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常用汉字对照表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论文

从“以形示文”看中国汉字对华夏文化的折射--《考试周刊》2013年73期
从“以形示文”看中国汉字对华夏文化的折射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其"以形示文"的表意特征和独特的形体结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基于此,文章以华夏民族家居文化、物质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的某些侧面为切入点,讨论汉字对我国文化的折射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12;K203【正文快照】:
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伟大的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以其宏伟壮阔、精深神奇的文化著称于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的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传承华夏民族的瑰丽文化。通常认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以形示文”是其表意的特点之一。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这种“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裕商;[J];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汤宇华;;[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刘小学;李少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易国才;;[J];兵团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谭琼;;[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5期
张彩虹;;[J];成功(教育);2011年02期
黄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马勇;;[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Z1期
赵黎;;[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年01期
顾晓雯;;[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李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应仟;[D];西南大学;2011年
田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吉灿忠;[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苟安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全慧华;[D];延边大学;2011年
曾晓进;[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毕力格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杨佳;[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赵欣歌;[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马卫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春迎;[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金玲;[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何月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谭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史丽芳;[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林芸吉;[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孟凡涛;[D];温州大学;2011年
强瑞芬;[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陈婷婷;[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马静;[D];燕山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远达;[J];课外语文(初中);2004年01期
童燕丽;[J];语文学刊;2000年01期
汉文;;[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1期
梦芝;;[J];成才之路;2011年14期
林威娜;;[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夏军;[J];咬文嚼字;1998年11期
吴东平;唐汉;;[J];半月选读;2009年23期
胡振宇;;[J];中华文化画报;2010年10期
黎辉亮;;[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姚新鉴;金来恩;;[J];南方文物;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中民;任军;胡茗;;[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詹其仙;;[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曾启雄;林雪雰;;[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耀峰;吴胜利;;[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瑞祥;;[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周爱霞;;[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肖金卯;武云翠;;[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陈曦;;[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李宏利;李汉荣;;[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婷 杨扬
