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k3报价增加物料时,输入项目版面和以前不一样了,如何恢复默认?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金蝶k3软件能否真正解决集团制造业多组织、多工厂协同问题?真正的多工厂协同指的是什么?
金蝶k3软件能否真正解决集团制造业多组织、多工厂协同问题?真正的多工厂协同指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仓库调拨单这样的简单需求?
09-09-19 &匿名提问 发布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亚太地区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球软件市场中成长最快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是中国软件产业的领导厂商。金蝶开发及销售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为企业或政府构筑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平台的中间件软件。同时,金蝶向全球范围内的顾客提供与软件产品相关的管理咨询、实施与技术服务。金蝶独特的“快速配置,快速实施,快速应用,快速见效”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定位,能够帮助顾客从容面对动态不确定商业环境带来的挑战,实现业务流程与IT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效管理变革,确保组织快速持续和健康成长。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始创于1993年8月,于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份代号为268。金蝶集团附属公司有专注于中国大陆市场的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专注于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地区市场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及专注于中间件业务的深圳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等。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在中国深圳、上海和北京设有研发中心。金蝶在中国大陆拥有39家以营销与服务为主的分支机构和1000余家咨询、技术、实施服务、分销等合作伙伴。金蝶营销、服务及伙伴网络在中国大陆分为华南、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遍及221个城市和地区;目前本集团拥有员工3200人,客户遍及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总客户数量超过40万家。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WINDOWS版财务软件及小企业管理软件--金蝶KIS、第一个纯JAVA中间件软件—金蝶Apusic和金蝶BOS、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三层结构的ERP系统—金蝶K/3的缔造者,其中金蝶KIS和K/3是中国中小型企业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企业管理软件。2003年3月,金蝶正式对外发布了第三代产品—金蝶EAS (KINGDEE ENTERPRISE APPLICATION SUITE)。金蝶EAS构建于金蝶自主研发的商业操作系统—金蝶BOS之上,面向中大型企业,采用最新的ERPⅡ管理思想和一体化设计,有超过50个应用模块高度集成,涵盖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等,并能实现企业间的商务协作和电子商务的应用集成。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作为不断前进的动力,以“帮助顾客成功”作为矢志不渝的宗旨,以“产品领先,伙伴至上”作为不断发展的战略,与全球顶尖的资讯科技伙伴和本地优秀的咨询服务伙伴建立紧密的策略联盟,并利用在中国强大的客户基础和品牌优势,不断研发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软件产品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顾客成长不断创造价值,2010年矢志成为亚太地区中小企业ERP市场的领导者,长期目标是跻身世界企业应用软件十强,发展成为受人敬仰的公司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ERP的缺陷: 60年代开始,制造业企业逐步地广泛采用制造资源计划软件进行库存、采购和财务的管理,编制和控制生产进度计划等繁重工作都依赖于MRP―MRPII―ERP的集成和精确的处理能力。ERP软件与管理人员的丰富经验相结合,至90年代中后期创造了ERP实践的辉煌时期。   在1998年以前,企业资源计划ERP被看作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和专门的用户界面控制业务信息的企业系统,是面向整个企业的、统一的事物处理系统。ERP软件支持和加快定单的整个执行过程,使业务和生产过程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实现事物处理自动化和对财务、制造和分销资源进行跟踪。企业实施ERP还意味着业务流程再造、改进企业的灵活性和提高应变的响应能力。  ERP无力承担企业之间的集成和协同  但是从80年代开始,一些重要的化学工业企业如BASF, DOW, Du Pont发现,单靠企业自身生产过程的优化、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所获得的收效变得越来越有限,开始分析为他们供应物料的上下游企业的活动。90年代,随着商品市场国际化和竞争加剧,形成了产品用户化和交付期多变的环境,某些大型制造企业改进管理的焦点转移到相关的独立企业之间的协调和企业外部的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和优化。  但ERP仅仅是当时多数企业应用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而已,推出ERP的术语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系统比原来有所进步,如加强了按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扩展了需求管理、产品构型、电子数据交换、现场服务等功能;以及它采用的是client/server结构、关系数据库和开放平台等新的计算机技术等。90年代中期,ERP虽然增强了与客户和供应商业务的交互和Internet能力,但无论在计划技术基础或功能方面都不具备协调多个企业间资源的观念和能力,ERP仍旧是面向企业内部的事物处理系统。  ERP计划模型落后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ERP的计划管理的模型仍然是MRPII,其编制计划的方法仍然采用MRP和MPS计算物料的需求、发布补充定单等。这种于60年代出现的用最朴素逻辑、在计算机帮助下按产品BOM和工艺流程逐级推演,得到了在一般平稳生产条件下可以应用的生产计划方法,流行了近40年。但是MRP方法存在着以下重要的弱点:  -MRP算法假定提前期是已知的固定值;  -系统要求固定的工艺路线;  -仅仅根据交付周期或日期来安排生产的优先次序;  -所有工作都是在假定无限能力的前提下进行;  -重复计划过程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而相关计划的更改十分困难。  