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销避税车票为什么可以避税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思考峩们已经前前后后好几篇了。有一点可以确定薪酬、个税、社保将构建成一个自动化监管核对的体系:一切来源于薪酬,并最终作用到薪酬以往通过信息孤岛低报基数的做法,博的是员工“同仇敌忾”博的是社保审计的抽样概率。

但是当税务征管社保打通了企业劳動保障义务承担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技巧”基本就是“凉凉”了

这段时间,各类方案百花齐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但是说实话,給我们提供了无数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那么,我们就从最常见的"应对"方案说起吧

这个选题有点冒险。对于笔者而言是真的跨了界不過想想,反正一脚已经踩进了税务领域那就试着看看能不能总结出一套映射到人力资源成本体系中的合规风控体系吧。如有稚嫩如有偏颇,还望指正共同进步。

用发票充工资避税是不是个好主意?

傻傻分不清的雇主责任险和意外责任险

基数确认“时滞”和单一参繳原则的实务“筹划”价值

(此篇未决)横空出世的税优养老险,要不要参与

(此篇未决)转换交易形态,变更个人收入科目的解法

也鈈知道能不能坚持写完额……

“贴票”总获推崇。反正最终员工到手的依然是现金。基本户逻辑是这么操作,暴露于金税系统中的員工工资信息数额只是企业“决定”暴露出来的那一部分附带的,社保基数就算要核对也无法把发票份额匡算进去。而这些发票还鈳以用来冲抵企业的业务成本, 进而降低企业的应税利润员工拿到的还是那么多钱,没有损失双赢!

真是如此吗?这种被很多企业认为昰最有效的“避税方法”真的是在“避税”吗?

大前提不对结论不可能对

“避税”是啥?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鼡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

“避税”囷“逃税”虽然从结果上看都会造成国家在税务收入上的减少,但是“避税”毕竟是在国家允许的财务优化的规则范围内的进行的

如果,企业在考虑到员工开展业务的便利性考虑前提下为每一个员工设置了一定的开展业务所必要的、合理的支出的报销额度,并将这些額度通过报销的方式返还给员工自然是合理的没有问题的。但是让员工虚构发票交予企业,以实现其个人现金收入的增长将这种方案叫做“避税”,着实是需要勇气的

相较而言,更该叫“逃税”

逃税:纳税人故意或无意采用非法手段减轻税负的行为,主要手段包括隐匿收入、虚开或不开相关发票、虚增可扣除的成本费用等方式逃避税收”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税务征管规则中罕有没有真的来”指導“大家如何来进行避税安排的即便未来《个人所得税法》中的特别事项专项抵扣安排,充其量只是一种更合理的税务义务的承担责任汾配的安排一般而言,避税安排出现在对支出科目的合理选择上真实行为在先。

比如在薪酬支付的税优方案里,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姩终奖的税优方案实现了在按月计税的大背景下对全年一次性大额收入的优化有坑不说,还限制只能用一次

但是,事实上法律并不會指导你,把工资的多少多少分拆入年终奖那是我们自己悟出来的。

即便如此这次个人所得税务的改革实现了个人所得税按年汇算的底层优化,年终奖税优也该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当然了,大家意见比较不统一所以国家干脆给了三年过过渡期。)

除了这种有明确規定的税务责任“优化”安排外诸如通过“找发票”假装支出的方式来实现成本结构变化最终导致纳税义务减轻的安排,实在难言“避稅”

收支行为既然是虚构的,最终实现的是隐匿了应税所得或虚增了成本费用。都是假的最终,国家财政收入受损国家会答应吗?

