贸易产业“雁行”转移1.08.84资料来源:张芳:《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黑龙江图2东亚加工贸易“雁行”转移图示对外经贸》,2009年第6期,第28页。目前,中国加工贸易形成了一个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头阵、西部地区为尾阵、中部地区为中间阵的不均衡“雁行”阵列。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是服装、皮革、家具、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每一加工贸易产业都经历了图1中“雁行”形态的原形发展过程,即进口、生产、出口的过程。随着技术、资金的积累和开放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的电子、通讯、机电等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渐占据主体,表现为图1中的引申形A。同时,东部沿海地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边际产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表现为图1中的引申形B。)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理论”解释(二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是对我国加工贸易“雁阵”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有序、合理、高效的“雁阵”。雁行理论认为,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会在追赶的过程中,一方面低附加值的产业会取代低附加值的产业,另一方面边际产业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因此,我国加工贸易在时空上的“雁行”分布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进行着动态调整,比较优势的变化是中国加工贸易必须进行梯度转移的内在原因。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而中西部在劳动力的供给和价格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虽然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大,但全国的人口大省主要集中在湖南、河南、四川等中部省市。即使加工贸易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也非常丰富,人口达到3617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7.5%③。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人滞留在农村④。如果把中国人工工资平均水平设为1,中国?95?“雁行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关升级和转移的理论。东亚国家和地区于产业追赶、的静态比较优势是加工贸易“雁行”分布的内在原因,而动态比较优势决定了东亚加工贸易的“雁行”转移。一方面,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或指定新的产业规划,辅之以相关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升级或转移;另一方面,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加工贸易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寻找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转移。通过加工贸易的转移,东亚加工贸易不断调整“雁阵”,充分利用了东亚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四、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分析(一)中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的“雁行”现状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域差别巨大,加工贸易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远离港口、运输成本高、产业配套程度差的中西部地区,尽管地域广阔,存在资源、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优势,但加工贸易在全国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以加工贸易出口额为例,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悬殊,年,95%以上的加工贸易出口额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见表1)。2007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609.3亿美元,为中西部地区251.1亿美元的近38倍。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基本稳定在97.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仅为2.5%②。2008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3559.41亿美元,相比之下,2008年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37亿美元,2008年广西壮族自经济与管理(月刊)2011年第1期东部的人力工资水平约为1.31,西部地区是0.91。中国内陆地区一般劳动力工资在1000元/月左右,沿海地区在1400元/月左右⑤。以最低工资标准为例,目前东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提至920元M月,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为1100元M月。根据中国香港贸发局2007年对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调查,中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普遍低于600元M月,不少地区还低于500元M月(见表2)。表2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劳动力与工资情况省(区)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河南山西广西市合肥芜湖武汉南昌赣州郴州焦作新乡太原玉林北海常住人口(万人)常年在外剩余最低普通工人务工人数劳动力工资工资(万人)(万人)(元/月)(元/月)114019410~700~800~~0和西部开发战略,国家逐渐收紧了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政策,逐渐向中西部倾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西部加工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2006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在东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东部地区凡被列入禁止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必须缴纳台账保证金,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相比而言,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则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开展限制类产品的加工贸易,同时允许在中西部地区从事A类和B类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实行台账保证金空转。2007年11月,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2010年要培育形成50个优势明显、各具产业特色的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目标。此后的2007年和2008年,商务部先后确立了南昌、武汉、芜湖、新乡、太原、昆明、银川、南宁等31个城市为全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为了建好中西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国家开发银行对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重点项目予以政策性优惠贷款的支持,海关总署把保税物流功能赋予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出口加工区,铁道部门也协作开展铁―海联运,把出口货物直接运至东部港口码头。(三)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雁行”对策随着东西部比较优势的改变以及国家鼓励加工贸易从东部密集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一系列有效政策的施行,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1.6%,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30.8%,高出东部地区9.2个百分点⑨。虽然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经初见成效,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程度低、市场环境较差等诸多问题,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依然任重道远。