另外,MRP极为贫乏的决策支持能力令制造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甚为不满。30多年来MRP的这些缺陷虽然不断有些技巧性的改进、虽然ERP系统在做生产计划时考虑了能力资源的约束,但仍旧是一种串行过程的校验处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国际化多变的市场面前,MRP的上述缺点显得愈加突出,传统ERP的计划模型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变化的需求。对于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和重要的国际化制造商,替代MRP和扩展ERP是势在必行的。直至90年代中期,寻求克服ERP缺点的努力开始有了成果,这就是高级计划与排产技术(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APS)的实用化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ERP ERP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一词是由Gartner Group. Inc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GGI提出了ERP概念及其内涵,面向供需链的管理。把ERP界定内容超越了MRP II,信息集成范围更为广阔,并且支持动态监控,支持多行业、多地区、多模式或混合式。ERP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应用环境和实时控制能力,是制造业未来信息时代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ERP是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大多数的ERP系统在全面解决企业在供销存、财务、计划、质量、制造等核心业务问题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产出效益。ERP的意义在于以经营资源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企业整体的业务管理,并最大限度企业经营的效率。ERP的概念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企业最早关注物料、库存(MRP),后延伸到生产计划和制造(MRPII),随着管理外延和产品功能的不断发展,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业ERP系统应该包含了MRP和MRPII,不过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 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 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1.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它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ERP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从90年代开始,以SAP、Oracle为代表的国际著名ERP产品进入中国,并迅速扩展。接着,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早期ERP产品,例如开思ERP、利玛ERP、和佳ERP及博科ERP等。 ERP系统的特点及核心内容包括有: •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 •物流管理系统采用了制造业的MRP管理思想;FMIS有效地实现了预算管理、业务评估、管理会计、ABC成本归集方法等现代基本财务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组织机构设计、岗位管理、薪酬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同样集成了先进的理念。 •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某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了优化,主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 •采用了计算机最新的主流技术和体系结构:B/S、INTERNET体系结构,WINDOWS界面。在能通信的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接入到系统中来。? •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 具体来讲,ERP与企业资源的关系、ERP的作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关系等可以表述如下: 1. 企业资源与ERP 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都是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就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反映企业在竞争发展中的地位。 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 2. 调整运用企业资源 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合理调整和运用上述的资源,在没有ERP这样的现代化管理工具时,企业资源状况及调整方向不清楚,要做调整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调整过程会相当漫长,企业的组织结构只能是金字塔形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相对较弱,资源的运行难於比较把握,并做出调整。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而设计的ERP系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成功推行的结果必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 3. 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作用的阶段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成因果的环路。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最初在管理上的运用,也是十分简单的,主要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而现在发展到建立在全球Internet基础上的跨国家,跨企业的运行体系,初略可分作如下阶段: A. MIS系统阶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B. 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进行管理,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在库物料、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C. 