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楚天科技ipo是哪一家事务所做的ipo

您好, []|
科技IPO市场黯淡依旧:仅1/10私募专家看好
[导读]在很多情况下,IPO上市对科技公司来说已经并非可用的选择之一,而出售给另一家金融机构而非同行买家很可能是退出的方法之一。
科技IPO市场仍旧黯淡(腾讯科技配图) 腾讯科技讯(童云)北京时间11月20日消息,全球领先的国际会计组织均富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发布报告称,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私募股权专家认为,未来12个月时间里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是科技公司“可以信赖的选择”。报告显示,在接接受调查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中,有90%以上都认为,虽然伦敦证券交易所(LSE)正在努力尝试鼓励更多科技公司IPO上市,但对于已经对科技部门进行了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来说,同行买卖是其最有可能退出这一部门的方法。最近以来,伦敦证券交易所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计划,目标是给伦敦科技公司IPO市场注入活力,其中包括将公众持股量的门槛要求从25%下调至10%等。但均富会计师事务所的科技部门负责人温迪·哈特(Wendy Hart)表示:“IPO上市正再次被视为一种选择,但从另类投资市场(Aim)看来则并非那么好的选择。从历史上来看,许多公司都曾在另类投资市场上市,但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此事都仍旧尚未进入其日程。”均富会计师事务所着重指出,对于年轻的科技公司来说,成本问题和缺少流动资金是阻止其近期内在另类投资市场上市的两个主要原因。2012年截至目前为止,英国市场上仅有3家公司IPO上市,所有这三家公司都是在另类投资市场上市的。投资公司Panmure Gordon曾在今年早些时候负责处理企业级SVN(交换式虚拟网络)提供商Wandisco的IPO交易,这家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威尔(Phillip Wale)发出警告称,就当前的科技公司IPO市场而言,任何可能会出现的复苏进程都将是脆弱的。“我非常希望自己能说,现在我们正处于上升期。问题在于,如果加速过快或是在加速的道路上遭遇‘陷阱’,那么公司就会面对一项糟糕的IPO交易,从而导致进入整体市场的大门被关闭。”在很多情况下,IPO上市对科技公司来说已经并非可用的选择之一,而出售给另一家金融机构而非同行买家很可能是退出的方法之一。在过去五年时间里,这种类型的交易已经变得日益流行。在2012年中,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交易是以这种方式完成的,而在当前的危机发生以前,则平均只有十分之一的交易采用了这种方式。“我们目前正面临着一种略微有些特别的形势,那就是对于一家表现强劲的公司来说,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会准备支付与同行买卖相同价格。”哈特说道。“从被普遍认同的智慧来看,同行买卖一直都会支付更高的价格;但很明显,在中端市场领域中,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则正在拍卖中取胜。”目前,科技部门中的交易总数量仍旧远远低于危机以前的较高水平。今年截至目前为止,仅有46项交易已经完成,而2008年共有135项交易完成。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乔尔·格林伍德(Joel Greenwood)指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对这一部门的兴趣正在日益加大,这可能会在近期内促使交易数量大幅增加。他表示:“在这个部门中,将会发生一波并购活动。”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alonli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下面的分析以4月3日公告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为准。
一、总结果基本符合预期
在财务检查之前,IPO申报企业总数分别为:主板180家、中小板367家、创业板343家,合计890家,而财务检查之后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 只剩下了612家,共减少了278家(包括终止和中止),总减少的比例达到31%[]
我国IPO市场面临9个主要问题,从时间维度分析,9个问题可划分为3个短期问题、4个中期问题、2个长期问题。本次IPO暂缓以及财务核查、分流,针对的是短期问题,要解决问题本身,需要均衡考虑长、中、短期的各种问题。
S1:IPO堰塞湖压顶自去年10月10日起,证监会暂缓了新股IPO的审批[]
证监会第二次财务抽查企业名单&&& 主板企业: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板企业:
&&& 海宁联丰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超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全筑建筑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创业板:
&&& 企业为北京麒麟网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评论
痛定思痛,为什么民营企业会成为造假的主力?是什么原因导致IPO造假频发,仅仅是诚信缺失、监管不够,还是另有深层次原因?投行、会计事务所在IPO造假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CFO为何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上周证监会最新的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新增两家排队企业,但多位投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事并不能传递任何有关IPO开闸的有效信息。目前,证监会仍然在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具体细则和配套方案进行优化,尚无公布的时间表。
最近笔者跟几位金融圈的朋友聊天,他们常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当前IPO重启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最新消息”。在与朋友们的聊天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对重启IPO翘首以盼。