因此,中国应该结合“雁行理论”、东亚国家(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经验和当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1.增强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承接和发展。一方面,国家要继续强化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差别化政策,鼓励东部地区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通过执行差别化税收政策和调整加工贸易商品目录,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国家加强资金投入,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区的建设。目前,中国的出口加工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资料来源:中国香港贸发局,《承接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内地重点城市投资环境评估》。2.东部地区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环境承载力已经十分有限,而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则集中了全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显著的资源比较优势。以西部地区为例,该地区煤、油气资原油探明储量占全源和有色金属储量占全国之首,国的27.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的87.5%,现有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4%。西部人均能源资源为1207吨标煤,为东部的3.58倍,人均可开发水能为4982千瓦,为东部人均的1.095倍⑥。目前全国已探明的156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38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以上;西部铁、锰、铬、钒、钛等5种黑色金属矿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2%、68%、72.1%、72%和95%;钾盐基本上全在西部⑦。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土地要素等成本不断上升,土地价格平均是中西部地区的1.44倍⑧。根据中国香港贸发局2007年对中西部重点城市的调查,中西部城市的厂房租建成本和水电收费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3.东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加工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倾斜。为了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中部崛起”?百家点经曾贵,李宏祥,等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研究地区。2000年4月―2007年底,全国已封关运行的出口加工区有34个,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有24个,占全国出口加工区总数的70.6%;中部地区有3个,仅占8.8%⑩。2.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减物流成本。目前,中国加工贸易商品的主要进出口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而国内的港口码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也比中西部便利高效。2008年,全国的进出口商品总值的66.1%通过水路运输。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等优势结合起来,引导东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与相互配套的企业整体迁移到中部的产业园区,发挥工业园区作为加工贸易转移和发展的最佳载体和最优平台的作用(梁小萌,2007)。因此,中西部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区要在引进东部地区的重点加工贸易项目的同时,引进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产业或鼓励当地资本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提高集群水平。注释:①杜海涛:《加工贸易结构出现两大变化》,《人民日报》,。②刘容欣:《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开放导报》,2009年第5期,第82、80、82页。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④⑥韩润娥:《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探讨》,《商业时代》,2009年第10期,第105页。⑤曲建:《内地如何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第一财经日报》,。⑦艾民,宁静:《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政策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究》期,第17页。⑧⑨高思:《浅析中国加工贸易中西部转移的成效及问,《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4期,第98页。题》⑩马凌:《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商,2009年第9期,第110页。业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明显呈现梯级递减模式。加工贸易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物流成本会显著增加。对于本来获利就比较微薄的加工贸易企业而言,高昂的物流成本会带来巨大的营运压力,同时也会降低交货和报关效率。不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会阻碍外商进入非沿海地区(Amiti&Javorcik,2007)。因此,一方面中国要加强中西部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提高运输效能;另一方面更多地赋予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物流功能,建设一批报税物流园区和仓库。3.鼓励配套产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产业配套水平。国家商务部选定的31个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虽然具有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优势,但目前的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集群水平较低。中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建立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机制灵活、政策优惠、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工业园区,把东部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中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责任编辑:王岩云责任校对:李金霞TheGradientTransferoftheProcessingTradeZengGui1,LiHongxiang2,TianHuarong2(1.SchoolofEconomy&Management,HunanInstituteofEngineering,Xiangtan411104,China;2.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city,Chongqing400030,China)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processingtradehasdevelopedrapidlyinChina,butitisveryunevenamongtheareas.Becauseofthehigherlogisticscosts,thelowerlevelofthesupportingindustrys,thepoorermarketenvironmentandotherissuesexistinginthemidwestregion,soweshoulduseforreferencetheexpriencesofprocessingtradegradienttransferineastAsiancountriesandregions,goaheadthetransferoftheprocessingtrade,andformamorerationalandefficient&flying-geese&patternunderthedirectionofthe&flying-geesetheory&.Keywords:&flying-geesetheory&;comparativeadvantage??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精品专业论文】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江西的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学,经济,经济学,经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江西的经济发展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本报记者 李小彤
    结构性减速序幕拉开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国今年二季度以及上半年整体经济形势如何?