(实习记者
杨婷);[N];中国商报;2010年
张悦;[N];中国艺术报;2009年
王霆钧;[N];吉林日报;2002年
张开逊;[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何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河南中医学院
许敬生;[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张小兰;[N];中国文化报;2002年
周楠 尤莼洁;[N];解放日报;2011年
冯湘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陈德富;[N];北京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如雄;[D];四川大学;2004年
陈年福;[D];郑州大学;2003年
程邦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钱琴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锋;[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马锦卫;[D];西南大学;2010年
吴繼剛;[D];西南大学;2012年
沈澍农;[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聂爱情;[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薛永刚;[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文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刘敬;[D];燕山大学;2010年
全秀贞;[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郭楚江;[D];暨南大学;2004年
胡恒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焦振涛;[D];清华大学;2004年
柳学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韩卫斌;[D];郑州大学;2004年
崔万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李小燕;[D];山东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精品专业论文】汉韩语音对比和汉字音分析及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精品专业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汉韩语音对比和汉字音分析及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韩常用汉字词比较分析
下载积分:2999
内容提示:中韩常用汉字词比较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25:1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中韩常用汉字词比较分析.PDF当代人名用汉字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日本、韩国人名为例硕士论文当代人名用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当代人名用汉字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日本、韩国人名为例硕士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教学成果
 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问题的研究(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论文21)
发布时间:
访问次数:
  &内容提要: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文字,它是一整套完整的表意文字系统。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欧美等国)的留学生,遇到最难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方块字。本文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对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汉字书写时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 汉字书写偏误, 汉字教学方法
  一、引言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文字,它是一套完整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字形是对汉字识记产生刺激的符号,音与义则内隐于字形之中,从汉字本身来看,字形是汉字的本体。汉字的字形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字母线性排列,而是依靠笔画、部件之间的组合构成平面型文字,笔画错综,字形各异,像“画儿”;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但单凭字形又读不出字音,同音异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都是汉字独有的特点。究其根本,汉字是根据语义来造字的,被称为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欧美等国)的留学生,遇到最难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方块字,导致他们无法继续学习下去,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的方块字。汉字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它只是一个个记录汉语言的视觉符号,你没有办法把它准确地读出来,只得一个一个地去记,这让留学生叫苦不迭。对外汉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读和写都与汉字密不可分,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现代汉字教学。
