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在蓝色光标 孙陶然的股份还有多少

中国合伙人制度:让阿里握紧控制权、蓝色光标疯狂扩张的法码 -
商业投资地理
中国合伙人制度:让阿里握紧控制权、蓝色光标疯狂扩张的法码
1、冷暖:合伙人制度能让阿里巴巴活102年?百度已经独剩李彦宏
&&马云称该制度已经执行了三年,产生了28位合伙人。&阿里巴巴合伙人的产生必须基于&&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但合伙人制度已经破裂的公司有:百度等。
4、标签:私募股权资本管理公司采用的有限合伙制度
&&私募股权资本管理公司采用的有限合伙制度,即派出私募股权资本经理充当一般合伙人,而机构投资者为有限合伙人。一般合伙人负责管理基金的投资活动并且承担一小部分的资金投入,通常在一个百分点左右。有限合伙人则提供投资的资金。每一个合伙制都有一个合同规定的有效期,一般为十年左右。
发布日期:
对不起,暂时没有内容!股票/基金&
并购机器蓝色光标:还能并多少
第1页:蓝标的英伦逆袭
第2页:蓝标模式:买人为什么能成功
第3页:一个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
  【导读】原本想做中国奥美的(,),如今要做中国的WPP。这台并购机器能否避免重蹈分众传媒当年疯狂收购却屡遭失败的覆辙?
  蓝色光标(下称蓝标)是一个异数。公司普遍低迷,它却高歌猛进。仅仅三年时间,其营收就从上市前的3.68亿元跃升到2012年的21.75亿,上涨近六倍;利润从4845万跳升到2.36亿,上涨近五倍。
  2.36亿赢利中,一半来自并购,蓝标出手之频繁令整个市场侧目。5月上旬,蓝标搬家,散落各地的子公司都将迁往北京恒通国际创新园区。经过2010年创业板上市以来的并购征程,17家子公司的标识排成新办公室的大块招牌,俨然战利品。搬家前,蓝标刚宣布两个大动作:17.8亿全额收购西藏博杰;3.5亿收购著名公关集团Huntsworth 19.8%股份。
  如今,中国“公关第一股”蓝标已是亚洲最大公关公司,市值达170亿。蓝标的野心不止于此,它在今年年初提出“十年十倍”,希望到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十倍,达200亿元,成为在世界上具备影响力的营销传播集团。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疯狂并购之后变身全球领先传播集团、旗下拥有奥美等品牌的WPP。Huntsworth公司CEO查德林顿勋爵(Lord Chadlington)对《创业家》说,蓝标“肯定会成为中国的WPP”。.
  推动这项并购长征的,是今年43岁的蓝标董事长兼CEO。去年《创业家》评选他为年度创业家之一,并以“并购凶猛”定义其商业特长。他其实是个低调守分的企业家,与蓝标的高调惹眼举动有着迥异气质。
  蓝标有五位创始股东,最初在重大决策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赵文权堪称弱势CEO。随着并购答卷不断交出,他变得越来越强势。“一个领军人物的威望,是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创始股东表示,蓝标应该成为更具“赵氏色彩”的公司,其他实际控制人可逐步退出董事会。他自己明确表示:“如果大家都同意,今年我就可以考虑退出董事会。”
  当蓝标决定走向并购之路,分众传媒正以“成也并购,败也并购”的暴起暴落,演绎了一部资本玩不转的灾难剧本。2012年12月,分众董事长在《创业家》黑马营授课时,就感叹其重大错误之一是收购网络广告代理商公司好耶。好耶被收购后,多位创始团队成员出走创办竞争性公司。到了2010年7月,分众抛售好耶股权,损失巨大。
  在一个私人场合,江南春曾对蓝标创始人之一孙陶然分享他的反思:买“人”,或者说买竞争力在团队的公司容易失败;买竞争力在资源的公司容易成功。赵文权听到江南春的这一血泪教训后,表示蓝标更喜欢买“人”。那么,蓝标能否避免重蹈分众传媒当年疯狂收购却屡遭失败的覆辙?