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 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也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D. ERP阶段(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进入ERP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JIT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E. 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ERP系统相应实现这方面的功能,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ERP的应用的确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F: 无产阶级时代的ERP 将整个国家纳入统筹的ERP,将形成一门新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
什么是ERP?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当90年代初美国的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样一个软件系统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在全球的 企业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而在今天的中国,这一渐渐平息的震动,在这两年中又出现了一个又 一个的高潮。然而反观ERP的发展和当今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出现的这样两个问题: 1. Gartner Group当初的定义已经过于狭窄,和实际商业生活中正在被实际使用的ERP有着较大的 差距; 2. 一些非主流的思想为着其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断在肆意的歪曲ERP的真实含义。 这两个问题正在不断的扭曲ERP的思想,对于后来者ERP的真面目已经被隐去,那么到底ERP是什么 呢? 我先回顾一下当时Gartner Group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标准来对ERP进行界定的,其界定如 下: 1、 超越了MRP-II的范围和集成功能;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3、 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按其定义,ERP就是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是在MRPII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基本思想 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 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 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成 本控制、经营风险与投资、决策支持、实验室 / 配方、人力资源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 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从这一应用范围来讲,给人的感觉第一ERP是为制造企业服务的,第二它只是个软件。然而,在 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个名词之后,SAP公司创造性地将ERP和BPR两个本来没有被关联在一起的 东西合到了一起,从而创造出了IT+管理的一个世界性奇迹。这个时候Gartner Group的概念在实 际应用中被完全更新了,一个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的ERP诞生了: 1、)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 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 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其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至了 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3、)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 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 4、)从软件系统的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 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 所以不妨我们来这样给ERP下个定义:所谓ERP,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 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的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 务的精确度,获得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ERP的功能来理解,一个成熟的ERP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 1. 要具有参考的业务模型,并能够基于这个模型,按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客户化工作,具备一系 列的建模手段和方法; 2. 实现多核算组织、多工厂、多地点的应用,要能够实现集中和分布的应用模式; 3. 必须至少具备财务、采购、销售、生产、和人力资源五个基本的子系统和一个信息分析平台, 要能够具备或者支持专用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行业特殊管理、商务智能系统,要具备和其他 有关应用的接口,诸如专业化的CRM、SCM、CAD、工业控制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无缝的 有逻辑的集成; 4.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整过程:即物流要实现从购买到制造到销售的正向流动,和反 向的信息追溯;信息流要实现销售预测、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自动生成,和关联更改;资金流 要实现和物流的在线同步核算,和信息流的在线同步计划,能够实现ABC(营运成本)控制。 5.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控制:比如在物流过程中,要具备发票、订单和出入库单的 三单匹配控制;在订单过程中要具备库存、在制、信用度、财务预算等多点控制;要具备多级的 工作流控制等。 6. 要具备一定的客户化开发平台或工具,这样的平台和工具至少需要支持客户对输出信息的任意 采集和编排。 7. 