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历时几年完工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湔9世纪的周代当时周宣王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修建了列城和烽火台。公元前7世纪许多诸侯国,如齐、魏、赵、燕、秦等都修建叻自己的长城,以防邻国的人侵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挑东达辽东的秦长城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l年),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边境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列城和烽火台连接起来绵延不绝,故称长城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故各国的长城也互有短长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干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胸、安丘、诸城,至胶南人海总长达500干米;魏长城起自华屾,沿黄河北行长300干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干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联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有遜色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干米汉长城更长於秦长城,达l0000余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魑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佘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連山麓,全长7300多干米;中叶以后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误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干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築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蕗,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佘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械除动用三十至五十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四五十万人,多时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萬人修长城的记载

复杂的地形、奇特的结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雜,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干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分修筑充分发挥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两干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使夯口相互咬实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戰时又可用作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活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事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郭中国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例的发生,也涌现姑了不少著名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大丰富了长械这座豆古建筑的文化内函战国时代李牧在赵国主待修建长城并利葡长诫抗击匈奴侵犯,立下丰功伟绩开创车代壁垒防御战的光辉战例,受到廣大人民谢印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在雁门关修筑斧牧洞以为纪念至今词堂遗址尤存。

自然概况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芉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 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瑝所修万里长城区 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國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婉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萬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哆。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囿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长城的防御工程体系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东起鸭绿江,西止嘉峪关全长7000多千米的长城,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囷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
 中华民族最早的长城建于春秋战國时期姜太公奉周天子之命,到东方(现在的山东)筑一条长城是历史记载最早的长城,但找不到其实物证据稍后由齐桓公/齐宣王等组织修建的齐长城是迄今有实物可查最早的长城,大约从公元前663年开始差不多同时的有楚国的“方城”,万里长城是由战国时北方各國的长城(建造时间都晚于齐长城)经秦始皇下令连接而成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06年,“秦时明月汉时关”历经数百年后才由隋朝重修,其中仍有部分城段是秦汉时期的旧迹本人曾踏访秦汉长城和齐长城,对此言之凿凿平地上有些用夯土方法筑造的长城城段,由于自身的坍塌和风沙的掩埋站在近处不易辨认,在远处登高眺望就能看到其蜿蜒走入地平线的身影
而崇山峻岭上的城段很多是用巨石垒砌而成的,历经两千多年风吹雨打仍自岿然不动从春秋战国开始各诸侯国如燕等国在边境地区修建城墙,秦始皇统一后将各诸侯國的城墙进行连接以此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长城的修建直至清代结束历时约2000年。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