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校调查报告,关于学校卫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环境卫生的调查报告
一进校门,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新种的小草枯萎了,上面还有几张纸片,大树上的叶子也枯黄了,顶上还有许多垃圾袋,整个学校遍地垃圾,短短的几天时间怎会使学校这般模样呢?于是,我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了调查。
我用目测法目测了学校受污染的面积有半个学校那么大,而且污染的地区上都有垃圾袋、饮料瓶、零食包装等垃圾。又用询问法询问了一些大哥哥、大姐姐,可他们却说:“这又不是我们的包干区,又不用我来扫。再说了,丢到他们的包干区里,扣他们的文明分,我们班就可以当选文明班了,干嘛不丢
&1、草地上的垃圾袋可能是在食堂里吃午点的同学把袋子扔在草地上的。
2、树上的垃圾袋可能是小同学把袋子扔着玩,不小心扔在了树上。
3、草地上的零食包装可能是一些大姐姐们为了自己班的利益才丢进了别班的包干区里的……
学校卫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1、有同学在食堂吃午点,吃完后把袋子随手乱丢,现在又是雨季,一下雨,袋子渗进土地里,袋子里的化学物质污染了土地,使小草也受到了污染致使小草死亡。
2、有同学把袋子扔在了树枝上罩住了树的叶子,使树叶因不能吸收新鲜空气而枯黄。
3、有些高年级的哥哥因为自己班的利益而把垃圾袋扔在了别班的包干区里致使草儿被压死……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我们美丽的校园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各种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因为死了的花草较多,学校又要花一大笔钱去美化,真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07-08学年度初一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结果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一中培才学年度初一级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结果
《永恒的南沙》,
《南沙,永在我心中》
《拥有坚韧的毅力,迈向成功的殿堂》,
《走访南沙》
《南沙勇士》
《团结奉献——南沙守礁部队调查报告》
《蓝色国土忠诚卫生》
《社会大课堂 实践长真知》
《南沙浩歌》
《坚持不懈—社会实践报告》
《杨桃沟之“野”》
【字体: 】 【】 【】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上一篇:[ 04-24 ]
下一篇:[ 05-06 ]
没有相关内容
本月排行TOP10
&&|&&&&|&&&&|&&&&|&&重庆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为了配合市人大常委会5月份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报告,进一步了解“健康重庆”建设实施以来我市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并对2009年我委调研学校体育工作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今年3-4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陈雅棠副主任率领下,组织开展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调研。本次调研重点是:(一)全市中小学校1000片塑胶运动场2009年完成情况,剩余部分2010年建设计划,包括区县分布、资金安排及配套措施等;(二)中小学校4节体育课时安排及具体落实情况;(三)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的基本情况;(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情况;(五)中小学校学生体质改善情况;(六)涉及学生健康的其他内容,如学校健康教育、饮水、食堂、厕所、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基本情况等。
  调研组听取了市教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和市体育局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前往涪陵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合川区、奉节县和石柱自治县实地调研了12所中小学校,听取了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委托万州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北碚区、巴南区、永川区、大足县、荣昌县、梁平县、开县、云阳县、巫溪县、秀山自治县等14个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就本地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开展调研(梳理情况见附件3各表),听取了部分市人大代表、部分区县人大同志的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
  自“健康重庆”建设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日益重视,从增加财政投入、调整课时安排、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学生开始阳光体育活动等各个方面,加强全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努力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全市各级人大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调研督促和监督检查,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作为人大促进当地“健康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增加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投入,积极推进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增加体育器材配备;各级规划部门通过各层次城乡规划,注重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加强对学校建设用地的保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调整课时计划,增加中小学校体育课时量,加强督导检查;各中小学校认真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每学期不少于7节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有效组织学生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教育和人事部门在教师总编制内,增加招录体育教师数量,逐步充实中小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加强对体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体育师资素质。我市青少年健康检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健康合格率上升。