  所谓现代汉字教学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
  进行汉字教学的的教学对象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既不懂汉语又不识汉字、在语系上和文字体系上跟汉语汉字完全不同的欧美等国学生;另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学生。前者初学汉字时,简直认为汉字是“天书”,是“图画”,无法读,无法理解。后者虽然认识一些常用汉字,但不会说汉语,而且日语和韩语在语系上跟汉语也没有亲属关系,日语、韩语只是借用一些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日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会日本常用汉字1945个,韩国学生也会1800个韩国常用汉字,但这三个国家的汉字是分别记录三种不同语言的文字,因此其内涵和外延都不尽相同,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这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也导致了大量错字、别字的产生。
  本文拟就通过不同的教学对象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出发,分析其原因,找寻解决的方法及对策,以求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二、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汉字的三要素是形、音、义,从这三个方面对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汉字书写时的偏误进行分析。
  2.1 因形致误
  2.1.1. 笔形失准
  (1)汉字要求横平竖直,是“方块字”,欧美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常常受字母文字的影响,将字母文字中弧形和圆形笔画带入到汉字书写中,如: 将“口”写成“O”,将“q”写成两个“kk”,将“官”的下边写成“B”,将“聊”写成了“耳GP”。
   (2)中国现在通行的汉字是简化汉字,日韩学生所认识的汉字是繁体字,由于受母语影响,日韩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常将“爱”写成“邸保熬弊值淖蟛科孕闯伞棒椤保把簟毙闯伞瓣”,“时”写成“r”。
  这类源于母语迁移的偏误多产生于初学者,有时也可能由于书写习惯而出现在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身上。
  2.1.2. 笔形相混
  由于汉字字形相近而导致写混、写错,这类错误多发生在刚刚学习汉字,对汉字的笔画认识不清,处于临摹阶段时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学生身上,偶尔也会出现在初学汉语的日韩学生身上。
  (1)有些不同的汉字,笔画却非常相似,对外国留学生来说,不容易区分,容易写混。
  1)点笔的有无:今―令,大―太,尸―户。
  2)横笔的有无:早―旱。
  3)竖笔的有无:侯―候,午―牛。
  4)撇笔的有无:乒―兵,公―么。
  5)同类笔画长短不同:未―末,土―士,且―目。
  6)笔画的变换:为―办,寸―才,人――入。
  (2) 由于有些汉字的笔画繁多, 有些学生出现多写一两笔或少写一两笔的现象。同是一个字, 有时写错, 有时写对。 下面是其例:
  1)增画 :
  “绍”字左部部件上加一点画;“睡”字右部部件“垂”上加一横画;“烧”右上部多加一点写成“戈”,“拔河”的“拔”右半部“恪倍嘁黄残闯伞胺薄
  2)减画 :
  “谁”字右部部件少一横画写成“住”;“舞”字上面四个竖写成三个竖;“博”右上部又少写一点。
   3)笔画的随意更改:
   “练习”的“练”写成“纟”和“东”的组合;“恭敬”的“恭”下半部“^”写成“臁保弧叭础钡挠野氩俊摆唷毙闯伞摆猓ㄓ遥薄
  2.1.3. 部件混淆
  汉字总数的93%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或部件所构成的,合体汉字可分拆为几个部分:单独成字的是独体字;不成字的(由一个笔画或几个笔画结合而成的)是部件。由于独体字或部件的组合纷繁复杂,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导致书写偏误的出现。
  (1) 增添部件
  睡目觉 (觉), 木桌(桌)椅, 诤(争)论,漂氵亮(亮), 攒(赞)扬, 撑(掌)握, 提搞(高),粮米食(食),地坊(地方)。这类偏误主要是受词内前后字的影响而给某个字增加了部件,如:“目觉”是学生写“睡觉”时受前面“睡”字影响而加“目”旁的。别的字类同。
  (2) 省略部件
  老币(老师),共乍(工作),总(聪)明,这类偏误是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只记住了字的主要部件而把偏旁忘记了。
  比交(较), 比(毕)业, 根原(源), 习贯(惯), 力(历)史, 疏菜(蔬菜),京居(剧)。这类偏误主要是由于只记其音难记其形所致,容易发生在听写练习中,这在初、中、高各个阶段的各国学生中都有体现,这是书写者由音到形的认知过程的偏误。
   (3)部件改换
   &一些汉字的部件由于形体相近、相似,学习者在书写的过程中常常换用。比如,因笔画增减而形似的有:氵、冫,亻、彳,厂、广,日、目,尸、户,田、曰,衤、礻,氵、讠,礻、讠,W、Y,等,如“寒冷”的“冷”多了一点变成了“泠”,“住”多了一撇变成了“往”,“车库”少了一点变成了“车厍”,“男子“的“男”少了一竖变成了“曰”和“力”的组合,“屋子”的“屋”多了一点变成了“房子”的“房”的上半部;“话”写成了“礻舌”,“谈”写成了“淡”。还有因笔画长短、曲折与否而形近、形似的:土、士,贝、见,目、月,等,如“同志”的“志”写成了“土”与“心”的组合,“贵姓”的“贵”下半部写成了“见”。这类偏误多产生于欧美学生和初学汉字的日韩学生身上,是他们对汉字的表义功能还不太理解造成的。
  2.1.4. 部件变位
  汉字除独体字外,它有几种组合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外国留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将左右部件、上下部件、里外部件变位的情况,这类错误中以左右部件变位居多。如:月其(期)、阝由(邮)、完阝(院)、口禾(和)、口女(如)、页彡(须)、呆(杏)。这类书写偏误是因为构成汉字的一些部件高频率出现,并且位置不固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学生对它的位置掌握得不好,这类偏误在初学者和中高级外国留学生中都有出现。
  2.2. 因音致误
  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字占通用汉字总数的80.5%。形声字中形旁表义,声旁标音。其中声旁与整字的关系有三种:(1)读音完全相同,如“永”与“泳”;(2)读音相近,如“可”和“河”,“可”和“柯”;(3)读音没有关系,如“青”和“猜”。由于音同或音近而发生书写错误的居多,尤其在听写的时候以别字代正字的现象占这类偏误的大多数。