笔者梳理有关IPO重启的消息发现[]
个中原因纷繁复杂,但毫无疑问的一点,问题项目与发审机制不足挂钩。比如IPO灰色利益上的寻租链条、严进宽出的衡量尺度、发审委员对项目熟知的局限。发审机制中看似安全的防火墙设置,在灵活的人为面前,早已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财务抽查搅动人心
证监会上周五公布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截至5月16日,IPO在审的软件业公司有33家,顶点软件、创业软件等18家公司在“落实反馈意见中”,网达软件、博思软件、众鸿科技等3家公司在“初审中”,鼎捷软件等9家公司“已通过发审会”,华银教育多媒体科技、熙菱信息[]
这场在注册会计师眼中“超越日常审计要求”的IPO财务核查风暴,让891家排队IPO的企业,在3个月时间内,缩水近三分之一。167家退出,109家申请中止审查,仅剩615家尚在排队。
4月9日,证监会财务抽查工作正式启动,30家“上榜”企业[]
因万福生科涉嫌欺诈上市一案,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和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被严惩,30余个在审IPO项目因此受到波及——不仅是项目审核被暂停、更换中介机构等,还有监管部门未来更加严格的审核。
有分析人士认为,过去财务造假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的相互“勾结”,对此监管部门则希望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能够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关系;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重组做大做强,未来会计师议价能力会有所提高,对项目筛选更加谨慎,对保荐机构“言听计从”的情况或许将会减少。
“封卷跟拿发行批文是两码事。”9日晚,一位投行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在其接触的案例中,现在多数公司是有条件通过发审会,存在一系列反馈意见需要落实补充,这部分问题反馈完毕就可封卷,其后仍须经历会后事项审核到获得发行批文,但并无明确的行政审批规定时间。
唯一办法是处以重罚,罚得他们倾家荡产,让他们进监狱才能杀一儆百!千万不要再用大跃进思维来建设了,既然A股市场发展才20年,已经大跃进了多年,为什么就不能“调整巩固”一下,非得不停地“跃进”?经济建设中的大跃进思维曾经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如果股市建设还秉承大跃进思维,只要数量多就是好,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甚至可能使得股票市场变成垃圾市场。
其中,西南证券的天和众邦,光大证券的中矿环保以及天丰节能等均有传闻,称发现问题被终止核查。如果三家最后均落马,其造假比例将高达20%,引发市场担忧。“修改证券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了,重点还是IPO,如果不从企业内部层面去修改,而直接上升到注册制,一切都是浮云。”[]
在潘路看来,这单IPO也不是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毕竟财务处理是有很多主观理解的。但为慎重起见,这单撤就撤了,公司反正运营业绩不错,等待业绩符合标准了,继续再申请就是。
自查阶段,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有162家企业[]
“投行的好光景或许一去不复还了。”有保代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现在做项目的辛苦程度简直可以用肉搏血战来形容。”
随着证监会IPO财务专项检查进入到抽查阶段,IPO财务专项检查的高标准严要求会否常态化成为市场相关主体[]
由于没有到IPO材料预披环节,市场对于天和众邦究竟是什么数据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不得而知,北京商报记者查阅有限的公开资料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公司出口业务上。
资料显示,天和众邦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研制生产地质勘探和钻探设备的公司[]
从上周五开始,网络上出现针对该项目的传言,称其涉嫌财务造假,“老板已经跑路”,以及中介团队被解散等。
记者向天和众邦相关人士,以及负责该项目的西南证券方面进行了求证。
天和众邦称,公司运行正常,所谓“跑路”说纯属诽谤。[]
为什么要进行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因为发生了一些造假上市成功的案例,还有不少业绩变脸的公司也存在财务造假的嫌疑,当然,还有减轻IPO堰塞湖的考虑,但防患造假上市于未然应该是最主要的目的[]
这是个新问题,也是个老问题。在中国式IPO的上空,有个阴影久久盘旋、从未远离,那就是脱离基本面的概念式炒作。对一些投资者来说,IPO专项检查概念可能被混淆为由监管部门对投资价值“打包票”的股票,专项检查后发行的新股也被[]
&&& 东方,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雪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蓝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小板
&&& 东佳股份有限公司,吉隆光纤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长实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健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洪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创业板
&&&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斯迈科特种金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鼎建筑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抽查众生相
一位IPO未成功的董事长在上市过程中留下了近2000万元的财务窟窿。当时为保证公司财务数据的持续增长,这些费用都由他个人掏了腰包,当得知上市被拒后,他崩溃得痛哭[]
而随着IPO核查名单的出炉,有人松口气,有人更忙碌。