  蓝标的英伦逆袭
  北京时间4月25日凌晨两点,《创业家》创始人俱乐部微信群收到赵文权的消息:“今天代表蓝色光标在伦敦正式签署协议,我们将投资一家英国上市的全球公共关系集团,成为他们第一大股东,通过这个集团,蓝色光标将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网络,更好为我们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优质服务!特向大家报告!”
  连续的惊叹号,几乎可以感觉到赵文权的亢奋。隔天蓝标发出公告,宣布收购Huntsworth约19.8%股权,出价相当于3.5亿人民币;蓝标股价从当天的38.47 元上涨到5月26日的44.39元,涨幅15%。
  有趣的是,Huntsworth八年前曾有意收购蓝标,蓝标如今反过来成了这家英国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教会徒弟,饿了师傅”或许是最好的批注。据《创业家》2010年5月刊封面报道,国际营销传播集团近年来在中国攻城略地,蓝标当初是被瞄准收购的目标之一。
  2005年时,蓝标净利只有1700万元,Huntsworth已颇具今日规模(营收1.73亿英镑,约合16.5亿人民币;盈余1885万英镑,约合1.8亿人民币);双方通过在小型投行千禧年资本任职的莫克(Jonathan Mork)介绍下展开谈判。莫克后来与解放军元帅叶剑英的孙女叶明子日在北京太庙结婚,婚礼轰动一时。
  对蓝标而言,Huntsworth就像贵族出身的白富美。Peter Gummer曾担任英国保守党党鞭,1996年受英女王册封为勋爵,领地在牛津郡的查德林顿地带,外界称他为查德林顿勋爵。勋爵1974年创立宣伟公关(Shandwick),1980年代将之扩张为全球最大公关公司,又在1998年出售。他2005年接任Huntsworth的CEO,上任后的重大事务之一就是推动在中国的并购。
  查德林顿勋爵对蓝标很有耐心,双方琢磨了两年。两年谈判下来,蓝标董秘、创始人之一许志平自承“学师不少”,包括要求蓝标必须找那些正式开发票的供货商;利润只能看税后利润,账目未到税后利润阶段,不可擅自拿钱回家……当时国际买家们审查蓝标的各种细节,现在成了蓝标收购公司时的审查标配。
  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最重要一件事,左右了蓝标后来的命运:Huntsworth想收购蓝标,是在实行“葡萄串理论”。
  国际营销传播是盛行并购的行业,往往以一收多。一个个被收购公司好比一粒粒葡萄,形成一大串葡萄。英国WPP就是倚靠并购快速成长,旗下有奥美、智威汤逊广告等八大品牌,名列全球500强,有338家子公司,员工超过16万。去年7月还发生一次震惊业界的并购,全球“第四大葡萄串”日本电通集团并购“第七大葡萄串”英国安吉斯媒体集团,一大串葡萄一下子遭到收割。
  汉能资本董事长解释,技术性行业较难并购,不同技术之间往往没有可以交流之处,合并在一起没有意义,1加1之后还是两个1。广告业的并购则相对容易整合资源,例如客户可以共享、交叉销售,多个公司提供同一客户不同服务内容;成本也容易控制,例如把所有子公司聚集到同一栋大楼,降低房租。“广告业1加1很容易大于2,就算没有大于2,也会等于2,至少不会是两个各自的1。”陈宏说。
  当蓝标看懂了Huntsworth的扩张战略,赵文权和他的合伙人们开始思考,是要做一串葡萄里的一粒葡萄,还是要做葡萄藤,把其他葡萄串成一大串?后来的答案大家已经知道了,蓝标从并购谈判中收手,选择在2010年2月自行上市;而赵文权在上市路演现场告诉所有投资人的公司战略,正是快速并购扩张。
  许志平从上分析了这种大并购锁链可行的原因:“如果市场上给我们20倍市盈率,我们收购公司时给出10倍市盈率,还是有2倍杠杆在手里。”他说,只要仔细挑选、买到对的公司,好的并购项目其实能在财务上支撑更大的并购动机。
  罕见的多数服从少数制
  蓝标1996年成立,创始五大股东孙陶然(拉卡拉创始人)、吴铁(时任连邦软件总裁)、华(时任(,)市场部总经理)、许志平(时任联想总裁办公室主任)和赵文权各自出资五万元,取得公司20%股权。年纪最小的赵文权因为拥有公关公司的经营资历,出任蓝标第一任总经理。他在1999年一度离开蓝标,三年后才回归,现在已经很难知道原因究竟是什么,对外他总是解释“一直经营公关业务很疲倦了”。
  五东各有五分之一话语权,却只有赵文权在公司负责全部事务,其他人做甩手掌柜。或许是出于不放心,或许是因为太小心,蓝标初期一直存在奇特的“一票否决”体制。用孙陶然的话说,“多数服从少数”;五个股东中只要有一个人对任何一项提案有不同意见,提案就得“搁一搁”,然后事情往往搁一搁就没了。