  汉字不同于表音文字,它存在大量的同音异字,还由于汉字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使得读音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留学生认为汉字在读的过程中最难的还有声调。由音到形但不一定都能体现其形,这使得学生在听后反应汉字书写时有一定难度,于是找到一个捷径,用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来代替。
  出现这类偏误的另一原因是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留学生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来输入汉字时,只要输入正确的声韵母就可以挑选要找的汉字,这时声调不限制汉字的输入,因此音同或音近的字就给留学生挑选正确的汉字带来很大麻烦,导致出现大量的别字。
  2.2.1. 音同
  时后(时候),在一次(再一次),很进(很近),以经(已经),已后(以后),轻年(青年),疏菜(蔬菜),灯龙(灯笼),工交(公交),一只笔(一支笔),迷语(谜语)
  2.2.2. 音近
  眼睛(眼镜),年纪(年级),教室里宿舍很远(教室离宿舍很远),一后(以后),快了(快乐),吃完饭(吃晚饭),两块(凉快),白岁(百岁),有一思(有意思),候老师(侯老师)
  2.2.3 声符改换
  这类偏误的例字很少,从偏误本身看,他对汉字中的形声字有了一定了解,知道形声字的声旁代表它的发音,于是在忘了或不知道的情况下生造了一个形声字。例字如下:
  扌大电话(打电话),来氵元(来源)
  2.3. 因义致误
   2.3.1.改换意符
  形声字中形旁表义,很多意符所表示的类义往往是相近的,组成的汉字之间有一定的意义联系,如:走、辶、,艹、q,口、讠、言,饣、米,尸、户。出现这类偏误的汉字有:讠昌、口兑、口卖(唱、说、读),干(赶),忄ǎ龆ǎ酌追矗追梗嗟┬模ǖP模叮海杏岫鳎ㄍ刀鳎U饫嗥蟠蠖喑鱿衷谥懈呒端降牧粞砩希且丫院鹤值囊夥硪夤δ苡辛撕芮康睦斫猓辛艘欢ǖ睦嗤颇芰Α
  2.3.2. 意义接近少(小), “少”和“小”在意义上有一定联系,有时不容易区别, 因此不少学生写错。
  2.3.3. 意义相联
  便价(便宜),锁匙(钥匙), 睡着(睡觉), 钱行(银行),早午(早上、上午)
  写“便宜”时,就想起是“便宜的价格”,因而写成“便价”。写“钥匙”时, 就想起同属一类的“锁”字, 因而写成“锁匙”了。 “睡觉”与“睡着”, 在意义上有关联, 因而学生往往把“睡觉”写成“睡着”。“银行”与“钱”有关,就联想出了“钱行”。把“早上”和“上午”合并写成了“早午”。这类偏误是由于学生在书写中,先想到了要写的词的意思,由义转形又未达其形造成的。这类偏误在初学阶段和中高级阶段都有出现。
  三、教学策略
  3.1正字法教学
  从上面所考察的内容看,外国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常见的偏误,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 与表音文字不同, 大多汉字笔画繁多, 笔形相近的字也不少, 所以习惯于表音文字的外国留学生不容易分辨出笔形相近字之间的微小差异。对汉字笔画认识不清。 第二,对汉字结构的一般规律掌握得不理想。尤其对合体字结构分析得不恰当, 因而常出现部件混淆、部件变位的错误。第三, 学生要写出一个词语时, 脑海里先想出来的是它的发音或者它的意思,然后再去找和它对应的字形。在这个过程当中, 找不出正确的字, 或根本发音记得不正确, 就会产生书写上的偏误。当前认知心理学对汉字字形认知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笔画、部件、正字法。那么汉字教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教学
  在静态条件下,汉字的书写元素并不复杂。汉字楷书的基本笔画大致可归纳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汉字笔画的基本走向大多是从上向下、从左向右。但看似简单的这八种笔画组成汉字时却错综复杂,笔画的长短、方向、相连、相接,每一种笔形都有特定的写法,偏离一定写法或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产生笔形的错误,因此要让学生建立笔画观。
  (1汉字教学的第一步是笔画教学,基本笔画和独体字的书写。
  (2欧美学生的笔画书写习惯:改弧笔为直笔;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捺;改圆点为峰点。
  (3)常相似的笔画的字放在词语中来认知,如:“己、已”“未、末”“厂、广”“免、兔”“住、往”,这些字只有一毫之差,单独认知和书写极易出错,放在“自己、已经”“未来、本末”“工厂、广大”“不免、兔子”“住宿、往往”这些双音节词时更容易区分,也容易记住这些字中笔画的不同。
   2. 部件教学
  部件是现代汉字字形中具有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在汉字的生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为汉字切分提供了基础,是汉字结构的核心。合体字的教学就需要正确的切分汉字的部件,使汉字化难为简。
  部件教学的原则是:所切分的部件尽量能与整字有语音、语义或字形上的联系。如“病”,教学中只需要将它切分成“疒”和“丙”两个部件就可以了,这两个部件都具有称谓性,“疒”表义,“丙”表音。再如“湖”从文字学角度是由四个部件构成,但由于“十、口、月”和“湖”既没有语音联系,也没有语义联系,所以我们只把“湖”切分为“氵”和“胡”两个部件,其中“氵”表义,“胡”表音。
  部件教学的方法:(1) 让学生在学汉字时首先接触基本部件(包括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然后按常用到不常用、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将这些基本部件教给学生。如果先学了“亻”、“尔”,“女”、“子”,再学“你”“好”就容易多了,就不会让刚学习汉字的欧美学生觉得汉字像“画儿”了。(2) 由于汉字有上下、左右、内外三种位置排列,所以汉字的部件也相应地出现在这三个位置之上,如:“口”可以出现在上“呆”,可以出现在下“杏”,可以出现在左“唱”,可以出现在右“和”,可以在外“国”,可以在内“回”,等等,这类比较活跃的组字部件,在部件教学时应该特别提出注意。
  3.正字法教学
  汉字的正字法要求正确地规定汉字的写法,而正字法教学是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汉字书写的意识,正确地区分真字、假字和非字。汉字有一定的书写规则,符合这个规则并且音义形统一体就是真字,符合书写规则但无字音和字义,就是假字,不符合书写规则也无字音、字义的就是非字。教师应该正确地给学生输入各笔画之间、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构型关系,如“氵、冫、讠、饣、亻、彳、衤、礻”等,只能放于字的左部;“艹、q、W、Y”等只能放于字的上部;“皿、灬”等只能放于字的下部。以便减少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规范地书写汉字,建立汉字感。