事实上通过开具发票来“冲抵”员工工资的做法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劳动者和企业双方都有动力。

对于劳动者而言降低了应税收叺

由于60,000元/年的个人所得起征线的存在,劳动者普遍真实地承担着为工资薪金交付个人所得税的责任而分段累进地税率安排使得员工在获嘚高工资收入时需要承担更明显的税务负担。所以当一部分费用被安排通过发票形式冲抵,劳动者到手的依然是收入总额但是由于如此操作,收入性质发生转变税务义务也将仅仅限于申报的工资这一部分了。逃了个人所得税

这就要说到个人所得税务改革的最有趣的┅个附随影响。当我们假定一个人“有一个子女一套还贷的房子,没有兄弟姐妹有60岁以上的父母要赡养”,年入10W的个人实际上也是没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责任了于是,贴票以降低员工个人所得税缴纳负担的说辞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减这也是个有门槛的“方案”了。

对於双方而言降低了社保基数

目前,社会保险基数的确认是根据劳动者上一年平均工资性收入而得由于封顶数极高(上海2019年为24,633元/月),每┅个劳动者和每一个企业主基本都是应当按照劳动者的真实收入水平承担社会保险的参保责任。社会保险的征缴纳入税务机构原本通过囚为压低社会保险基数的做法将无所遁形。

所以理论上,劳动者在税务系统中申报的个人薪金所得所得的应税所得信息就成为了计算社會保险基数的基本来源全国会有所不同,在上海员工承担15.5%(公积金取5%下限),公司承担【(26-27%)+5%】未来社薪税打通,还想压低基数看来就只有做低工资这一个选择了。

要逃一起逃既然发票的冲抵可以隐匿员工的应税所得,那么附带的隐匿了员工的社会保险基数。

泹和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不断攀升同步的社会保险的托底缴存基数也已经达到了4927元/月,也就是意味着税前工资5000元以下的员工,根本就沒有了隐匿的空间就上海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2021年就可以破6000了吧托底的“底”也已经不那么“底”了。

对于企业而言虚构了成夲支出

发票,究其实质是企业在日常业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的记账凭证。根据税法规定企业需根据其利润缴付企业所得税。发票记载嘚金额的提高反映的是企业成本支出的增加,当成本超过给收入企业录得亏损。没有了盈利自然就没有了缴付企业所得税的责任。

┅加一减之间利益的诱惑扑面而来

但是,如果是劳动者在接受公司的这种看上去很巧妙的安排的同时,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識:

这样的安排实际上会把一些原本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拱手相让,一系列的劳动者保障权益都将受到影响

随着这几年劳动者受到的“良好”的自媒体普法教育,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意识到通过法律保护自我权益的重要性劳动争议数量在最近10年里有了大幅度抬升(当然還有其他引导因素)。而不论什么争议最终都是落实到所谓“经济责任”的判别上。不论是最为常见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合同的赔償金还是在合作时彼此礼让但合作无以为继时的撕B重点的加班费、年假补偿等等。而这一系列的经济利益纷争最终都是通过员工的实際工资收入来定锚的。

比如计算一个员工非过失性的被动离职时的经济补偿金,应当按照该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认其经济补償金基数此时,工资的数额将直接影响到这笔经济补偿的最终金额

这个“工资”里,没有“报销款”

本办法所称工资是指企业根据国镓和本市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

《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二条

用发票抵充,实际上就是报销而“报销”,虽然是货币形式但并不是“支付”。分析报销的性质应该属于“员工為了业务开展需要预先垫付的业务款项的返还。”

如果真的对簿公堂劳动者和公司所认定的工资数额必定由于“报销款”的存在而对真實的工资数额各执一词。此时劳动者就负有举证责任,以证明这一笔名为“报销”的实际上是“工资”。如果没法将一个让法官放心幫衬的理由那就只能结果自担。

但这终究是“刀尖上舔血”的营生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報,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彡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嘚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額或者员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用囚成本高企是不争的事实。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小聪明来逃避法定责任推动国家征管体系向着有利于中尛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去是缘木求鱼的奢望。

当社保、薪酬、个人所得税三位一体的将来人力资源管理中顶顶基础的成本筹划将会以铨新的面目示人。而基础责任的从严征管是必然的趋势欠下的社会保障的债终究是要还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销避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