  这种独特的决策体制在一些日新月异的领域,如行业,可能会错失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营销传播这个起伏不大的古老行业,恰恰使得幼年的蓝标避免在最初的高速成长期犯一些头脑发热的错误。蓝标十几年时间里在公关领域精耕细作,终于成就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公关公司。
  平均股权的治理结构在IPO过程中遇到麻烦,由于股权分散,公司没有单一实际控制人。蓝标是A股少数在上市前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的公司,赵文权、孙陶然、吴铁、许志平、陈良华以分别持有的13.06%、12.84%、12.31%、 12.25%和12.24%股权,保证未来行使表决权、提案权、提名权时保持一致,形成62.69%的多数控制股权,五个人共同控制公司。
  五个人的个性差异很大。孙陶然活泼、大胆;吴铁聪明,风险承受度较低;陈良华理性,一旦形成定见,没人能再说动;许志平相对随和,同意反对都举手。五个人共同创业17年,唯一一次正式坐下来吃饭只有2010年初IPO成功后,甚至节假日也不会互发短信问候。而一旦共同坐在会议桌前讨论公司发展战略,每个人都极其较真。这是一个中国罕见的合伙模式。
  把公司卖给Huntsworth或其他国外大公司,当初其实是相对容易的选项,一票否决制也可以成为过去。但是赵文权和他的合伙人们后来做出了相反的抉择:蓝标自己要作并购主,买别人的公司,蓝色光标的梦想从做中国的奥美变为做中国的WPP。
  “市场不会永远给我们这样好的机会,包括中国经济的环境,包括先发上市的优势,包括高估值。这些东西不可能永远持续,市场只会给你一段时间。如果你不能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抓住机遇,快速成长,奠定在市场的地位,你有可能永远错过这个历史性机会。”赵文权认为,蓝标正走在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机遇里。
  在孙陶然眼中,赵文权对公司发展机遇的判断是独特的,包括他们第一次辩论公关公司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1998前蓝标还在草创阶段时,孙陶然认为在中国做公关公司,到了五千万元营收就不可能再做大;赵文权说,不对,远远会超过五千万。对公司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未来的资源使用方向与力度,投入的资本、精力、经营格局都会不同。
  有许多次,在未来前景不是那么明确的时候,赵文权会提出一些让人将信将疑的判断,例如蓝标上市没多久,赵文权就认为公司市值会过百亿。孙陶然说,听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是现在蓝标市值已经超过170亿元;后来赵文权再说蓝标的营收可以超过一百亿、两百亿时,董事会里已经开始不怀疑这种说法了。
  赵文权还希望蓝标未来盘子里,大概30%来自海外市场。“中国在制造业已经有一些准世界级的企业,联想、、海尔是各自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在专业服务机构领域,我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品牌和企业。”在启程伦敦与Huntsworth签约前,这个在许志平口中英文程度其实一般的男人告诉我们:“中国人并不笨,我们应该在专业服务领域打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品牌。”
  随着蓝标的规模扩大,公司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一票否决制”终于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资方与劳方的拉锯中逐渐演化成“多数决制”,一个股东就能否决提案的独断局面不再,五人决策模式演变成少数服从多数。
  在并购的路上,五个股东对并购的方向没有歧异,但是对并购的速度有不同看法。随着蓝标并购的体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很多次决定都是天人交战。