  (一)快速推进塑胶运动场建设。2009年全市共规划建设塑胶运动场300片,实际完成329片,塑胶运动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41亿元,其中市级补助已拨付2.15亿元,区县财政投入3.43亿元,学校自筹0.83亿元。2009年全市塑胶运动场累计达586片。2010年计划投入9.75亿元,其中市级补助3.18亿元,区县配套5.32亿元,学校自筹1.25亿元,建设420片,原定2012年完成的1000片塑胶运动场建设目标,将提前于2010年完成(见附件1表1)。
  (二)基本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的要求。市教委及时下发关于增加普通中小学体育课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等通知,及时调整全市中小学课时计划,明确规定全市中小学从2009年秋季开始,各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中小学健康课每学期不得少于7学时。全市各中小学认真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和每学期健康教育课的要求,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见附件3表1)。2009年,我市承办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及现场观摩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2009年我市举办了第一届“健康校园杯”学生运动会,共设田径、足球、篮球、游泳、排球、羽毛球、广播体操等7个项目,还组织开展了中学生足球、田径、篮球等单项体育竞赛。通过落实学校体育课时和举办中小学体育赛事,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见附件3表2)。
  (三)不断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全市近两年逐渐增加招录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2008年比2007年新增体育教师537人,2009年比2008年新增体育教师1125人。各区县(自治县)还结合实际,采取对其他任课教师转岗培训、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等形式,补充体育教师不足。市和区县(自治县)还加强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2009年市教委组织培训市级骨干体育教师100人。各区县(自治县)也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体育师资水平(见附件3表3)。
  (四)为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在推进塑胶运动场建设同时,全市各级还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的投入,市财政自2008年起共安排4000万元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基本体育器材。各区县(自治县)也不断增加对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为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见附件3表4)。
  (五)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目前全市学生的健康抽样检查结果正在汇总统计中。从调研区县情况看,2009年我市多数地区中小学生健康检测结果合格率比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状况已经有了促进作用(见附件3表5)。
  此外,教育部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和休息。市级有关部门2009年把学生健康体检经费纳入学生公用经费予以统筹解决,使全市36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免费健康体检。各地还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中小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条件,实施改水改厕工程,认真落实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各地不断加强中小学医务室建设,不断增加校医或学校卫生人员配备数量,有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招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部分区县(自治县)实施了学生奶或营养餐计划(见附件3表6)。
  二、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仍然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还比较低。目前我市中小学校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仅为69.65%,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仅为63.94%(见附件1表2、表3),要达到2012年中小学体育场馆达标率80%以上、体育器材达标率98%以上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国家有关标准见附件2)。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增多,城区中小学校原来的规划面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主城区中小学校普遍用地紧张,一些“袖珍”学校生均体育活动面积非常少。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还非常低(见附件3表7)。今年建成1000片塑胶运动场后,相对全市8000多所中小学来说,数量仍然很少,而且分布不均衡,“一圈”区县共有654片,“两翼”仅346片,而且各区县已建和规划建设的塑胶运动场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已建成塑胶运动场的维修、保养所需资金及开放使用等后续问题尚待研究。
