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会计计量的核心。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要能够保证其计量结果的公允性,每种计量属性的公允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透视公允价值与计量属性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运用的本质, 可以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会计在选择计量属性上的目标导向,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在会计计量中的体现。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会计计量的核心。所以, 为了能够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计量中选择的计量属性是否公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 在我国2006 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进行重新定位, 但是, 通过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 发现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试图在对会计计量、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三者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剖析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为《企业会计准则》的再次修订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会计计量与计量属性  1. 会计计量: 会计工作的核心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 是在一定计量尺度下,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 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 对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计量处于会计确认与会计记录和报告的中心, 是整个会计运行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会计计量本身包含着不同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 构成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目前会计界对会计计量所包含内容的认识存在分歧,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是决定计量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会计计量模式(AccountingMeasurement Model) 是对会计计量的对象按照一定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进行计量所采用的组合形式, 是将会计计量的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形成的计量整体。不同的计量单位和不同的计量属性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计量单位(MeasurementUnit) 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 它回答的问题是: 名义货币单位还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属性(MeasurementAttributes) 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 是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核心环节。   2. 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模式的核心   计量属性也称计量基础, 是指被计量客体的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或者是必须定量或计量的某一经济交易或会计要素的特性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计量客体往往有多种特性, 因而可以从多方面按不同单位加以计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会计对客观存在的会计要素数量及其关系变动, 可以从不同角度或方面进行货币计量。比如从初始确认时计量( 即过去购买的价格) 、再次确认时计量( 即现时购买或出售的价格) 以及未来可能发生时计量( 即未来交易的价格) 等, 因此, 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 会使相同的被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所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1984 年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出了5 种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 即: (1)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 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2) 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 又称重置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 (3) 现行市价, 现行市价是指资产在正常清算条件下的变现价值或现金等值,也称脱手价格; (4)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现金流入或将要支出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 (5)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并且认为这几种计量属性将并存, 并在实务中对于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因为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的计量结果的公允不同。   综合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1) 计量属性是对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 (2)计量属性是对被计量对象从不同角度予以数量化, 即从不同时间和空间, 也就是从不同经济环境予以相对公允地数量化; (3) 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被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   二、公允价值与计量属性的关系   ( 一) 公允价值的内涵   公允价值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是指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的、非个别和特殊的价值。IASC和FASB以及我国都对其下过定义:
IASC 认为,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IASC39, 金融工具: 确定和计量) 。FASB 1998 年6 月在第133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B133) “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 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 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FASB2000 年2 月在第7 号财务会计公告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 而不是被迫或销售) 中, 购买( 或承担) 或出售( 或清偿) 一项资产( 或负债) 的金额。”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中,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通过上述比较,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 公允价值确认的前提条件是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信息是对称的、双方是自愿的; (2) 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的选择顺序是: 该资产的现实交易价―同类资产的市价―类似资产的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 从启示(1) 、(2) 可知, 公允价值的确认一定要满足公平、公正、普遍认同的原则, 尽量兼顾真实性和相关性原则。   ( 二) 公允价值: 各种计量属性追求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决定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要能够保证其计量结果的公允性, 而不同的计量属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 其公允性也在不断改变。所以, 各种计量属性的公允性与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种计量属性都有其公允的一面, 也有其不公允的一面。   1.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 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所以, 在初始确认时, 实际上是公平交易,如果缺乏相反证据的话, 已收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历史收入/成本) 通常被普遍认为是公允价值。但在新起点确认时, 相反证据就很容易找到了,故历史成本就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   2. 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   现行成本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 又称重置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有时为了重新确定一项资产的价值, 即新起点确认时,不可能进行现实的市场交易, 只有参照同类或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来确认, 假设是从市场上购买的, 这样才能表现其客观公允性, 故在这种情况下的现行成本就被看作是公允价值。除此之外就行不通了。   3. 现行市价与公允价值   现行市价是指资产在正常清算条件下的变现价值或现金等值, 也称脱手价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当企业在非破产清算、剥离资产以及在企业购买法下编制合并报表等情况下, 采用现行市价( 即市场价格扣除销售费用)比较公允。因为在这些情况下, 既要反映市场价格, 又要反映没有进行市场交易的事实。   4. 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现金流入或将要支出的现金流出, 又称预期脱手价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变现净值与现行市价有相同之处, 反映的都是资产的未贴现的价值。但是现行市价是假定现在脱手而实际未发生销售费用; 可变现净值着眼于未来。所以说, 如果期限比较长的话, 它是不能反映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的; 但是如果期限比较短的话, 比如一个营业周期之内或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也可以认为是近似公允的。这样也符合计量时的成本效益性原则。  
5.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公允与否取决于预期的现金流量、时期和贴现率3 个因素, 所以当这3 个因素被普遍认同而非个别或特殊个体认同时也就公允了。因而, 特定个体计量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就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 只有在非特定个体计量时才能被认为是公允价值, 这也是FASB7 号公告中去掉特定个体计量和不用传统法而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的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 公允价值并非特指一种计量属性, 它可以表现为多种计量属性, 是多种计量属性的特殊形式, 也是多种计量属性计量时应该追求的目标。所以公允价值也不是什么新的计量属性, 自从有了计量, 人们一直在追求一种普遍认同( 即公允) ,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迁等, 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 对计量的公允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单一的计量属性难以表现每一种资产或同一资产不同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这就要求在会计计量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会计计量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简言之, 为了计量的公允, 必须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的原则。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1.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位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公允价值计量标志着对会计相关性质量的重视; 另一种观点认为, 公允价值的运用标志着会计计量重点从重视初始计量转移到重视后续计量。   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上, 最主要的是客观性和相关性。这两大质量要求具有两种情况。一是两者的要求一致。因为客观性是相关性的基础, 只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对决策才是有用的, 虚假的会计信息只能导致决策的失误。但两者有时也是相悖的, 如在计量属性上, 历史成本侧重于客观性, 而公允价值侧重于相关性。这一点已是大家的共识。公允价值使用于后续计量的主要作用还是一种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因为成本高于公允价值时, 期末的计价仍然还是历史成本。对于在取得资产时使用公允价值,主要是对无法取得实际成本, 或采用实际成本对计价不公平时的一种补充而已。会计的后续计量采用了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原则, 相比以前只允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来说, 的确是对后续计量的重视。因此,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中专门设第九章来规范会计计量属性选择范围和每种计量属性的定义, 首次在基本准则中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   2. 公允价值在会计确认、计量中的运用   (1) 解决初始计量中入账时点价值的问题   资产的初始计量大多是按实际成本进行计量的, 但如下问题例外:   一是资产的取得并非购置时。如果资产的取得是通过购置获得的, 购置时发生的实际成本便可作为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 而非购置取得时, 如何入账便需要一个规定, 公允价值这时便成为可能要选择的计量基础。   二是资产本身具有特殊性。如期货等金融资产, 影响其资产价值的因素不在于签署合约时要求的初始投资净资产, 而在于以后的现金流量, 此时, 只考虑取得时的付出则不足以说明该资产的价值。
(2) 解决后续计量中的再确认问题   按资产和负债的经济利益流入/经济利益流出的定义, 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是符合这种定义的, 同时也是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此外目前还被认为这是会计计量重心从重视初始计量转移到了重视后续计量, 是由“收入/费用观”回归到了“资产/负债观”, 更重视会计相关性的体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从直接的方面看, 公允价值解决了后续计量的问题。后续计量的目的是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价值, 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更接近于公允价值。   3. 对公允价值在具体准则中运用的分析   (1)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资产交换中本质上是一种现行市价的运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资产交换》具体准则中,当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时, 对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从本质上看, 这是一种现行市价的运用。它主要是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对换入的资产按换出资产的现行市价( 公允价值) 为基础计量其入账价值; 二是要反映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损益( 即该现行市价与其账面成本的差异) 。   (2)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本质上是一种现行成本的运用   《债务重组》准则中,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 对于抵偿债权所换入的非现金资产,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从本质上看, 它属于重新认定的一种现行成本。它同样是为了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对受让的资产按债权债务双方重新认定的现行成本( 公允价值) 为基础计量其入账价值;   二是可分别反映出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之差, 构成债务重组损益及其债务方受让资产中的转让损益。如图2 所示:图2 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3) 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中本质上是一种机会成本的运用   在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中, 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种机会成本。在《企业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三条第二款中规定: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发行权益性证券是一种筹资行为, 理应取得所筹集的资金, 但为了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而放弃了这种收益, 这种被放弃的收益就构成了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也可以说, 当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付出另一种资产时,它就没有实际耗费的资金作为初始计量成本, 便以所放弃的收益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第十二条提到:“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应当按照公允价计量。”付出资产、发生或承担负债理应获得相应的收益, 放弃该收益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也是一种机会成本。   在原来的《投资》准则中, 对于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虽未做出具体规定, 但在实务中的处理是相同的。但对于因企业合并而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原准则规定是按评估价值调账。评估价值显然也是公允价值的范畴, 因此新旧准则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方面基本相同。   (4)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中本质上是一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运用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 这里的公允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是实际成本的“近似值”。衍生工具( 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大多属于待履行的合约, 其突出的特点是交易具有“未来的”时态性, 这与一般的资产和负债都是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引起的不同。此外, 由于其交易的形式是签订合约, 而签订合约所支付的金额只是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很明确, 这种以小博大的初始净投资并不是能承担风险和收益的真实的成本, 因此不能以实际发生的初始净投资额作为初始入账价值。于是, 或按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 或按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的价值, 即公允价值才是其实际成本的“近似值”, 才能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入账价值。   准则还规定, 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 如商品期货合约) , 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才可以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并规定, 当存在活跃市场时, 其公允价值应当采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由此可见, 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计量的公允价值也是其取得实际成本的“近似值”。   四、暂行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 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会计在选择计量属性时的目标导向。也就是说, 在选择每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时, 必须以会计计量结果的公允性为目标,不同的计量属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 其公允性也在不断改变。公允价值是每种计量属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即集合体) , 不是特定的一种计量属性能够替代的。所以, 笔者认为,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是不妥当的, 也是与国际惯例不相吻合的。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应该包括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5 种。   2. 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在会计计量中的体现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企业在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时必须要以公允价值为导向。所以, 笔者建议, 把“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导向”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计量属性章节中, 并对其涵义进行界定。   3. 在具体准则中应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尽量具体化   通过对公允价值在以上几个具体准则运用的分析可知, 公允价值的运用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操纵。所以, 具体准则中应尽量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具体化, 即尽量给出选择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作为计量属性的标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中国审计网中文网址:审计网.中国 中文域名:中国审计网.com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与电子公告BBS经营许可证:B2-号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PCAOB发布第2号《全员审计实务警示公告》
&&& 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于日,发布了第2号《全员审计实务警示公告》――《对审计师在审计“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专家成果的利用”过程中的一些警示》。此前,PCAOB于2006年6月发布过以期权倒签为议题的《全员实务警示公告》第1号――《关于期权确认时点以及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的提示》。
&&& 《全员审计实务警示公告》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PCAOB为帮助审计师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以及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更高质量地依法完成审计工作所作的一些提示,审计师可自愿接受或拒绝这些提示,这些提示不代表PCAOB对任何审计客体、审计师以及个体所作的评判。本次《警示公告》是基于“帮助审计师应对“次按”事件后对公允价值计量审计的挑战以及更好地执行SFAS.157号《公允价值》”考虑而发布。公告包括以下4个主题的提示:1、公允价值计量方法;2、SFAS.157中公允价值的等级系统分类;3、公允价值计量中对专家工作的利用;4、评估机构的雇用。这些具体提示如下:
&&& 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 AU sec.328(AICPA审计准则第328条,PCAOB在成立之后,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通过的以审计准则公告(Statement on Auditing Standards,简称SAS)形式发布的审计准则Auditing Standard,简称(AU)作为过渡准则,并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着手制定自己的准则。AICPA审计准则通常以“AU sec.i”后面加数字序号的形式出现,常译作“审计准则第**条”;而PCAOB的准则译作“审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审计》中要求师应该检查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与GAAP规定的一致性。GAAP也为那些在规定期限前尚未执行SFAS.157的公司提供了关于公允价值确定的解释:(1)公允价值是指自愿交易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中买卖某种资产或债务的价格,而非强制或清算交易中的价格;(2)如果可以取得活跃市场上的报价,那么这一报价将是确定交易对象公允价值的最好参照;(3)确定公允价值时应当考虑类似资产的价格;(4)假设其它市场交易者也会使用类似的估价技术。
&&&& 在SFAS. 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计量日,交易双方正常出售资产或清偿债务的价值。这一定义与SFAS.115《股权和债权投资会计》、SFAS.133《衍生与套期保值会计》以及SFAS.140《金融资产转移以及债务偿还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具有一致性。此外,为控制和防范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师还应该了解公司确认和披露公允价值的流程与方法,并剔除掉一些不相关因素的影响,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1)管理层估计公允价值的假设是否合理以及与市场信息的一致性。
&&& (2)如果管理层依据历史信息确定公允价值,那么师首先就要先考虑这些历史信息本身的可靠性,其次还要考虑用历史信息预测未来本身具有的局限性。
&&& (3)评价公司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这种一致性在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是否仍具有合理性。
&&& (4)管理层在依据公司内部已有的信息来确认公允价值时可能更会受到自身偏见的影响,因为毕竟公司内部信息不像市场信息那样可以直接观察到。此时,便需要师更加谨慎地考虑到管理层的偏见可能产生的影响。
&&& 二、SFAS.157中公允价值的等级系统分类
&&& SFAS.157指出,公司应当建立公允价值等级系统中各层次公允价值的适当标准。公允价值等级系统优先于使用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用于为资产或负债定价假定的输入信息,并按照输入信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将输入信息划分成了具有优劣顺序三个层次。其中未调整交易成本的现行市价可靠性最高而最受重视,被排列在等级系统的第一层;而由于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缺乏可靠性,故将其排在输入信息顺序的最后一位DD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第三层。通常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一个企业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所有输入信息可能都会划分到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多个层次,并且,在计量一项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全部期间内,该项目输入信息所处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特定层次应当由重要的最低一层的输入信息决定。输入信息的三个层次分别为:
&& (1)第一层次输入信息为计量日报告实体从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中取得的未经调整的现行市价;
&& (2)第二层输入信息为除已包括在第一层的现行市价外的其他可能是直接得到也可能是间接得到的可观察的输入信息,这一层次的输入信息可能会因某些重大的调整而转入第三层;
&& (3)第三层输入信息是指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信息。
&&&&&不同等级的公允价值输入信息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公允价值结果,所以师应意识到公司有不恰当划分公允价值等级系统的动机。如,使用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输入信息的资产或负债往往可以以从主要市场或最大获利市场中取得的未经调整的现行市价来定价;而使用第二层级输入信息的资产或负债可以用除已包括在第一层的现行市价外的其他可能是直接得到也可能是间接得到的可观察的输入信息来评定;相应地,第二层级的输入信息也就会比第一层级涉及更多关于管理层的判断和估计,进而涉及更多的披露要求;而使用第三层级的输入信息由于其不可观察性,所以在会计披露时要求最详细。
&&& 三、公允价值计量中对专家工作的利用
&&& 在确认和审计复杂的公允价值时,管理层和师经常都会利用专家的工作。
AU sec.328(AICPA审计准则第328条)指出,为验证财务报告中的某些认定,审计师应该考虑是否需要聘请专家以及如何利用专家工作成果。同时,师还应对专家的资格条件、是否具备公允价值测试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以及考虑利用专家工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结果。其它相关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
&&& (1)不可观察输入信息的使用程度;
&&& (2)估价技术的复杂程度;
&&& (3)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 AU sec. 336《使用专家的工作》为审计师利用专家的工作成果提供了直接的指引。它指出,利用专家工作时,审计师应该做到:a、了解专家所使用的估价方法和假设;b、对提供给专家的数据作出必要的检测;c、核对专家的结论与财务报告上认定的一致性。为更好地理解专家估价使用的方法,审计师还应当考虑该方法与会计准则的一致性。此外,按照AU sec. 328的要求,师还应当对管理层聘请的专家使用的假定进行评估。
&&& 四、评估机构的雇用
&&& 如果一家公司雇用评估机构确定公允价值的话,那么审计师还应当审核公司提供给评估机构的信息的特征。如,审计师应该明确公允价值的确认是直接取之于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抑或是其它可观察到的输入信息(比如类似商品的报价);如果公允价值是基于估价模型来确认,那么审计师还应当适当调整自己的程序,评价评估机构使用的估价模型的适用性以及评估机构估价假设的合理性。
&&& 执行SFAS.157时,师还需要考虑额外的一些因素。如,SFAS.157 下,公允价值的取得要假定交易发生在首要市场或最有利交易市场上,这个首要市场也即会计实体出售最大量资产或提供最大量劳务、清偿最大量债务的市场。
&&& SFAS.157下,公司雇用评估机构时,审计师还应当评估评估机构使用的假设是否能够反映公司在首要市场或最有利交易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如果评估机构估价时是以实际交易或公开报价为基础的话,那么师还应当判断这些交易或报价在公司的首要交易市场或最佳有利交易市场上的可取得性。如,一家大的金融机构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价格可作为评估机构确定该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依据。然而,另一家普通公司在同样的市场以同样的价格可能就出售不了同样的金融资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那么按SFAS.157的逻辑,评估机构就不能用这家大的金融机构出售金融资产的价格作为该普通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估计。(本文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姚长存,综合整理自上相关资料)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中国审计网中文网址:审计网.中国 中文域名:中国审计网.com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与电子公告BBS经营许可证:B2-号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允价值准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