  赵文权向我们证实,2011年蓝标一度有机会投资 Huntsworth,五个创始股东在5月21日飞往伦敦,谈判长达一周时间;最后五人就在伦敦塔附近、看得到当年关囚犯地方的Grange酒店房间里,从下午三点辩论到凌晨两点,“当时我是比较坚持的,很希望能做这件事情。”然而其他四个人最终投下反对票,原因是当时蓝标自身规模还比较小,他们认为在海外做大规模投资风险太大,超过蓝标的承受能力。赵文权第一次想要收购Huntsworth的企图以完败收场。
  “有些事情必须往前走,不能再放一放,再看一看,否则时机就过去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会变得比过去更加坚持,更加执着一些。”赵文权回忆。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离婚与上市公司亿元股票的套现
离婚与上市公司亿元股票的套现
——从蓝色光票董事离婚案谈起
最近,离婚很火,网络公司风云人物离婚很火,上市公司股东离婚也很火。
除了土豆、赶集、真功夫这些PRE-IPO企业因夫妻分手酿纠纷外,已上市的股东也纷纷面临这一尴尬。据媒体报导,本月(2011年5月),国内“公关第一股”蓝色光标发布一则“股东权益公告”,公布公司高管孙陶然因离婚将其拥有的551万股股权分割给前妻,而这551万股价以30元计价,总市值超过1.6亿!
一、法眼看著名公司案例,离婚与上市公司股权
1、“蓝色光标”(SZ..6亿股权归入“妻子”囊中
日,蓝色光标收到董事孙陶然(持公司9.62%股权)通知,其与前妻胡凌华签署《离婚协议书之财产分割补充协议》,双方已经5月10日完成孙陶然所持公司有条件限售股1155.5万股股份的分割事宜,其中孙陶然获得604.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
5.03%;胡凌华获得
551万股,占股份总额4.59%。蓝色光标是日登陆国内A股,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作为公司高管及主要股东,孙陶然持股的禁售锁定期为三年,即孙陶然名下的1155.5万股公司股权至2013年2月才能有条件部分抛售套现。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的蓝色光标招股说明书,孙陶然与赵文权等5人合计持有47.02%,是一致行动人,即公司的共同控制人。而孙陶然虽然年龄42岁,但显然属于创富一代,与同事好友创业致富,目前是北京拉卡拉电子支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上市公司蓝色光标的董事。
2、“真功夫”股东前妻“翻旧账”,主张4.7亿股权
“真功夫”以我的最深刻印象除了酷似李小龙的POSE,更有味道不错的蒸鸡,味道不错,港汇广场傍边的华山路有一家,我曾常吃。不过,“真功夫”生意好,“内斗”也热闹。前一阵子公司二大股东因内斗引发的争纷使该公司纳入我们企业家事研究中心的关注案例;最近,该公司又炸“巨雷”:董事长蔡达标前妻潘敏峰诉蔡达标离婚后财产分割案获广东高院立案,案号为(2011)粤高法民二初字第1号。
蔡达标与潘敏峰2006年离婚,当时真功夫为“夫妻店”,双方各占25%的股权;而潘敏峰的弟弟潘宇海自己占50%。不知何原因,在那时办理离婚手续时,潘敏峰“大气”地放弃25%的股权,造成前夫与胞弟各持公司半数股权,形成二个“实际控制人”。中国有句俗话“一山不容二虎”,平均持股的股权构架方式,本身就是极不稳定的。之后事态的发展,印证了中国这名俗话的力量。不过,打官司是要付出代价的,潘敏峰支付了239万才得以将案件立案,当然,这笔钱是否“打水漂”,要看案件结果,目前来看,胜负不知。
3、远光软件(SZ.002063)股东离婚,妻子分得6千余万
远光软件公司于2月22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利浩的通知,其本人因为离婚而将其所持公司12,792,818股股票部分分割给其前妻胡滨女士,其中,胡滨女士分得3,600,000股,陈利浩先生分得9,192,818股。上述股份分割手续已于2月21日办理完毕。不过,与蓝色光标不同的是,陈利浩不仅以自然人身份持股(离婚分割前后分别为4.95%和3.56%)而且还通过珠海荣光科技公司持股27.2%,而荣光公司的控股股东是陈利浩创办的一人独资公司珠海浩天投资公司,该公司持荣光科技公司50.52%的股权。目前,笔者还没有查询以上关联公司股权结构是否因离婚发生变化。
4、建研集团(SZ.002398)女股东离婚,丈夫分得8千余万元。