“核查虽然暂告一段落,但也轻松不起来。”北京一位券商的投行负责人表示,撤下的企业那么多,还得等时机递上去,大约在年底或是明年吧。
本报记者获悉,他所在的券商[]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对于自己的客户被抽中,他如是点评:客户质地好,又是国有企业,从自查开始时,投行和客户都觉得被抽中的概率很低。“大家当时都认为,抽查会集中针对规模小、业绩容易变脸的公司。”[]
周三,关于深圳一家大型券商或被暂停保荐资格的传闻在业内愈演愈烈。媒体向证监会相关人士求证,该人士并未正面否认,只表示“要等周五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消息称,监管层已初步决定暂停一家投行3个月的保荐资格[]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2013年撤回IPO申请的企业达到166家(不包括2012年撤销申请的“遵义钛业”),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撤回企业分别为106家、49家和11家,且撤销申请也多为3月最后两周集中提交[]
备受市场关注的IPO财务核查工作已经于昨天正式启动。清科研究中心根据证监会最新数据统计,截至4月3日,107家企业未提交自查报告。整个抽查和重点审核阶段或将持续至6月底。
抽查IPO在审企业的做法回应了外界对于证监会财务检查走过场的质疑。
肖钢履新后即抽取IPO现场抽查企业,这“第一把火”对其个人以及证监会的形象无疑是一大加分。
此前外界一直质疑,证监会专项检查第二阶段工作或将走过场[]
一家IPO公司的底稿量到底有多大,这可能超过了一般投资者的想象。昨天,光大证券一工作人员爆料称,“每家公司的底稿量少说也有10箱,重达一两百公斤”。一大堆通过飞机空运过来、连托运单都没有来得及拆除的行李箱随处可见。
业内人士列举出此次抽查最受伤的4家券商:从抽查名单来看,国信证券原本有68家保荐企业,但财务检查之后撤单15家、中止12家,还有6家被证监会抽查;光大证券原保荐26家企业,撤单5家、中止了4家,剩下17家居然被抽中5家[]
新股公开发行(IPO)承载着企业通往资本市场的希望,而IPO核查则承担了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角色。专项检查将部分已有病兆的企业清除出队伍,表明此次检查初见成效。
然而,当初为何有很多企业带病闯关?为何中介机构知难不退?[]
IPO财务核查时间表&&& 证监会开动员会:1月8日&&& 证监会召集行业的IPO再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本次自查工作的责任将由发行人、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承担。而投行和会计师必须分别出具各自的自查报告。
&&& 保荐商自查:1~3月&&& 各家券商投行需自查申报的IPO企业2012年财务情况,并在之前,向会里递交相应的自查报告。在3月31日前不能上报自查报告的,须在20日内申请中止审核,否则监管层有权终结审核。
&&& 证监会复核:4~5月&&& 证监会审核部门对每家在审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预审员还要结合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反馈及回复),对照自查报告,发现有该查不查的,直接移交稽查立案。
&&& 证监会现场抽查:5月份&&& 证监会抽调约100多人,不少于15个小组,进行重点抽查。抽查内容甚至包括中介机构在自查过程中须有的机票记录、高铁记录、住宿记录。监管部门
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紧急向相关机构发函,拟在下周六、周日加班接收自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并罕见地采取预约制,要求以机构为单位集中报送。
中介机构一方,自查工作也已经到最后冲刺阶段[]
3月31日之前,保荐机构和会计师必须完成对所服务的IPO在审企业的自查。”早在1月8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给在审IPO企业财务核查划定了自查期限,4月1日开始,证监会审核部门[]
姚刚表示,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求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在3月31日以前完成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第二个阶段证监会还要进行抽查。“核查结束了就能往前走了”。他同时表示,不认为发行[]
据了解,在专项检查报告中,将要求保荐人逐一核对各条会计科目。而这一任务就落在了投行保代、现场负责人和会计师事务所身上。
“我们现在要到现场去核查每一条会计科目,特别是一些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某券商保代人士表示[]
IPO在审企业财报专项检查工作正在平稳推进。中国证监会昨日(29日)向各保荐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下发《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相关问题的答复》,对核查中所涉13方面具体事项予以明确。
2月27日,证监会拟对绿大地案件相关中介机构行政处罚,并撤销联合证券签字保代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这场虚增资产、虚增业务收入的造假案在资本市场不是孤例,下一个受处罚的可能就是创业板首单造假的新大地。[]
浙江证监局16日召开辖区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部署IPO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辖区省市金融办负责人、119家拟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财务总监共300余人及辖区部分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参加会议。[]
近日,青岛证监局组织辖区在审和备案的拟上市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董秘召开“青岛辖区拟上市公司2013年第一次监管工作会议”,就证监会“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会议精神进行传达[]
IPO何时开启?各方猜测
如何平稳启动IPO?这是新晋证监会主席肖钢履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接下来的难题还包括继续推进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及对IPO核准制度的变革等。
IPO何时开闸?