财务管理应当至少具备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要具备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能力,基本实 现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也就是说财务系统中90%以上的会计凭证是 自动生成的。 8. 在生产管理中,至少支持最基本的离散和流程业务模式,即根据BOM及能力进行计划和根据工 单执行,根据工艺及配方进行计划和根据期段排产单进行生产,并可以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混合使 用,当然还应当具备将MRP和JIT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 9. 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要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这里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 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要支持订货过程的多维控制,即库存检验、质量要求、信用状况等。 10.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其核心应当是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而非简单的人事管理。 以上十点应当是构成一个最基本的ERP系统的内容。当然对于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而言,只有以上 的功能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实现方法。 ERP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专业顾问的咨询和服务。但企业必须记住,项目的主人是企业 自己,顾问只是在某一时间为你出谋划策,他不可能保证你的成功,也不会为你服务一辈子,所 以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顾问的知识学到手,那才是至关重要的。 ERP的实施,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的变化,因此BRP往往和它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也只 有这种结合,才能使得企业的ERP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个成功的ERP的实施支持,必需包含有 一个广泛的知识库,和有实践经验的顾问。 ERP的实施过程基本都是必需经历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五个阶段: 1. 基础建设 2. 引进观念 3. 业务重组 4. 系统运用 5. 持续完善 六个步骤: 1. 方案规划 2. 项目组织 3. 全面培训 4. 原型定义 5. 数据准备 6. 系统切换 这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互为穿插,不断循环,以保证ERP项目的成功 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任何的投入必须产生回报,否则就是利润的损失。因此对于信息化 的投入,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回报,这是所有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最关心的事,我想 这也是这些年围绕着企业实施ERP的是是非非的根本所在。 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ERP项目的投入,是一项特殊的投资。 首先这种投资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投入过程,企业一旦选择信息化之后,可能产生一次性的购买硬 件和软件的费用,但随之而来的相应的维护和服务确是一项常年的投入,特别是由信息化而引发 的对企业整体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的需求,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训投资过程,因此一般评估信 息化的投入,我们采用的是总拥有成本(TCO)这样一种说法,它包括有资源的成本、管理的成 本、技术支持的成本和最终使用的成本。 其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它涉及的是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很难有一个绝对化 的指标来说明它所产生的回报,所以给人们造成的感觉是在信息化中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从而 使管理者不能明确其要害,要么盲目投入,要么不愿意投入。 第三,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 程,由于企业的经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旧的管理模式不可以在一夜之中被打破,新的管理模式 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被确立,双方的磨合和逐步的替换,使得人们的管理工作量在某一时期将大 大的增加,其间很多没有预计的成本将不断产生。 由于这种投资的特殊性,很多管理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往往会出现项目的 拖延,甚至半途而废,其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投入,去弥补他们认为的失败,造成化了很多钱, 却造就了一个吃钱的系统。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发生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决定投入 的时候,就明确的知道我们需要产生什么样的信息回报,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项目的评价体系,以 明确的、量化的基准来判断应该做什么样的计划,应该做什么样的投入,应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 结果。 APICS曾经提出过一个A级MRPII的评价标准,但现在看来它的评价体系只是从一个侧面来描述了 MRPII项目的结果,比如“库存量”、“资金周转期”等,应该说这些标准只是企业的一系列事务 处理过程的评价。但随着企业市场化、管理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者需要的评价体系的 根本点,已经从对业务过程的评价,提升到对企业价值的评价的要求,除了对“库存量”、“资 金周转期”的要求外,更要求对“企业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股东投资增值率”等的 评价。因此对于一个ERP项目而言,更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手段,来明确的反映它的项目效果,也 就是要了解信息的回报到底有多大。 1996年,美国著名的标准化研究机构Benchmarking Partners提出了一套ERP项目评价体系。在这 套评价体系中,包括项目驱动因素、事务处理指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等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 项目驱动因素: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研究,现实的ERP项目主要有三种驱动因素。