  (二)每周4节体育课还没有开齐上够。受体育场地限制和体育教师不足的客观影响,我市部分区县(自治县)中小学没有完全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的要求,落实情况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有的区县高中阶段每周只能保证1-2节体育课。即使已经开设的4节体育课,因为担心学生体育锻炼意外受伤承担全部责任,学校和体育老师都不敢开设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加上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不少学校没有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上体育课。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按中小学校每周每班4节体育课时计算,根据2009年的统计,目前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配备率分别为52.25%、64.36%、38.13%,教师缺口分别为、2200人。全市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体育师资缺口(见附件3表8),而且体育专业教师和女体育教师更少。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每周4节体育课的落实,而且兼职体育教师太多,也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影响体育课教学目的的实现。全市只有三分之一寄宿制学校有专职校医,600人以上寄宿制学校校医配备率仅为30%,农村小学普遍没有专职卫生人员(见附件3表9)。我市专职校医配备距离2012年达到7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四)青少年体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虽然我市青少年健康体检合格率有改善,但从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的部分指标看,我市青少年的营养不良率、近视率等仍然堪忧(见附件3表5)。
  三、改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
  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证“健康重庆”决定相关目标任务的实现,对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广大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意志坚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也是推进“健康重庆”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肩负起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任,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二)加强对学校建设的规划管理。要根据人口发展与分布规划,对中小学校科学规划布局。在城镇地区,要通过规划为学校留足建设用地,保证中小学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积极探索解决已建成中小学体育场地严重不足问题,整合现有各种体育场地(馆)资源,实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政策。在农村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序调整合并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有效整合现有教育资源。
  (三)建立对学校体育投入的长效机制。将对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器材配备、学生营养促进计划的投入列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切实加强对塑胶运动场建设的质量监管,加强对已建成塑胶运动场地的管理、维护、保养。对尚未列入塑胶运动场建设规划的学校,要争取每校都有一块较好地硬化运动场。从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出发,今后市级财政对于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设施配备、学生营养促进计划的投入,要重点向“两翼”地区、向农村地区倾斜。
  (四)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我市中小学校课时调整的实际,市人事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补充专职体育教师的办法,增加专职体育教师编制,加大招聘专职体育教师力度,研究保障体育教师待遇的措施。为解决短期内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市与各区县(自治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兼职体育教师和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中小学4节体育课。积极探索利用中小学附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措施,有效解决中小学专职校医配备不足问题。
  (五)对全市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要把全市各级各部门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定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全市各中小学落实4节体育课、组织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年开展至少一次运动会等规定情况纳入评估、督导和考核范围。同时积极推广涵盖体育意外伤害在内的校方责任险制度,完善中小学生的各项保险政策,消除学校和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顾虑,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与管理。
  附件:1.全市学校体育工作有关基础数据统计表
  2.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有关标准的规定
  3.调研及委托调研区县(自治县)学校体育工作汇总表
  全市学校体育工作有关基础数据统计表
  表1、各区县(自治县)塑胶运动场建设任务分解表
2008年已有数
2009年任务数
2009年实际完成数
2010年完成数
市教委直属学校
  表2:重庆市中小学校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统计表
达标率(%)
  表3:重庆市中小学校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统计表
达标率(%)
  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有关标准的规定
  一、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