树欲静而风不止。
尽管官方没有任何表态[]
IPO重启时间大猜想
随着IPO财务大核查自查阶段截止日期临近,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附近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券商投行人员,而市场也在反复猜测IPO重启的日期。由于证监会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各种传言不胫而走,其中包括[]
随着IPO核查截止日期的临近,中国证监会旁边的荣达财经成为媒体高度关注的对象,外界试图从这家快印公司忙碌的工作中寻找到IPO核查最后几日的动态。
“忙”是毋庸置疑的,记者联系了多家券商保代,希望询问财务核查的最新进展[]
根据证监会1月8日召开的“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的安排,今年1月至3月为自查阶段,4月至5月为复核阶段。这就意味着IPO 开闸最早也要等到6月份。
IPO 开闸遥遥无期,每周都有拟上市公司选择了退出。
庄心一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市场化方向不会变,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目前,IPO审核已暂停近5个月,何时重启牵动市场神经。庄心一说:“核查之后就应该会考虑这个问题。”
在谈到并购重组分道审核制时[]
笔者以为,不论是暂停还是重启IPO,管理层的意图是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证监会如能下大力气对拟上市公司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过滤,抬高资本市场进入门槛,将向股民释放出积极的的信号,“打假”的结果将很有盼头!
号称史上最严厉的IPO核查已棋至中盘,IPO何时重启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暂停IPO,管理层意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但IPO不会一直暂停。”17日,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人士后发现,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必须环节,重启IPO已是共识[]
不过业内认为:暂停IPO,管理层意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但不论如何,IPO不会一直暂停,管理层推出种种举措的目的,都是为重启IPO清障。
重启IPO时间窗口何时打开?申银万国分析师预期,春节过后的3、4月份便会重启。
相关评论相关专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版权所有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电话:021-27/68126(书店),68069(编辑)68189(合作\广告)工作时间:8:30-16:30  传真:021-&鲟龙科技自揭家丑隐情 股东曝2年前IPO数据造假|鲟龙科技|IPO|数据造假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鲟龙科技自揭家丑隐情 股东曝2年前IPO数据造假
  华夏时报记者 徐超 杭州报道
  被曝出IPO造假的公司有很多,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鲟龙科技”)是其中“自揭家丑”的一家。公司股东公开称,曾经为配合鲟龙科技上市,故意制造数据以应付证监会。
  这一切,都要从一场官司说起。
  日,鲟龙科技预披露了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这是2年前被证监会否决后的再次发力。招股书中关于“公司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提到,鲟龙科技和湖南省资兴市良美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资兴良美”)有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因双方存在分歧导致合同难以履行,只得诉诸法律,最后法院的判决支持了鲟龙科技的诉求。
  《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法院判决书显示,资兴良美当庭提交证据称,2012年鲟龙科技IPO时曾帮助造假以应付证监会。更令人意外的是,招股书显示,资兴良美正是鲟龙科技的股东之一。
  股东自揭家丑
  工商信息显示,鲟龙科技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6105万元,法定代表人王斌。
  鲟龙科技的网站介绍称,企业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致力于鲟鱼繁育、养殖及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是中国鱼子酱产量最大的鲟鱼养殖及加工企业。”企业还有一大堆全国性和浙江省、杭州市的头衔,并获有多个科技奖项,发展目标是“亚洲第一,世界前三”。
  招股书显示,资兴良美是鲟龙科技的第9大股东,与鲟龙科技属于有过重大交易的关联方。双方的交易主要是鲟鱼采购。
  2011年度,双方交易金额297.58万元,占鲟龙科技同类交易的11.47%,占公司营业成本的8.03%。2012年度交易金额653.65万,占公司同类交易18.31%,占公司营业成本的17.63%。2012年度,资兴良美是鲟龙科技前5名的主要供应商,供应的鲟鱼占鲟龙科技当期采购总额的8.13%。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整理招股书和法院判决书获悉,日双方签署《收购协议书》(编号:XLTG-201219),鲟龙科技拟收购资兴良美养殖的低龄鲟鱼(一般3龄以下)。但当年收购时双方因为对质量条件存在分歧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最后打起了官司。