对于那些市场较成 熟、产品变化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化工、半成品加工业等,驱动他们实施ERP的因素是:关注业 务成本的降低。对于产品急剧变化、市场高速增长的行业,比如高新技术行业、电子行业等,这 些项目关注的是:提高响应市场和技术的能力。对于综合性的集团型企业,他们关注的是:全 面、高速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通过对项目驱动因素的评估,实际上是为整个项目寻找到一个基 点,和一个总体目标。 事务处理指标:对于事务处理的评估,可以分为战略性收益和经济收益,战略性收益是从企业 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收益,比如业务处理的集成性、信息利用度、对客户的响应度和灵活 度、成本和业务活动、以及对新的应用的基础架构等;经济性收益是用价值来评估项目引起的业 务流程变化而产生的效益,它包括对财务管理、人员管理、IT成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和供应 管理等。  培训、管理改革、合作伙伴管理和流程重组等方面进行的,在这里又对每个因素进行具体化的衡 量,比如项目管理的衡量就包括有资源、团队、技能和管理,高层支持包含有目标、活动等参与 度指标,培训则包含费用、内容和时间,管理改革包含有交流度、期望度、阻力和可见度等,合 作伙伴管理包含有角色、价格和经验等,流程重组则包含费用和时间。 ERP对企业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而言,现在不是讨论上 不上的问题,而是应该讨论怎么上,如何尽快实现的问题。而对于产品的供应商和咨询服务的提 供者而言,现在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给使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美的制冷  诚聘精英制冷家电职能部                                                          1、人力资源开发专员(1人)要求:男性,25-30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源或管理类相关专业;1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职责:1、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建立、改良和创新;2、培训项目的策划分析、项目设立;3、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评估;4、培训教材编制、资料、设备器材的准备;5、培训资料、档案的建立;职称评定及相关工作。2、人力资源招聘专员(1人)要求:性别不限,30岁以下,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力资源或管理类相关专业;1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计划能力、沟通调节能力、实施运作能力。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创新开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采集信息能力。职责:1、人力资源招聘体系的建立和管理;2、招聘活动的组织、实施及相关的日常招聘工作;3、招聘效果的评估和招聘成本的控制。3、海外品牌管理专员International Brand Management (1人)要求:1、Gender, Age, 38 Education, university graduate, MBA Westerner (or Western educated) preferred.2、T excellent communicator in E cross- some basic knowledge in branding. 3、Work experience in at least 3-5 years of industrial experience preferably in th outstanding candidate without work experience will be considered. 职责:1、Set up an international branding strategy for MAR Coordinat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esp. promotion and branding activities across different business units ove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2、Organize and coordinat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by affiliated business units.3、Prepare English (possibly other languages as well) promotional materials, i.e. catalog, presentation etc. Set up and update English website. 4、 Other assignment.4、海外平台建设与管理专员International Platform Management(1人) 要求:1、Gender, Age, 38 Education, Westerner (or Western educated) preferred.2、T comfortable in a multi-c excellent communicator in E cross- excellent planning an some legal or financial background preferred. 3、International m at least 3-5 years of industrial experience preferably in the appliance industry. 职责:1、Coordinate and support current international sales branches in US, Europe, HK for different business units.2、Identify international markets of great potential. Plan and set up new branches. 3、Explore various forms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vi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oint venture, joint development, off-shore financing, logistical support etc.  4、 Leverage current branches for public relations and customer outreach.5、Policy studie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anti-dumping, trade regime change and their impact on company performance.6、Other assignment.5、营运分析主管(1人)要求:男,35岁以下,形象良好,硕士以上学历,管理或经济学相关专业,家电行业或咨询行业从事营运分析、营运管理、体系流程管理等工作两年以上,对家电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深刻理解;   具体要求:1、熟练掌握运用工商企业管理和经济学基础知识;   2、具有信息收集、分析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   3、具备空调行业的专业知识,了解与家电相关知识和企业运作的所有相关知识;   4、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公共交际和过人的沟通能力;   5、有责任感,协同合作能力强。