  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 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小学1-2每周 4节;小学3年级 —初三年级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 2节。)
  二、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
  (一)体育场地
  1.小学
田径场(块)
2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400米(环形)1块
篮球场(块)
排球场(块)
器械体操+游戏区
  2.九年制学校
田径场(块)
2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400米(环形)1块
篮球场(块)
排球场(块)
器械体操+游戏区
  3.初级中学
田径场(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400米(环形)1块
篮球场(块)
排球场(块)
器械体操区
  4.完全中学
田径场(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400米(环形)1块
篮球场(块)
排球场(块)
器械体操区
  5.高级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
田径场(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300米(环形)1块
400米(环形)1块
篮球场(块)
排球场(块)
器械体操区
  注: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米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二)体育器材
  1.小学体育器材
  (1)12个班(含12个班)以下
备    注
小栏架或钻圈架
标志杆(筒)
秒 表
山羊或跳箱
垒 球
皮 尺
爬竿或爬绳
小足球或软式排球
小足球门或排球架
乒乓球拍或板羽球或羽毛球拍
乒乓球或羽毛球网架
乒乓球或板羽球或羽毛球
肺活量测试仪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备    注
小栏架(或钻圈架)
标志杆(筒)
秒 表
山 羊
跳 箱
垒 球
皮 尺
肋 木
平 梯
爬竿或爬绳
乒乓球拍或板羽球或羽毛球拍
乒乓球或羽毛球网架
乒乓球或板羽球或羽毛球
肺活量测试仪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
  2.中学体育器材(含九年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
  (1)12个班(含12个班)以下
备 注
标志杆(筒)
秒 表
山羊或跳箱
垒 球
铅 球
皮 尺
足球或软式排球
足球门或排球架
乒乓球拍或羽毛球拍
乒乓球或羽毛球
乒乓球或羽毛球网架
肺活量测试仪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备 注
标志杆(筒)
秒 表
山 羊
跳 箱
垒 球
铅 球
皮 尺
肋 木
平 梯
乒乓球拍或羽毛球拍
乒乓球或羽毛球
乒乓球或羽毛球网架
肺活量测试仪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各中小学校都应根据学校班级的规模设置体育器材室一间。
  调研及委托调研区县(自治县)学校体育工作汇总表
  表1:4节体育课落实情况
4节体育课落实情况
各中小学全部根据市区要求,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体育课。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体育课达到每周4节,高中确保了3节。
中小学校开齐开足了4节体育课。
4节体育课小学开齐率76.7%,中学50%,全区中小学总开齐率68.3%。
中小学落实了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列进了课表。做到学校总课表与班级授课表、教师任课表三表相符。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了4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按3+1模式(3节小课、1节大课)。
所有中小学校开齐开足每周4节体育课。
严格执行规定,将全区中小学体育课增加为每周4节。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把体育课列入课表、保证课时。
保障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
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的占80.8%,只开设3节的占19.2%,每天锻炼1小时以上的学校占90%。
各中小学按每周4节体育课安排课时,县教委督查和行政追责。
现有师资力量确保了开设体育课每周2节,其中1所学校达到每周4节。
通过合班上体育课或上复式体育课的方式,开齐4节体育课。
各中小学体育课开设率达100%。
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的占31%,余下69%的学校开设了3节。
小学4节体育课落实达90%,其余开3节;中学开4节的占40%,开3节的53.3%,开2节的6.7%。
每周4节体育课的小学占67.8%,其余开3节;初一每周开3节,初二、三每周开2节。
  表2:开展学生运动会情况
开展学生运动会情况
定期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篮球、乒乓球游泳等10多项专项体育竞赛活动,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在校内举办1-2次学生运动会。
各中小学每年均达到组织一次以上校运动会的要求。
每年举办一次区级中小学运动会和一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比赛,还举办春季长跑、游泳、乒乓球、足球篮球、踢跳等专项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
学校每年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区里每年组织一次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选择2项赛事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坚持举行每年2次大型体育活动,如田径、广播操和健身操、登山等。
全区中小学每年召开了春、秋季运动会或举办体育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4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4届高中生男子篮球赛,今年举办了区第二届“健康校园杯”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
开展区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连续举办3届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举办了首届中小学课间操暨校园集体舞比赛。