建研集团于日收到公司八名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麻秀星女士的通知,称其本人因为离婚而已将其所持公司638.19万股股票(占公司现有股本总额的5.318%)部分分割给前夫林伟先生,其中,林伟分得306.095万股(占公司现有股本总额的2.551%),麻秀星分得332.095万股(占公司现有股本总额的2.767%)。根据麻秀星女士提交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书》,上述股份分割手续已于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完毕。
该案“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前三个案例都是“女分男”,即妻子分割丈夫名下股权,而该案为“男分女”,是分数相对不多的丈夫分割妻子名下股权。不过,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股权登记在配偶哪一方名下,均不能影响该股权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
二、离婚“大事”何时办,上市前后不同天
在上面的四案例中,除了真功夫以外,其它如蓝色光标、远光软件、建研集团都是在公司上市后(含在锁定期内)办理离婚或股权分割手续的。即使是真功夫一案中,因2006年真功夫还未引入VC,未来上市计划还不明确,直到2007年10月,今日资本与联动投资二家VC向真功夫注资3亿人民币,获得了6%的股权。因此,笔者推测,真功夫上市路线图,是在蔡达标与潘敏峰离婚后才明确清晰起来的。
上市前后,抓住股东离婚的“最佳”时机
选择1:上市前,独享市盈率“大蛋糕”
笔者2004年在江苏某市做过一起股东离婚纠纷案。股东是该某钢材制品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该公司拟通过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在笔者接受该案前,公司第一大股东已完成离婚手续;而第二大股东因妻子不愿意离婚和财产分割争议引发纠纷后,第二大向江苏某市法院起诉要求离婚,笔者作为女方代理人参加诉讼,后该案调解结案,以当时公司财报为基础,女方分得了一笔离婚补偿款。二年之后,该公司在香港上市,市盈率近20倍。男方虽然在离婚时“忍痛割爱”,付出了一笔价格不菲的离婚补偿款,但和之后获取的回报相比,真可谓“毛毛雨”了。不过,该案因红筹上市,据笔者判断,发起人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的离岸公司的股东中,男方可能还会持有股份,女方理论上还有机会分割离婚时未发现的财产,除非离婚调解内容中对该部分内容已放弃。
选择2:上市后,夫妻分手但财富“共分享”
正如本文中的三个案例,虽然婚姻道路走到尽头,但公司发展正在途中。如果因为离婚纷争,导致公司发展受挫,更多的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对夫妻双方均无益。目前法律规定,上市公司主体需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股份公司为资合公司,自然人在该公司的股份根据法律规定可直接分割,这会导致股东结构的变化,甚至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结构。而世界各国关于公司IPO的规则中,几乎都有规定,在公司上市前一定时间内(通常是3年),公司实际控制人或高管相对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股份公司虽然是资合性质,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特别是网络公司,是基于公司发起人的前沿技术或独特人格而组建成长成来的,甚至风投VC在投资时,更为关注公司控股股东的人品特质。而股东的配偶在不具备这些特质的情况下,取得公司股东地位,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也无法说服其它VC、PE或其它二级市场上的投资人,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因此,即使婚姻走到尽头,也要咬牙坚持一段时间,保持表面的风平浪静,待到公司上市后,再商议分割,分享成果,好聚好散,分享公司未来的成长滋味!