  浙江省淳安县法院一审支持了鲟龙科技的诉求,判决解除《收购协议书》,资兴良美返还定金47万。之后杭州市中级法院的二审、以及浙江省高级法院今年8月的再审民事裁定,都维持了原判。
  在案件审理期间,资兴良美却提供了一份很有震撼力的证据。
  判决书记录显示,资兴良美提交“(2013)湘郴资证字第392号公证书欲证明,日《资兴市良美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白廊基地盘点表》的数据是在千岛湖公司(注:指鲟龙科技)再三要求下填写的,其目的是为配合千岛湖公司的上市工作,是千岛湖公司为应付证监会所提供的数据。”
  资兴良美向浙江省高院申请再审时称,“日的双方盘点记录系为配合千岛湖公司上市,应付证监会的检查而作,并非真实数据。”
  2年前IPO遭否
  资兴良美是在日,与鲟龙科技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书》后持股305万股、持股比例4.99%,成第9大股东。招股书显示,鲟龙科技目前共有股东16名。资兴良美在法庭上提到的上市,指的是鲟龙科技2012年创业板首次IPO,那一次遭证监会否决,而否决的原因,和资兴良美有联系。
  根据日证监会不予核准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决定,创业板发审委在审核中发现,鲟龙科技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间,向资兴良美采购7-8龄雌性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和史氏鲟,该批采购鲟鱼价值共计3660.10万元,重量共计131.49吨,计划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实现加工。
  而鲟龙科技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10.28万元和10318.9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481.10万元和3482.39万元,扣除与资兴良美关联交易影响后,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63.83万元和7978.5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124.85万元和2765.00万元。上述交易对鲟龙科技2010年和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影响重大。
  创业板发审委认为,上述情形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61号)第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不符。最后经表决,同意票数不足5票,申请未获通过。
  作为鲟龙科技的股东,却曝出不利的言辞,是否因为官司的缘故而撕破脸?《华夏时报》记者电话联系上资兴良美方面,对方虽没有明确拒绝采访,但始终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只称“在出差,回来后会主动联系。”之后至本报截稿时止,本报记者再未获得回应。
  本报记者从法院判决书上找到的一些证词,或许能为双方交恶做些注解。
  资兴良美出示的一份公证书欲证明,鲟龙科技当初想解除收购合同是因为上市的原因。出示的(2013)湘郴资证字第391号公证书欲证明,鲟龙科技为上市提出解决方案并以邮件的形式告知,鲟龙科技提出为上市要么转让资兴良美的股权要么解除双方签订的合同,还将证监会的要求一并转发,要求资兴良美配合。
  而资兴良美向浙江省高院申请再审时称,“案涉收购养殖合同的履行期为7年,已实际履行5年,现千岛湖公司因上市未能通过,存在恶意解除合同的故意。”
  对再次上市影响未知
  就股东资兴良美自我揭露帮助IPO造假一事,《华夏时报》记者根据鲟龙科技此次招股书公布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企业证券部负责信息披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求证,对方表示,因为领导全部都在外面,未经授权无法回答,只能先行记录。此外记者还专门发去采访提纲。但至本报截稿时止,还未获得鲟龙科技的回应。
  有证券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IPO造假,常见的是上市之前就被举报出来或发现,查证属实后企业撤销资格,或者是上市成功后,IPO造假的行为被曝光,证监会再进行处罚。而鲟龙科技第一次IPO已经被否以后,股东再曝出造假的内幕,这并非针对这一次的IPO,至于是否会对再次上市有影响,是否要遭受处罚,是新碰到的现象。
  有证监系统的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有财务核查,但是以抽检的方式,而股东的造假举报是针对2年前那次IPO的,这次还是得看证监会有没有要求核查鲟龙科技的财务数据,是否存在问题。举报的属实与否,与鲟龙科技这一次IPO申报没有直接的联系。
  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嘉澜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宋一欣律师认为,现在还没有IPO一次被否就终生被否的规定,所以鲟龙科技如果2年前的IPO造假被证实的话,并不影响这一次的上市申请。但宋一欣律师也认为,上市之前证监会可执行行政处罚,即公司仍然有上市的资格,但对涉嫌造假的股东和董监高,课以禁入的处罚,将视行为严重程度处以一段时间的禁入乃至终生禁入。
  有投资者建议,针对IPO造假可以学习中国香港的方法,香港证监会规定,如果拟上市公司招股文件出现失实陈述,保荐人将负刑事责任,最高罚款70万并入狱3年。或者是对被曝光造假但最后IPO没有成功的企业派驻观察员,检查监督公司相关申报、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天科技ip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