每校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每年3月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5月小学女子篮球赛,6月中学女子排球赛,7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测验赛,9月军训队列比赛,10月中学生男子足球赛,11月中小学生男子篮球赛,12月中学生女子篮球赛。
大多数学校按照要求召开春秋运动会,45%的学校每年召开春秋两次,45%的学校每年召开春或秋季运动会一次。
每年要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篮球比赛等近10次全县性的体育竞赛活动。61.46%的学校做到每年召开春秋两次运动会。
全县每年都举办一次学生运动会,各中小学每年都坚持举行了春秋两季运动会。
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每两年开展一次,篮球、乒乓球运动会错开开展,做到每年一次。要求每个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田径运动会,一次单项小型运动会,并纳入对学校的考核。
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球类比赛、一次田径运动会。
每年举行学生春、冬季单项和综合运动会的惯例,全县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运动会。
  表3:新增体育教师及提高体育师资力量情况
招聘体育教师情况
提高体育师资力量情况
2007年以来招聘了46名体育教师,其中2009年招聘了22名。
选择有一定体育专业基础的人员,通过培训后兼职体育教学工作
招聘一批体育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接收长江师范学院体育系部分学生“顶岗支教”等途径,弥补不足。
近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18次,参训体育教师2000余人次。2007年开始实行区体育教学达标晋级活动。
2009年新增10名体育教师。
通过组织比赛、参与选聘等形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水平。
2006年以来引进专职体育教师64人,采取顶岗、转岗等形式补充体育教师。
充实教师进修学院体育教研员,组织体育教师培训、竞赛和课赛等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2009年从大专院校招聘体育专业大学生8名,引进优秀教师1名。2010年招聘体育专业大学生17名,引进优秀教师2名。
每学年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达到规定学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
100%的体育教师参加过国家和市级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90%的体育教师参加过全国性的教改科研现场会,区内每年组织5-8次中小学体育教改科研活动。
2007年以来,共向社会公开招聘60多名体育教师。
实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业务培训,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学历基本达标。通过教研教改专题讲座、加强体育教学常规管理等形式,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招聘和引进一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专业体育教师。
通过专技培训、老新带教等多元培训机制,大力推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2009年招录体育专职教师50名。计划年,每年招录50名。
短期内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评价机制。
2009年增招体育教师30名。
2010年计划增招体育教师17名。
招聘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组织富余教师培训转岗充实体育教师队伍。
2009年对全县120名专(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了培训。
每年从高校招聘一定比例体育专业毕业生担任体育教师。
接受体育教学岗位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的体育教师达85%。
  表4: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情况
对体育器材投入情况
2008年投入150万为153所城镇小学、乡镇中小学和完小配备十余品种器材,从2009年春季开始,从生均公用经费列支20%用于包括体育器材在内的学习教育技术装备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2009年投入300万为全区学校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
投入170万元为86所中小学配备了33种基本体育器材,“必配类”全部完成。
4年来投入1000万元为各中小学配备了体育器材。到2012年配备率将达100%。
2007年投入857.6万元,2008年投入1357.31万元,2009年投入2009.15万元(包括体育场地投入)。
2007年投入120万元完善更新全区中小学体育器材,2008年投入52万元专门添置农村公办小学体育器材。
2009年共投入482.18万元改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添置体育器材。
近年来,为全县各中心小学配置价值1万元、完全小学0.5万元的体育器材。
2009年,县财政投入500余万元为全县所有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跳箱等体育器材,全县小学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达85%,中学体育器材达标率达80%以上。
2009年为全县中小学配发了200万元的体育器材。
  表5: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学生健康检测情况
2009年健康合格率86.5%,比2008年提高4.1百分点;营养不良15.55%,下降4.9个百分点;肥胖率4.99%,上升1.22百分点;视力低下的占38.19%。
通过锻炼健身和饮食改善,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2年来区中小学生肥胖率和瘦长率明显下降,98.5%的小学生、97.1%的中学生健康达标。
2009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2.62%,比上年提高1.07百分点;年度与年度统计比较,青少年身高增高了1.5厘米。
2009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9%,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52%,营养不良率4.52%、肥胖率10.16%,与前一年度相比,视力不良率、肥胖率上升,营养不良率下降。年男生平均身高增长0.18cm,女生平均身高增长0.01cm。