  3.2 文化联想教学
  从古代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现行汉字,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汉字已经不仅仅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还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汉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汉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创造了自己的哲学“天人合一”,于是人们在对待外部事物时更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将人心与天地合而为一。在造字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个特点。
  古人在造字时强调了对事物形象的直观、直觉和顿悟上。“山、女、人、羊、田、鸟、日”等字就是根据形象而直接创造的象形字,“山”就像起伏的山峰;“女”就像跪着的一个人,体现出父系氏族社会女人的地位;“田”简直就是田地的直观反映;“日”就像当空的太阳,中间的点是太阳黑子,反映出了远古人们对天象的最原始的观察记录。中国人用绝对形象的方式创造了汉字。当要记录的事物越来越多,就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心智,对要解决的问题突然顿悟。如:在“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本”与“末”;在“刀”上加一点变成“刃”,指示刀锋;上“小”下“大”成“尖”;上“小”下“土”成“尘”;人靠木成“休”。
  在造字过程中,中国人始终坚持表意文字体系,他重视偏旁与汉字所指事物的联系,并注意归类。用“犭”表示与兽类有关的汉字,如:狮、狼、狐、狸、狗等。用“鸟”表示与禽类有关的汉字,如:鸡、鸭、鹅、鹭、鹤、鸥等。用“鱼”表示与鱼类有关的汉字,如:鲤、鲫、鲈、鲨、鲸、鲑等。通过汉字的一些变形来形成偏旁,然后再根据这些偏旁来表示一系列的汉字,其实也就是代表一系列抽象事物。如:用“心”及“心”字的变形“忄”来与其它字组合来表达人的心理情感。如:思、想、感、情、爱(郏⒑蕖⑴隆⒂洹⑽虻鹊取S谩笆帧奔啊笆帧钡谋湫巍稗小崩从肫渌肿楹媳硎居胧钟泄氐亩鳌H纾耗谩⒋颉⑴摹帷琛⑷印⑴住⑼械鹊取S谩耙隆奔啊耙隆钡谋湫巍榜隆崩从肫渌肿楹媳硎居氪┳庞泄氐暮鹤帧H纾汗⒊纳馈⒖恪⑷埂⑼唷⑿涞鹊取;褂幸焕嗍窃谑樾垂讨校椴莼纬傻模纾骸霸隆庇搿叭狻保诓莼讨薪搿叭狻弊髌缘暮鹤纸ソバ闯闪恕霸隆保觳病⑼取⒏巍⒃唷⒌ā⑵⒔诺鹊取
  留学生之所以觉得汉字难学、难认、难读、难理解,就是因为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而学生又无法建立形、音、义的联系,觉得每一个字都需要一个一个的去记它的音、它的形和它的义。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所以它与与文化意蕴联系最紧密,了解汉字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这样就顺利搭建了汉字形与义的联系,同时也能提高对汉字的识记兴趣。
  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抓住汉字与文化紧密相连这一特点,在汉字笔画、部件教学中,了解一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融入一些中国文化在其中,帮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偏旁的归类识字,从而建立形、音、义的统一。
  四、结语
  在文章的结尾,我不禁又提出几点思考: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和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书写汉字上所出现的偏误不尽相同,应该因材施教,可我们目前所采取的混班制是否合适?但若将国别相同的学生统一编班又不利于汉语的听说。该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在授课中,遇到日本学生,往往在教学中忽视汉字教学,片面强调了中、日汉字的相同之处,但从日本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中也更多地体现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该怎样彻底地解决对日本学生的汉字教学呢?韩国学生虽同属汉字文化圈,但又不同于日本,在他的语言中存在类似汉语发音的汉字词,但整个记录语言的符号却是拼音文字,虽组成平面形文字,但发音却按线性排列,简单地将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归为一类是否合适?
  汉字是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他们跨越难点,顺利渡过“汉字临摹”阶段,这是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我们不愿看到成篇累牍的错字,也不愿看到操一口流利的汉语却是“文盲”的现象,怎样能根据持不同母语的留学生的不同情况找到最恰当的汉字教学方法,也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旭东(1981)《现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
  2 李燕 康加深(1993)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陈原主编《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徐子亮(2000)《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
  4 杜维东(2003)《错别字辨析手册》华文出版社
  5卞觉飞(1999)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6 王宁(2000)系统论与汉字构型学的创建,《暨南学报》第22卷第2期
  7 肖奚强(2002)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
  8 殷凌燕(2004)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
  9朱志平(2002)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常用汉字对照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