  袁富华: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同比增长7.4%。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9%, 第二产业增长7.4%, 第三产业增长8.0%。从环比看, 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年上半年, 我国宏观经济呈现的新特点是: 第一, GDP中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农业部门和第二产业受不景气影响析出的劳动力被第三产业吸收,服务业作为就业主渠道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但也因此拉低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第二,投资率逼近边界和贸易规模逼近边界的情况发生,投资、出口见顶导致了这两驾马车的增长拉动力减弱, 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 第三, 在投资、出口两驾马车减速的背景下,消费提供了稳增长动力,但是消费促增长的长效机制缺乏。 第四,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房地产价格下行,企业家信心不足,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经济下滑风险增加。
  记者:我国此次遇到的经济下行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袁富华: 2010年出现并延续至今的经济减速,与年的经济减速性质不同。尽管两个阶段的减速都发生在外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中, 但年的经济减速显然只是受到短期周期性影响,投资的强劲需求和出口的巨大潜力很快扭转了这种趋势。 2010年以来的经济减速更多具有结构性特征,不是一个可以逆转的趋势,而是未来漫长结构性减速的序幕。因此,本轮经济减速,也意味着持续多年的投资驱动尤其是房地产推动阶段的结束。
    雁行发展模式无法照搬
  记者:以前谈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时,曾有一个较为主流的观点就是我国可以通过实现产业间的梯度转移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袁富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来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 它的背景是二战后,日本实施了政府主导的出口扩张型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它开始逐步向东亚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 &东亚雁行国际分工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东亚雁行发展模式&。 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比如,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就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梯度。不过,我并不认为,我国国家内部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可以照搬这个模式。也就是说,期望通过中国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进而通过中西部地区高增长抵消经济减速的可能性不大。
    劳动力流动影响深远
  记者:为何产业梯度转移不能达到抵消经济减速的效果呢?劳动力的流动对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袁富华:主要原因是,财富推动阶段同时意味着房地产价格的膨胀,这对于准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而言无疑是重要障碍;劳动力的逐渐减少及区域间劳动力的充分流动, 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后发工业化地区工业引资。
  从近几年农民工的分布看,东部地区农民工比例占40%以上,这一状况没有多大改变,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持续外流,主要流向东部区域。 1999年以来, 东部地区劳动力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比重均出现下降。从特定欠发达区域看,根据我们的调查,劳动力外流比重一般在1/3~1/2。
  发展经济理论认为,工业化后发地区经济追赶的必要条件是低成本富余劳动力。 然而, 后发地区面临两个困难。 第一, 劳动力的流入不能弥补流出的缺口,在数量上无法满足传统大规模工业化追赶的需要;第二,由于劳动力区域间的充分流动,等到后发地区着手追赶时,才发现传统工业化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消失了,区域间价格的均等化意味着后发区域劳动力优势丧失,两者共同作用削弱了中西部及东部欠发达地区的增长潜力;第三,鉴于收入水平的低下及机会的缺乏,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低下也是一个问题。教育和培训资源的循环累积,需要产业发展的带动, 中西部地区恰恰缺乏这种机制,导致增长潜力不足。
  受东部地区资产膨胀和整体经济减速大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地区会出现土地价格上涨过于迅速和突然的状况。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欠发达地区自身财政能力薄弱,无法适应城市化加速过程。二是攀比效应,也可以说是发生在资产市场上的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的模仿。财富效应对欠发达地区的冲击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这种效应很可能导致该区域工业化进程中断。基本面或资产面的分裂如果出现在工业化加速阶段, 就会阻碍欠发达地区经济追赶步伐,从而迫使这些区域的经济过早进入资产循环,经济潜力受到削弱。本版图表 小米/绘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责任编辑:]人民网
“学、练、赛”岗位练兵促技能人才成长对基层居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进行培训重庆武隆:为千余人送岗位送政策送健康改作风
Copyright & 2000-.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类新闻信息,均为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主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批准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 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京公网安备号
《》投稿信箱:.cn &&综合办公室:010- &&广告部:010-
网站投稿请点击: 主编信箱:(勿投稿) 网站服务热线:010-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
举报投诉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梯度转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