小学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率11.08%,肥胖和超重率为7.9%;中学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率6.82%,肥胖和超重率为11.2%,均低于全国平均值。7-18岁男生近视率低于市平均值4.7%,同龄女生近视率低于市平均值1.9%,但有上升趋势。
6-18岁学生2009年与2004年比较:男生平均增高2.39cm、增重2.03kg,女生平均增高2.01cm,增重1.11kg;肺活量男生平均降196.31ml,女生平均降210.38ml;视力不良率60.19%,上升12.34个百分点;男女营养不良与肥胖检出率均出现增长。
年度与上一学年度相比,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增0.31cm,肺活量上升85.5ml,体重上升0.56kg。
2009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0.16%,比2008年提高4.36百分点。
近2年7-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略有下降,男生13-15岁下降速度较快,女生7-12岁下降速度较快;体重略有上升,男生16-17岁增长速度较快,女生10-11岁增长速度较快;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女生营养不良率增加明显;视力不良率38.93%,呈持续增高趋势,其中18岁男生为72.32%,女生达90.56%。
2009年与2008年比较,6-12岁的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均呈上升趋势,但13-16岁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均有所下降。
2009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小学合格率97.5%,初中合格率97.9%,高中合格率95.1%。
2009年与前一年度相比,学生视力不良率、肥胖率呈下降趋势,但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肺活量等指标不容乐观。
2009年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0.8%,体育测试达标率为97.32%,其中小学生达标率97.48%,初中生达标率97.39%,高中生达标率96.6%。
经过几年努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肺活量等都有所增长。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0.25%,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近视比例明显下降。
  表6:开展涉及学生健康的其他工作情况
所做的有关工作
全区各中小学配齐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在城区、农村各6所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2004年以来投入2131万元新建、改厕17763平方米,投入3358万元,新建、维修食堂及操作间58332平方米;2009年秋开始为6万农村小学生每周免费提供3盒牛奶。
2009年投入3241万元新建学生宿舍1.98万平方米,食堂0.8万平方米;从2010年春始每年投入1100万元,为全区近6万小学生上课期间每天免费提供1袋鲜牛奶。
所有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除1所学校外所有食堂达到等级量化标准;配齐了专兼职保健教师(专职校医配备率42%),部分学校配备或聘请了营养师;全区推行校方责任险;年投入50万为中小学生免费体检。
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00%,知晓率95%,形成率90%;2009年预防“甲流”投入5万元采购快速体温测量仪100支;完成4所学校食堂、4所学校厕所的新建或改造。
投入900万元改造14所学校食堂,所有中小学食堂都有卫生许可证;投入270万元改造11所学校厕所;2009年投入500万元实施学生免费饮奶工程。
中小学校均设立卫生室,配备了专兼职卫生人员,其中56所学校有16名专业卫生人员;配备价值8.25万元150台红外线体温测试仪;举行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培训和现场演练4次;投入780万元为2.5万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免费饮用奶计划;近3年累计投入2500万元新(改)建学校食堂20所,2009年投入80万元,解决4所学校饮水问题,投入300万元改造13所学校厕所。
近3年投入460万元新(改)建学校食堂,投入200万元建设学校饮用水设施,投入574万元改造厕所;2010年投入50万元配备学校医务室设施设备;年投入55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体检,投入35万元购买校方责任险;2009年投入89.5万元保障2798名贫困生提供饮奶,2010年投入700万元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饮奶。
学校食堂卫生管理规范,食品原材料严格实行索证索票制度,均建立了规范的台帐,投入112万元为3000名农村贫困、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每天免费提供1袋牛奶;投入400万元实施营养餐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补贴。
126所学校121所有食堂,从业人员1159人,持证率100%;投入112.2万元解决农村中小学饮用水问题,投入465万元改造厕所49个;40%城区学校,20%农村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区教委设立了心理健康质询中心。
自2007年实施小学生每周免费饮用牛奶工程;饮用水源、厕所达标率94%。
共投入1587.4万元改造和新建标准化学生食堂15个;32所中等学校、城区小学和9所中心镇完全小学建立了标准卫生室;80%以上学生喝上优质矿泉水,其他学校由食堂提供开水。
  表7: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情况
器材:小学达标率65%,初中50%,完中73%
器材:中小学达标率66%
场地:达标69.2%;器材:必配类全部完成
场地与器材2012年将达100%
器材:中小学达标率30.3%,其中中学16.07%,小学14.28%
器材:中小学达标率80%
小学50.78%(城镇小学64%,乡镇小学50.44%),中学44.18%(城镇55.75%,乡镇中学41.1%)
场地:达标率56%,器材:达标率70%
器材:除少数充足外,多数不达标
场地:达标率14.5%;器材:达标率25%
器材:达标率37.49%
器材:中学达标率45.8%,小学达标率43.7%
  表8:体育教师配备情况
应配备数(人)
实有数(人)
缺额数(人)
548(专职353,兼职195)
259(专职215,兼职44)
393(专职353,兼职40)
255(专职219,兼职36)
320(专职260,兼职60)
503(专职306,兼职197)
356(专职107,兼职249)
286(专职208,兼职78)
  表9:部分地区中小学卫生人员配备情况
95(专30)
11个医务室12人
22校医,13专兼职心理教师
13校医,2心理健康教师
来源: 重庆人大网  责任编辑: 杨胜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