  职责:1、协助营运分析体系运作相关工作;2、协助制冷集团各单位的营运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3、定期或不定期围绕关键前瞻性课题开展调研并形成深度分析报告并汇报;4、部门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6、体系流程管理主管(1人) 要求:男,30岁以下,形象良好,硕士学历,管理类专业毕业,在家电或咨询行业从事营运管理、体系流程管理工作两年以上,对家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深刻了解,对流程管理有深刻的理解;  具体要求:  1、接受过流程管理相关培训,掌握相关知识;  2、良好的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  3、有责任感,协同合作能力强。  职责:  1、协助建立、完善、管理、改善与监控流程体系;  2、组织、指导集团下属各单位进行自主流程改善,对集团整体效率负责;  3、定期或不定期围绕企业经营重要流程、项目进行调研与分析,形成报告并汇     报;  4、部门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7、ERP制造顾问(1人)要求:性别不限,30岁以下,计算机/机械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身体健康;一年以上制造业工作经历,熟悉Oracle ERP系统优先考虑;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工作压力;职责:1、ERP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与改进;2、ERP项目实施。8、ERP财务顾问(1人)要求:性别不限,30岁以下,财经类大学本科学历,身体健康;一年以上财务工作经历,熟悉Oracle ERP系统优先考虑;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工作压力;职责:1、ERP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与改进;2、ERP项目实施。9、审计主管(1人)要求:性别不限,3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工科专业背景或从事制造、生产等工作优先考虑;熟悉海外、外贸业务审计流程优先考虑;沟通表达能力突出,有3年以上大中型企业审计经验;能适应出差;职责:1、内部审计流程梳理与实施;2、异地公司审计工作推进。10、战略企划(1人)要求:男,30岁以下,形象良好,MBA学历,英语CET6级以上,从事战略规划、投资或经营管理工作三年以上,对大型企业运作有深刻理解,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统筹思考、调研分析、论证规划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具备跨国企业工作经验优先考虑。职责:1、协助完成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经营企划编制工作;2、协助完成年度重大战略项目跟踪实施和评估考核;3、协助推进战略二级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完善战略企划闭环管理体系的相关工具  和方法;4、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论证和分析工作,提交相关专题报告并跟进实施;5、开展各经营单位重要经营课题的调研、分析,提交相关专题报告并跟进实施。11、Human Resource intern position (1 vacancy)Qualifications:1、Gender, Age, 26 Education, Nationality, Westerner (or Native language is English) 2、T ex cross- some basic knowledge in HR. 3、Work experience in English Teaching/Training, or other HR management at least 1 outstanding candidate without work experience will be considered. Comfortable in a multi-c  Responsibilities: 1、HR Development, including English Training and other Training Course ,assist to schedule and arrange staff orientation p2、Recruiting, assistance in the company recruitment procedures, including advertising, collecting candidate resumes, interview arrangement,3、Translate HR documents and management files and assist in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follow-up4、Fully support other HR functions when necessary美的-东芝开利合资公司                                                   国内营销公司                                                     1、工程机管理稽核主管(1人)要求:男性,28岁以下,本科学历,专业不限;有家电行业,尤其是空调行业营销工作经验者优先;品行端正、原则性强,吃苦耐劳、能够适应经常性的出差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公文写作能力、采集信息能力。职责:1、负责统计全国各中心事前买断工程机资料(手续)回收状况。2、负责统计各中心月度回访工程机情况,并对各中心工程机项目进行派单稽核。3、工程机实地稽核4、其他关于工程机后台方面的工作2、招聘职位:技术推广主管(1人)要求:男女不限,23~30岁,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制冷类相关专业;具备家用空调开发、工艺、品质管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者具备家用空调销售、售后技术支持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踏实肯干,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具有一定广告学和市场推广基础,思路开阔,善于钻研和创新,文字能力强,沟通能力良好。职责:1、协助制定新产品年度推广策略;2、负责年度销售新产品宣传卖点的提炼和包装;3、负责年度销售产品宣传资料的规划和技术推广文案的设计;4、负责主推产品TVC广告和宣传片制作的技术支持,衔接广告公司;5、负责年度销售产品技术资料的归口管理,衔接研发部门;6、负责年度新产品售点样机的制作技术要求设计和技术管理,衔接研发部门;7、负责国内外主要竞品技术推广方法调研和技术推广专业能力的提升;8、负责各类推广资料投诉处理,衔接法务部门。