选择3:保荐中,紧握筹码施压“没商量”
不论国内外,公司上市均需保荐人保荐辅导,特别是在我国,上市实行核准制,对保荐人及保荐工作要求较为严格,周期也较长。从目前实践操作看,各地政府大多设立了金融办或上市办,扶植企业上市工作。保荐辅导的重要内容,就是辅导企业完成公司上市要求的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及其它要求。在上市前保荐工作基本完毕后,再向证监会申报,证监会下设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再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拟上市企业来说,上市申报材料递交前后的一段时间,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最好平稳渡过,不能节外生枝。而此期间一旦主要股东配偶提出离婚,将直接影响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稳定,甚至引发竞争对手明暗“拆台攻击”、“雪上加霜”,导致企业上市严重受挫甚至实质性的挫败。从目前来看,土豆网、赶集网即为该例,只不过,土豆网是在上市申报的前夜、而赶集网是在PRE-IPO路上而已。但无论如何,婚变对这二家公司上市造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是VC、PE不愿意面对的!
雾里看花,上市之前股价像雾像云说不清
股票价格值多少?在公司上市之前有谁能说清楚呢!如果根据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谁又能解释为什么亚马逊出了7500万美金并购了注册资本只有2千万人民币的卓越网?在现代社会中,公司股价、尤其是VC眼中的股价,早已不再仅仅依靠当下的财务报表,还要着眼于未来企业的成长性与可能性。360公司尚未有赢利、还没有资格登陆中国A股,却早一步在美国纳斯达克热卖,如果你去看它的财务报表,尚在亏损之中!
对于面临离婚的股东来说,最可怕一恶梦当然是辛苦创业而来的公司股权正面临对半分割的境地——这绝对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自我的价值、精神的依赖与奋斗的动力。如果说子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那么,企业就是男人心中的魂,特别是在公司上市之前。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是很多企业家价值的体现和事业的顶巅。
企业上市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成功也就罢了,企业融到钱、出了名,可能会逾做逾大;但如果不成功,可能被拖入成本负累的泥潭,甚至上市不成功本身也打击了投资人甚至消费者的信心。并且,国内A股上市路途漫漫,即使股改成功,至少也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如果审发委员会提出异议,公司需要调整或修改数据,可能一拖就是几年。而夫妻感情恶化没有时间表,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事。在极端压抑的痛苦中,不确定的等待会让夫妻心理异常。而离婚期间的情感与身体冲突,可能会让当事人做出事后后悔的昨时决定,正如真功夫中的潘敏峰,担心“离婚对子女心理的影响”,从而选择放弃股权,但在三年后,再次起诉主张股权重新分割。
正因如此,在公司上市前,到底以哪一个标准确定股权价格,配偶双方观点难以达成一致。未持股一方一般都坚持以现有公司股价加上市盈率因素考量;而持股一方更愿意考量上市风险、公司经营风险与精力投入比例来以“一口价”形式商定股权价值。不论如何,总之一点,如果双方各执一词,硬碰到底,伤了各自的元气,没有胜者。
落袋为安还是风险共担,现金、股权哪个是首选