3、顾客服务主任(2人)要求:男性,26岁以下,本科学历,制冷、空调、机械等相关工科专业;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家电行业,尤其是空调行业技术或售后服务工作经验者优先。职责:1、全面负责本区域顾客服务体系的建立,维护及管理;      2、负责组织本区域服务网点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援;      3、负责协调、考核各签约服务单位工作及回访及投诉处理工作;    4、负责本区域产品,服务信息收集,汇总及反馈;    5、负责中心零配件的管理及退换机的处理工作;    6、负责本区域各特约技术服务部安装、维修费结算审核工作。家用空调事业部                                                           家用空调职能部                                                            1、基础管理主管(1人)要求:男性,23-29岁,本科学历,专业不限;具备大中型企业基础管理或5S管理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企业运作流程;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家电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职责:1、现场5S稽查、评审、改进;      2、基础管理相关流程优化。      2、制度流程主管(1人)要求:男性,26-30岁,本科学历,专业不限;具备大型制度流程管理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家电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职责:1、负责家用空调制度流程的管理;     2、制度流程的梳理、诊断、稽查、优化等。            3、配套主管(1人)要求:男性,25-32岁,本科学历,工科类专业;从事配套管理工作2年以上,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空调企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职责:1、供方能力检讨,包括供应产能、供货质量、反应速度、服务能力等;2、确定“供货比例”;3、发外模具调拨;4、了解各物料行业动态信息,包括物料价格、竞争对手、新技术新材料、供应商信息等。4、核价主管(1人)要求:男性,23-28岁,本科学历,机械类或会计类相关专业毕业;两年以上核价工作经验;有家电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职责:1、新物料定价、估价;2、价格适时调整,组织物料招标;3、价格信息搜集整理。5、生产计划主管(1人)要求:男性,23-28岁,本科学历,机械类等工科类专业毕业;在制造型企业从事生产计划管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空调企业经验优先;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职责:1、生产任务的下达;      2、重大订单计划监控、协调;3、资源的调配与整合;4、订单完成率的考核。  技术研发中心                                                            1、空调器变频控制技术高级工程师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电子类专业毕业;电子类(硬件方面)专家,有5年以上空调控制器开发设计经验,至少3年以上变频空调控制器的硬件设计经验,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有较深研究;了解当前变频电控技术发展动向,熟悉直流变频、全直流变频控制算法、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有EMC设计、变频压缩机驱动设计、开关电源设计、直流风机设计经验;有知名空调企业变频技术研发工作经验者优先;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实际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职责:基于空调器变频电控控制系统的研究(包括电控可靠性设计、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大功率变频的硬件设计、直流变频控制技术);负责变频电控可靠性研究与可靠性测试、EMC设计、变频压缩机驱动设计、开关电源设计、直流风机驱动设计等方面技术指导。2、空调器基础技术研究高级工程师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制冷、空调或机械等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优先;有5年以上空调器开发设计经验,独立承担过基础研究项目,对基础研究的方式、途径、应用等有较深刻的认识,具有在知名空调企业工作经历者优先;能够全方位捕捉信息,对新技术有较强的敏感性;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实际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职责:负责空调器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搜集并分析空调器性能、结构、风道风机、换热器等领域基础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信息,并实施基础技术的研究及应用。3、结构设计工程师要求:男性,40岁以下,本科或以上学历,机械、机电及相关专业;有三年以上结构设计工作经验,熟悉IDEAS、UG等软件;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从事过空调产品设计者优先。职责:负责新、老产品的结构设计;项目跟进及物料组织;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有关结构问题;负责编制所承担项目相关的技术文件。4、性能设计工程师要求:男性,35岁以下,本科学历,制冷、空调、暖通、低温等相关专业;有两年以上制冷系统设计工作经验,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从事过家用空调产品开发者优先。职责:负责空调器制冷系统部分的设计;负责空调器型式试验;负责功能规格书的编制以及电控验证;对现有的制冷系统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措施;负责制冷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案及其可靠性验证手段。5、电控开发硬件工程师要求:性别不限,35岁以下,本科或以上学历,电子、自动化或相关专业;熟练CAD、PROTEL的应用;两年以上电子设计开发工作经验,有空调电控开发设计工作经验者优先。职责:负责新、老产品电控硬件开发、维护与跟进;负责编制开发流程输出文件;为制造、营销等职能部门提供电控硬件技术支持。6、电器开发工程师要求:男性,35岁以下,本科或以上学历,电子、自动化或相关专业;熟练CAD、CORLDRAW的应用;有两年以上电子设计开发工作经验,能独立承担电器开发任务。职责:负责新、老产品电器开发、维护与跟进;负责编制开发流程输出文件;项目开发中的沟通协调;为制造、营销等职能部门提供电器技术支持。7、装配工艺工程师要求:男性,30岁以下,机电一体化、机械或制冷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家电产品装配工艺管理经验。职责:负责技术研发中心中试工厂试制生产线装配工艺管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蝶k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