当事人的性格、观念、心态不同,导致在离婚财产分割时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对很多未持股当事人来说,一般为女性为多,大多没有建立伟业的雄心,很多都希望在离婚后“南向大海、春暖花开”,自己或携子女过着不被人知的平淡生活。因此,很多女性选择了在离婚后移民国外生活,在经济上选择了公司上市之前的落袋为安。比竟,拟上市公司本身盘子就大,且一般自己的生活早就迈入富裕之列,不仅豪宅数座,分布于世界各国,而且再取得的一笔数目不菲的现金,足矣奢过一生。如果想通这样,比较合宜的做法就是选择一次性或分期取得一笔钱款,这样不仅平和离婚,而且情感受伤小、子女影响小,也为上策;但还有一些当事人,公司虽然拟上市,但自身仍处创业期,之前没有积累,为股东的配偶一方没有丰裕的现金向配偶支付对价款,或者未持股一方确定了按法律规定划分财产的“标准”,坚持己见,希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配偶双方达成公开或秘密协议,或先离婚,待公司上市后再分财产;或先“凑合”渡日,公司上市后再分手分财。
当然,笔者还见过一些当事人为“夫妻档”,企业是夫妻二人创办,伴随着两人的智慧成长与发展起来的,甚至上市。这种情况下,有些“夫妻档”就变成了“商业伙伴档”,即使夫妻感情渐行渐远,虽然床可以分,但婚却不能离。否则,公司大厦轰然倒下,两人都会被埋置于公司的废墟之中。如此般,“形式夫妻”应运而生,这是情感的失意,也是事业的无奈。
三、上市公司股东离婚套现,恰如“饮鸩止渴”谁愿选
1、离婚不能达到套现目的
就蓝色光标公司孙陶然董事离婚被置疑“离婚套现”的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虽然孙陶然名下的公司股权在两人协议后,重新达成离婚后财产分割协议,通过证券登记结算中心的“非交易登记过户”手续办理了分割手续,但其前妻胡凌华分到的股票仍处在锁定期,在日之前仍是纸面财富,而所谓“1.6亿”元价值仍若浮萍,可能上涨至10亿,也可能下沉不值几何。即使到了2013年禁售期到期,孙陶然仍要执行在职期间每年不得抛售25%股票的股票上市交易规则中的禁售规定。胡凌华虽然不是公司高管,但股票同样在禁售期内被锁定不能套现。
2、离婚影响公司业绩与发展
如果孙陶然与胡凌华的离婚是“假离婚”,目的是分股票以“套现”,那在公司经营和发展层面就是得不偿失了。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票越多,公众就会认为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与他们联系就越为密切;反之,就会对公司发展与实际控制人的敬业精神产生怀疑。而公司效益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联系紧密,公众对于公司看空还是看多,对公司影响较大,对股东个人的声誉也影响深远。对这些企业家股东来说,在金钱与声誉的天平平衡中,以离婚为手段达到赚取金钱的目的,并不是上策。
3、离婚铸就股东缺憾人生
企业家往往是社会眼中的焦点,上市公司企业家尤甚。在社会大多数人来看,他们身光鲜楚,身价高溢,举手投足,都决定成千上万公众投资者的钱包,真可谓风光无限;对于企业家本身来说,根据笔者的观察,他们的掌控的社会资源与财富越多,就越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身体打理维持。企业家群体大多追求完美,这一点与我们无异;但他们在支配更多财富的同时,却承受着比我们更多的压力,而我们与之共同的,是同样的一日三餐和同样的一日24小时。“财富千千万,最终归家园”,没有一个温馨哪怕只有稳定的家庭结构,再巨富也是缺憾。以缺憾聚财不可能是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知名企业家的选择,也没有必要。
虽然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正在对中国概念股(借壳上市)的公司进行大规模核查,但这丝毫不影响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企业家上市的脚步。刚刚结束的“陆家嘴金融论坛”更加壮阔地发出了上海打造世界级金融中心的雄心,而这其中,中国A股上市的节奏更为紧凑。而企业家们,也会毫无悬念地继续投身于公司企业的发展,其其中的部分,也会继续毫无悬念地面临离婚纠纷,转身股票分割的烦恼。只不过,作为看客和研究者的我们,不要再用“离婚为套现”的目光质疑他们对于人生的选择。因为,他们的钱包虽然是强壮的,但他们的情感仍然是脆弱的,正如我们!
信息来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色光标 孙陶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